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_第1頁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_第2頁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_第3頁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_第4頁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精品文檔.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學會生活自理,從事簡單的自我服務的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獨立入廁、獨立進餐、自己整理衣物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僅會滿足自身的發(fā)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后社會中賴以生存及發(fā)展的根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能夠促進孩子獨立性、自信心的增強,并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教育作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們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孩子能否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們對完成此項任務的困難和可能性進行了分析。一、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原因分析 第一,

2、家長過度愛護,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親歷親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心肝寶貝”,在家許多大人圍著他轉,哄他們開心,認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許多小朋友吃飯要喂,有些爺爺奶奶為了哄好孩子一餐飯,要跟著走好多路,或邊喂飯邊讓孩子看電視;幫他們解小便,穿脫衣服,大人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辦代替,孩子的獨立愿望會漸漸消失,養(yǎng)成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發(fā)展遲緩。 第二,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學習也不晚。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來洗,我來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痹S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

3、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現(xiàn)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讓他們自己動手,而且越小越難教,孩子大了,學得也快。因此這樣教養(yǎng)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辦,養(yǎng)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發(fā)展,與其它小朋友都有明顯的差距。第三,怕麻煩,嫌孩子動作慢,或吃得臟。由于孩子小肌肉發(fā)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xié)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長嫌臟,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干凈,還弄濕了衣服,家長后悔沒幫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耽誤了上班時間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jié)省時間,減少避免麻煩。其實,家長

4、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辦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fā)展。二、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兒是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孩子的學習參與、訓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們動作的發(fā)展。幼兒又是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將使其終身受益。(一)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孩子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擴大了生活圈,新的環(huán)境,好玩的玩具,強烈地吸引著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喜歡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但不會洗手,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皭劭薇亲拥男∧泻ⅰ毖鲅鍪莻€內

5、向偏于孤僻的孩子,是哭得較“韌”的孩子,開學直到10月底才適應了幼兒園集體生活??墒且呀?jīng)是快接近學期尾聲了,依舊每天來園時要哭,不能不引起我們重視。我曾經(jīng)分析過仰仰的個性,他的先天氣質偏于抑郁質,心理表現(xiàn)為敏感,畏縮,孤僻。但從他的行為,語言,思維各方面分折,卻有其特殊性:仰仰的自理能力較弱,比如中午吃飯,飯菜都放在桌上了,他卻用手支著頭,一臉不高興地看著飯碗,要是我們要求他:“仰仰要自己吃飯了”他就別過臉,一滴一滴開始掉眼淚了。問他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師提出:“仰仰,老師來喂你?!彼蛷埓笞煲豢谝豢诘匕扬埐硕汲怨饬?,在家里就更不用說了。我認為造成仰仰種種

6、行為性格問題的,是后天教育影響,尤其是家庭教育影響的結果。仔細分析仰仰的家庭情況:他自幼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最親最依賴是爺爺奶奶,吃、穿、睡都是奶奶照料的,連假期也跟著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只是一味依著他,任何事一手包辦,所以造成大腦思維發(fā)達,動作行為緩慢,性格自尊又相對孤僻的現(xiàn)狀。對于這種類型的孩子,首先確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勵為主,但不能縱容,要求他做的,必須去做,至于做的結果,不管如何都應得到老師的表揚,以滋長他的自信,教師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別的孩子愿意主動找他玩。對于孩子的家長,多與他們交流,解釋如何對孩子適度的放手,給其適當?shù)腻憻挋C會,多與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時間等等,以便讓孩子盡快的適應

7、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二)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成獨立自信,不依賴成人的性格。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穿脫簡單的衣褲等,然而剛開始時孩子不會穿衣服,袖子伸不進,鈕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幫助。上幼兒園該自己學著穿了,鈕扣洞對不齊,硬是對上一遍,二遍,直到對齊,褲子拉不上,硬是哎喲,哎喲用力拉,直到穿上為止。在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技能過程中,老師給予適當?shù)墓膭?,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勇于面對困難,敢于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這種堅強、獨立、自信,正是適應未來社會的

8、高素質人才的良好個性品質。三、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培養(yǎng)教育方法的探索。 近年來,我們堅持保教結合,循序漸進,并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注重實效、扎扎實實地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做法是:(一)把生活能力培養(yǎng)寓于易讀易記的兒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想說話是孩子的年齡特征,我們把生活自理技能設計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兒歌,讓孩子在看看、說說中理解內容,懂得粗淺的道理,從而掌握動作技能。例:學吃飯:我們在培養(yǎng)小朋友自己吃飯時尊重和培養(yǎng)讓其自己吃飯的欲望,讓孩子自己吃飯,雖然邊吃邊掉飯粒,但老師還是堅持讓小朋友自己吃,隨時幫助糾正拿勺的姿勢。我們老師還不時提醒孩子:“小調羹,拿拿好,小飯

9、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凈真正好?!薄俺燥垥r,要坐好,慢慢吃,細細嚼,不掉飯,不灑湯,好好吃,長得胖?!爆F(xiàn)在孩子進餐時偏食現(xiàn)象較多,有的則是咀嚼能力不夠所致,多數(shù)幼兒不喜歡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我們就在吃飯前設計成兔媽媽請客的情節(jié),先請喜歡吃菜的小朋友來吃,請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著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紛紛說:“媽媽我也要吃。”在進餐時,“兔媽媽”及時鼓勵吃得好的“小兔子”。有的孩子不會啃骨頭,不會吃魚,老師則分別扮演“狗媽媽”、“貓媽媽”,教孩子怎樣吃肉骨頭和魚,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邊學邊吃,漸漸地使孩子感到吃飯也是一種樂趣,從而更好地進餐??梢?/p>

10、,語言的參與,使學前兒童的認識過程發(fā)生質的變化,孩子在說說學學做做中掌握了自理技巧。(二)把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寓于游戲之中。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對孩子說來,最高興事莫過于游戲了,游戲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在日常的生活活動中,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隨機運用擬人化的語言和游戲的口吻提出要求,孩子樂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如:在午睡前,我告訴孩子們說:“鞋子寶寶也要睡覺了,它就在自己的小椅子下”。在孩子們將鞋子放進去的時候,我還提醒說:“別讓鞋寶寶露出腦袋啊,要不下雨了會淋濕的。”孩子們都會把鞋子都放置在小床下面,這樣,睡后找不到到鞋子的現(xiàn)

11、象不再出現(xiàn)了。 為了使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能,教師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反復練習。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學習途徑。如我們利用午睡前后的機會讓孩子練習自己穿鞋,當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不能區(qū)分鞋子的左右時,我們組織了“認識鞋子正反”這一活動,特別是午睡前的一段時間,我們對前幾天午睡活動中穿脫困難、動作慢的個別幼兒,重點加以指導,請能干的幼兒來示范。讓能力弱的幼兒學習并練習,并進行“看誰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戲競賽,表揚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通過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練習,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大部分幼兒掌握了這些生活技能。孩子特別喜歡邊說邊玩,抓住這一特征,我們就讓孩子在游戲中

12、,在自己動手操作中進行能力培養(yǎng),同時注意個別孩子的指導培養(yǎng)。比如,我們在操作區(qū),我們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讓幼兒擰擰蓋蓋,還放置了用可樂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黃豆、蠶豆、小勺等,讓幼兒做喂寶寶的游戲,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讓孩子們給娃娃洗臉、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戲操作中,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 游戲對幼兒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較容易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達到一定的目的,從而鍛煉幼兒的意志。(三)激發(fā)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讓孩子主動的學。培養(yǎng)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我們就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發(fā)展觀,相信每個孩子,大膽地讓孩子自己動作操作,以積極的語言肯定每個孩子的點點進步,促進每

13、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午睡前后給孩子穿脫衣服是個很大的工作量,我們老師總是在幾張床鋪間走動,不時提醒,小朋友分清衣服的前后,提拉里面的衣袖等,注重個體差異對能力弱的邊幫邊教,對個別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鼓勵幼兒動手操作。在開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動,根據(jù)目標設置了一個學折衣服活動。雖然這只是一個生活活動,可孩子怎樣的學折衣服才更有價值?孩子怎樣學才能更主動?教師需要提供怎樣的支架才能促使孩子生活能力發(fā)展?通過學折衣服這個案例,我獲得了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第一步:讓孩子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折毛線套衫。目的是讓老師清楚的知道教學以哪兒為起點,即通過觀察每個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現(xiàn),了解孩子的不同發(fā)

14、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種不同幫助。用毛衣折,是想采用小步遞進的方法,減緩幼兒探索坡度,因為從上次活動中發(fā)現(xiàn)毛衣套衫孩子最容易折疊,這樣可使孩子不至于因難度大而失去探索的積極性,這也是教師用適宜材料給孩子提供主動探索的有效支架。 第二步:演示觀察,交流討論。也就是在孩子幾天的充分探索后,老師通過觀察孩子折衣細節(jié),讓不同折衣方法的幾名孩子來演示,大家觀察討論哪種折法最平整最不會松開,哪種最不費力?這是讓孩子在與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或接納外界信息的過程。同時這里也采用的自然后果法(用團或卷的方法折衣服馬上就會散開),這樣不僅能讓孩子知道哪種折法好,而且也體驗為什么這種折法好。因為新

15、的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孩子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并不滿足于“知其然”,其能動性主要體現(xiàn)在追究“其所以然”。而且這一過程中也是孩子以個人體驗的形式學習初步的比較事物的方法,這也是默會性知識形成發(fā)展的重要經(jīng)歷。 第三步:梳理??偨Y,圖文展示。這是幫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經(jīng)驗的過程,也是促使孩子的無意行為轉為有意行為的過程。然后用圖文的形式把折法步驟展示在墻上,是想發(fā)揮環(huán)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這樣做不僅解放老師,同時也誘發(fā)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因為折疊衣服對孩子來說是天天重復的勞動,養(yǎng)成習慣需要孩子的一貫堅持。當然圖畫上可配上有趣的兒歌。 第四步:再次探索。在積累折疊毛衣的經(jīng)驗基礎上,給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索需求刺激,如讓孩子探索折開衫、折帶有帽兜的衣服、折厚外衣、折背帶褲方法等。學折毛衣不是活動的結束,更不是目的所在,通過隨后的探索,提供給孩子積累大量生活經(jīng)驗的機會,同時讓孩子在積極探索過程中,能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認識。自信才能擺脫依賴,自信才能讓孩子走向獨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會生活”“學會生存”。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與家長工作聯(lián)系起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做好小朋友的培養(yǎng)和訓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為此,我們把每月的培養(yǎng)目標,寫在家園聯(lián)系之窗里,交待內容,讓家長了解。同時請家長為孩子提供方便,衣裝輕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長在家里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