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文言虛詞專項練習_第1頁
個文言虛詞專項練習_第2頁
個文言虛詞專項練習_第3頁
個文言虛詞專項練習_第4頁
個文言虛詞專項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文言虛詞復習一、解釋下列語句中“而”字的用法和意義。1、蟹六跪而二螯。(勸學)2、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過秦論)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4、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5、驪山北構而西折。阿房宮賦)6、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7、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東阿)8、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9、源不深而豈望流之遠。(諫太宗十思疏)10、君子疾夫舍之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1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12、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13、汝秭在吾懷,呱呱而泣。(項脊軒志)14、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2、15、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過秦論)16、外連衡而斗諸侯。(過秦論)17、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18、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保椉管幹荆?9、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2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 二、解釋下列語句中“何”字的用法和意義。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2、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3、大王來何操?(鴻門宴)4、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5、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6、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7、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阿房宮賦)8、殺一老卒,何甲也?(段太尉逸事狀)9、何

3、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10、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短歌行)11、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ㄊ竦离y)12、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13、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14、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15、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三、解釋下列語句中“乎”字的用法和意義。1、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2、壯士,能復飲乎?(鴻門宴)3、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4、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5、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6、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7、

4、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8、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9、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1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11、相與枕藉乎舟中。(赤壁賦)1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四、解釋下列語句中“乃”字的用法和意義。1、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3、饑者過半矣,君乃反迎而賀。(晏子治東阿)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6、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7、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8、無乃

5、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9、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 五、解釋下列語句中“其”字的用法和意義。1、今者項莊撥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2、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3、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4、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宮賦)5、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6、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7、其聲嗚嗚然。(赤壁賦)8、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論毅力)9、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10、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師說)11、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1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13、

6、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孟子兩章)14、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1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16、汝其勿悲?。ㄅc妻書) 六、解釋下列語句中“且”字的用法和意義。1、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2、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3、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夢游天姥呤留別)4、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報任安書)5、且臣少仕偽朝,歷職朗署。(陳情表)6、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   (報任安書)7、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欓T宴)8、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7、(師說)9、磐石方且厚。(孔雀東南飛)10、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段太尉逸事狀)1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過秦論) 七、解釋下列語句中“若”字的用法和意義。1、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逍遙游)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3、其自視也亦若此也。(逍遙游)4、若入前為壽 ,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6、久不見若影,大類女郎也。(項脊軒志)7、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孔雀東南飛)8、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 八、解釋下列語句中“所”字的用法和意義。1、某所,而

8、母立于茲。(項脊軒志)2、為吾與汝雙棲之所。(與妻書)3、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赤壁賦)4、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宮賦)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6、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鴻門宴)7、重為鄉(xiāng)黨所笑。(報任安書)8、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矣。(師說)9、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10、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禪山記) 九、解釋下列語句中“為”字的用法和意義。1、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季氏將伐顓臾)2、先是,太尉在涇州為營田官。(段太尉逸事狀)3、余既為此志。(項脊軒志)4、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5、因為長句,歌以

9、贈之。(琵琶行)6、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7、王子晞為尚書。(段太尉逸事狀)8、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9、軒東故嘗為廚。(項脊軒志)10、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11、身死人手,為天下笑。(過秦論)12、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13、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14、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15、慎勿為婦死。(孔雀東南飛)16、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17、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18、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19、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20、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21、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

10、人言也。(報任安書)2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十、解釋下列語句中“焉”字的用法和意義。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論語)2、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3、置杯焉則膠。(逍遙游)4、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6、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7、姜氏欲之,焉辟害?(鄭伯克段于鄢)8、寡人無復與焉。(晏子治東阿)9、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10、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11、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赤壁賦)12、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阿房宮賦) 十一、解釋下列語句中“也”字

11、的用法和意義。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項脊軒志)2、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3、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4、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5、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六國論)6、茍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7、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國論)8、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論語)9、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10、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逍遙游) 十二、解釋下列語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義。1、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2、自以為關中之固。(鴻門宴)3、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

12、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4、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        5、作師說以貽之(師說)6、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過秦論)7、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諫太宗十思疏)8、謹拜表以聞。(陳情表)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10、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11、樊噲側其盾以撞。(赤壁賦)12、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陳情表)13、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15、是以區(qū)區(qū)不敢廢遠。(陳情表)16、娘以指叩門扉曰(項脊軒志)17、五畝之宅,

13、樹之以桑。(寡人之于國也)18、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19、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段太尉逸事狀)20、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21、奚以知其然也?(逍遙游)22、南取北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23、具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24、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25、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十三、解釋下列語句中“因”字的用法和意義。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2、蒙故業(yè),因遺策。(過秦論)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過秦論)4、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過秦論)5、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6、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7、

14、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8、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9、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10、因招樊噲出。(鴻門宴)11、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 十四、解釋下列語句中“于”字的用法和意義。1、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項脊軒志)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3、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4、使人言于項羽曰。(鴻門宴)5、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論語季氏將伐顓臾)6、室西連于中閨。(項脊軒志)7、移其民于河東。(孟子寡人之于國也)8、辭樓下殿,輦來于秦。(阿房宮賦)9、夫禍患常積于忽微。(伶官傳序)10、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15、11、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阿房宮賦)1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13、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陳情表)1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15、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 十五、解釋下列語句中“與”字的用法和意義。1、朝過夕改,君子與之。(論語)2、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3、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4、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復與焉。(晏子治東阿)5、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6、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7、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過秦論)8、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9、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賦)10、備他盜

16、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11、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十六、解釋下列語句中“則”字的用法和意義。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2、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3、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鴻門宴)4、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5、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6、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7、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寡人之于國也)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10、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1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12、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17、陳情表)  十七、解釋下列語句中“者”字的用法和意義。1、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鴻門宴)2、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將伐顓臾)3、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4、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5、客有吹洞簫者。(赤壁賦)6、邠人偷嗜暴惡者。(段太尉逸事狀)7、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鴻門宴)8、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勸學)。10、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11、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游褒禪山記)12、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13、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

18、也。(鴻門宴)14、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十八、解釋下列語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義。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2、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宮賦)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師說)4、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陳情表)5、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赤壁賦)6、先妣撫之甚厚。(項脊軒志)7、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季氏將伐顓臾)8、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9、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10、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11、師道之不存也久矣。(師說)12、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赤壁賦)13、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19、(游褒禪山記)1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15、何陋之有?(陋室銘)1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17、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18、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19、扣舷而歌之。(赤壁賦)20、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文言虛詞練習參考答案一、“而”1、2、連詞,表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3、4、連詞,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5、6、7、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8、9、10、連詞,表示轉折關系??勺g為“但是”“卻”。 11、連詞,表

20、示假設關系??勺g為“如果”“假如”。   12、13連詞,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14、15表示因果關系。可譯為“因而”。    16、17、表示目的關系.  18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  19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20然而這樣的話,那么(然:承上,指代。而:啟下,表轉折。) 二、 “何”1用作疑問代詞。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21、#160; 2、3用作疑問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4、5用作疑問代詞。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6、7、8、9用作副詞。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10、11用作副詞。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12、13“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14、15【奈何】 表示疑問或反問, “怎么辦”“為什么”。 三、“乎”1、2用作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勺g為“嗎”“呢”。  &#

22、160; 3、4表示反問語氣,作“嗎”“呢”講。    5、6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7用于感嘆句,表感嘆感嘆語氣,可譯為“啊”“呀”等. 8、9、10、11用作介詞,相當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12助詞,作形容詞、動詞的詞尾,相當于“的樣子”、“地”, 四、“乃”1、2用作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這才”等.3、4用作副詞。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 5、

23、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 6、7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勺g為“是”“就是”等。 8、9【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五、 “其”1、2第三人稱代詞??纱?、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  3、4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它”(包括復數(shù))。 5代詞,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我們(的)”“自己(的)”。 6、7、8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勺g為“那”“那個”“那些”“那里”。9、10指示

24、代詞,表示近指,相當于“這”“這個”“這些”。 9、10連詞,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是還是”。 13、14、15、16用作語氣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 六、 “且”1、2副詞,相當于“將”、“將要”。  3、4副詞,暫且、姑且。 5、6連詞,遞進關系,而且,并且;況且,再說.  7、8連詞,讓步關系,尚且,還。9、10連詞,并列關系。又;又又;(連接兩個形容詞)一面,一面(連接兩個動詞)11【且夫】句首助詞,

25、表示下文是更進一步的議論。 七、“若”1、2、3動詞,像、好像。 4、5、6用作代詞。表對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 7用作連詞。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等。 8、9【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 八、“所”1、2名詞,處所,地方。 3、4、5代詞,用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于“的事(物、地方、人)”等。 6代詞,用在動賓詞組前面,與動賓詞組的動詞

26、組成名詞性詞組,做動賓詞組的賓語的定語,相當于“的”。 7助詞,在“為所”結構中用在動詞前,表被動,8所以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9、10所以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 九、 “為”1、2、3、4、5動詞,當“做”講,是“為”字的基本意義,可以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靈活翻譯。6動詞,以為,認為.  7、8、9、10 判斷詞,是。 11、12、13介詞,當“被”講,有時與“所”連用組成“為所”結構表示被動。 14、15介詞,介紹目的或原因。為了,因為。 16、17、18介詞,介紹涉

27、及的對象。給,替。 19、20、21介詞,對、向、跟。22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 十、“焉”1、2、3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于彼”。 4、5、6、7疑問副詞(代詞),哪里、怎么。 8、9句末語氣詞,了,啊,呢。 10、11、作語氣助詞,用于句中,表示停頓,無義。 12助詞,作形容詞、動詞的詞尾,相當于“的樣子”、“地”, 十一、 “也”1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  2、3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  5用在句末,表

28、示反詰語氣。  6、7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8、9、10助詞,用在句中(一般是簡單主語之后、復雜主語之后、時間詞之后以及復句的第一個分句之后),表示停頓。 十二、 “以”1、2動詞,以為、認為。 3、4連詞,表并列,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5、6、7、8連詞,表目的,譯為“來”、“用來”,9連詞,表結果,譯為“因而”“以至”“而”“才”。  10、11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勺g為“而”或不譯。  12、13連詞,表示因果關系??勺g為“因為”。 14、15介詞,因為、由于。

29、60; 16、17、18介詞,表示工具。拿、用。19、20、21介詞,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22、23、24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25介詞,相當于“在”,大多數(shù)是表示時間, 十三、 “因”1動詞,依靠、憑借、利用。  2動詞,沿襲。 3、4介詞,依靠、憑借、利用。  5、6介詞,就著、趁著、趁此。  7介詞,通過、經(jīng)由。 8介詞,因為、由于。 9、10、11副詞,因而、于是、就, 十四、 “于”1、2介詞,表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時間,譯為“在”“到”。 3、4、5、6介詞,與、跟、同、向、對,引出動作涉及的另一方。 7、8介詞,到,表示目標、歸趨。 9、10介詞,從、自,表起始。  11、12、13介詞,比,表比較,用于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