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_第1頁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_第2頁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_第3頁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課外閱讀。執(zhí)竿入城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注釋:執(zhí)竿入城選自笑林,魯:魯國,在今山東省南部一帶。計無所出:指想不出辦法。計:辦法。俄:不久,一會兒。老父:老人。父,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中截:從中間截斷。遂:于是,就。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加點字的意思。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   _亦不可入   _遂依而截之   _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_2.

2、閱讀與表達。(沒有學過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余嘗謂讀書有三到,_。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古人談讀書二1在橫線上補充原文內容。2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請寫出你積累作者的一首古詩。_3作者的讀書觀點對嗎,為什么?_3. 課內閱讀。古人談讀書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  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何伯之觀海  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_。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國藩1請將原文中

3、缺失的句子填寫到下方的橫線上。2給短文空白的地方加上標點。3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蓋:(_)   窺:(_)士人:(_)  下流:(_)4下列選項中,與“河伯之觀海”的“之”用法一致的是(  )。A.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B.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5結合選文,請你談一談為何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_4. 閱讀理解。古人談讀書。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

4、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讀好句子,有助于理解意思,用“/”標出下列句子的停頓。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2古今字義有不同。“嘗”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急”在本文中指_。3朱熹通過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_。4讀書“三到”分別是_、_、_,其中特別強調_的重要性,這是因為_。5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出了讀書的感想,成語“源頭活水”就是從“_?_”這兩句詩中凝縮而來的。5. 課內閱讀。自相矛盾楚(ch  chu)人有鬻盾與矛者,譽(y  yù)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w

5、0;  w)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埽稳??”其人弗能應也。夫(f  fú)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給加點詞選擇正確的讀音,畫上“_”。2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之曰(稱贊) B.于物無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處)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3“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人,你該怎樣推銷你的矛和盾?_5學了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_6. 閱讀短文。(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

6、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浚ㄒ遥┌鍢蛴纂S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之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人咸易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激憤,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qū),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并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注釋)寢陋:相貌丑陋  易:輕視  邇:近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1)調:_  (2)勞:_(3

7、)咸:_  (4)善:_2翻譯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2)書有弗記者乎?_3鄭板橋之所以“善誦”是因為_(用自己的話概括)4用“/ ”標出下列句子朗讀的節(jié)奏。無 絲 竹 之 亂 耳5用甲文語句回答?!奥摇彼圆宦脑蚴莀。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_。6甲文表達了作者_的愿望和_的生活情趣。7. 課外閱讀。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1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俄而雪驟。翻譯:不一會兒雪突然停了。B.撒鹽空中差可擬。

8、翻譯:跟在空中撒鹽。C.與兒女講論文義。翻譯:與子侄輩一起討論詩文。2用橫線畫出文中的比喻句。把“”比作“”和“”。3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和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結尾補充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贊賞謝道韞的聰穎和才氣。B.謝太傅認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諷刺兄子胡兒“撒鹽空中差可擬”不恰當。D.“柳絮”一喻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句有著深刻的意蘊。4這則小古文主要想告訴我們的是 ()A.謝太傅教學有方,善于引導兒女們從生活中學習。B.謝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豐富。C.我們要善于運用比喻

9、,恰當?shù)谋扔骺梢允咕渥痈由鷦有蜗蟆?.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楊氏之子(節(jié)選)梁國楊氏(sì shì)子九歲,甚(shèn shèng)聰惠??拙皆劊▃h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wéi wèi)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ng yì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用“”畫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2先解釋下面語句中加點的字,然后再翻譯句子。(1)孔君平詣其父,乃呼兒出。_(2)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盻(3)兒應聲答曰:“未聞孔

10、雀是夫子家禽?!盻3“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边@對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_4填空:“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边@句話起到_作用。5你認為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孩?_9.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奔韧ǎ白?。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yì)世為通好也?!痹Y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wi)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蔽呐e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p>

11、韙大踧踖。(選自世說新語·言語,有刪改)(注釋) 孔文舉:孔融,字文舉,是漢代末年的文學家。洛:洛陽。通:通報,傳達。我是李府君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李府君指李元禮。仆:我,古代謙稱。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過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老子)為師,這樣看來,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來。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李元禮和賓客們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未必出眾。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樣子。1孔文舉說自己是李元禮的親戚的理由是什么?用“  

12、0;”在文中畫出來。2“想君小時必當了了”的字面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時_”,言外之意是說陳韙_。3讀了這篇文言文,你認為孔文舉是一個怎樣的人?_10. 閱讀回答問題。楊億巧對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蔽从袑?,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北宋歐陽修歸田錄注釋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中書:即中書省。寇準當時擔任宰相。  會:適逢,恰巧。   楊大年:即楊億, 當時的文學家。1理解下面加點字的意思。(1)水底日為天上日   (_)  

13、; (2)因請其對 (_)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_3在這個故事中,楊大年稱得上是文學家嗎?_4“輕風細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對子。請根據擴展后的下聯(lián), 在方格中填寫一字,組成一副對仗工整的五字對。上聯(lián):輕風_細柳下聯(lián):淡月隱梅花11. 閱讀理解。自護其短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班⒘忭毴ぁ!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1解釋文中加點詞。而:_ 啖:_ 去:_ 欲:_2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不一樣的一項是(  

14、; )A.仕于南方  不得已而從仕B.或曰:“啖菱須去殼?!?#160;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盋.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在下列句中括號里填上句子省略的成分。(_)曰:“我非不知。并殼者,(_)欲以(_)去熱也?!?這個寓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12. 閱讀理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解釋加點詞。示:_   曰:_2孔君平為什么說“此是君家果”?_3楊氏之子用一句“_”回應了孔君平的逗弄。其巧妙之處在于_。由此可見楊氏之子是一個_的孩子。13. 課內閱讀。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段話中,孟子提出了_的主張。2在文中“”里加上標點。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句話中,“二者”指的是_和_。“得兼”的意思是_?!吧帷钡囊馑际莀。4舍棄魚而要熊掌,是因為熊掌更貴重、更稀有,而孟子為什么要寧可犧牲生命也不違背道義呢?_14. 閱讀理解。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