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_第1頁
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_第2頁
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_第3頁
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_第4頁
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16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 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見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約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國際上有比擬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和不同研究組報道的系統(tǒng)治療方案,完全緩解CR率可達70%90%,35年無病生存DFS率達30%60%;美國癌癥綜合網(wǎng)NCCN于2021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診斷治療指南,我國于2021年發(fā)表我國第1版成人ALL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共識,得到了國內同行的認可。最近2021版WHO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發(fā)表,對于ALL的分類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對于成人ALL的臨床指南也先后幾次修改?;诖耍瑢ξ覈扇薃LL診斷

2、與治療的專家共識進行了更新。一、診斷分型一概述ALL診斷應采用MICM形態(tài)學、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學診斷模式,診斷分型采用WHO 2021標準。最低標準應進行細胞形態(tài)學、免疫表型檢查,以保證診斷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細胞比例20%才可以診斷ALL;免疫分型應采用多參數(shù)流式細胞術,最低診斷分型可以參考1995年歐洲白血病免疫學分型協(xié)作組EGIL標準表1,疾病分型參照WHO 2021版分類標準。同時應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確定建議參照WHO 2021造血及淋巴組織腫瘤分類的標準表2,可以同時參考1998 EGIL標準表3。預后分組參考G?kbuget等發(fā)表的危

3、險度分組標準表4。細胞遺傳學分組參考NCCN 2021建議:預后良好遺傳學異常包括超二倍體5165條染色體、t12;21p13;q22和或ETV6-RUNX1;預后不良遺傳學異常包括亞二倍體<44條染色體、tv;11q23t4;11和其他MLL重排、t9;22q34; q11.2、復雜染色體異常。建議開展相關的遺傳學檢查,提供診斷分型、預后判斷所需的標志,如:IKZF1缺失、CDKN2A/B缺失、CRLF2重排、JAK2重排、NOTCH1突變等有條件者可以行ABL1、ABL2基因別離探針的分析。ALL診斷確立后應根據(jù)具體分型、預后分組采用標準化的分層治療策略,以取得最正確治療效果

4、。二WHO 2021版前體淋巴細胞腫瘤分類1原始B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具體見表5。2原始T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根據(jù)抗原表達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早期前T、前T、皮質T、髓質T。建議分類:早期前體T淋巴細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三幾種特殊類型ALL的特點1BCR-ABL1樣ALLBCR-ABL1-like ALL:1和BCR-ABL1陽性ALL患者具有相似的基因表達譜。2共同特征是涉及其他酪氨酸激酶的易位、CRLF2易位。還包括EPO受體EPOR截短重排、激活等少見情況。CRLF2易位患者常與JAK基因突

5、變有關。3涉及酪氨酸激酶突變的易位可以累及ABL1伙伴基因并非BCR、ABL2、PDGFRB、NTRK3、TYK2、CSF1R、JAK2等,形成30余種伴侶基因。4IKZF1和CDKN2A/B缺失發(fā)生率較高。2伴21號染色體內部擴增的B-ALLwith intrachromosomal amplification of chromosome 21, iAMP21:1第21號染色體局部擴增采用RUNX1探針,F(xiàn)ISH方法可發(fā)現(xiàn)5個或5個以上的基因拷貝,或中期分裂細胞的一條染色體上有3拷貝。2占兒童ALL的2%,成人少見。3低白細胞計數(shù)。4預后差,建議強化療。3ETP-ALL:1CD7陽性,CD1

6、a和CD8陰性。CD2、胞質CD3陽性,CD4可以陽性。2CD5一般陰性,或陽性率<75%。3髓系/干細胞抗原CD34、CD117、HLA-DR、CD13、CD33、CD11b或CD65一個或多個陽性。4常伴有髓系相關基因突變:FLT3、NRAS/KRAS、DNMT3A、IDH1和IDH2等。5T-ALL常見的突變,如NOTCH1、CDKN1/2不常見。四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BL的診斷盡管WHO造血及淋巴組織腫瘤分類將BL歸入成熟B細胞腫瘤,但由于該疾病的高度侵襲性、多以骨髓受累起病、治療較為特殊的特點,仍然將該疾病納入本指南討論。1細胞形態(tài)學:典型BL;變異型漿細胞樣B

7、L和不典型Burkitt/Burkitt樣。2免疫表型:細胞表達輕鏈限制性膜IgM和B細胞相關抗原CD19、CD20、CD22及CD10、Bcl-6。CD5、CD23、TdT陰性,Bcl-2陰性。漿細胞樣變異型細胞內可檢測到單一的胞質內免疫球蛋白,幾乎100%的細胞Ki-67陽性。3遺傳學:腫瘤細胞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和輕鏈基因為克隆性重排,所有患者均有t8;14q24; q32/MYC-IgH改變或較少見的t2;8p12;q24/Ig-MYC或t8;22q24;q11/MYC-Ig。根據(jù)WHO 2021淋巴腫瘤分類建議,疑心BL者注意查TCF3和ID3突變發(fā)生率可達70%。注意與"伴1

8、1q異常的Burkitt樣淋巴瘤"鑒別一種新的建議分類,形態(tài)學類似BL,但無MYC基因重排;伴有11q改變。和BL比擬更易出現(xiàn)復雜染色體異常、MYC低表達、細胞形態(tài)多形性,偶爾可類似濾泡類型,常常呈結節(jié)改變。BL的預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齡偏大、疾病晚期期以上、體能狀況差、骨髓受累尤其是外周血出現(xiàn)原始細胞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CNS受累、LDH增高等。二、治療患者一經(jīng)確診后應盡快開始治療,治療應根據(jù)疾病分型采用適宜的治療方案、策略。以下患者予以預治療,以防止腫瘤溶解綜合征的發(fā)生:確診BL的患者;ALLPh陰性或Ph陽性患者,假設WBC50×109/L,或者肝、脾、淋巴結腫大明顯,或有發(fā)

9、生腫瘤溶解特征。預治療方案: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或靜脈給藥,連續(xù)35 d。可以和環(huán)磷酰胺CTX聯(lián)合應用200 mg·m-2·d-1,靜脈滴注,連續(xù)35 d。一BL的治療1由于該類型患者腫瘤細胞增殖速度快,治療方案建議優(yōu)先采用短療程、短間隔的治療。治療療程一般不少于6個,如MDACC的Hyper-CVAD、大劑量甲氨蝶呤HD-MTX大劑量阿糖胞苷HDAra-C方案;GMALL方案A、B方案。鑒于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可以明顯改善此類患者的預后,有條件的患者可聯(lián)合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治療。2治療中應注意早期開始、充分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白血病CNSL預防和治

10、療,包括鞘內注射化療藥物和頭顱放療的進行。3考慮預后不良的患者推薦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有適宜供者的患者可以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HSCT,無供者的患者可以考慮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HSCT。推薦方案:1GMALL B-NHL86A、B方案方案Hoffmann C. Leuk & Lymphoma, 2006, 47: 1872-1880. Oriol A. Cancer, 2021, 113:117-125±利妥昔單抗。2Hyper-CVAD±利妥昔單抗Thomas DA. J Clin Oncol, 2021, 28: 3880-3889。3COD

11、OX-M/IVACMagrath I. J Clin Oncol, 1996, 14: 925-934。二Ph-ALL的治療1誘導治療:1治療原那么:年齡<40歲的患者:臨床試驗或多藥聯(lián)合化療優(yōu)先選擇兒童特點方案。年齡40歲的患者:<60歲者,可以入組臨床試驗,或采用多藥聯(lián)合化療;60歲者,可以入組臨床試驗,或采用多藥化療不強調門冬酰胺酶的應用,或糖皮質激素誘導治療。臨床試驗:如常規(guī)的、前瞻性系統(tǒng)治療方案;CD20陽性的ALL患者可以采用化療聯(lián)合抗CD20的單克隆抗體治療方案;其他有科學依據(jù)的探索性研究方案等。2具體治療方案組合:一般以4周方案為根底。至少應予長春新

12、堿VCR或長春地辛、蒽環(huán)/蒽醌類藥物如柔紅霉素DNR、去甲氧柔紅霉素IDA、阿霉素、米托蒽醌等、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為根底的方案VDP誘導治療。推薦采用VDP方案聯(lián)合CTX和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或培門冬酶組成的VDCLP方案,鼓勵開展臨床研究。也可以采用Hyper-CVAD方案。3誘導治療中考前須知:蒽環(huán)/蒽醌類藥物:可以連續(xù)應用連續(xù)23 d,第1、3周,或僅第1周用藥;也可以每周用藥1次。用藥參考劑量:DNR 3045 mg·m-2·d-1×23 d,IDA 610 mg· m-2·d-1×23 d,米托蒽醌610 m

13、g·m-2·d-1×23 d如果為2 mg/支,劑量調整為68 mg·m-2·d-1。單次應用CTX劑量較大時超過1 g可予以美司鈉解救。誘導治療第14天復查骨髓,根據(jù)骨髓情況調整第3周的治療。誘導治療第28±7天判斷療效,未能達CR的患者進入挽救治療。盡早開始腰椎穿刺、鞘內注射,預防CNSL可選擇在血細胞計數(shù)達平安水平時進行。2CR后的治療:為減少復發(fā)、提高生存率,誘導治療結束后應盡快開始緩解后的穩(wěn)固強化治療誘導緩解治療和緩解后治療不要有過長的間歇期。應根據(jù)患者的危險度分組情況判斷是否需要行allo-HSCT,需行allo-HSCT

14、者積極尋找供者。1治療原那么:年齡<40歲的患者:繼續(xù)多藥聯(lián)合化療尤其是MRD陰性者;allo-HSCT尤其是MRD陽性、高白細胞計數(shù)或伴預后不良細胞遺傳學異常的B-ALL,T-ALL患者。年齡40歲的患者:<60歲者,繼續(xù)多藥聯(lián)合化療尤其是MRD陰性者;或考慮allo-HSCT尤其是MRD陽性、高白細胞計數(shù)或伴預后不良細胞遺傳學異常的B-ALL, T-ALL患者。60歲或不適合強烈治療者高齡、體能狀態(tài)較差、嚴重臟器并發(fā)癥等可考慮繼續(xù)化療。2具體考前須知:緩解后強烈的穩(wěn)固治療可去除殘存的白血病細胞、提高療效,但是穩(wěn)固治療方案在不同的研究組、不同的人群并不相同。一般應

15、給予多療程的治療,藥物組合包括誘導治療使用的藥物如長春堿類藥物、蒽環(huán)類藥物、糖皮質激素等、HD-MTX、Ara-C、6-巰嘌呤6-MP、門冬酰胺酶等。因此,緩解后治療可以有12個療程再誘導方案,24個療程HD-MTX、Ara-C、L-Asp的方案。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應強調參考兒童ALL方案的設計,強調非骨髓抑制性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長春堿類、L-Asp的應用。一般應含有HD-MTX方案。MTX 13 g/m2T-ALL可以用到5 g/m2。應用HD-MTX時應爭取進行血清MTX濃度監(jiān)測,注意甲酰四氫葉酸鈣的解救,至血清MTX濃度<0.1 mol/L或低于0.25 mol/L時結合臨

16、床情況可停止解救。應含有Ara-C為根底的方案。Ara-C可以為標準劑量、分段應用如CTX、Ara-C、6-MP為根底的方案,或中大劑量Ara-C為根底的方案。可以繼續(xù)應用含L-Asp的方案大腸桿菌或歐文氏菌來源,或培門冬酶。緩解后6個月左右參考誘導治療方案給予再誘導強化1次。干細胞移植的問題:考慮allo-HSCT的患者應在一定的穩(wěn)固強化治療后盡快移植。無適宜供者的高危組患者尤其是MRD持續(xù)陰性者、標危組患者MRD陰性者可以考慮在充分的穩(wěn)固強化治療后進行AHSCT。AHSCT后的患者應繼續(xù)給予一定的維持治療。無移植條件的患者、持續(xù)屬于低危組的患者按方案穩(wěn)固強化治療。3維持治療:ALL患者強調

17、維持治療,維持治療的根本方案:6-MP 6075 mg/m2每日1次,MTX 15 20 mg/m2每周1次。注意:6-MP晚上用藥效果較好??梢杂昧蝤B嘌呤6-TG替代6-MP。維持治療期間應注意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和肝功能,調整用藥劑量。ALL的維持治療既可以在完成穩(wěn)固強化治療之后單獨連續(xù)進行,也可與強化穩(wěn)固方案交替序貫進行。自獲得CR后總的治療周期至少2年。維持治療期間應盡量保證每36個月復查1次。推薦方案:1中國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協(xié)作組CALLGCALLG-2021治療方案。2CALGB8811方案Larson RA. Blood, 1995, 85: 2025-2037。3BFM強化方案St

18、ock W. Blood, 2021, 112:1646-1654。4Hyper-CVAD方案MDACCKantarjian H. Cancer, 2004, 101: 2788-801。5MRC UKALLXII/ECOG E2993Rowe JM. Blood, 2005, 106: 3760-3767。6DFCI Pediatric ALL Consortium regimenDeAngelo DJ. Leukemia, 2021, 29: 526-534。7ALL IC-BFM 2002Star J. J Clin Oncol, 2021, 32:174-184。三Ph+-ALL的治療

19、1非老年<60歲Ph+-ALL的治療:1誘導緩解治療:臨床試驗;多藥化療+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治療。誘導治療和一般Ph-ALL一樣,建議給予VCR或長春地辛、蒽環(huán)/蒽醌類藥物、糖皮質激素為根底的方案VDP誘導治療;鼓勵進行臨床研究。一旦融合基因PCR方法或染色體核型/FISH證實為Ph/BCR-ABL陽性ALL那么進入Ph+-ALL治療序列,可以不再應用L-Asp。自確診之日起即可以加用或酌情于第8或15天開始TKI,推薦用藥劑量:伊馬替尼400600 mg/d、達沙替尼100140 mg/d;優(yōu)先推薦TKI持續(xù)應用。假設粒細胞缺乏尤其是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ANC<

20、0.2×109/L持續(xù)時間較長超過1周、出現(xiàn)感染發(fā)熱等并發(fā)癥時,可以臨時停用TKI,以減少患者的風險。誘導治療第14天復查骨髓,根據(jù)骨髓情況調整第3周的治療。誘導治療第28±7天判斷療效,同時復查骨髓和細胞遺傳學診斷時有異常者、BCRABL融合基因,判斷療效。有allo-HSCT條件者,行HLA配型,尋找供者。盡早開始腰椎穿刺、鞘內注射,預防CNSL可選擇在血細胞計數(shù)達平安水平時進行。2CR后的治療:Ph+-ALL的緩解后治療原那么上參考Ph-ALL,但可以不再使用L-Asp。TKI優(yōu)先推薦持續(xù)應用,至維持治療結束無條件應用TKI的患者按一般ALL的治療方案進行。有適宜供者

21、的患者可以選擇allo-HSCT,移植后可以用TKI維持。無適宜供者的患者,按方案繼續(xù)多藥化療聯(lián)合TKI。無適宜供者、BCR-ABL融合基因轉陰性者尤其是36個月內轉陰性者,可以考慮AHSCT,移植后予TKI維持。應定期監(jiān)測BCR-ABL融合基因水平,CNSL的預防治療參考一般ALL患者。3維持治療:可以應用TKI治療者,用TKI為根底的維持治療可以聯(lián)合VCR、糖皮質激素或6-MP、MTX;或聯(lián)合干擾素,至CR后至少2年。不能堅持TKI治療者,采用干擾素維持治療,300萬U/次,隔日1次可以聯(lián)合VCR、糖皮質激素,和或6-MP、MTX,緩解后至少治療2年?;騾⒖糚h-ALL進行維持治療。維持治

22、療期間應盡量保證每36個月復查1次骨髓象、融合基因BCR-ABL定量和或流式細胞術MRD。2老年Ph+-ALL60歲的治療:老年Ph+-ALL的治療原那么上參考老年Ph-ALL,同時聯(lián)合TKI。TKI優(yōu)先推薦持續(xù)應用,至維持治療結束。1誘導緩解治療:臨床試驗;TKI糖皮質激素;TKI+多藥化療。2CR后的治療:繼續(xù)TKI糖皮質激素,或TKI化療穩(wěn)固。之后參考非老年患者的維持治療方案進行維持治療。推薦方案:1GMALL 06/99和07/03方案Wassmann B. Blood, 2006, 108:1469-1477。2Hyper-CVAD方案聯(lián)合伊馬替尼或達沙替尼Thomas DA. Bl

23、ood, 2004,103: 4396-4407; Ravandi F. Blood, 2021, 116:2070-2077MDACC。3Northern Italy Leukemia Group Protocol 09/00Bassan R. J Clin Oncol,2021,28 :3644-3652。4JALSG ALL202Yanada M. Br J Haematol, 2021,143: 503-510。5GIMEMA LAL0201-BVignetti M. Blood, 2007, 109:367。三、MRD的監(jiān)測一MRD監(jiān)測的時機ALL整個治療期間應強調標準的MRD監(jiān)測,

24、并根據(jù)MRD監(jiān)測結果進行危險度和治療調整。1早期監(jiān)測:誘導治療期間第14天和或結束時第28天左右。2緩解后定期監(jiān)測:應保證治療第16、22周左右的MRD監(jiān)測。早期的MRD檢測主要用于預后的判斷。緩解后MRD水平高的患者具有較高的復發(fā)危險,應進行較強的緩解后治療,以改善長期療效。二MRD的監(jiān)測方法1經(jīng)典的MRD檢測技術:IG-TCR的定量PCR檢測DNA水平;46色的流式細胞術MRD檢測;融合基因轉錄本的實時定量PCR如BCRABL。2新的高通量MRD檢測技術:基于EuroFlow的8色的二代流式細胞術MRD檢測;IG-TCR的高通量測序。三Ph+-ALL疾病反復時應注意進行ABL激酶突變的分析

25、。四、CNSL的診斷、預防和治療CNSL是急性白血病尤其是ALL復發(fā)的主要根源之一,嚴重影響白血病的療效。診斷時有CNS病癥者應先進行CT或MRI,排除出血或占位病變后再考慮腰椎穿刺,無CNS病癥者按方案進行CNSL的預防。一CNS狀態(tài)分類CNS-1:白細胞分類無原始淋巴細胞不考慮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CNS-2: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5個/l,可見原始淋巴細胞。CNS-3: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5個/l,可見原始淋巴細胞。二CNSL診斷標準目前CNSL尚無統(tǒng)一診斷標準。1985年在羅馬討論關于ALL預后差的危險因素時提出以下CNSL診斷標準: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0.005×109/L5

26、個/l,離心標本證明細胞為原始細胞者,即可診斷CNSL。流式細胞術檢測腦脊液在CNSL中的診斷意義尚無一致意見,但出現(xiàn)陽性應按CNSL對待。三CNSL的預防任何類型的成人ALL均應強調CNSL的早期預防。預防措施可以包括:鞘內化療;放療;大劑量全身化療;多種措施聯(lián)合。1鞘內化療:誘導治療過程中沒有CNS病癥者可以在血細胞計數(shù)達平安水平PLT50×109/L后行腰椎穿刺、鞘內注射。鞘內注射主要用藥包括地塞米松、MTX、Ara-C。常用劑量為MTX 1015 mg/次或MTX+Ara-C3050 mg/次地塞米松三聯(lián)或兩聯(lián)用藥。穩(wěn)固強化治療中也應進行積極的CNSL預防,主要是腰椎穿刺、鞘

27、內注射一般應6次以上,高危組患者可12次以上,鞘內注射頻率一般每周不超過2次。2預防性頭顱放療:18歲以上的高危組患者或35歲以上的患者可進行預防性頭顱放療,放療一般在緩解后的穩(wěn)固化療期或維持治療時進行。預防性照射部位為單純頭顱,總劑量18002000 cGy,分次完成。四CNSL的治療確診CNSL的患者,尤其是病癥和體征較明顯者,建議先行腰椎穿刺、鞘內注射:MTX1015 mg/次+Ara-C3050 mg/次地塞米松三聯(lián)或兩聯(lián),每周2次,直至腦脊液正常;以后每周1次,共46周。也可以在鞘內注射化療藥物至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病癥體征好轉后再行放療頭顱脊髓。建議頭顱放療劑量20002400 cGy、脊髓放療劑量18002000 cGy,分次完成。進行過預防性頭顱放療的患者原那么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