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第五版答案_第1頁
工程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第五版答案_第2頁
工程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第五版答案_第3頁
工程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第五版答案_第4頁
工程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第五版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線性代數(shù)重點第一章 行列式8. 計算下列各行列式(Dk為k階行列式): (1), 其中對角線上元素都是a, 未寫出的元素都是0; 解 (按第n行展開) =an-an-2=an-2(a2-1). (2); 解 將第一行乘(-1)分別加到其余各行, 得 , 再將各列都加到第一列上, 得 =x+(n-1)a(x-a)n-1. (3); 解 根據第6題結果, 有 此行列式為范德蒙德行列式. . (4); 解 (按第1行展開) . 再按最后一行展開得遞推公式 D2n=andnD2n-2-bncnD2n-2, 即D2n=(andn-bncn)D2n-2. 于是 . 而 , 所以 . (5) D=det(

2、aij), 其中aij=|i-j|; 解 aij=|i-j|, =(-1)n-1(n-1)2n-2. (6), 其中a1a2 × × × an¹0. 解 . 第二章矩陣及其運算 14 設A為3階矩陣, , 求|(2A)-1-5A*|. 解 因為, 所以 =|-2A-1|=(-2)3|A-1|=-8|A|-1=-8´2=-16. 15. 設, AB=A+2B, 求B. 解 由AB=A+2E可得(A-2E)B=A, 故 . 16. 設, 且AB+E=A2+B, 求B. 解 由AB+E=A2+B得 (A-E)B=A2-E, 即 (A-E)B=(A-E

3、)(A+E). 因為, 所以(A-E)可逆, 從而 . 17. 設A=diag(1, -2, 1), A*BA=2BA-8E, 求B. 解 由A*BA=2BA-8E得 (A*-2E)BA=-8E, B=-8(A*-2E)-1A-1 =-8A(A*-2E)-1 =-8(AA*-2A)-1 =-8(|A|E-2A)-1 =-8(-2E-2A)-1 =4(E+A)-1 =4diag(2, -1, 2)-1 =2diag(1, -2, 1). 18. 已知矩陣A的伴隨陣, 且ABA-1=BA-1+3E, 求B. 解 由|A*|=|A|3=8, 得|A|=2. 由ABA-1=BA-1+3E得 AB=B+

4、3A, B=3(A-E)-1A=3A(E-A-1)-1A . 第三章矩陣的初等變換與線性方程組 例10 求解齊次線性方程組(略) 12. 設, 問k為何值, 可使 (1)R(A)=1; (2)R(A)=2; (3)R(A)=3. 解 . (1)當k=1時, R(A)=1; (2)當k=-2且k¹1時, R(A)=2; (3)當k¹1且k¹-2時, R(A)=3. 第四章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 例11. (略) 27.(以填空形式出現(xiàn)) 設四元非齊次線性方程組的系數(shù)矩陣的秩為3, 已知h1, h2, h3是它的三個解向量. 且h1=(2, 3, 4, 5)T, h2+h

5、3=(1, 2, 3, 4)T,求該方程組的通解. 解 由于方程組中未知數(shù)的個數(shù)是4, 系數(shù)矩陣的秩為3, 所以對應的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基礎解系含有一個向量, 且由于h1, h2, h3均為方程組的解, 由非齊次線性方程組解的結構性質得2h1-(h2+h3)=(h1-h2)+(h1-h3)= (3, 4, 5, 6)T為其基礎解系向量, 故此方程組的通解: x=k(3, 4, 5, 6)T+(2, 3, 4, 5)T, (kÎR). 第五章待定 第五章 相似矩陣及二次型 1. 試用施密特法把下列向量組正交化: (1); 解 根據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 , . (2). 解 根據施密特正

6、交化方法, , , . 2. 下列矩陣是不是正交陣: (1); 解 此矩陣的第一個行向量非單位向量, 故不是正交陣. (2). 解 該方陣每一個行向量均是單位向量, 且兩兩正交, 故為正交陣. 3. 設x為n維列向量, xTx=1, 令H=E-2xxT, 證明H是對稱的正交陣. 證明 因為 HT=(E-2xxT)T=E-2(xxT)T=E-2(xxT)T =E-2(xT)TxT=E-2xxT, 所以H是對稱矩陣. 因為 HTH=HH=(E-2xxT)(E-2xxT) =E-2xxT-2xxT+(2xxT)(2xxT) =E-4xxT+4x(xTx)xT =E-4xxT+4xxT =E, 所以H

7、是正交矩陣. 4. 設A與B都是n階正交陣, 證明AB也是正交陣. 證明 因為A, B是n階正交陣, 故A-1=AT, B-1=BT, (AB)T(AB)=BTATAB=B-1A-1AB=E,故AB也是正交陣. 5. 求下列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 解 , 故A的特征值為l=-1(三重). 對于特征值l=-1, 由,得方程(A+E)x=0的基礎解系p1=(1, 1, -1)T, 向量p1就是對應于特征值l=-1的特征值向量. (2); 解 , 故A的特征值為l1=0, l2=-1, l3=9. 對于特征值l1=0, 由,得方程Ax=0的基礎解系p1=(-1, -1, 1)T, 向量p

8、1是對應于特征值l1=0的特征值向量. 對于特征值l2=-1, 由,得方程(A+E)x=0的基礎解系p2=(-1, 1, 0)T, 向量p2就是對應于特征值l2=-1的特征值向量. 對于特征值l3=9, 由,得方程(A-9E)x=0的基礎解系p3=(1/2, 1/2, 1)T, 向量p3就是對應于特征值l3=9的特征值向量. (3). 解 , 故A的特征值為l1=l2=-1, l3=l4=1. 對于特征值l1=l2=-1, 由,得方程(A+E)x=0的基礎解系p1=(1, 0, 0, -1)T, p2=(0, 1, -1, 0)T, 向量p1和p2是對應于特征值l1=l2=-1的線性無關特征值

9、向量. 對于特征值l3=l4=1, 由,得方程(A-E)x=0的基礎解系p3=(1, 0, 0, 1)T, p4=(0, 1, 1, 0)T, 向量p3和p4是對應于特征值l3=l4=1的線性無關特征值向量. 6. 設A為n階矩陣, 證明AT與A的特征值相同. 證明 因為|AT-lE|=|(A-lE)T|=|A-lE|T=|A-lE|,所以AT與A的特征多項式相同, 從而AT與A的特征值相同. 7. 設n階矩陣A、B滿足R(A)+R(B)<n, 證明A與B有公共的特征值, 有公共的特征向量. 證明 設R(A)=r, R(B)=t, 則r+t<n. 若a1, a2, ×&#

10、215;×, an-r是齊次方程組Ax=0的基礎解系, 顯然它們是A的對應于特征值l=0的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 類似地, 設b1, b2, ×××, bn-t是齊次方程組Bx=0的基礎解系, 則它們是B的對應于特征值l=0的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 由于(n-r)+(n-t)=n+(n-r-t)>n, 故a1, a2, ×××, an-r, b1, b2, ×××, bn-t必線性相關. 于是有不全為0的數(shù)k1, k2, ×××, kn-r, l1, l2, &#

11、215;××, ln-t, 使k1a1+k2a2+ ××× +kn-ran-r+l1b1+l2b2+ ××× +ln-rbn-r=0.記 g=k1a1+k2a2+ ××× +kn-ran-r=-(l1b1+l2b2+ ××× +ln-rbn-r), 則k1, k2, ×××, kn-r不全為0, 否則l1, l2, ×××, ln-t不全為0, 而l1b1+l2b2+ ××&#

12、215; +ln-rbn-r=0, 與b1, b2, ×××, bn-t線性無關相矛盾. 因此, g¹0, g是A的也是B的關于l=0的特征向量, 所以A與B有公共的特征值, 有公共的特征向量. 8. 設A2-3A+2E=O, 證明A的特征值只能取1或2. 證明 設l是A的任意一個特征值, x是A的對應于l的特征向量, 則 (A2-3A+2E)x=l2x-3lx+2x=(l2-3l+2)x=0. 因為x¹0, 所以l2-3l+2=0, 即l是方程l2-3l+2=0的根, 也就是說l=1或l=2. 9. 設A為正交陣, 且|A|=-1, 證明l=

13、-1是A的特征值. 證明 因為A為正交矩陣, 所以A的特征值為-1或1. 因為|A|等于所有特征值之積, 又|A|=-1, 所以必有奇數(shù)個特征值為-1, 即l=-1是A的特征值. 10. 設l¹0是m階矩陣Am´nBn´m的特征值, 證明l也是n階矩陣BA的特征值. 證明 設x是AB的對應于l¹0的特征向量, 則有 (AB)x=lx, 于是 B(AB)x=B(lx), 或 BA(B x)=l(Bx), 從而l是BA的特征值, 且Bx是BA的對應于l的特征向量. 11. 已知3階矩陣A的特征值為1, 2, 3, 求|A3-5A2+7A|. 解 令j(l)=

14、l3-5l2+7l, 則j(1)=3, j(2)=2, j(3)=3是j(A)的特征值, 故 |A3-5A2+7A|=|j(A)|=j(1)×j(2)×j(3)=3´2´3=18. 12. 已知3階矩陣A的特征值為1, 2, -3, 求|A*+3A+2E|. 解 因為|A|=1´2´(-3)=-6¹0, 所以A可逆, 故 A*=|A|A-1=-6A-1, A*+3A+2E=-6A-1+3A+2E. 令j(l)=-6l-1+3l2+2, 則j(1)=-1, j(2)=5, j(-3)=-5是j(A)的特征值, 故 |A*+3A

15、+2E|=|-6A-1+3A+2E|=|j(A)| =j(1)×j(2)×j(-3)=-1´5´(-5)=25. 13. 設A、B都是n階矩陣, 且A可逆, 證明AB與BA相似. 證明 取P=A, 則P-1ABP=A-1ABA=BA,即AB與BA相似. 14. 設矩陣可相似對角化, 求x. 解 由,得A的特征值為l1=6, l2=l3=1. 因為A可相似對角化, 所以對于l2=l3=1, 齊次線性方程組(A-E)x=0有兩個線性無關的解, 因此R(A-E)=1. 由知當x=3時R(A-E)=1, 即x=3為所求. 15. 已知p=(1, 1, -1)T是

16、矩陣的一個特征向量. (1)求參數(shù)a, b及特征向量p所對應的特征值; 解 設l是特征向量p所對應的特征值, 則 (A-lE)p=0, 即, 解之得l=-1, a=-3, b=0. (2)問A能不能相似對角化?并說明理由. 解 由,得A的特征值為l1=l2=l3=1. 由知R(A-E)=2, 所以齊次線性方程組(A-E)x=0的基礎解系只有一個解向量. 因此A不能相似對角化. 16. 試求一個正交的相似變換矩陣, 將下列對稱陣化為對角陣: (1); 解 將所給矩陣記為A. 由=(1-l)(l-4)(l+2),得矩陣A的特征值為l1=-2, l2=1, l3=4. 對于l1=-2, 解方程(A+

17、2E)x=0, 即,得特征向量(1, 2, 2)T , 單位化得. 對于l2=1, 解方程(A-E)x=0, 即, 得特征向量(2, 1, -2)T , 單位化得. 對于l3=4, 解方程(A-4E)x=0, 即,得特征向量(2, -2, 1)T , 單位化得. 于是有正交陣P=(p1, p2, p3), 使P-1AP=diag(-2, 1, 4). (2). 解 將所給矩陣記為A. 由=-(l-1)2(l-10),得矩陣A的特征值為l1=l2=1, l3=10. 對于l1=l2=1, 解方程(A-E)x=0, 即,得線性無關特征向量(-2, 1, 0)T和(2, 0, 1)T , 將它們正交

18、化、單位化得 , . 對于l3=10, 解方程(A-10E)x=0, 即,得特征向量(-1, -2, 2)T , 單位化得. 于是有正交陣P=(p1, p2, p3), 使P-1AP=diag(1, 1, 10). 17. 設矩陣與相似, 求x, y; 并求一個正交陣P, 使P-1AP=L. 解 已知相似矩陣有相同的特征值, 顯然l=5, l=-4, l=y是L的特征值, 故它們也是A的特征值. 因為l=-4是A的特征值, 所以,解之得x=4. 已知相似矩陣的行列式相同, 因為, ,所以-20y=-100, y=5. 對于l=5, 解方程(A-5E)x=0, 得兩個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1, 0

19、, -1)T, (1, -2, 0)T. 將它們正交化、單位化得, . 對于l=-4, 解方程(A+4E)x=0, 得特征向量(2, 1, 2)T, 單位化得. 于是有正交矩陣, 使P-1AP=L. 18. 設3階方陣A的特征值為l1=2, l2=-2, l3=1; 對應的特征向量依次為p1=(0, 1, 1)T, p2=(1, 1, 1)T, p3=(1, 1, 0)T, 求A. 解 令P=(p1, p2, p3), 則P-1AP=diag(2, -2, 1)=L, A=PLP-1. 因為,所以 . 19. 設3階對稱陣A的特征值為l1=1, l2=-1, l3=0; 對應l1、l2的特征向

20、量依次為p1=(1, 2, 2)T, p2=(2, 1, -2)T, 求A. 解 設, 則Ap1=2p1, Ap2=-2p2, 即, -. -再由特征值的性質, 有x1+x4+x6=l1+l2+l3=0. -由解得 , , , , .令x6=0, 得, x2=0, , , . 因此 . 20. 設3階對稱矩陣A的特征值l1=6, l2=3, l3=3, 與特征值l1=6對應的特征向量為p1=(1, 1, 1)T, 求A. 解 設. 因為l1=6對應的特征向量為p1=(1, 1, 1)T, 所以有, 即 -. l2=l3=3是A的二重特征值, 根據實對稱矩陣的性質定理知R(A-3E)=1. 利用

21、可推出. 因為R(A-3E)=1, 所以x2=x4-3=x5且x3=x5=x6-3, 解之得x2=x3=x5=1, x1=x4=x6=4.因此 . 21. 設a=(a1, a2, × × ×, an)T , a1¹0, A=aaT. (1)證明l=0是A的n-1重特征值; 證明 設l是A的任意一個特征值, x是A的對應于l的特征向量, 則有 Ax=lx, l2x=A2x=aaTaaTx=aTaAx=laTax, 于是可得l2=laTa, 從而l=0或l=aTa. 設l1, l2, × × ×, ln是A的所有特征值, 因為A

22、=aaT的主對角線性上的元素為a12, a22, × × ×, an2, 所以a12+a22+ × × × +an2=aTa=l1+l2+ × × × +ln,這說明在l1, l2, × × ×, ln中有且只有一個等于aTa, 而其余n-1個全為0, 即l=0是A的n-1重特征值. (2)求A的非零特征值及n個線性無關的特征向量. 解 設l1=aTa, l2= × × × =ln=0. 因為Aa=aaTa=(aTa)a=l1a, 所以p1=a是

23、對應于l1=aTa的特征向量. 對于l2= × × × =ln=0, 解方程Ax=0, 即aaTx=0. 因為a¹0, 所以aTx=0, 即a1x1+a2x2+ × × × +anxn=0, 其線性無關解為p2=(-a2, a1, 0, × × ×, 0)T,p3=(-a3, 0, a1, × × ×, 0)T,× × ×,pn=(-an, 0, 0, × × ×, a1)T.因此n個線性無關特征向量構成的

24、矩陣為. 22. 設, 求A100. 解 由 , 得A的特征值為l1=1, l2=5, l3=-5. 對于l1=1, 解方程(A-E)x=0, 得特征向量p1=(1, 0, 0)T. 對于l1=5, 解方程(A-5E)x=0, 得特征向量p2=(2, 1, 2)T. 對于l1=-5, 解方程(A+5E)x=0, 得特征向量p3=(1, -2, 1)T. 令P=(p1, p2, p3), 則 P-1AP=diag(1, 5, -5)=L, A=PLP-1, A100=PL100P-1. 因為 L100=diag(1, 5100, 5100), , 所以 . 23. 在某國, 每年有比例為p的農村

25、居民移居城鎮(zhèn), 有比例為q的城鎮(zhèn)居民移居農村, 假設該國總人口數(shù)不變, 且上述人口遷移的規(guī)律也不變. 把n年后農村人口和城鎮(zhèn)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依次記為xn和yn(xn+yn=1). (1)求關系式中的矩陣A; 解 由題意知 xn+1=xn+qyn-pxn=(1-p)xn+qyn, yn+1=yn+pxn-qyn= pxn+(1-q)yn,可用矩陣表示為 , 因此 . (2)設目前農村人口與城鎮(zhèn)人口相等, 即, 求. 解 由可知. 由,得A的特征值為l1=1, l2=r, 其中r=1-p-q. 對于l1=1, 解方程(A-E)x=0, 得特征向量p1=(q, p)T. 對于l1=r, 解方程(A

26、-rE)x=0, 得特征向量p2=(-1, 1)T. 令, 則 P-1AP=diag(1, r)=L, A=PLP-1, An=PLnP-1. 于是 , . 24. (1)設, 求j(A)=A10-5A9; 解 由,得A的特征值為l1=1, l2=5. 對于l1=1, 解方程(A-E)x=0, 得單位特征向量. 對于l1=5, 解方程(A-5E)x=0, 得單位特征向量. 于是有正交矩陣, 使得P-1AP=diag(1, 5)=L,從而A=PLP-1, Ak=PLkP-1. 因此 j(A)=Pj(L)P-1=P(L10-5L9)P-1 =Pdiag(1, 510)-5diag(1, 59)P-

27、1 =Pdiag(-4, 0)P-1 . (2)設, 求j(A)=A10-6A9+5A8. 解 求得正交矩陣為,使得P-1AP=diag(-1, 1, 5)=L, A=PLP-1. 于是 j(A)=Pj(L)P-1=P(L10-6L9+5L8)P-1 =PL8(L-E)(L-5E)P-1 =Pdiag(1, 1, 58)diag(-2, 0, 4)diag(-6, -4, 0)P-1 =Pdiag(12, 0, 0)P-1 . 25. 用矩陣記號表示下列二次型: (1) f=x2+4xy+4y2+2xz+z2+4yz; 解 . (2) f=x2+y2-7z2-2xy-4xz-4yz; 解 .

28、(3) f=x12+x22+x32+x42-2x1x2+4x1x3-2x1x4+6x2x3-4x2x4. 解 . 26. 寫出下列二次型的矩陣: (1); 解 二次型的矩陣為. (2). 解 二次型的矩陣為. 27. 求一個正交變換將下列二次型化成標準形: (1) f=2x12+3x22+3x33+4x2x3; 解 二次型的矩陣為. 由,得A的特征值為l1=2, l2=5, l3=1. 當l1=2時, 解方程(A-2E)x=0, 由,得特征向量(1, 0, 0)T. 取p1=(1, 0, 0)T. 當l2=5時, 解方程(A-5E)x=0, 由,得特征向量(0, 1, 1)T. 取. 當l3=

29、1時, 解方程(A-E)x=0, 由,得特征向量(0, -1, 1)T. 取. 于是有正交矩陣T=(p1, p2, p3)和正交變換x=Ty, 使f=2y12+5y22+y32. (2) f=x12+x22+x32+x42+2x1x2-2x1x4-2x2x3+2x3x4. 解 二次型矩陣為. 由,得A的特征值為l1=-1, l2=3, l3=l4=1. 當l1=-1時, 可得單位特征向量. 當l2=3時, 可得單位特征向量. 當l3=l4=1時, 可得線性無關的單位特征向量, . 于是有正交矩陣T=( p1, p2, p3, p4)和正交變換x=Ty, 使f=-y12+3y22+y32+y42

30、. 28. 求一個正交變換把二次曲面的方程3x2+5y2+5z2+4xy-4xz-10yz=1化成標準方程. 解 二次型的矩陣為. 由, 得A的特征值為l1=2, l2=11, l3=0, . 對于l1=2, 解方程(A-2E)x=0, 得特征向量(4, -1, 1)T, 單位化得. 對于l2=11, 解方程(A-11E)x=0, 得特征向量(1, 2, -2)T, 單位化得. 對于l3=0, 解方程Ax=0, 得特征向量(0, 1, 1)T, 單位化得. 于是有正交矩陣P=(p1, p2, p3), 使P-1AP=diag(2, 11, 0), 從而有正交變換, 使原二次方程變?yōu)闃藴史匠?u

31、2+11v2=1. 29. 明: 二次型f=xTAx在|x|=1時的最大值為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 證明 A為實對稱矩陣, 則有一正交矩陣T, 使得TAT-1=diag(l1, l2, × × ×, ln)=L成立, 其中l(wèi)1, l2, × × ×, ln為A的特征值, 不妨設l1最大. 作正交變換y=Tx, 即x=TTy, 注意到T-1=TT, 有 f=xTAx=yTTATTy=yTLy=l1y12+l2y22+ × × × +lnyn2. 因為y=Tx正交變換, 所以當|x|=1時, 有|y|=|x|=

32、1, 即y12+y22+ × × × +yn2=1.因此f =l1y12+l2y22+ × × × +lnyn2£l1,又當y1=1, y2=y3=× × ×=yn=0時f =l1, 所以f max =l1. 30. 用配方法化下列二次形成規(guī)范形, 并寫出所用變換的矩陣. (1) f(x1, x2, x3)=x12+3x22+5x32+2x1x2-4x1x3; 解 f(x1, x2, x3)=x12+3x22+5x32+2x1x2-4x1x3 =(x1+x2-2x3)2+4x2x3+2x22+x

33、32 =(x1+x2-2x3)2-2x22+(2x2+x3)2. 令 , 即, 二次型化為規(guī)范形f=y12-y22+y32,所用的變換矩陣為. (2) f(x1, x2, x3)=x12+2x32+2x1x3+2x2x3; 解 f(x1, x2, x3)=x12+2x32+2x1x3+2x2x3 =(x1+x3)2+x32+2x2x3; =(x1+x3)2-x22+(x2+x3)2. 令 , 即, 二次型化為規(guī)范形f=y12-y22+y32,所用的變換矩陣為. (3) f(x1, x2, x3)=2x12+x22+4x32+2x1x2-2x2x3. 解 f(x1, x2, x3)=2x12+x

34、22+4x32+2x1x2-2x2x3. . 令 , 即, 二次型化為規(guī)范形f=y12+y22+y32,所用的變換矩陣為. 31. 設f=x12+x22+5x32+2ax1x2-2x1x3+4x2x3為正定二次型, 求a. 解 二次型的矩陣為, 其主子式為 a11=1, , . 因為f為正主二次型, 所以必有1-a2>0且-a(5a+4)>0, 解之得. 32. 判別下列二次型的正定性: (1) f=-2x12-6x22-4x32+2x1x2+2x1x3; 解 二次型的矩陣為. 因為, , ,所以f為負定. (2) f=x12+3x22+9x32+19x42-2x1x2+4x1x3

35、+2x1x4-6x2x4-12x3x4. 解 二次型的矩陣為. 因為, , , ,所以f為正定. 33. 證明對稱陣A為正定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存在可逆矩陣U, 使A=U TU, 即A與單位陣E合同. 證明 因為對稱陣A為正定的, 所以存在正交矩陣P使PTAP=diag(l1, l2, × × ×, ln)=L, 即A=PLPT,其中l(wèi)1, l2, × × ×, ln均為正數(shù). 令, 則L=L1L1, A=PL1L1TPT. 再令U=L1TPT, 則U可逆, 且A=UTU.第六章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 1. 驗證所給矩陣集合對于矩陣的加法

36、和乘數(shù)運算構成線性空間, 并寫出各個空間的一個基. (1) 2階矩陣的全體S1; 解 設A, B分別為二階矩陣, 則A, BÎS1. 因為(A+B)ÎS1, kAÎS1,所以S1對于矩陣的加法和乘數(shù)運算構成線性空間. , , , 是S1的一個基. (2)主對角線上的元素之和等于0的2階矩陣的全體S2; 解 設, , A, BÎS2. 因為 , , 所以S2對于矩陣的加法和乘數(shù)運算構成線性空間. , , 是S2的一個基. (3) 2階對稱矩陣的全體S3. 解 設A, BÎS3, 則AT=A, BT=B. 因為 (A+B)T=AT+BT=A+B,

37、(A+B)ÎS3, (kA)T=kAT=kA, kAÎS3,所以S3對于加法和乘數(shù)運算構成線性空間., , 是S3的一個基. 2. 驗證: 與向量(0, 0, 1)T不平行的全體3維數(shù)組向量, 對于數(shù)組向量的加法和乘數(shù)運算不構成線性空間. 解 設V=與向量(0, 0, 1)T不平行的全體三維向量, 設r1=(1, 1, 0)T, r2=(-1, 0, 1)T, 則r1, r2ÎV, 但r1+r2=(0, 0, 1)TÏV, 即V不是線性空間. 3. 設U是線性空間V的一個子空間, 試證: 若U與V的維數(shù)相等, 則U=V. 證明設e1, e2, ×

38、;××, en為U的一組基, 它可擴充為整個空間V的一個基, 由于dim(U)=dim(V), 從而e1, e2, ×××, en也為V的一個基, 則: 對于xÎV可以表示為x=k1e1+k2e2+ ××× +krer. 顯然, xÎU, 故VÍU, 而由已知知UÍV, 有U=V. 4. 設Vr是n維線性空間Vn的一個子空間, a1, a2, ×××, ar是Vr的一個基. 試證: Vn中存在元素ar+1, ×××,

39、 an, 使a1, a2, ×××, ar, ar+1, ×××, an成為Vn的一個基. 證明 設r<n, 則在Vn中必存在一向量ar+1ÏVr, 它不能被a1, a2, ×××, ar線性表示, 將ar+1添加進來, 則a1, a2, ×××, ar+1是線性無關的. 若r+1=n, 則命題得證, 否則存在ar+2ÏL(a1, a2, ×××, ar+1), 則a1, a2, ×××, ar+2線性無關, 依此類推, 可找到n個線性無關的向量a1, a2, ×××, an, 它們是Vn的一個基. 5. 在R3中求向量a=(3, 7, 1)T在基a1=(1, 3, 5)T, a2=(6, 3, 2)T, a3=(3, 1, 0)T下的坐標. 解 設e1, e2, e3是R3的自然基, 則 (a1, a2, a3)=(e1, e2, e3)A, (e1, e2, e3)=(a1, a2, a3)A-1,其中, . 因為 , 所以向量a在基a1, a2, a3下的坐標為(33, -82, 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