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_第1頁
信陽——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_第2頁
信陽——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_第3頁
信陽——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_第4頁
信陽——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項目審查組二一二年十月目 錄一、項目概況1二、初步設計對項目工可報告批復執(zhí)行情況3三、對初步設計的總體評價及存在的主要問題6四、路線7五、路基、路面及防護、排水10六、橋梁、涵洞11七、交叉工程13八、安全設施14九、地質勘察15十、概算16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設計專家審查意見河南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組織專家組(名單附后)于2012年10月25日至10月28日在鄭州召開審查會,對信陽公路勘察設計院(以下簡稱設計單位)編制的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設計(以

2、下簡稱初步設計)進行審查。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管理局、信陽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國土局、市規(guī)劃局、市環(huán)保局、市交通局、市公路管理局等單位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專家組聽取了設計單位對設計方案的匯報以及各參會相關局委的意見后,分專業(yè)認真審查了初步設計文件。專家組本著科學、認真、求實、負責的精神,在對設計中的重要技術方案進行了認真討論后,形成如下審查咨詢意見。一、項目概況1.1 功能地位G312線橫穿信陽全境,是信陽市境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干道,在信陽市公路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G312羅山至信陽段,與S219、G107、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石武客運專線等國省重要公路、鐵路相交

3、,在區(qū)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2 路線走向G312線羅山縣城至信陽市區(qū)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項目起點位于羅山縣龍山鄉(xiāng)G312線與S337線交叉處,沿G312線向西,經羅山縣楠桿鎮(zhèn)、平橋區(qū)五里店鎮(zhèn)、信陽市工業(yè)城、羊山新區(qū),止于京廣鐵路橋東側,路線全長51.03公里。1.3 技術標準初步設計本項目采用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的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路基寬度具體橫斷面布置為:K792770K800+749,K803316K827720段路基寬度為21.5米,橫斷面布置為2米(中分帶)2×2×3.75米(行車道)2×1.5米(硬路肩)2×0.75米(土

4、路肩)。K800+749K803+316(下穿滬陜高速分離式立交橋)段:按分離式路基設計,左、右線路基寬度均為11.25米,左線為新建半幅,右側為利用老路。具體布置為:2×3.75米(行車道)+左側硬路肩0.75米右側硬路肩1.50米土路肩2×0.75米。K827720K828800東環(huán)段路基寬度為33米,橫斷面布置為2米(中分帶)2×2×3.75米(行車道)2×2.25米(硬路肩)2×5.75米(人行道)。K828800K843800北環(huán)段路基寬度為30米,橫斷面布置為3米(中分帶)2×2×3.75米(行車道)2

5、×2.5米(硬路肩)2×3.50米(人行道)。沿線橋梁寬度為2×10.75米;橋涵設計荷載為公路-級,路基及橋涵設計洪水頻率為1/100。其它技術標準應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中的規(guī)定。1.4 建設規(guī)模初步設計推薦方案:建設里程51.03公里。路基全線挖普通土(天然密實方)41222立方米,填方(壓實方)226138立方米,借方(天然密實方)221029立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740.817千平方米,瀝青混凝土路面330.541千平方米。全線拆除新建半幅T梁大橋307.12米/1座,加寬中橋45.04米/1座(單側加寬4.5米),拆除新建中橋1

6、00.16米/4座;拆除新建小橋265.52米/13座;拆除新建涵洞154道,利用接長涵洞9道。利用分離式立體交叉3處,分別是下穿滬陜高速公路立交橋、下穿京港澳高速公路立交橋、上跨石武客運專線立交橋;平面交叉27處,其中與二級道路交叉20處。1.5 占用土地改建項目位于信陽市境內,在G312線二級公路的基礎上加寬改建為一級公路,項目永久性新增占用土地178.06畝。 1.6 工程投資本項目送審初步設計概算總額46221.97萬元,平均每公路公里905.78萬元。二、初步設計對項目工可報告批復執(zhí)行情況河南省發(fā)改委于2012年4月以豫發(fā)改基礎【2012】1386號文對本項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

7、了批復。2.1 技術標準工可批復:項目采用設計速度為80公里/小時的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路基寬度具體橫斷面布置為:K792770K800749,K803316K827720段路基寬度為21.5米,橫斷面布置為2米(中分帶)2×2×3.75米(行車道)2×1.5米(硬路肩)2×0.75米(土路肩)。K800749K803316(下穿滬陜高速分離式立交橋)段:按分離式路基設計,左、右線路基寬度均為11.25米,左線為新建半幅,右側為利用老路。具體布置為:2×3.75米(行車道)左側硬路肩0.75米右側硬路肩1.50米土路肩2×0.75米。

8、K827+720K828+800東環(huán)段路基寬度為33米,橫斷面布置為2米(中分帶)2×2×3.75米(行車道)2×2.25米(硬路肩)2×5.75米(人行道)。K828800K843800北環(huán)段路基寬度為30米,橫斷面布置為3米(中分帶)2×2×3.75米(行車道)2×2.5米(硬路肩)2×3.50米(人行道)。沿線橋梁寬度為2×10.75米;橋涵設計荷載為公路-級,路基及橋涵設計洪水頻率為1/100。其它技術指標應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中的規(guī)定。審查認為:初步設計技術標準基本與工

9、可報告批復一致。2.2 項目起、終點及路線走向工可批復:推薦路線起點位于羅山縣龍山鄉(xiāng)G312線與S337線交叉處(K792770),沿G312線向西,經羅山縣楠桿鎮(zhèn)、平橋區(qū)五里店辦事處、信陽市工業(yè)城、羊山新區(qū),止于京廣鐵路橋東側(K843+800),路線全長51.03公里。審查認為:初步設計與工可報告批復一致。2.3 主要工程方案初步設計結合工可專家評審意見,根據對沿線地形地物、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的勘察情況,考慮城鎮(zhèn)發(fā)展規(guī)劃及路網發(fā)展布局,對工可方案進行了優(yōu)化。評審認為:主要工程方案與工可報告批復一致。2.4 主要工程規(guī)模初步設計與工可批復主要工程規(guī)模對比表指標名稱單位初步設計工可批復 增減建

10、設里程km51.0351.03石方挖方千m341.22234.956.272填方226.138157.27568.863防排圬工m348323.1543854.44468.75新增用地畝178.06178.06橋梁特大橋m/座/大橋m/座307.12/1307.12/1中小橋m/座410.72/18410.72/18涵洞道163163平面交叉處2727估算萬元4622247896-1674審查認為:初步設計的主要工程規(guī)模與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的工程規(guī)模相比,填方增加68.863千立方米,挖方增加6.272千立方米,防排圬工數量增加4468.75立方米,其它工程規(guī)模與工可批復基本一致。具體各

11、專業(yè)工程數量應根據各專業(yè)的審查意見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2.5 占用土地改建項目位于信陽市境內,在G312線二級公路的基礎上加寬改建為一級公路,項目新增占用土地178.06畝。評審認為:占用土地情況應按國土資源廳預審意見進一步核查。2.6 工程投資工可批復:項目估算總投資47896萬元。本項目送審初步設計概算總額46222萬元,平均每公里905.78萬元。審查認為:本項目工可批復估算為47896萬元,報審概算比批復估算減少1674萬元,減少約3.5。應對初步設計概算與工可估算進行對比分析進行說明。初步設計概算應結合各專業(yè)審查意見進一步調整。三、對初步設計的總體評價及存在的主要問題3.1 對初步設計的

12、總體評價設計單位在本項目勘察設計中,結合地形、地貌、道路功能,收集了沿線交通路網、城鎮(zhèn)規(guī)劃、道路交叉、電力電訊、國土資源和環(huán)境因子等資料,征詢了項目沿線所涉及有關單位(地方政府、水利、交通規(guī)劃、電力電訊、鐵路、文物、國土等)的意見。設計文件方案論證基本充分,圖表較為齊全,基本符合公路工程設計文件編制辦法的要求。審查認為:設計文件按照專家組咨詢意見補充完善后,可以作為項目審批的文件。3.2 主要問題3.2.1 新增占地及新建橋梁問題要進一步與國土和水利部門溝通、3.2.2 下穿京港澳高速公路、滬陜高速公路的斷面布置進一步核查。3.2.3 路面改造采用水泥混凝土方案,應進一步研究論證。四、路線4.

13、1 總體評價本項目沿線主要控制點有起點S337線與S219線交叉處,下穿滬陜高速公路立交橋,浉河大橋,下穿京港澳高速公路,上跨石武客運專線,與S224線交叉,終點京廣鐵路立交橋東側等。初步設計經同深度比較后,提出K線作為推薦方案。審查認為:初步設計成果路線部分基本執(zhí)行了工可批復意見,原則同意推薦路線方案。4.2 路線方案推薦方案:路線起點位于羅山縣龍山鄉(xiāng)G312線與S337線交叉處(K792770),沿G312線向西,經羅山縣楠桿鎮(zhèn)、平橋區(qū)五里店鎮(zhèn)、信陽市工業(yè)城、羊山新區(qū),止于京廣鐵路橋東側(K843800),路線全長51.03公里;全線沿現有道路進行改建。終點段比較方案:項目在G312線西蔡

14、灣(K820200)處與推薦方案(老路)分離,折向西北方向穿過邢臺、祠堂、白土堰村,在二十里河村下穿石武客運專線,向西與S224線平交,至北湖(顧崗水庫)北側,折向西南,在周灣村上跨寧西鐵路、信陽市編組站、京廣鐵路,于黃灣村北交于G107線 (K844140),比較路線全長23.94公里。比較線為另辟新線方案。根據上級主管部門對本項目工可報告的批復,初步設計路線方案的設計內容基本符合批復意見。審查同意所確定的推薦路線方案。建議補充1:50000路線平縱面縮圖及1:10000路線方案比較圖。4.3 路線設計下表為本項目路線平、縱面設計的主要指標:序號項 目單 位推薦方案1設計速度km/h802路

15、線長度km51.033路線增長系數1.1084平均每公里交點個數個/km0.5295平曲線最小半徑m/處30/16平曲線占路線總長18.0887平曲線最小長度m48.838最大偏角95°44439最小偏角5°53710同向曲線間最短直線長m648.72011反向曲線間最短直線長m205.05612每公里縱坡變更次數次1.50913最大縱坡/處3.371/114最小坡長m/處220/115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處8000/116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處12000/117豎曲線最小長度m116.7118豎曲線占路線總長34.804本項目路線設計是在現有道路線型基礎上進行的,根據

16、初步設計成果,大部份設計指標可以滿足一級公路的線型要求,但仍存在下問題:4.3.1 平曲線最小半徑及平曲線最小長度各有兩處不能滿足設計規(guī)范的最低要求,建議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特殊路段的行車安全。4.3.2 初步設計縱面成果中,個別直坡段長度只有13.663、38.288、25.949米等;豎曲線之間的直坡段長度存在過短的斷背、扭曲現象;建議下階段進一步優(yōu)化縱面線形,提高行車舒適性。4.3.3 本項目下穿京港澳高速,利用現有立交,本項目在立交區(qū)縱面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京港澳高速加寬成八車道后所必須的凈空高度。4.3.4 設計文件中未見“導線點成果表”,建議補充有關測設成果資料。五、路基、路面及防護、排

17、水5.1 應補充上階段審查意見的詳細執(zhí)行情況。5.2 依據交通量預測結果和項目在路網中的地位,基本同意本項目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工程公路標準。但采用路基寬度21.5米為規(guī)范的最小值,而非規(guī)范的一般值24.5米。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慎重確定路基寬度和橫斷面布置。5.3 緊急停車帶寬度5.00米偏大,建議減少至3.50米;有效長度由50米減少至30米;漸變段長度由100米減少至50米;間距由1000米變?yōu)椴淮笥?00米。5.4 加寬路基不僅需要控制工后沉降,更要控制差異沉降。5.5 拼寬路基的路堤部分壓實度標準建議在規(guī)范的基礎上提高1%。5.6 應補充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實驗資料,以判定路基填料是否適宜

18、,以及是否需要處理。5.7 加寬部分應重視路床處理,在優(yōu)選土源的前提下,根據規(guī)范對不同層次的強度要求,路床上部至少摻灰處理一層。5.8 橋頭和涵背路基應以石灰土回填。5.9 填方較高的橋頭地基是否需要處理,應根據差異沉降的計算結果逐橋確定。5.10 原則同意路基防護形式,老路排水防護工程拆除的圬工應考慮利用。5.11 應補充老路病害分類處理設計圖。5.12 對需要補強的老路,應至少以公里為單位,根據老路檢測評定結果分別計算補強層的厚度,使補強方案更加合理。5.13 老路現狀除項目中段(K800+400K828+800)為水泥混凝土外,起點和終點段均為瀝青混凝土。推薦的改造方案為:終點段采用半剛

19、性基層瀝青混凝土進行路面改造,其余路段加寬改造為水泥混凝土路面。評審認為,改造方案比選論證不足,根據國內外高等級路面的發(fā)展趨勢和技術發(fā)展狀況,建議全線改造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形式。5.14 推薦的4厘米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8厘米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C),建議調整為5厘米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6C)+7厘米粗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25C)。5.15 漿砌片石排水溝的壁厚建議由40厘米減少為30厘米。5.16 排水溝的斷面尺寸應根據水力水文計算的結果進一步優(yōu)化。5.17 應核查是否存在超高路段,如有,應補充相關排水設計。六、橋梁、涵洞6.1 沿線橋梁設計方案與

20、水利部門批復意見不一致,請完善行政審批文件。6.2 建議跨徑20米上的橋梁建議采用小箱梁結構形式,不采用空心板結構。6.3 增加對沿線結構物的檢查報告,并根據橋梁技術狀況考慮原結構是否利用,利用多少等內容優(yōu)化設計。6.4 橋梁拼接方案:鑿除原蓋梁(臺帽)和原邊板翼緣混凝土不易實現,且施工過程中易破壞結構,可保留空心板翼緣并通過設計避免鑿除蓋梁混凝土,方便施工且節(jié)約造價。6.5 做原鉸縫混凝土施工工藝比較麻煩且材料差別很大,應在初步設計中明確材料類型,工程量和相應造價。6.6 據初步設計橋梁檢查報告,部分橋梁已出現病害,在初步設計中應增加維修的工作內容和預算,請核實。6.7 臺拼接時,原橋臺耳墻

21、應鑿除,新增橋臺承受土壓力不均衡,應考慮不均勻土壓力對獨柱墩引起扭轉影響。6.8 浉河大橋原T梁拆除,下部是否能利用應明確且表明原因。6.9 浉河大橋臺后填土約7m高,請結合原橋臺結構形式選用新建橋臺結構形式,建議采用肋板式橋臺。6.10 浉河大橋應補充地質縱斷面圖。6.11 中小橋均拆除重建,應補充橋梁檢測評價的詳細報告優(yōu)化設計,說明拆除重建和利用的原因;新建跨徑10米小橋,建議采用鋼筋混凝土空心板。6.12 文件中空心板構造圖中尺寸標注有誤,請核查。6.13 涵洞缺少結構技術狀況檢測報告,設計中對多數涵洞拆除重建,應根據原結構的檢測結果和設計需求詳細設計。七、交叉工程7.1 基本評價根據初

22、步設計文件內容,本項目全線與等級公路平面交叉共43處,多為街道及縣鄉(xiāng)公路交叉,雙車道公路與四車道公路相接,平交方案設置50米漸變段;其余均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全線利用分離式立交三座,分別為主線下穿滬陜高速、主線下穿京港澳高速和主線上跨石武高鐵。審查認為:設計文件中交叉工程部分的設計深度基本達到初步設計的要求。7.2 問題與建議7.2.1 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干線一級公路平面交叉的最小間距一般值為2000米,最小值為1000米;結合本項目,由于是在現有道路基礎上改建形成一級公路,所以初步設計成果中仍有較多平交間距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因此,在下階段應進一步優(yōu)化設計,適當合并部分平交口

23、,提高主線的通行能力和行車安全。7.2.2 在平面交叉工程數量表中未見平交處邊溝涵數量,進一步細化平面交叉工程數量表。7.2.3 補充滬陜高速、京港澳高速立交橋下主線行車道及橋墩布置圖。八、安全設施8.1 本項目安全設施包括交通標志、標線、護欄、防眩及里程牌等其它安全設施,設計內容較為齊全,文件編制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的相關要求。8.2 區(qū)域路網交通標志布置圖中,應補充主要交通標志內容,進一步研究確定本項目主要交通標志設置的原則、標準及主要指路信息的選取,保持全線交通標志設置的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8.3 建議地點距離預告信息首先選取通往地名信息,遠近結合,由近及遠,不宜過多選取

24、被交道路信息。8.4 交叉口指路信息可把道路編號或道路名在箭頭桿上標識,通往方向信息應明晰,在國道上不宜采用“縣城”、“市區(qū)”等籠統(tǒng)詞語,建議明確標注縣、市名稱。8.5 本項目上京港澳高速公路入口預告標志應遵守“河南省高速公路交通標志設置技術指南”的要求,2Km處預告“G4京港澳高速”,1Km、500m、“入口”預告方向信息,建議與進收費站后匝道進入主線的指路信息保持連續(xù)。8.6 沿線低等級被交路口,應進行交通渠化或設置停車(或減速)讓行標志、標線等安全設施。8.7 應對多處直行指路信息中標注有“市區(qū)”的牌面內容選取進行研究優(yōu)化,建議選取兩個信息,一個是下一個市區(qū)道路或去市區(qū)的道路名,另外可選

25、用前方一個縣或市的名稱。8.8 平交口渠化標線設計圖中,在到達人行橫道線前的路面上應設置停止線,路口駛入段的車道分界線應設置為導向車道線。8.9 里程碑設置在路側護欄外側時,不易視認,建議改為里程牌設計,采用附著式或單柱式支撐,版面尺寸為70cm×48cm ;有路側護欄段百米樁改為百米標粘貼在護欄上。九、地質勘察9.1 基本評價該改建公路項目處于大別山山前崗地,巖土層結構變化不大,其工程地質條件較簡單。初步設計階段初步工程地質勘察運用工程地質調查、鉆探及孔內測試和室內試驗等綜合方法,基本查明了項目區(qū)路基和構造物工程場地巖土層結構及其工程性質,巖土工程設計地質參數取值基本適當,文件編制

26、內容較齊全,可作為初步設計地質依據。9.2 意見與建議9.2.1 勘察文件封面及總說明書未明確設計與勘察階段,勘察的目的任務不明確。9.2.2 勘察文件有繁多的斷層構造及新構造運動描述,但缺少斷層構造活動性結論和對公路工程的影響評價。9.2.3 崗地硬塑狀黃褐色粉質粘土具弱至中等膨脹性,是本公路項目主要特殊性土,勘察文件應提供膨脹土路段分段說明表,建議在詳勘階段酌情補充勘察試驗工作量。9.2.4 軟弱土路段調查表缺主要物理力學指標試驗及原位測試資料。9.2.5 挖方路段地質結構為具弱至中等膨脹潛勢的硬塑狀黃褐色粉質粘土及具有膨脹性的白堊紀泥質砂巖或砂質泥巖,勘察文件應依據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

27、G D30-2004)膨脹土特殊路基有關規(guī)定,并結合其膨脹特性提出邊坡設計和路床處治的方案建議。9.2.6 涵洞工程淺基礎持力層多為弱至中等膨脹土,勘察文件應計算大氣急劇變化影響深度,提供淺基礎埋深及換填處治方案建議。9.2.7 工程地質圖編制建議1.路線工程地質縱斷面圖缺橋涵工程名稱,該圖應在設計提供的路線縱斷面圖上編制。2.橋梁工點工程地質剖面圖缺孔跨布置等內容,該圖應在設計提供的橋型布置圖上編制。9.2.8 依據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JTG C20-2011)第9章,應補充現有路基和構造物病害調查資料,并分析評價是否與地質因素有關,提出處治方案建議。十、概算10.1 基本評價本項目推薦方案路線全長51.03公里,報審概算46222萬元,平均每公里906萬元,豫發(fā)改基礎【2012】1386號文批復估算為47896萬元,報審概算比批復估算減少1674萬元,減幅約3.5。審查認為:概算文件內容基本齊全,施工組織方案基本合理,基本符合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設概算預算編制辦法和河南省有關文件的規(guī)定。10.2 意見與建議10.2.1 結合當前市場情況,鋼筋、鋼絞線、土工格柵、水泥、乳化瀝青、碎石價格偏高。鋁合金標志、瀝青、土、砂、中粗砂價格偏低。10.2.2 臨時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攪拌站的場地處理費用可另行計算。瀝青混凝土拌和站安拆考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