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住宅建筑與結構設計開題報告_第1頁
中日韓三國住宅建筑與結構設計開題報告_第2頁
中日韓三國住宅建筑與結構設計開題報告_第3頁
中日韓三國住宅建筑與結構設計開題報告_第4頁
中日韓三國住宅建筑與結構設計開題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北文理學院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課 題 名 稱 中日韓三國集合住宅設計研究學 生 姓 名 入 學 年 月 2008年9月 導師姓名、職稱 所 在 院、系 湖北文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學 科、專 業(yè) 土木工程專業(yè) 2012年3月20號說 明一、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是學生開展學位論文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開題報告一般于第八學期進行,完成時間最遲不能超過第八學期第五周。二、開題報告評議小組由3-5名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評議小組設秘書一人,協(xié)助組織和處理評議事宜,并做好詳細記錄,記錄由各系部作為原始材料保存?zhèn)洳?。三、本開題報告第13部分均可另加附頁。四、本開題報告一式三份,學生、指導老師、系部各留一份。12一、立

2、論依據(jù)(所選課題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中、日、韓三國集合住宅比較,主要參考文獻目錄)1、所選課題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前景我國正處于住宅的高速建設階段,粗放型建設仍為當前的主要現(xiàn)象。然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國的住宅設計也要逐漸轉向精細化的設計方向。如今,消費者對于住宅商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精裝修住宅在逐漸取代著毛坯房的位置。在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下,以精細設計著稱的日韓集合住宅中的很多空間設置和細節(jié)處理,非常值得我們借鑒。首先,日、韓與我國在地理位置上非常臨近,氣候條件相似。而且,日韓文化與中華文化同源,3個國家的人民生活習慣較為相近,對于居住空間的要求和體驗

3、也較為接近,因此,進行比較有借鑒的可能和意義。其次,東京、首爾(漢城)等日、韓特大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很高,出于集約化利用土地的需要,集合住宅已經成為這類城市的主要居住形式。我國的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也已經開始面臨住宅用地緊張的問題,大量的高密度的居住區(qū)成為開發(fā)的主體模式。日、韓兩國集合住宅的建設和發(fā)展遠遠早于我國,現(xiàn)已進入成熟階段,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可供我們學習和借鑒。第三,日、韓作為發(fā)達國家,對于居住的水準要求較高,相應的,其住宅設計也比較精細。我國目前的集合住宅建設還處于粗放型階段,相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居住質量的要求也必將相應提高,經過精細設計的日、韓住宅可以成

4、為我們很好的借鑒對象。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住宅的需求必然不斷增加,我國集合住宅的設計應注意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學習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深入體會日、韓集合住宅設計中的精細化設計,與我國的實際需求結合,把我國城市集合住宅的戶型設計提高到新的階段。2、中、日、韓三國集合住宅比較1.基本開發(fā)模式比較日、韓均為土地私有制國家,集中連片開發(fā)相對困難,大范圍的整體規(guī)劃不容易實現(xiàn)。日本個人的獨立住宅比重高,除市中心的部分高層住宅外,以低層和多層為主,呈現(xiàn)低層高密度的特征。由于用地緊張,韓國常見的集合住宅為中高層,住宅的日照間距較小,整體呈現(xiàn)中高層高密度的特征。由于我國土地為公有制,集合住宅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相對較

5、為容易。近10年來,隨著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斷增加和商品住宅的發(fā)展,小高層住宅和高層住宅的比例逐漸增加,大城市開始呈現(xiàn)高層高密度的特征。2.住棟基本形式比較韓國集合住宅多采用剪力墻的結構形式,常見形式為梯間板式;戶型面寬較大,進深相對較小;其樓棟形式較為單薄。日本的集合住宅主要為框架結構,基本形式以外廊板式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高塔;為有效地利用土地,住宅戶型面寬較小,進深相對較大。在集合住宅的外立面造型上,以我國住宅較為豐富多變,日、韓住宅則較為樸素簡約。我國商品住宅正處于熱銷階段,開發(fā)商之間競爭激烈,都希望突出小區(qū)特色,以外觀的漂亮作為吸引消費者的手段之一,因此將住宅外立面設計得十分搶眼,飄窗、

6、構架、飛頂、色彩對比等手法繁多。3.戶型尺度比較韓國集合住宅的主流戶型為34室戶的戶型。由于氣候比較寒冷,韓國住宅非常重視南向采光,集合住宅每戶的戶型平面一般呈扁寬型,且南北兩側設通長的封閉式陽臺以加強保溫。起居、主臥、次臥3個空間朝南向一字排開,面寬較大。日本集合住宅以3室戶為集合住宅的主流戶型。為節(jié)約土地、爭取較高的容積率,日本集合住宅的戶型平面多為瘦長型,總面寬較小,在不計陽臺、外廊等公共面積的情況下,3室戶面積為80m2左右。我國近一個時期的主流戶型也是2室戶和3室戶,以常見的板式住宅戶型為例,其面寬和面積均介于日韓之間,高于韓國,與日本接近。4住宅結構形式比較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架結構

7、,室內較少承重墻,輕質的隔墻、推拉門與壁柜等儲藏空間結合設置,靈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間,能夠從不同角度滿足居住者的需求。韓國集合住宅多采用剪力墻的結構形式,側向剛度大,抗震性能好,平面布置靈活,多采用輕質隔墻和短肢墻體系。中國集合住宅的結構形式多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抗爆和抗振動的性能,耐久性好,正常使用條件下不需要經常性的保養(yǎng)和維修。3、主要參考文獻目錄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2002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GB50009-2001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011-20015.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03-200

8、16.一般民用建筑抗震構造 98EG0027.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GBJ16-878.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JGJ62-909.建筑結構制圖標準 GB/T50105-200110.房屋建筑制圖統(tǒng)一標準 GB/T50001-2001 11.周燕珉,楊潔中、日、韓集合住宅比較世界建筑200612.周燕珉,王川韓國中小套型住宅設計借鑒居住建筑200813.胡惠琴集合住宅的理論探索建筑學報200414.徐立楹淺談日本集合住宅安徽建筑2010二、設計內容、預期目標或成果(具體說明設計內容,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本設計要達到的目標或要取得的成果)及進度安排:1 設計內容1.研究中、日、韓集合住宅的發(fā)展現(xiàn)狀,借鑒

9、韓國和日本集合住宅的精細化設計,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 結合我國的實際需求,研究我國集合住宅的發(fā)展前景。2.認真復習課本知識,根據(jù)設計要求設計出合理、適用、經濟、方便、美觀的集合住宅平面圖。3.根據(jù)建筑設計和結構隨承重的要求,場地地質條件,材料供應及施工技術條件合理進行結構及其構件(樓面板,屋面板,過梁等)的選型和結構布置。4.進行現(xiàn)澆框架計算,根據(jù)場地地質和地上荷載進行柱下基礎的計算,應用分層法和D值法或反彎點法對框架進行荷載分析。5.進行內力組合,板、次梁的強度按塑性內力重分布計算;主梁強度按彈性理論計算;然后確定梁、柱、板截面的配筋并使其符合構造要求。2 進度安排第 12 周 查閱資料,研

10、究中、日、韓集合住宅的的特點以及中國對日、韓集合住宅的借鑒第 34 周 查閱資料和熟悉建筑圖  第 5 周 結構選型及比較,確定結構設計模型  第 6 周 提交開題報告 第 78 周 荷載收集與計算 第 910 周 內力組合、截面設計 第1112周 手算與電算結合結構配筋計算第1314周 結構施工圖繪制 第 15 周 資料整理 第 16 周 上交畢業(yè)設計成果,畢業(yè)答辯3預期目標或成果(一) 建筑施工圖1 平面圖 1) 畫出住宅房間的固定設備,標注房間名稱。2) 標出各部分尺寸: 外部尺寸:三道尺寸(總尺寸、軸線尺寸、墻段和門窗洞口尺寸)以及底層室外臺階、坡道、散水

11、等尺寸。3) 標注室內外地面標高、各層樓面標高。4) 標注定位軸線及軸線編號、門窗編號、剖切符號和詳圖索引符號。5) 注寫圖名和比例。2 立面圖:正立面,側立面 1) 表明建筑外形及門窗、雨蓬、外廊等配件的形式和位置,注明外墻飾面材料和做法。2) 標注邊軸線及編號,注寫圖名和比例。3 剖面圖:12個剖面 1) 確定各主要部分的高度和分層情況,以及主要構件的相互關系。2) 表示出樓梯的踏步、平臺以及固定設備。3) 標注室內外地面、各樓層面、屋面、平臺面、門窗洞口頂面和底面以及檐口底面或女兒墻頂面等處的標高。4) 標注建筑總高、各層層高以及門窗洞口和窗間墻等細部尺寸。5) 標注主要軸線以及編號、詳

12、圖索引號,注寫圖名和比例。4 屋頂平面圖:1) 表示出各坡面交線、檐溝或女兒墻和天溝、雨水口和屋面上人孔、煙囪等位置,標注排水方向和坡度值。2) 標注屋面標高(結構上表面標高),標注屋面上人孔等突出屋面部分的有關尺寸。3) 標注各轉角處的定位軸線及編號。4) 外部標注兩道尺寸(即軸線尺寸和雨水口到臨近軸線的距離和雨水口的間距)5) 標注詳圖索引號,注寫圖名和比例5 詳圖:34個 要求選擇有代表性的節(jié)點,表示清楚各部分的構造關系,標注有關細部尺寸、標高、軸線編號以及做法說明等。6 設計說明和門窗明細表:1) 門窗明細表中的內容有編號、名稱、洞口尺寸(寬x高mm)、數(shù)量等。2) 設計說明:主要包括

13、工程概況、設計標準、施工說明和建筑做法說明等。(二) 結構施工圖1 結構平面圖2 框架配筋圖3 基礎(樁位)平面圖4 基礎大樣(樁配筋,承臺配筋)圖5 圖紙目錄,結構設計說明(三) 結構設計計算書1 摘要2 結構選型3 初定截面4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分層法,荷載采用標準值)5 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D值法,荷載采用標準值)6 內力組合7 截面設計,節(jié)點設計8 基礎(樁,承臺)設計9 小結(四) 設計深度及質量控制1 施工圖應符合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的要求,強條,應能基本通過施工圖審查。2 計算書應符合相應要求(標準另行提供)。3 建筑方案應根據(jù)技術要求及相應規(guī)范執(zhí)行,設計文件應

14、附有相應文字說明,重點介紹執(zhí)行規(guī)范的符合程度,應有保溫隔熱設計。(五) 資料整理要求:1圖紙折疊裝訂成冊,并有封面和目錄(幅面為A4)2計算書按章節(jié)排列裝訂成冊,并有封面,目錄和頁碼(幅面為A4)3計算書整理要求:文本符合規(guī)范要求;計算按符號公式,數(shù)值公式,計算結果三步排列;結果保留二位小數(shù),隨后是單位。內力計算時,荷載以千牛頓計,長度以米計。截面設計時,力以牛頓計,長度以毫米計。三、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本次畢業(yè)設計課題是“中日韓三國集合住宅設計研究”,包括研究和設計兩部分,設計又分為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建筑設計包括平面、剖面和立面的設計。平面設計主要

15、是結構平面布置、功能房間布置、柱網(wǎng)布置、平面組合、交通組織及防水疏散設計、采光、通風、防潮、放火設施的布置;剖面主要涉及房間層高、凈高,窗臺、門框及樓地面標高;立面設計包括立面構造、體形設計意圖以及墻面做法。建筑設計需要設計者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使建筑物達到適用、美觀的要求,相對而言簡單一些。結構設計簡而言之就是用結構語言來表達建筑師及其它專業(yè)工程師所要表達的東西。結構語言就是結構師從建筑及其它專業(yè)圖紙中所提煉簡化出來的結構元素。包括基礎,墻,柱,梁,板,樓梯,大樣細部等等。然后用這些結構元素來構成建筑物或構筑物的結構體系,包括豎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體系。把各種情況產生的荷載以最簡潔的方式傳遞至基

16、礎。結構設計的內容由上可知為:基礎的設計上部結構的設計和細部設計。結構設計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選擇結構方案布置結構,確定結構構件的基本尺寸、位置,確定配筋等。是建筑物能否達到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的關鍵。這一階段的計算過程相當復雜,也是整個設計的重點和難點。調研、搜集匯總資料、自我設計與老師輔導相結合。其中自我設計為主,設計出一方案,通過老師和同學檢查,提出意見,據(jù)此進行相應的修改,通過設計-修改-設計的往復過程,提高設計作品的質量,重點難點還要進行重點攻關。設計之前做好與設計有關的課程復習,實施過程中要努力學習各種規(guī)范,并與課本知識加以對比,加深認識,確保設計是在規(guī)范的要求下實施,特別是結構設計部

17、分,設計之前要保持清醒的設計思路,做到按部就班,事半功倍。嚴格按照導師提出的設計進度按時完成,并略有提前,留有一定的修改時間2技術路線(實驗方案):根據(jù)建筑設計和結構承重的要求,場地地質條件,材料供應及施工技術條件等,合理進行結構及其構件的選型和結構布置,應盡可能計算簡便,統(tǒng)一構件的編號,確定構件的編號,確定構件的定位尺寸,正確標構件 的結構標高.進行XKL及其柱下基礎計算時應有正確的計算簡圖,選擇合理的構件尺寸.清理荷載時,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內力計算步驟要完整,內力計算可手算也可用計算機計算,手算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用分層法進行豎向荷載分析,用D值法或者反彎點進行水平荷載

18、分析,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內力組合,確定截面的配筋,并且滿足構造要求.施工圖中,結構及構件尺寸的標注要齊全,受力鋼筋,箍筋及構造鋼筋的編號要清楚,正確,受力鋼筋的錨固,連接及截斷集團要清楚正確;箍筋加密區(qū)及非加密區(qū)的范圍要詳細,配置的數(shù)量要正確,橫斷面的選取位置及數(shù)量要合理.3.可行性分析:本設計的結構選型是根據(jù)功能要求,荷載大小,施工能力查閱規(guī)范,故該建筑的造型是可行的.結構設計是依靠分層法,反彎點法,D值法,進行計算的,這些方法都是比較成熟的理論,經過了許多的工程的檢驗,是最常用的方法,所以該設計是可行的.四、本人與課題有關的理論學習、資料查閱及工作基礎:大學期間學習:房屋建筑學著重闡述了民用建筑與工業(yè)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吸取了國內外建筑設計和建筑構造的經驗,體現(xiàn)了建筑設計從總體到細部,從平面到空間的全過程。本書以文字為主圖文并茂收集了較多國內外工程實例。建筑制圖標準中則詳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