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應知應會讀本制度篇20125_第1頁
護生應知應會讀本制度篇20125_第2頁
護生應知應會讀本制度篇20125_第3頁
護生應知應會讀本制度篇20125_第4頁
護生應知應會讀本制度篇2012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市一”實習護生應知應會(試行版)目錄【消毒隔離制度】一、各種消毒液的配置:二、體溫表的消毒方法:三、消毒包有效期及檢查:四、一次性物品處理方法:五、空氣培養(yǎng)方法:六、床單位消毒方法七、無菌操作原則【查對制度】一、“三查七對一注意”二、“四不準”查對制度三、搶救物品及器械“五定”制度四、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及腕帶使用規(guī)定【交接班制度】【輸血制度】【青霉素使用制度】【不同級別護理工作要點】【護理文件書寫制度】一、 護理文件書寫基本要求二、 體溫單書寫要求三、 一般護理記錄單書寫要求【護生實習基本規(guī)范】【護生請假、補假制度】一、病假請假及補假制度二、雙選假請假制度三、公假請假制度四、遲到、曠工、曠課處

2、理辦法【消毒隔離制度】一、各種消毒液的配置:1.擦拭臺面、地面、治療車:250mg/L有效氯。2.常規(guī)物品浸泡: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鐘。3.引流液、引流瓶:引流液用“濃百威”配置成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鐘后棄去,引流瓶里放入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鐘洗凈、擦干備用。二、體溫表的消毒方法:病員處取回后放入第一道2000mg/L有效氯種浸泡5分鐘,取出在流動水下沖凈、擦干、放在離心機上,甩至35度以下,取出放入第二道2000mg/L有效氯中浸泡30分鐘,取出用冷開水沖凈后擦干放入第三道中備用。三、消毒包有效期及檢查:送中心供應室統(tǒng)一處理,各類消毒包的有效期14天(黃霉天為7

3、天)。檢查消毒包的名稱,有效期,包補有無潮濕、破損,消毒有效標簽是否變色。四、一次性物品處理方法:1.感染性廢物:棉球、棉簽、輸液皮條、床刷套。2.非感染性廢物:輸液袋、一次性物品外包裝袋。3.銳器盒:各類針頭。五、空氣培養(yǎng)方法:空氣靜止紫外線照射30分鐘開始進行空氣培養(yǎng)。30平方米以下放置3個培養(yǎng)皿,成對角線,30平方米以上放置5個培養(yǎng)皿,成東、西、南、北、中放置。離地面1.5米。離墻面1米。培養(yǎng)皿下置消毒巾,培養(yǎng)皿蓋斜扣于培養(yǎng)皿上放置5分鐘后用消毒巾包裹好,立即送檢。六、床單位消毒方法1.出院患者:先剝后照再鋪。2.手術患者:先剝后鋪再照。3.死亡患者:先照后剝再照然后再鋪。七、無菌操作原

4、則1.環(huán)境清潔;2.衣帽整潔、洗手,帶口罩;3.無菌物品與有菌物品分開放置;4.無菌物品不得暴露于空氣中,必須存放于無菌或無菌容器內(nèi);5.進行無菌技術操作時,無菌區(qū)應在護士的腰部以上,并且應面對無菌區(qū);6.無菌物品一旦從無菌容器中取出即使未被使用也不能再次放回無菌容器中;7.無菌包外應注明物品名稱、消毒滅菌的日期;8.打開的無菌包如未被污染可保持24小時有效;9.鋪好的無菌盤4小時有效;10.無菌操作過程中不得跨越無菌區(qū);11.不得向無菌區(qū)打噴嚏或咳嗽,盡量少講話;12.一套無菌物品只能用于一個患者,以防交叉感染?!静閷χ贫取恳?、“三查七對一注意”1.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醫(yī)囑單、治療

5、單、藥物有無渾濁、沉淀、變色,失效期、瓶口有無裂痕等。2.七對: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3.一注意:用藥前有無過敏史、用藥后有無不良反應、多種藥物同時使用時注意配伍禁忌。二、“四不準”查對制度“四不準”為:不準打錯青霉素、不準輸錯血及血制品、不準開錯手術部位、不準抱錯嬰兒與車錯尸體。三、搶救物品及器械“五定”制度:定點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量供應、定時清點。四、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及腕帶使用規(guī)定(一)在標本采集、給藥、輸血或血制品、發(fā)放特殊飲食等操作前,必須嚴格執(zhí)行患者身份識別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2項識別患者,(禁止僅以房間號或床號作為識別的唯一依據(jù))。(二)

6、對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即除了核對床頭卡以外,還必須要求患者陳述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后方可執(zhí)行。(三)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chuàng)診療活動前,實施者需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四)建立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標識的制度1、對實施手術、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搶救、輸血、不同語種語言交流障礙的嬰幼兒等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在診療活動中使用腕帶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前等診療活動時辨別患者的一種必備的手段。2、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新生兒等科室使用腕帶,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前等診療活動時辨別患者的必備手段。3、手腕帶書

7、寫要求:用防水筆填寫腕帶。要求字跡工整、信息齊全,兩人核對(患者床號、姓名、性別等)并簽名(簽在腕帶背面)。血型和藥敏信息暫缺,楣欄留空(不消空),獲得信息后及時填寫。一旦腕帶字跡模糊要及時更換。4、手腕帶佩戴要求:原則上由護士佩戴于患者的右手腕部,佩戴時注意松緊適宜,并向患者及家屬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項。佩戴時字體底部朝向手指,便于核對。男性患者選用藍色腕帶,女性患者選用粉紅色腕帶?!窘唤影嘀贫取?各班次交接班須做到口頭、書面“三交代、一檢查、五清楚”:“三交待”:對重危病人要交待病情、治療、護理?!耙粰z查”:檢查重危病員各種導管是否通暢、固定妥善,床上有無異味,床單有無皺折、潮濕,皮膚有無破

8、損、傷口滲出情況等?!拔迩宄保航话鄨蟾嬉獙懬?,病情要交清,物品要點清,醫(yī)囑要看清,有疑問要問清?!据斞贫取?.根據(jù)配血單采集血標本,抽血試管必須粘貼膠布并寫明床號、姓名,要求輸血一次一人一份,配血一次一人一管,禁止同時采集兩位及以上病人的血標本,一避免差錯。2.在操作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3.輸血的三查十對: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質(zhì)量和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十對:核對受血者的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門急診/病室)、血型(供受方)、交配試驗結果、血袋編號、采血日期、血液的種類、劑量。4.輸血時必須兩人核對無誤后方可輸入5.如用庫血,必須認真檢查庫血質(zhì)量。正常血液分為兩層,上層血漿

9、呈黃色。下層血細胞呈紅色,兩者之間界限清楚,無凝塊。如血漿變紅,血細胞呈暗紅色,界限不清,提示可能溶血,不能使用6.血液自血庫取出后,應在30分鐘內(nèi)輸入,取血后血袋勿劇烈震蕩,以免紅細胞大量破壞而引起溶血。不能將血液加溫,防止血漿蛋白凝固變性而引起反應,應在室溫下放置15-20分鐘后在輸入,如因故不能在30分鐘內(nèi)輸入,應將血制品送血庫保存7.輸入血液內(nèi)不得隨意加入其它藥品和溶液,如蓋劑、酸性藥物、高滲或低滲溶液,以防止溶血或凝血。8.輸入兩袋(瓶)以上血液者,在兩袋間需輸入少量生理鹽水。血液輸完時,繼續(xù)滴入少量生理鹽水。9.輸血過程中,應聽取病人的主訴,密切觀察有無輸血反應,如發(fā)生嚴重反應,應

10、該立即停止輸血,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并保留余血供檢查分析原因。輸血完畢后仍觀察病情,及早發(fā)現(xiàn)延遲型輸血反應。10.常見的輸血反應有:發(fā)熱反應、過敏反應、溶血反應、與大量快速輸血有關的反應:(1)心臟負荷過重(急性肺水腫)(2)出血傾向(3)枸櫞酸中毒、低血鈣、高血鉀(4)酸堿失衡(5)體溫過低。其它反應:1、空氣栓塞2、微血管栓塞3輸血傳播疾病,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厩嗝顾厥褂弥贫取?.醫(yī)囑使用各種劑型的青霉素,不論任何給藥途徑(注射、外用、口服),一律作青霉素皮試,試驗結果陰性者才可給藥。2.注射青霉素前,詢問病人是否空腹,如為空腹需囑患者先進食;3.注射青霉素前核對要求參照“給藥查對制

11、度:三查七對一注意”,同時強調(diào)核對:青霉素皮試結果及標識,詢問患者是否有青霉素過敏史。4.若醫(yī)生開具青霉素免試單或免試驗醫(yī)囑時,護士仍需詳細詢問患者有無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并核實最后一次青霉素使用日期。已注射過青霉素者應以病史注射證明為準,如超過三天,應重做皮試。5.注射后應注意觀察用藥反應,聽取患者主訴,門急診病人須觀察二十分鐘后確無反應方可離去,住院、急診留觀者要加強巡回。6.青霉素過敏試驗:以0.1ml(含青霉素50U)皮試液做皮內(nèi)注射。判斷結果:陰性:皮膚無改變,周圍不紅腫,無紅暈,無自覺癥狀。陽性:局部皮膚隆起,出現(xiàn)紅暈硬塊,直徑大于1cm,或周圍出現(xiàn)偽足,有癢感。嚴重時可以出現(xiàn)過敏

12、性休克。7.皮試結果陰性應記錄在體溫單4042之間,并在用藥前輸入電腦(三單顯示為陰性)。針對青霉素陽性患者,需作9個標記:(1)體溫單當天藥物過敏欄內(nèi)加“青霉素(+)”標記;體溫單首頁反面蓋上藥物過敏章。主訴陽性者均須加注“自訴”二字。 (2)長期醫(yī)囑單和臨時醫(yī)囑單敲“青霉素陽性”章。(3)一般護理記錄單首頁上藥物過敏欄內(nèi)作陽性標記。(4)住院病史首頁“藥物過敏”欄內(nèi)蓋“青霉素陽性”章。(5)床頭卡上作“青霉素(+)”標記。(6)注射單、藥劑單、治療單上寫明青霉素皮試陽性。(7)交班本“今日記事”欄內(nèi)由日班寫交班記錄,并需班班口頭交班,直至出院。(8)病房一覽表上寫清“青霉素(+)”病人的床

13、號。(9)病人門診卡或急診卡藥物過敏欄內(nèi)寫上“青霉素(+)”,并告知病人及家屬,防止再使用?!静煌o理級別工作要點】特級護理護理要點:1.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監(jiān)測生命體征;2.根據(jù)醫(y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3.根據(jù)醫(yī)囑,準確測量出入量;4.根據(jù)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谱o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護理及管道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適和功能體位。6.實施床旁交接班。一級護理護理要點:1.每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2.根據(jù)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 3.根據(jù)醫(y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 4.根據(jù)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谱o理,如口腔護理、壓瘡護理、氣道

14、護理及管道護理等,實施安全措施; 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二級護理護理要點:1.每2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根據(jù)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3.根據(jù)醫(y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4.根據(jù)患者病情,正確實施護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三級護理護理要點:1、每3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2、根據(jù)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征;3、根據(jù)醫(y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4、提供護理相關的健康指導。 【護理文件書寫制度】一、護理文件書寫基本要求1.病歷書寫應當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guī)范。2.病歷書寫應規(guī)范使用醫(yī)學術語,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正確,語句通順,標點正確。

15、3.病歷書寫應當使用藍黑墨水、碳素墨水。計算機打印的病歷應當符合病歷保存的要求。4.書寫有誤應當用雙線劃在錯字上,用同色筆再將正確的寫在邊上,保留原記錄清晰可辨,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蓋或去除原來的字跡。5.上級護理人員有修改下級護理人員書寫病歷的責任。上級護理人員修改下級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時在需修改的字上劃雙線,在其上方用紅色水筆糾正,注明修改日期,簽全名,保持原記錄清晰可辨。6.因搶救急?;颊?,未能及時書寫護理記錄,應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nèi)據(jù)實補記,并與醫(yī)療記錄一致。7.對急診病人、死亡患者的記錄、危重患者記錄單記錄時間應當具體到分鐘。8.實習、試用期護士書寫的病歷應當經(jīng)本醫(yī)療機構注冊的

16、護士審閱、修改并簽名。進修護士須認定其勝任該專業(yè)實際工作情況后方可書寫病歷。9.病史書寫一律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書寫日期與時間,采用24小時制。10.必須取得患者書面同意方可進行醫(yī)療護理活動,應當由患者本人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卟痪邆渫耆袨槟芰r,或因病無法簽字時,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其授權的人員簽字。二、體溫單書寫要求:(1)眉欄用藍黑水筆依次填寫。“日期”欄第一頁第一日應填寫年、月、日,如在6天中遇到新的月份或年度,則應填寫月、日或年、月、日。填寫手術日期或分娩日期,以手術或分娩次日為手術(分娩)后第一天,連續(xù)書寫14天。如在同一張體溫單上作第二次手術,則用分子式表示,第一次手術天數(shù)為分子,第二

17、次手術天數(shù)為分母,依次類推?!凹膊∪諗?shù)”欄自住院日起連續(xù)填寫至出院。(2)在4042橫線之間,用豎式印章在相應時間格內(nèi)(以24h記數(shù))縱行印上入院、手術、分娩、轉科、外出、藥敏試驗陰性章、出院、死亡等。印章不能重疊(位置不夠時則向下移)PPD試驗用藍黑水筆在當日4042橫線之間寫上PPD試驗具體時間,在以后三天同一位置寫上24h( )、48h( )、72h( ),結果由醫(yī)生填寫。(3)口腔溫度以“”表示,肛溫用“”表示,腋下體溫用“Ä”表示,藍色表示體溫,前后體溫以藍線相連;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后30分鐘后復測的體溫用紅“”表示,與降溫前的體溫畫在同一縱格內(nèi),并用紅色虛線與降溫前體溫相

18、連;體溫不升,用豎式印章在35以下印上“體溫不升”兩字,如為“外出”,敲章后體溫繪線不連。新病人入院時即測T.P.R.Bp和體重,一般病人每日2pm測量體溫1次,體溫37.5以上者每日測量4次,分別為6am、10am、2pm、6pm,體溫39以上者,應每4小時測1次體溫(凌晨2時酌情處理),均直至正常后3日,手術病人術前晚6pm加測一次,手術后每日三次,連續(xù)三天,分別為6am、2pm、6pm。繪脈圖表,脈搏以紅“”表示,前后脈搏以紅線相連。使用心臟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心率應以“”表示。呼吸以藍“”表示,前后呼吸藍線相連;使用呼吸機患者,呼吸以“®”表示。測試中出現(xiàn)體溫、脈搏、呼吸異常高

19、、低、快、慢,均應重新測量,確定無誤時應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體溫單下方過敏藥物欄內(nèi)填寫各種藥物過敏情況,藥物陽性者還需在第一頁體溫單反面蓋藥物過敏章(主訴藥物陽性者,須在標記前注明“自訴”二字)。凡增加各種記錄單時,均須依次填上所加頁數(shù)。圖表繪制清潔整齊,各連線、各種表示方法表示正確,線條清晰,粗細適中。用阿拉伯數(shù)字記錄每日大便次數(shù),灌腸后大便用分子表示次數(shù),用E表示分母,每周記錄體重一次(7天),不能測體重者用臥床表示。三、一般護理記錄單書寫要求:(1)病人入院后,由分管護士或當班護士負責接待,一般護理記錄首頁應由分管護士或當班護士在本班內(nèi)完成,填寫完整不缺項,填寫內(nèi)容與實際相符。(2)一般護理

20、記錄單客觀地記錄病人在住院期間所發(fā)生的病情動態(tài)變化及護理過程。每班發(fā)生的病情變化須由當班護士在本班內(nèi)完成記錄,此記錄須反映出病情觀察、護理或治療措施、效果。(3)一級護理病人應當根據(jù)病情變化隨時書寫護理記錄,記錄時間應當具體到分鐘,病情穩(wěn)定每天記錄至少1次,II級和III級護理病人每周至少記錄一次,若有特殊病情變化應及時記錄。(4)患者如病情需要記錄“重病護理記錄單”,須注明“詳見重病護理記錄單”。床邊監(jiān)護患者應將每小時監(jiān)護的數(shù)值及病情,每小時記錄于護理記錄單中。(5)護士長每兩周全面審閱一次,如有修改意見可用紅筆修正并簽名,如病人住院未滿兩周出院,護士長至少有一次審閱并簽名。(6)一般護理記

21、錄單要求編寫頁碼且連續(xù)不漏頁?!净颊吒嬷?隱私保護制度】一、患者告知制度(一)患者入院后須先征求患者意見是否需要委托他人履行自己在醫(yī)院期間的有關法律手續(xù),如需要應由患者親自簽訂委托書,并告知患者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由患者或其委托人簽名。(二)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過程中,應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及時解答患者和家屬的有關問題,在不影響治療護理的前提下,如實告知護理計劃、護理措施、護理風險等,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和合作,并作相應記錄。(三)患者在住院期間病情突變,急需搶救、手術等,醫(yī)護人員應立即通知患者監(jiān)護人或委托人、患者家屬,來不及通知時應報告院總值班或醫(yī)務科。(四)在進行臨床護理科研時

22、,如需患者參加,取得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五)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在給患者實施特殊治療、檢查、護理時,如PICC術、實施化療、創(chuàng)傷性護理、治療等,護理人員應切實履行告知義務,必要時和相關醫(yī)生一起進行術前談話,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六)患者在接受醫(yī)療護理過程中,如須使用自費藥品、耗材時,需和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釋說明,取得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患者隱私保護制度(一)護士在執(zhí)行護理活動中,應尊重并保護患者的隱私,任何人任何時間均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的個人資料、病情、治療等相關情況。(二)在醫(yī)院的檢查室、治療室均應有隱私保護性措施,如隔簾、屏風等。(三)護士在執(zhí)行特殊的治療和護理時,應用隔簾或屏風遮擋,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必要時可兩人一起執(zhí)行?!咀o生實習基本規(guī)范】1.上班時必須戴白色圓帽,穿肉色襪、白色工作鞋(平跟、軟底),佩帶胸卡,自備醫(yī)用棉制口罩,不佩帶外露首飾,不留指甲。2.工作日要求提前15分鐘到病房。不遲到、不早退、不任意調(diào)班、不可將休息日積累。工作時間不擅自離開崗位,手機必須處于關機狀態(tài)。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