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課時作業(yè)(九)基礎(chǔ)演練1選出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A蟹螯(xi o) 跬步(u)其曲中規(guī)(q) B槁暴(o p) 須臾(y)假輿馬者(y) 跂而望矣(q)C騏驥(q j) 駑馬(nn)鍥而不舍(q) 金石可鏤(lu)D參省(cn xn) 磨礪(l)假輿馬者(ji) 木直中繩(zhn)解析A硅步(ku)其曲中規(guī)(q)C駑馬(n)鍥而不舍(qi)D假輿馬者(ji)答案B2下列加點的詞不全是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A筋骨之強蟹六跪而二螯B金就礪則利下飲黃泉C.以為輪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D聲非加疾也蚓無爪牙之利解析A跪(古)蟹腳(今)兩膝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B.金(古)金屬制成的刀劍等
2、(今)黃金;黃泉(古)地下的泉水(今)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陰間。C.以為(古)以(之)為,把(它)做成(今)認為;寄托(古)安身,托身(今)付托,寄寓。D.疾(古)強,文中指聲音宏大(今)疾病,痛苦,急速,猛烈;爪牙(古)爪子和牙齒(今)壞人的黨羽,幫兇。答案A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 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B則知明而行無過矣C君子生非異也 D吾嘗跂而望矣解析A“”通“煣”,使彎曲;B.“知”通“智”;C.“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A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
3、子邑人來此絕境。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佛印絕類彌勒。B例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于前。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例句: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民歸之,由水之就下。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D例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邪?不知老之將至。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也?”解析A項例句“絕”意為“橫渡”,A項中“絕”意為“斷”,意為“與世隔絕”,意為“斷”,意為“極,很”;B項例句“假”意為“借助”,與之同,中“假”
4、意為“借”,中“假”意為“寬容,原諒”,意為“假裝”;C項例句中“就”意為“靠近”,與之相同,“就”意為“成”,句“就”意為“順”,“就”意為“到任”;D項例句“知”是“智”的通假字,與之相同,中的“知”意為“知道”,中“知”意為“了解”。答案A5選出對下面句中“十”“一”判斷正確的一項()騏驥一躍用心一也不能十步駑馬十駕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解析“一躍”中意思是“跳一下”而中“一”作形容詞,意為“專一”。走十步距離拉車走十天。答案C6加點詞活用情況分類正確的一項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木直中繩, 7“而”字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十多
5、次,下面對各句中“而”字的解釋不恰當?shù)囊唤M是()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而且,表遞進的連詞)吾嘗終日而思矣。(地,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的連詞)B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如果,表假設(shè)的連詞)蟹六跪而二螯。(并且,表并列的連詞)C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卻,表轉(zhuǎn)折的連詞)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但是,表轉(zhuǎn)折的連詞)D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于是,表承接的連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于是,表承接的連詞)解析D項“而致千里”中“而”是連詞,表轉(zhuǎn)折。答案D8下面“于”字用法和意義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一相同的一項是()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善假于物也C則無望
6、民之多于鄰國也D寡人之于國也解析C和例句都是介詞,表示比較。A.介詞,從;B.介詞,向;D.介詞,對于。答案C9下面“者”字用法和意義與“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A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陳勝者,陽城人也D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解析A和例句都是代詞,“的原因”。B.代詞,“的人”;C.代詞,用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D.代詞,“的事情”。答案A10下面“之”字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申之以孝悌之義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蘭槐之根是為芷白沙在涅,與之俱黑A/ B/C/ D/解析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結(jié)
7、構(gòu)助詞,的/代詞,它。答案C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115題。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
8、正確的一項是()A聲非加疾也疾:強,這里指聲音宏大B而聞?wù)哒谜茫呵宄﨏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須臾:少許,少量,少部分D而絕江河絕:橫渡解析“須臾”意思是“一會兒”。答案C1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B.C.D.解析A項分別為“到”/比,B項分別為“凝結(jié)”/因為,C項“而”分別表遞進/表修飾,D項兩個“焉”均為兼詞。答案D13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A申之以孝悌之義 B是亦走也C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C項與例句均為定語后置句,A項為狀語后置句,B項為判斷句,D項為賓語前置句。答案C14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
9、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兩個“利”字相同,兩個“明”字也相同B兩個“利”字相同,兩個“明”字不同C兩個“利”字不同,兩個“明”字相同D兩個“利”字不同,兩個“明”字也不同解析“利”分別為“使快”和“鋒利”;“明”分別為“明達”和“智慧”。答案D15將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譯文:_(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譯文:_解析(1)關(guān)鍵詞是“無以”,相當于“沒有用來的(辦法)”。(2)關(guān)鍵點:“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是定語后置句,“,用心一也”是判斷句。答案(1)所以,不積累半步一步,就無法到
10、達千里之外的地方;不積累涓涓細流,就無法形成江海。(2)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泉水,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呀。16名句默寫。(1)青,取之于藍,_;冰,水為之,_。(2)_,金就礪則利,_,_。(3)假輿馬者,_,_;假舟楫者,_,_。_,_。(4)積土成山,_;_,_;_,_,_。(5)故不積跬步,_;_,_。(6)鍥而舍之,_;_,_。答案(1)而青于藍而寒于水(2)故木受繩則直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4)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5)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
11、以成江海(6)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能力提升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勸學(節(jié)選)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gòu)。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
12、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zhì)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勸學)注:蒙鳩:即鷦鷯,一種善于筑巢的小鳥。葦苕(tio):蘆葦?shù)乃?。潃(xi):臭泔水。柱:折斷的意思。醯(x)酸而蚋(ru)聚焉:意思是醋變酸了就會惹來蚊蟲。醯,醋;蚋,蚊類小蟲。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巢非不完也完:完美B而臨百仞之淵臨:面對C所漸者然也漸:浸漬D必象其德象:象征解析D項,“象”的意思是“符合,依隨”。答案D2下列能分別體現(xiàn)“要注重環(huán)境的影響”和“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的一組是()A風至苕折,卵破子死物類之起,必
13、有所始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肉腐出蟲,魚枯生蠹C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邪穢在身,怨之所構(gòu)D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解析A項,第句不能體現(xiàn)“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C項中第句以及D項中第句不能體現(xiàn)“要注重環(huán)境的影響”。答案B3下列有關(guān)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用“蒙鳩”系巢于蘆葦之上,風至葦折卵破子死的比喻,說明人應(yīng)該注意立身的方式。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組比喻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環(huán)境的重要。C作者善于把深奧的道理寓于淺顯的比喻之中,“醯酸而蚋聚”比喻人要善于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D作者用“肉腐出蟲,魚枯生蠹”來比喻事情的發(fā)生都是有起因的,榮辱的降臨也與德行相
14、應(yīng)。解析C項,“醯酸而蚋聚”不是比喻“人要善于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而是用來說明“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答案C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譯文:_(2)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譯文:_答案(1)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huán)境,交游必須接近品德兼優(yōu)的人,用來防止沾染邪惡的東西以接近正確的思想。(2)林木已經(jīng)茂盛,斧斤就會隨之而來砍伐;樹木已經(jīng)成蔭,鳥雀就會群棲在上面。參考譯文南方有一種小鳥,名叫蒙鳩。它拾取羽毛做巢,又用鳥獸毛羽及草木細纖維密密編織,而系托在蘆葦?shù)乃肷?,大風一至,蘆葦?shù)乃氡伙L吹折,卵都摔破,小鳥也都死了。這并非蒙鳩的巢
15、筑得不堅固,而是它所系的蘆葦?shù)乃胧顾@樣。西方有種小草,名叫射干,莖長不過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臨百仞深淵,(看來高出一般林木)。不是射干的莖能長得很高,是莖所生長的地方使它這樣高。蓬草生在麻地中,不用扶持,也能挺直;潔白的沙子混在黑泥里,也會跟它一起變黑。蘭槐的根是香芷,假若蘭芷浸在臭泔水里,無論是有地位的君子,還是平民,一定會棄而遠之,不肯佩帶。這不是蘭芷的本質(zhì)不美,而是所浸漬的臭泔水使它這樣。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huán)境,交游必須接近品德兼優(yōu)的人,用來防止沾染邪惡的東西以接近正確的思想。事物聚集成類,一定有開始的原因。榮辱的到來,一定符合他的品德行為。肉腐爛了,一定出蟲;魚枯干了,一定生蛀
16、蟲。松懈不謹慎,忘記自己應(yīng)守的規(guī)范,災(zāi)禍就發(fā)生了。物太剛強,則自取摧折;物太柔弱,則自取束縛。邪穢在身,必將為怨怒所結(jié)。把木柴同樣放置,火總是向干燥處燒。一樣平的地方,水總是向潮濕處流。同類的草木生長在一起,同類的禽獸群聚在一起,世間萬物大都各從其類。所以箭靶的靶心張設(shè),弓矢就會隨之而射到上面;林木已經(jīng)茂盛,斧斤就會隨之而來砍伐;樹木已經(jīng)成蔭,鳥雀就會群棲在上面;醋味變酸了,蚊類小蟲就會爭著聚集到里面。所以言語有時會招來禍患,行為有時會招致侮辱,君子要慎重選擇立身行事之道啊!5“微博”,即微博客的簡稱。你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抒發(fā)感慨,還可以迅速更新信息,實現(xiàn)即時分享。請以鼓勵“勸學”為主旨,寫一條
17、“微博”發(fā)給你的朋友。要求主旨鮮明,句式整齊,運用兩種以上修辭手法,不超過50字。答:_解析微博的內(nèi)容和形式比較自由,只要能圍繞“勸學”這一中心,用勸導性的語句,符合修辭手法和字數(shù)的要求即可。答案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抓住美好時光,與知識偕行!6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針對顯示器、鼠標、鍵盤的話,從積極的角度各寫一句話進行勸說。要求語言得體,有說服力。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電腦滿腹牢騷。首先嘆息的是顯示器:“哎,瞧我多可憐,天天被那個人盯著看?!笔髽艘宦牪粯芬饬耍f:“看算什么?我還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來挪去呢!”鍵盤接過話茬,委屈地說:“他天天都打我。”對顯示器:_對鼠標:
18、_對鍵盤:_答案別人盯著你看,證明你在被關(guān)心。被別人攥在手心,何嘗不是一種溫暖。常常被人敲打,才能時時保持警覺。寫作借鑒角度1:語言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運用方向“持之以恒”“優(yōu)勢與劣勢”等。角度2:思想荀子的學習觀:荀子認為,“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學是思的基礎(chǔ),思是學的深入,學思精通則知明,“知明而行無過矣”?!胺e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認為“積”的過程是漸進的過程,因為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有一個不斷培養(yǎng)與提高的過程。荀子認為學習要用心專一,“鍥而
19、不舍”是進學修德的有效方法。學習是積累過程,需要有恒心。所謂“善假于物”,即善于學會利用前人已經(jīng)積累的知識和工具,才能學有成效、學有創(chuàng)新。運用方向“學與思”“知與行”“說與做”“談恒心”“借是一種智慧”等。運用示例(對應(yīng)角度2)荀子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紫藤蘿和牽?;?,沒有挺拔的軀干,卻憑借枯樹和籬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麗;籬笆和枯樹,本無美麗可言,卻憑借牽?;ê妥咸偬},成就了一道道風景。白云借助藍天,實現(xiàn)了自己追風的夢想;藍天借助白云,成就了自己的廣闊。小溪借助海洋,完成了自己成為浪花的理想;海洋借助小溪,成
20、就了自己的浩瀚無邊萬事萬物之間都存在“借”的關(guān)系,正是這種關(guān)系,讓成功更加燦爛!(節(jié)選自成功需要“借”)美文欣賞人的需要模式荀子的一種解讀王杰“需要”一詞是現(xiàn)代詞匯,在中國古代,與“需要”對應(yīng)的詞是“欲”或“利”。在中國早期思想史中,對人的“需要”問題做出全面探討和系統(tǒng)闡釋的是戰(zhàn)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中國早期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荀子在承認“人生而有欲”的前提下,認為人的欲望在其展示過程中表現(xiàn)為人的各種不同的需要,需要有高低層次之分,因而它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就不一樣,概括說來,荀子關(guān)于人的需要學說,可概括為以下四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人的本能需要。荀子把這種需要視為人的最基本的生理要求,他說:
21、“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是人人具有的生理本能,并且目之辨黑白美丑,鼻之辨芬芳腥臊,耳之辨音聲清濁,口之辨酸咸甘苦以及骨體膚理之辨寒暑疾癢等都是人本能的不同表現(xiàn),對于人的這種最基本的需要,社會必須首先予以滿足,誰也不能泯除剝奪人的正常需要。荀子針對早期許多思想家提倡的“無欲”、“去欲”、“寡欲”的觀點提出了批評,他認為重要的在于導欲、節(jié)欲,而不在無欲、去欲,荀子甚至認為有些政策的制定和設(shè)計,正是以人的“多欲”本能為前提的??傊?,荀子不否認人有滿足自己生存需要的權(quán)利,但他強調(diào)指出,滿足的方式必須嚴格限定在“禮義”規(guī)范制度的范圍內(nèi),也就是說,人的需要欲望不能隨意發(fā)泄,而要有一定的“度量界限”
22、,符合一定的禮義規(guī)范,這種觀點在現(xiàn)在看來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第二層次是人的享樂需要。在荀子看來,享樂需要雖比人的本能需要在境界上高一層次,但仍沒有脫離本能需要的領(lǐng)域,所謂享樂主要是指物質(zhì)方面的享樂。他指出,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已不滿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食欲有芻豢,衣欲有文繡,行欲有輿馬”,溫飽問題解決以后,人們對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財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飲食甚厚,聲樂甚大,臺榭甚高,園囿甚廣”,因此,荀子的享樂需要側(cè)重于目好美色,耳好樂章,口好佳味,心好利益,骨體膚理好愉怡等方面。這兩個層次的“需要”,可稱之為人的“自然需要”或“物質(zhì)需要
23、”。人的自然需要都是天賦之稟性,是無法遏制的本能沖動,在此種意義上,人的這種需要與較高級動物的需要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本質(zhì)性區(qū)別,荀子雖主張人們應(yīng)滿足這種自然需要,但他反對人們一味去追求它。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還產(chǎn)生了一種對動物說來不存在的需要,就是說,“人除了有肉體的需要外,也還存在著精神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由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所決定的。第三層次是人的政治權(quán)力需要。荀子說:“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臣使諸侯,一天下”。希望成為天子,臣使諸侯,稱霸天下,是人人都有的愿望,但此愿望并非人人都能得到。荀子認為,一般人只能達到物質(zhì)滿足的程度,而精神的需要和滿足只有圣王君子才能做到,
24、君王都希冀能把國家治理好,最終實現(xiàn)自己政治上的目的,這就是他所謂的“為人主者,莫不欲強而惡弱,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的含義。第四層次是人的道德完善需要。這在荀子人的需要層次上位于最高層,也是荀子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荀子通篇都在教導人們要加強道德品性方面的主觀修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準,在荀子看來,這一修習砥礪過程就是道德境界不斷完善、不斷實現(xiàn)的過程。荀子樹立的理想道德人格是“禹”,禹所達到的境界就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荀子認為,人或許一輩子都不會成為圣人,但人人每時每刻都有成為圣人的可能。這兩個層次的“需要”是人類所特有的“需要”,可以稱之為人的“道德需要”或“精神需要”。荀子作為儒家
25、思想的代表人物,在總體上沒有超越孔孟思想的范圍,其理論帶有明顯的崇義貶利傾向。他認為,“利”是包融于“義”之內(nèi)的,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于舍利取義,義與利相比更為重要,換言之,道德生活要高于物質(zhì)生活。荀子把一味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人斥之為“小人”,于是在荀子思想中出現(xiàn)了一個不可調(diào)和的二律背反矛盾,無形中,荀子把人的物質(zhì)需要與精神需要對立了起來,可以說,茍子最終沒有完全擺脫儒家崇義貶利思維模式的影響。賞析本文從“需要”這一現(xiàn)代社會學研究角度入手,厘清了荀子龐雜思想體系的基本脈絡(luò),為我們從一個較高的高度來認識這位思想巨人提供了另外一個平臺。文章分析了荀子思想中的四種需要,歸結(jié)為兩個大類,即人的物質(zhì)需要和人的
26、精神需要,最后,作者高屋建瓴地指明了“荀子作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總體上沒有超越孔孟思想的范圍,其理論帶有明顯的崇義貶利傾向”。課后答案第一題答案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對于這一中心論點,作者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個方面來論述的。第二題答案這篇課文大約用了20個比喻論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第二段用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這五個比喻分為兩層,這兩層非平行并列,而是延伸拓展的?!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這兩個比喻,論證了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論述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第三段用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外美術(shù)史》近年考研真題試題庫(含答案)
- 《教師職業(yè)道德》考前強化練習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讓自信成為考試的秘密武器
- 2025年中圖版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
- 智能照明系統(tǒng)合作開發(fā)合同(2篇)
- 服務(wù)調(diào)換協(xié)議書(2篇)
- 2025年粵教版九年級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圖版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新科版七年級物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美麗中國第六屆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測試題庫及答案(共200題)
- 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傭金返點合同范本6篇
- 2025-2030年中國配電變壓器市場未來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diào)研分析報告
- GB/T 45120-2024道路車輛48 V供電電壓電氣要求及試驗
- 2025年上海市嘉定區(qū)中考英語一模試卷
- 2025年中核財務(wù)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華中師大一附中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二次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健康管理-理論知識復(fù)習測試卷含答案
- 成人腦室外引流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 標準
- JGJ106-建筑基樁檢測技術(shù)規(guī)范
- 食堂項目組織架構(gòu)圖
- 房地產(chǎn)工程管理 -中建八局機電工程質(zhì)量通病治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