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時使用手機對駕駛安全的影響研究_第1頁
行車時使用手機對駕駛安全的影響研究_第2頁
行車時使用手機對駕駛安全的影響研究_第3頁
行車時使用手機對駕駛安全的影響研究_第4頁
行車時使用手機對駕駛安全的影響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業(yè)設計(論文)題 目 行車時使用手機對駕駛安全的影響研究 姓 名 學 號 專業(yè)班級 所在學院 指導教師(職稱) 二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手機和汽車都已經普及,因此在駕駛時打電話的事情時而發(fā)生,也造成了許多交通事故,關于行車時使用手機對駕駛安全的影響研究也越來越多,本文將駕駛模擬器作為試驗平臺分析使用手機對駕駛的影響,有多名駕駛員參與了多階段的試驗,利用統(tǒng)計數據對不同通訊方式下完成的不同駕駛任務進行比較分析,得到初步結論:帶有干擾性的手機通話最有可能引發(fā)道路交通事故,而免提可以起到輕微的改善作用。不能有效改善負面影響;使用手機同時完成雙重任務的干擾性遠比單一任務的干擾性影

2、響大;男性使用手機對于駕駛安全性影響比對女性大。以試驗的相關統(tǒng)計數據為基礎,建立了使用手機對駕駛的可靠度模型,綜合分析驗證了使用手機對于車輛駕駛影響的初步結論。最后總結了實驗結果并展望了未來的趨勢,而且還提出了相關的對策。關鍵詞:手機;駕駛模擬器;駕駛人員;交通安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bile phone and car have been popular, so when driving call things sometimes happen, also cause many traffic accidents

3、 on mobile phone use while driving, influence on the driving safety is more and more,The driving simulator as a test platform for analysis using a mobile phone on driving, there are more than the driver involved in the test stage, carry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the different driving tasks to compl

4、et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mode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with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mobile phone is most likely to lead to traffic accident, and the speaker can play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inor.Can no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gative effect; influence of interf

5、ering with mobile phone do double duty at the same time than a single task interference; men use mobile phone to affect driving safety than women.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test as the basis, establish the use of mobile phone reliability model on driv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

6、eliminary conclusions using mobile phone for vehicle driving effect. Final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nd prospects the future trend, but also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mobile phone;driving simulator driving; ;raffic safety; 目錄一、試驗模擬11.1 試驗人員11.2 試驗內容設置或任務 11.3

7、試驗設定的場景 1二、數據顯示分析22.1 試驗人員駕駛時用手機的習慣22.2 車輛的偏移22.3 車速的改變22.4 不同場景的狀況 3三、開車使用手機對駕駛員的影響33.1 對新手駕駛員的影響 43.2 對老手駕駛員的影響 4四、駕駛時使用手機的安全度總結與評價54.1 安全模型構建54.2 通話時間影響5五、總結與展望6 行車時使用手機對駕駛安全的影響研究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車輛總數和手機用戶的增長可謂節(jié)節(jié)攀升。據國際電信聯盟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統(tǒng)計,截止2008年底,我國手機用戶已突破6億,18歲以上人口普及

8、率接近90,手機用戶總數排名世界第一。與此同時,開車打手機的人群也在迅速增加,駕駛人打手機已經成為一種普遍行為,引發(fā)的道路交通事故也成逐步上升趨勢。我國道路事故分析表明因駕駛人觀察不足、判斷失誤、操 作不當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到事故總量的90以上。觀察不足會造成駕駛人不能夠及時獲取必要信息,進而會影響到后續(xù)的決策及車輛操控行為,增加事故風險。在一項研究中,當司機拿手機說話的時候,他們對于緊急事件(比如在交通燈或減速的車前剎車)的反應比沒打手機的人要明顯慢。有時候,司機受到很大的干擾,最終導致交通事故。聽廣播節(jié)目或者錄音不會干擾駕駛,這只能說明僅僅是這類東西不足以形成干擾。然而,參與交談會使注

9、意力從加工駕駛環(huán)境的信息轉移出來,致使缺少足夠的能力達到安全駕駛的水平。按照Strayer的實驗研究,打手機的司機也更可能錯過交通信號,經??床坏焦鏅诤推渌麡酥尽R粋€特殊的追蹤視線軌跡的儀器(眼動儀)用于測量司機在駕駛的時候究竟看哪里。盡管(在模擬狀態(tài)下)司機控制自己的視線盯著路上的物體,他們仍然"看不見"因為打手機時的他們的注意力不在路上。在以往的研究報告中,有一項結論表明,開車時使用手機并不會影響一般的例行駕駛行為,但對于在判斷車與車之間的距離時則會有影響,這種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對于交通狀況的認識與判斷能力的影響,其危險性遠大于撥電話時駕駛行為所受到的影響。其理由是:第

10、一,在多數的車禍中,車禍發(fā)生當時的判斷因素比車輛控制行為重要得多,因為統(tǒng)計數字表明,不專心開車是車禍發(fā)生的最普遍原因;第二,撥電話時影響駕駛行為的因素可以改用自動撥號、語音撥號或在交通量較低時才撥電話的方法來改善。因此,在開車時用手機講話才是交通安全專家們關心的問題。有關分析報告指出,車輛駕駛者在開車時用手機講話,其分心的程度與通話內容有相當大的關系。一般的社交性聊天和平常與車內乘客談話一樣沒啥差別,但較重要的商務性或決策性談話,則會使駕駛者分心到談話內容上,進而造成駕駛疏忽而肇事駕駛期間接聽、撥打手機會導致駕駛人注意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對駕駛安全造成隱患。行車時使用手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11、之一。其造成的損害嚴重程度也日漸加劇,同時暴露了我國駕駛員的交通安全知識較為缺乏,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相對較低,交通法律法規(guī)不夠完善的現狀。如何有效地保障人們的出行安全和促進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日漸成為交通工程界關注的熱點,研究空間和價值相當大,值得對其進行深人的探討和研究。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一些發(fā)達國家如美國。在這方面比較先進,而我國在此方面相對落后。有鑒于此,開展打手機對交通安全影響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加強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減少交通事故及其造成的經濟損失,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運輸需求以及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試驗模型1.1試驗人員 實驗參與者為

12、40人(男性24名,女性16名),年齡為23-25歲(平均年齡為23.7歲,駕齡為0.5-6年(平均駕齡為1.7年),駕照類型均為C1(手動擋),其中2人有過違章記錄。參與試驗的駕駛員年齡和駕齡偏小,但是由于低駕齡為事故高友人群,本研究認為事故高發(fā)人群有利于模擬駕駛試驗統(tǒng)計到具有可比性的各項事故數據。試驗前,參與者還參與了同卷調查,其中包含個問題:(1)日常駕駛時使堝手機頻率;(2)日常可能會使用手機的道路環(huán)境;(3)是否認為手機對于駕駛有影響;(4)認為其他哪種打電話方式可以減小手機影響。根據問巷和現實情況,駕駛員只會在城市道路中使用手機,因而試驗主要部分集中在城市道路場景中展開,駕駛員很清

13、楚的認識到了使用手機對于駕駛的影響,但是具體影響程度不能明確判斷,太部分駕駛員認為使用藍牙耳機或免提通話等方式可以改善影響。1.2試驗內容設置或任務本實驗應用SCANeRDT軟件開發(fā)設計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實驗場景,利用宣愛 QJ-3B70駕駛模擬器作為本次實驗的平臺進行測試。以駕駛人正常駕駛為控制組,監(jiān)測并對比駕駛人在不同通話方式、不同通話內容以及撥號、編輯短信等駕駛情況下的速度保持、車輛橫向偏移、踏板力與位移等駕駛行為指標。其中,通話方式是指駕駛人在進行通話時所使用手機的方式,本實驗考慮手持或免提這兩種方式。通話內容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一般性通話內容,也稱自然性通話,此類問題難度低,一般無需

14、思考,如駕駛人生日、手機號碼、今天天氣狀況等;第二類是干擾性通話內容,這類問題會引起駕駛人進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在大腦中進行記憶、演算甚至三維重構,本實驗設計為由易至難的加法、乘法等數學計算題。綜上所述,本實驗共分為7個駕駛任務:正常駕駛;免提一般通話;免提干擾通話;手持簡單通話;手持干擾通話;撥號;編輯短信。1.3試驗設定的場景轉向時間的測定 試驗場景以直線道路為主,駕駛員根據提示口令,左轉或者右轉方向盤,在使用手機和不使用手機的情況下粹測試3次。試驗員記錄下轉向時問:高速公路模擬駕駛場景 在高速公路場景巾,駕駛員行駛途中會隨機出現障礙物和低速行駛的車輛,需要駕駛員做出判斷選擇避讓或者超車等駕

15、駛操作。高速公路模擬駕駛分為兩種情況:一般通話的駕駛情況和免提進行干擾通話的駕駛情況。高速公路試驗測試駕駛員對于速度的控制,要求駕駛受將速度控制在80 km/h左右,由一位試驗員記錄控速失誤次數。 城市道路模擬駕駛場景 城市道路場景模擬夜問車況,試驗路況復雜,考驗駕駛員對嚏發(fā)狀況的反應,城市道路模擬駕駛共分5種情況:(1)一般駕駛情況;(2)免提手機進行一般通話的駕駛情況;(3)手持手機進行一般通話的駕駛情況;(4)免提進行干擾通話的駕駛情況;(5)手持手機進行干擾通話的駕駛情況(后文用1、2、3、4、5表示)。由一位試驗員記錄駕駛員違規(guī)次數及熄火次數。根據駕駛錄像回放,得到參與者在路口的啟動

16、時間來綜合比較駕駛情況。二、數據顯示分析2.1 試驗人員駕駛時用手機的習慣參加實驗前對40名被試進行了問卷調查,包括駕駛人的個人基礎信息和駕駛習慣,其中駕駛習慣主要考察駕駛人平時駕車過程中手機使用的習慣,問卷統(tǒng)計結果表明:所有被試表示平時在開車時不會主動撥打電話,但50%的駕駛人都有開車接聽電話的經歷;雖然諸如藍牙耳機等手機通訊新技術已經出現,但超過半數的駕駛人還是采用手持通話;大多數駕駛人表示駕駛時接聽手機會采取減速措施,接聽電話時會緊盯前方車輛或道路。以上結果說明大部分駕駛人能清楚意識到使用手機對車輛駕駛安全的影響,并通過減速、緊盯前方車輛或道路等方式來彌補使用手機對安全行車的負面影響。藍

17、牙耳機等免提設備雖然早已問世,但普及率不高。2.2 車輛的偏移橫向偏移反應了車輛行駛橫向的穩(wěn)定性。實驗的高速公路場景為雙向8車道公路,車道寬3.75m,靠近中央分隔帶的第一條車道橫向位置范圍記為0,3.75m,第二條車道記為3.75,7.5m,以此類推。實驗要求駕駛人將車輛保持行駛在第二條車道內的中間位置,無其他車輛干擾,比較不同駕駛條件下使用手機對駕駛員注意力分散產生車輛橫向偏移的影響程度。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為組間 F=76.844,Sig.=000<0.05,說明t-檢驗是顯著的,即不同駕駛條件下車輛橫向偏移的均值有顯著差異。駕駛時撥號會使車輛產生較大的橫向偏移,有的被試甚至橫向跨越

18、了2 根車道,編輯短信同樣也會引起較大的橫向偏移。一方面是由于撥號和編輯短信的操作使得駕駛人只能單手握方向盤操作,另一方面也說明撥號和編輯短信對駕駛人的注意力分散影響很大。對比還可以發(fā)現,不同的通話內容對車輛橫向偏移影響很大(2vs3,4vs5),尤其是干擾性通話;雖然通話方式對車輛橫向偏移也有影響(2vs4,3vs5),但沒有通話內容具有顯著性,說明藍牙耳機等免提設備不一定能有效的改善使用手機對安全行駛的負面影響。2.3 車速的改變超速駕駛是導致交通事故的重要起因之一,而在高速公路上過慢的行駛速度又會導致追尾事故。實驗要求駕駛人將速度保持在80km/h 勻速行駛,當駕駛人車速小于70Km/h

19、 或大于90Km/h,視為車速保持失誤,記錄次數。對實驗統(tǒng)計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t-檢驗,比較不同駕駛條件下使用手機對駕駛員注意力分散產生車速保持失誤的影響程度。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為組間 F=36.987,Sig.=000<0.05,說明t-檢驗是顯著的,即不同駕駛條件下車速保持失誤的均值有顯著差異,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到,使用手機會引起車速保持失誤的增加,帶來安全隱患,其中尤以編輯短信的危害程度最大,而撥號有時比通話的危害程度還要大。究其原因,駕駛人在編輯短信或撥號時會將視線從觀察路況轉移到手機屏幕上來,造成注意力分散,影響到對車輛的操控,增加事故風

20、險。較之手持通話,免提120通話能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車速保持的能力,但通話內容對車速保持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干擾性通話,會引起駕駛人進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在大腦中進行記憶、演算甚至三維重構,占用了大量的有限認知資源,造成觀察不足,進而影響到車輛的操控行為。 表1不同駕駛條件下車速保持失誤的均值和標準差比較Tab. 1 The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of speed maintenance failure under Different Driving Conditions 駕駛任務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1-正常駕駛 40 30 464 2-免提一般通話 40 4

21、0 496 3-免提干擾通話 40 90 709 4-手持一般通話 40 1.30 7915-手持干擾通話 40 1.70 648 6-撥號 40 1.30 791 7-編輯短信 40 2.00 6412.4 不同場景的狀況 高速公路場景模擬駕駛 超速駕駛是導致交通事故的鶯要起因之一,本節(jié)就使用手機對駕駛員控制行駛速度的影響展開研究,分析使用手機對駕駛員注意力分散產生速度控制失誤的影響程度。 應用與轉向時間相同的統(tǒng)計方法,使用SPSS19.0的Compare Means(均值比較)模塊對80組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校驗,結果顯示:正常駕駛狀況下,控速失誤次數的均值為1.50次;免提狀況下,控速失誤

22、次數的均值為2.80次;故使用手機的免提形式會對駕駛員的思想集中產生明顯影響,導致速度控制的失誤的增加,同時增加超速的可能,間接影響道路安全。3、 開車使用手機對駕駛員的影響 開車接打手機,駕駛人自認為很瀟灑,殊不知在駕車接打手機的過程中,危險也正在悄悄走近。國內一家權威交通研究機構公布的測試結果表明,開車時使用手機,大腦的反應速度慢,開車打手機發(fā)生車禍的風險比正常駕駛時要高4倍以上。甚至有科學研究表明,開車打手機導致司機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話內容重要,司機注意力甚至下降37%。同時,撥打手機的用戶行車速度比正常狀態(tài)慢9%,剎車的反應速度也要慢19%,撥打手機還會導致司機駕駛過程中的路線扭

23、曲。對于開車打電話的危害,幾乎每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司機和行人都明白這樣做不好。但實際情況是,很多司機在開車中一旦聽到手機鈴聲響起,能果斷掐斷的似乎沒有幾個。很多車主甚至認為,自己車技不錯,開車時候打手機沒有什么不可以。一位私家車主甚至向記者抱怨:目前市內大部分路段不提供靠邊停車的條件,與其臨時停路邊被罰款,他寧愿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邊打電話邊開車。 研究表明:許多交通意外事故是由于人們在開車時發(fā)短信或打電話所造成的。交警指出:開車時打電話與酒后駕駛的危險相同,增加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幾率;同時,駕車時打電話會影響汽車流量、阻塞公路和延長道路通勤時間。美國猶他大學的一份研究指明,開車時打電話的人,由于精

24、神分散、不集中。在高密度的車流量當中,打電話的駕駛人變更車道的幾率低20%,而且對于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比不打電話的人慢很多。這項研究指出:在車流稀少的路段,這種行為對路況雖然影響不大,一旦遇到車流密集的路段,就容易造成塞車。下面具體分析了行車時打手機對駕駛的不良影響。 人自身的生理特點。人腦不具備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特異功能"。這就決定了開車打手機是非常危險的。研究表明,對于人來說,駕駛汽車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同時駕駛員還要密切觀察周邊的環(huán)境,這同樣是需要全神貫注的復雜工作。因此,開車時進行兩項復雜工作,大腦已經滿負荷運轉了。若此時打手機,負責思維運轉和控制語言系統(tǒng)的大腦

25、部分將"超載"。與此同時,開車打手機將會轉移大腦注意力。導致視覺和聽覺出現誤點,使大腦處理信息的效率嚴重下降,反應速度隨之下降,使駕駛員無法及時掌握路況和交通信息。當遇到突發(fā)事件時,駕駛員無法正確判斷和進行有效處理,從而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調查顯示:開車打手機與酒后駕駛同樣危險,開車打手機發(fā)生事故的概率是不打手機的4倍。 電磁波的影響。手機信號電磁波對大腦的影響。手機是通過電磁信號接收和發(fā)射來傳遞信息的,而電磁波會對腦細胞的活動造成一定的抑制和破壞。嚴重時會抑制腦細胞的活動。并且隨著通話時間的增長這種抑制作用會加劇,從而使大腦處于嚴重抑制狀態(tài),特別是低端手機。其危害尤為嚴重。

26、此時駕駛員對行車環(huán)境、行車路線、交通信息等都是被動接受的,以致處在低迷的行車狀態(tài)。降低了駕駛的安全性。 手機信號-電磁波對車輛安全預警系統(tǒng)的影響。當今,越來越多的車輛安裝了GPS衛(wèi)星導航等安全預警系統(tǒng)。車輛安全預警系統(tǒng)對外界信息的采集是通過信號傳遞的,而電磁波會對信號接收系統(tǒng)產生干擾,嚴重時會使安全預警系統(tǒng)產生紊亂。以致信號無法傳遞,從而使安全預警系統(tǒng)失去保護功能。 手機通話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人的注意力容易偏向某一方面,致使忽視對外界情況的全面觀察,同時對注意力的支配能力大大降低。在行駛過程中注意力偏向于手機通話而不能隨時轉移,就會影響對車外的復雜交通環(huán)境的觀察,以致忽略道路上的行人車輛以及

27、交通信號等,從而易導致交通事故。 3.1 對新手駕駛員的影響 腦力負荷的增加勢必造成駕駛人認知資源的強制耗費,造成用于處理交通環(huán)境信息的認知資源減少。年齡越年輕腦負荷能力就越強,腦負荷的增加對于反應時間的影響就越小。而年紀越大,應對腦負荷增加的能力就越弱,腦負荷的增加對反應時間的影響就越大。新手駕駛人員剛剛熟悉駕駛方式就上路了,如果這時他們還在駕駛時打電話的話,會降低對路面和周邊車輛的觀察,本來就不熟悉操作過程,再加上打電話,甚者會無視周邊的情況,隨時可能撞上前面的車輛,也或者是阻礙后面的車輛通行,影響整個路段的情況。在雨霧中行駛時,新手的還有自身的問題存在:一是在雨霧中看不清前方,以致慌亂;

28、二是過分專注導致視野狹窄而忽視了周邊。過于專注會造成視角縮小,人們專心于某件事而對周圍事物“視而不見”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這個時候接電話打電話會造成心里緊張,對路面情況更不了解了,交通事故往往更容易發(fā)生。另外一方面,開車時聽聽音樂對減輕駕駛疲勞、放松緊張的神經會有一定的幫助。新司機剛剛學會開車感覺特“爽”,這時候很容易忘乎所以,邊聽音樂邊開車。但是,若音量過大,就會加重聽覺負擔,分散注意力,降低判斷情況的準確性,常會導致車禍的發(fā)生。3.2 對老手駕駛員的影響 開車打電話嚴重分散駕駛者的注意力。從人體學角度分析,駕駛員從發(fā)現緊急情況,到腳踩向制動器所需的時間,即便技術嫻熟的駕駛者也需要0.8秒,如

29、果這時正在接聽手機,那么這一時間就要延長至3秒,而危險往往就在這時降臨。即使是使用車載免提電話也會對駕車司機帶來危險。 手機通話內容對駕駛員情緒的影響。開車時打手機,駕駛員情緒易受到通話內容的影響。從而產生一定的波動,以致感情沖動,行為反常。如:產生喜悅、滿意、舒暢情緒時,反應較快,大腦過于興奮,可能產生加速、方向盤轉幅過大等操作;反之,產生煩惱、郁悶情緒時,大腦興奮度降低,反應遲緩,操作失誤多 。情緒的波動,注意力的不集中都易引發(fā)交通事故。 行駛速度對駕駛安全的影響。超速行駛。新手駕駛員一般駕駛技術不過硬,所以總是小心翼翼地駕駛,很少有人敢超速行駛。而老手駕駛員總認為自己開車很多年了,自視能

30、力超群,經常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更是有恃無恐,大踩油門,連呼“過癮”,這個時候老手駕駛員的防備能力會降低,如果此時接電話,必然會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交通事故。四、駕駛時使用手機的安全度總結與評價4.1 安全模型構建駕駛的可靠度是指:駕駛員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的駕駛任務的能力。駕駛可靠度以人因可靠度為主因素對駕駛行為綜合研究。R4踏板數值R3轉向速度R1行駛速度R4熄火次數選用單參數指數分布R=e -,分布滿足:(1)在0時刻,絕對不會發(fā)生駕駛失誤;(2)在無限遠的時刻,絕對會發(fā)生駕駛失誤;(3)在時間區(qū)間上,函數總是單調下降的;(4)函數數值為0,1;因此設可

31、靠度函數:R1=e-1t;R2=e -2t;R3=e -3t;R4=e -4t=安全,較安全,一般,危險。4.2 通話時間影響通話間隔與通話時間的影響。現實中駕駛人的使用習慣往往趨向于頻繁的短時通話,而不是單次的長時通話。利用可靠性模型,根據通話時間和通話頻率對模型進行分段,來比較最終時刻的可靠度情況。當駕駛人的通話間隔短,且多次的通話情況下,駕駛可靠度變得比長時間單次通話的可靠度更加低,即更具有危險性。也就是說,頻繁的使用手機與長時間手機通話的可靠性同樣非常低。駕駛人往往低估連續(xù)單次短通話的危險,但其實它的危險性是很大的。手機是通過電磁信號接收和發(fā)射來傳遞信息的,而電磁波會對腦細胞的活動造成

32、一定的抑制和破壞。嚴重時會抑制腦細胞的活動。并且隨著通話時間的增長這種抑制作用會加劇,從而使大腦處于嚴重抑制狀態(tài),特別是低端手機。其危害尤為嚴重。此時駕駛員對行車環(huán)境、行車路線、交通信息等都是被動接受的,以致處在低迷的行車狀態(tài)。降低了駕駛的安全性。具體頻繁通話的可靠度隨著通話間隔和通話時間的變化而改變,間隔較短的多次通話往往具有更大的危險性,通話時間越長的多次通話也更具有危險性。 既然開車時打手機對駕駛安全有這么重大的影響,為何人們還是要在開車時打手機呢?下面具體分析了開車打手機現象存在的原因:快節(jié)奏的工作與生活,令人們變得行色匆匆,開車時打手機成為節(jié)約時間的途徑。駕駛員往往沒有意識到其危害性

33、而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開車打手機的不良習慣。 大部分駕駛員都有這樣錯誤的想法,認為用耳機 或車載電話就比較安全。其實其危害程度是一樣的,因為人的大腦始終處于多重任務同時運行的狀態(tài)下。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手機迅速普及和車輛數量飆升:同時相關法律法規(guī)尚未健全。缺乏監(jiān)管力度,沒有對違法者形成強大的威懾。造成開車打手機的現象普遍存在。我國人口眾多,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居民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觀念相對淡薄,缺乏交通安全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種現象的存在。在調查中,39%的受訪員表示不知道開車打手機是違法行為。開車打手機具有隱蔽性,難以監(jiān)管和處罰。與酒后駕駛

34、、違規(guī)超車等顯而易見的交通違法行為相比,開車打手機有一定的隱蔽性。貼膜車窗的存在和事后無證據造成取證的困難。以致執(zhí)法難度和監(jiān)管難度大大增加,較難對違法人進行較為有效的監(jiān)督和管理,使得這種現象長期存在。 我國交通事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使公路里程得到了大幅提高,但相應的公路安保設施、標識標牌并未跟上。幾乎沒有關于“禁止開車打手機”的交通警示牌。沒有對開車打手機駕駛員進行及時的提醒和警告。因此,不能很好地制止這種現象。五、總結與展望 (1)使用任何形式的手機通話方式,對于駕駛行為的影響都是不能忽視的。 (2)相比手提電話,免提電話能略微減小危險性,但效果不顯著。在長時間通話后,不同通話形式的危險性趨于一致

35、,危險性都非常高。 (3)使用手機同時完成雙重任務的干擾性遠比單一任務的干擾性影響大,在駕駛中建議不要進行高危險性的復雜干擾對話。 (4)男性駕駛員使用手機對于駕駛安全性的影響比對女性駕駛員更大,但隨著通話的復雜程度增加而與女性駕駛員趨于一致。 本研究由于條件限制,導致結果可能存在偏差,有待后續(xù)研究。 (1)模擬試驗的樣本量相對較小,參與試驗的 駕駛員年齡不具有統(tǒng)計普遍性。本試驗無法說明使 用手機對于不同年齡,不同工作的人群的不同影響。 (2)模擬駕駛缺乏真實場景的復雜性。本試驗中無法了解行駛中鳴喇叭,超車,變道等交通突發(fā) 狀況下,使用手機的影響。 (3)可靠度模型的各項參數需要進一步修正處理,基于使用手機的模擬駕駛數據,對于更普遍情 況的適用性有待驗證。 (4)本試驗從各個方面,對使用手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總結,但是對于個體的影響程度很難準確 判斷,使用手機的個體差異需要利用動態(tài)軟件在現 實中進一步分析。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手機用戶和車輛數量將持續(xù)增長。開車打手機的現象也將長期存在。要對開車打手機現象的監(jiān)管進一步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就需要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把丁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同時需要執(zhí)法部門總結經驗,掌握開車打手機駕駛員的心理特點,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我國實際,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加強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