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練習題(含答案)_第1頁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練習題(含答案)_第2頁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練習題(含答案)_第3頁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練習題(含答案)_第4頁
(完整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練習題(含答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十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復習指導:1 .孔子,名,字,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派 的創(chuàng)始人。2 .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集而成。宋代朱熹把論語與、合稱“四書3 .本文以 為線索,記敘了孔子和四個弟子暢談理想志趣的情景,體現了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思想和弟子們不同的志趣、性格,反映了儒家以 治國的政治主張。同步練習:一、基礎知識1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A.千乘之國(sh4ng)吾與點也(yu)風乎舞零(yu)浴乎沂(xTn) . . . . B. 毋吾以也(wU)莫春(mi)三子者之撰(zhuan)鏗爾(keng) .C

2、,冠者五六人(g加n)愿為小相(xiang)饑饃(jin)哂之(shen) .D.喟然嘆曰(kui)曾皙(xT)以俟君子(si)舍瑟而作(s. . e)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唯求則非邦也與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3,下列四句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侍:侍奉B.居則曰居:閑居、平時C.如或知爾知:了解 D.以吾一日長乎爾長:成長 4 .下列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子路率爾而對曰率:輕率B.吾與點也與:贊成 C.異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寫D.且知方也方:道,準則. .5 .下列加點的虛

3、詞意義和用法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以吾一日長乎爾乎:語氣詞,嗎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連詞,或者 C.子路率爾而對曰而:連詞,表修飾 D.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如:連詞,至于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長乎爾其聞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饑饃毋吾以也C.如或知爾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爾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也 7,下列句中的爾字,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一項是()A.如或知 爾,則何以哉B.子路率爾而對日C.鼓瑟希,鏗爾D.夫子莞爾而笑8,對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求也為之,比及三年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方六七

4、十,如五六十 A.相同,相同B.不同,不同C.不同,相同D.相同,不同9 .與以吾一日長乎爾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B.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饃C.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D.如其禮樂,以俟君子10 .與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項是OA.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B.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 如D.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下列句子詞類活用與其余三句不一樣的是()A.端章甫,愿為小相焉B.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C.風乎舞零,詠而 歸D.范增數目項王12 .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余三句不一樣的是()A.居則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爾,則何

5、以哉C.異乎三子者之撰D.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二、閱讀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 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饃,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 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 焉。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琴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6、,風乎舞雪, 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13 .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迫近B.比及三年比:比較.C.以俟君子俟:等待D.鼓瑟希鼓:彈奏.14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加之以師旅以刀劈狼首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其禮樂 C.異乎三子者之撰何傷乎 D.唯求則非邦也與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5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家邦國家范圍的一組是()千乘 之國,攝乎大國之間異乎三子者之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浴乎沂,風乎舞雪,詠而歸亦各言其志也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A.B.C.D.16 .下面對文章的內容概括不準確的一

7、項是()A.開始交待了談話的內容與方式,四位弟子環(huán)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發(fā) 話,啟發(fā)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顧慮、緩和緊張氣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 作為師長的身份,又表現了孔子隨和的性格特征。B.在孔子的啟發(fā)下,子路不假思索,搶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 爽快的性格。這種毫不謙讓的積極態(tài)度與他那充滿自信的回答內容相一致。他 志向遠大,聲稱能將困于戰(zhàn)爭和饑荒的大國治理成勇而知義的禮義之邦。C.子路謙虛不夠、自信有余的態(tài)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這微笑中有善意的 理解和寬容,也有不以為然的輕微批評,表現了孔子的豁達態(tài)度。D.公西華的回答顯得彬彬有禮,他可能意識到孔子對子路不夠謙讓的批 評,說起話來謹慎

8、得多。他愿意治理一個小國家,六七十里見方或五六十里見 方的小國,并將禮樂方面的治理讓諸君子。17 .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譯:(2)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饃。譯:(3)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譯: 參考 答案1.A 沂(yi) 2.D3.D (年長)4.C (撰:才能)5.A (介詞,比)6.B (B、用、拿認為;A、比;C、如果;D、有人)7.A (代詞,你們;其余三項均是 作詞尾用。)8.D (為均作動詞用,治理;如至于或者)9.C (介詞,因 為;A動詞,用,做;B介詞,用;D句中語氣詞,可不譯。)10.B (為什么;A什么;C與如連用,意思是怎么樣,如何;D什么。)11.B (形容詞作名詞用,其余三項均是名詞作動詞。)12.C (介賓短語后 置,其余三句均是賓語前置。)13.B (比:等到)14.A (A,均為拿用;B.或 者至于C.介詞,與、和語氣詞,呢;D.就卻)15.C16.D (D項,彬彬有禮的是冉有。在他之后公西華的回答更加謙虛。他不自詡能治理國家,而委 婉地表示,愿意作為一名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