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一)一 、百家爭鳴場面出現(xiàn)的原因及評價1、原因:(1)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社會地位較低的士,受到各諸侯國統(tǒng)治者的重用。他們代表本階層或政治派別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張。(2)政治和經濟大變動,導致教育和學術領域也發(fā)生變化。社會上形成一些以傳播文化、開展學術為宗旨的學者和思想流派。這些學者和思想流派,被稱為諸子百家。(3)學派之間的互相詰難、批駁,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場面;同時,各家彼此吸收、交融,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體系。2、評價: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開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開展的根底。成為中國
2、傳統(tǒng)文化的頭。二、孔子和早期儒學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魯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后人尊稱至圣。2、早期儒學:(1)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愛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保護,融洽相處;要做到待人寬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強調統(tǒng)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鬃邮讋?chuàng)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場面。(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開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荀子也主張統(tǒng)治者施政
3、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那么載舟,水那么覆舟的著名論斷。(3)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成 分,使儒學體系更加完好,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他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在于人們的行為違犯了自然,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2)莊子,繼承和開展了老子的學說。2、法家: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是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子。主張君主要以法治國,利用權術駕馭大臣,以絕對的權威來震懾臣民,提出了系統(tǒng)的法治理論。法家把君主的權利進步
4、到極點,迎合了建立大一統(tǒng)專制國家的歷史開展趨勢。(二)一、 從無為到有為(1)原因:秦末戰(zhàn)火頻繁,社會經濟破壞嚴重。(2)目的:為了恢復消費和安定人心,統(tǒng)治者汲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3)措施:減輕田租、赦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讓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 一定的賦稅和徭役等。(4)結果: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yǎng)生息,漢朝的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繁榮,國力日盛。(5)漢初面臨的社會問題:內:諸侯國的權力日益膨脹,土地兼并嚴重,割據(jù)場面正在形成。外:匈奴為患,邊關危機,威脅著西漢的穩(wěn)定。(6)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適應國家統(tǒng)一形勢的開展需要,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
5、為時代的需要。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董仲舒其人:漢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漢武帝在位期間,董仲舒曾三次參加對策,闡發(fā)他的儒學思想。2、董仲舒的思想主張:(1)為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提出不在儒家六經范圍之內的各家學術都應罷黜。(2)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3) 董仲舒還提出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三綱五常。三、儒學成為正統(tǒng)1、儒學興起的原因:漢武帝起用很多儒學家參與
6、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士人紛紛研習儒家經典,儒學得以大興。2、儒學教育狀況:(1)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教科書。設立專事研究和傳播五經的教官,稱為博士。自此,教育為儒家所壟斷。(2)興辦太學,儒家五經博士負責教授,學完經考試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學的興辦,打破了以往由貴族官僚世 代為官的陳規(guī),使非貴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憑太學資格做官;同時也大大進步了儒學的地位。(3)在全國各郡縣設立學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統(tǒng)。儒學于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場處于獨尊的地位。3、結果:儒家思想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三)一、三教合一1、魏晉南北朝
7、時期的新開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在民間廣為傳播。儒學吸收、的精神,有了新的開展。2、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和并吸收、的理論。3、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和開場挑戰(zhàn)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二、程朱理學: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1)統(tǒng)治者支持:長期的混亂,不利于大一統(tǒng) 的穩(wěn)定和穩(wěn)固,宋代統(tǒng)治者倡導尊儒讀經。(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鞭撻佛道的活動;交融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
8、也稱為程朱理學。2、程朱理學的內涵:(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2)朱熹的思想主張: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理之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標準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根據(jù)的教科書。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三、陸王心學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2、明心學出現(xiàn)的背景:(1)明中期以后,階級矛盾日益鋒利,社會動亂不安,封建專制統(tǒng)治陷入危機。(2)明繼承和開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3、明的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消防火災課件
- 跑步培訓分享:從入門到進階的科學跑步指南
- 項目管理課件教學
- 高風險診療技術操作授權及審批管理制度培訓
- 希沃教學一體機賦能數(shù)字化教學培訓大綱
- 保安門衛(wèi)禮儀培訓
- 2025年飲料及冷飲服務合作協(xié)議書
- 城鎮(zhèn)污水管網建設工程申請報告(模板范文)
-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工作實施方案
- 2025年建筑鋼材:螺紋鋼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數(shù)學步步高大一輪復習講義人教A版復習講義含答案
- 高中英語單詞構詞法(完整版)
- 專題02《物態(tài)變化》壓軸培優(yōu)題型訓練【十三大題型】(原卷版)
- 大學生科研訓練與論文寫作全套教學課件
- 高處作業(yè)吊籃安全施工吊籃施工驗收標準
- 芝麻香油行業(yè)分析
- 廣播與電視傳輸發(fā)射技術課件
- 道德觀教育教學課件
- 合同履約證明書范本
- 公司勞務派遣服務協(xié)議
- 醫(yī)院檢驗科培訓課件:《標本溢灑處理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