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模板_第1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模板_第2頁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模板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文化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工程概況受* 的委托,我公司承擔了 * 文化中心擬建場地的巖土工程勘察任務。場地位于*,占地面積約為 196X103平方米。擬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積約 130X 80平方米,包括圖書館、會議室、活動中心等,具體使用功能未定,25 層,框架結構, 擬采用鉆(沖)孔灌注樁基礎。 大部分區(qū)域設有一層地下室 (圍 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底板設計標高暫時未定,設計單位為 * 。工程重要性等級屬三級,場地復雜程度及地基復雜程度等級屬二級,巖 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據(jù)、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一)勘察目的和要求勘察階段屬詳細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

2、、分布圍、 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查明場地各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 分析和評價場地建設的適宜性和地基的穩(wěn)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查明地下 水賦存狀況及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對地基類型、基礎型式、基坑開挖及支 護、地基處理和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議,并結合本地區(qū)經(jīng)驗提供詳 細的巖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shù),滿足基礎施工圖設計要求。按詳勘要求,布設勘探孔 38 個,勘察技術要求按滿足樁基礎設計要求及 基坑開挖支護設計要求編制。(二)勘察依據(jù)1、巖土工程勘察合同書及委托方提供的“總平面圖” 。2、執(zhí)行的標準及規(guī)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GB50021-2001 (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

3、礎設計規(guī) (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DBJ15-31-2003)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JGJ94-2008)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GB5OO11-2O10(三) 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外業(yè)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進行,采用全取芯鉆進、現(xiàn)場鑒別,結合標準貫入測試及取試樣作室試驗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個(其中取樣測試孔13個),總進尺1221.04米,標貫測試205次,取土試樣73個、巖石試樣9個、水試樣2組,試樣的試驗工作由我公司試驗室完成勘探孔主要數(shù)據(jù)見下表:孔號勘探孔類型X坐標(m)Y坐標(m)孔口 標冋(m)孔深(m)靜止水 位埋深(m)備注ZK1取樣測試孔2539889

4、.360420754.5181.9131.701.50ZK2一般性鉆孔2539890.569420770.2132.0145.301.60ZK3一般性鉆孔2539892.281420792.4172.1235.801.60ZK4取樣測試孔2539893.966420814.6191.9028.401.50ZK5:一般性鉆孔2539873.634420745.0781.3122.251.00ZK6取樣測試孔2539872.653420768.6291.8728.501.30ZK7:一般性鉆孔2539871.651420790.7881.7334.801.40ZK8一般性鉆孔2539870.687

5、420812.7801.8428.751.40ZK9:一般性鉆孔2539843.366420724.2021.6222.601.00ZK10取樣測試孔2539854.183420741.7661.7032.631.30ZK11:一般性鉆孔2539848.713420766.7321.5225.200.90ZK12一般性鉆孔2539847.711420788.8911.5825.500.80ZK13一般性鉆孔2539846.747420810.8831.8027.201.00ZK14取樣測試孔2539826.647420720.7831.8819.101.10ZK15一般性鉆孔2539825.4

6、66420743.0331.6440.201.00ZK16一般性鉆孔2539824.771420764.8771.6032.200.80ZK17一般性鉆孔2539823.769420787.0361.6228.100.90ZK18:取樣測試孔2539822.805420809.0281.8030.801.10ZK19一般性鉆孔2539802.392420721.6742.0233.031.30ZK20:一般性鉆孔2539801.527420741.1121.9331.721.10ZK21一般性鉆孔2539800.832420762.9561.5245.100.80ZK22:取樣測試孔25397

7、99.830420785.1151.5633.100.70ZK23一般性鉆孔2539798.866420807.1081.5531.000.60ZK24:取樣測試孔2539778.687420722.2351.8930.301.20ZK25一般性鉆孔2539777.586420739.2211.4836.001.00ZK26:取樣測試孔2539776.892420761.0651.5730.101.30ZK27一般性鉆孔2539775.889420783.2241.5431.601.00孔號勘探孔類型X坐標(m)Y坐標(m)孔口 標冋(m)孔深(m)靜止水 位埋深(m)備注ZK28一般性鉆孔2

8、539774.926420805.2171.5839.001.00ZK29一般性鉆孔2539754.493420718.0452.1941.101.30ZK30取樣測試孔2539753.646420737.3311.8133.231.10ZK31一般性鉆孔2539752.951420759.1741.4833.300.80ZK32取樣測試孔2539751.949420781.3331.5231.400.80ZK33一般性鉆孔2539750.985420803.3261.6032.001.30ZK34取樣測試孔2539731.104420708.1821.7635.501.00ZK35一般性鉆孔

9、2539729.706420735.4400.8633.600.50ZK36一般性鉆孔2539729.011420757.2830.9036.530.60ZK37一般性鉆孔2539728.008420779.4430.9433.500.70ZK38取樣測試孔2539727.045420801.4350.7730.900.60三、場地工程地質條件(一) 、地形地貌及工程環(huán)境場地位處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區(qū),屬河口三角洲沖積地貌。原為菜地,場地西 部區(qū)域已填土整平,地面標高西部已填土區(qū)域約1.62.2米,中部及東部未填土區(qū) 域約1.51.8米,南部區(qū)域較低洼,約0.81.0米。場地西側為人工河,南側為

10、河 涌,東側為空地,北側緊鄰*路,交通條件較好。場地南側距河涌較近,施工時 應注意防護及安全。本工程采用平面坐標系和黃海高程系,勘探孔平面坐標與孔口高程系根 據(jù)委托方提供控制點 3(X=2539701.473m 丫=420887.713m, H=2.391m 位于 場地東南面約90米的碎石路上)和控制點6(X=2539632.272m 丫二420900.068m H=3.981m位于場地東南面約135米的碎石路上)測放。(二) 巖土結構特征及其物理力學性質在勘探孔深度控制圍,場地巖土層按地質成因分為第四系填土、沖積土、 殘積土和白堊系基巖,現(xiàn)分述如下: 填土:按土性分為如下2層。-1砂性素填土

11、:灰色、灰黃色,松散,濕飽和,粉細砂為主,局部含少量粘性土或少量磚塊、碎石、砼塊等建筑垃圾,大小一般約為35厘米,最大約為 30 厘米,局部為中砂或粉土,填成時間小于五年。除ZK16ZK18、ZK21ZK23 ZK26ZK28 ZK30ZK33 ZK36ZK38孔外,其余勘探孑L均可見, 層厚 0.62.5 米,平均 1.4 米。標貫測試 7次,實測擊數(shù) 2 5擊,平均 3擊, 校正擊數(shù) 25擊,平均 3擊,標準值為 2.3 擊。取土試樣 4個, 1 個為粉砂, 1 個為中砂, 2 個為粉土。 -2耕植土:灰黃色,為粘性土,軟塑可塑,局部流塑,含少量植物 根莖。除ZK1ZK9ZK11ZK14Z

12、K35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見,頂板埋深0.01.6 米,層厚 0.82.7 米,平均 1.6 米。標貫測試 9次,實測擊數(shù) 15擊,平均 3 擊,校正擊數(shù) 15擊,平均 3擊,標準值為 2.0 擊。取土試樣 8個, 7個為粉 質粘土, 1 個為粘土。 沖積土:按土的顆粒級配、塑性指數(shù)及物理力學性質分為5層。-1 淤泥: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較多粉砂,局部為細砂或可塑粉 質粘土,其中 ZK9、ZK14 孔下部為灰黃色流塑粉質粘土夾層,厚約 0.40.9 米。勘探孔均可見,頂板埋深 0.73.8米,層厚0.88.8米(ZK34孔較薄, ZK1、ZK5 ZK7 ZK12、ZK17 ZK22 ZK2

13、3等孑L較厚),平均 4.4 米。取土試 樣 22 個, 9 個為淤泥, 9 個為淤泥質土, 3 個為粉質粘土( 2 個為夾層樣), 1 個為細砂。-2 粉砂:深灰色為主,局部灰色,松散,飽和,局部含少量淤泥,局 部為細砂或中砂。除 ZK5 ZK10 ZK23 ZK28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見,頂 板埋深 3.211.0 米(ZK2 ZK14 ZK20 ZK25 ZK2& ZK31、ZK34ZK36等孔 較淺,ZK1、ZK7 ZK12 ZK22等孑L稍深),層厚 1.39.8 米(ZK7 ZK19 ZK21、 ZK24 ZK27等孔較薄,ZK2 ZK38等孔較厚),平均4.0米。標貫測試

14、29次, 實測擊數(shù) 27 擊,平均 4 擊,校正擊數(shù) 26 擊,平均 4 擊,標準值為 3.2 擊。 取土試樣 12 個, 8個為粉砂, 2 個為細砂, 2 個為中砂。 -3 淤泥質土: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較多粉砂及少量腐殖質。除 ZK1、ZK5、ZK10、ZK11、ZK13、ZK18、ZK22、ZK23、ZK26ZK28、ZK32、ZK33、 ZK36ZK38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見,頂板埋深5.513.2米(ZK9 ZK19 ZK24 ZK29 ZK30 ZK34等孑L稍淺,ZK2 ZK7 ZK12等孑L稍深),層厚 1.014.6 米(ZK9 ZK12 ZK14 等孔較薄,ZK19ZK

15、21 ZK24 ZK2& ZK34 等孔較厚), 平均 5.9 米。取土試樣 12個, 6個為淤泥質土, 5個為淤泥, 1 個為粉質粘土。-4粉土:灰黃色,稍密中密,局部松散,濕,局部為粉質粘土或中 砂,其中ZK31孔下部為淤泥質土夾層,厚4.0米OZK22 ZK26 ZK27 ZK29ZK32 ZK34ZK37孔可見,頂板埋深8.917.5米,層厚1.06.1米,平均3.6米。 標貫測試 11 次,實測擊數(shù) 319擊,平均 8 擊,校正擊數(shù) 215擊,平均 6擊, 標準值為 3.9 擊。取土試樣 4個, 2個為粉土, 1 個為粉質粘土, 1 個為中砂。 -5淤泥質土:深灰色,流塑,具

16、臭味。ZK31、ZK32孔可見,頂板埋深 12.815.0 米,層厚 3.94.0 米。 殘積土:粉砂為主,灰色為主,局部灰黃色、紅褐色、土黃色,稍密 中密,局部密實,飽和,由砂巖風化殘積而成,含較多粘性土,局部為中砂 或粉質粘土。ZK2 ZK8 ZK14 ZK19 ZK22ZK30 ZK33 ZK35 ZK36 孔可見, 頂板埋深 8.520.6 米(ZK14 ZK23 ZK28等孔較淺,ZK2 ZK24 ZK29 ZK35 等孔稍深),層厚1.25.1米(ZK25孔較薄,ZK2 ZK19 ZK23等孔稍厚), 平均 2.8 米。標貫測試 15次,實測擊數(shù) 1232擊,平均 23擊,校正擊數(shù)

17、 924 擊,平均 17擊,標準值為 14.3 擊。取土試樣 5個, 2個為粉砂, 2個為中砂,1 個為粉質粘土。 基巖:為砂巖,紅褐色、灰黃色為主,局部土黃色、灰褐色、灰白色、紫紅 色,按風化程度分層描述如下:-1 強風化層:強風化狀態(tài),裂隙發(fā)育,散體狀結構,勘探孔均可見,頂板埋深 7.822.6 米(ZK5 ZK9 ZK10 ZK18等孑L稍淺,ZK2 ZK19 ZK21 ZK24ZK29 ZK34 ZK35等孔稍深),控制厚度4.428.6米。上部巖芯呈硬土狀,手 捏可碎,受水易軟化,局部夾碎巖塊或碎巖狀薄層,其中 ZK9 孑見稍密殘積土 夾層,厚 2.2 米; Z K 1 0孑見中風化

18、巖夾層,巖芯呈長柱狀,敲擊聲脆,厚 1.2 米;標貫測試 77 次,其中 57 次實測擊數(shù) 47191 擊,平均 97 擊,校正擊數(shù) 31128 擊,平均 68 擊,標準值為 61.4 擊;另 20 次實測擊數(shù)達 5 0擊而貫入厚度均未超 過預打段的15cm在剖面圖中表示為“反彈”;取土狀試樣6個,3個為粉質粘 土, 2 個為粉土, 1 個為中砂。下部巖芯呈短柱狀為主,局部塊狀 薄餅狀 長 柱狀,敲擊聲啞,手扳可斷,局部夾硬土狀;標貫測試 51 次,實測擊數(shù)達 50 擊而貫入厚度均未超過預打段的15cm在剖面圖中表示為“反彈”。巖石堅硬程 度為極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

19、為V級。-2 中風化層:中風化狀態(tài),裂隙發(fā)育,砂質結構,層狀構造,巖芯呈 短柱狀為主, 局部厚餅狀 長柱狀, 錘擊聲脆。 ZK2 ZK6 ZK11 ZK12 ZK14 ZK17 ZK23 ZK2& ZK32 ZK37、ZK38孔可見,頂板埋深 16.543.9 米(ZK11 ZK12 ZK14等孔稍淺,ZK2 ZK29孔較深),控制厚度1.27.2米。取巖石試樣 6個,其中5個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圍值為 5.0015.83MPa,平均13.02MPa 另 1 個試壓時沿裂隙破壞;巖石堅硬程度為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較破碎,巖 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為V級。-3 微風化層:微風化狀態(tài),裂隙稍發(fā)育,

20、砂質結構,層狀構造,巖芯 呈短柱狀 長柱狀,錘擊聲清脆。 ZK29 ZK38 孔可見,頂板埋深 28.538.0 米,控制厚度 2.43.1 米。取巖石試樣 3 個,天然單軸抗壓強度圍值為 24.19 30.60MPa平均28.27MPa巖石堅硬程度為較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較破碎, 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為w級。各巖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tǒng)計見附表 1,頂板埋深 頂板標高 層厚 分布 情況見附表 2。(三)、地下水 由于部分勘探孔孔位處填有砼塊、碎石等建筑垃圾,須用水鉆進開孔,故無法測得初見水位,其余鉆孔初見水位埋深為 0.801.90米(黃海高程 -0.430.69米),勘探結束測得各勘探孔靜止

21、水位埋深為 0.501.60米(黃 海高程 0.170.95 米),于2010年11 月24日16時 32分測得河涌水位為黃 海高程 0.71 米。場地位于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區(qū),地下水類型為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 砂層孔隙中,淺層地下水由大氣降水及河涌水補給、以蒸發(fā)為主的方式排泄, 水位受季節(jié)影響;深層地下水補給、排泄以水平向滲透為主,具微承壓性。 基巖裂隙水由上覆土層孔隙水下滲補給,含水程度受裂隙發(fā)育程度及補給條 件控制,據(jù)鉆孔揭露,裂隙含水貧乏,但不排除孔間存在富水裂隙帶存在的 可能性。根據(jù)巖土性質及地區(qū)經(jīng)驗判定: -1 層砂性素填土和 -2 層粉砂屬弱透 水性,層粉砂為弱微透水性,其余巖土

22、層屬微極微透水性。-2層為主要含水層,雖連續(xù)性較好,但由于透水性較弱,厚度普遍較小,故地下水 不豐富。按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受環(huán)境及土層滲透性影響劃分,地下水環(huán)境類型為II類,地層滲透性為A類,根據(jù)ZK1、ZK14孔所取水試樣的水質分 析結果按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 ( GB50021-2001)( 2009 年版)有關條文判定: 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微腐蝕性(有關指標詳見 “水質分析報告”) 。四、工程地質條件評價一)、建筑場地類別及地震烈度根據(jù)巖土名稱及性狀,結合當?shù)亟?jīng)驗,估計場地各巖土層的剪切波速為: -1 層 130m/s,-2 層 120m/s,-1 層 90m/s

23、,-2 層 130m/s,-3 層 100m/s, -4 層 190m/s,-5 層 100m/s,層 300m/s,-1 層 450m/s(硬土狀)、550m/s(碎巖狀),-2層650m/s,-3層750m/s。根據(jù)鉆探結果,場地覆蓋層厚度約1243米(大部分區(qū)域約1525米),選取ZK1、ZK8 ZK9 ZK17 ZK21、ZK29 ZK33孔資料,算得場地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u se=99169m/s,綜合判定建筑場地類別為III類。判別計算見下表:孔號ZK1ZK8ZK9ZK17ZK21ZK29ZK33覆蓋層厚度(m28.526.515.718.542.528.021.3等效剪切波速 u

24、 se (m/s)13413116911499118140建筑場地類別III類H類III類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GB5OO11-2O10附錄A提供資料,本場區(qū)抗震 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特 征周期值為0.45s。(二)、地基液化可能性、場地地基穩(wěn)定性及建筑適宜性評價場地有飽和砂土和粉土存在,故對 20米深度圍的飽和砂土和粉土進行液 化判別。根據(jù)現(xiàn)場鑒別及土工試驗結果,-4層粉土的粘粒含量大于10%,判定 為地震不液化土。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場地砂層的地質年代屬全新世,初判有 液化的可能性,采用標貫判別法作進一步的判定,-1層砂性素填土(地下水位以下層段

25、)、-2層粉砂為地震可液化土層,液化指數(shù)平均值為19.29 ,綜合判定本場地地基屬嚴重液化等級(判別計算見下表)。孔號地下 水位 深度(m層序實測標貫N(擊)標貫臨 界值Nr (擊)Ni/N cr貫入點 深度ds (mi 土層 厚度的 層位影 響權函 數(shù)值-1W (m )i點所 代表的 土層厚 度 di( m)i點所 代表的 土層的 液化指 數(shù) I lEi液化指數(shù)IleZK11.50-2310.580.2810.306.081.757.6312.81511.720.4313.204.881.855.18ZK41.50-125.080.392.3010.001.006.0720.44-238.7

26、60.346.758.541.588.84710.070.699.207.182.535.53ZK181.10-259.070.556.908.461.435.418.93710.270.689.157.491.483.52ZK261.30-257.770.645.1010.002.007.1323.7368.960.676.908.592.236.31410.350.399.557.062.3810.282712.532.1515.30ZK341.00-257.710.654.8010.002.408.448.44ZK380.60-229.530.217.208.692.9320.0941.

27、40310.790.289.656.872.5512.64411.890.3412.305.182.538.67鉆孔液化指數(shù)平均值19.29場地不存在地下巖溶、地面塌陷、活動斷裂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地形 平坦,地形地貌簡單,鄰近無山體、邊坡,不存在引發(fā)崩塌、滑坡、泥石流 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西側人工河岸邊有塊石擋墻支護,南側河涌的岸邊雖未作支護,但屬三角洲沖積平原的河涌,河寬、深不大,岸坡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 態(tài),場地、地基穩(wěn)定,適宜建筑。場地處于抗震設防烈度7度區(qū),有較厚軟土及存在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屬對建筑抗震不利地段,用作建筑場地時應考 慮場地及地基的地震效應并采取有效措施。(三)、巖土分層評價

28、-1層砂性素填土:松散,中壓縮性,土質不均勻,地下水位以下層段 為地震可液化砂土,主要見于場地西北部,厚度小。 -2層耕植土:中高壓縮性,土質較均勻,主要見于場地東南部,厚 度小。 -1層淤泥、-3層及-5層淤泥質土 :流塑,含水率高,孔隙比大, 為高壓縮性飽和軟土,局部厚度較大,-1層連續(xù)、-3層主要見于場地西 南部、-5層局部分布。-2層粉砂:松散,中壓縮性,為地震可液化砂土,基本連續(xù),局部厚度較大。 -4層粉土:稍密中密,中壓縮性,主要見于場地西南部,厚度普遍 稍大。上述各土層工程力學性質較差,承載力較低,未經(jīng)處理,不應作擬建建 筑物的基礎持力層。 層粉砂:稍密中密,中壓縮性,工程力學性

29、質稍好,主要見于場地 南部,厚度普遍不大,可作擬建建筑物的基礎持力層。 層砂巖:強風化微風化狀態(tài),工程力學性質較好,承載力較高, 是擬建建筑物較好的基礎持力層。 由于受裂隙發(fā)育程度差異等因素的影 響,局部區(qū)域強度、層面變化較大或存在有相對軟、硬夾層,設計及施工 時應充分注意這些不利因素。五、基礎型式選擇建議 基于以上對各巖土層的評述,擬建建筑不應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 建議采用樁基礎。場地地下水埋藏淺,水位以下有較厚的軟土及飽和砂土,人工挖孔施工 困難,安全性、經(jīng)濟性差,不應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場地位于城區(qū),應慎用震動大、噪音高的錘擊樁基礎。 靜壓預應力管樁樁身質量有保證、施工質量易控制,施

30、工速度快, 施工時振動小、噪音低,較適合本場地的環(huán)境條件。場地部分區(qū)域基巖 埋深較淺或硬夾層較淺,樁較難穿越,樁長較短,樁承載力較低。鉆(沖)孔灌注樁嵌巖能力強,可穿越硬夾層,樁長、樁徑選擇靈 活,可取得較高的單樁承載力, 適用于堅硬基巖埋深不太大的地基條件, 樁的穩(wěn)定性好,是本工程可以考慮的樁型,但施工慢,成樁質量較難控 制。擬建建筑物 25層及 1層地下室,使用功能及荷載差異稍大,綜合場地 環(huán)境、地基條件、施工條件及各樁型特點、建筑物功能及荷載等因素,對擬 建建筑適宜采用的基礎型式分區(qū)建議如下(分區(qū)情況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 圖”):A區(qū):主要分布在場地北部、中南部區(qū)域,地基特點為碎巖狀強風

31、化巖之 上的中硬土層較厚,建議采用靜壓預應力管樁基礎,以-2層強風化巖作樁端持力層。如采用 400mm樁徑、以不小于2600 kN的終壓力控制樁長,預 估樁長1531米(一般小于25米,ZK1、ZK5 ZK6 ZK15 ZK18等孔附近區(qū) 域較短,ZK2、ZK21、ZK29等孔附近區(qū)域較長,以現(xiàn)地面標高起算,下同)、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10001200kN (樁長較短區(qū)域應取較低值)。B 區(qū):主要分布在中部區(qū)域,地基特點為碎巖狀強風化巖之上的中硬土 層較薄, 局部區(qū)域碎巖狀強風化巖埋深較淺或硬土狀強風化巖中有中風化夾 層,建議優(yōu)先考慮采用小直徑鉆孔灌注樁基礎,建議以-2層強風化巖作樁端持力層

32、,樁長、樁徑可根據(jù)要求的單樁承載力結合巖土參數(shù)及地區(qū)經(jīng)驗確 定。由于鉆孔灌注樁的成樁質量較難控制,施工時應確保孔底清渣質量及混 凝土灌注質量。若擬采用靜壓預應力管樁基礎,由于樁受到的摩阻力及水平約束力小、 樁的嵌固穩(wěn)定性稍差,應適當降低沉樁力和樁承載力取值,施工時也應控制 好樁的垂直度、駁接質量及沉樁力,避免由于樁端局部應力集中而損壞樁體 的現(xiàn)象發(fā)生。如采用 400mmK徑、以不小于2000 kN的終壓力控制樁長, 預估樁長1126米(ZK9 ZK10 ZK13 ZK14等孔附近區(qū)域較短,ZK24 ZK34 等孔附近區(qū)域較長),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建議 9001000kN(樁長較短區(qū)域 宜取低

33、值,其中ZK10孔控制區(qū)域建議取800 kN)。由于局部區(qū)域樁長較短或 碎巖狀強風化巖之上的中硬土層較薄, 建議在施工圖設計前根據(jù)基礎部位的 重要性選擇地基有代表性的區(qū)位進行沉樁試驗,以取得較合理的樁承載力參 數(shù)。上述預估樁長和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是根據(jù)施工經(jīng)驗及巖土參數(shù)估算 得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應符合規(guī)要求。初步設計時,可結合巖 土參數(shù)按照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DBJ15-31-2003)有關公式估算,設計取值應結合本地區(qū)設計經(jīng)驗, 由于擬建建筑物圍均有地下室, 故可不考慮樁周 土負摩阻力對樁承載力的影響。2、地下室 地下室底板設計標高雖未確定,但場地地下水位較淺,勘察期間測得場地

34、地下水靜止水位為黃海高程 0.17 0.95米,因此地下室底板的設計應考慮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在上部荷載不能抵消浮托力的區(qū)域應采取抗浮措施。由 于地下室底板設計標高暫時未定,建議根據(jù)各區(qū)域巖土分布情況結合浮力大 小選用預應力管樁或鉆孔灌注樁作抗拔樁,樁長、樁徑根據(jù)要求的抗浮力結 合巖土參數(shù)及地區(qū)經(jīng)驗確定。基樁抗拔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初步設計時,單樁 抗拔承載力特征值可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DBJ15-31-2003) 有關公式估算,設計取值應結合地區(qū)設計經(jīng)驗。場地南側和西側距河涌較近,考慮到地下水作用的長期性、季節(jié)性及地 下室使用期間持續(xù)強降雨等不利因素并結合地區(qū)經(jīng)驗,地下室的抗浮設計水 位建議取黃海高程 2.00 米。六、巖土設計參數(shù)取值建議綜合分析、統(tǒng)計原位測試數(shù)據(jù)及試樣室試驗數(shù)據(jù)并參考本地區(qū)經(jīng)驗,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