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苦難教案_第1頁
直面苦難教案_第2頁
直面苦難教案_第3頁
直面苦難教案_第4頁
直面苦難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直面苦難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文中重點語句含義;積累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分析文章特點,了解各個層次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苦難態(tài)度2、 教學重難點:探討周國平的苦難觀;品味理解哲理性語言。3、 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4、 課時安排:一課時5、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1、 新課導入:同學們,在我的心中有許多英雄。比如說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高位截癱卻又笑對人生的桑蘭;被病魔束縛住軀體,卻充滿科學睿智的霍金;還有我們之前所學的遭受極刑而無慍色的司馬遷和“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我相信他們也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那么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把他們稱之為英

2、雄呢?(明確:他們都是戰(zhàn)勝苦難的人。)那是不是世上所有的苦難我們都能戰(zhàn)勝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周國平的哲理散文直面苦難,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2、 題解及作者介紹: 1、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著名詩人、哲學家?,F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代表作品: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隨感集人與永恒、尼采與形而上學、詩集憂傷的情欲、只有一個人生、散文集善良豐富高貴、自傳歲月與性情、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

3、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大學里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2、節(jié)選部分文字原標題為“苦難”。作者解釋說: 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能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重病乃至絕癥,摯愛的親人的死亡等;也包括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yè)失敗等??梢娕c我們討論的“逆境”“厄運”話題是一致的。加上“直面”二字足以看出作者對苦難的態(tài)度是正視面對而不是逃避苦難,那接下來我們細細探討周國平的苦難觀。3、

4、 分析課文1、 周國平在文章開頭把苦難又稱之為“悲劇”,并把它分為幾類?(明確:社會悲劇和自然悲劇。)下面我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思考社會悲劇和自然悲劇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又有何不同?其他同學從文章里找出相應的語句來完成這一表格?!镜诙巫詈笠痪渑疟?,朗讀指導】 對待的心態(tài)原 因結 局 社會悲劇 精神優(yōu)于惡勢力 正義感支撐 歷史的公正含笑受難,慷慨赴死 英雄(劉和珍、楊德群) 自然悲劇 無法自慰 感到卑微 沒有靈魂的敵手 沒有上帝拯救 孤立無助 眾生(日本海嘯、核泄漏、汶川地震等) (1) 自然悲劇包括 自然災害、生老病死 等2、面對自然悲劇,既然我們戰(zhàn)勝不了,注定失敗,那么我們是否就只能坐以

5、待斃,被它所擊倒呢?作者要求我們該怎樣做?閱讀第三小節(jié)。勇氣(不具英雄色彩的)挺住 不倒下維護尊嚴3、 如何理解“人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嚴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嚴”?明確:在對自然悲劇,勇敢地承受,本能地承受,在自然苦難面前不退縮、不倒下,就是維護了人作為萬物之靈在大自然力量面前的體面,就維護了人類精神的尊嚴。人類最終都會回歸大地,所以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最后的尊嚴,也就是在死亡威脅面前的尊嚴一種從容與坦蕩,死是人在世間受到的最后的待遇,在它面前的尊嚴,當然也是最高的。就如泰坦尼克號中,在撞到冰山,船在慢慢下沉的時候,樂手們不能力挽狂瀾,但那鎮(zhèn)靜、坦然的優(yōu)雅風度才是人在大自然面前最崇高的尊嚴!他們不是舞

6、臺上的英雄,他們被冰水吞沒了,但他們卻保持了臨死前最后的尊嚴?。ㄐ〗Y(1-3):看來人生不是什么苦難都能戰(zhàn)勝的,尤其是面對自然悲劇的時候!在自然悲劇面前,我們注定失敗,但我們咬牙堅持,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從前三段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論述的側重點是自然悲劇,他采取普通人的視角,透視苦難悲劇的世俗性,揭示出平常生活中苦難的真實面目,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眾生”“感到生命的卑微”“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氣”“沒有觀眾,沒有證人,也沒有期待,沒有援軍”,但我們仍“不肯讓自己倒下”,悲壯中突出了人類尊嚴的崇高。4、由此可見,周國平一反傳統(tǒng)的英雄苦難觀,從普通人的角度來述說苦難!那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苦難

7、并保持尊嚴呢?請大家閱讀4-7小節(jié)。 明確:第段,苦難不是人博取同情的資本,更不是人拿來炫耀的資本。 第段:有些人想用渺小的自我去戰(zhàn)勝自然,但最終還是被自然所擊倒,成了失意的英雄。所以不要用舞臺上的個別英雄事例來埋沒眾人在苦難面前的姿態(tài):一部分人是一蹶不振,更多的人是戰(zhàn)勝不了,選擇默默承受!【“不要對我說”:徹底否定,語氣激憤】【“何必”:不滿、感嘆】第67段:在之前兩段否定對苦難的美化后,作者在對比中反復強調:“人天生是軟弱的”,并引出自己的兄弟姐妹是“ ”先肯定人性的軟弱,然后【惟其 猶能 才一組虛詞,突出苦難中的尊嚴,有力地表達了對苦難的辯證認識】(當海嘯來臨時,有人為失去的一切痛心疾首

8、,但等一切風平浪靜之后,他們又重拾信心再建家園。 當史鐵生經歷了在最狂妄的年齡被截去雙肢的彷徨后,仍能拾起生活的勇氣,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學道路,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所以,有時人在苦難尤其是自然悲劇面前是脆弱的,戰(zhàn)勝不了的,但唯有在軟弱中顯現的承受與尊嚴才是最令人動容的?。ㄐ〗Y(4-7)【否定美化苦難】【指出苦難的消極性】【還原苦難的真實面目】)5、 那么,當這些人經歷苦難后,隨著時間的流失,他們的內心深處是否會忘卻曾經的傷痛,變的更加的超脫呢?我們應該怎樣來看待這些人呢?請大家朗讀第8段,用文段里的話來回答這兩個問題。明確:他們不會出現奇跡般的變化,仍舊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不是舞臺上的英

9、雄。他們的心還是軟弱的,不要去把他們崇高化,以平常心來看待?。ǚ穸ㄊ浪讓τ⑿鄣腻e誤期待,還原英雄的真實面目也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生活在世俗生活的漩渦中,面對的是大大小小的日常平凡的苦難,因此面對苦難最深刻的生命體驗,藏在生活的不為人知的角落,藏在我們心靈的深處。從平凡個體的生命感受出發(fā),尊重蕓蕓眾生的軟弱天性,強調苦難的世俗特征。作者的感悟進一步抽象,上升為現代人心靈世界和生存狀況的解讀,充滿個性化的思辨意味。由具體的可感的苦難,提高到抽象的心靈精神苦難。)(小結:第三部分(第8段)作者否定了世俗對苦難英雄的錯誤期待,指出苦難英雄也只是我們蕓蕓眾生的一員,對苦難的最深刻的生命體驗常常不為人知,

10、也無法言說。)6、強調性總結直面的具體內容到底包括哪些?明確:四個方面7、直面苦難的主旨是什么?人在自然悲劇面前,應該堅強挺住,維護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嚴,這種堅強是戰(zhàn)勝了軟弱而挺起的堅強,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難,它也有消極作用。四、問題探討、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常常被要求去戰(zhàn)勝它、超越它,但有些困難是我們無法戰(zhàn)勝的。面對這些困難,我們不應逃避,用周國平的話來說就是要直面苦難,即使我們成不了英雄!那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呢?請大家暢所欲言,來談談你個人見解!2、同學們,你們的人生道路才剛剛起航,苦難是不可避免的。當苦難來臨時,你有什么話對自己說。請大家用一些經典的話來描述一下,作為你的座右銘?。梢孕?/p>

11、成文字)1、 不美化苦難2、不畏懼苦難,勇敢面對苦難3、只要肯努力,任何苦難都能化解4、以尊嚴的方式面對生活中苦難五、總結人的一生,總會遭受各種各樣的苦難。沒錯,誰都得學著面對人生的苦難。逃避不了的現實,就要學著坦然面對。苦難之于人生,既然無法改變,不如想著怎么去解決??嚯y的價值,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你覺得有意義,你就會坦然,你覺得黯然,苦難就無限擴大。我相信,一個歷經困苦而仍能熱愛生活的人,他的胸中一定藏有許多從苦難中提煉的珍寶。請大家牢記:只有敢于直面苦難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教學反思】 本專題以問題探討為主,在經典文本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在透徹理解文章的主旨后,讓學生結合苦

12、難的視頻進行思維拓展,提高了學生對苦難的正確認識。 直面苦難是一篇哲理散文,充滿了人生智慧,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并豐富學生的閱讀趣味,它和前一篇培根的論厄運,談的都是面對逆境的態(tài)度。順境逆境對學生來說,不是什么新鮮話題,然而要引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認識得以深化,卻有難度。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抓住了文本內容,以此為支撐,選取了小而精當的切入口導入,并適時引導學生探討周國平的苦難觀的緣由,新穎而獨到,激活了課堂,也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處。 這堂課的閃光之處:1、環(huán)節(jié)經過精心設計。比如文本朗讀:先是個別朗讀,再是集體朗讀,最后是默讀;比如每部分的形式設計:第一部分用了表格對比的形式,第二

13、部分是配樂欣賞電影劇本和圖片,最后用寫座右銘的形式來理解文本。2、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里要求把人文素養(yǎng)融進文本教學的理念,用經典電影里同學有感悟的場面、課本里主人公的親身經歷、重大社會事件等來深入理解作者的面對苦難尤其是自然悲劇時人的軟弱天性和過后的勇敢承受!3、輔助手段的完美配合。音樂渲染的情境特別能引人遐想,配合文字畫面,能夠讓學生和作者引起共鳴,使他們有傾訴的欲望。所以本堂課的又一閃光點就是學生發(fā)言積極又活躍,很有思辯性,精彩之極!我想這音樂在調動氣氛上起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不足之處:1、這篇哲理性散文本身內涵就很深刻,學生在短短的課堂上是很難理解的透徹的,尤其是4-8小節(jié)精彩簡練抽象的哲理性語句就集中在這幾段里。所以我本身就想用把抽象問題具體化的方式來加強理解,于是我選擇了用圖片解說的形式,尤其是選用了去年學過的我與地壇的作者史鐵生的例子。這也確實能讓學生更具體地理解作者的苦難觀,只是我沒有順勢讓學生在他們熟悉的話題上暢所欲言,而是一筆帶過。尤其是對7和8兩段中的精彩關聯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