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識點:陸地和海洋_第1頁
高一地理知識點:陸地和海洋_第2頁
高一地理知識點:陸地和海洋_第3頁
高一地理知識點:陸地和海洋_第4頁
高一地理知識點:陸地和海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地理知識點:陸地和海洋查字典地理網為同學總結歸納高一地理知識點:陸地和海洋。希望對高三考生在備考中有所幫助,歡送大家閱讀作為參考。陸地和海洋一: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huán)1組成巖石的礦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結合礦物: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云母、長石方、解石積聚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巖石沉積巖:具有層理構造,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變質巖:大理巖,板巖2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的巖漿的產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物質循環(huán)二: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tài)1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地震、火山爆發(fā)、地殼運動、變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

2、、沉積,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殼運動的根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地殼運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兩者的關系程度運動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程度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垂直運動引起地表上下不平和海陸變遷3板塊構造學說的根本論點1全球巖石圈共分為六大板塊課本63頁圖3.112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潑多火山,地震等3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塊相撞擠壓地帶,常形成山脈,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宏大的褶皺山脈4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1地質構造的概念:由于地殼運動引起地殼變

3、形變位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褶皺巖層形態(tài)未侵蝕的地表形態(tài)侵蝕后的地表形態(tài)與人類消費關系背斜一般是巖層向上拱起成為山嶺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儲油構造向斜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成為谷地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儲存地下水斷層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陽湖。工程建立遇斷層加固或避開5外力作用與地貌侵蝕搬運堆積流水作用沖刷地表,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寬搬運侵蝕后的產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漸沉積流沙堆積形成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風力作用風蝕溝谷、風蝕洼地形成戈壁

4、、荒漠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沙漠邊緣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三;海水的溫度和鹽度1海水的溫度海水溫度分布規(guī)律程度方向同一海區(qū)夏季水溫高,冬季水溫低不同緯度海區(qū)緯度較低處水溫較高,緯度較高處水溫較低緯度相當海區(qū)暖流經過的海區(qū)水溫較高,寒流經過海區(qū)水溫較低垂直分布水溫由外表向深層遞減,在1000米以下垂直溫差較小3海水的鹽度概念:單位質量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的質量。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分布規(guī)律:從兩個副熱帶海區(qū)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和高緯海區(qū)遞減。紅海最高4.1%,波羅的海最低不超過1%影響因素影響因素影響降水量與蒸發(fā)量降水量蒸發(fā)量,鹽度較低;降水量蒸發(fā)量,鹽度較高入海徑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區(qū),鹽

5、度偏低洋流同緯度海區(qū),寒流經過的海區(qū),鹽度偏低,暖流經過的海區(qū),鹽度偏高四;海水的運動1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風浪、海嘯;潮汐;洋流2洋流的形成與分布圖3.31,3.32風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流動,紅海與印度洋的曼德海峽分布補償流:秘魯寒流寒流:從高緯流向低緯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qū)溫度低暖流: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qū)溫度高北半球:順時針環(huán)流分布規(guī)律南半球:逆時針環(huán)流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逆時針環(huán)流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順時針,冬季逆時針3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如同一緯度地區(qū),暖流經過的海區(qū)鹽度和溫度比較高,

6、西歐地區(qū)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關,假如沒有北大氣候西洋暖流,英國和挪威的海港將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海港終年不凍與北大西洋暖流有關寒流:降溫減濕,如同一緯度地區(qū),寒流經過的海區(qū)鹽度和溫度比較低,沿岸寒流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環(huán)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匯處漁場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英海洋生物國的北海漁場上升流的影響:秘魯漁場的形成、東南大西洋漁場海洋環(huán)境污染:加快凈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但是別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擴大了污染的范圍航海事業(yè):順風順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從波斯灣到紅海的油輪經過阿拉伯

7、海時是順風順流,從大西洋到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是順風順流五:陸地水和水循環(huán)1陸地水體類型: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潛水、承壓水靜態(tài)水資源: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動態(tài)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qū),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fā)難度較大;動態(tài)水是人們開發(fā)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2陸地水的互相關系水源補給類型補給時間補給特點我國分布地區(qū)雨水夏秋季節(jié)水量變化大東部和南部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補給有時間性,水量穩(wěn)定西北地區(qū)湖泊水全年有調節(jié)性,水量穩(wěn)定

8、東部地下水全年水量穩(wěn)定,與河流有互補關系普遍3水循環(huán)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類型:海陸間大循環(huán)蒸發(fā)包括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和地下徑流四個環(huán)節(jié),圖3.37,陸地循環(huán),海洋循環(huán)六:生物1生物的分布和環(huán)境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陰植物熱量:從赤道向兩極,熱量減少從山麓到山頂,熱量減少水分:從沿海到內陸,水分減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帶2對環(huán)境的指示作用:駱駝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區(qū),蓮表示水濕環(huán)境,矮牽??梢灾甘敬髿庵卸趸虻奈廴?生物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太陽能轉換成生物能,無機物轉換成有機物,生物循環(huán)促使化學元素的遷移,聯(lián)絡有機界和無機界,改變原始大氣的成分,改變水的化學成分,參與沉積巖的形

9、成,加速巖石的風化,促使土壤的形成,綠色植物的環(huán)境效益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huán)境七: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陸地外表具有一定肥力,可以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2土壤的本質屬性:具有肥力,可以生長植物3土壤的組成:礦物質土壤中礦物養(yǎng)分的來源,有機質其含量的上下是土壤肥力上下的一個重要指標,水分和空氣彼此消長,影響熱量4土壤的形成形成過程:巖石風化過程低等植物著生過程高等植物著生過程土壤生物對母質的改造作用:有機質的積累過程和養(yǎng)分元素的富集過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過程起著主導作用八;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1整體性圖3.53: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整體,例如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由于距海遠,海洋暖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了干旱的大陸性氣候,由于氣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為內流河,由于氣候枯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風化作用強,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氣候變化會導致植被稀少;整體性還表如今某一個要素發(fā)生變化會導致整個環(huán)境狀態(tài)的改變,例如,氣候變暖,導致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終會吞沒城市河低地2地域差異分異規(guī)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