口腔解剖生理學復習資料重要資料_第1頁
口腔解剖生理學復習資料重要資料_第2頁
口腔解剖生理學復習資料重要資料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牙的演化(一)各類牙的特點一、 各類動物牙的演化特點(一)魚類:單錐體、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二)兩棲類:單錐體、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三)爬行類:單錐體、同形牙、多牙列、側生牙或槽生牙(四)鳥類:單錐體牙(五)哺乳類:異形牙、雙牙列、槽生牙1.牙附著的形式(1)端生牙( acrodont) :此類牙無根,借纖維膜附著于頜骨的邊緣,容易脫落。大部分硬骨魚類為端生牙。(2 )側生牙( pleurodont) :不僅牙的基部與頜骨相連,一側也附著于頜骨內緣,此類牙雖無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類動物的牙。(3 )槽生牙( thecodont) :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頜骨的牙槽窩內

2、,有血管和神經末梢從根尖孔進入髓腔。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牙都是槽生牙。2. 牙列替換的次數(shù)(1)多牙列( polyphyodont) :在端生牙或側生牙的舌側有若干后備牙以不斷替換脫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斷替換,故名多牙列。大部分硬骨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為多牙列。(2 )雙牙列( diphyodont) :一生中共有兩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雙牙列主要是槽生牙。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為雙牙列。3. 牙體外形(1)同形牙( homodont) :全口牙的形態(tài)相同,三角片或單錐形,大小相似,如魚類的牙。(2 )異形牙( heterodont) :牙體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一,可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3、,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牙。(二)牙演化的特點1.牙數(shù)由多到少(魚類可多達200 個左右)。2. 牙根從無到有。3. 從多牙列到雙牙列。4. 從同形牙到異形牙。5. 從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長部位從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頜骨)。6. 牙附著頜骨由端生牙至側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二、牙體解剖的一般概念-/(一)牙的組成、分類及功能1.牙的組成從外部觀察,牙體由三部分組成:(1)牙冠( dental crown ):有解剖牙冠和臨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指牙體外層由牙釉質覆蓋的部分,也是發(fā)揮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臨床牙冠為牙體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與牙根以齦緣為界。(2 )牙根( root of toot

4、h ):有解剖牙根和臨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體外層由牙骨質覆蓋的部分,也是牙體的支持部分。臨床牙根為牙體在口腔內不能看見的部分,以齦緣為界。(3 )牙頸( dental cervix )(頸線、頸緣、頸曲線):指解剖牙冠與牙根交界處的弧形曲線。牙的組成從縱剖面觀察,牙體的組織包括:(1)牙釉質( enamel ):構成牙冠表層的、高度鈣化的最堅硬組織。(2 )牙骨質( cementum ):構成牙根表層的硬組織。(3 )牙本質( dentin ):構成牙體的主要物質,位于牙釉質和牙骨質內層,其中央有一空腔,稱為髓腔。(4 )牙髓( dental pulp ):充滿于髓腔中的結締組織,含有血管

5、、神經和淋巴管。2. 牙的分類(1)根據牙的形態(tài)和功能分類1)切牙(incisor teeth) :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 個。鄰面觀牙冠呈楔形,頸部厚而切緣薄,功能是切割食物。牙根為單根。2)尖牙(cuspid teeth) :位于側切牙遠中,上、下、左、右共4個。牙冠較厚,在切緣上有一長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牙根為單根。3)前磨牙(雙尖牙) (premolars bicuspid teeth) :位于尖牙與磨牙之間,上、下、左、右共 8 個。牙冠呈立方體,面一般有兩個牙尖,主要是協(xié)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牙根為單根或雙根。4)磨牙(molars) :位于前磨牙的遠中。上、下

6、、左、右共l2 個。牙體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漸小。牙冠大,面大,有4? 5 個牙尖,結構比較復雜,功能是搗碎、磨細食物。牙根一般2? 3 個根。(2 )根據牙在口腔內存在的時間分類-/1)乳牙( deciduous teeth) :出生后 6? 8 個月開始陸續(xù)萌出,到兩歲半左右全部萌出,共 20 個。自 6? 7 歲至 12? 13 歲,乳牙逐漸脫落,被恒牙所代替。2)恒牙 (permanent teeth) :一般在 6 歲左右開始萌出和替換,逐步替代乳牙,成人一般有恒牙 28? 32 個。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的趨勢。(3 )根據牙在口腔內的位置分類1)前牙( anterior tee

7、th) :位于牙弓的前部(口角之前),包括切牙和尖牙。2)后牙 (posterior teeth) :位于牙弓的后部(口角之后),包括前磨牙和磨牙。3. 牙的功能(1)咀嚼(mastication) 。(2 )發(fā)音和言語(pronunciation and speech) 。(3 )保持面部正常外形(esthetics)。(二)牙的萌出及牙位記錄方法1.牙的萌出(1)牙萌出的生理特點1)時間與順序: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順序先后萌出。2)左右對稱萌出:中線左右同頜的同名牙幾乎同時萌出。3)下頜早于上頜:下頜牙的萌出要比上頜的同名牙早。(2 )最早、最晚萌出的乳恒牙1)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頜乳中切牙

8、。2)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頜第二乳磨牙。3)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頜第一磨牙。4)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頜第三磨牙。如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則最晚萌出的恒牙為上頜第二磨牙。(3 )牙萌出的順序1)乳牙萌出順序:乳中切牙、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2)恒牙萌出順序:上頜多為:第一磨牙、中切牙、側切牙、第一前磨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下頜多為:第一磨牙、中切牙、側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上述為乳恒牙正常萌出的大致順序,不同個體可能有差異。2.牙位記錄方法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是部位記錄法,以“ + ”符號將牙弓分為上、下、左、右四區(qū)。每區(qū)以阿拉伯數(shù)

9、字 l? 8 分別依次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以羅馬數(shù)字 ? V 分別依次代表每區(qū)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Palmer 記錄系統(tǒng)也是分為上、下、左、右四區(qū),恒牙記錄同部位記錄法;乳牙以英語字母 A? E 代表每區(qū)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三)牙體解剖的常用名詞及標志1.應用術語(1)中線 (median line) :是將顱面部左右兩等分的一條假想線,中線將牙弓分成左右對稱的兩部分。(2 )牙體長軸(long axis) :通過牙冠與牙根中心的一條假想直線。(3 )接觸區(qū)(contact area) :相鄰兩牙鄰面接觸的部位,亦稱鄰接區(qū)。(4 )線角 (line angle) :牙冠上兩面相

10、交處所成的角稱線角,如近中面與唇面相交稱為近唇線角。(5 )點角 (point angle) :牙冠上三面相交所成的角稱點角,如磨牙的近頰點角;(6 )外形高點(height of contour) :牙體各軸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7)牙體三等分 (division into thirds)2. 牙冠各面的命名(1)唇面:( 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稱為唇面。(2 )頰面( buccal surface):后牙牙冠接近頰黏膜的一面,稱為頰面。(3 )舌面( lingual surface):前、后牙的牙冠靠接近舌側的一面,稱為舌面。腭面( palatal sur

11、face)(4 )近中面( mesial surface):牙冠的兩個鄰面中,面向中線的一面,稱為近中面。(5 )遠中面( distal surface):牙冠的兩個鄰面中,背向中線的一面,稱為遠中面。(6 )面( occlusal surface):上、下頜后牙相對發(fā)生咬合接觸的面,稱為面,亦稱咬合面。(7 )切嵴( incisal ridge):前牙切端有切咬功能的嵴,稱為切嵴。3. 牙冠的表面標志(1)突起部分1)牙尖 (dental cusp):牙冠上近似錐體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稱牙尖。位于尖牙切端、后牙的面上。2)切緣結節(jié) (mamelon):初萌切牙切緣上圓形的隆突,是牙釉質過分鈣化

12、所形成的,隨著牙的磨耗逐漸消失。-/4)舌面隆突 (cingulum) : 前牙舌面近頸緣部的半月形隆突起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3 )嵴 (ridge) :為牙釉質的長線狀隆起。不同部位的嵴,有不同的名稱,如邊緣嵴、橫嵴、斜嵴、軸嵴、頸嵴等。1、切嵴( incisor ridge) :為切牙切緣舌側長條形的牙釉質隆起2 、 軸嵴( axial ridge) :為軸面上從牙尖頂伸向牙頸的縱形隆起。唇軸嵴、頰軸嵴、舌軸嵴3 、 邊緣嵴( marginal ridge) : 為前牙舌面近遠中邊緣及后牙牙合面邊緣細長形的牙釉質隆起4 、 牙尖嵴( cusp ridge): 從牙尖頂分別斜向近、遠中的嵴。

13、尖牙的近、遠中牙尖嵴組成切嵴,后牙頰尖和舌尖的近、遠中牙尖嵴,分別組成頰牙合邊緣嵴和舌牙合邊緣嵴。5、 三角嵴( triangular ridge) :為牙合面牙尖兩斜面匯合成的細長形的牙釉質隆起。每條三角嵴均由近中和遠中兩斜面匯合而成6、 橫嵴( transverse ridge) :為牙合面相對牙尖兩三角嵴相連、橫過頜面的細長形牙釉質隆起下頜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7、 斜嵴( oblique ridge) :牙合面斜形相對的兩牙尖三角嵴相連上頜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標志。8、 頸嵴( cervical ridge) : 牙冠唇、頰面沿頸緣部位、微顯突起的細長形的牙釉質隆起,唇頸嵴 頰

14、頸嵴(2)凹陷部分 1)窩( fossa):為前牙舌面和后牙面上不規(guī)則的凹陷,如舌窩、中央窩。2)溝( groove) : 位于牙冠的軸面及牙合面,介于牙尖和嵴之間,或窩的底部的細長凹陷部分2)發(fā)育溝( developmental groove) :為牙生長發(fā)育時,兩個生長葉相連所形成的明顯而有規(guī)則的淺溝。3)副溝( supplemental groove):除發(fā)育溝以外的任何溝,都稱為副溝,其形態(tài)不規(guī)則。4)裂( fissure):鈣化不全的溝稱為裂,為齲病的好發(fā)部位。5)點隙( pit ): 3 條或 3 條以上的發(fā)育溝匯合處所形成的點狀凹陷。(3 )斜面( inclined surfac

15、e):組成牙尖的各面,稱為斜面。兩面相交成嵴,四面相交成牙尖頂。各斜面依其在牙尖的位胃而命名。(4 )生長葉( lobe ):牙發(fā)育的鈣化中心稱為生長葉,其交界處為發(fā)育溝。-/三、牙體外形及生理意義(一)恒牙外形主要描述:上頜的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和下頜第一磨牙。1.上頜中切牙(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 是切牙中體積最大的。(1)唇面 (labial surface labial aspect):近中緣與切緣較直,遠中緣略突。切緣與近中緣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遠中切在切緣 l3 處可見兩條淺的縱行發(fā)育溝。新萌出時切緣可見形高點在頸 l3 處。

16、角略為圓鈍。3 個切緣結節(jié)。外(2 )舌面 (lingual surface) lingual aspect :外形似唇面但較小。中央凹陷稱為舌窩,四周有突起的嵴,分別稱為近中邊緣嵴、遠中邊緣嵴、切嵴和頸部的舌隆突。外形高點在頸l3 處。(3 )近中面mesial aspect:似三角形,較大而平,三角形的底為頸曲線,三角形的頂為切嵴,接觸區(qū)在切13 靠近切角。(4 )遠中面 distal aspect:與近中面相似,稍短較圓突。接觸區(qū)在切 l3 離切角稍遠。(5 )切嵴:唇側較平,舌側圓突成嵴。從側面觀察,切嵴在牙體長軸的唇側。(6 )牙根:為粗壯、較直的單根。唇側寬于舌側,牙根向根尖逐漸縮

17、小,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圓三角形,根尖較直或略偏遠中。根長較冠長稍長,也有稍短者。2. 上頜尖牙 (maxillary canine) 是口內牙根最長的牙。冠與根的唇舌徑比切牙的大。(1)唇面:似圓五邊形。未磨耗的尖牙,近、遠中斜緣在牙尖頂處的交角約呈直角。唇軸嵴明顯,由尖牙的頂端伸延至頸 l3 處,將唇面分為兩個斜面。唇軸嵴兩側各有一條發(fā)育溝。外形高點在中 i3 與頸 l3 交界處。(2 )舌面:較唇面稍小,遠中邊緣嵴比近中邊緣嵴短而突,頸緣較小。遠中牙尖嵴比近中牙尖嵴略長,舌隆突顯著。舌軸嵴明顯,將舌窩分成近中舌窩和遠中舌窩。(3 )鄰面:似三角形。遠中面比近中面更為突出且短小,近中接觸區(qū)靠近

18、切角,遠中接觸區(qū)距切角稍遠。(4 )牙尖:由四嵴和四斜面組成。四嵴為唇軸嵴、舌軸嵴、近中牙尖嵴和遠中牙尖嵴,匯合成牙尖頂。近中牙尖嵴短,遠中牙尖嵴長,牙尖頂偏近中。(5 )牙根:長而粗壯的單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圓三角形,根尖略向遠中彎曲。根長約為冠長的兩倍。-/3.上頜第一前磨牙 (maxillart first premolar) (雙尖牙)是前磨牙中體積最大的,整個牙冠呈立方形。(1)頰面:與尖牙唇面相似,但較小,頰尖略偏遠中。頰軸嵴兩側可見發(fā)育溝各一條,外形高點在頰頸嵴處。(2 )舌面:小于頰面,似卵圓形,光滑而圓突。舌尖較頰尖短小,偏近中。外形高點在舌面中 13 處。(3 )鄰面:呈四

19、邊形,頸部最寬。近中面近頸部凹陷,有近中溝。遠中面較突,頸部平坦。近遠中接觸區(qū)均靠緣偏頰側。(4 )面:外形似六邊形。頰緣寬于舌緣,遠中邊緣嵴長于近中邊緣嵴。有頰、舌兩尖,頰尖長大、舌尖較短小。中央凹陷成窩,稱為中央窩。窩底有近遠中走向中央溝,止于近、遠中點隙;再分出近、遠中溝,近中溝越過近中緣至近中面,遠中溝止于遠中邊緣嵴。(5 )牙根:扁根,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 13 處分叉為頰舌兩根。頰根較長,舌根較短,根尖偏遠中。頸緣下至根分叉處有溝狀凹陷,遠中面的溝較近中面的深。4. 上頜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 6 歲左右即萌出,故稱為六齡牙,是上頜牙中體積最大的。(

20、1)頰面:略呈梯形,緣長于頸緣。有兩個頰尖,近中頰尖略寬于遠中頰尖,兩尖之間有頰溝通過,頰溝的末端形成點隙。外形高點在頸 13處。(2 )舌面:大小與頰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點在舌面的中 13處。有兩個舌尖,近中舌尖寬于遠中舌尖。遠中舌溝由兩舌尖之間延續(xù)到舌面的 12 處。近中舌尖的舌側有時可見第五牙尖。(3 )鄰面:約為四邊形,頰舌厚度大于頸高度。外形高點在 l3處。近中接觸區(qū)靠緣偏頰側。遠中面不如近中面規(guī)則,稍小,遠中接觸區(qū)靠緣中 13 處。(4 )面:呈斜方形,近中頰角與遠中舌角為銳角。有四個牙尖:近中頰尖、遠中頰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頰側牙尖銳利,舌側牙尖較鈍。近中頰尖略大于遠中頰尖;

21、近中舌尖最大,是上頜磨牙的主要功能尖;遠中舌尖最小。面中央凹陷成窩。遠中頰尖三角嵴與近中舌尖三角嵴在面中央相連,形成斜嵴。斜嵴為上頜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由斜嵴將窩分為近、遠中窩,近中窩較大,又稱中央窩。有三條發(fā)育溝:頰溝、近中溝和遠中舌溝。遠中舌溝一端至遠中邊緣嵴內,另一端經兩舌尖之間越過舌袷邊緣嵴至舌面。(5 )牙根:由三根組成:近中頰根、遠中頰根和舌根。兩頰根間分叉度較小,頰根與舌根間分叉度較大,遠中頰根短小,舌根最大。5. 下頜第一磨牙 (mandibular first molar) 與上頜第一磨牙一樣,稱為六齡牙,是下頜牙中體積最大的。-/(1)頰面:約呈梯形,近遠中徑大于頸徑。緣長

22、于頸緣,近中緣直,遠中緣突。緣可見三個牙尖,即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和遠中尖。有頰溝和遠中頰溝通過牙尖之間,頰溝的末端形成點隙。外形高點在頸13。(2 )舌面:呈梯形,小于頰面且稍圓突。緣可見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有舌溝從兩舌尖之間越過。外形高點在中13 處。(3 )鄰面:約呈四邊形,近中面的頰頸角及舌角為銳角;近、遠中面的接觸區(qū)均在近緣偏頰側。(4 )面:略呈長方形,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頰緣長于舌緣;近中緣較直,遠中緣短而突??梢娢鍌€牙尖:近中頰尖、遠中頰尖、遠中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遠中尖最小。頰側牙尖短而網,舌側牙尖長而銳??梢娭醒敫C和近中窩。有三個點隙:中央點隙、近中點隙和遠中點隙。有五條

23、發(fā)育溝:頰溝、遠中頰溝、舌溝、近中溝和遠中溝。(5 )牙根:為扁而厚的雙根,根干短。牙根未分叉的部分稱根干或根柱。近中根比遠中根稍大,根尖彎向遠中。遠中根有時又分為頰、舌兩根,此型約占 22% 。6.上頜側切牙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外形基本與上頜中切牙相似,特點是體積稍小,形態(tài)窄而長。與上頜中切牙形態(tài)的主要區(qū)別:1)唇面窄小而圓突,近中切角為銳角,遠中切角呈圓弧形,發(fā)育溝不如上頜中切牙明顯。2)舌面的邊緣嵴比中切牙明顯,舌窩窄而深,有時有溝越過舌隆突的遠中并延續(xù)到根面。3)鄰面的近、遠中接觸區(qū)均在切13,比中切牙距切角遠。4)牙根細而稍長,根長大于冠長,牙

24、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卵圓形。7.下頜中切牙 (mandibular central incisor) :是全口牙中體積最小的,牙冠寬度約為上頜中切牙的 23。1)唇面近中緣與遠中緣基本對稱,近中切角與遠中切角大體相等,離體后難以區(qū)分左右。2)舌窩及暗不明顯。3)近、遠中面的接觸區(qū)均靠近切角,兩面了角形大小相等。4)牙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葫蘆形。根遠中面的長形凹陷比近中面略深,可作左右鑒別。8.下頜側切牙( mandibular lateral incisor ):與下頜中切牙形態(tài)相似,其特點為:1)牙冠比中切牙稍寬,切緣略向遠中傾斜,近中切角銳,遠中切角圓鈍。-/2)近中鄰面平大,接觸區(qū)近切角,遠

25、中鄰面小而突,接觸區(qū)稍離切角。3)牙根形扁,較下頜中切才稍長,根尖偏遠中。9.下頜尖牙(mandibular canine) :與上頜尖牙相比,有以下特點:1)下頜尖牙比上頜尖牙窄而薄,牙體顯得細長。2)唇面近中緣長,基本與牙體長軸平行;近中牙尖嵴約占唇面寬度的 13,遠中牙尖嵴約占 23。兩牙尖嵴的交角大于 90°;發(fā)育溝不如上頜尖牙明顯。3)舌軸嵴邊緣嵴及窩溝均不如上頜尖牙明顯。4)唇面觀察,下頜尖牙冠與根的近中緣呈直線相延續(xù);鄰面觀察,冠與根的唇緣呈弧形相連。5)下頜尖牙牙根細長,頸橫剖面成扁圓形。10.上頜第二前磨牙 (maxillary second premolar) :

26、與上頜第一前磨牙比較,有以下特點:1)頰面頸部比上頜第一前磨牙者寬,頰尖圓鈍,發(fā)育溝不明顯,頰軸嵴圓鈍。2)面頰緣寬度與舌緣相近,頰、舌兩尖均偏向近中,兩尖大小相似。近中,面無近中溝。中央窩淺,中央溝短,近遠中兩點隙相距較近。3)上頜第二前磨牙牙根多為扁形單根,根尖鈍而彎,多不分叉。11.下頜第一前磨牙(mandibular first premolar):是前磨牙中體積最小的。與上頜前磨牙比較,有以下特點:1)頸部明顯縮小,頰頸嵴突起明顯,外形高點位于頸l 3 處。2)舌面短小,僅及頰面的l2。3)近、遠中面接觸區(qū)均靠緣偏頰側。4)面呈卵圓形,頰尖長大而舌尖很小,兩尖均偏向近中。頰尖三角嵴與

27、舌尖三角嵴相連成橫嵴,將面分為較小的近中窩和較大的遠中窩。5)牙根為扁形絀長單根,根尖略偏遠中。12.下頜第二前磨牙(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牙冠呈方圓形,其長度、寬度和厚度兒乎相等。分為二尖型和三尖型。1)頰面頸部較寬,頰軸嵴較圓。2)舌面與頰面大小相等。二尖型者可見一個舌尖。三尖型者可見兩個舌尖,近中舌尖大,遠中舌尖小,兩尖之間有舌溝,舌面較頰面大。3)近遠中接觸區(qū)均靠近緣偏頰側。4)頰尖與舌尖高度相近,面發(fā)育溝大致有三種形態(tài): H 型、 U 型、 Y 型。二尖型的發(fā)育溝多為 H 型和 U 型,三尖型多為 Y 型。-/12.上頜第二磨牙(maxillary

28、second molar) :體積稍小于第一磨牙。1)近遠中寬度較窄,遠中頰尖明顯減小,近中頰軸嵴比遠中頰軸嵴突出。2)遠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極少有第五牙尖。3)近中面大于遠中面。4)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顯。5)牙根數(shù)與第一磨牙相同,但三個牙根分叉度較小,且向遠中偏斜。少數(shù)牙根愈合成兩根。13.下頜第二磨牙(mandibular second molar) 。1)面呈方圓形,有四個牙尖和四條發(fā)育溝,使整個咬合而看上去呈“田”字形,無遠中尖。少數(shù)五尖形與下頜第一磨牙相似。2)兩根皆偏遠中,根分叉度小于下頜第一磨牙。少數(shù)可分為三根。14.第三磨牙 third molar :上下頜第

29、三磨牙的形態(tài)、體積和位置均可能發(fā)生變異。其共同特點為:面副溝多,牙尖、邊緣嵴不明顯。牙根常融合為單根,但臨床也可見有牙根數(shù)目和形態(tài)變異很大者。1、 上頜切牙與下頜切牙區(qū)別:( 1) 上頜切牙的牙冠寬大,唇面發(fā)育溝明顯;下頜切牙的牙冠窄小,發(fā)育溝不明顯( 2) 上頜切牙的舌面邊緣嵴明顯,舌窩較深;下頜切牙的舌面無明顯邊緣嵴,舌窩較淺( 3) 側面觀,上頜切牙的切嵴在牙體長軸的唇側;下頜切牙的切嵴靠近牙體長軸( 4) 上頜切牙牙根粗壯而直;下頜切牙牙根窄而扁,近遠中面凹陷呈溝狀2 、上頜尖牙與下頜尖牙的區(qū)別( 1) 上頜尖牙體積大,牙冠寬大;下頜尖牙體積較小,牙冠窄?。?2) 上頜尖牙唇頸嵴、唇軸

30、嵴、舌軸嵴和舌面隆突較明顯;下頜尖牙則不很明顯,舌窩較淺( 3) 上頜尖牙近中緣自切緣向近中展開;下頜尖牙近中緣與牙根近中緣相連呈直線( 4) 上頜尖牙近遠中斜緣相交近似直角;下頜尖牙成鈍角-/( 5) 上頜尖牙牙尖頂偏向近中;下頜明顯偏向近中( 6) 上頜尖牙牙冠、根的唇緣相連不成弧線;下頜相連成弧線( 7) 上頜尖牙牙根粗長,頸橫切面呈卵圓三角形;下頜尖牙牙根細長,頸橫切面呈扁圓形3 、上頜前磨牙與下頜前磨牙的區(qū)別( 1) 上頜前磨牙的牙冠較直,略偏牙體長軸的頰側;下頜前磨牙的牙冠向舌側傾斜。( 2) 上頜前磨牙的牙冠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牙冠狹長;下頜前磨牙的牙冠,頰舌徑與近遠中徑相近,牙

31、冠方圓。4 、上頜磨牙與下頜磨牙的區(qū)別( 1) 上頜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下頜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長方形,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 2) 上頜磨牙的牙冠較直;下頜磨牙傾向舌側。( 3) 上頜磨牙的頰尖銳而舌尖鈍;下頜磨牙的舌尖銳而頰尖鈍。( 4) 上頜磨牙多為三根;下頜磨牙多為雙根。(二)乳牙外形乳牙的解剖形態(tài)與恒牙相似,但也有其特點。1.乳牙外形的特點(1)體積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 )頸嵴突出,冠根分明。(3 )上頜乳尖牙的牙尖偏遠中,與恒尖牙相反。(4 )下頜乳前牙舌面邊緣嵴與頸嵴都比恒前牙明顯。(5 )下頜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態(tài)不同于任何恒牙。(6 )下頜第二乳磨牙

32、的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及遠中尖的大小基本相等。(7 )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2. 乳前牙 乳前牙包括上下頜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各牙都與同名恒牙相似,其特點如下:-/(1)乳牙色白,牙冠短小。頸嵴突出,牙根明顯縮小,冠根分明,寬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點。(2 )上頜乳中切牙牙冠短而寬,似鏟形,發(fā)育溝不明顯。舌面隆突、舌窩明顯。單根扁而寬,根尖向唇側彎曲,根長約為冠長的 2 倍。寬冠寬根是該牙的解剖標志。(3 )上頜乳尖牙唇面牙尖長大,約占牙冠長度一半,近中牙尖嵴長于遠中牙尖嵴,牙尖偏遠中,與恒尖牙相反。單根細長,根尖偏遠中并向唇側彎曲。(4 )下頜乳切牙牙冠長度稍大于寬度,不像恒切牙呈窄長。

33、其舌面邊緣嵴與舌窩明顯,從鄰面觀察其唇頸嵴、舌面隆突都較恒牙者顯著。牙根細長,約為冠長 2 倍。乳切牙上頜乳中切牙 :牙冠:近遠中徑大于切頸徑,牙冠寬短。近中切角近似直角。牙冠頸部很厚,冠根分明。牙根:單根,寬扁,根長約為冠長的二倍。寬冠寬根是該牙重要解剖標志。上頜乳側切牙牙冠:外形與上頜乳中切牙相似,但較小且短窄。近遠中徑小于切頸徑。近中切角為圓角,遠中切角呈圓弧形。舌窩淺。牙根:單根,較窄而略厚,根尖偏向唇側,略為斜向遠中。下頜乳中切牙牙冠:切嵴較直,近、遠中緣對稱,近、遠中切角較銳。切緣較薄。牙根:單根,較細長,根長約為冠長的二倍。牙根較直,根尖部偏向唇側。下頜乳側切牙牙冠:唇面的近中緣

34、長,近中切角為一小圓角,遠中切角為一圓鈍角。牙根:單根,長度比下頜乳中切牙稍長,牙根自唇面向舌側縮窄,根尖微向唇側,略微斜向遠中。乳尖牙上頜乳尖牙牙冠:唇面牙尖長大,約為牙冠一半,牙尖偏遠中,近中斜緣長于遠中斜緣。唇軸嵴很突,頸嵴最突,頸緣弧度很小,幾乎平直。牙根:單根,細長較直,根尖偏遠中并彎向唇側。下頜乳尖牙牙冠:與上頜相似,牙冠較短而窄。牙尖偏近中。頸緣平直,近中緣長直,遠中緣較短圓突。牙根:單根,較上頜乳尖牙的牙根稍窄。3.第一乳磨牙-/(1)上頜第一乳磨牙1)牙冠:頰面的寬度大丁長度。近中緣&直,遠中緣短突,頸部縮窄。頰尖微突,略偏近中。舌面較小而突。鄰面可見其13 顯著縮窄

35、,頰側頸 l3 處非常突出。面形態(tài)似上頜前磨牙,但頰、舌兩牙尖的三角嵴及面溝的形態(tài)均不如上頜前磨牙清晰。面有中央窩及近中窩。2)牙根:細長,三根分叉大,根于較短。(2 )下頜第一乳磨牙1)牙冠:形態(tài)不同任何恒牙。頰面雖為四邊形,但近中緣長直,遠中緣特短且突。近中頰尖大于遠中頰尖,近中頰頸嵴最突。兩頰尖之間有溝。舌面可見長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小而圓的遠中舌尖,近遠中緣的長度約相等。兩舌尖之間有溝。面為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近中邊緣嵴特短,近中頰、舌兩尖相距較近,三角嵴相連,將面分成較小的近中窩及較大的遠中窩。面的溝嵴不清晰。2)牙根:分近中及遠中兩根。第二乳磨牙 : 上頜第二乳磨牙和下頜第二乳磨牙各與同

36、頜的第一恒磨牙形態(tài)近似,位置又彼此相鄰,很容易混淆,其特點如下:(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短小,色乳白。(2 )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頸部明顯縮小,頸嵴較突,牙冠由頸部向方縮小。(3 )下領第:乳磨牙的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及遠中尖的大小約相等,而下頜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遠中尖最小。(4 )第二乳磨牙根干短,牙根向外張開。上下頜第二乳磨牙與上下頜第一恒磨牙的外形區(qū)別( 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較小,色乳白。( 2 )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頸部明顯縮小,頸嵴較突,牙冠由頸部向牙合方縮小。( 3 )下頜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及遠中尖的大小約相等,而下頜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遠中尖最小。( 4)上頜第二乳磨牙為三

37、根,下頜者為二根,單根柱短,牙根向周圍張開。( 5 )口腔混合牙列中,同頜一側牙列上,從近中向遠中若有兩個相似的磨牙,則位于近中較小者即為第二乳磨牙。因第一、第二、第三恒磨牙的體積從近中向遠中依次減小。(三)乳牙與恒牙的鑒別-/1.體積:恒牙體積較大,磨牙體積以第一磨牙最大,第二磨牙次之。乳牙體積比同名恒牙要小,乳磨牙體積以第一乳磨牙較小,而第二乳磨牙較大。2. 顏色: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黃,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3. 頸嵴:恒牙頸嵴突起不明顯,乳牙頸嵴突起明顯。4. 冠根分界:恒牙牙冠頸部縮窄,形態(tài)上與牙根的分界不太明顯。乳牙牙冠頸嵴突出,冠根分明。5. 牙根:恒前牙根尖可偏遠中,乳前牙根尖

38、可偏唇側。恒磨牙根干較長,根分叉小;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1、嬰兒生后約半歲乳牙開始萌出,約 2 歲半萌出 20 個乳牙。 67 歲至 1213 歲,乳牙逐漸脫落,為恒牙所代替。此時應注意口腔防護保健。2 、完整的乳牙列,能發(fā)揮良好的咀嚼功能,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3 、咀嚼力通過牙根傳至頜骨,能促進頜骨的成長發(fā)育。4 、乳牙位置正常,可引導恒牙正常萌出。5 、乳前牙牙根舌側有恒前牙胚,乳磨牙分叉根內有恒前磨牙胚。牙的發(fā)育過程發(fā)育 (development)鈣化 (calcification)萌出 (eruption)出齦:牙胚破齦而出的現(xiàn)象萌出 (eruption) :從牙冠出齦至達到咬合接

39、觸的全過程牙萌出的生理特點: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先后順序、左右成對地先后萌出。下頜牙的萌出略早于上頜同名牙乳牙的萌出萌出順序:乳中切牙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恒牙的萌出乳、恒牙更替的關系:乳牙: 恒牙: 12345678恒牙萌出順序:上頜為6-1-2-4-3-5-7或 6-1-2-4-5-3-7下頜為 6-1-2-3-4-5-7或 6-1-2-4-3-5-7-/(四)應用解剖與牙體形態(tài)生理意義1.應用解剖(1)切牙1)上頜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受創(chuàng)傷,缺損后對發(fā)音和美觀有直接影響。2)上頜切牙鄰面接觸區(qū)和上頜側切牙舌窩頂點為齲病的好發(fā)部位。3)下頜切牙接近下頜下腺、舌下腺導管口,受唾液

40、的沖刷不易發(fā)生齲齒,但舌面近頸部往往有牙垢、牙石沉積。4)上頜中切牙牙根較圓且直,拔除時可用旋轉力。上頜側切牙牙根常有彎曲,下頜切牙牙根扁而長,拔除時不可用旋轉力。5)上頜側切牙外形常有變異或先天缺失。(2)尖牙1)尖牙位于口角處,其根長大粗壯,起支撐口角的作用。如缺失則口角塌陷,對面容影響較大。2)牙冠各面光滑,自潔作用較好,發(fā)生齲齒的機會少。3)因其牙根長、穩(wěn)固,通常是口內留存時間最長的牙。修復時多用作基牙。4)上頜尖牙牙根為圓錐形單根較圓,拔除時可用旋轉力。(3 )前磨牙1)牙合面的點隙、溝和鄰面均為齲齒的好發(fā)部位。2)由于第一磨牙缺失的機會較多,故第二前磨牙常作為義齒修復的基牙。3)牙

41、根為扁形單根或雙根,且根尖多彎曲,拔除時主要使用搖力。4)下頜前磨牙常用作判斷頦孔位置的標志。5)前磨牙面中央窩內,可能出現(xiàn)畸形中央尖,常因磨耗而穿髓,以下頜第二前磨牙多見。6)上頜前磨牙與上頜竇接近,根尖感染可波及上頜竇,取斷根時避免使用推力。(4)磨牙1)第一磨牙萌出最早,窩、溝、點隙多,易齲壞。2)上下頜第一磨牙的位置和關系,對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故應盡量保留和盡早治療。如必須拔除,也應及時修復,以免影響正常咬合關系。3)第一磨牙牙冠形態(tài)與第二乳磨牙相似,在拔牙時應注意鑒別,以免誤認。4)第三磨牙常有先天缺失、錯位萌出或阻生。-/5)上頜磨牙根尖與上頜竇底壁僅以薄骨質相隔,其根尖感染

42、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頜竇炎。拔牙時,特別是在取出斷根時,應避免將斷根推入上頜竇。6)下頜第三磨牙牙根與下頜管關系密切,在拔牙時應注意器械的用力方向,以免將牙根推入下頜管,損傷下牙槽神經。7)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黏膜上有腮腺導管口第二磨牙也是臨床尋找腭大孔的標志。8)拔出上下頜磨牙時,注意牙根數(shù)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斷根或根殘留。(5)乳牙1)乳牙的齲患率高,應及時治療。完整的乳牙列能發(fā)揮良好的咀嚼功能,有助于兒童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健康成長。2)乳牙將咀嚼力通過牙根傳至頜骨,對頜骨的生長發(fā)育起生理性刺激作用。如乳牙缺失,可能影響頜骨的生長發(fā)育,成為牙頜畸形的原因之一。3)位置正常而健全的乳牙,

43、可引導恒牙的正常萌出。如乳牙過早缺失或滯留,將容易引起恒牙的錯位萌出或阻生。4)乳磨牙的根分叉下有恒牙牙胚,治療操作時應注意。2. 牙體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1)牙冠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1)切緣與面:咬合時上下牙的尖窩相對,溝嵴相合;前牙切嵴對刃時則是兩嵴相對,這樣的形態(tài)在咀嚼時可對食物起聯(lián)合切割或杵臼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血嚼效率。2)唇頰舌面突度:咀嚼時食物順著突度在牙齦表面擦過,起生理性按摩作用,可防止牙齦萎縮。如突度過小,牙齦受到食物的直接撞擊,易引起牙齦的創(chuàng)傷性萎縮;如突度過大,牙齦失去生理性按摩,可能產生廢用性萎縮。另外,牙冠頸 1/3 處的外形高點可起擴張齦緣的作用,有利于牙周組織的健康。3)鄰

44、面突度:牙冠借助鄰面突度相互接觸,緊密相鄰,可防止食物嵌塞;同時使鄰牙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以分散咬合壓力,有利于牙的穩(wěn)固。4)楔狀隙(外展隙):正常接觸區(qū)周嗣呈“ V”字形的空隙,在唇(頰)、舌側和切、方作為食物的溢出道。在排溢過程中食物摩擦牙的鄰面,使牙冠鄰面保持清潔,防止齲病和齦炎。在齦方者稱為鄰間隙,被牙齦乳突充填,可保護牙槽骨,不使食物殘渣存積。(2 )牙根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牙根形態(tài)與牙的穩(wěn)固性有關。多根牙較單根牙穩(wěn)固,長根牙較短根牙穩(wěn)固。粗根牙較細根牙穩(wěn)固,扁根牙較圓根牙-/穩(wěn)固。根分叉大,根尖面積的大于面積的牙穩(wěn)固。受力小的牙多為單根,如切牙。尖牙位于牙弓的轉折處,受力較強,雖為單根

45、,但長大粗壯,以利穩(wěn)固。磨牙受力較大,方向復雜,故為多根,使其能承受較大的力,抵御各種方向的力。四、髓腔形態(tài)及應用解剖(一)髓腔的解剖形態(tài)(pulp cavity )1.髓腔 :位于牙體的中部,有一個與牙體外形相似但又最著縮小的空腔,稱為髓腔。腔的周圍為牙本質覆蓋,腔內被牙髓組織充滿。髓腔朝向根頸及牙冠的一端擴大成室稱為髓室;朝向牙根的一端縮小成管稱為根管,又名髓管。根管末端開口處,稱為根尖孔,此孔為牙髓至牙周間隙的通道。(1)髓室( pulp chamber ):位于牙冠及牙根的頸部,比較寬大,每個牙內只有 1 個髓室。髓室由6 個面組成:朝面或切嵴者稱髓室頂(roof ofpulp cha

46、mber ),髓室向牙尖方向突入呈角狀部分稱為髓角(pulp horn );朝向牙根一面稱為髓室底(floor of pulp chamber );還有 4 個面朝向牙冠的軸面髓室壁( wall of pulp chamber) ,分別稱為頰側髓壁、舌側髓擘、近中髓壁和遠中髓壁。髓室與根管移行處稱為根管口( root canal orifice ),后牙的根管口明顯可見,前牙因髓室和根管無明顯界限,故根管口亦不顯著。(2 )根管 (root canal system) :髓腔位于牙根內的細長部分稱為根管。根管的數(shù)目與牙根數(shù)目常不一致,一般牙根較圓者多為 1 個根管,較寬扁的牙根常有 2 個根管

47、,偶可有 3 個根管。(3 )根尖孔:為髓腔內血管、神經、淋巴管等至牙周的通道。根尖孔位于根尖較多( 57% ),旁側較少( 43% ),其中以舌側最多,其余依次為遠中、近中和唇、頰側。根管最狹窄處不在根尖孔,而是距根尖孔約 1mm 處。(二)恒牙髓腔的解剖特點、增齡性變化及臨床意義1.前牙的髓腔形態(tài)前牙的髓腔特點:根管多為單根管,髓室和根管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頂( 58% )。(1)上頜前牙的髓腔形態(tài)1)唇舌剖面觀:呈梭形,平頸緣處髓腔唇舌徑最大,自頸緣向切嵴方向縮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 13 處,向根尖方向亦縮小。尖牙髓腔向切端方向很窄很尖,根管的唇舌徑較大直到根尖 13 才變

48、窄,到根尖孔處顯著縮小,但仍大于切牙。2)近遠中剖面觀:呈三角形,髓室頂位三角形底最寬處,接近牙冠中 13 處。髓腔由頸緣向根尖逐漸縮小變細。尖牙近切端及根尖的髓腔都很細小,其唇舌徑大于近遠中徑。-/3)橫剖面觀:切牙根頸橫剖面的髓腔呈圓三角形,唇側比舌側寬,與牙根外形基本一致,位居剖面的中央略偏唇側。尖牙髓腔為橢圓形,位于牙根的中央,唇舌徑大于近遠中徑。根中部橫剖面見根管均較小較圓。( 2)下頜前牙的髓腔形態(tài):下頜切牙牙體較小,故髓腔亦細小得多。下頜中切牙分為唇、舌雙管者約占 4% ,下頜側切牙雙管者約占 2% ,下頜尖牙唇、舌向雙根管約占 4% 。1)唇舌剖面觀:下頜切牙髓腔的唇舌徑仍在頸

49、緣附近最大,靠切端很尖細,根管的唇舌徑寬,直到牙根中 1/3 才開始變細,向根尖逐漸縮小,大多為單根管。下頜尖牙的髓室和根管與上尖牙相似,但比上頜尖牙窄??;髓腔唇舌經較大,最大的一段位于冠頸和根頸1/2 或 12。2)近遠中剖面觀:下頜切牙髓腔呈窄長三角形,近切嵴部分的髓室仍最寬,髓室自切嵴向根尖逐漸縮窄。髓室底接近冠中13。下頜尖牙髓腔較窄兩端成尖形,髓角鈍接近冠中13,髓室和根管一般較上頜尖牙的窄小。3)橫剖面觀:下頜切牙頸部橫剖面髓室的唇舌徑大于近遠中徑,根中橫剖面呈橢圓或圓形,根管的唇舌徑及近遠中徑均縮小,有時可見唇、舌向兩根管。下頜尖牙根管與上頜尖牙的相似,但較其窄小。2. 前磨牙的

50、髓腔形態(tài)( 1)上頜前磨牙的髓腔形態(tài):髓室似立方形,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髓室位于牙冠頸部及根柱內。髓室頂中部凸向髓腔,最凸處約與頸緣平齊。髓室頂上有頰舌兩個髓角。1)頰舌剖面觀:有 2 個清楚的髓角突入頰尖和舌尖中,頰側髓角較舌側髓角高而尖,接近牙冠中 1/3。舌側髓角較低,接近冠頸 l 3。根管向根尖方向逐漸縮小。上頜第一前磨牙單根單管型約占 28% ,單根雙管型(由髓室至根尖為 2 個分開的根管, 2 個根尖孔或合并為 1個根尖孔)約占 31%,單根單雙管型(根管分而復合,合而復分的復雜型)約占 27% ,雙根雙管型約占 14% 。偶爾還有 3 個根、 3 個根管、 3 個根尖孔者,其分布

51、為頰側 2 個、舌側 1 個。上頜第二前磨牙髓腔形態(tài)與上頜第一前磨牙者相似,但髓腔頰舌厚度卻較大,近遠中寬度較窄。頰舌髓角均較短,根管也分為四種類型:單根單管型約占 48% ,單根雙管型約占 19%,單根單雙管型約占 29% ,雙根雙管型約占4% 。2)近遠中剖而觀:與尖牙略相似,髓室與根管都很窄小。3)橫剖面觀:上頜第一前磨牙頸部橫剖面顯示髓室的頰舌徑明顯大于近遠中徑,髓室的頰舌向中份縮窄呈“腎形”,在根中部面單根管呈橢圓形,若為 2 個根管均圓小,但舌側根管較頰側大。上頜第二前磨牙頸部和根中橫剖面,髓腔多呈“橢圓形”,仍為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2)下頜前磨牙的髓腔形態(tài)1)頰舌剖面觀:髓

52、腔的牙冠 23 頰舌徑較大,有頰舌髓角突入牙尖。頰側髓角特別高而位于牙冠中 13。因下頜第一前磨牙的舌尖特低,舌側髓角特別短小,接近冠頸 l3。根管的頰舌徑較大,直到根尖 l3 才開始縮小成管,少數(shù)到根中 13 或根頸 13 縮小成管。大多為單根管,占 83% 。下頜第一前磨牙 17%在其根中 13 以下分為頰、舌向兩個根管。下頜第二前磨牙的髓腔形態(tài)與第一前磨才的相似,但頰、舌兩髓角都明顯,頰側髓角稍長于舌側髓角,兩者均位于牙冠的頸 13 處。2)近遠中剖面觀:髓室和根管形似尖牙,很窄小,下頜第二前磨牙的根管較長。3)橫剖面觀:牙頸部橫剖面可見下頜第一前磨牙髓室呈橢圓形,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若為雙根管均呈圓形。下頜第二前磨牙髓室成橢圓形。根中部橫剖面 2 個牙的根管都顯著縮小成圓形。3.磨牙的髓腔形態(tài)磨牙的髓腔形態(tài)仍與其外形相似。其特點:髓室大呈立方形,根管數(shù)目多而細,略有彎曲,髓室和根管分界明顯,能從髓室底觀察到2? 3 個或更多的根管口。( 1)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