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_第1頁
九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_第2頁
九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_第3頁
九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_第4頁
九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講記17九嫉者,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業(yè)。此亦瞋恚一分為體。九、嫉妒,就是自己追求名譽和利養(yǎng),不能忍耐別人獲得圓滿的妒嫉心。嫉妒的作用是障礙不嫉妒,使得自己在聽到或見到別人獲得圓滿時,心里深懷憂慮、心情焦躁。這個嫉妒的“紅眼病”,就是一種無法忍受別人圓滿的心。一起嫉妒,就會讓心擾動,而無法安靜下來。其實,嫉妒是嗔恚的一種表現(xiàn)。心里容忍不了別人圓滿,就是在嗔恚對方,它的表現(xiàn)是心里吃醋,憂愁、不高興。所以離開嗔恚,并沒有別的嫉妒的相狀和作用。在大乘理趣經里教導我們以如理思維對治嫉妒,要心里想:他的富貴是前世修福得來的,哪里是起嫉妒心能搶走的呢?

2、如果我不斷除嫉妒,就會生生世世受貧窮果報,會使我喪失威力。如果我能反過來用心,在見到別人得到富貴時,能學著發(fā)隨喜心,這是不費一點力氣,就獲得了大功德。(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云:“彼人富貴皆宿福生,以我貪嫉豈能侵奪。以是因緣,應永斷除慳貪嫉妬,若不除斷常受貧窮無復威力。以是義故,菩薩觀之除其貪嫉,于他富貴生隨喜心,不舍毫厘獲大功德?!保┛偟膩碚f,都是我執(zhí)在害我們。人們是因為執(zhí)著自我,容不得別人圓滿,才起嫉妒心。當心量縮小到只愿自己一個人好時,福德也就縮小到這么小了。當人生嫉妒心時,就喪失了正氣和威力。要知道,利他的心使威力充實,嫉妒的心使威力消失,全是唯心變現(xiàn)的道理。如果能視人如己,別人好就像自

3、己好一樣。這樣,緣著別人的功德修隨喜心,就不斷地生功德。這確實是最便宜的一件事,自己不費任何力氣,單憑隨喜就能得大功德。一件事究竟得利益、還是受損害,全在自己的心怎么想。對方的圓滿是他前世修福的果報,這不是以嫉妒能強行奪走的,不因為生了嫉妒心,就跑到自己身上來了。生嫉妒是自己用錯了心,這樣不能接受別人的圓滿,就導致貧窮和沒有威力。如果我們能換一種用心的方式,在見到別人有功德時,都生一個隨喜心,心想:他有這樣的功德,真隨喜他。這樣讓心歡喜起來,口中作贊嘆。久而久之,串習成習慣,心就改好了,也就能增福增壽,增長威力??傊?,不要把別人看成競爭的對手,而要看成自己心中的一個顯現(xiàn),不起對立心、比較心,這

4、樣別人好就是自己心中的顯現(xiàn)好,對自心中這個美好的顯現(xiàn)發(fā)隨喜心,就成了增長功德。十慳者,耽著財法,不能惠舍,秘吝為性。能障不慳,鄙澀畜積為業(yè)。此亦貪愛一分為體。十、慳吝,是一種耽著財物和法,不能慷慨施舍,秘藏、吝嗇的心。慳吝的作用是障礙不慳,以及作鄙劣的蓄積。慳吝也是以貪愛的一分為體。意思是,貪愛是總體上的命名,慳吝是它的一分表現(xiàn)。要觀察到,我們心里貪著什么,就會想擁有它而不肯施舍,這樣就是在做鄙吝的蓄積。比如貪著錢財,會使人一毛不拔,別人有困難乞求時,也不肯施舍;或者技術上有專長,別人請教時,不肯透露;自己懂得佛法,別人請教時不肯傳授,都是在法上慳吝。如果心里貪愛財和法,只想自己擁有,不愿意給

5、別人,就是有“慳吝”的煩惱病。不論是財和法都要讓它流通,不斷地起作用,使它的利益面擴大,這才是智慧的做法。就像水如果不流動,會成一潭臭水,而使它流通開來,就能發(fā)揮作用。如果視財和法為個人私有物,心量就打不開,容易落在慳吝中。反過來,視財和法為法界公有物,就知道這不是私人所占有,應當讓它盡量地流通,發(fā)生無窮無盡的利益。因果律就是這樣:越能給予,就越豐富;越是吝嗇,就越貧乏。這一點很明顯,一個人慷慨大方,就有一種大富貴的相;一個人吝嗇小氣,也就自然氣度很小,光、氣、色什么都縮小,縮在一個很小的范圍里無法擴大,這樣怎么有大富貴的相呢?所以慳吝使人貧乏。福德的大小是隨著心量而定的。如果心量縮得很小,福

6、德絕對就小,將來受用就貧乏。如果心量很大,什么都能舍,將來一定富有。所以我們一次次地做布施,就是在一次次地積福德。這樣真正做開來了,自己會感覺人生的境界逐漸開闊,好的因緣自然匯聚到自己身上。在中國有一位供奉的財神爺,就是陶朱公范蠡。歷史上有他“三聚三散”的故事,他每一次聚了財,就又散掉,結果福報變得越來越大。這就是智慧的操縱,按照“布施增長福德”的規(guī)律,使福德輾轉增長。大家能這樣從正反面想透,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有觀念上的錯誤。以前認為:好東西歸自己,才是對自己好,沒想到這是在害自己。怎么說呢?因為只有心是變現(xiàn)萬法的作者,如果心慳吝了、抓得緊緊的、不肯放,就不會有東西進來,所以變現(xiàn)的果報就是貧乏。

7、現(xiàn)在知道了這一點,就不要再做這種害自己的傻事了。其實,越布施才越對自己好,所以要反過來做。要讓自己的心放開,使它慷慨地給予,這樣就有回饋,變現(xiàn)的果報就是富有。這都是唯心變現(xiàn),大家應當細心體會。移在法上來說,也是唯心變現(xiàn)。打個比方,對于一盞燈的燈光,你只想占為己有,而不愿讓這盞燈的光明照亮別人,這樣把門關上,把窗簾拉上。然后想:現(xiàn)在燈光還是會照到別人。再拿一個燈罩把燈罩住,結果滿屋子都是漆黑的,只在燈罩里有一點光,這就是很愚癡的做法。像這樣,如果對佛法起了慳吝心,不愿意把正法的光明發(fā)揮出去,結果造成的是自己陷在愚癡黑暗中。如果能反過來做,把燈光盡量放出去,打開門窗,或者直接把燈掛在門外,讓更多人

8、得到光明。這樣心量一打開,就能使智慧更加明亮。所以,法布施的結果是開展智慧光明。這樣思維清楚了,就會明白導致我們貧乏的因素唯一是慳吝,外在沒有什么因素能讓我們貧乏??辞宄藨a吝是心中的苦因后,就要盡量對治。比如自己正在貪著一件好東西,不愿施舍,這時就要警覺:這是慳吝的煩惱,它會使我狹小、貧乏。所以咬緊牙關也要做布施。如果一時還做不到全部施舍,那就先給一半或者給三分之一,這樣逐漸練習,慢慢增長上去。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布施,就會越來越有力量,最后會改掉慳吝的惡習。其實,慳吝也只是自己想錯了、串習錯了而養(yǎng)成的心,只要肯反過來改、肯跟習氣作斗爭,就一定能轉成慷慨施舍的善心。此十各別起故,名為小隨煩惱。以

9、上這十種煩惱是各別而起的緣故,稱為“小隨煩惱”。前面忿等十種煩惱純粹是惡性,獨自生起,范圍很小,所以叫小隨煩惱;無慚、無愧二種隨煩惱通于一切惡性,范圍比較寬泛,所以叫中隨煩惱;掉舉等八種心所通于不善、無記,遍于一切染心,所以叫大隨煩惱。十一無慚者,不顧自法,輕拒賢善為性。能障礙慚,生長惡行為業(yè)。十一、無慚,就是不顧自己的人格和佛法,輕視拒絕善行作為體性。如果有慚,對于善行看得很重,就不愿作惡。但是無慚的人,對于善法是很輕視、拒絕的,他不顧及什么人格和佛法,造惡無所謂。這樣的惡劣心態(tài)就叫“無慚”。無慚的作用是能障礙慚恥,生長一切惡行。人沒有了慚恥,就會滋生一切惡行,造各種身口意的惡業(yè)都無所謂,所

10、以說以無慚能生長一切惡行。如果有慚恥的心,就能停止造惡。心里有慚恥,覺得造惡有辱自己的人格和佛法,以這種心理就能停止惡行。十二無愧者,不顧世間,崇重暴惡為性。能障礙愧,生長惡行為業(yè)。十二、無愧,就是不顧世間輿論,崇尚的是暴惡的行為。無愧的作用是能障礙羞愧,生長一切惡行。世間有種種正確的輿論,大家會一致認為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惡行。但如果一個人已經崇尚暴行、邪惡,不顧及世間的輿論,那就是生了無愧的煩惱。比如崇尚邪淫,以“性伴侶多”為榮,或以隨意性交為自由,就會邪淫無度?;蛘叱缟衅墼p是發(fā)財致富之道,也會不顧及世間輿論,做各種欺詐的盜行。像這樣一旦出現(xiàn)了無愧的心理,就會不斷生長惡行,而不會禁止。此二遍

11、不善故,名為中隨煩惱。“無慚”和“無愧”這兩者,遍在一切不善業(yè)中。所以叫“中隨煩惱”。十三不信者,于實德能,不忍樂欲心穢為性。能障凈信,懈怠所依為業(yè)。信心就是對真實的事理有深深忍可于心的勝解信,對三寶的清凈功德,有歡喜、清凈的信心,對善法能得解脫、能出生圣道等,有樂欲求取的信心。相反的“不信”,就是對真實的事理,沒有深忍于心的信心;對于三寶真實、清凈的功德,沒有清凈的信心;對于善法的功能,沒有樂欲求取的信心。它的作用是障礙清凈的信心,成為懈怠的所依。比如很多現(xiàn)在人,不必說高深的佛法,連對人倫的道德也沒有了信仰,這樣普遍在行善上沒有積極性。這是很明顯的事,信心一旦淪喪,人就陷在懈怠中,對于行善斷

12、惡沒有意樂,而在造惡業(yè)上卻是日夜不斷,所以不信是懈怠的所依。十四懈怠者,于斷惡修善事中,懶惰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yè)。十四、懈怠,是指在斷惡修善的事上心里松懈、懶惰。比如在斷惡、修善方面一點提不起勁,就是懈怠煩惱很重。相反,有什么玩樂、享受,貪欲很強,玩得很起勁,這也是善法上懈怠,完全撲在惡法上,這是一種煩惱病。一旦加深,在行善、斷惡上,就絲毫不精進,即使十年八年也一事無成。懈怠會增長染污。比如,以懈怠煩惱,在斷惡、行善上懶惰,這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將近上萬個小時里,都是在做跟法相反的事,導致念念不斷地發(fā)起染污業(yè),導致心上的染污不斷增長。久而久之,身心就變得特別不清凈,這就是墮落的相。設于染事而

13、策勤者,亦名懈怠,退善法故。不但在行持善法上松懈懶惰,叫做懈怠。在染污的事上非常精進,也叫懈怠。這里說到,如果你對于染污的事,發(fā)起很大的勤奮,非常有興趣,這也叫做懈怠。為什么?因為退善法的緣故。一心不能兩用,你在惡法上非常投入,造業(yè)很勇猛,當時善法就退掉了。比如看電影、電視,看報、上網、玩游戲、逛商場、狂歌勁舞、聚會聊天、牽狗玩鳥、踢球下棋、追名求利、吃喝享受,凡是落在世間法里,不屬于清凈的正法,在這上興致勃勃、格外投入,全是懈怠。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凈不修,肆縱流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yè)。十五、放逸,我們的心好比一匹野馬,如果放縱它,對于染污不加防護,對于清凈的法不作勤修,而是

14、放任它不斷地流蕩,像這樣就是已經出現(xiàn)了放逸?,F(xiàn)在的人多數(shù)是我行我素,對于自己的行為絲毫不加約束,其實這是很嚴重的放逸?!胺乓荨本褪恰胺趴v”,對自己的狂心毫無管束。美其名曰“自由主義”,其實是對染污的事不防護,對清凈的業(yè)不修行,肆無忌憚,放任著心隨意地流蕩。放逸的作用是障礙不放逸,而且這是增長惡行、損壞善行的所依。也就是說,依于身口意放逸而為,惡業(yè)會不斷地增長,善行功德都會被摧壞。即以懈怠及貪瞋癡四法為體。放逸是懈怠和貪、嗔、癡這四者的綜合心理結果。就是有了懈怠,就不精勤修善,加上處在貪、嗔、癡當中,不防護染污,反而使它泛濫,這樣就成了放逸。比如坐著不斷地打妄想,這也是放逸,因為不去管束自己的心

15、。有的人就是這樣,坐著可以打幾個小時的妄想,或者看小說、上網等,他沒認為這是煩惱需要禁止。所以完全放任自己的心不加管制。比如拿到一本武打小說,一直看到深更半夜,這就是對自己的行為毫無約束?;蛘咴谏暇W時,放縱自己的眼根和意根,毫無節(jié)制,什么明星大腕的新聞,或者現(xiàn)在有什么大片,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像這些全是放逸的心態(tài)。凡是對自己身口意的行為不加管束,放任而為,就是放逸。十六昏沉者,令心于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毗缽舍那為業(yè)。十六、昏沉,就是心對所緣境已經不能保持了。比如看書,昏沉來了,就起障礙。眼睛迷迷瞪瞪看著,沒一句話入到心里,心已經沒有能力持住文字和意義了?;蛘叱缘锰啵蜃钪涞臅r候,念著念著就

16、昏過去了,沒有心力任持所緣,這種狀況叫“昏沉”。它的作用是能障礙輕安和毗缽舍那?!拜p安”指身心輕快、明利,“昏沉”是心識昏亂、沉重的狀態(tài)。其次,障礙勝觀,因為勝觀要求對于所觀境明明了了地覺知,昏沉一現(xiàn)行,就生不起勝觀。十七掉舉者,令心于境不寂靜為性。能障行舍奢摩他為業(yè)。十七、掉舉,掉是往下,舉是往上,指心里七上八下,不能寂靜安住。所以掉舉的體性是使心在境界上不寂靜。掉舉的作用是障礙行舍和奢摩他。“行舍”指內心平等、正直、無功用而住。心里的念頭不斷地動蕩,就障礙了平等無功用而住。“奢摩他”,就是心寂止,專注一緣。打坐的時候心里七上八下,念頭不斷地動,這種狀況叫“掉舉”。掉舉跟散亂不一樣,散亂是指

17、在境界中緣緣這、緣緣那,這樣雜亂無章的攀緣讓心散掉了、亂掉了。而掉舉是指心里的念頭很多,七上八下,沒辦法安靜下來。十八失念者,于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yè)。十八、失念,就是失了正念。這和念相反。念,是對于所緣明記不忘,就是清清楚楚地記得,不忘失。如果對于所緣忘記了,不曉得了,就叫失念。失念的作用是障礙正念。其次是引起散亂。意思是時時有正念的話,心里很清楚現(xiàn)在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怎么來做。這樣心就能統(tǒng)一起來而不散亂。但如果失掉了正念,就會很快造成行為的混亂。像我們到了境緣很紛繁的地方,尤其要注意,一不注意,正念馬上丟掉。比如上網,失念煩惱很快就出來了。一開始還提醒自己,我要好好

18、把握!但一進去幾分鐘就懵掉了,自己該注意的地方根本記不得,這時已經起了失念煩惱,心態(tài)已經不對了。當時心中無主,身不由己地這邊看看、那邊聽聽,這時散亂已經出現(xiàn)了。連續(xù)幾個小時心里沒有正念,不斷地散亂,很快身心的狀態(tài)就搞壞了。所以失念到嚴重的時候,散亂病會發(fā)展得難以收拾。逛超市也是這種現(xiàn)象,商品的誘惑力太強。如果心中能保持正念,以正念把握行為,就能不讓心散亂,但這要有很強的正念力才能把握住。一般人一進去就會讓心控制不住,本來只要買一個杯子,但在里面溜達了三個小時。溜達的時候漫無頭緒,左看看、右瞅瞅,東攀西緣,散亂無章。這就是由最初的失念,使得心失去了控制,導致散亂心持續(xù)不斷地現(xiàn)行。幾小時下來,心已

19、經散亂得一塌糊涂。即以念及癡各一分為體?!笆睢逼鋵嵤悄詈陀薨V結合的結果。從正面看,念和智慧相結合,念就能明記到正法。以這個力量就把握著身心在正軌中運行,不會越軌。但同樣是念心所,跟愚癡結合的時候,心念不緣在法上,就失去了緣法的正念,結果造成行為散亂,所以失念是以念和癡各一分為體。十九不正知者,于所觀境謬解為性。能障正知,多所毀犯為業(yè)。此以慧及癡各一分為體。十九、不正知,就是對所觀的境起了誤認、錯解。它的作用是能障礙正知,而且會出現(xiàn)很多毀犯的行為。它是以慧和癡各一分為體?!盎邸北緛硎侵行栽~?;塾胁缓玫男盎?、好的正慧?;凼且院啌袼^境為體性,但簡擇上有對、有錯。世智辯聰是以邪慧為體,也是一種慧,

20、而起的作用都是邪的。二十散亂者,于諸所緣,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yè)。二十、散亂,就是在面對種種所緣境時,使心流浪、放蕩為體性。它起的作用是能障礙正定,而且成為生起惡慧的所依。“正定”指心住一緣,它的反面就是散亂。散亂就是不能安心正住于所緣境,心已經散亂了,在境界里雜亂流蕩。就像上網,這邊看看大片,那邊看看新聞,再看看球賽,聽聽歌曲,這樣馬上心就散掉了,處在很混亂的狀態(tài)里,在所緣境上不斷地流浪、動蕩,這就叫散亂。而放逸是指對自己的心毫無約束。此八遍于不善及有覆無記之二種染心,故名為大隨煩惱。以上八種煩惱遍在一切不善以及有覆無記的二種染心當中,所以稱為大隨煩惱。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惡作,三尋,四伺。不定是善,不定是煩惱,不定遍一切心,不定遍一切地,故名不定。第六、不定心所,包括睡眠、惡作、尋、伺這四種心所。由于不決定是煩惱,不決定遍一切心,不決定遍一切地,所以稱為“不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