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手部衛(wèi)生 預防手足口病-_第1頁
保持手部衛(wèi)生 預防手足口病-_第2頁
保持手部衛(wèi)生 預防手足口病-_第3頁
保持手部衛(wèi)生 預防手足口病-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保持手部衛(wèi)生預防手足口病【關健字】手足口病手部衛(wèi)生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fā)病為主。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輕微,以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shù)患者可并發(fā)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fā)生死亡1。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fā)病,但能夠傳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2。腸道病毒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fā)或流行3。而導致疾病傳播的途

2、徑主要經糞-口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手污染是造成疾病傳播是本病重要的傳播途徑。為更全面地認識手足口病的傳播環(huán)節(jié)和科學嚴密地做好本病的感染防控工作,本文對手足口病的經手污染接觸傳播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1.手足口病臨床癥狀及體征急性起病,發(fā)熱,手掌或腳掌部出現(xiàn)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xiàn)皮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粘膜出現(xiàn)散在的皰疹,疼痛明顯。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重癥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同時伴有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2. 手足口病流行地區(qū)的

3、嬰幼兒雖無手足口病典型表現(xiàn),但有發(fā)熱伴肌陣攣,或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腫等。2.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糞便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發(fā)病前數(shù)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fā)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很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yī)療器具等而感染。3.與手足口病相關的手部污染3.1患者的手部污染伴有咳嗽、咳痰等癥狀的患者更易導致手的污染和周圍物品的污

4、染?;颊咴诳人曰蛘叽驀娞鐣r用衛(wèi)生紙遮掩口鼻,可以減少空氣和周圍環(huán)境的污染,但同時增加了手的污染。如果患者沒有進行及時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將導致其所接觸的物體表面的污染。患者的手污染將會間接導致與之接觸的人員的手污染。3.2看護家屬的手部污染看護人在對手足口病患者進行日常生活照顧時,易發(fā)性手部污染,通常發(fā)生在日常接觸、處理糞便等過程中。3.3醫(yī)務人員的手部污染醫(yī)務人員的手在對手足口病患者提供醫(yī)療護理的過程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手部的污染。通常發(fā)生在如下環(huán)節(jié):1.常規(guī)診療護理,如手掌或腳掌、臀部或膝蓋、口腔粘膜等部位的檢查,吸痰、呼吸道插管、聽診、注射操作等;2.在醫(yī)療廢物的管理過程中,特別是處

5、理分泌物及其容器時;3.尸體的處理;4.臨床標本的采集,提供手足口病病毒的相關檢測,如皰疹液和大便標本的采集;5.脫去防護用品的過程中再次污染。4.保持手部衛(wèi)生相應措施4手足口病為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組16、4、5、7、9、10 型,B組2、5、13 型;??刹《?ECHO viruses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為常見5。病毒為有脂質包膜的病毒,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下生存與傳播,對乙醚、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75%酒精和5%來蘇亦不能將其滅活,但對紫外線及干燥敏感。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

6、醛、碘酒都能滅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滅活,但1mol濃度二價陽離子環(huán)境可提高病毒對熱滅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長期保存,在外環(huán)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4.1 患者方面學齡前兒童是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對象,其中多半病例發(fā)生在2-6歲的兒童中,多發(fā)的原因與這類人群個人衛(wèi)生習慣差、機體免疫力低等因素有關。經常用肥皂和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后,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為病毒可以通過這些途徑進行傳播;咳嗽時使用紙巾遮蓋口鼻部,吐痰時用紙巾包裹,并在用后丟入垃圾桶。目前還沒有針對手足口病的疫苗,所以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洗手對于殺滅病毒的作用很大。洗手并不是簡單

7、地沖沖就完了,要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將手里里外外認真地搓洗數(shù)次,一般來說,這樣的程序下來,洗一次手的時間在1分鐘以上。4.2 看護家屬方面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4.3 醫(yī)務工作者在診療護理操作的過程中必須保持持續(xù)的手衛(wèi)生警覺,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手部污染,一旦發(fā)生手污染,應盡快進行洗手或手消毒。所有負責對手足口病病人進行醫(yī)療救治和護理服務的人員,在進入相應的領域和崗位工作之前,必須全員接受手衛(wèi)生的培訓,掌握手衛(wèi)生操作的基本要領及洗手的指征。一般情況下,在隔離病區(qū)工作期間,由于頻繁的手衛(wèi)生需求,可優(yōu)先選擇速干手消毒劑,在去污染要求更高時,應選擇洗手。在手

8、部污染特別明顯的情況下,應在標準洗手的基礎上,再結合手消毒,如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時,要正確應用手套,減少手污染。參考文獻:1呂元聰. 手足口病研究新進展J.應用預防醫(yī)學,2008,14(3: 189-192.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斷和治療指南( 2008年版.3 CHEN K T, CHANG H L, WANG S T, et al.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caused by enterovirus 71 in Taiwan,1998-2005 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07, 120: 244-252.4沈艷娟,李薛紅.手足口病的消毒隔離措施及預防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4:585.5Chong CY,Chan KP,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