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工程測量方案技術設計書_第1頁
線路工程測量方案技術設計書_第2頁
線路工程測量方案技術設計書_第3頁
線路工程測量方案技術設計書_第4頁
線路工程測量方案技術設計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線路工程測量方案技術設計書項目負責人:陸韜報告編寫人:陸韜參與編寫人:陸韜審 核 人:陸韜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測繪13-1班第七組2016年5月9日目錄一、前言21、工程概況:22、線路測量目的:2二、技術依據(jù)2三、線路觀測的總任務及內(nèi)容3(1)線路工程的勘測階段3(2)線路工程的施工放樣階段4(3)工程竣工運營階段的監(jiān)測4四、線路觀測的具體任務及內(nèi)容41、準備工作42、導線測量43、中線測量44、縱斷面測量5(1)基平測量5(2)中平測量65、縱斷面圖的繪制66、橫斷面的測量67、橫斷面圖的繪制78、土(石)方量的計算79、參照以下要求設計道路的路面和豎向7五、人

2、員設備配置81 、儀器設備如下表82 、人員組織9六、點位的埋設和施測要點9七、測量成果報告9線路工程測量方案技術設計書一、 前言1、 工程概況:桂林理工大位于桂林市雁山鎮(zhèn)西南,距離市中心54公平公里,桂南公里西側約500米,學校目前占地面積3005畝,現(xiàn)雁山校區(qū)第二期工程1040畝已獲政府批復,其中桂林理工大博文管理學院占800畝,本工程屬于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qū)二期工程。該路線位于桂林理工大博文管理學院食堂附近,是通向理工大后門的主要通道。該路段長達1.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黃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區(qū)多為荒地,地表比較平坦,無明顯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內(nèi)。路線中心一側有學生宿舍樓和食堂

3、,是同學們活動比較繁華的場所;另一側則是荒地農(nóng)田?,F(xiàn)由桂林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yè)第七組實習小組負責該路段線路工程測量與方案設計。2、 線路測量目的:線路測量之目的和意義在于確定線路的空間位置,在勘測設計階段主要是為工程設計、施工、運營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礎資料;在施工階段主要是將線路中線(包括直線和曲線)按設計的位置進行實地測設。各種線形工程的測量工作大體相似,根據(jù)此次實習的具體要求其主要目的如下:(1) 掌握進行四等和普通水準測量的觀測、記錄、計算方法;(2) 掌握在選定設計方案的路線上進行中線測量、縱斷面和橫斷面測量的作業(yè)方法和過程;(3) 掌握縱橫斷面圖的繪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計算方法,

4、并熟悉進行路線坡度設計的依據(jù)和方法。二、 技術依據(jù)1、 桂林理工大學雁山校區(qū)二期工程2、 工程測量實習工作安排表3、 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2008年修訂版4、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001-971997版5、 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06)6、 城市道路設計規(guī)范(CJJ 37-90)7、 公路勘測規(guī)范(JTG/C10-2007)8、 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GB/50220-95)三、 線路觀測的總任務及內(nèi)容線路測量是為各等級的公路設計及施工服務的。它的任務有兩方面:一是為線路工程的設計提供地形圖和斷面圖,主要是勘測設計階段的測量工作;二是按設計位置要求將線

5、路敷設于實地,其主要是施工放樣的測量工作。整個線路測量工作包括下列內(nèi)容: 1收集規(guī)劃設計區(qū)域內(nèi)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平面圖和斷面圖資料,收集沿線水文、地質(zhì)以及控制點等有關資料。2根據(jù)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圖,結合現(xiàn)場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圖上確定規(guī)劃路線走向,編制比較方案等初步設計。 3根據(jù)設計方案在實地標出線路的基本走向,沿著基本走向進行控制測量,包括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 4結合線路工程的需要,沿著基本走向測繪出帶狀地形圖或平面圖,在指定地點測繪工地地形圖。測圖比例尺根據(jù)不同工程的實際要求參考相應的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選定。5根據(jù)設計圖紙把線路中心線上的各類點位測設到地面上,稱為中線測量。中線測量

6、包括線路起止點、轉折點、曲線主點和線路中心里程樁、加樁等。6根據(jù)工程需要測繪線路縱斷面圖和橫斷面圖。比例尺則依據(jù)不同工程的實際要求選定。 7根據(jù)線路工程的詳細設計進行施工測量。 8工程竣工后,按照工程實際現(xiàn)狀測繪竣工平面圖和斷面圖。(1) 線路工程的勘測階段線路工程的勘測階段通常分為初測和定測階段。 初測階段在確定的規(guī)劃線路上進行勘測、設計工作。主要技術工作有:控制測量和帶狀地形圖的測繪,為線路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營提供完整的控制基準及詳細的地形信息。進行圖上定線設計,在帶狀地形圖上確定線路中線直線段及其交點位置,標明直線段連接曲線的有關參數(shù)。定測階段定測階段主要的技術工作內(nèi)容是,將定線設計的公

7、路中線(直線段及曲線)測設于實地;進行線路的縱、橫斷面測量,線路豎曲線設計等。(2) 線路工程的施工放樣階段根據(jù)施工設計圖紙及有關資料,在實地放樣線路工程的邊樁、邊坡及其它的有關點位,指導施工,保證線路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3) 工程竣工運營階段的監(jiān)測線路工程竣工后,對已竣工的工程,要進行竣工驗收,測繪竣工平面圖和斷面圖,為工程運營作準備。在運營階段,還要監(jiān)測工程的運營狀況,評價工程的安全性。四、 線路觀測的具體任務及內(nèi)容各小組在所測地形圖上設計含有幾個個轉折點的線路中線,線路轉向處用緩和曲線或圓曲線連接。1、 準備工作依據(jù)實習要求制定的道路路線的起始點、轉角點、平曲線半徑、緩和曲線參數(shù)以及對

8、特殊固定點應保持的距離等技術要求,進行實地定線。作線路初測時,曲線元素、線位走向,可由自組按要求自行決定,假定已知點坐標進行測設。2、 導線測量線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導線方法,靠近線路布設,導線點宜選在土層良好或高層建筑物上便于觀測易保存的地方。定線導線按不低于三級導線技術要求布設。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導線長度(m)平均邊長(m)測角中誤 差()測距中誤 差(mm)測距相對中誤差測回數(shù)方位角閉合差()相 對閉 合DJ2DJ640005005151/3000024101/1500024002500151/1400013161/10000120010012151/700012241/500

9、03、 中線測量根據(jù)中線附近的控制點和地物,可采用穿線交點,撥角防線等方法測設線路各交點,并用測回法觀測線路個偏角個一測回。然后從線路起點開始,沿中線每隔20m或50m(曲線上根據(jù)曲線半徑每隔20m、10m或5m)量距定出整樁,并在地面坡度變換處、中線與其他主要地物(如已有道路、河流、輸出線)相交之處設加樁。中線定線時,可采用經(jīng)緯儀定線或目估定線,量距采用一般鋼尺量距,曲線測設可采用偏角法、切線支距法或極坐標法。線路精度要求是:直線部分縱向相對誤差應小于1/2000,橫向誤差應小于5cm;曲線部分縱向相對閉合差應小于1/1000,橫向閉合差應小于10cm。里程樁的編號:0+000,0+020,

10、0+040,。加樁編號按實際距離為準。如:0+027,0+055,。中樁測量從導線點直接放樣,困難地方可設不超過2站的支點。中樁一般每20m設一個。個別樁號因現(xiàn)場條件限制無法定樁可省略。加樁位置為小橋橋中;大中橋起迄點;涵洞中;河岸交點;地質(zhì)不良地段起迄點;需拆遷的大型建筑物(四層以上);地形突然變化起伏點;垃圾場堆放的起迄點;平原與山區(qū)的交界點;舊過街管槽;路線與路線交叉點以及其他應加樁的部位(如鐵路、水域、溝渠等)。起、終點轉折點(JD)應埋設堅固樁并測量坐標,長直線段長于400米中間應加設堅固樁并測算樁號中樁施測范圍:路線起點外延100米至路線終點前伸100米,相交支路各延長100米。(

11、或根據(jù)設計要求而定)當線路測量與已有的道路,管道、線路交叉時,應根據(jù)需要測量交叉角、交叉點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和凈空高或負高。線路測量視工程需要應對起、終、拆、交點及重要方向樁加固,繪點之記或釘控制樁,以便施工時交樁或恢復中線。如有斷鏈,應在測量成果和有關設計文件中注明,并在實地釘斷鏈樁,斷鏈樁不要設在曲線內(nèi)或構筑物上,樁上應注明線路來向去向的里程和應增減的長度。一般在等號前后分別注明來向,去向里程。線路中線量距與曲線測設的精度要求:線段類別主要線路次要線路山地線路直線縱向相對誤差1/20001/10001/500橫向偏差(cm)2.5510曲線縱向相對閉合差1/20001/10001/500橫向

12、閉合差(cm)2.57.5104、 縱斷面測量(1) 基平測量在整個線路上,根據(jù)線路的長度設置3-5個水準點,按四等水準測量的方法或往返觀測方法與附近的已知水準點連測,并求出其高程。進行線路水準測量時,應起閉于等級水準點及沿路聯(lián)測外一般每300m左右留設臨時水準點,橋梁、隧道兩端及較大構筑物等處應按需要留設水準點,水準點的位置應設在施工范圍以外,標志要明顯、牢固、使用方便。一般市政工程附合水準線路線閉合差不應超過30(mm)。(L為附合路線長度,以Km計)。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市政工程,其水準測量精度要求根據(jù)需要另行設計施測。當水準測量必須跨越河流、深溝,且視線長度超過200m時,應采用跨河水準

13、測量的方法,跨河水準應觀測一雙測回或兩個單測回,半測回中觀測兩組,兩測回間互差不得超過40(mm)(S為跨河視線長度,以Km計)。(2) 中平測量一相鄰水準點為一個測段,從一個水準點出發(fā),按等外水準測量要求逐個測定中樁的地面高程,符合至下一個水準點。作業(yè)中應注意: 為提高作業(yè)效率,一個測站可以有若干個間視(前視),并采用視線高方法進行計算,故記錄時應注意分清后視、前視和間視,不能有誤。 各樁號的高程以樁的地面高程為準,不能測樁頂。 注意水準點的閉合或附合,以及其限差要求,以確保水準測量無差錯。縱斷面測量資料是提供內(nèi)業(yè)設計作為路線拉坡之用。施測范圍應于起迄點前后各延長100米,路線與支線相交時,

14、應向支線外延100米。縱斷面測量應起閉于水準點(逐點附合),按圖根水準精度要求沿中樁逐樁進行,并檢查里程樁號。中樁高程一般觀測一次取位至cm,其檢測限差一般地面為10cm,鋪磚地面為5cm。相鄰水準點高差與縱斷檢測的較差,不應超過2cm。設計所依據(jù)的重要高程點位如鐵路軌頂、橋面、路中、下水道井底等應按轉點施測,讀數(shù)取至毫米。中線有斷鏈,應在縱斷面圖上注記斷鏈樁的里程及線路總長應增減的數(shù)值,增值為長鏈,地面線應相互搭接或重合;減值為短鏈,地面線應斷開。5、 縱斷面圖的繪制以里程樁為橫坐標,比例尺1:1000,以高程為縱坐標,比例尺1:100,在毫米方格紙上繪出縱斷面圖??v斷面圖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樁

15、號、填挖土高度、地面高程設計高度、坡度與距離,填挖數(shù)、直線與曲線。具體內(nèi)容的安排,不做統(tǒng)一規(guī)定、以美觀、明確、易讀為好,各人可自由發(fā)揮。6、 橫斷面的測量橫斷面測量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各中樁處測定垂直于道路中線方向的地面起伏,然后繪成橫斷面圖。橫斷面的測量寬度由路基寬度以及地形情況確定,此次實習要求在中線兩側各測20米。測量中距離和高程要求準確到0.1m。采用皮尺、竹竿(或標尺、標桿)作簡易測量。記錄注意分清左、右端。以分數(shù)形式記錄,分子高程,墳墓水平距離;如。7、 橫斷面圖的繪制繪圖時,縱、橫比例保持一致,先在毫米紙上標定中樁位置,由中樁開始逐一將特征點畫在圖上,再用指點連接,即得斷面的連接線。然

16、后將路基斷面設計線,按同比例畫在橫斷面圖上,然后計算該面的填挖面積。橫斷面測設寬度=路基寬度+路沿外左右各10m。(在特殊需要大開挖地段)=路基寬度+2開挖深度比例尺豎、橫1:100,橫斷面測量的寬度應能滿足需要。橫斷面的方向,在直線部分應與中線垂直,在曲線部分應在法線上。作業(yè)過程中,視橫向地形變化,可適當增加斷面數(shù),加測斷面時必須在中線上補樁號及高程。在測量橫斷面時,應根據(jù)不同工程的需要測出橫向遇到的建筑物地坪、各街巷與單位入口地面,地下室采光口的窗臺,窨井井蓋和進出水口,不同路面結構分界線、沿岸水工構物頂面等處高程。測路拱大樣時應適當加密點位。橫斷面一般用水準儀測高、皮尺或繩尺量距。按軸線

17、樁施測橫斷面時,到中線處必須加測高程并注明,以備擇繪中線縱斷面圖。橫 斷 面 測 量 的 限 差(m)線 路 名 稱距 離高 程鐵路、汽車專用公路( +0.1)( + +0.1)一般公路( +0.1)( + +0.1)注:l為測點至線路中樁的水平距離(m);h為測點至線路中樁的高差(m)。8、 土(石)方量的計算在橫斷面圖上計算各樁號的填挖面積,然后用平均斷面法計算相鄰樁號的土石方量。計算公式為:式中,、為相鄰中樁處的橫斷面,面積分別按填方、挖方計算,d為相鄰兩中樁距離,可由樁號或縱斷面圖獲取。9、 參照以下要求設計道路的路面和豎向城市道路“支路”設計標準(1) 道路斷面寬度:采用單幅路混合佳

18、通,行車道寬度4米,兩側人行道各1米,共6米寬(2) 計算行車速度:采用支路級,20km/h(3) 平面設計指標:圓曲線半徑:不設超高最小半徑:70米 設超高推薦半徑:40米不設緩和曲線最小半徑:500米 設超高最小半徑:20米圓曲線最小長度:20米緩和曲線最小長度:20米(4) 縱斷面設計:最大縱坡:3% 最大合成坡度:4% 坡度最小長度:60米豎曲線最小半徑:150米 極限值:100米 豎曲線最小長度:20米(5) 橫斷面設計:最大超高:2% 超高漸變率:1/50(6) 停車視距:20米五、 人員設備配置1 、儀器設備如下表 設備產(chǎn)地及型號精度數(shù)量全站儀日本索佳 SET2101 秒1單棱鏡2對講機2日本索佳全站儀儀器型號介紹型號SET210望遠鏡放大倍率30分辨率3最小顯示H&V2/5精度H&V2補償器1單軸液體電子式,補償范圍3測距部紅色激光二極管、調(diào)制激光相位比較法測距測距范圍RS90N-K反射片1.2m500m一個AP01棱鏡*1m2.700m精度棱鏡(2+210-6D)mm反射片(6+210-6D)mm鍵盤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