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實驗報告參考直流_第1頁
電路實驗報告參考直流_第2頁
電路實驗報告參考直流_第3頁
電路實驗報告參考直流_第4頁
電路實驗報告參考直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報告參考(直流部分)實驗一 基本實驗技術一、 實驗目的:1 熟悉電路實驗的各類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2 掌握指針式電壓表、電流表內阻的測量方法及儀表誤測量誤差的計算。3 掌握線性、非線性電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測繪。4 驗證電路中電位的相對性、電壓的絕對性。二、需用器件與單元:序號名稱型號、規(guī)格數量備注1多路可調直流電源LPS323D12直流電流表IEC6009250413直流電壓表GB/T7676199814電路實驗箱YYDG-XA115數字萬用表VCTOR VC9807A+1三、實驗內容:(一) 電工儀表的使用與測量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A、基本原理:通常,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

2、,而電壓表和電流表都具有一定的內阻,分別用RV和RA表示。如圖21所示,測量電阻R2兩端電壓U2時,電壓表與R2并聯(lián),只有電壓表內阻RV無窮大,才不會改變電路原來的狀態(tài)。如果測量電路的電流I,電流表串入電路,要想不改變電路原來的狀態(tài),電流表的內阻RA必須等于零,。但實際使用的電壓表和電流表一般都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即它們的內阻不可能為無窮大或者為零,因此,當儀表接入電路時都會使電路原來的狀態(tài)產生變化,使被測的讀數值與電路原來的實際值之間產生誤差,這種由于儀表內阻引入的測量誤差,稱之為方法誤差。顯然,方法誤差值的大小與儀表本身內阻值的大小密切相關,我們總是希望電壓表的內阻越接近無窮大越好,而電流表

3、的內阻越接近零越好。可見,儀表的內阻是一個十分關注的參數。通常用下列方法測量儀表的內阻:1用分流法測量電流表的內阻設被測電流表的內阻為RA,滿量程電流為I,測試電路如圖22所示,首先斷開開關,調節(jié)恒流源的輸出電流,使電流表指針達到滿偏轉,即IIAI。然后合上開關S, 并保持I值不變,調節(jié)電阻箱的阻值,使電流表的指針指在1/2滿量程位置,即 則電流表的內阻。2用分壓法測量電壓表的內阻設被測電壓表的內阻為RV,滿量程電壓為U,測試電路如圖23所示,首先閉合開關,調節(jié)恒壓源的輸出電壓U,使電壓表指針達到滿偏轉,即UUVU。然后斷開開關S, 并保持U值不變,調節(jié)電阻箱的阻值,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在1/2滿

4、量程位置,即則電壓表的內阻。圖21電路中,由于電壓表的內阻RV不為無窮大,在測量電壓時引入的方法誤差計算如下:,R2上的電壓為:,若R1=R2,則U2=U/2現(xiàn)用一內阻RV的電壓表來測U2值,當RV與R2并聯(lián)后,以此來代替上式的R2 ,則得絕對誤差為若,則得相對誤差B.實驗內容1根據分流法原理測定直流電流表1mA和10mA量程的內阻實驗電路如圖2-2所示,其中R為電阻箱,用100、10、1三組串聯(lián),1mA電流表用表頭和電位器RP2串聯(lián)組成,10mA電流表由1mA電流表與分流電阻并聯(lián)而成(具體參數見實驗一),兩個電流表都需要與直流數字電流表串聯(lián)(采用20mA量程檔),由可調恒流源供電,調節(jié)電位器

5、RP2校準滿量程。實驗電路中的電源用可調恒流源,測試內容見表21,并將實驗數據記入表中。表21 電流表內阻測量數據被測表量程(mA)S斷開,調節(jié)恒源,使IIAI(mA)S閉合,調節(jié)電阻R,使IRIAI/2(mA)()計算內阻RA()1 6 3 393910  2010  882根據分壓法原理測定直流電壓表1V和10V量程的內阻實驗電路如圖2-3所示,其中R為電阻箱,用1、100、10、1四組串聯(lián),1V、10V電壓表分別用表頭、電位器RP1和倍壓電阻串聯(lián)組成(具體參數見實驗一),兩個電壓表都需要與直流數字電壓表并聯(lián),由可調恒壓源供電,調

6、節(jié)電位器RP1校準滿量程。實驗電路中的電源用可調恒壓源,測試內容見表22,并將實驗數據記入表中。表22 電壓表內阻測量數據被測表量程(V)S閉合,調節(jié)恒壓源,使UUVU(V)S斷開,調節(jié)電阻R,使URUVU/2(V)R()計算RV()10.4  0.2809  80910 8 4 16k 16k3方法誤差的測量與計算實驗電路如圖2-1所示,其中R1300, R2200,電源電壓U10V(可調恒壓源,用直流電壓表10V檔量程測量R2上的電壓U2之值,并計算測量的絕對誤差和相對誤差,實驗和計算數據記入表23中。表23

7、方法誤差的測量與計算RV計算值U2實測值U2絕對誤差DU= U2U2相對誤差DU/ U2´100% 16k4 3.2  0.820%  4.實驗報告要求(1)根據表21和表22數據,計算各被測儀表的內阻值,并與實際的內阻值相比較;(2)根據表23數據,計算測量的絕對誤差與相對誤差; (二) 線性、非線性電阻元件伏安特性A、基本原理:任何一個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該元件上的端電壓U 與通過該元件的電流I之間的函數關系If(U)來表示,即用I-U 平面上的一條曲線來表征,這條曲線稱為該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1. 線性電阻器的伏安特性曲

8、線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直線,如圖1-1中a所示,該直線的斜率等于該電阻器的電阻值。2. 一般的白熾燈在工作時燈絲處于高溫狀態(tài), 其燈絲電阻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通過白熾燈的電流越大,其溫度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燈泡的“冷電阻” 與“熱電阻”的阻值可相差幾倍至十幾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圖1-1中b曲線所示。3. 一般的半導體二極管是一個非線性電阻元件,其伏安特性如圖1-1中 c所示。 圖1-1正向壓降很?。ㄒ话愕逆N管約為0.20.3V,硅管約為0.50.7V),正向電流隨正向壓降的升高而急驟上升,而反向電壓從零一直增加到十多至幾十伏時,其反向電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視為零??梢?,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

9、性,但反向電壓加得過高,超過管子的極限值,則會導致管子擊穿損壞。4. 穩(wěn)壓二極管是一種特殊的半導體二極管,其正向特性與普通二極管類似,但其反向特性較特別,如圖1-1中d所示。在反向電壓開始增加時,其反向電流幾乎為零,但當電壓增加到某一數值時(稱為管子的穩(wěn)壓值,有各種不同穩(wěn)壓值的穩(wěn)壓管)電流將突然增加,以后它的端電壓將基本維持恒定,當外加的反向電壓繼續(xù)升高時其端電壓僅有少量增加。注意:流過二極管或穩(wěn)壓二極管的電流不能超過管子的極限值,否則管子會被燒壞。B、實驗內容:1. 測定線性電阻器的伏安特性按圖1-2接線,調節(jié)穩(wěn)壓電源的輸出電壓U,從0 伏開始緩慢地增加,一直到10V,記下相應的電壓表和電流

10、表的讀數UR、I。 圖 1-2 圖 1-3UR(V)2.3 3.0 4.5 6.0 7.9 9 I(mA) 2.0 2.7 4.1 5.2 7.0 7.42. 測定半導體二極管的伏安特性按圖1-3接線,R為限流電阻器。測二極管D的正向特性時,其正向電流不得超過25mA,二極管D的正向施壓UD+可在00.75V之間取值。在0.50.75V之間應多取幾個測量點。測反向特性時,只需將圖1-3 中的二極管D反接,且其反向施壓UD可達30V。正向特性實驗數據UD+ (V)0.100.300.500.550.600.650.700.75I(mA)2.005.8012.0013.0213.4016.4419

11、.7022.05反向特性實驗數據UD(V)0-5-10-15-20-25-30I(mA)0000000 3. 測定穩(wěn)壓二極管的伏安特性(1)正向特性實驗:將圖1-3中的二極管換成穩(wěn)壓二極管,重復實驗內容3中的正向測量。UZ+為2CW51的正向施壓。UZ(V)0 0 0I(mA)8.222 9.145 9.564(2)反向特性實驗: 2CW51反接,測量2CW51的反向特性。測量2CW51二端的電壓UZ及電流I,由UZ可看出其穩(wěn)壓特性。UZ(V)30 32 34I(mA)1.004 1.235 1.5694.實驗注意事項(1) 測二極管正向特性時,穩(wěn)壓電源輸出應由小至大逐漸增加, 應時刻注意電流

12、表讀數不得超過25mA。(2)進行不同實驗時,應先估算電壓和電流值,合理選擇儀表的量程, 勿使儀表超量程,儀表的極性亦不可接錯。5 實驗報告(1) 根據各實驗數據, 分別在方格紙上繪制出光滑的伏安特性曲線。(其中二極管和穩(wěn)壓管的正、反向特性均要求畫在同一張圖中,正、反向電壓可取為不同的比例尺)(2) 根據實驗結果,總結、歸納被測各元件的特性。穩(wěn)壓二極管其伏安特性曲線與普通二極管相似,但反向擊穿曲線比較陡,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反向電流很小,當反向電壓增高到擊穿電壓時,反向電流突然猛增,穩(wěn)壓管從而反向擊穿,此后,電流雖然在很大范圍內變化,但穩(wěn)壓管兩端的電壓的變化卻相當小。實驗二 基本電路定律實驗一

13、、實驗目的:1用實驗的方法驗證基爾霍夫定律、疊加定理、戴維南及諾頓定理的正確性,以提高對定理的理解和應用能力。2通過實驗加深對電位、電壓與參考點之間關系的理解。3通過實驗加深對電路參考方向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二、需用器件與單元:序號名稱型號、規(guī)格數量備注1多路可調直流電源LPS323D12直流電流表IEC6009250413直流電壓表GB/T7676199814電路實驗箱YYDG-XA115數字萬用表VCTOR VC9807A+1三、實驗內容:(一)基爾霍夫定律A、基本原理:基爾霍夫電流、電壓定律:測量電路的各支路電流及每個元件兩端的電壓,應能分別滿足基爾霍夫定律(KCL)和電壓定律(KVL)。

14、電路中任一節(jié)點電流的代數和等于零;電路中任一回路上全部組件端對電壓代數和等于零。KCL: i=0KVL: u=OB、實驗內容:1.驗證基爾霍夫定理1)、實驗線路2)、實驗步驟(1)、實驗前先任意設定三條支路的電流參考方向,如圖所示。(2)、分別將兩路直流穩(wěn)壓電源接入電路(一路E1為+12V電源,另一路E2為030V可調直流穩(wěn)壓源),令E1=+12V,E2=+6V。(3)將弱電線插入標識“I” 的兩端,導線另兩端接至直流電流表的“、”兩端。(4)將弱電線分別插入三條支路的三個標識“I”插座中,讀出并記錄電流值。(5)用直流電壓表分別測量兩路電源及電阻元件上的電壓值,并記錄之。3)、實驗記錄被測量

15、I1(mA)I2(mA)I3(mA)E1(V)E2(V)UFA(V)UAB(V)UAD(V)計算值10-3.56.5 1264-28測量值10.31-3.606.7411.85.94.12-2.037.98相對誤差0.310.10.240.20.10.120.030.02 2、實驗報告(1)根據實驗數據,選定實驗電路中的任一個節(jié)點,驗證KCL的正確性。由KCL定律有,I1+I2-I3=0,代入實驗數據: 10.31-3.60-6.74=-0.03(A) 我們認為0.03 A與0A比較接近,在誤差允許范圍內,認為本實驗符合KCL定律。(2)根據實驗數據,選定實驗電路中的任一個閉合回路,

16、驗證KVL的正確性。由KVL定律有,E1- UFA - UAD =0,代入實驗數據:11.8-4.12-7.89=-0.21(V)我們認為0.21 V與0V比較接近,在誤差允許范圍內,認為本實驗符合KVL定律。(3)計算理論值,并與實測值比較,計算誤差并分析誤差原因。1)實驗儀器誤差,如電阻阻值不恒等于標稱值;2)儀表的基本誤差導致實驗結果誤差;3)數值的讀取和計算由于約分產生誤差。 (二)、疊加定理A.基本原理:1疊加定理:對于一個具有唯一解的線性電路,由幾個獨立電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各支路電流或電壓,等于各個獨立電源單獨作用時在相應支路中形成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和。不作用的電壓源所在的支路應(

17、移開電壓源后)短路,不作用的電流源所在的支路應開路。線性電路的齊次性是指當激勵信號(某獨立源的值)增加或減少K倍時,電路的響應(即在電路其它各電阻元件上所建立的電流和電壓值)也將增加或減少K倍。 2電位與電壓:電路中的參考點選擇不同,各節(jié)點的電位也相應改變,但任意兩點的電壓(電位差)不變,即任意兩點的電壓與參考點的選擇無關。B.實驗內容:1、驗證疊加定理1)、實驗線路圖1-12)、實驗步驟(1)、按圖1-1,取E1=+12V,E2為可調直流穩(wěn)壓電源,調至+6V。(2)、令E1單獨作用時(將開關S1投向E1側,開關S2投向短路側),用直流電壓表和直流電流表(接電流插頭)測量各支路電流及電阻元件兩

18、端的電壓,數據記入表格中。E1(V)E2(V)I1(mA)I2(mA)I3(mA)UAF(V)UAB(V)UAD(V)E1單獨作用12014.36-9.584.74-7.165-4.8104.800 E2單獨作用06-3.825.812.01.952.9581.95E1、E2共同作用12610.83-4.326.75-5.16-1.8236.78(3)、令E2單獨作用時(將開關S1投向短路側開關S2投向E2側),重復實驗步驟2的測量和記錄。(4)令E1和E2共同作用(將開關S1投向E1側,S2投向E2側),重復上述的測量和記錄。(5)將E2的數值調至+12V,重復上述第三項的測量并記錄。2.

19、實驗報告(1)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實驗結論,驗證線性電路的疊加性和齊次性。E1單獨作用時的電流+E2單獨作用時的電流=E1、E2共同作用時的電流E1單獨作用時的電壓+E2單獨作用時的電壓=E1、E2共同作用時的電壓結論:在有多個獨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線性電路中,通過每一個元件的電流或其兩端的電壓,可以看成是由每一個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在該元件上所產生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和。(2)各電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疊加原理計算得出?試用上述實驗數據,進行計算并作結論。P=14.36*(-7.165)+(-3.82)*1.95(-10.83)*(-5.16)所以功率不可疊加。(3)計算理論值,并

20、與實測值比較,計算誤差并分析誤差原因。1)實驗儀器誤差,如電阻阻值不恒等于標稱值;2)儀表的基本誤差導致實驗結果誤差;3)數值的讀取和計算由于約分產生誤差。(三)戴維南及諾頓定理A基本原理1戴維南定理戴維南定理指出:任何一個有源二端網絡,總可以用一個電壓源US和一個電阻RS串聯(lián)組成的實際電壓源來代替,其中:電壓源US等于這個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UOC, 內阻RS等于該網絡中所有獨立電源均置零(電壓源短接,電流源開路)后的等效電阻RO。 US、RS和IS、RS稱為有源二端網絡的等效參數。2有源二端網絡等效參數的測量方法(1)開路電壓、短路電流法在有源二端網絡輸出端開路時,用電壓表直接測其輸出端

21、的開路電壓UOC, 然后再將其輸出端短路,測其短路電流IS,且內阻為:。若有源二端網絡的內阻值很低時,則不宜測其短路電流。(2)伏安法一種方法是用電壓表、電流表測出有源二端網絡的外特性曲線,如圖21所示。開路電壓為UOC,根據外特性曲線求出斜率tg,則內阻為:。另一種方法是測量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UOC,以及額定電流IN和對應的輸出端額定電壓UN,如圖21所示,則內阻為:。(3)半電壓法如圖22所示,當負載電壓為被測網絡開路電壓UOC一半時,負載電阻RL的大?。ㄓ呻娮柘涞淖x數確定)即為被測有源二端網絡的等效內阻RS數值。(4)零示法在測量具有高內阻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時,用電壓表進行直接測量會造成較大的誤差,為了消除電壓表內阻的影響,往往采用零示測量法,如圖113所示。零示法測量原理是用一低內阻的恒壓源與被測有源二端網絡進行比較,當恒壓源的輸出電壓與有源二端網絡的開路電壓相等時,電壓表的讀數將為“0”,然后將電路斷開,測量此時恒壓源的輸出電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