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輪組經典習題25道(含詳細答案)_第1頁
初中物理滑輪組經典習題25道(含詳細答案)_第2頁
初中物理滑輪組經典習題25道(含詳細答案)_第3頁
初中物理滑輪組經典習題25道(含詳細答案)_第4頁
初中物理滑輪組經典習題25道(含詳細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滑輪組經典習題30道一、選擇題(共18小題)1、(2009包頭)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10N的物體勻速提升0.1m,所用時間為2s,作用在繩子末端的拉力F為6N(不計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磨擦),下列計算結果正確的是()A、所做的有用功為1JB、動滑輪自重0.2NC、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0.3W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3.3%2、如圖所示,斜面長為3cm,高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將重為840N的箱子推到車上在這過程中()A、有用功是400J,總功是840JB、有用功是840J,額外功是400JC、總功是12O0J,機械效率是7O%D、有用功是400J,機械效率是7O%3、如圖所示,小明

2、用兩個滑輪組成甲、乙兩種不同的省力滑輪組他分別用這兩種滑輪組把質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臺上,兩次吊重物時他拉繩的速度相同不計摩擦和繩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多少相同,甲裝置的效率高B、兩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功率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都相同C、兩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率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甲裝置做的功多D、兩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乙裝置時功率大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800N的重物勻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為4800J,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A、67%B、73%C、83%D、100%5、利用如圖所示的甲

3、、乙兩個滑輪組,在相同的時間內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別把質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則()A、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B、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C、F2做功的功率大D、F1、F2做功的功率一樣大6、用完全相同的A、B兩個滑輪組(繩重及摩擦忽略不計),分別提升重為G1和G2的兩物體,若G1G2,它們的機械效率分別為A和B,則()A、ABB、ABC、A=BD、無法判斷7、兩滑輪組裝置如圖所示,已知每個滑輪重力都為G0,摩擦和繩重均不計,用它們分別勻速提起重為G=5G0的物體時,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之比是()A、6:7B、7:6C、5:6D、5:78、同學們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

4、高低的因素”時提出了下列假設:(1)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動滑輪重有關;(2)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被物重有關;(3)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物體提升高度有關;(4)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與承重繩子段數有關然后一位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個滑輪組,進行對比實驗來驗證提出的假設,則該實驗驗證的假設是()A、(1)B、(2)C、(3)D、(4)9、(2007恩施州)下列關于簡單機械的理解,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重力有關B、吃飯時,筷子是個省力杠桿C、使用杠桿,就是為了省力D、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省距離10、(2006大連)如圖所示,工人用動滑輪把重物勻速提升到一定高度,

5、重物的重力為G物,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此裝置的機械效率為,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工人所用的拉力為()A、G物+G動2B、G物2C、G物+G動D、G動2(1)11、(2011包頭)如圖所示,斜面長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為100N的拉力F使物體在5s內沿斜面移動了2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40%B、物體重300NC、拉力F做的功是600JD、拉力F的功率是40W12、有一人用同一滑輪組分別將重1000N和2000N的物體勻速提升5m,動滑輪重200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上述兩種情況中不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相等B、人做的額外功相等C、人做的總功相等D、繩子自由

6、端移動的距離相等13、從井中提水時,常常會發(fā)生吊水桶落入井里的事情用物理知識分析下列說法,其中錯誤的是()A、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對桶和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B、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C、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撈水桶時桶里會帶些水,這時人對水做的功是額外功D、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撈水桶時,人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14、下列關于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做功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B、越省力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C、使用機械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機械效率D、使用任何機械,它的機械效率都小于115、(2007無錫)如圖所示,小明分別用甲、乙兩個滑輪把同一袋沙子從地面提到二樓,用甲滑輪所做的總功為

7、W1,機械效率為1;用乙滑輪所做的總功為W2,機械效率為2若不計繩重與摩擦,則()A、W1=W2,1=2B、W1=W2,12C、W1W2,12D、W1W2,1216、(2011煙臺)在不計摩擦和繩子質量的情況下,分別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勻速提升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處,其機械效率分別為定、動、組,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組動定B、定動組C、動定組D、定組動17、(2010廣西)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起重1000N的貨物,所用拉力是400N,繩的自由端被拉下2m關于這個滑輪組工作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總功是800JB、額外功是100JC、有用功是400JD、機

8、械效率是62.5%18、通過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機械效率的是()A、增加動滑輪,減小拉力B、改用質量小的動滑輪C、減少提升高度,減少做功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二、填空題(共12小題)19、一座高達40米的大橋,總長為8350米,其中正橋只有850米,而兩側引橋卻長達7500米一座大橋為什么要有這么長的引橋呢?小明很奇怪,請教老師后他明白了引橋相當于一個斜面(1)小明用如圖乙所示的斜面進行模擬實臉在保持斜面高度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斜面的長度發(fā)現斜面越長,拉動小車勻速上升的力F越小由此他明白了很長的引橋在汽車上橋是能起到_(“省力“或“省功“)的作用( 2 )

9、一輛總質量為2000千克的汽車以10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側引橋(長3750米),需要的時間為_秒,所做的有用功為_焦20、(2008黃岡)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員用起重機吊臂上的滑輪組吊起建筑材料(如圖)繞在滑輪組上的鋼絲繩最大拉力為6×103N,不計滑輪、吊鉤、繩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_N的建筑材料,實際使用該滑輪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的建筑材料,且將建筑材料1s內勻速吊起了1m,起重機的功率是_W,機械效率為_若吊起的建筑材料 重力減小,機械效率將_(“增大”、“減小”或“不變”)21、(2010攀枝花)如圖所示,斜面長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

10、的力把重1600N的木箱勻速推到車上,推力對木箱做的功是_J,斜面的機械效率是_22、(2010黃岡)如圖是某商場的自動扶梯扶梯的部分幾何尺寸如圖所示,質量為50kg的小華站在該扶梯上從商場一樓到二樓已知扶梯以1m/s的速皮勻速上行則扶梯對他做的功是_J,對他做功的功率是_W如果站在扶梯上的人數增多,扶梯的效率將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小華為較快上樓,在扶梯以上述速度上行的同時,他又相對扶梯以1m/s的速度在扶梯上向上步行,則他從一樓到達二樓所需的時間為_s23、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1500N的物體,拉力F的大小為400N,若將物體提升0.3m,則拉力做的功為_J,該裝置的機

11、械效率為_24、(2004河北)如圖所示,某同學用一個動滑輪勻速提起一袋質量為18kg的面粉,所用的拉力為100N,則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_若用此動滑輪勻速提起一袋質量為25Kg的大米,當拉繩子的速度為_m/s時,拉力的功率為54W(取g=10N/kg,繩重與摩擦不計)25、一個質量為70kg的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包括滑輪組及裝磚的托板)提升一堆磚已知裝磚的托板重200N,每塊磚重100N滑輪的摩擦和繩重均可忽略不計,當工人勻速提升10塊磚時,此裝置的機械效率為80%那么,該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裝置提升這些磚的過程中,此裝置的機械效率最高可達到_(取g=10N/kg,結果保留1位小數)答案與評分

12、標準一、選擇題(共18小題)1、(2009包頭)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10N的物體勻速提升0.1m,所用時間為2s,作用在繩子末端的拉力F為6N(不計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磨擦),下列計算結果正確的是()A、所做的有用功為1JB、動滑輪自重0.2NC、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0.3W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3.3%考點: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功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率的計算。專題:計算題;比較思想。分析:(1)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工作特點是:可以達到既省力又改變力的作用方向動滑輪由幾段繩子承擔,繩端移動的距離就是物體升高高度的幾倍(2)結合功、功率和機械效率的公

13、式分別計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動滑輪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計算結果比較,得出正確的判斷解答:解:A、用滑輪組提升物體,對物體做的功是有用功所做的有用功W用=Gh=10N×0.1m=1J該選項中,所做的有用功為1J,計算結果正確B、不計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時,該滑輪組中的動滑輪由兩段繩子承擔,繩子上的拉力是物體和動滑輪總重的二分之一,則:動滑輪的重力G動=2FG物=2×6N10N=2N動滑輪自重0.2N,計算結果不正確C、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拉力F做的功是總功,則拉力F做功的功率P總=Fst=F2ht=6N×2×0.1m2s

14、=0.6w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0.3W,計算結果不正確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G物Fn×100%=10N6N×2×100%=83.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3.3%,計算結果正確本題計算結果正確的有兩個:A和D故選A、D點評:本題考查滑輪組的工作特點,利用公式逐個計算,然后和選項比較,計算過程注意格式,過程和結果都有單位2、如圖所示,斜面長為3cm,高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將重為840N的箱子推到車上在這過程中()A、有用功是400J,總功是840JB、有用功是840J,額外功是400JC、總功是12O0J,機械效率是7O%D、有用功是400J,機械效

15、率是7O%考點:功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斜面的機械效率。專題:計算題;應用題。分析:知道木箱重,將木箱提升1m做的功為有用功,利用W=Gh求解;知道沿斜面方向用的推力大小和移動的距離,利用W=Fs求總功,再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求斜面的機械效率額外功等于總功和有用功的差解答:解:對木箱做的有用功:W有=Gh=840N×1m=840J,利用斜面做的總功:W總=Fs=400m×3m=1200J;額外功W額=W總W有用=1200J840J=360J,斜面效率:=W有用W總=840J1200J×100%=70%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功的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能區(qū)分并計算有用

16、功和總功是本題的關鍵3、如圖所示,小明用兩個滑輪組成甲、乙兩種不同的省力滑輪組他分別用這兩種滑輪組把質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臺上,兩次吊重物時他拉繩的速度相同不計摩擦和繩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多少相同,甲裝置的效率高B、兩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功率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都相同C、兩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率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甲裝置做的功多D、兩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乙裝置時功率大考點:功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率的計算。專題:應用題。分析:從題中知:重物的質量相同,兩次拉繩的速度相等,重物上升的高度相同,滑輪相同先根據W=F

17、s求出小明的拉力所做的功W甲與W乙;再由=W有W總求出機械效率;最后根據P=Fv比較功率的大小解答:解:(1)小明的拉力是用來克服物體與動滑輪的重力做功,因為物體重力相等,滑輪相同,上升的高度相同,所以兩次做功相等;(2)由W=Gh知,兩次所做的有用功相等,所以機械效率相等;(3)因為甲圖中有3段繩子拉著動滑輪所以F甲=13(G物+G輪);乙圖中有2段繩子拉著動滑輪,所以F乙=12(G物+G輪);F甲F乙,V甲=V乙,根據P=Fv得P甲P乙故選D點評:考查了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計算,特別注意滑輪組的使用方法,滑輪組省力但不省功,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圖所

18、示的滑輪組,將重800N的重物勻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為4800J,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A、67%B、73%C、83%D、100%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專題:計算題。分析:由裝置可知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2,重物上升h,則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2h,知道物重G和拉力大小F可以求出有用功、總功,根據機械效率的公式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答:解:由圖可知,n=2,s=2h=2×5m=10m,當提升G=800N的重物時,W有用=Gh=800N×5m=4000J,W總=480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有用W總×100%=4000J480

19、0J×100%=83%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方法,因條件已給出,難度不大5、利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在相同的時間內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別把質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則()A、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B、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C、F2做功的功率大D、F1、F2做功的功率一樣大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率的計算。分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要正確地解決此題,關鍵是搞清有用功與總功的計算,還要分清每個滑輪組由幾段繩子承擔物重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定要注意題目中比較哪個功的功率解答:解:甲滑輪組由

20、3段繩子承擔物重,所以S1=3h1則1=G1h1F1s1=G1h1F13h1=G13F1乙滑輪組由2段繩子承擔物重,所以S2=2h2則2=G2h2F2s2=G2h2F22h2=G22F2又因為G1=G2,F1=F2,所以乙滑輪組的效率高兩物體上升速度相同,所以甲繩端移動速度大于乙繩端移動速度根據P=Fv,拉力F相同,所以F1的功率大故選B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以及功率的計算同時還用到了繩端移動距離與物體上升高度的關系6、用完全相同的A、B兩個滑輪組(繩重及摩擦忽略不計),分別提升重為G1和G2的兩物體,若G1G2,它們的機械效率分別為A和B,則()A、ABB、ABC、A=B

21、D、無法判斷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專題:推理法。分析:知道繩重及摩擦忽略不計,利用滑輪組做的額外功就是提升動滑輪做的功,因為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滑輪組,所以將重物提升高度相同時做的額外功相同;提升的物重不同,當提升高度相同時,有用功不同,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W有W總=W有W有+W額分析機械效率的大小變化情況解答:解:設將兩個物體提升高度均為h,使用滑輪組時,繩重及摩擦忽略不計,W額=G輪h,當提升的物重變化時,額外功大小不變;=W有用W總=W有用W有用+W額,1=W有用+W額W有用=1+W額W有用,G1G2,W有用=Gh,做的有用功:W1W2,由綜合分析:AB故選A點評:

22、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方法,利用好“當繩重及摩擦忽略不計時,W額=G輪h”是本題的關鍵7、兩滑輪組裝置如圖所示,已知每個滑輪重力都為G0,摩擦和繩重均不計,用它們分別勻速提起重為G=5G0的物體時,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之比是()A、6:7B、7:6C、5:6D、5:7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專題:計算題;推理法。分析:若將物體提升h,知道提升的物重利用功的公式求有用功;因為摩擦和繩重均不計,知道每個滑輪重,可以計算使用滑輪組時的額外功(甲圖有1個動滑輪,乙圖有兩個動滑輪);利用W總=W有用+W額分別求出總

23、功,再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最后求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比值解答:解:設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為h,W有用=Gh=5G0h;摩擦和繩重均不計,使用滑輪組時做的額外功就是將動滑輪提升h做的功,甲圖有1個動滑輪,使用甲滑輪組時的額外功:W額=G輪h=G0h,使用甲滑輪組時的總功:W總=W有用+W額=5G0h+G0h=6G0h,使用甲滑輪組時的機械效率:=W有W總=5G0h6G0h=56,乙圖有2個動滑輪,使用乙滑輪組時的額外功:W額=2G輪h=2G0h,使用乙滑輪組時的總功:W總=W有用+W額=5G0h+2G0h=7G0h,使用乙滑輪組時的機械效率:=W'有W'總=5G

24、0h7G0h=57,'=56:57=76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方法,能根據W額=G輪h求額外功是本題的關鍵8、同學們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時提出了下列假設:(1)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動滑輪重有關;(2)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被物重有關;(3)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物體提升高度有關;(4)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與承重繩子段數有關然后一位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個滑輪組,進行對比實驗來驗證提出的假設,則該實驗驗證的假設是()A、(1)B、(2)C、(3)D、(4)考點: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專題:實驗探究題;控

25、制變量法。分析:(1)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有被提升物體的重力、動滑輪重力、繩子重力和摩擦等;(2)比較兩個圖中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研究的是機械效率與不同因素的關系解答:解:(1)比較兩圖發(fā)現:繩子段數相同,動滑輪重相同,提升高度也相同,只有被提升物體的重力不同;(2)結合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所以該實驗裝置探究的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的重力的關系故選B點評:(1)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實驗時,一定抓住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2)結論的一般形式是:在(相同因素)相同時,(不同因素)越(),(研究的物理量)越()9、(2007恩施州)下列關于簡單機械的理解,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

26、滑輪的重力有關B、吃飯時,筷子是個省力杠桿C、使用杠桿,就是為了省力D、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省距離考點:杠桿的分類;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專題:定性思想。分析: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總功是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使用滑輪組時,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是額外功杠桿的種類有三種: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費距離;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但省距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離也不省力解答:解:A、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是額外功如果動滑輪重力小,則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百分比就高,即機械效率高;反之,如果動滑輪重力大,則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百分比就低,即機械

27、效率低,故A正確;B、吃飯時,食指和拇指對筷子的力是動力,食物對筷子的力是阻力此種情況下,動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筷子是個費力杠桿,故B錯誤;C、我們使用杠桿有時是為了省力,有時是為了省距離,故C錯誤;D、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故D錯誤故選 A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簡單機械的了解要知道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知道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重和滑輪重有關;掌握判斷杠桿是哪一種杠桿的方法:可根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去判斷或根據該杠桿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去判斷10、(2006大連)如圖所示,工人用動滑輪把重物勻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的重力為G物,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此裝置的機械效率

28、為,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工人所用的拉力為()A、G物+G動2B、G物2C、G物+G動D、G動2(1)考點:動滑輪拉力的計算;功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專題:推理法。分析:由圖知使用動滑輪時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2,設物體升高的高度h,可求繩子自由端通過的距離s,拉力F的大小有多種解法: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的大小F=12(G物+G動);提升重物做的功為有用功W=Gh,拉力做的功為總功W=Fs,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根據機械效率可求拉力的大?。磺蟪隽擞杏霉?,知道動滑輪的重和提升的高度,可以求出額外功,進而求出總功(總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額外功),再根據W=Fs求拉力大小解答:解:不計摩擦和繩重,

29、由兩股繩子承擔物體和動滑輪的總重,F=12(G物+G動),故A正確;設物體升高的高度h,可求繩子自由端通過的距離s=2h,提升重物做的功為有用功:W有=G物h,=W有W總,拉力做的功為總功:W總=W有=G物h,又W總=Fs,拉力的大?。篎=W總s=G物h2h=G物2,故B正確;使用動滑輪做的額外功:W額=G動h,W有=W總W額=FsG動h,=W有W總=FsG動hFs,拉力的大?。篎=G動2(1),故D正確;根據C中結果反推導,發(fā)現=G物hFhG動h,不符合機械效率的定義,故C錯故選A、B、D點評:本題提供了使用滑輪組時三種計算拉力大小的方法,注意條件:不計繩重和摩擦11、(2011包頭)如圖所

30、示,斜面長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為100N的拉力F使物體在5s內沿斜面移動了2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40%B、物體重300NC、拉力F做的功是600JD、拉力F的功率是40W考點:功的計算;杠桿的機械效率;功率的計算。專題:計算題;推理法。分析:由滑輪組的結構可以看出,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3,則拉力F移動的距離s=3h知道物體沿斜面移動的距離s,利用s=3s求拉力移動的距離,知道拉力的大小,利用W=Fs求拉力做的功,又知道做功時間,利用P=Wt求拉力做功功率;因條件不足,例如斜面的傾角、是否有摩擦(額外功的大?。?,無法計算物體重和機械效率解答:解:因條件不足

31、,無法計算物體重和機械效率,故A、B錯拉力F移動的距離:s=3s=3×2m=6m;拉力F所做的總功:W總=Fs=100N×6m=600J,故C正確;拉力F做功的功率:P=Wt=600J5s=120W,故D錯;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計算,求出了總功本題關鍵是了解:若知道機械效率可以求有用功、若知道有用功可以求機械效率,二者都不知道,無法求有用功或機械效率12、有一人用同一滑輪組分別將重1000N和2000N的物體勻速提升5m,動滑輪重200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上述兩種情況中不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相等B、人做的額外功相等C、人做的總功相等D、繩子自由端

32、移動的距離相等考點:功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不計繩重和摩擦也就是說只考慮動滑輪的重,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的功就是額外功,用同一滑輪組說明兩次所用的是一個動滑輪,所以兩次做的額外功是相等的,拉2000N的物體時做的有用功當然多,有用功在總功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機械效率就高解答:解:A、不考慮繩重和摩擦,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的功就是額外功,提起1000N和2000N的重物,有用功是不同的,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不相同;B、用同一滑輪組,動滑輪的重是一樣的,克服動滑輪的重做的額外功就是一樣的;C、額外功相等,有用功是不同,所以總功也是不同的;D、用的是同一個滑輪組,繩子股數是相同的,物體上升

33、的高度都是5m,所以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都等于物體上升高度的n倍故選C點評:此題主要考察機械效率的計算需要注意的是額外功等于克服動滑輪重做的功13、從井中提水時,常常會發(fā)生吊水桶落入井里的事情用物理知識分析下列說法,其中錯誤的是()A、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對桶和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B、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C、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撈水桶時桶里會帶些水,這時人對水做的功是額外功D、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撈水桶時,人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考點:有用功和額外功。專題:推理法。分析:使用機械時,從做功的目的出發(fā),對我們有用的功為有用功,對我們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為額外功,據此分析功的類型解答:解:用

34、吊水桶向上提水,目的是提水,所以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是對桶又不得不做功,則對桶做的是額外功,故A錯、B正確;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撈水桶時,目的是提桶,所以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是對水又不得不做功,則對水做的功是額外功,故C、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有用功和額外功的分析和認識,弄清做功的目的是本題的關鍵14、下列關于機械效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做功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B、越省力的機械,機械效率越高C、使用機械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機械效率D、使用任何機械,它的機械效率都小于1考點:機械效率。專題:定性思想。分析: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根據機械效率的概念去分析解答:解:機械

35、效率是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這個比值越大,表明機械效率越高所以機械效率的高低是由有用功和總功這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而與機械做功多少或是否省力無關,故選項A和B都是錯誤的我們使用機械的目的是為了省力或為了省距離,而不是為了提高機械效率,故選項C是錯誤的因為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額外功,所以有用功總是小于總功,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故選項D是正確的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機械效率的理解,要注意機械效率的高低并不單單是由做功多少決定的,它是由有用功和總功共同決定的15、(2007無錫)如圖所示,小明分別用甲、乙兩個滑輪把同一袋沙子從地面提到二樓,用甲滑輪所做的總功為W1,機械效率為1;用乙滑輪

36、所做的總功為W2,機械效率為2若不計繩重與摩擦,則()A、W1=W2,1=2B、W1=W2,12C、W1W2,12D、W1W2,12考點: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功的計算。分析:根據總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額外功,因乙滑輪是動滑輪,所以利用乙滑輪做的額外功多,可以比較出兩種情況的總功大??;再根據兩種情況的有用功相同,利用=W有用W總×100%即可比較出二者機械效率的大小解答:解:因為小明分別用甲、乙兩個滑輪把同一袋沙子從地面提到二樓,所以兩種情況的有用功相同;當有用功一定時,利用機械時做的額外功越少,則總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又因乙滑輪是動滑輪,所以利用乙滑輪做的額外功多,則總功越多,機械效率越

37、低即W1W2,12,所以C選項正確故選C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功的計算和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比較簡單,主要是學生明確哪些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然后才能正確比較出兩種情況下機械效率的大小16、(2011煙臺)在不計摩擦和繩子質量的情況下,分別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勻速提升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處,其機械效率分別為定、動、組,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組動定B、定動組C、動定組D、定組動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專題:推理法。分析:克服物體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由題知勻速提升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處,可知做的有用功相同;不計繩子質量和摩擦

38、,額外功W額=G輪h,知道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動滑輪的個數為0、1、2,可以得出做的額外功的大小關系,由于W總=W有用+W額,可以得出所做的總功的大小關系,再利用效率公式比較三種情況下機械效率的高低解答:解:勻速提升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處,三種情況下做的有用功相同,大小都為W有用;不計繩子質量和摩擦,使用滑輪做的額外功:W額=G輪h,又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動滑輪的個數為0、1、2,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做的額外功:W額1W額2W額3,W總=W有用+W額,三種情況下做的總功:W定W動W組,=W有用W總,使用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定動組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有用功、額

39、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難點是額外功的求法,因此利用好不計摩擦和繩的質量時W額=G輪h是本題的關鍵17、(2010廣西)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起重1000N的貨物,所用拉力是400N,繩的自由端被拉下2m關于這個滑輪組工作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總功是800JB、額外功是100JC、有用功是400JD、機械效率是62.5%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的計算;有用功和額外功。專題:計算題;推理法。分析:首先根據滑輪組裝形式,確定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4,求出物體上升高度h,然后利用公式W總=Fs計算總功、W有用=Gh計算有用功,最后用有用功除以總功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答:解:由圖知,

40、n=4,則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物體上升高度:h=sn=2m4=0.5m,提起貨物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000N×0.5m=500J,故C錯;提起貨物所做的總功:W總=Fs=400N×2m=800J,故A正確;提起貨物所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用=800J500J=300J,故B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有用W總=500J800J=62.5%,故D正確故選AD點評:本題是一個選擇題,實質上是一個小綜合題,最好的做法就是將每一個量計算出來進行判斷本題的關鍵有二:一是n的確定(直接從動滑輪上引出的繩子股數),二是W總=W額+W有用18、通過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

41、實驗,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機械效率的是()A、增加動滑輪,減小拉力B、改用質量小的動滑輪C、減少提升高度,減少做功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考點: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功的計算;增大或減小機械效率的方法。分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之比,比值越大,機械效率越高所以要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以盡量減少額外功知道額外功是克服摩擦以及動滑輪重力做的功解答:解:A、動滑輪越重,需要做的額外功越多,所以A說法錯誤B、改用質量小的動滑輪,可以減少額外功,所以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所以B說法正確C、由公式:=GhFs=GhFnh=GnF,所以機械效率的高低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所以

42、C說法錯誤D、提高物體的質量,可以提高有用功,這樣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值增大所以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所以D說法正確故選B、D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提高滑輪組的方法首先要知道滑輪組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之比,比值越大,效率越高所以有用功越大、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因此可以通過減少額外功,提高有用功來提高滑輪組的效率二、填空題(共12小題)19、一座高達40米的大橋,總長為8350米,其中正橋只有850米,而兩側引橋卻長達7500米一座大橋為什么要有這么長的引橋呢?小明很奇怪,請教老師后他明白了引橋相當于一個斜面(1)小明用如圖乙所示的斜面進行模擬實臉在保持斜面高度不變的情況

43、下,改變斜面的長度發(fā)現斜面越長,拉動小車勻速上升的力F越小由此他明白了很長的引橋在汽車上橋是能起到省力(“省力“或“省功“)的作用( 2 )一輛總質量為2000千克的汽車以10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側引橋(長3750米),需要的時間為375秒,所做的有用功為8×105焦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杠桿的分類;功的計算;功的原理;有用功和額外功。專題:計算題;信息給予題。分析:(1)斜面也是種簡單機械,根據功的原理可知,使用機械時不可能省功,省力的機械必然要費距離,省距離機械必然要費力(2)汽車通過引橋的時間可用公式t=sv來計算;有用功可用公式W=Gh來計算解答:解:(1)汽車利用斜面上

44、升時,增大了運動的距離,故可以省力,但卻不能省功(2)汽車通過引橋的時間為t=sv=3750m10m/s=375s汽車通過引橋到達大橋時,上升的高度為大橋的高,即40m故所做的有用功為W=Gh=mgh=2000kg×10N/kg×40m=8×105J答:(1)省力;(2)375;8×105點評:本題是個信息給予題,需要通過題目給出的看似繁雜的信息中,找出與機械、有用功、速度公式相關的物理量此類信息給予題關鍵之處在于要把題目中的問題與物理場景相對應,然后一一找出已知的物理量和要求的物理量,并運用相關的物理知識求解20、(2008黃岡)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員用

45、起重機吊臂上的滑輪組吊起建筑材料(如圖)繞在滑輪組上的鋼絲繩最大拉力為6×103N,不計滑輪、吊鉤、繩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1.8×104N的建筑材料,實際使用該滑輪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的建筑材料,且將建筑材料1s內勻速吊起了1m,起重機的功率是1.8×104W,機械效率為30%若吊起的建筑材料 重力減小,機械效率將減?。ā霸龃蟆?、“減小”或“不變”)考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功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率的計算。專題:計算題。分析:在不計滑輪、吊鉤、繩的自重及摩擦的情況下,繞在滑輪組上的鋼絲繩拉力與滑輪組吊起建筑材料的重力和動滑

46、輪上的繩子股數有關;再結合功、功率公式即可求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變化,就要判斷出有用功和是總功的變化解答:解:不計滑輪、吊鉤、繩的自重及摩擦,數出承重繩子的股數n=3,則物重G=nF=3×6×103N=1.8×104N;實際使用該滑輪組,滑輪、吊鉤、繩的自重及摩擦的存在,實際吊起的建筑材料G=5.4×103N,那么起重機吊臂上的鋼絲繩移動的距離s=nh=3×1m=3m起重機的功率P=Fst=6×103N×3m1s=1.8×104J機械效率=W有W總=GhFs=5.4×103N×1m6×

47、103N×3m=30%實際使用由于滑輪組裝置不變,滑輪、吊鉤、繩的自重及摩擦產生的額外功基本不變,則吊起的建筑材料 重力減小,有用功減小,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減小故答案為:1.8×104;1.8×104;30%;減小點評:此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特別注意:在判斷滑輪組有幾根繩子承重時,只需數出有幾根繩子和動滑輪相接觸;滑輪組裝置不變,表示滑輪、吊鉤、繩的自重及摩擦產生的額外功基本不變21、(2010攀枝花)如圖所示,斜面長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木箱勻速推到車上,推力對木箱做的功是2000J,斜面的機械效率是80%考點:功的計算;斜

48、面的機械效率。專題:計算題。分析:(1)功等于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利用W=Fs計算推力所做的功;(2)克服木箱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推力所做的功是總功,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解答:解:(1)W=Fs=400N×5m=2000J;(2)W有=Gh=1600N×1m=1600J;=W有W=1600J2000J=80%故答案為:2000;80%點評:考查了功的計算與斜面的機械效率,同時也明確了斜面也是一種省力的機械,任何機械省力但不省功22、(2010黃岡)如圖是某商場的自動扶梯扶梯的部分幾何尺寸如圖所示,質量為50kg的小華站在該扶梯上從商場一樓到二樓已知扶梯

49、以1m/s的速皮勻速上行則扶梯對他做的功是1500J,對他做功的功率是300W如果站在扶梯上的人數增多,扶梯的效率將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小華為較快上樓,在扶梯以上述速度上行的同時,他又相對扶梯以1m/s的速度在扶梯上向上步行,則他從一樓到達二樓所需的時間為2.5s考點:功的計算;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機械效率的計算;功率的計算。專題:計算題。分析:(1)扶梯對他做的功實際上是克服他的重力所做的功,由W=Gh計算;(2)先求出從一樓到二樓的時間t,再根據功率的定義式計算功率的大??;(3)扶梯上人數增多,重力增大,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增大,即有用功增大,效率將會變大;(4)先求出小華相

50、對于地面的速度,再求出扶梯的長度,最后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式求出時間解答:解:由題知:G=mg=50kg×10N/kg=500N;扶梯運動的速度v=1m/s;由圖知:扶梯的長度s=5m,高度h=3m;(1)扶梯對他做的功W=Gh=500N×3m=1500J;(2)從一樓到二樓的時間t=sv=5m1m/s=5s;P=Wt=1500J5s=300W;(3)扶梯的功率是一定的,它克服人的重力所做的功為有用功,當人數增多時,有用功增大,機械效率會變大;(4)當人在扶梯上行走時,相對于地面的速度v'=2m/s;根據v=st得:t=sv=5m2m/s=2.5s故答案為:1500J;

51、300W;變大;2.5s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多,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從圖中獲取扶梯的高度、長度,難點是人在扶梯上行走時他相對于地面的速度是多少23、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1500N的物體,拉力F的大小為400N,若將物體提升0.3m,則拉力做的功為600J,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75%考點:功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專題:計算題。分析:由圖知,s=5h,知道物重和所用拉力大小,利用功的公式求有用功和總功,再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解答:解:由圖知,h=0.3m,s=5h=5×0.3m=1.5m,W有=Gh=1500N×0.3m=450J,W總=Fs=400N×1.5

52、m=600J,=W有W總×100%=450J600J×100%=75%故答案為:600,75%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機械時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通過滑輪組的結構確定s和h的關系是本題的突破口24、(2004河北)如圖所示,某同學用一個動滑輪勻速提起一袋質量為18kg的面粉,所用的拉力為100N,則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90%若用此動滑輪勻速提起一袋質量為25Kg的大米,當拉繩子的速度為0.4m/s時,拉力的功率為54W(取g=10N/kg,繩重與摩擦不計)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率的計算。專題:計算題。分析:(1)此問是考察機械效率公式的變形:=W有用W總=GhFS=GnF應用此公式即可求出(2)繩重與摩擦不計也就是說使用該動滑輪時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