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橫斷面全部呈均勻玻璃質或全_第1頁
中部橫斷面全部呈均勻玻璃質或全_第2頁
中部橫斷面全部呈均勻玻璃質或全_第3頁
中部橫斷面全部呈均勻玻璃質或全_第4頁
中部橫斷面全部呈均勻玻璃質或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麥Wheat(征求意見稿)GB 13512007代替GB 1351-1999××××-××-××發(fā)布××××-××-××實施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fā)布附件附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前 言本標準是對GB 13511999小麥的修訂。本標準與GB 13511999的主要技術差異如下:修改了角質粒、角質率、粉質粒和粉質率等術語和定義;增加了硬度指數(shù)術語和定義; 對分類原則和指標進行了調整;對質量要求中的不完善粒、水分等指標作了修改;增

2、加了檢驗規(guī)則;增加了有關標簽標識的規(guī)定;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GB 1350-1999。本標準由國家糧食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GB 1351-1986、 GB 1351-1999。小麥1 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小麥的術語和定義、分類、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簽標識,以及包裝、運輸和儲存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收購、儲存、銷售、運輸和加工的商品小麥。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

3、,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2715 糧食衛(wèi)生標準GB 5491 糧食、油料檢驗 扦樣、分樣法GB/T 5490 糧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檢驗 一般規(guī)則GB/T 5492 糧食、油料檢驗 色澤、氣味、口味鑒定法 GB/T 5493 糧食、油料檢驗 類型及互混檢驗法GB/T 5494 糧食、油料檢驗 雜質、不完善粒檢驗法GB/T 5497 糧食、油料檢驗 水分測定法GB/T 5498 糧食、油料檢驗 容重測定法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容重 test weight小麥籽粒在單位容積內

4、的質量,以克/升(g/L)表示。3.2不完善粒 unsound kernel受到損傷但尚有使用價值的小麥顆粒。包括下列幾種:3.2.1 蟲蝕粒:被蟲蛀蝕,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3.2.2 病斑粒:粒面帶有病斑,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3.2.3 黑胚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并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檢驗中按病斑粒歸屬。3.2.4 破損粒:種皮破裂,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3.2.5 生芽粒:芽或幼根未突破種皮但胚部種皮已破裂或明顯隆起且與胚分離的顆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種皮不超過本顆粒長度的顆粒。芽或幼根超過本顆粒長度的歸屬雜質。3.2.6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顆粒。3.3雜質 foreign matter除小麥

5、以外的物質,主要包括下列幾種:篩下物:通過直徑1.5mm圓孔篩的物質。礦物質:砂石、煤渣、磚瓦塊、泥土及其它礦物質。其它雜質:無使用價值的小麥粒,生芽粒中芽超過本顆粒長度的小麥粒,毒麥、麥角、小麥線蟲病、小麥腥黑穗病等麥粒,異種類糧粒及其他無機和有機類物質。3.4色澤、氣味colour and odour一批小麥的綜合顏色、光澤和氣味。3.5角質粒 vitreous kernel中部橫斷面全部呈均勻玻璃質或全部呈均勻磨砂玻璃質的顆粒。3.6粉質粒 opaque kernel中部橫斷面全部呈粉狀的顆粒。3.7角質率 vitreous percent完善小麥籽粒中角質粒的粒數(shù)百分比。3.8粉質率

6、opaque percent完善小麥籽粒中粉質粒的粒數(shù)百分比。3.9小麥硬度指數(shù) hardness index 在規(guī)定條件下粉碎小麥樣品,留存在篩網(wǎng)上的樣品質量占測試樣品質量的百分比,簡稱 HI。硬度指數(shù)越大,表明小麥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麥硬度越低。4 分類根據(jù)小麥的粒質和皮色分為以下五類:4.1 硬白小麥: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角質率不低于60%或硬度指數(shù)不低于62%的小麥。4.2 軟白小麥:種皮為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不低于90%,粉質率不低于30%或硬度指數(shù)不高于45%的小麥。4.3 硬紅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角質率不低于60%或硬度指數(shù)不低于62%的

7、小麥。4.4 軟紅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不低于90%,粉質率不低于30%或硬度指數(shù)不高于45%的小麥。4.5 混合小麥:不符合4.1至4.4規(guī)定的小麥。5 質量要求5.1 各類小麥質量要求見表1,其中容重為定等指標,三等為中等。表1 小麥質量要求等級容重/(g/L)不完善粒/(%)雜質/(%)水分/(%)色澤、氣味總量其中:礦物質17906.01.00.513.0正常277037508.04730571010.0等外710-注:“-”為不要求。5.2 衛(wèi)生要求衛(wèi)生指標和植物檢疫按國家標準和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5.2.1 供人食用的小麥按GB 2715及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5.2.2 飼料用小

8、麥按GB 13078及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5.2.3 作其他用途時,按國家有關標準和規(guī)定執(zhí)行。6 檢驗方法6.1 扦樣、分樣:按GB 5491執(zhí)行。6.2 色澤、氣味檢驗:按GB/T 5492執(zhí)行。6.3 類型、角質率檢驗:按GB/T 5493執(zhí)行。6.4 雜質、不完善粒檢驗:按GB/T 5494執(zhí)行。6.5 水分檢驗:按GB/T 5497執(zhí)行。6.6 容重檢驗:按GB/T 5498執(zhí)行。6.7 硬度指數(shù)測定:按附錄A執(zhí)行。7 檢驗規(guī)則7.1 檢驗規(guī)則7.1.1 檢驗的一般規(guī)則按GB/T 5490執(zhí)行。7.1.2 檢驗批為同種類、同產(chǎn)地、同收獲年度、同運輸單位的小麥。7.2 判定規(guī)則7.2.1

9、容重指標不符合該等級要求的,降為下一等級。7.2.2 以角質率和粉質率作為軟、硬小麥判定的依據(jù),硬度指數(shù)作為輔助指標。8 標簽標識應在包裝物上或隨行文件中注明產(chǎn)品的名稱、類別、產(chǎn)地(縣)、收獲年度和月份。9 包裝、儲存和運輸9.1 包裝包裝應清潔、牢固、無破損,縫口嚴密、結實,不得撒漏。不得給產(chǎn)品帶來污染和異常氣味。9.2 儲存應儲存在清潔、干燥、防雨、防潮、防蟲、防鼠、無異味的倉庫內,不得與有毒有害物質或水分較高的物質混存。9.3 運輸應使用符合衛(wèi)生要求的運輸工具和容器運送,運輸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小麥硬度指數(shù)測定A.1 儀器結構和主要技術參數(shù)小麥硬度測定儀由

10、進料斗、端蓋、粉碎系統(tǒng)、接料斗、可換篩網(wǎng)及篩網(wǎng)座、按鈕開關、底座、電器及控制系統(tǒng)、電機、計量、顯示和打印系統(tǒng)等組成 (圖 1) 。主要技術參數(shù)如下:圖 1 小麥硬度測定儀結構示意圖1 進料斗; 2 端蓋; 3 鎖緊螺母; 4 粉碎系統(tǒng); 5 接料斗、可換篩網(wǎng)及篩網(wǎng)座;6 按鈕開關; 7 底座; 8 電器及控制系統(tǒng); 9 電機; 顯示和打印系統(tǒng)外置A.1.1 電機轉速: 1450r/min1490r/minA.1.2 轉子直徑: 100mmA.1.3 刀片間隙: 0.55mm0.70mmA.1.4 篩網(wǎng)孔徑: 0.40mm(46目),滿足以下要求:篩網(wǎng)型號經(jīng)向篩孔密度/(孔/25.4mm)緯向篩

11、孔密度/(孔/25.4mm)公稱凈孔大小/(mm)允許公差絲徑公稱直徑 D/(mm)任一凈孔最大允差/(mm)平均凈孔允差/(mm)4646460.4±0.0370290.18±0.02A.1.5 時間繼電器:設定50sA.1.6 計量、顯示和打印系統(tǒng):稱量范圍:0.02300 g 分辨率(d):0.01 g 打印紙寬度:44 mm 打印速度:1行/s顯示方式:LCDA.2 原理硬度不同的小麥具有不同的抗機械粉碎強度,在粉碎時,硬麥不易成粉狀,軟麥易成粉狀。在規(guī)定條件下粉碎樣品,由留存在篩網(wǎng)上的樣品質量與樣品總質量的比例決定小麥的硬度。A.3 準備工作A.3.1儀器工作環(huán)境

12、溫度為545。待測小麥樣品應預先放入實驗室內,使其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達到一致。 A.3.2 啟動硬度儀,用小麥試機23次,使儀器預熱。A.3.3 篩網(wǎng)為易耗品,使用前應檢查篩網(wǎng)的情況。如有明顯的變形和破損,需更換篩網(wǎng)。新篩網(wǎng)使用數(shù)次后兩端略往下凹,屬正?,F(xiàn)象。A.4 測定操作A.4.1 準確稱取凈小麥樣品 25.0g。A.4.2 打開硬度測定儀端蓋,將粉碎系統(tǒng)轉子的一個型腔(兩刀之間的凹部)向上,關閉端蓋。A.4.3 掀開進料斗蓋,將 25.0g小麥樣品全部倒入進料斗中,合上進料斗蓋。A.4.4 啟動硬度儀,粉碎樣品時間50.0s。A.4.5 稱量篩下物質量m1(精確至 0.1g)。A.5 結果計算 由于小麥水分及測定時的環(huán)境溫度影響硬度的測定值,需要對水分和溫度進行校正。按公式(1)計算出小麥水分12,環(huán)境溫度25 時的小麥硬度指數(shù)。該公式僅適合545的測定環(huán)境,水分含量915的小麥樣品。超出此范圍時,應改變條件到規(guī)定的范圍內。4.6.1 計算: (1)式中,HI 樣品校正至基準水分12,環(huán)境溫度25時的硬度指數(shù)(HI)/();m1 粉碎后通過篩網(wǎng)的樣品質量/(g);25.0稱取樣品的質量/(g);w 樣品的水分含量/();t 環(huán)境溫度/();k1 水分校正系數(shù),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