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對教育理念與方式的影響_第1頁
教育心理學對教育理念與方式的影響_第2頁
教育心理學對教育理念與方式的影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育心理學對教育理念與方式的影響朱瑾暨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統(tǒng)計系精算學專業(yè)2007050272摘要:本文主要從教育心理學的意義入手,主要論述了教育心理學對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的影響。在教育 心理學的教育理念的作用方面,闡述了遵照兒童天性和性格以及注重興趣的激發(fā)兩個教育理念。其次,在 教學方式方法的方面,闡述了互動式、探究式兩個目前最為流行和廣泛接受方式。最后簡述了學習方法。自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口號,到赫爾巴特對教育心理學的卓越貢獻, 直至今日不斷深入具體的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對于教育的理念與方式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一、教育心理學對教育理念的影響(一)遵照兒童天性和性格的教

2、育理念裴斯泰洛奇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教育家。他曾說“:我正在 試圖將人類教學過程心理學化,試圖把教學與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圍環(huán)境以及我與別人的交往都協(xié)調(diào)一致起來?!币勒张崴固┞迤娴睦砟?,教育應適應兒童的心理發(fā)展,任何教育 理論和計劃的實施都要建立在兒童本性發(fā)展的自然法則之上,必須遵循兒童的天性和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這是西方教育史上首次將受教育者的心理作為確立教育教學方法方式的決定性因素。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就教育的目的或結果而言,要求教育教學應使人固有的、內(nèi)在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二是就教育教學的活動或過程而言,要求教育教學應與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一致起來,使兒

3、童在獲取知識、發(fā)展智慧和道德情感諸方面,都處于自然 主動的地位。以此理念為核心,要素教學法被提出。人們發(fā)現(xiàn),人類通過感覺印象獲得清晰概念都有 它的起點,即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要素”。教育過程就要從一些最簡單的、為兒童熟悉和接受的“要素”開始,逐步過渡到更加復雜的“要素”,促使兒童天賦能力的和諧發(fā)展。依照裴斯泰洛奇的觀點,在道德教育上,最簡單的要素是對母親的愛,兒童通過母親的 關懷與照顧產(chǎn)生對母親的信任與依戀,這種對母親的愛接著演化到對家庭的愛,并進而演變成對社會對全人類的愛。而在智力教育上,最簡單的要素是數(shù)目、形狀和語言。為清晰的概念。當人們在觀察事物時,智力教育就開始了,每一條線、每一個量

4、、每一個詞,都是我們 的概念一步步走向清晰的手段。依靠這種直觀的感受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心智結構, 我們的理解力把感官從大自然接受來的感覺印象在想象中連接成一個整體。即形成一個概 念,并逐漸地使這種概念明晰起來。(二)注重興趣激發(fā)的教育理念赫爾巴特是教育心理學化的又一代表,而其主要觀點,就是注重教育中的“興趣”與“性格”。赫爾巴特認為,興趣是指人內(nèi)在的和明顯表露出來的活動力和積極性的總和,興趣就 是主動性。傳統(tǒng)認為,學習是目的,而興趣只是手段,但在赫爾巴特的觀點中,興趣不是手 段而是根本目的?!皩W習應當為從中產(chǎn)生興趣而服務。學習將會過去,而興趣將會在整個一 生中保存下來?!痹谛睦韺W中,興趣

5、一般被看為社會性動機的一種,其一般定義為: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 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 他取決于人們對某件事物、 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 情緒反應。更為關鍵的是,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興趣是可以被認為提高的。 “華生的恐懼 情緒習得實驗” 是心理學中很著名的實驗, 被試者對巨響有恐懼反應, 對狗、 鼠等動物沒有 恐懼反應 ,但是通過巨響和狗、鼠的多次配對實驗,建立起被試對原本不恐懼的事物和恐懼 情緒之間的條件反射, 使得被試者對狗、 鼠也產(chǎn)生了恐懼反應。 說明恐懼情緒是可以通過條 件反射后天習得, 同樣愉悅的情緒也可以形成條件反射。 一旦在學習科目與愉悅情緒之間形 成條件反射,就可以激

6、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快、更主動的接受知識,積極思考, 自我提高。教師可以通過種種方法,營造良好的氛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提高人格魅 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運用豐富的、幽默的語言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互動。運用多媒體教學,將 教材中的文字和圖像通過二維和三維的方式形象生動的傳遞給學生, 使呆板的黑板教學 “活” 起來。 加強教學互動, 提倡教學探討, 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這些方法都可 以有效的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愉悅情緒,提高物理學習過程中的興趣。二、教育心理學對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一)互動式教學方式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中描繪了課堂中相互作

7、用的四種類型。第一 種類型是最傳統(tǒng)的教師講課情況的特點, 他提出要求而不要求及時反饋。 第二種類型是第一 種類型的改進, 因為教師尋求反饋, 以弄清學生是否明白他所說的話。 在第三種類型中, 交 往有了進一步的改善, 因為允許學生可以相互學習。 而在第四種類型中, 教師與學生以及學 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有更多渠道。隨著實踐與研究的日益深入, 互動式的教學方式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被認為是最正 確的課堂形式。 傳統(tǒng)教學的師生交往, 是單向的信息傳遞, 忽視信息的反饋, 課堂上只是老 師滔滔不絕地講課, 學生靜靜地去聽,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 信息是否被接受 和理解, 沒有反饋。 現(xiàn)代教

8、學論則認為, 教學活動的交往是雙向的, 師生之間的信息傳輸與 信息反饋, 共同構成了教學交往的過程。 教學交往的反饋特點要求師生雙方既要提高自己信 息傳輸?shù)馁|量和效率, 同時又要關注對方反饋信息的內(nèi)容和形式, 保證教學交往的針對性和 有效性, 而這種教學境界的達到, 是師生之間經(jīng)常進行心靈交流的必然結果, 是師生 “同頻 共振”的產(chǎn)物。溝通,反饋,信息傳遞,教育的過程就好像是一次心理咨詢一樣。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 動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上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二)探究型教學方式 探究型教學是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又一成果。它是指“從科學領域或現(xiàn)實生活中選擇和確 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學術

9、(或科學 )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操作、調(diào)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 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 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的過程。 探究型教學強調(diào)問題性、 參 與性與開放性。所謂問題性,是指探究教學強調(diào)以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發(fā)生的背景和學習得以進行的載 體,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積極探索以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結論。 課堂不是單純的知識 灌輸,而是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了解知識的來源和作用。所謂參與性,是指探究教學強調(diào)應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學生 不僅僅是觀眾, 更是直接參與者, 教學也不是老師的一場表演, 老

10、師更多的時候扮演者指導 者而非示范者的角色。所謂開放性,是指探究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目標單一化、過程程序化、評價標準化等 特點, 而表現(xiàn)出目標整體化、 過程個性化、 評價多元化的特點, 強調(diào)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特點, 不能對所有學生采取一概而論的評價方式,評價的體系也不是單純的分數(shù)或其他單一手段, 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在尊重學生個人特點的基礎上對學生作出的個性化的綜合評價。三、教育心理學對學習方法的影響教育心理學不僅影響了課堂中教學的方法以及教育理念, 同時也通過個體的心理研究改 進了許多個人的學習方法,當然,同時也對教學方法做出了改善。最為著名的例子就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了。艾賓浩斯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遺

11、忘是有規(guī)律的, 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 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 后來就逐漸減慢了, 到了 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艾賓浩斯不僅描述了這一現(xiàn)象,而且運用數(shù)理分析做出了相應的數(shù)理模型,也就是艾賓 浩斯遺忘曲線。 根據(jù)這一理論, 我們在學習中要不斷地鞏固之前學過的知識, 尤其是在學過 新知識后緊接著的一段時間是復習的關鍵。 同時, 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這一規(guī)律。 不能 只要求學生在學習某一知識的當時記憶, 而是要在一段時間內(nèi)不斷的加強記憶, 最后達到較 好的效果。所以,在進行教學時,不能走馬觀花的趕進度,而要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對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他闡釋了學習和教育過程 中的基本心理規(guī)律, 為教育的科學化奠定了基礎。 教育理念的革新中幾次革命式的突破背后 都有新的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的支持, 可以說, 教育心理學指引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是 實現(xiàn)教育功能與目的的堅強保障。參考文獻1、張利利:裴斯泰洛齊教育心理學化的啟示 ,西安社會科學, 2010 年第二期。2、王力娟、 年第二期。3、王有升:張大均: 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