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課改生活_第1頁
我眼中的課改生活_第2頁
我眼中的課改生活_第3頁
我眼中的課改生活_第4頁
我眼中的課改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美麗的家鄉(xiāng)在古都洛陽南部,伊闕正南方,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詩經(jīng)·小雅記述,這里是“鶴鳴九皋,聲聞于天”。史記·周本紀中周武王說:“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顧瞻有河,粵瞻伊洛,不遠天室”這個曾是仙鶴滿天飛,被古人認為是離天室最近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伊川。土門文化遺址土門村位于洛陽市伊川縣城東南25公里,西距伊河05公里,南側(cè)有永定河流過。這里人杰地靈,風景優(yōu)美。早在8000年前,這里便生活著使用石器的人類。著名的“土門遺址”就位于這里。遺址東高西低,正處在兩河交匯處的三角沖積臺地上,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堆積著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該遺址先

2、后發(fā)現(xiàn)房基遺址、瓷棺墓葬。出土遺物有泥質(zhì)紅陶缸l5件,文飾清新,圖案奇特,為國內(nèi)所僅見,被學術(shù)界命名為"伊川缸"。伊川缸圖案奇特,造型規(guī)整,紋飾清新為國內(nèi)罕見。出土后曾多次在洛陽、鄭州、北京等地展出。1986年到加拿大和日本展覽。我為我是土門兒女感到驕傲和自豪。  伊川缸 鶴魚石斧圖唐僧出家之地“凈土寺”凈土寺位于白元鄉(xiāng)水牛溝村,古稱鸞峪溝。寺前溪水環(huán)繞,寺后青山疊翠。寺內(nèi)現(xiàn)存大殿三座,古碑多通。面積約6000平方米。其中明代嘉靖年間所立的凈土禪寺記記載:"創(chuàng)自唐,歷乎宋,沿乎金元。"并落有汝州風穴寺和洛陽各縣寺院主持的簽名。由此可見,凈土寺在

3、古代是一座名聞遐邇的皇家寺院。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寫道:"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lǐng)袖也,是以翹心凈土,往游西域。"明確記載了唐玄奘出家凈土寺的史實。凈土寺大殿內(nèi)南側(cè)墻壁上,至今還依稀可辨"西天取經(jīng)"的壁畫。此處就是唐玄奘出家的隋唐東都凈土寺。 公元600年,玄奘出生于今天的偃師市緱氏鎮(zhèn)陳河村,原名陳祎。他幼年父母雙亡,二哥陳素便把他帶往凈土寺學習佛教經(jīng)典,前后達13年。玄奘就是從這里起步,踏上漫漫西域取經(jīng)路,歷盡千辛萬苦,終成一代大師。家鄉(xiāng)名人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 。唐宰相范履冰之后。

4、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陜西省彬縣),后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shù)度被貶。范仲淹文學素養(yǎng)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著作范文正公集中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顯了古代士大夫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jié)。公元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即今洛陽城東南15公里處伊川縣彭婆鄉(xiāng)許營村萬安山南側(cè)。分前后兩域,前為范仲淹及其母秦國太夫人、長子監(jiān)

5、溥公范純佑墓,中央祭廟一所,內(nèi)有殿房,殿中懸光緒皇帝御筆"以道自任"匾額;有歐陽修撰文石碑。宋仁宗篆額的"褒賢之碑",高4.08米,寬1.41米,厚0.48米,碑文字跡大體清晰,另有翁仲、石羊、石獅等。后域為次子范純?nèi)省⑷臃都兌Y、四子范純粹及后代之墓,墓圍古柏參差,綠樹成蔭。2006年05月25日,范仲淹墓作為宋代古墓葬,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北宋理學家程顥和程頤中國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顥hào(10321085)、程頤yí(10331107)的并稱。二人為嫡親兄弟,河南洛陽人,均出生于黃州黃陂縣(今屬湖北

6、省武漢市)。程顥字伯淳,又稱明道先生。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卒于宋神宗元豐八年。官至監(jiān)察御史里行。程頤字正叔,又稱伊川先生。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宋徽宗大觀元年。曾任國子監(jiān)教授和崇政殿說書等職。二人都曾就學于周敦頤,并同為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 “程門立雪”故事中的老師便是程頤伊川先生。程頤、程顥死后葬于伊川西山。下圖就是他們的墓地一角- 二程“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jīng)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

7、云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qū)δ硢栴}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云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lǐng)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只腳凍僵了,冷得發(fā)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

8、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后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邵雍邵雍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被稱為“理學五子”之一。邵雍字堯夫,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卒于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謚號廉節(jié)。先世為河北范陽人,曾祖父邵會以軍職隨從宋太祖部下。父親邵古時即移家衡漳(今河北省南部)后又遷徙共誠(今河南省輝縣)。邵雍三十歲時,游學于河南,晚年定居洛陽,所以他又是河南人。又因他大部分時間居住在蘇門源(今蘇門山百源湖)之上,所以又稱他為百源先生。因云世后賜溢“康節(jié)”,世稱康節(jié)先生,北宋哲學家。少年時,潛心讀書,手抄<周易>。后又精研密八卦六十四卦圖象,領(lǐng)會真諦,洞穩(wěn)身秘,建立了自己的“先天學”體系。宋仁宗津橋附近安居,將居所取名為“安樂窩”,自稱“安樂先生”。邵雍一生未任官職,常于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