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二)閱讀下文,完成17-20題。(11分) 植物“氣象員” 張曉天 植物不僅供給人們氧氣和果實,而且也可以預報天氣。人們在生產過程中,觀察到了一些植物預報天氣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它們可以預報陰雨和溫度。 天氣晴朗時,南瓜蔓梢是向上翹起生長的。如果發(fā)現(xiàn)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氣轉為陰雨的征兆;如果在連綿陰雨的天氣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轉為上翹,那就表明陰雨天氣即將結束,晴朗的天氣馬上就會到來。南瓜蔓為什么能指示天氣呢?原來,天氣在變化時,南瓜有向陽性和向陰性,這是南瓜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適應天氣保護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風雨草

2、生長在我國西雙版納的密林中,能預報風雨,它開花的習性很特殊,沒有固定的時間??擅慨敱╋L雨來臨之前的兩三天,它那小巧玲瓏的花就開放了。而且暴風雨過后,它的花開得越發(fā)齊整和鮮艷,好像只有經過暴風雨的洗禮,才能顯露其本身。 “含羞草害羞,天將陰雨。”天氣正常時,你用手指觸動它的葉柄,葉子馬上就會合攏,但是很快就會恢復常態(tài)。如果葉片自然下垂合攏,便是陰雨天氣的征兆。 在秘魯?shù)陌驳谒股絽^(qū)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緊密無隙,吸水性和透氣性都很弱。因此,每當下雨前氣壓低、空氣中的水氣密度飽和時,花蕊深處的露珠也就消失了。這種現(xiàn)象是表明晴朗天氣即將逝去,陰雨天馬上就要到來。因此,當?shù)鼐用駥⑦@種花稱為

3、“晴雨花”。 在炎熱的夏季里,茅草的葉子和莖的交界處會冒出一小團水沫來,好像螃蟹吐沫那樣,因此老百姓總結出“茅草葉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農諺。 在瑞典的南部生長著一種名叫“三色鬼”的草,人們稱它為“天然寒暑表”,因為這種草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在20以上時,它的葉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溫度若降低到15時,枝葉就向下運動,直到與地面平行時為止;當溫度下降到10時,枝葉向下彎曲:如果溫度回升到原來的狀況,葉片就會恢復到原狀。 栗子樹不但感覺靈敏,而且還能預測天氣。進入冬季以后,在預測到有霜或下雪的壞天氣將要來臨時,它會提前幾個星期長出芽來。研究證明,栗子樹是在對夜間的時間長度進行“測量”之后,預知

4、嚴冬的到來。 在我國東北各省,農民喜歡在房前屋后或田邊地頭種植鬼子姜,用它的塊莖來腌制咸菜。據觀察,鬼子姜能準確預報初霜,在它開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場霜了,從而提醒農民做好防霜抗凍的準備工作。 (選自2010年第5期百科知識,略有刪改) 17選文標題運用了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8下面農諺適合用于本文的一項是()(2分) A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來。 B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C老鷹盤旋,天氣轉晴。 D子夜杜鵑啼,來日曬干泥。 19選文第段的位置能否調換,為什么?(3分) 20閱讀下面鏈接材料,看看說明了什么道理。(3分) 鏈接材料: 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

5、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莊稼;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大自然的語言) 閱讀動物的憂傷,完成1015題。(15分) 動物的憂傷 謝爾蓋耶夫 (1)動物是不是也會感到憂郁、苦悶和沮喪呢? (2)人們長期以來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動物也有。例如:雌天鵝死了,雄天鵝就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從母狗身邊拿走,母狗就會惱怒;受到寵愛的狗對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顯得悶悶不樂,盼望主人早點兒歸來。在米蘭,曾經有過這樣的事情:有一只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車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車站去,都要在那里耐心等待,

6、一直要等到火車進站,等到乘務員全部離開火車站,它才拖著沉重的腳步,垂著頭,怏怏不樂地往回走。 (3)對高等動物來說當然也不例外。那么更原始的生物情形如何呢?它們是否也有某種類似的感覺呢?直接去問蝴蝶看來是得不到答案的,惟一的辦法是,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對不同動物的習性進行研究。譬如,把它們與同類分開,不讓它們接觸,看它們的表現(xiàn)如何,觀察它們是怎樣忍受孤獨和寂寞的。 (4)對人來說,孤獨和寂寞是一種可怕的折磨。有許多人都知道魯濱遜的故事,魯濱遜在一個孤島上經受了長時間的折磨。有些人曾由于過度寂寞而患精神病。這并不奇怪,因為人有社會性。 (5)至于動物,因為它們處于原始的群居狀態(tài),寂寞對于它們來說無疑是

7、一種殘酷的折磨。當原始生物離開“集體”以后,它們會感到非常難過。高級動物還比較容易適應寂寞的環(huán)境,有許多動物覺得跟人在一起的時候是一種安慰。譬如猴子也喜歡把我們人當成它們的兄弟。這種動物有些古怪,它跟我們人很合得來,即使不跟它們的同類在一起,卻也能生活得很好。 (6)寂寞對于低級動物來說就更難忍受了。我們人是無法和它們在一起的。有些小鳥,如戴菊鳥和長尾巴山雀被關進籠子以后,它們就會感到很憂郁、很孤獨,因而它們很快就會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鳥放進同一個籠子里喂養(yǎng),談很就會生活得很快活。 (7)有許多魚也喜歡群居。把一條鯡魚單獨放在水族箱里,只幾天的時間它就會因為孤獨而死。這并不是因為它

8、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氣死的(過去人們就是這樣想的),而是由于沒有其他鯡魚的陪伴而死的。 (8)有些昆蟲沒有同類的陪伴也會死亡。在歐洲,變蛾子的毛蟲(它是林業(yè)的一大災害)就是群居生長的。它們一個個緊挨著,排成長長的縱隊,從這根樹枝爬到另一根樹枝,從一棵樹爬到另一棵樹。它們所到之處,一切綠色的樹葉都會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蟲如果跟不上隊伍而迷了路,就一定會死亡。當它知道自己掉隊以后,它就感到垂頭喪氣,從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謝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長為成蟲。但是,如果讓它隔著玻璃看見它的毛蟲朋友(哪怕只是一個毛蟲的模型),它的情緒馬上就會好起來,代謝也就會恢復。 (9)這種

9、社會性昆蟲還有蜜蜂、螞蟻和白蟻。在孤獨的環(huán)境里,它們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們單獨在一起,或者有時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們就會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們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們的某些機能開始恢復。螞蟻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個,如果少于25個,這些習慣于正常群居的動物就會感到非常憂傷。 (選自科學家談新知識) 10這篇說明文的說明中心是什么?(2分) 11如果把文章開頭一段“動物是不是也會感到憂郁、苦悶和沮喪呢?”改為:“動物也會感到憂郁、苦悶和沮喪?!北磉_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12第(2)段畫線部分是為了說明什么?(2分) 13(5)(8)段都依次說了那些動物的寂寞情形?為什么要

10、按這樣的順序來說明?(4分) 14第(6)段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由文中的信息得知螞蟻和猴子哪種動物更難以承受孤寂?為什么?(2分) (二)閱讀動物的憂傷。(15分) 10動物也會感到憂郁、苦悶和沮喪。(2分) 11原文用問句開頭,提起人們注意,引發(fā)讀者思考,又引起下文,改為陳述句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了。(2分) 12動物也有感情。(2分) 13猴子、小鳥、魚、昆蟲。(2分)是按照從高級動物到低級動物對寂寞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逐漸下降,憂傷程度逐漸加重的邏輯順序來說明的。(2分) 14舉例子。(1分)舉戴菊鳥和長尾山雀被關進籠子以后,就會很憂郁,很孤獨,因而很快就死去。(1分)以

11、此說明對低級動物來說寂寞就更難以忍受了。(1分) 15螞蟻更難以承受孤寂。(1分)相對螞蟻,猴子是更高級的動物,它們可以嘗試把其他種類的動物<比如人)作為自己的伙伴。(1分) 閱讀下文,完成2125題。(18分) 天賜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僅面積占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6000萬平方千米的熱帶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陽能就相當于2500億桶石油所含的熱量。吸收太陽熱能的海洋表面溫度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溫度較低。海洋表面在太陽的照射之下,和長期未受到光線照射的深海產生了溫差,一般在熱帶地區(qū),地層與1000米深處的海水溫差可達25。由于存在溫差,

12、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處的溫度差來發(fā)電。按資源普查的經驗公式計算, 在幾種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溫差能可開發(fā)總裝機容量為148億兆瓦。單從數(shù)量上來講,溫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溫差產生電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海洋溫差發(fā)電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當時世界上大部分科技發(fā)達的國家都處于緯度較高的溫、寒帶地區(qū)或者是內陸國,缺乏發(fā)展海洋溫差發(fā)電的基本條件。1926年法國科學家克勞德利用分別裝在兩個燒瓶里的28溫水和冰塊實現(xiàn)了溫差能至電能之間的轉換。這個試驗雖然產生的電力不大,只能使幾個燈泡發(fā)光,但卻已經從原理上說明利用海洋溫差發(fā)電是完全可能的。 理論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

13、應用。海洋溫差發(fā)電直到上世紀70年代全球爆發(fā)能源危機時期,在美國夏威夷成功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溫差發(fā)電裝置后才得到重視,近年來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B 海洋溫差發(fā)電機系統(tǒng)是由蒸發(fā)器、渦輪機、發(fā)電機、冷凝器等幾部分組成。各部分間由很大的管道連接。蒸發(fā)器中是一種在1315間即可蒸發(fā)的液體物質,向其中導入1528的表層溫海水時,工作流體因受溫海水加熱,而致沸騰,蒸汽經由連接管路送到渦輪機,使其 轉動。 逸出的蒸汽則匯入冷凝器,當向其中導入17的深層冷海水時,這些蒸汽受冷凝結成液態(tài)的工作流體,隨由其他裝置重新送回蒸發(fā)器。這樣的操作周而復始地進行,只要表層溫海水管與深層冷海水管間存有溫差,即

14、能經由上述循環(huán)從海水中不斷獲得電力。 廣闊的利用前景 對于海洋溫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它工作過程中所需換熱面積大,導致建設費用較高,并且海水會腐蝕設備,海洋生物也會在機器工作過程中進入設備等等。但是海洋溫差能發(fā)電對能源的浪費遠遠低于普通火力發(fā)電。當海洋電站離陸地較近時,可考慮直接向陸地上的變電站輸送電能;人們還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過程中分解出的氫作為燃料,或從濃縮海水中提取鈾、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屬,送往陸地供核電站使用。同時它幾乎不會產生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因此對海洋溫差能這種清潔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謂十分廣闊。 21.文章第段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22

15、.請在文章的A、B兩處分別撰寫兩個適當?shù)男祟}。(4分) A:B: 23.簡要說明“海洋溫差能”為什么“利用前景可謂 十分廣闊”。(4分) 24.下列句子中刪去加點的詞語對原句意思表達影響最小的一項是(3分) A.一般在熱帶地區(qū),地層與1000米深處的海水溫差可達25。 B.單從數(shù)量上來講,溫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卻已經從原理上說明利用海洋溫差發(fā)電是完全可能的。 D.同時它幾乎不會產生污染物和溫室氣體。 25.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本文內容,寫出你從中的發(fā)現(xiàn)或思考。(3分) 材料:上海電力公司大力發(fā)展清潔能源發(fā)電項目,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發(fā)電齊頭并進。根據測算,世博會召開時,上海并網清潔能源發(fā)電

16、將達到146.4兆瓦,其中風電139.4兆瓦、太陽能光伏發(fā)電7兆瓦,可為世博園區(qū)提供三分之一的用電量。這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萬噸。 (二)(18分) 21.(4分)列數(shù)字、作比較。(2分)突出說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2分)(或:突出說明海洋接受太陽能數(shù)量之大) 22.(4分)A.漫長(長久)的研究歷史(2分)。B.海洋溫差發(fā)電機的工作流程。(2分) 23(4分)(1)幾種海洋能利用中數(shù)量最大;(2)對 能源的浪費低;(3)產生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少。(答出 任意兩點即可) 24.(3分)C 25(3分)清潔能源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四、閱讀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題。(12

17、分) 低碳生活處處可為 馮云 面對環(huán)境的惡化,科學家都鼓勵人們過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跡,碳足跡表示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的碳耗費量,是測量某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huán)境影響的一種指標。第一碳足跡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個經常坐飛機出行的人會有較多的第一碳足跡,因為飛機飛行會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跡是因使用各種產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費一瓶普通的瓶裝水,會因它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而帶來第二碳足跡。碳足跡越大,說明你對全球變暖所要負的責任越大。碳足跡越小,說明你對環(huán)境的保護做出的貢獻

18、越大。 就個人而言,每個人可以從自我做起,從生活中的細節(jié)做起,盡量減低碳足跡,選擇低碳生活。例如,少開一天車,少吃一頓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開一盞燈等等,都可以減少碳足跡;甚至用餐做菜時選擇烹飪方式也可以減少碳足跡。以土豆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鍋煮的要多,而用鍋煮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爐做產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爐做土豆就是一種更好的低碳生活。 另外,棉布衣服與化纖衣服,爬樓梯與坐電梯,走路與開車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產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應當選擇棉布衣服。在家居用電上,使用風電或水電等清潔能源產生的碳排放會比使用熱

19、電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車在同距離時碳排放量較少,應大力推廣小排量節(jié)能環(huán)保型汽車。 盡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們不時會進入高碳生活。這時就應當對自己的高碳生活進行補償。這種補償就是所謂的碳中和。這種補償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們可以計算自己日?;顒樱ㄉa)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過高,則可以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后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yè)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huán)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以達到降低溫室效應的目的。可以說,碳中和就是人們對自己高碳生活的補償。 因此,人類的低碳生活處處可為。 (摘自百科知識,2009年第12期,有刪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