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論文課程標準教科書的特色之二探索性實驗人教版_第1頁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課程標準教科書的特色之二探索性實驗人教版_第2頁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課程標準教科書的特色之二探索性實驗人教版_第3頁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課程標準教科書的特色之二探索性實驗人教版_第4頁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課程標準教科書的特色之二探索性實驗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程標準教科書的特色之二:探索性實驗 以課程標準為指導而編寫的教科書(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版為例)與以前的教科書比較,有一個特色突出探究性學習。本文重點論述課標教科書在物理實驗方面的特色:實驗程序的探索性,實驗手段的現(xiàn)代化,實驗描述的多樣性,其中,探索性實驗是課標教科書在物理實驗方面的突出特色。1實驗程序的探索性課標教科書與實驗修訂本(都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版為例)比較,實驗修定本中驗證性實驗較多,課標教科書中探索性實驗較多,以高一必修為例:(1) 把驗證性實驗變?yōu)樘剿餍詫嶒炄鐚嶒炐抻啽局袑W生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課標教科書中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二者在實驗程序上是不同的。比較如下:

2、實驗修訂本中“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步驟是(在書后,實驗集中編排,第186頁187頁)(儀器相同,儀器的安裝步驟相同,省略) 1 用兩個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2 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兩條細繩的方向,讀出兩個彈簧秤的示數。3 用鉛筆和刻度尺在白紙上從O點沿著兩條細繩的方向畫直線,按著一定的標度作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4 只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位置O。讀出彈簧秤的示數,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5 比較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等。

3、課標教科書“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程序是(在書中,實驗隨內容編排,第66頁): 1. 圖甲表示橡皮條GE在兩個力的共同作用下沿著直線GC伸長了EO這樣的長度。圖乙表示撤去F1和F2后,用一個力F作用在橡皮條上,使橡皮條沿著同一直線伸長了相同的長度。2. 力F對橡皮條作用的效果與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等于F1和F2的合力。(注意點省略)3. 建議用虛線把合力的箭頭端與兩個分力的箭頭端連接,也許能夠得到啟示。這兩種實驗程序表面看起來差別不大,仔細分析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是先用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圖求合力,也就是說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已知的,然后用實驗去驗證(第4步);后者是先用實驗求合力,

4、再探索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第3步“建議”句。這樣做的好處是:體現(xiàn)了知識(規(guī)律)的生成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索、探究的意識和能力,而不是死記規(guī)律、套用規(guī)律(定律、公式、法則等)。(2) 把教師演示實驗變?yōu)閷W生探索性實驗著名的也是最重要的牛頓第二定律,多年以來,都是教師演示實驗,由老師做、老師講,教科書不把實驗的設計展示給學生,而課標教科書則詳細寫出了實驗程序和設計過程。在實驗修訂本中,關于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的敘述只用了半頁400多字,而在課標教科書中,用了單獨的一節(jié)即第四章第2節(jié):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洋洋灑灑3頁半,約2000多字, 是原來的5倍多。實驗修訂本中,有下列內容:實驗裝置

5、:略實驗方法:略課標教科書中,有下列內容:1 加速度與力的關系2 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制定實驗方案時的兩個問題1 怎樣測量或比較物體的加速度2 怎樣提供和測量物體所受的恒力參考案例:略怎樣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略。通過比較可以知道:實驗修訂本中中的內容只是課標教科書中“怎樣測量或比較物體的加速度”和“參考案例”兩項內容,也就是說:課標教科書比實驗修訂本增加了實驗設計方法的內容: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和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即控制變量法。以前是老師補充的,現(xiàn)在寫在教科書中,使學生不僅知道怎樣做實驗,還明白為什么這樣做實驗,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除文字不同外,插圖也不同。實驗修訂本中,只有一幅圖即圖3-5 研究

6、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圖(第50頁),而在課標教科書中除實驗裝置圖(第78頁圖4.2-4及圖4.2-5)外還有圖4.2-2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圖(a-m圖)和圖4.2-4加速度與質量的倒數的關系圖(a-圖)(第76頁),為學生作圖做了示范。2. 實驗手段的現(xiàn)代化課標教科書在實驗上的另一個特色是:實驗手段的現(xiàn)代化。例如使用傳感器和電子計算機輔助實驗和處理數據或畫圖象。其內容有:1 借助傳感器和電子計算機測速度(課標教科書必修第25頁)2 用計算機繪制v-t圖(同上書第35頁)3.用光電計時器研究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同上書第44頁)3 用傳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上書第87頁)4 利用數表軟件進

7、行數據處理(課標教科書必修第25頁)本文以上述第5項說明其方法和特點。該內容是在第五章第6節(jié):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 之后的,就是用計算機的Excel工作簿根據表中數據作W-圖象。做法如下:1進入Excel工作簿;2. 在Excel工作簿中輸入數據。其中速度以v為單位,以下數據為v, 2v,3v, 等等,功以w為單位,以下數據為w, 2w,3w, 等等,為方便,表中以1,2,3,等等代之,當然,實際的實驗數據不可能都是整數。3 點擊作圖圖標,出現(xiàn)“圖表向導步驟之1圖表類型”(在其中選“散點圖”)和“子圖表類型”(在其中選帶點的曲線圖)4 然后點擊“下一步”,出現(xiàn)“圖表向導步驟之2圖表源數據

8、”(用默認情況)5 再點擊“下一步”,出現(xiàn)“圖表向導步驟之3圖表選項”(用默認情況)6 再點擊“下一步”,出現(xiàn)“圖表向導步驟之4圖表位置”(可以選:作為其中的對象插入,在其前的小圓圈中點)7 點擊“完成”。結果如下表和下圖速度v/v功W/w001142931642553664976488191001012111144121691319614225152561628917324183611940020有的計算機可以根據數據表和圖象直接寫出公式:。即功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進一步可得出動能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結論。無論是傳感器,還是計算機,還是其他先進的、現(xiàn)代化的儀器、設備,如果你認真做了,熟悉了使

9、用方法,他們就不神秘了,將來從事科學技術社會工作時,當你再接觸這些儀器、設備時,就會感到似曾相識,就會很快進入狀態(tài)達到得心應手,因為我見過,我做過。3 實驗描述的多樣性在以前的教科書中,實驗大都是集中放在書的后面,在課標教科書中,實驗放在書中,隨教學進度插在各節(jié)課文中,有的實驗單獨成一節(jié),并且根據不同實驗在物理學中和物理教學中的地位、難易程度、用時長短、學校的器材條件,分成了以下六類:(1) 學生實驗:用物理實驗室內的器材做的定量實驗。由學生分組進行。一個學生實驗編為一節(jié),標題都有“實驗”二字。在必修的兩冊中,有4個這樣的實驗:第一章第4節(jié)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必修P21)第二章第1節(jié)

10、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必修P33)第四章第2節(jié)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必修P66)第五章第9節(jié) 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必修P32)其中,探究性實驗2個,占50%。驗證性實驗1個,占25%。而在實驗修訂本中驗證性實驗占50%左右。(2) 演示實驗:在課堂上由老師操作,同學們觀察、討論。必修課本中有:第二章第4節(jié) 演示:用錢毛管實驗說明自由落體的同時性(必修 P45)第三章第3節(jié) 演示:用彈簧測力計測摩擦力(必修P61)第三章第4節(jié) 演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必修P66)第六章第1節(jié) 演示:用曲線軌道演示曲線運動的方向(必修P32)第六章第1節(jié) 演示:鋼球在磁鐵吸引下做

11、曲線運動(必修P33)第五章第6節(jié) 演示:用紅蠟塊在玻璃管中運動演示運動的合成(必修P35) 以前的教科書,演示實驗由老師掌握,不都寫在課本上,課標教科書把演示實驗的內容、方法也都寫出來,有利于學生明白實驗的目的、器材、過程、結論,對物理教學有好處。(3) 實驗:以“欄目”的形式出現(xiàn)。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操作完成。 多數是定性實驗。第二章第4節(jié)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落體(必修P45)第四章第2節(jié) 實驗:平拋運動的分解(必修P38)第五章第5節(jié)實驗:用圓錐擺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必修P53)實驗欄目給的實驗雖然不多,但都結合教學內容,是不可或缺的。(4) 做一做:“做一做” 欄目中實驗的趣味性

12、較強。必修課本中主要有10個:第一章第3節(jié) 測自行車的速度和蚊香燃燒的速度(必修P18)第一章第4節(jié) 借助傳感器和電子計算機測速度(必修P25)第二章第1節(jié) 用計算機繪制圖象(必修P35)第二章第3節(jié) 利用光電計時器研究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必修P44)第二章第4節(jié) 測定反應時間(必修P46)第二章第4節(jié) 通過照片中石子的徑跡估算相機的曝光時間(必修P47)第三章第1節(jié) 用懸掛法確定薄板的重心(必修P55)第四章第5節(jié) 用傳感器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必修P87)第五章第6節(jié) 利用數表軟件對“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進行數據處理(必修P18)第六章第7節(jié) 感受向心力(必修P54)其中

13、只有第、三個實驗(占30%)是實驗修訂本中有的,其余7個實驗(占70%)是課標教科書新增加的。在這7個新增加的實驗中,有5個(第、個)(占總數50%)是要用現(xiàn)代化儀器(計算機、傳感器、光電計時器等)進行實驗的,所以這個“做一做”實驗是很重要的,是真的要做一做的。(5) 問題與練習:“問題與練習”中有一些實驗性的題目。必修課本中主要有10個:第一章第1節(jié) 測量長度(必修P13)第一章第4節(jié) 自制模擬打點計時器(必修P27)第二章第1節(jié) 用打點的紙帶做直方圖(必修P36)第二章第4節(jié) 用頻閃攝影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必修P47)第三章第1節(jié) 用作圖和懸掛法測三角形板的重心(必修P57)第三章第2節(jié) 體

14、驗彈力與形變的關系(必修P59)第四章第7節(jié) 觀察瓶自由下落時的噴水的變化(必修P94)第六章第3節(jié) 探究平拋運動(必修P40)第六章第4節(jié) 測量小球的速度(必修P44)第六章第5節(jié) 通過實際測量計算自行車的前進速度(必修P47) 在這10個實驗中,第、5個是新增加的,占50%;其中,有3個是設計性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6) 探究性學習:實驗往往是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標教科書中,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很多,單獨成節(jié)的就有5個:第二章第1節(jié)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必修P33)第四章第2節(jié)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必修P75)第五章第5節(jié) 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必修P15)第五章第6節(jié) 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必修P17)第六章第3節(jié) 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必修P38)這5個“探究性學習”的內容中,除兩個與第(1)項重復,即是明顯的學生實驗外,第兩個也要做實驗,也就是說實驗占探究活動的80%,所以實驗是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綜上所述,課標教科書中的必修部分共近40個實驗,如果這些實驗都能做并且做好,將對物理教學有很大的推動。在物理學中,概念的形成、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理論的建立,都有賴于實驗,其正確性還要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