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甘肅省部分地區(qū)土壤微生物資源調(diào)查及蔬菜、中藥材無公害栽培用生防菌的篩選束弋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0級摘要 甘肅省微生物資源豐富,本實驗即是通過對從甘肅省部分地區(qū)采集的土壤樣品進行大規(guī)模的菌株分離,共得到172株菌株。針對一些在蔬菜及中藥材栽培過程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進一步從部分分離結果中篩選出16株對真菌生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同時選取了一部分拮抗菌進行了抑菌率的測定。但根據(jù)生防菌篩選的原則,真正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菌株只有D-14,F(xiàn)-3,F(xiàn)-15,F(xiàn)-23,F(xiàn)-24,F(xiàn)-26,G-1七株,其作用機理和田間推廣需要進一步實驗的驗證。關鍵詞:微生物資源 生防菌 蔬菜 中藥材Investiga
2、te Microoganism Resourses and Screen of Biocontrol Bacteria that are Beneficial for Uncontaminated Planting of Vegetable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soil samples from parts of Gansu ProvinceShu YiSchool of Life Sciences, Lan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Some diseases, caused by pathogenic fungi
3、during the planting of vegetable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an be controlled by antagonistic bacteria. In this experiment, 172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separated from large amounts of soil samples, which were taken from parts of Gansu province. Among these strains, 16 inhibited the growth o
4、f the pathogenic fungi.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measured the bacteria inhibition rate.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creening biocontrol bacteria, only 7 strains (D-14,F(xiàn)-3,F(xiàn)-15,F(xiàn)-23,F(xiàn)-24,F(xiàn)-26,G-1) of them had practical value, and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needs deep research to spread thei
5、r application into fields. Key words: microoganism resources biocontrol bacteria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vegetables前言 自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化學工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人們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大量研制、生產(chǎn)農(nóng)藥,并在農(nóng)業(yè)上廣泛使用,對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農(nóng)作物病蟲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也隨之大幅度增長。然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由于無節(jié)制地使用化學農(nóng)藥,嚴重的制約了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并危害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同時,也造成自然生境的破壞。因此,人們正在努力
6、尋求一種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時又具有無公害優(yōu)點的生物防治辦法,即利用微生物及其基因產(chǎn)生或表達的各種生物活性成分,制備出防治植物病蟲草害以及調(diào)節(jié)植物生長的微生物農(nóng)藥。微生物農(nóng)藥具有以下優(yōu)點:(1)對病蟲害防治效果好,對人畜安全無毒,不污染環(huán)境,無殘留;(2)對病蟲的殺傷特異性強,不傷害天敵和有益生物能保持生態(tài)自然平衡;(3)生產(chǎn)原料和有效成分屬天然產(chǎn)物,它可回歸自然,保證可持續(xù)發(fā)展;(4)可用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對微生物進行改造,不斷提高其性能和質(zhì)量;(5)多種因素和成分發(fā)揮作用,害蟲和病原菌難以產(chǎn)生抗藥性1,2。所以,對于微生物農(nóng)藥的開發(fā)研究受到國內(nèi)外各研究機構的廣泛關注3,4,5。而微
7、生物農(nóng)藥生產(chǎn)的第一步即是要針對具體的病害,通過一定的方法分離篩選出具有顯著防治效果的拮抗菌。然后應用拮抗菌本身或其代謝產(chǎn)物,進行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以生物農(nóng)藥的新形式應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6,7,8,經(jīng)濟作物栽培9等多個方面。 本實驗是針對土壤中的微生物進行的篩選生防菌的工作,采樣地選擇在甘肅省部分地區(qū)的農(nóng)田和自然環(huán)境地,因為甘肅省地處中國的西部,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明顯的地方特點,是一個尚未開發(fā)的微生物資源寶庫。因此,我們從該地區(qū)采樣并進行資源調(diào)查,通過實驗,希望能分離篩選到對蔬菜和中藥材栽培過程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以備此后的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和田間推廣應用。材料與方法1材料1.1土壤樣品:A組土樣
8、:玉米地中(1)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玉米地中(2)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大麥地中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胡麻地中(1)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胡麻地中(2)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小麥田中(未收)(1)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小麥田中(未收)(2)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土豆地中(1)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土豆地中(2)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小麥田(已收)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B組土樣:荒地中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土豆地中(1) 榆中縣 2003.7.24土豆地中(2)
9、榆中縣 2003.7.24 興隆山河邊泥地 榆中縣 2003.7.24 荒地中 榆中縣 2003.7.24 大麥地中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 胡麻地中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 興隆山河邊 榆中縣 2003.7.24 土豆地中(尾部作種子)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 蘿卜地中 榆中縣大營村 2003.7.24C組土樣:桐家溝 隴南 2003.7.24 興隆山東山山腳 榆中縣 2003.7.24 興隆山山腳草地(1) 榆中縣 2003.7.24 興隆山山腳草地(2) 榆中縣 2003.7.24 興隆山西山山腳(1) 榆中縣 2003.7.24 興隆山西山山腳(2) 榆中
10、縣 2003.7.24 興隆山西山下河谷地 榆中縣 2003.7.24 興隆山河中泥 榆中縣 2003.7.24 興隆山西山腳樹蔭下 榆中縣 2003.7.24 興隆山山腳 榆中縣 2003.7.24D組土樣:側柏田中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 甘草田地邊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 土豆地中(1)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 土豆地中(2)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 玉麥地邊(1)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 玉麥地中(2)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 麥田中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 胡麻地中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 板藍根地邊 定
11、西 李家堡 2003.7.24 草藥田邊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E組土樣:徐家山公園自然環(huán)境地 蘭州市 2003.7.22 豇豆地中央 蘭州市 徐家山 2003.7.22 生菜地 雁灘鄉(xiāng) 馬教泥灣 2003.7.22 排洪溝底 蘭州市 徐家山 2003.7.22 麥田中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側柏地邊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甘草地中的黃芪植株下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云杉林地中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甘草地中(1)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甘草地中(2) 定西 李家堡 2003.7.24F組土樣:苦瓜地邊(有病情) 安寧 吳家灣 200
12、3.7.22茴香地 雁灘鄉(xiāng) 黃教泥灣 2003.7.22玉米地邊(有病情) 安寧 吳家灣 2003.7.22辣椒地邊(正常) 安寧 吳家灣 2003.7.22辣椒地邊(立枯病發(fā)病區(qū)) 安寧 吳家灣 2003.7.22高粱地邊 安寧 吳家灣 2003.7.22辣椒地邊(有病情) 安寧 2003.7.22蔥地 雁灘鄉(xiāng) 馬教泥灣 2003.7.22甘藍菜地中央 蘭州市 徐家山 2003.7.22茄子地邊(有病情) 安寧 2003.7.22G組土樣:韭菜地(由于病情嚴重,韭菜已拔除) 馬灘 2003.7.22茄子地(有茄早疫發(fā)生) 馬灘 2003.7.22茄子地(有病情) 馬灘 2003.7.22桃林
13、邊的水溝底 安寧 2003.7.22菊科花田 安寧 紅意村 2003.7.22葡萄地邊 安寧 2003.7.22葡萄田植株下(有病毒感染) 安寧 2003.7.22豇豆地邊(有病情) 安寧 2003.7.22韭菜地 馬灘 2003.7.22韭菜地(有病情) 馬灘 2003.7.22H組土樣:七米溝(1) 隴南 2003.7.24 七米溝(2) 隴南 2003.7.24許家店前公路旁小坡 隴南 2003.7.23牛墨山南坡半山處(1) 隴南 2003.7.24牛墨山南坡半山處(2) 隴南 2003.7.24甘溝金礦北山 隴南 2003.7.23二郎鄉(xiāng)店子北坡 隴南 2003.7.24偏溝 隴南
14、2003.7.24桐家溝 隴南 2003.7.24成縣北10公里處 陳院 隴南 2003.7.241.2病原真菌實驗選用的16種病原真菌為實驗室保存的菌種,其中2,3,4,5,6,7,9和12真菌是從發(fā)病獼猴桃中分離得到的,尚未鑒定;另外8種真菌為:13:脫頂鐮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14: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5:半裸鐮刀菌(Fusarium semiteetum),16:辣椒黑腐病菌(Alternaria solani),17:尖孢鐮刀菌(黃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18: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15、 solani),19:茄子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20: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1.3培養(yǎng)基·細菌培養(yǎng)使用NA培養(yǎng)基:牛肉浸膏0.3%(w/v),酵母浸膏0.1%,蛋白胨0.5%,葡萄糖1%,瓊脂1.5% PH=6.87.0·真菌培養(yǎng)使用PDA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w/v),葡萄糖1%2%,瓊脂1.7%2%,其中,若PDA培養(yǎng)基單純的使用于培養(yǎng)真菌,則無需調(diào)節(jié)PH值;而做篩選時使用的PDA培養(yǎng)基需調(diào)PH=6.87.02方法:2.1土壤樣品中微生物的分離:將在甘肅省部分地區(qū)采集的土壤樣品分為AH 8組,每組10份土樣。分離時
16、每份樣品稱取10g,加入到裝有100mL無菌水的錐形瓶中,置于搖床上振蕩30min后,靜置1h,待分層后,取上清液依次稀釋10,102,103,104,105,106,107,1088個濃度梯度,加入NA培養(yǎng)基,于30培養(yǎng)箱中恒溫培養(yǎng)。菌落長出后,選出單菌落,記錄菌落顏色,形態(tài),大小等性狀。然后將單菌落挑入NA液體培養(yǎng)基中,搖瓶富集培養(yǎng)。2.2從土樣分離結果中篩選生防菌:隨機選取分離所得菌種,以10個為一組,共三組,涂NA平板;同時于PDA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16種病原真菌,待兩者長出后,打菌餅。在PDA(PH=6.87.0)平板上按照中間放置一個待篩選菌種,圍繞其周圍對稱放置4個不同病原真菌的原則擺
17、放菌餅,于30培養(yǎng)箱中恒溫培養(yǎng),5d6d后觀察統(tǒng)計實驗結果。2.3篩選結果進一步進行抑菌作用測定:·實驗組:從篩選結果中選出抑菌作用明顯并具有廣譜性的四株菌株F-3,F(xiàn)-26,F(xiàn)-23與F-24以及D-14,E-40兩株作用效果明顯,但不具有廣譜性的菌株和作用效果不明顯但具有廣譜性的F-1菌株進行抑菌圈實驗。將活化的菌體原液1mL與PDA培養(yǎng)基(PH=6.87.0)混合,待凝固后,將5,15,18,19真菌接于培養(yǎng)基中央,30培養(yǎng)箱中恒溫培養(yǎng),測量3d,4d,5d的真菌菌落直徑,與對照組比較并計算抑菌率。·對照組:取1mL無菌的NA液體培養(yǎng)基與PDA培養(yǎng)基(PH=6.87.
18、0)混合,其余操作同實驗組。實驗結果與分析1 甘肅部分地區(qū)微生物資源調(diào)查結果:從80份土壤樣品中共分離得到172株菌株。具體特征和性狀見下表。 表-1 分離所得菌株的特征和性狀菌株編號菌株顏色形狀菌落質(zhì)地采集地A-1乳白色圓錐形菌落,表面有光澤稀,粘稠榆中縣A-2乳白色圓形菌落,有放射形菌皺清稀榆中縣A-3乳白色圓形菌落中間有一凹陷稀榆中縣A-5乳白色圓形菌落中間有突起,表面光澤稀榆中縣A-6乳白色菌落較小,圓形中部突起,有光澤較稀榆中縣A-11乳白色菌落圓形,中有環(huán)形圈,邊緣不齊較干榆中縣A-22米黃色圓形菌落,中部凹陷,無光澤,邊緣有光澤稀榆中縣B-3白色,較淡圓形菌落,較透明,長于培養(yǎng)基
19、中榆中縣A-14乳白色菌落不規(guī)則,其面積較大,有分枝很稀榆中縣A-4乳白色圓形菌落,中間突起,菌落較大較稀榆中縣A-17米黃色菌落小,圓形干榆中縣B-1乳黃色圓形菌落,菌落突起,不光滑,有放射形菌皺稀榆中縣B-2米黃色圓形菌落,中間有突起較清稀榆中縣B-23米黃色圓形菌落,較大,邊緣略有不齊,有菌皺稀榆中縣B-33黃色圓形菌落,有放射形菌皺,中部突起較干榆中縣B-30米黃色圓形菌落,中部突起硬榆中縣B-32黃色圓形菌落,中部較厚,邊緣較透明較稀榆中縣B-28白色透明圓形菌落,中間有一白點,長于培養(yǎng)基中榆中縣B-12白色透明圓形菌落,有放射形菌皺,長于培養(yǎng)基中榆中縣B-21乳白色菌落形狀不規(guī)則,
20、中部有突起,突起處無光澤很稀榆中縣B-9白色菌落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較稀榆中縣B-13乳白色圓形菌落,表面光滑較稀榆中縣B-16白色透明薄,略圓形菌落,長于培養(yǎng)基中榆中縣B-35乳白色圓形突起菌落硬榆中縣B-29米黃色圓形菌落,有花邊狀邊緣,中部有突起,不透明硬榆中縣B-22白色菌落形狀不規(guī)則,有菌翼,長于培養(yǎng)基中榆中縣B-18黃色圓形菌落,表面光滑較稀榆中縣B-36乳白色菌落大,扁平略圓,邊緣不規(guī)則稀榆中縣B-17米黃色圓形菌落,表面光滑凝乳狀榆中縣A-32乳白色圓形菌落,中部較厚,表面光澤稀榆中縣A-41白色微透明,略圓,邊緣不規(guī)則菌落較稀榆中縣A-38米黃色圓形菌落,中間有突起較稀榆中縣A-3
21、9米黃色略圓,不規(guī)則菌落,中部較厚膠狀榆中縣A-40黃色圓形菌落,微透明干濕適中榆中縣A-34乳白色圓形菌落,較大較稀榆中縣B-60黃色圓形菌落,邊緣不規(guī)則,正面有放射形菌皺干濕適中榆中縣B-68米黃色圓形菌落,薄暈狀,長于培養(yǎng)基中榆中縣A-46乳白色大的近圓形菌落,中間有突起,光滑較稀粘榆中縣B-64白色不規(guī)則菌落,表面中部有光澤較稀榆中縣B-48白色較透明,菌落大,邊緣有放射形菌翼較稀榆中縣B-55米黃色圓形菌落,較小,表面光滑干硬榆中縣B-67米黃色圓形菌落,邊緣不規(guī)則,呈放射狀,表面光滑較稀榆中縣A-39米黃色略圓,不規(guī)則菌落,中部較厚粘,膠狀榆中縣B-66米黃色圓形,邊緣不規(guī)則菌落,
22、水狀可流動很稀榆中縣B-44白色圓形菌落,表面有不規(guī)則菌皺稀榆中縣D-3米黃色小菌落,邊緣不規(guī)則,有凹陷,表面無光澤干濕適中定西地區(qū)C-7乳白色圓形菌落,表面光滑稀榆中縣B-25米黃色圓形菌落,表面光滑稀榆中縣D-1乳白色略圓形菌落,表面不平稀定西地區(qū)D-2米黃色圓形扁平菌落,有光澤較稀定西地區(qū)C-10乳白色圓形菌落稀榆中縣B-52米黃色圓形菌落,較大,邊緣不規(guī)則,有太陽狀花紋較稀榆中縣B-42白色近圓形,薄而透明的菌落,有放射形菌皺較干榆中縣B-63白色透明近圓形菌落,邊緣不規(guī)則,中部有放射狀花紋較稀榆中縣C-6乳白色圓形菌落稀榆中縣D-20白色圓形極小的菌落稀定西地區(qū)D-7乳白色較大的扁平
23、圓形菌落,表面光滑粘,稀定西地區(qū)D-36米黃色大型圓形菌落,扁平,中部有菌皺較稀定西地區(qū)D-28米黃色圓形菌落,中間有突起,有菌皺粘稠定西地區(qū)D-9乳白色圓形菌落,中間有突起較粘稠定西地區(qū)D-37白色透明近圓形菌落,中間突起,外有圓環(huán)狀花紋,最外為毛刷狀邊緣定西地區(qū)D-27米黃色圓形菌落,中間突起,表面光滑稀定西地區(qū)D-10米黃色圓形菌落,表面光滑較稀定西地區(qū)D-11白色透明不規(guī)則大型菌落,長于培養(yǎng)基中定西地區(qū)D-14灰白色圓形中間突起的菌落,周圍有黑色物質(zhì)釋放,表面略有光澤硬定西地區(qū)D-25米黃色圓形扁平大菌落,表面無光澤粘稠定西地區(qū)D-34米黃色圓形菌落,菌落清亮,中部略突稀定西地區(qū)D-1
24、3米黃色較大的扁平圓形菌落,光滑,有皺粘,稀定西地區(qū)D-12白色圓形菌落,較小定西地區(qū)D-16米黃色圓形菌落軟定西地區(qū)D-4乳白色圓形中部略有突起的菌落,表面光滑稀定西地區(qū)D-8白色透明菌落近圓形,邊緣波浪狀,長于培養(yǎng)基中定西地區(qū)E-24白色透明珊瑚狀邊緣,長于培養(yǎng)基中定西地區(qū)E-28白色半透明近圓形菌落,邊緣不規(guī)則,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近郊E-19乳白色扁平原形的大型菌落,中間突起,表面粗糙,邊緣清稀稀且較粘定西地區(qū)E-6乳白色圓形扁平大菌落,表面光滑稀定西地區(qū)E-31白色近圓形扁平菌落,中部有菌皺較干蘭州市近郊E-21白色圓形菌落,表面有菌皺,中央突起稀定西地區(qū)E-18乳白色扁平橢圓形菌落,
25、大,表面光滑稀定西地區(qū)E-26白色卵圓形菌落,表面光滑,似可流動稀蘭州市近郊E-11米黃色圓形菌落,中間有突起較稀,膠狀定西地區(qū)D-42米黃色不規(guī)則珊瑚狀菌落,長于培養(yǎng)基中定西地區(qū)D-40肉紅色圓形菌落,中央有突起稀定西地區(qū)E-10米黃色圓形扁平菌落,表面光滑稀定西地區(qū)E-2乳白色圓形菌落,較小,扁平,光滑較稀蘭州市近郊E-9白色透明近圓形菌落,邊緣不規(guī)則,長于培養(yǎng)基中定西地區(qū)E-15米黃色扁平近圓形菌落干定西地區(qū)E-27白色透明近圓形菌落,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近郊E-13乳白色半透明菌落,近圓形,扁平較稀定西地區(qū)E-30米黃色圓形扁平大型菌落,中凸,光滑較稀蘭州市近郊E-20米黃色扁平大型菌落
26、,表面有菌皺干濕適中定西地區(qū)D-19乳白色圓形較大菌落,表面略有光澤稀定西地區(qū)E-25白色卵圓形菌落,中央有淡黃色突起稀蘭州市近郊E-29米黃色近圓形較小菌落,略透明,有菌皺較干蘭州市近郊E-4白色透明大面積菌落,邊緣有珊瑚狀分枝,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近郊E-5白色分枝狀菌落,半透明,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近郊D-45乳白色扁平圓形菌落,表面光滑較軟定西地區(qū)E-7乳白色圓形扁平大型菌落,表面光滑稀定西地區(qū)E-12乳白色圓形扁平大型菌落,中部顏色較深稀定西地區(qū)E-8乳白色圓形扁平菌落,表面粗糙稀定西地區(qū)D-44米黃色圓形扁平菌落,中部有光澤和菌皺軟定西地區(qū)E-1乳白色圓形扁平菌落,中部略厚較稀蘭州市近
27、郊E-3乳白色圓形菌落,邊緣不規(guī)則,有環(huán)紋較干蘭州市近郊D-48白色近圓形菌落,半透明,長于培養(yǎng)基中定西地區(qū)D-43米黃色圓形菌落較稀定西地區(qū)F-3白色扁平菌落,近圓形,較大,對平板上生長的另一菌有拮抗作用凝膠狀蘭州市近郊F-17米黃色圓形菌落,表面清亮很稀蘭州市近郊E-40乳白色大面積近圓形扁平菌落,表面光滑稀定西地區(qū)E-38乳白色扁平圓形大菌落,略透明很稀定西地區(qū)E-32乳白色扁平圓形大菌落,表面光滑凝膠狀定西地區(qū)E-33米黃色扁平圓形大菌落,表面光滑凝膠狀定西地區(qū)F-20灰黃色圓形突起菌落,非常清亮,可流動很稀蘭州市近郊F-18乳白色近圓形扁平菌落,中凸,表面無光澤凝膠狀蘭州市近郊F-1
28、黃綠色扁平圓形菌落,表面粗糙,有菌皺,對平板上生長的另一菌有拮抗作用稀蘭州市近郊E-41米黃色大面積圓形菌落,邊緣有菌皺稀定西地區(qū)F-4米黃色絲網(wǎng)狀菌落,面積大,受F-3拮抗較稀蘭州市近郊D-50乳白色圓形扁平菌落,邊緣毛刷狀較稀定西地區(qū)D-49乳白色網(wǎng)狀大面積菌落稀定西地區(qū)E-42白色近圓形菌落,一側有凹陷凝膠狀定西地區(qū)D-31白色扁平近圓形菌落,中凸膠狀定西地區(qū)F-7乳白色近圓形扁平菌落,中部網(wǎng)狀,似雪花較稀蘭州市近郊D-51米黃色半透明菌落,中部略厚,有綠色環(huán)紋較稀定西地區(qū)E-43米黃色大面積圓形菌落,似可流動稀定西地區(qū)F-14白色透明圓形菌落,中部有輻射狀紋路,清亮稀蘭州市近郊F-15
29、白色透明圓形扁平菌落,無光澤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近郊F-9米黃色圓形菌落,表面光滑,中部突起較稀蘭州市近郊E-22淡黃色圓形菌落,水清狀,有突起稀定西地區(qū)D-54灰綠色圓形菌落,中部突起為白色稀定西地區(qū)F-16乳白色圓形略突起菌落,有光澤稀蘭州市近郊F-10米黃色圓形菌落,表面有輪環(huán)狀突起凝膠狀蘭州市近郊F-8米黃色扁平大型菌落,圓形,無光澤凝膠狀蘭州市近郊D-55乳白色大面積的不規(guī)則菌落,可流動稀定西地區(qū)G-3米黃色形狀不規(guī)則,表面濕潤,對周圍菌有拮抗作用較稀蘭州市近郊G-13米黃色近圓形菌落,無光澤,中間突起凝膠狀蘭州市近郊G-1淺黃色近圓形菌落,對周圍的網(wǎng)狀菌有拮抗作用,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
30、近郊F-22乳白色菌落形狀不規(guī)則,中濕外干,對周圍的網(wǎng)狀菌有拮抗作用凝乳狀蘭州市近郊G-12米黃色圓形大面積菌落,無光澤,但較濕潤粘稠蘭州市近郊F-23米黃色形狀不規(guī)則菌落,半透明,對周圍網(wǎng)狀菌有顯著的拮抗作用凝乳狀蘭州市近郊F-26米黃色不規(guī)則菌落,中有突起,周圍有菌皺,對周圍菌有拮抗作用凝乳狀蘭州市近郊G-7淺褐色橢圓形菌落,無光澤,對周圍的網(wǎng)狀菌有拮抗作用,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近郊G-11土黃色圓形菌落,無光澤硬蘭州市近郊G-2淺黃色不規(guī)則菌落,對周圍的網(wǎng)狀菌有拮抗作用,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近郊G-9米黃色圓形菌落,中間突起,有光澤稀蘭州市近郊F-25米黃色不規(guī)則菌落,中部有菌皺,對周圍菌有
31、拮抗作用較干蘭州市近郊F-24乳白色圓形菌落,對周圍菌有拮抗作用較干蘭州市近郊G-14米黃色不規(guī)則菌落,中間有突起很稀,粘性大蘭州市近郊F-21黑黃色圓形菌落,中間突起,對周圍菌有拮抗作用較干蘭州市近郊G-4淺黃色近圓形菌落,表面有光澤,對周圍菌有拮抗作用稀蘭州市近郊G-10乳白色不規(guī)則菌落,無光澤較稀蘭州市近郊G-28米黃色大面積圓形扁平菌落,中部有菌皺很稀蘭州市近郊G-29灰色扁平圓形菌落干硬,有彈性蘭州市近郊G-23白色扁平分枝狀菌落,無光澤,面積大稀蘭州市近郊F-28米黃色近橢圓形菌落,扁平,面積大無光澤較稀蘭州市近郊G-20白色透明近圓形扁平菌落,長于培養(yǎng)基中蘭州市近郊G-17白色近
32、圓形菌落,邊緣分枝狀,中部有一環(huán)形菌皺,無光澤較稀蘭州市近郊G-16灰黃色不規(guī)則菌落,表面有大量菌皺稀,粘性大蘭州市近郊G-26白色近圓形扁平分枝狀菌落,無光澤干濕適中蘭州市近郊F-29米黃色扁平大型菌落,中部近圓形,呈網(wǎng)格狀,邊緣分枝狀凝脂狀蘭州市近郊G-30米黃色扁平近圓形菌落,中部突起,粗糙凝脂狀蘭州市近郊G-19米黃色不規(guī)則菌落,中部有菌皺膠狀蘭州市近郊G-25白色扁平的分枝狀菌落,表面有菌皺凝脂狀蘭州市近郊F-27乳白色近橢圓形菌落,中部厚,邊緣薄較軟蘭州市近郊G-18米黃色近圓形菌落,中部略厚,表面清亮較干蘭州市近郊H-7乳白色圓形菌落稀隴南地區(qū)H-8乳白色邊緣不規(guī)則菌落較粘稠隴南
33、地區(qū)H-4中:米黃外周:淡綠近圓形菌落粘稠隴南地區(qū)F-32米黃色圓形扁平菌落,透明干蘭州市近郊H-11米黃色圓形菌落干濕適中隴南地區(qū)H-2黃色圓形菌落干濕適中隴南地區(qū)H-3米黃色圓形菌落,中央突起干濕適中隴南地區(qū)G-21橘黃色圓形菌落,有突起,表面光滑較粘蘭州市近郊H-1白色圓形菌落,水清狀稀隴南地區(qū)注:表格菌株的排列順序是依照菌種保存的順序 從各地的土壤采樣中分離得到的172株菌株, 性狀各異, 雖然僅是初步的分離結果, 但足以體現(xiàn)甘肅省微生物資源蘊藏量之豐。同時,由于甘肅省地處中國的西部, 所以具有有別于其他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而就本省而言, 各地的氣候條件, 地質(zhì)類型及環(huán)境因素亦有不同。
34、(如本實驗采樣所選擇的幾個地區(qū): 定西地區(qū)氣候較為干燥而隴南地區(qū)卻相對濕潤, 在榆中縣境內(nèi), 除了興隆山以外的地區(qū)都以較干旱的環(huán)境為主, 而蘭州市近郊則受人為活動影響較多。)所有這些, 共同造成了甘肅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多樣性和有別于他處的獨特性。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多樣性決定了微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而其獨特性則決定了特有微生物物種在省內(nèi)的分布。因此 , 我們所進行的微生物資源調(diào)查采樣工作是有意義的: 一方面, 是為我們的篩選生防菌的工作做樣品準備; 另一方面, 是對甘肅省部分地區(qū)的微生物蘊含量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使我們在篩選生防菌的過程中, 既可以有一個儲存量很大的菌種庫作保證: 又可以篩選獲得適于西部地區(qū)獨
35、特生境使用的針對性較強的生防菌。2 篩選結果: 圖-1 F-23菌株對7,9,12真菌 圖-2 G-1菌株對17,18,19,20 生長的抑制作用 真菌生長的抑制作用 圖-3 F-26菌株對2,3,4,5 圖-4 F-15菌株對17、,18,19,20真菌生長的抑制作用 真菌生長的抑制作用 表-2 待篩選菌株與病原真菌間的作用效果病原真菌拮抗菌2號3號4號5號6號7號9號12號13號14號15號16號17號18號19號20號D-4+D-7D-8D-9D-10D-11D-13D-14+D-16D-20+E-32E-33E-38E-40+F-1+F-3+F-4+F-8F-15+F-17F-18F-
36、20F-22+F-23+F-24+F-25+F-26+G-1+G-3+G-7+空白:表示由于雜菌污染等原因沒有看到篩選結果; :表示沒有抑制效果;+:表示有抑制效果,但不明顯; +:表示有較明顯的抑制效果; 表-3 部分篩選所得拮抗菌的抑菌效果 5號 15號 18號 19號3day4day5day3day4day5day3day4day5day3day4day5dayCK(d=mm)38.050.060.022.528.033.536.547.057.532.041.051.0F-1(d=mm)37.048.058.522.528.535.035.547.056.032.041.059.0抑菌
37、率(%)2.64.03.30.00.00.02.70.02.60.00.00.0F-3(d=mm)7.06.56.58.07.57.07.07.06.07.07.07.0抑菌率(%)81.687.089.264.473.279.180.885.089.678.182.986.3F-23(d=mm)8.58.08.08.08.08.511.513.514.07.88.08.0抑菌率(%)77.684.086.764.471.474.668.571.375.775.680.584.3F-24(d=mm)8.58.08.08.08.08.59.09.59.57.57.58.0抑菌率(%)77.684
38、.086.764.471.474.675.379.883.576.681.784.3F-26(d=mm)8.08.08.08.38.38.08.07.58.08.07.58.5抑菌率(%)78.984.086.763.170.476.178.184.086.175.081.783.3E-40(d=mm)8.510.010.57.57.58.5抑菌率(%)77.680.082.576.681.783.3D-14(d=mm)9.08.07.0抑菌率(%)60.071.479.1抑菌率=(對照真菌菌落直徑實驗組真菌菌落直徑)/對照真菌菌落直徑 %空白:表示沒有拮抗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分離所得的30
39、株菌株(為隨機選取的,尚未進行菌種鑒定)中共有16株菌株對病原真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篩選率為53.3%,是在篩選實驗中獲得的比較好的的篩選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把篩選目標重點定于該批菌株來源的土壤樣品上,重復篩選,以期得到更多的拮抗菌菌株。但是,并不是每一菌株都具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因為在最初的篩選結果中,有些菌株雖具有抑制作用,但抑菌率極低(表-2),如F-1,在平板對峙實驗中,其表現(xiàn)出了對接于其四周的5,15,18,19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但進行抑菌圈實驗后,發(fā)現(xiàn)其抑菌率極小(4%),幾乎沒有作用,因此沒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和應用方面的嘗試。所以,我們根據(jù)以下兩點原則選擇有應用價值的生防菌
40、:(1)專一性強,具有明顯抑制效果的菌株。篩選出的符合此標準的菌株,適于針對專門的農(nóng)作物和經(jīng)濟作物病害進行產(chǎn)業(yè)化開發(fā)與應用,同時也具有進一步研究其作用機理的價值。(2)抑制病原菌的效果明顯并具有廣譜性的菌株。符合此標準的菌株,具有更高的開發(fā)利用價值,因為菌體本身的有效成分或其代謝產(chǎn)物一旦產(chǎn)業(yè)化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其應用領域是相當廣泛的,菌株廣譜抗菌的特點,使得由該菌研發(fā)的微生物農(nóng)藥可以應用于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多種農(nóng)作物或經(jīng)濟作物中的病害。因此,本實驗最終從篩選結果中只選取了7個菌株D-14,F(xiàn)-3,F(xiàn)-15,F(xiàn)-23,F(xiàn)-24,F(xiàn)-26,G-1作為有價值的生防菌,其中,D-1菌株屬專一性較強類,而其余
41、6株菌株屬于廣譜抗菌類。這些生防菌可應用于蔬菜、中藥材的無公害栽培中,因為由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它們對能引起蔬菜生長過程中一些病害的真菌,如半裸鐮刀菌,番茄早疫病病菌和茄子早疫病病菌等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而在中藥材栽培過程中,有許多病害也是由同類真菌引起的,所以篩選到的幾種生防菌也可同時應用于中藥材的栽培。追溯7株菌株的來源,D-14是從定西地區(qū)的土壤樣品中分離得到的;F-3,F(xiàn)-15,F(xiàn)-23,F(xiàn)-24,F(xiàn)-26,G-1是從蘭州市近郊的農(nóng)田中采集的土壤樣品中分離得到的。由土壤采樣記錄可以看出,這些地區(qū)有農(nóng)作物病害的發(fā)生,根據(jù)微生物間相互拮抗的原則10,在發(fā)病區(qū)的土壤中篩選到與致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
42、的概率更大,本實驗也給予了一定的驗證。討論占我國國土面積近60%的西部地區(qū),由于干旱, 高寒和高海拔, 荒漠化十分嚴重。生長在那里的微生物長期受到干旱, 寒冷, 高紫外輻射和缺氧的巨大環(huán)境壓力, 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西部特有的多種抗旱, 抗鹽, 抗寒,抗紫外輻射, 抗缺氧, 抗病蟲害, 抗沙塵暴的種質(zhì)資源, 它們的基因組中含有各種寶貴的基因資源, 而且由于環(huán)境的多樣性造成微生物體內(nèi)次生代謝途徑的多樣性, 為特殊藥物的產(chǎn)生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所以西部的微生物資源是一個有待開發(fā)的大寶庫。其間蘊藏著無盡的知識產(chǎn)權。利用這些種質(zhì)資源以及藥源開發(fā)適合在西部使用的生防菌制劑等, 對西部的經(jīng)濟發(fā)展, 生態(tài)建設和整
43、個西部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重大。再者, 由于西部地區(qū)氣候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其他地區(qū)顯著不同, 所以目前適合其他地區(qū)應用的生防菌不一定適合西部地區(qū), 西部地區(qū)需要的是能夠適合西部的氣候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能在西部應用的生防菌。我們上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就是基于這一思想。但由于實驗時間的限制,本實驗只是對與蔬菜和中藥材無公害栽培有關的生防菌的初步篩選,是為進一步的作用機理研究和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所做的菌種準備。實驗中,菌種的分離是非常繁重的工作,因為要在大量的培養(yǎng)物中選取單菌落,挑選的過程全憑主觀的人為判斷,這就難以避免重復挑取同一菌種的錯誤,所以在挑單菌落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菌落形態(tài)差異,盡量避免重復挑取。分離土樣時稀釋了8個濃度梯度,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單菌落的產(chǎn)生,但是許多稀有的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種群數(shù)目非常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機動車題目考試試題及答案
-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活動指導》電子教案-07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組織與實施
- 上海市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歷史 含解析
- 炎癥性腸病治療
- 全國各省中考相關考點分析,中考專題復習數(shù)學專題05反比例函數(shù)(5大模塊知識梳理+5大考點+3大易錯點)解析版
- 專題02 宇宙中的地球2025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地理分項匯編(解析卷)
- 2024年中考語文考前模擬分項匯編專題04辨析或修改蹭含解析
- 艾灸治療頸椎病
- 2025-2030中國熱加工糕點行業(yè)供需分析及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滋潤霜市場深度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審計訪談系列之訪談提綱2021年
- 律師案件評估報告范文
- 《中國血糖監(jiān)測臨床應用指南(2021年版)》解讀課件
- 【MOOC】構造地質(zhì)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MOOC】模擬電子電路與技術基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醫(yī)療質(zhì)量控制培訓方案
- 病理性近視怎治療
- 《工業(yè)機器人系統(tǒng)維護》試卷6及答案
- 設備調(diào)試人員培訓
- 大數(shù)據(jù)算法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人美版高中美術必修《美術鑒賞》 第十三課 新藝術的實驗-西方現(xiàn)代藝術 (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