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_科學_四年級上冊_知識整理_第一、二三、四單元_第1頁
教科版_科學_四年級上冊_知識整理_第一、二三、四單元_第2頁
教科版_科學_四年級上冊_知識整理_第一、二三、四單元_第3頁
教科版_科學_四年級上冊_知識整理_第一、二三、四單元_第4頁
教科版_科學_四年級上冊_知識整理_第一、二三、四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天氣 知識整理天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天氣的變化是大氣層變化的結果,而驅動全球天氣變化的動力是來自太陽的能量。第一課我們關心天氣1、天氣(總是在不斷地)變化著,它影響著我們的(活動),也影響著地球上所有的(生物)。2、天氣是指我們居住的地區(qū),在某個(時間)的(大氣狀況)。3、我們知道的天氣現(xiàn)象有(晴、多云、陰、小雨、中雨、大雨、雷陣雨、霧、冰雹、小雪、中雪、浮塵、揚沙)等。第二課天氣日歷4、(天氣日歷)是記錄每天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表格)。在我們的天氣日歷中,一般要記錄(日期和時間)、(氣溫)、(云量和降水情況)、(風速和風向),如果有云還要記錄云的(類型)。5、我們每天都能感覺到天氣帶

2、來的變化,通過(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征來描述天氣。6、觀察天氣應該在每天的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7、一個月的天氣變化(不能代表)這一年的氣候特點。第三課溫度與氣溫8、測量氣溫時應該選擇(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這個地方的溫度才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每天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來測量。9、通常情況下,一天中(下午23時 )的氣溫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氣溫最低。10、我們可以利用(溫度折線圖)來觀察溫度在一天當中的變化情況。11、使用溫度計時,要等到溫度計里的液柱(穩(wěn)定)后才能讀數(shù)。視線要與液柱(頂端)齊平。第四課風向和風速12、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

3、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13、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由北向南吹來的是(北風),由西南向東北吹來的是(西南風)。當紅旗飄向東南時,吹的是(西北風)。14、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風(吹來)的方向。如風向標的箭頭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風。用紅領巾來判斷風向,紅領巾向西北方向飄,那么風向是(東南)風。15、我們一般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16、風速是以風(每秒行進多少米)來計算的。(風速儀)是測量風速的儀器。氣象學家把風速記為(13)個等級。在我們的天氣日歷中可以用簡化的風速等級來劃分風速。(無風、微風、

4、大風)第五課降水量的測量17、(降水)是天氣的一個基本特征,測量記錄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1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 19、(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量多少的裝置。氣象學家根據(jù)一天(24小時)的降水量確定下雨等級。第六課云的觀測20、云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霧)。21、人們根據(jù)云量的多少把天氣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22、氣象學家在對云進行描述時,通常根據(jù)云高度和形狀把云分成三類(積云)、(層云)、(卷云)。2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狀云)是層云,層云通常是(灰色)的。層云變厚將會出現(xiàn)(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層

5、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樣的云)叫積云,積云通常與晴好天氣相聯(lián)系。(纖細的羽狀云)是卷云。第七課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24、對天氣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25、動植物也能預報天氣,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鱗片會打開,相反,如果松果的鱗片緊閉,則表示即將下雨。(2)蜻蜓低飛要下雨。(3)螞蟻搬家要下雨。(4)燕子低飛雨天到,燕子高飛天放晴。26、空氣質量預報分為(5)級;舒適度指數(shù)預報分為(7)級;紫外線強度分為(5)級。27、人們永遠無法改變天氣。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答:這種說法不對。因為干旱時可以人工降雨。人類不注意環(huán)境

6、保護,使天氣變暖。28、一般天氣預報有哪些內容?答:一般天氣預報的內容包括:氣溫、風向和風力、天氣的晴朗、空氣質量、降雨概率、舒適度指數(shù)、紫外線強度等等。29、有人說“天氣就是氣候”,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答:這種說法不正確;天氣是經(jīng)常變化的,持續(xù)的時間短;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一定特征,一般變化不大。30、一個月的天氣變化能不能代表這個季節(jié)的氣候呢?答:一個月的天氣變化不能代表這個季節(jié)的氣候,因為氣溫的高低每天都幾乎不一樣,這個季節(jié)有3個月,所以不能用一個月的天氣變化代表季節(jié)的氣候。31、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疚淖直硎尽繓|風、南風、西風、北風、東南風、東北風、西南風、西北

7、風?!井媹D表示】觀測者北 風南 風東 風西 風東北風東南風西北風西南風32、天氣的變化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答:天氣由晴天變?yōu)橛晏?,我們出門要帶上雨具,不能參加室外活動,天氣變得涼爽;天氣由雨天變?yōu)榍缣?,溫度升高,可以參加戶外運動,出門不用帶雨具。33、我們了解天氣的方法有:看報紙、聽廣播、看電視、打電話查詢、上網(wǎng)查詢、觀察動植物的行為變化等。34、用什么辦法來劃分晴天、多云、陰天的天氣狀況?答: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天和陰天。把天空當做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如果云量不超過圓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過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過

8、四分之三或覆蓋了整個圓,就是(陰天)。35、氣溫的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氣溫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答:氣溫的高低與季節(jié)、天氣狀況以及一天中不同的時刻等因素有關。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夏天氣溫高,冬季氣溫低,晴天氣溫高,雨天氣溫低,中午氣溫高,早晨、晚上氣溫低。36、物體飄動的方向怎么和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相反呢?答:因為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是風吹來的方向,物體飄動的方向是風吹去的方向,所以物體飄動的方向和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正好相反。37、氣象學家把降水量分為六個等級:等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小時的降水量0.19.9毫米1024.9毫米2549.9毫米5099.9毫米100249.9毫米250

9、毫米38、動植物也能預報天氣,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鱗片會打開,相反,如果松果的鱗片緊閉,則表示即將下雨。(2)蜻蜓要下雨時會低飛。(3)螞蟻要下雨時會搬家。第二單元溶解 知識整理水能溶解很多物質。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許多礦物質,生物得到了營養(yǎng);由于水溶解了空氣中的氧氣,水中的動物和植物能夠生存。第一課水能溶解一些物質1、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wěn)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質分離出來。2、能溶解于水的物質有:食鹽、糖、小蘇打、肥皂、膠水、洗發(fā)水、洗手液、酒精、醋、醬油、味精、高錳酸鉀等。3、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質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頭

10、、鐵釘、橡皮、塑料等。4、分離方法:食鹽、糖等一些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后,能用(蒸發(fā))的方法使其析出結晶與水分離。面粉、沙子等一些不能溶于水的固體物質能用(過濾)或(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5、【過濾裝置圖】6、過濾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一貼”: 濾紙對折兩次后打開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濾紙邊緣略低于漏斗口邊緣;導入漏斗的液體液面略低于濾紙邊緣;“三靠”: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一頭斜靠著三層濾紙的那一邊;漏斗頸的底端緊靠燒杯內壁。第二課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7、為了清晰地觀察到物質的溶解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代替食鹽做溶解的實驗,這種物質就是(高錳酸鉀)。8、高錳酸鉀

11、顆粒是(黑色),高錳酸鉀溶液是紫色。人們常用高錳酸鉀來(消毒)和(防腐)。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錳酸鉀,需要用(小勺)來取。9、溶解的特征:物質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散在水中, 不能用(過濾或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第三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xiàn)象10、如果某種液體能夠在水中溶解,那么水也能夠在這種液體中溶解,(互溶現(xiàn)象)。11、能在水中溶解的(液體)有:膠水、洗發(fā)水、洗潔精、酒精、醋等。12、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液體)有:食用油、水銀、汽油等。13、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滌劑(洗潔精等),攪拌后會發(fā)現(xiàn)部分食用油被溶解了。這就是生活中,每次洗菜盤子放了洗潔精之后容易洗的原因。

12、第四課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4、相同條件下(同樣多的水、水的溫度是一樣的),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為生產(chǎn)和生活提供幫助。15、氣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跟(壓力)有關,壓力越大,溶解能力就越好,溶解的就越多;壓力越小,溶解能力越差,溶解的就越少。所以在密封的注射器中的雪碧,在活塞往外拉時(壓力減?。?,可以看到氣泡增多。往里推時(壓力增大),又可以看到氣泡減少。16、汽水中的氣體是通過(加壓)或(化學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開,氣體就冒出來,汽水中的氣體是指(二氧化碳)。17、水除了能溶解(固體)和(液體)之外,還能(少量地)溶解(氧氣、二氧化碳)等

13、氣體。水中的動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的。18、燒開水時,加熱不久后在鍋底會出現(xiàn)許多(氣泡),這說明氣體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第五課溶解的快與慢19、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與物體(顆粒的大?。?、(水的溫度)以及溶液(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20、加快物體溶解速度的方法有:(攪拌)、(加熱)、(切碎)、(加入更多的水)。21、把固體物質(切碎、放入熱水中,并且攪拌),這樣物質溶解的速度是(最快)的。第六課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22、【研究的問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研究的準備】量筒、燒杯、天平、小匙、攪拌棒、食鹽、記錄單【研究方法】、用量筒量取10

14、0毫升的水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把食鹽分成2克一份、一次只加一份食鹽,攪拌,等完全溶解之后再加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為止。、除去最后一次不能溶解的那份,計算出共溶解了多少克。【研究結果】在20的環(huán)境下,(100毫升水)能夠溶解(36克)食鹽。23、一杯水里不斷加入食鹽,直到再也不能溶解為止,這種食鹽溶液,叫做食鹽的(飽和)溶液。第七課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24、一杯飽和鹽水,杯底還有沒溶解完的鹽,(繼續(xù)加水),杯底的鹽還會繼續(xù)(溶解)。25、我們用(加熱蒸發(fā))的方法可以分離溶解在水中的(固體物質)。26、在蒸發(fā)實驗中,石棉網(wǎng)的主要作用是(能使蒸發(fā)皿均勻受熱)。27、鹽能夠(溶解)在水中,也能從水中(分

15、離)出來。人們就是利用了鹽的這個特點,把海水引進(鹽田),用太陽的(熱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發(fā)),最后(析出)鹽的(結晶)。這個方法叫“日曬法”。28、【加熱蒸發(fā)實驗】29、【酒精燈的構造】30、酒精燈火焰分(外焰)、(內焰)、(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溫度最高,內焰次之,焰心的溫度最低,因此我們通常用(外焰給物體加熱)。31、酒精燈操作注意事項: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決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 熄火時用(燈帽)蓋滅,蓋滅后需再重復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 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 酒精是容易(揮發(fā))和(燃燒)的液體,萬一有灑出的酒精在燈外燃燒,不要驚慌,可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

16、。第三單元聲音 知識整理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雖然我們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無論我們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總能聽到各種聲音。第一課聽聽聲音1、(音叉)是一種(發(fā)聲)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調);數(shù)字表示(音叉每秒鐘振動的次數(shù))。2、用同樣的力擊打大小不同的兩個音叉,(小音叉)發(fā)出的(聲音高),(大音叉)發(fā)出的(聲音低)。第二課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3、(振動)是指: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4、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水面會(產(chǎn)生波紋),這說明音叉振動了。5、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chǎn)生的,沒有物體的振動就沒有聲音,當物體停止(振動)

17、聲音也就停止了。6、聲音有(強弱)、(高低)的不同。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的變化觀察到物體的振動。人靠(聲帶振動)發(fā)出聲音。第三課聲音的變化7、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的單位是(分貝),用字母(dB)表示。8、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得(越快),發(fā)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得(越慢),發(fā)出的聲音就(越低),音高的單位是(赫茲),用字母(Hz)表示。9、小常識敲擊水量不同的玻璃杯, 水越少聲音越高,水越多聲音越低 。振動的物體有松有緊,(如:橡皮筋) 緊的聲音高

18、,松的聲音低。振動的物體有粗有細,(如:琴弦)細的聲音高,粗的聲音低。振動的物體有長短有短,(如:釘子)短的聲音高,長的聲音低。振動的物體有大有小,(如:碗)小的聲音高,大的聲音低。第四課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10、在撥動鋼尺時,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尺子振動時發(fā)出的(音高)也會改變 ,因為尺子(振動的快慢)改變了。11、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發(fā)出的聲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長), 發(fā)出的聲音(越低)。第五課聲音的傳播12、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chǎn)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的。13、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條件,聲音在

19、(固體)、(液體)、(氣體)里都能傳播。固體傳聲的本領最強,氣體傳聲的本領最弱。14、(空氣)是傳播聲音的重要物質,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沒有空氣,即沒有可以傳播振動的物質,兩個人即使相隔不遠,也不能互相通話,必須要使用(無線電)設備。第六課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15、人的耳朵可以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16、耳朵結構示意圖耳廓:收集聲波 耳道:傳遞聲波到中耳鼓 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傳遞振動到內耳耳 蝸:將振動轉化為聽覺信號聽覺神經(jīng):將聽覺信號傳遞到大腦17、鼓膜很(薄)而且有(彈性),即使是很輕的聲音,它都會產(chǎn)生(振動)。18、耳朵離聲源越(遠),

20、鼓膜的(振動幅度越?。?,聽到的聲音就(弱);耳朵離聲源越(近),鼓膜的(振動幅度越大),聽到的聲音就(強)。19、如果將手放在耳后,并朝向聲音發(fā)出的方向,我們聽到的聲音會(更加清楚)。20、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答:一個振動的物體會使它周圍的(空氣)發(fā)生振動,振動的空氣到達我們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動。耳中的(聽小骨)再把振動傳遞給(耳蝸),耳蝸把振動轉化為(聽覺信號),(聽覺神經(jīng))再把信號傳遞給(大腦),這樣我們就感受到了聲音。21、鼓膜破了,不會聽到聲音,但如果大腦聽覺神經(jīng)等出現(xiàn)問題,也有可能聽不到聲音。第七課保護我們的聽力22、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23、在聲音的世界里,有些聲音悅

21、耳動聽,使人心曠神怡,我們稱為(樂音);有些聲音嘈雜刺耳,使人心煩意亂,我們稱為(噪音)。24、我們要避免長時間使用便攜式視頻或音頻播放器。不管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現(xiàn)聽力問題。25、(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有可能(損傷)我們的聽力,所以我們要盡量遠離這些聲音,有時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護裝置)。26、一旦人的聽力嚴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助聽器),這種小的(電子擴音器)能夠幫助人們使聲音放大。27、在(電影院)、(醫(yī)院)、(圖書館)、課堂等地方,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聲音,盡量要保持安靜。28、人們在生活中減少噪音的方法有:遠離噪聲,控制物體發(fā)聲,植樹,戴耳罩,捂住耳朵,安裝汽車消聲器,

22、建造隔音墻等。29、“土電話”和“聽診器”分別是利用什么來傳播聲音的?答:“土電話”是通過拉緊的棉線傳播聲音的;“聽診器”是通過連接著的膠管把聲音傳播到耳朵里的。30、聲帶越緊,聲音越高。成年女子的聲帶長大約為11毫米,成年男子的聲帶長大約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聲音通常比成年女子的聲音低。31、(耵聹)是外耳道分泌的液體,可以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住灰塵和小飛蟲等。因此,我們不要經(jīng)常掏耳朵。32、四個相同的玻璃杯,分別裝上自來水水(如下圖),用小棒敲擊杯口。判斷:玻璃杯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高 較高 較低 低水越少聲音越高,水越多聲音越低 。音量 聲音的強弱(大?。?大(聲音強)震動幅度 小

23、(聲音弱)音量的單位是“分貝”,用dB表示。音高 聲音的高低 (音調) 快(聲音高)振動快慢 (頻率) 慢(聲音低)音高的單位是“赫茲”,用Hz表示。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 知識整理第一課身體的結構1、從外形上看,人的身體一般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組成。人的身體左右兩部分是(對稱)的。2、人體有的器官從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我們卻能聽到或者摸到它們的存在。例如:心臟是我們能聽到的內部器官,肌肉、關節(jié)和骨頭都是我們能摸到的內部組織。3、身體能夠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時總是有多個部位(同時參與)、(共同完成)。4、對于身體有殘疾的人,我們應該(關愛),并盡力給予(幫助)。第二課骨

24、骼、關節(jié)和肌肉5、我們的身體里有一個支架,這就是(骨骼)。骨骼(不能)獨立運動。6、人體的各種運動都是由(肌肉)的收縮帶動(骨骼、關節(jié))而實現(xiàn)的。人體骨骼是由206塊骨頭組成,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jié))。7、骨骼的作用:(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器官、塑造體型)。8、人體的活動由(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運動形式,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的組合形式也不同。9、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fā)達),(關節(jié)更加靈活)。第三、四課運動起來會怎樣10、運動前和運動后,我們的呼吸和心跳都會發(fā)生變化。運動前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比較慢),運動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數(shù)都(變快了)。11、人的呼吸器官有

25、:(鼻腔)、(氣管)、(支氣管)、(肺)、(橫膈膜)等。12、(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著(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呼吸,伴隨著運動量的增加,每分鐘呼吸的次數(shù)也會增加。13、為什么運動時呼吸會加快?因為人體運動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呼吸的次數(shù)要比平時多,呼出和吸入氣體的數(shù)量也比平時多。14、我們的呼吸平靜時一般為每分鐘20次左右,心跳為每分鐘80次左右。15、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后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再排出體外。16、伴隨身體運動量的增加,人

26、需要更多的(氧氣),(呼吸、心跳)也逐漸(加快),以便輸送出更多的(養(yǎng)分)和(氧氣)。17、(肺活量)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18、心臟由最有力的肌肉組成,心臟不停跳動,實際上是在(收縮)和(舒張),把血液從心臟擠到全身,又使血液流回到心房。19、心臟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形狀像一個倒置的(桃子),上寬下窄,大小和自己的(拳頭)差不多。20、血液是人體的運輸兵,它在全身(循環(huán))流動,把(氧氣)和(營養(yǎng))輸送到全身,又把(廢物)和(二氧化碳)運送到相關部位排出體外。21、為什么運動時心跳會加快?因為伴隨著身體運動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氣,心跳也就逐漸加快,以便輸送出更多的血

27、液。22、合理的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們的健康。第五課食物在體內的旅行23、人體活動需要的能量來自于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24、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25、人體的每個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們愛護。消化食物時,也會消耗(氧氣)??谇唬喊咽澄锝浪椤⒛ニ?;食道:把食物運輸?shù)轿咐铮晃福哼M一步磨碎食物,分泌胃酸來分解食物;肝:分泌膽汁,幫助消化食物;小腸: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大腸:吸收水分,儲存食物殘渣。 26、食物在我們體內經(jīng)過的旅程長約(9米),歷時約(24)小時。第六課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27、(口腔)是食物消化開始的地方,是由(牙齒、舌頭、唾液)共同完成的。28、牙齒的功能:咀嚼食物、幫助發(fā)音、美觀。29、牙齒按形狀給牙齒分類,可分為門齒(有8個)用來切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