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_第1頁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_第2頁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_第3頁
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盆腔炎,效果本文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本文簡介: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入我院接受治療和護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 例,所選患者均為2016 年 1 月 -12 月期間收治,其中50 例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列為觀察組,其余50 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列為對照組,比較2 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痊愈16 例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本文內容: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在慢性盆腔炎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入我

2、院接受治療和護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100 例, 所選患者均為2016 年 1 月 -12 月期間收治,其中 50 例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列為觀察組,其余 50 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列為對照組,比較2 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痊愈16 例,顯效19 例, 有效 13 例, 只有 2 例治療無效, 臨床治療護理總有效率是 96%, 對照組患者則有 11 例無效, 總有效率是 78%, 明顯比觀察組患者更低, P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慢性盆腔炎;不良反應;在臨床上,慢性盆腔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婦科疾病,頻發(fā)于育齡期婦女身上,累及部位包括盆腔、腹膜、結締組織以及內生殖器等,

3、一旦沒能得到及時的重視和有效的治療,不但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的還會導致其生育受影響。在中醫(yī)學中,慢性盆腔炎疾病的發(fā)病機制與外邪侵襲、濕熱瘀滯、氣血凝結相關,如果單純采用西醫(yī)進行治療和護理,患者很容易復發(fā),出現(xiàn)不良反應,也難以保障較好的治療效果。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是良好的護理方式,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其效果得到諸多醫(yī)療人員和患者的認可。以下為本研究選入的100 例患者的病例資料分析結果。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入選的病例均為我院在2016 年 1 月 -12 月收治的 100 例盆腔炎患者,以患者接受的護理方法為準,將患者分成各50 例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349 歲,平均為

4、( 41.2 ±3.3 ) 歲, 病程最短4 個月, 最長 8 年, 平均為(4.3 ± 1.6 ) 年。疾病損害包括14 例輸卵管炎癥損害、 17 例慢性子宮內膜炎、13 例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和6例子宮體炎。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447 歲之間,平均年齡( 41.7 ±3.2 ) 歲, 病程最短 3 個月, 最長 8 年之間, 平均病程為 ( 4.2 ± 1.5 ) 年, 包含有 15 例輸卵管本身炎癥損害、 16 例慢性子宮內膜炎、 14 例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以及 5 例子宮體炎。 2 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組間可

5、比較。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患者入院時經(jīng)我院專業(yè)醫(yī)師診斷與實用婦科學的慢性盆腔炎疾病的標準相符,確診為慢性盆腔炎患者 1;患者均同意配合本研究的開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患者或哺乳期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重要器官質變性疾病患者;認知功能不全、缺乏溝通能力的患者;不配合本研究,不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1.3 治療與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guī)治療,主要為甲磺酸帕珠沙星與甲硝唑的西藥治療方法,在 0.9%生理鹽水中加入0.2 g甲磺酸帕珠沙星靜脈滴注,同時采用100 ml甲硝唑靜脈滴注,每天治療2 次,并提供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再通過中藥方法進行治療與護理,采用超微顆粒灌

6、腸治療,包括厚樸6 g, 虎杖 15 g,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20 g,大血藤 30g, 土茯苓、敗醬草各30g, 綜合溫開水溶解成150ml 藥液進行灌腸,保持溫度為39° C, 每天治療1次,持續(xù)治療 10 天, 開始時間為患者月經(jīng)干凈5 天以后。此外服用盆腔方, 包括三七粉、甘草各6 g,當歸、丹參、乳香、赤芍、澤蘭、沒藥、生蒲黃、香附各10 g, 虎杖 15 g,大血藤 20 g, 水煎服,每天服用 2次。同時給予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護理方法,具體護理方法如下。心理護理。由于慢性盆腔炎疾病的病程較長,治療護理過程中會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的情況,給患者心理帶來一定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

7、焦躁和悲觀的負面情緒,對疾病的護理工作有干擾性影響,因此必須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展開交流,通過溝通了解患者感受與想法,及時幫助患者解決對疾病治療的疑慮,還要采用鼓勵的語言給予患者充足的信心,必要情況下邀請已康復出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到院進行講解。操作護理。由于觀察組患者要進行保留灌腸治療,那么必要的護理工作非常重要。灌腸以前患者必須排空二便,藥劑溫度維持39°C, 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選擇適合的肛管,輕輕涂上潤滑劑以后將肛管前端慢慢推入肛門, 控制 20 cm 的插入深度,過程中仔細詢問患者的感受,尤其是注意是否出現(xiàn)腹痛和惡心的情況,一旦存在必須即刻停止。還要注意操作

8、前禁止患者食用對腸蠕動有刺激的食物。 飲食護理。 要堅持以清淡的飲食為主,比如冬瓜、綠豆和薏苡仁等,還要注意補充適當?shù)牡鞍踪|和營養(yǎng)豐富、活血理氣的食物,忌生冷刺激食物。生活護理。要細心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人工流產(chǎn)率,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衛(wèi)生,盡量不要穿化纖質地和緊身的內褲,勤快換洗。1.4觀察指標比較 2 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痊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 通過婦科檢查和 B 超檢查各指標顯示正常,隨訪半年中沒有復發(fā)情況;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經(jīng)檢查顯示各指標有所改善;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 月經(jīng)期間不適感減少;無效:患者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無異, 甚至有加重的現(xiàn)

9、象。護理人員為 2 組患者詳細記錄出現(xiàn)腹脹、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情況, 比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1.5統(tǒng)計學方法針對2 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本研究通過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比較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 %) 的形式表示,采用 檢驗, P2 結果2.1 2組患者治療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最終的治療護理總有效率是96%, 對照組為78%, 比觀察組更低,P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3 討論在婦科臨床上,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患者有可能一個部位集中誘發(fā)炎癥, 也可能多發(fā)于多個部位。這種婦科疾病具有難治性和反復性的特點,

10、給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 而其復雜性的性質也使得單一的方法難以取得有效的治療作用 3. 目前, 臨床上治療和護理應用有效且得到廣泛認可的方法為中西醫(yī)結合,本文主要結合這一方式進行探討。慢性盆腔炎屬于中醫(yī)學“帶下” “腹痛”的范疇, 由于患者經(jīng)后或產(chǎn)后濕熱蘊結或飲食不良等原因導致氣血運行阻礙而引發(fā),時間越長對人體的正氣消損越大,還會導致患者臟腑功能嚴重失調,因虛損正氣而嚴重發(fā)病4.本研究提倡的中西醫(yī)結合方法包括中藥內服和保留灌腸,前者應用目的在于清熱燥濕、解毒、活血化瘀等等,能夠消滅患者體內的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免疫力,有助于炎癥更快康復。后者則是促進藥物通過

11、黏膜快速吸收的途徑,能夠疏通解除粘連,促進吸收,調節(jié)代謝 5. 與此同時, 再通過中西醫(yī)結合的護理方式開展護理工作, 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飲食等進行全方位的干預, 更能保障患者恢復健康。本研究中, 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護理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控制情況均好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對照組患者, P綜上所述,對于臨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應積極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護理方法, 才能保障患者治療效果, 提高有效性與安全性。參考文獻1 王愛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護理體會及療效觀察 J. 光明中醫(yī), 2017, 32 ( 10) :1513-1514.2 黃冬梅, 司瑞超。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與護理體會 J.光明中醫(yī),2015, 30( 4) :860-861.3 李向。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