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測試—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同步練習(解析版)_第1頁
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測試—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同步練習(解析版)_第2頁
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測試—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同步練習(解析版)_第3頁
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測試—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同步練習(解析版)_第4頁
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測試—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同步練習(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機械運動單元測試題一、單選題 1. 下列詩句中描述劃線部分在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正確的是()A. 輕舟已過萬重山萬重山B. 孤帆一片日邊來日C. 牛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牛D. 不疑行舫動,唯看遠樹來船上乘客2. 一個物體作直線運動,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則該物體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A. 10m/sB. 5m/sC. 4.8m/sD. 2m/s3. “PM2.5”是指大氣層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m可入肺的微粒。2.5m相當于()A. 2.5×10-6kmB. 2.5×10-3mmC. 2.5×10-1nmD.

2、2.5×10-9m4. 如圖是用照相機所拍攝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張頻閃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塊瓷磚的高度為a,閃光燈每隔t時間閃亮一次(即拍攝一次).觀察照片,關于小球的運動,以下判斷可能的是()小球從A位置到C位置的運動是勻速運動;       小球從B位置到D位置的運動是勻速運動; 小球從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為3a/2t; 小球通過D點時的速度為a/tA.  B.  C.  D.  5. 一個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8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在

3、前0.5s時的速度大小是(   )A. 0.4m/sB. 2.5m/sC. 12.5m/sD. 40m/s6. 下列測量中采用的方法比較合理的是()A. 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時,先測出200頁同樣紙的厚度,然后除以200B. 測量乒乓球的直徑時,只使用一個刻度尺,不需要其他輔助工具,就可以準確測量。C. 測量地圖上鐵路線的長度時,用一根有彈性的棉線的曲線重合來測量D. 測量1元硬幣的厚度,可以測量10枚1元硬幣的總厚度,然后再除以107. 某物體從地面上某一點出發(fā)沿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對物體的運動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錯誤的是( )A. 物體在9s內(nèi)運動的路程為18mB

4、. 物體在前3s內(nèi)和后3s內(nèi)的速度相等C. 以地面為參照物,物體在中間3s內(nèi)靜止D. 物體在9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2m/s8. 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它的運動速度越大B. 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C. 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運動速度越大D. 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9. 跳傘運動員在加速下落過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飛機在向上運動,則直升飛機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情況為()A. 一定上升B. 一定下降C. 一定靜止D. 可能下降10. 甲、乙、丙三位同學測一張長1.2m的辦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測出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1

5、.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確的是()A. 三者都對B. 甲對C. 乙對D. 丙對二、填空題 11. 如圖所示是騎車者與跑步者運動時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從圖象中你能獲取什么合理信息?請參照示例列舉兩條。示例:騎車者和跑步者是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的。(1)_(2)_12. 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若以乙車為參照物,則甲車_,若以甲車為參照物,則丙車_(以上兩空選填“靜止”、“向前運動”或“向后運動”)。 13. (1)如圖1所示,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物體的長度是_cm。如圖2所示,符合長度測量要求的是_。(2

6、)如圖3所示,秒表的讀數(shù)為_s。14. 汽車駕駛員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采取制動所需要的時間叫反應時間。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過程中,若駕駛員發(fā)現(xiàn)前方70m處有障礙物,采取制動后,汽車行駛60m剛好停在障礙物前,已知該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5s,則制動前汽車行駛速度為_m/s,由此,請你對安全駕車提一條合理建議:_。15. 南京長江五橋?qū)⒂?020年底全線通車,如圖所示。(1)五橋全長約10.33_(填單位)。(2)以江面航行的船為參照物,橋上路燈是_的。(3)通車后,一輛汽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5min,通過的路程為_m。16. 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勻速行駛,由兩車的s-t圖

7、可知(如圖),乙車速度為_km/h;t=0時,甲車在乙車前方200米,乙車追上甲車還需_s。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7.0分))17. 某同學欲測量一根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B.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總長度l2;C.用銅絲的長度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D.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E.數(shù)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n。(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_,錯誤的步驟是_,應怎樣改正:F._。(2)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是_。(填相應步驟的序號)18. 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8、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尺(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1)該實驗的原理是_。(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_(填“大”或“小”)。(3)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SAB=_cm;tBC=_s;vAB=_m/s;vBC=_m/s。(4)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_,是在做_運動。(5)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選填“大”或“小”)。19. 一物理實驗小組在“探究氣泡的運動規(guī)律”時,在內(nèi)徑約為lcm、長為60cm的玻璃管中注

9、煤油,管內(nèi)留一個小氣泡后封住開口。將玻璃管翻轉(zhuǎn)后豎直放置,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1)實驗小組的同學在討論“如何測量氣泡從O點運動到10cm、20cm、30cm和40cm處所用的時間?”,甲同學的方案是“將玻璃管翻轉(zhuǎn)豎直放置后立即計時如圖(1)”;乙同學的方案是“將玻璃管翻轉(zhuǎn)豎直放置后,等氣泡運動上升一定距離開始計時如圖(2)”。你同意_同學的方案。(2)按照正確的方案,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負責記錄的同學漏記一次的時間,請你為他填上。從O點開始的路程s/cm010203040從O點開始計時的時間t/s051020(3)以路程s為縱坐標、時間t為橫坐標,在圖(3)中畫出氣泡運動的s-t圖象

10、。(4)氣泡在10cm到40cm區(qū)間的速度是_m/s。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3.0分))20. 某時刻有一輛快速公交車甲和一輛普通公交電車乙,從同一路口同時向東沿直線勻速行駛。它們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求:(1)在此過程中,甲車相對于乙車向哪個方向行駛?(2)甲車和乙車的速度分別為多少?(3)運行2min后,兩車相距多遠?21. 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車運動時刻表如下,根據(jù)列車運行時刻表計算: 上海蘇州常州南京到站時間09:3910:2911:47發(fā)車時間09:0009:4310:33 里程/km084165303(1)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2

11、)列車在哪個路段運行得最快?在哪個路段運行得最慢?22. 甲、乙兩物體在同一直線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甲乙運動的方向相反,以甲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它們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若t=3s時甲和乙相遇,求:(1)03s內(nèi)甲通過的路程;(2)t=0時甲、乙之間的距離。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參照物。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由于參照選擇不同,其運動狀態(tài)可能不同;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物質(zhì)改變,物體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變,物體是靜止的?!窘獯稹緼.輕舟已過萬重山,輕舟相對于萬重山的位置在改變,輕舟是以萬重山為參照物,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    

12、;   B.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帆相對于日的位置在改變,孤帆是以日為參照物,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牛從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橋相對于水的位置在改變,說橋是運動的,故說橋流是以水為參照物,故C錯誤,C符合題意;D.不疑 行舫動,唯看遠樹來,行舫相對于乘客的位置不變,說行舫是不大是以船上乘客為參照物,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故選C。2.【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平均速度的知識,本題有一定的難度。總路程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時間t1,后一半路程用的時間t2,則總時間為t=t1+t2,用公式v=st計算出平均速度?!窘獯稹吭O總路程為s,則前、后一

13、半路程均為s2,前一半路程用的時間:t1=s2v1=s2v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t2=s2v2=s2v2,物體全程時間t=t1+t2,全程平均速度:v=st=st1+t2=ss2v1+s2v2=2v1v2v1+v2=4.8m/s。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3.【答案】B【解析】【分析】此題以社會普遍關注的PM2.5為素材,考查了長度不同單位的換算,體現(xiàn)了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m=1012nm。進行換算時,將數(shù)值看做倍數(shù),然后依據(jù)單位之間的關系進行換算。【解答】因為1m=10-6m=10-9km,

14、所以2.5m=2.5×10-9km=2.5×10-6m=2.5×10-3mm=2.5×103nm,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4.【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有難度,必須從題意和圖象、或受力的角度判斷出AB、BD兩段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本題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解答】AB段做加速運動,BC段做勻速運動,AC段先加速后勻速,故錯;BD段圖象每t小球下落高度為a,是勻速運動,故對;AC段SAC=3a,tAC=2t,AC段的平均速度vAC=sACtAC=3a2t,故對;BD段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過D點的速度等于這段的平均速度,vD=vBD=sBDtBD=2a2

15、t=at,故對。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5.【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特點及速度計算公式的應用。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間段內(nèi)的速度相同。已知時間和路程,根據(jù)速度計算公式v=st計算速度;再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特點可知第4s時的速度值?!窘獯稹课矬w在8s內(nèi)的速度為v=st=20m8s=2.5m/s,因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物體在前0.5s時的速度仍為2.5m/s,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6.【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的解題關鍵是知道如何將不便于測量的物理量轉(zhuǎn)化成便于直接測量的長度。本題主要考查對幾種特殊的測量方法的了解:(1)測多算少法:由于測量工具

16、精確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無法直接測量,在測量時,可以把若干個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來,做為一個整體進行測量,將測出的總量除以微小量的個數(shù),就可以得出被測量的值,如測量紙的厚度。(2)變曲為直法:長度的測量時,要求刻度尺應緊靠被測物體,在實際測量中,有些長度并非直線,可以借助于易彎曲但彈性不大的細棉線等,與被測物體緊密接觸,然后量出細棉線的長度即可,如測量地圖上鐵路或河流的長度等。(3)卡測法:對于某些長度端點位置模糊,或不易確定,如圓柱體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將待測物體卡住,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轉(zhuǎn)移到刻度尺上?!窘獯稹緼.200頁同樣的紙,實際上是100張紙,因此一張紙的厚度等于200頁紙

17、的厚度除以100.故A錯誤;B.由于乒乓球直徑的長度端點位置不易確,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故B錯誤;C.測量地圖上鐵路線長度時,應用一根無彈性的棉線和曲線重合來測量。故C錯誤;D.測量1元硬幣的厚度,可以測量10枚1元硬幣的總厚度,然后再除以10,故D正確。綜上分析可知選項D正確。故選D。7.【答案】B【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速度的計算和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等知識,關鍵能從圖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屬于典型的圖象問題,雖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難度不大。 【解答】 A.由s-t圖象可知,當t=9s時,路程s=18m,即物體在9s內(nèi)運動的路程為18m,故A正確;

18、60;B.物體在前3s內(nèi)運動的路程為12m,后3s內(nèi)運動的路程為18m-12m=6m,即在相等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路程不相等, 根據(jù)v=st可知,則物體在前3s內(nèi)和后3s內(nèi)的速度不相等,故B不正確。C.由s-t圖象可知,在36s內(nèi),物體運動的路程為零,其速度為0,則以地球為參照物,物體在中間3s內(nèi)靜止,故C正確; D. 物體在9s內(nèi)的平均速度:v=st=18m9s=2m/s,故D正確;故選B。8.【答案】D【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速度公式的應用,關鍵知道物體速度的大小與路程和時間有關,探究時需應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解答】A.在物體通過相同路程時,物體運

19、動的時間越短,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路程這個條件,故A錯誤;B.速度是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不能直接說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故B錯誤;C.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越長,物體運動的速度就越大,缺少相同時間這個條件,故C錯誤;D.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運動越快表示速度越大,故D正確。故選D。9.【答案】D【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參照物的選擇、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結論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確的結論。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時,必須先確定一個作為標準的參照物,分析研究對象和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

20、生了改變,如果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解答】(1)由于跳傘運動員是向下運動的,如果直升飛機靜止、上升,運動員以自己為參照物也可看到直升飛機向上運動;(2)如果直升飛機向下運動,但向下運動的速度小于跳傘運動員的速度,運動員以自己為參照物,看到的直升飛機也是向上運動的。因此直升飛機的運動情況可能為靜止、上升、下降。故選D。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刻度尺的讀數(shù),知道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時,測量結果應準確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應估讀一位。根據(jù)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選項,做出選擇?!窘獯稹考淄瑢W測量數(shù)據(jù)為1.203m=120.3

21、cm,測量結果準確到cm,故甲同學的數(shù)據(jù)正確;乙同學測量數(shù)據(jù)為12.0dm,測量結果準確到dm,而乙同學用的是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故乙同學的數(shù)據(jù)不正確;丙同學測量數(shù)據(jù)為120.1cm,測量結果準確到cm,而丙同學用的是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故丙同學的數(shù)據(jù)不正確;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1.【答案】(1)騎車者和跑步者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跑步者的速度是4m/s【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圖象是學習物理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必須學會分析圖象。(1)從圖象上可以看出甲、乙兩位同學出發(fā)的時間,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不同;(2)從圖象中找出騎車者和跑步者的時間和對應的路程(

22、最好都是整數(shù)),然后根據(jù)速度公式算出跑步者的速度?!窘獯稹?1)圖中縱軸表示路程,橫軸表示時間,由圖可以看出物體通過路程和所用時間成正比,所以騎車者和跑步者做勻速直線運動;(2)由圖看出,當兩人停止運動時所走過的路程都是200m,騎車者用了30s,而跑步者用了50s,故跑步者的速度是v=st=200m50s=4m/s。故答案為:(1)騎車者和跑步者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2)跑步者的速度是4m/s。12.【答案】向后運動;靜止【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關鍵是對圖象的分析能力,在物理學習中經(jīng)常要畫出測得數(shù)據(jù)的關系圖象,分析圖象從而得出結論。根據(jù)三個圖象,分別分析出甲、乙、丙三

23、輛小車的運動情況,根據(jù)速度的計算公式v=st求出甲的運動速度;再比較甲、乙、丙的運動速度,得出正確的結論?!窘獯稹考椎膱D象是s-t圖象,一條過原點的射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一個定值,即v甲=s甲t甲=20m5s=4m/s;乙的圖象是v-t圖象,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速度大小v乙=6m/s;丙的圖象也是v-t圖象,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定值,速度大小v丙=4m/s;由于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因此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后運動;甲和丙的速度相同,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保持靜止。故答案為:向后運動;靜止。13.【答案

24、】(1)1mm;3.00;乙;(2)337.5【解析】【分析】(1)據(jù)圖示刻度尺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圖2可知,物體的端點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沒有對齊,物體兩端點所對應刻度尺的示數(shù)之差是物體的長度;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時,刻度尺應與被測物體平行,帶有刻度線的一側(cè)緊靠被測物體;(2)圖中秒表的中間的表盤代表分鐘,周圍的大表盤代表秒,秒表讀數(shù)是兩個表盤的示數(shù)之和。本題考查了停表的讀數(shù)、刻度尺讀數(shù)及使用方法等問題,是一道基礎題,一定要掌握常用測量器材的使用及讀數(shù)方法;在初中階段,刻度尺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他的測量工具不需要估讀,讀出最接近的數(shù)值?!窘獯稹?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

25、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物體左側(cè)示數(shù)3.50cm刻度線對齊,右側(cè)與6.50cm刻度線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L=6.50cm-3.50cm=3.00cm。由圖2所示可知,甲刻度尺的刻線沒有緊靠被測物體,乙刻度尺的刻線緊靠被測物體,所以符合長度測量要求的是圖乙。(2)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5”和“6”之間,偏向“6”一側(cè),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min=300s;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37.5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7.5s,即秒表的讀數(shù)為300s+37

26、.5s=337.5s。故答案為:(1)1mm;3.00;乙;(2)337.5。14.【答案】20;不能超速行駛【解析】解:(1)制動前汽車行駛的距離s=70m-60m=10m,則制動前汽車行駛速度v=st=10m0.5s=20m/s;(2)車的速度行駛過快時,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都變大,為避免車禍的發(fā)生應減小車行駛的速度、保持車距等。故答案為:20;不能超速行駛(1)已知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根據(jù)駕駛員發(fā)現(xiàn)前方70m處由障礙物,采取制動后,汽車行駛60m剛好停在障礙物前,可求得制動前汽車行駛的距離,然后可求得制動前汽車行駛速度。(2)車的速度行駛過快時,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都變大,為避免車

27、禍的發(fā)生應減小車行駛的速度、保持車距等。此題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計算,同時進行了安全教育,有意義。15.【答案】千米  運動  6000【解析】解:(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題目中所給的數(shù)字可知,南京長江五橋約10.33千米。(2)以江面航行的船為參照物,橋上路燈與江面航行的船之間發(fā)生了位置變化,所以橋上路燈是運動的。(3)v=72km/h=20m/s,t=5min=300s,則根據(jù)v=st可得,汽車通過的路程為:s=vt=20m/s×300s=6000m。故答案為:(1)千米;(2)運動;(3)6000。(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題目中所給的數(shù)字解答;(2)在研究物體運動時,

28、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fā)生變化,則運動,不發(fā)生變化,則靜止。(3)根據(jù)速度公式v=st可求汽車通過的路程。此題考查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在判斷物體運動和靜止時,關鍵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發(fā)生了變化。16.【答案】72  40【解析】解:由圖可知,t=10s時,s甲=350m-200m=150m,s乙=200m,則v甲=s甲t=150m10s=15m/s,v乙=s乙t=200m10s=20m/s=72km/h,乙車追上甲車需要的時間為t',則根據(jù)題意可得:v甲t'+200m=v乙t',即15m/s×t&

29、#39;+200m=20m/s×t',解得,t'=40s。故答案為:72;40。根據(jù)圖象,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乙兩車的速度;根據(jù)乙車追上甲車時兩車通過的距離的關系列出等式求解需要的時間。此題考查速度公式及其應用,關鍵是根據(jù)乙車追上甲車時兩車通過的距離的關系列出等式。17.【答案】(1)A;C;用銅絲的繞圈總長度L2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2)DBEF【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積少成多法的應用,我們在遇到我們無法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時,就要認真思考,尋求間接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遇到比較小的物理量無法直接測量的話,就要積少成多法?!窘獯稹空_測量方法:找一支圓

30、鉛筆,把細銅絲捋直,將細銅絲在鉛筆上依次緊密繞適當?shù)娜?shù)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2,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shù)所得的商就是細銅絲的直徑d=l2n;(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A,錯誤的步驟是C,應改正為:F.用銅絲的繞圈總長度L2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2)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應是DBEF。故答案為:(1)A; C; 用銅絲的繞圈總長度L2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2)DBEF。18.【答案】(1)v=st;(2)小;(3)40.0;1;0.2;0.5;(4)大;變速直線(5)大【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解

31、決本題的關鍵是讀出路程和時間,屬基礎題。(1)公式v=st既能用于勻速直線運動求速度,又能用于變速直線運動求平均速度;(2)若要計時方便,應使所用的時間長些;(3)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sAB、sBC為小車在A、B兩點前端刻度值之差;tBC、tAB由秒表直接讀出;速度用公式v=st計算;(4)根據(jù)兩個速度值判斷出小車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5)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計時過晚,使所計時間偏小。【解答】(1)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為:v=st;(2)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越快,過某點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所以為使計時方便,應使斜面的坡度較?。?3)由圖示:SAB=100.

32、0cm-60.0cm=40.0cm,SBC=60.0cm-10.0cm=50.0cm,tAB=2s,tBC=1s;AB段的速度vAB=sABtAB=40cm2s=20cm/s=0.2m/s,BC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50cm1s=50cm/s=0.5m/s;(4)根據(jù)計算結果可知,vBC>vAB,所以小車在下滑過程速度越來越快,小車在做變速直線運動;(5)計時晚,所計時間偏小,用公式v=st算出的速度偏大。故答案為:(1)v=st;(2)?。?3)40.0;1;0.2;0.5;(4)大;變速直線;(5)大。19.【答案】乙  0.02【解析】解:(1)在甲同學的方案

33、中,玻璃管剛翻轉(zhuǎn)后,氣泡做變速運動,運動不穩(wěn)定,不便于測量時間;所以,應等氣泡向上運動一段路程后(等氣泡的運動趨于穩(wěn)定)才開始計時,即同意乙同學的方案;(2)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氣泡運動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近似成正比,可知漏掉的時間為15s;(3)先描點,然后用直線將各點連接起來,如下圖所示:(4)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氣泡在10cm到40cm區(qū)間所用時間t=20s-5s=15s,則氣泡在10cm到40cm區(qū)間的速度:v=st=40cm-10cm15s=2cm/s=0.02m/s。故答案為:(1)乙;(2)15;(3)見解答圖; (4)0.02。(1)根據(jù)實驗目的、氣泡運動的特點進行分析,

34、并選擇合理的方案;(2)根據(jù)表中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可知漏掉的時間;(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描點,然后用直線或平滑曲線連接起來;(4)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讀出氣泡在10cm到40cm區(qū)間所用時間,利用公式v=st得到平均速度。本題考查到了速度公式的簡單計算、描點法的應用,以及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的能力,深入理解數(shù)據(jù)間的關系是本題的關鍵。20.【答案】解:根據(jù)圖象可得:(1)甲乙從同一路口同時向東沿直線勻速行駛,相同時間內(nèi),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2)由圖可知,t甲=t乙=4s時,s甲=40m,s乙=20m,則v甲=s甲t甲=40m4s=10m/s,v乙=s乙t乙=20m4s=5m/s;(3)運行2min后,兩車相距:s=s甲-s乙=(v甲-v乙)t=(10m/s-5m/s)×120s=600m。答:(1)甲車相對于乙車向東方向行駛;(2)甲車的速度為10m/s,乙車的速度為5m/s;(3)運行2min后,兩車相距600m?!窘馕觥勘绢}考查了速度公式的應用,關鍵是根據(jù)圖象判斷出兩車的運動狀態(tài)和得出有用的信息。(1)甲乙從同一路口同時向東沿直線勻速行駛,如圖甲和乙在運動過程中,相同時間內(nèi),甲通過的路程大于乙通過的路程,距離越來越遠,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2)在甲、乙圖象上找到任意路程和時間的對應點,利用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