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共同危險行為的正確認定發(fā)布日期:2009-10-28 文章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對共同危險行為,我國立法未作專門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只有關于共同侵權的規(guī)定而沒有明確規(guī)定共同危險行為。長期以來,我國民法理論界和司法審判實踐對共同危險行為的認定及法律責任頗有爭議,直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出臺,在舉證責任的承擔部分才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共同危險行為”這一術語。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其中第四條規(guī)定了關于共同危險行為的責任承擔及免責事由等,為實踐中處理共同危險行為侵權糾紛提供了依據(jù)。但由于共同危險行為
2、的責任制度在我國正式運用的時間不久,在審判實踐中對如何認定共同危險行為存在著一定的分歧。因此,筆者試對共同危險行為的認定作一分析,以期拋磚引玉。 一、共同危險行為的涵義 解釋第四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并造成損害后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guī)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人能夠證明損害后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睋?jù)此,共同危險行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或者財產(chǎn)安全的行為并造成損害后果,但是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情形。 共同危險行為責任制度的設立目的在于防止那些無辜的受害人在因非可歸責于自己的原因而無法證明損害后果與侵害行為
3、的因果關系時,無法獲得救濟。從而,在保護無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實現(xiàn)公平正義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要件 共同危險行為不是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作為“準共同侵權行為”,它不同于一般或者說典型的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有自己的特殊性。根據(jù)解釋的規(guī)定,共同危險行為有以下構成要件: (一)行為是由數(shù)人實施的。這是共同危險行為在主體的數(shù)量方面的要求,即共同危險行為必須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實施,一人實施的行為造成損害,是不能稱作共同危險行為的,而是一般侵權行為。 (二)數(shù)人實施的行為具有危險性。這種危險性指的是行為具有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包括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可能性,也就
4、是說數(shù)人共同參與了對他人人身或者財產(chǎn)安全構成危險的行為。正是由于數(shù)人共同參與實施了此類行為,因此他們的行為都與受害人的損害之間具有潛在的因果關系,或者說因他們的行為他人被置于一種危險的境地。在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要件中,這一要件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共同行為的存在,通過共同危險行為制度要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就完全喪失了正當性。 (三)具有危險性的共同行為是致人損害的原因。在共同危險行為中,就行為而言,它的危險性雖然是一種可能性,但就共同危險行為的構成看,這種危險性已轉化為現(xiàn)實的、客觀的損害結果,具有危險性的共同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共同危險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就不構成共同
5、危險行為。 (四)共同危險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具有不確定性。在共同危險行為中,損害結果的發(fā)生不是全體共同危險人的行為所致,而是其中的某一人或部分人的個別行為所致。這是共同危險行為與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zhì)區(qū)別,如果是全體共同行為人所致,則不是共同危險行為而是共同侵權行為。也就是說,在共同危險行為中,數(shù)人的行為均有可能導致結果的發(fā)生,但究竟何人的行為與結果有因果關系,并不明確。這種不能明確具體行為人的因果關系也稱為擇一的因果關系。這是與累積的因果關系相對的一種因果關系。所謂累積的因果關系,是指數(shù)人行為的結合導致了結果的發(fā)生,數(shù)個原因對結果發(fā)生的作用比例不明。 三共同危險行為的正確認定 在現(xiàn)實生
6、活中,發(fā)生共同危險行為的情形還是很多的。在過去一段時間,審判實踐中,部分法院運用自己所認同的共同危險行為理論對一些案件作出裁判。而立法的空白和理論上的不明導致審判中的混亂,一方面是因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相關案件的裁判沒有依據(jù),往往造成對受害人的保護不周甚至無法為其損害提供救濟;另一方面,由于對共同危險行為的界定沒有制定法依據(jù),有些不屬于共同危險行為的案件被當作共同危險行為并判決承擔連帶責任,這樣的判決對非共同危險行為人而言,喪失了正義的標準。因此,正確認定共同危險行為,對保護無辜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正義;同時,保障那些與他人損害沒有任何關聯(lián)性的人不受非法追究,維護社會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7、。 1、如何認定共同危險行為 在共同危險行為制度中,對共同危險行為的正確認定至關重要。對此問題,在民法理論上,主要有兩種學說。一種學說是“行為之共同說”,認為行為人的行為須具有共同的一體性,才能構成共同危險行為。另一種學說是“致害人的不能確知說”,該學說認為構成共同危險行為,不須具有行為共同性的要件,行為人的行為,雖不在同時、同地發(fā)生,只要均具有造成損害的可能性,仍構成共同危險行為。兩種學說的分歧主要在于,共同危險行為是重在行為的共同性,還是重在致害人的不能確知性。如果重在行為的共同性,則行為人須有共同行為,才構成共同共同危險行為;如果重在致害人的不能確知性,則只需受害人不明,不須有共同行為,
8、仍可構成共同危險行為。 從解釋的規(guī)定看,采納的是“行為的共同說”。解釋第四條規(guī)定的“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中的“共同實施”,就明確說明了這一點。筆者認為,這樣規(guī)定是恰當?shù)?,是符合公平與正義的要求的。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一些地方法院將高樓拋物的案件也認定為共同危險行為,要求高層建筑物上的所有住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筆者認為這類案件不能認定為共同危險行為,因為在高空拋物案中,并沒有證據(jù)證明該樓全體居民具有“共同實施危險行為的意思聯(lián)絡”,并實際實施了共同危險行為。如果高空拋物案中的被告都在向樓下扔東西,而其中一個被告的花盆或煙灰缸砸中了受害人,那么將此種行為認定為共同危險行為是正確的
9、。但實際上扔花盆或煙灰缸的只有一個人,其他的住戶并未從事任何行為,更談不上從事對他人人身安全或財產(chǎn)安全具有危險的行為。如果僅僅因為居住在同一棟樓中的居民都具有扔煙灰缸的嫌疑或不排除扔花盆的可能性,就要求他們?nèi)砍袚r償責任,無疑使得那些與受害人的損害沒有任何關系的人都承擔了賠償責任。法院這樣的判決雖然使受害人獲得了充分的賠償,對保障無辜的受害人非常有利,但對于肇事者以外的其他被告,又顯然是不公平的。 對“共同實施”的理解與認定,筆者認為可以從時間、空間及行為人的意思聯(lián)絡以及對其的推定等幾個方面界定。也就是說,數(shù)人行為應具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上的關聯(lián)性,以致這些行為被整體地加以看待,都與受害人的損
10、害之間具有潛在的因果關系。例如,幾個小孩在樓頂嬉鬧往下扔石子,結果其中的一塊小石頭砸到了行人,由于幾個小孩的行為具有時間與空間的關聯(lián)性,這些行為都對他人的人身構成了危險,但只有一個行為真正造成了損害的發(fā)生。因此應當運用共同危險行為制度要求這幾個小孩等都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對“共同實施危險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界定:(1)行為的實施主體是二人以上,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因為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物質(zhì)生活的不斷進步,法人的行為也越來越多地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行為對社會的危險也時時地地存在。共同危險行為者已不僅局限于自然人,也應該包括法人。(2)行為在性質(zhì)
11、上具有危險性。這種危險性可以從行為本身、周圍環(huán)境以及行為人對致害可能性的控制條件上進行判斷。同時,任一行為都具有足以造成損害后果的可能性。對危險性的認識,我認為并不局限于同類行為或相同的行為。對數(shù)人實施的不同性質(zhì)的行為,只要對他人具有危險性且最終造成了損害后果,都應該認定為共同危險行為。如在嚴寒的冬天,甲由于與乙有仇,把水潑在了乙必經(jīng)的馬路上;丙從超市買了一袋黃豆,一不小心,剛好灑在甲潑水結冰的路面上。這時,乙騎車經(jīng)過,自行車一滑,乙跌倒在馬路上,摔斷了腿。此案中,甲潑水的行為和丙不小心撒落黃豆的行為并不是同一類的行為,但均有致人損害的危險性,且與乙的損害之間具有擇一的因果關系,因而屬于共同危
12、險行為。(3)一般而言,危險行為之間應具有時空的一致性,但具體到個案,各行為人的行為,雖不在同時、同地發(fā)生,但數(shù)個行為人都有可能是侵害行為人,卻無法確定到底誰是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情況下,法律也有必要推定行為人全體為共同危險行為人。在前述例中甲的行為和丙的行為即非同時實施,而是有先后順序的。(4)從行為存在的時間看,在損害發(fā)生時,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此時不論行為本身是否依然存在,只要其造成的危險仍然存在,這種行為都屬于共同危險行為。(5)從行為的指向看,一般情況下,行為沒有特定的指向。但也不排除特定情形下數(shù)人的行為偶然巧合共同指向特定的目標。但應注意此時一人或數(shù)人的主觀方面應為故意,且無意思聯(lián)
13、絡。如甲、乙二人素不相識,均于某晚找丙復仇。二人同時向丙開槍后,以為被人發(fā)覺倉皇逃走,丙身中一彈,不知具體為何人所為。 2、共同危險行為人之間不存在著共同過錯 在共同危險行為制度中,共同危險行為人之間不存在著意思聯(lián)絡,同時也不存在共同的過錯。也就是說,行為人的過錯(主要是疏于注意的義務)之間沒有意思聯(lián)絡,只是個別的過錯或者相同的過錯。如果具有共同的過錯,則為狹義的共同侵權行為。在共同危險行為中,行為人雖然都具有主觀上的過錯,有時甚至具有相同的過錯,但因行為人主觀上并無意思聯(lián)絡,他們之間的過錯仍未聯(lián)結在一起,不存在“共同過錯”(如前述甲、乙素不相識,均于某晚找丙復仇同時向丙開槍的事例)。共同危險
14、行為中的共同,不是指行為人過錯的共同,而是行為人之間造成損害可能性的共同,即危險的共同。 3、侵害行為人不能確定是界定共同危險行為的要件之一 在審判實踐中,有觀點認為,在侵害人明確,但他們各自對受害人造成的損害份額不明的情況也屬共同危險行為。筆者認為,這種情況不是共同危險行為,而是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 在共同危險行為中,侵害行為人是無法確定的,而這種無法確定不是體現(xiàn)在客觀真實的層面,因為實際侵害行為人只能是共同危險行為人的一人或者幾人,即并非每個人的行為都與受害人的損害結果具有因果關系。法律要求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基礎在于他們的行為具有共同的危險性。而在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中,侵害人是明確的。根據(jù)解釋第三條的規(guī)定,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的行為結合方式有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兩種。在數(shù)個行為直接結合的無意思聯(lián)絡的數(shù)人侵權中,數(shù)個行為人雖然對共同實施行為不存在意思聯(lián)絡,即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可以確定的是,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研發(fā)中心廠房租賃意向協(xié)議
- 城市道路擴建拆遷補償與購房合同
- 燒烤店品牌特許經(jīng)營加盟合同范本
- 不續(xù)聘合同申請
- 柴油終端銷售合同十項補貼
- 智能場館運營管理及維護服務合同
- 美術素描兒童課件
- 推進安全生產(chǎn)責任保險
- 重慶安全生產(chǎn)許可證辦理流程
- 安全操作規(guī)程sop
- 24秋國家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題測試參考答案
- 高一年級期末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 項目管理培訓課件(完整版)課件
- 2024年一級健康管理師考前沖刺必會試題庫300題(含詳解)
-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寧夏吳忠市利通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
- 環(huán)氧樹脂的高效合成方法
- (高清版)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
- 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大數(shù)據(jù)平臺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TAS
- 柱狀活性炭生產(chǎn)工藝
- (高清版)DZT 0305-2017 天然場音頻大地電磁法技術規(guī)程
- 全球及中國蛇形機器人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2029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