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代詩歌誦讀教學初探_第1頁
小學古代詩歌誦讀教學初探_第2頁
小學古代詩歌誦讀教學初探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古代詩歌誦讀教學初探摘 要:誦讀是對小學生詩歌啟蒙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作用不僅使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詩歌的語言和韻律美,還能陶冶情操。關鍵詞:小學;古詩;誦讀;教學誦讀是我國古代語文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工作者應充分重視這一方法的運用。一、誦讀是對小學生詩歌啟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最早的詩歌是人們口頭吟唱的,詩歌中的因素和其他文學體裁相比,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音樂性是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征。音樂美又被稱為韻律美、聲韻美,表現為押韻、平仄、句數、字數、停頓節(jié)奏、雙聲、疊韻、疊字等語音特征的有的反復所形成

2、的聽覺上的審美感受。周振甫在論誦讀中了誦讀的種種好處,他說:“讀時分輕重緩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應,足以幫助對文章的了解,領會到作者寫作時的情緒;懂得音節(jié)和情緒的關系,到寫作時,自會采取適宜的音響節(jié)奏來表達胸中的情意?!鼻宕掏㈧裾J為:“古者之于詩,有誦有歌,誦可以盡人而學,歌不可以盡人而能也。”近人黃仲蘇認為:“誦就字義言,則為讀之而有音節(jié)者”朱光潛說:“歌重音樂的節(jié)奏而誦重語言的節(jié)奏?!本C合各家的理解,我認為誦讀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jié)奏地讀,反復地讀,熟練到脫口而出,成誦。方智范分析到:“誦讀是我國語文教育優(yōu)秀傳統(tǒng)中一種有益于積累、有效提高語文能力的好方法,應當適當提倡。誦讀是反復朗

3、讀、自然成誦,尤其適用于優(yōu)秀詩文等聲情并茂的作品。誦讀比簡單的朗讀更有助于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又不象朗誦那樣具有表演性。這一方法有助于積累素材、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位、情感投入,達到語文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目的?!倍⒄b讀的作用是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詩歌的語言和韻律美,并受到情感的熏陶20世紀30年代初,夏丐尊等專家說:“讀,原是很重要的,從前的人讀書,大多不習文法,不重解釋,只知在讀上用死工夫。他們朝夕誦讀,讀到后來,文字也自然通順了,文義也自然了解了?!苯鼇韺W生們大家雖說在學校里“讀書”或“念書”,其實讀和念的時候很少,一般學生只做到“看”而已。我認為語言學科,不該

4、只用眼和心,須于眼和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讀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蕭滌非說:“律詩本是一種具有音樂性的詩體,詩人完成一首律詩,往往不是用筆寫出來的而是用口吟出來的。對于一首律詩特別是象秋興八首這樣的七律的鑒賞,更需要下一點吟詠的工夫。這倒不是單純?yōu)榱诵蕾p詩的音節(jié)的鏗鏘,而是為了通過抑揚亢墮的音節(jié)來更好地感受作者那種沉雄勃郁的心情。前人評秋興八首謂渾渾吟諷,佳趣當自得之”這雖然是針對律詩的特點而言,其實何嘗不可以看作誦讀古代詩歌的共同特色。這種方法似笨拙,實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風格、節(jié)奏等都銘刻到自己的腦海中,一輩子也磨洗不掉。因而才可能對它們耳熟能詳,而理解

5、得十分透徹。三、展開誦讀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詩歌特點予以指導首先,誦讀強調實踐性,注重讀的過程,遍數多是其基本要求。課程標準從“過程和方法”的維度出發(fā),強調古代詩歌的啟蒙教育應突出實踐性,在反復的誦讀實踐中模仿、嘗試誦讀方法的不同變化,再積累誦讀的經驗。這個過程不同于以會背為目標的檢測。南宋朱熹說:“讀之,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葉圣陶說:“吟誦的時候,對于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

6、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所以他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一遍地讀來入調,一遍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1 其次,誦讀還要強調誦讀的目的性。誦讀的基本表現形式是朗讀?!坝闷胀ㄔ捳_、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列在了每個學段閱讀目標的第一條。朗讀是指放聲讀。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詩歌特點予以指導,使學生明白讀的目的和要求,表達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和心理變化,注重對具體讀法的指導,注重停頓、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理變化之間的微妙關系,即課程標準所說的“注意通過詩文

7、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币恍<覍Υ艘灿幸恍┚俚恼撌?。如朱自清認為,“熟讀的工夫是不可少的。吟誦與了解極有關系,是欣賞必經的步驟,吟誦時對于寫在紙上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里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痹诶首x時,“要能分辨語氣的輕重;使聲音有緩急,合于原文意思的?!边@些論述是有指導意義的。再次,誦讀的訓練要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隨著理解領悟能力的增強,學生的誦讀技巧會越來越高,老師必須根據這些特點確定不同學段的誦讀的不同要求和訓練方法;組織課堂的誦讀實踐要適應學生的趣味,采取多種訓練方法給學生示范和引導??傊?,誦讀是和情感體驗、語言積累緊密結合

8、在一起的,指反復多遍,最終爛熟于心的讀。學生吟誦詩歌,抑揚頓挫,韻味無窮,有意識地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音律的美,詩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和感染。與朗讀相比,誦讀更強調個人體驗,更強調內化。誦讀是古代詩歌啟蒙的貫穿始終的方法。曾祥芹,閱讀技法系統(tǒng),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135程廷祚,詩論十五,道光丁酉年刻本青溪文集卷二黃仲蘇,朗誦法,上海,上海開明書店,1936.126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19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64夏丐尊,葉圣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