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學案:第二章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境(含4課時)無答案_第1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學案:第二章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境(含4課時)無答案_第2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學案:第二章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境(含4課時)無答案_第3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學案:第二章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境(含4課時)無答案_第4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學案:第二章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境(含4課時)無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第三節(jié)大氣環(huán)境 第一課時對流層大氣的受熱過程學案學習目的1.理解大氣的組成。2.純熟掌握大氣的垂直分層構造、各層的主要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3.掌握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學習過程一 大氣的組成閱讀材料: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有很多,其中一個條件是地球有適中的質(zhì)量和體積,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大氣層就像地球的四周包圍著的一層厚厚的“被子,人類就住在這層大氣的底部。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大氣層,發(fā)生著種種有趣的自然現(xiàn)象,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那么,地球大氣是如何影響人類的生存與開展,人類活動對于大氣又有哪些影響呢?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大氣的組成,大氣主要由干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zhì)組成;干潔空氣

2、主要由N2和O2組成,占99%,還有微量成分CO2和O3。N2 是地球上生物體的根本成分;O2是維持生物體的必需物;CO2是綠色植物進展光合作用的根本原料,并對地球起保溫作用;O3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過多紫外線的傷害,被稱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是天氣變化的重要角色,其相變形成云雨雪霧霜,同時還可對地面保溫;固體雜質(zhì)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污染,已導致大氣成分和含量的變化。例如,人類活動燃燒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CO2,使大氣中CO2 含量不斷增加。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電冰箱冰柜等的廣泛使用,釋放出大量的氟氯烴化物,氟氯烴化物能破壞大氣中的臭氧,使

3、大氣中的臭氧總量減少。答復以下問題:1. 大氣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各種組成成分都有哪些作用?2.人類活動對大氣層有哪些影響?3.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會對全球氣候會產(chǎn)生哪些影響? 4.臭氧的減少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二大氣的垂直分布讀圖分析:-80ºC -50ºC -10ºC 20ºC 溫度/ºC20ºC20ºC20ºC20ºC5012高度/Km1.圖中橫坐標和縱坐標分別代表什么?2.圖中的曲線又代表什么?4.據(jù)圖可推斷大氣共分為幾層?各層的名稱?一對流層1.對流層大氣隨高度升高溫度怎么變化?原因是什么?2對流層 運

4、動顯著。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對流層高度分別為 、 、 為什么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對流層高度會不同?3.對流層天氣復雜多變,試分析其原因。二平流層1.平流層大氣隨高度升高溫度怎么變化?原因是什么?2.在2227千米高度處,大氣溫度突然 ,試分析其原因。3.根據(jù)平流層的氣流特點,推斷平流層的天氣狀況。三高層大氣1平流層頂以上的高層大氣氣壓和密度由什么特點?2.高層大氣高度內(nèi)的什么層次和無線電短波通信關系親密?為什么?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1.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 、 、 2、“對流層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平流層的臭氧吸收紫外線,可見光吸收很少,這說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5、吸收具有 的特性。反射 散射3、回憶初中物理知識,結合上圖,說說散射作用與反射作用的主要區(qū)別?4、解釋:為什么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5、1太陽光能劃分為哪幾種單色光?他們波長的長短排序如何?2假如說波長越短越容易被散射,請解釋“晴朗的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的原因進入人眼球是什么色光,人類感覺物體就是什么顏色?課堂小結:穩(wěn)固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大氣是以氮氧為主的混合物,氮氧占99%B大氣中的氧是人類和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zhì)C大氣中的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對地面還有保溫作用D固體塵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2云、霧、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發(fā)生在 A對流層 B平流層 C

6、臭氧層 D高層大氣3以下說法真確的是 A大氣是由干潔空氣、水氣和固體雜質(zhì)組成B水氣和固體塵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條件 CCO2是植物進展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對地面不具有保溫作用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4以下是關于大氣對流層特點的描繪: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增;空氣對流運動顯著;低緯地區(qū)厚度大于高緯地區(qū);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其中全部正確的一組表達是 A、 B、 C、 D、5、關于平流層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A、平流層上冷下熱,大氣穩(wěn)定,不易形成對流 B、氣溫根本上不受地面影響 C、在平流層中存在一個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 D、平流層有利于高空飛行,與人類的關系最為親密6. 有時地面無線電

7、短波通訊突然中斷,這可能是 A、對流層出現(xiàn)云、雨、霧、雪等天氣 B、臭氧層的存在 C、電離層受到耀斑爆發(fā)的干擾 D、空氣對流運動所致7. 1、將下面幾種成分的代號填入表中,與其作用進展正確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D、氮 E、氧 F、塵埃構成地球上生物體的根本成分 水汽凝結時,可作凝結核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對地面有保溫作用 吸收長波輻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條件 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質(zhì)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8.我們的乘機保持萬米高度,從南極飛往赤道,它穿越的大氣層A.從對流層進入平流層 B.從平流層進入對流層C.始終在

8、對流層D.始終在平流層9.以下現(xiàn)象中與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無關的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溫暖些B.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的氣溫不會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D.底云覆蓋的白天,天空仍然是亮堂的10.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量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距太陽近 B空氣干凈,大氣的污染程度小 C海拔高,地球引力小 D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 第2課時學案 學習目的1、 理解大氣的保溫作用,并能運用這一原理解釋相關現(xiàn)象。2、 理解影響地面輻射大小的主要因素。3、 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學習過程一、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閱讀教材中“地面輻射和大氣輻射

9、P44以及“大氣的溫室效應P46內(nèi)容,考慮以下問題:1、 什么是地面輻射?什么是大氣輻射?地面輻射是 波輻射;大氣輻射是 波輻射;而太陽輻射是 波輻射?2、為什么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3、什么是大氣逆輻射?它有什么作用?4、綜上所述,大氣的保溫效應是如何產(chǎn)生的?v 探究 :結合教材及認知內(nèi)容畫出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作用關系示意圖畫出大氣保溫作用示意圖分析考慮:如何理解月球的晝夜溫差遠遠大于地球的晝夜溫差?解釋以下現(xiàn)象: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氣溫不會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溫暖些。二、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分析以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問題緯度因素:緯

10、度,年平均正午太陽高度,太陽輻射強度。太陽高度越,等量太陽輻射分布面積越,經(jīng)過的大氣途徑越,太陽輻射被削弱越,太陽輻射強度越??紤]: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閱讀課本P46并結合圖2.27分析下墊面如何影響太陽輻射?總結影響地面獲得太陽輻射多少的因素都有哪些?三、大氣熱力環(huán)流的過程探究:假設中假設A、B、C三地受熱不均勻時、冷熱不均對空氣垂直方向的上升或下沉運動有何影響?:A地空氣上升,將會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氣壓發(fā)生什么變化?:B、C兩地空氣下沉,又會使其近地面、高空空氣氣壓發(fā)生什么變化?:此時,同一程度面上近地面、高空的空氣氣壓是否還一樣? :此時,在近地面的A、B、C三地之間和高空的A

11、、B、C三地之間的空氣是如何流動的?:等壓面是否還能保持在同一程度面上?你能否在以下圖中畫出等壓面是如何彎曲的總結:熱力環(huán)流形成原因冷 C 冷 B 熱A 高空近地面990hpa970hpa950hpa1010hpa3、熱力環(huán)流形式:、城市風:1、畫出城郊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說出城郊之間近地面的風向 。、山谷風:、海陸風: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下面的等壓面分布圖中,正確的選項是 冷熱冷冷冷熱冷熱熱冷熱熱ABCD2 以下各圖中晝夜溫差最小的是A B C D3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A大氣是以氮氧為主的混合物,氮氧占99%B大氣中的氧是人類和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zhì)C大氣中的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12、對地面還有保溫作用D固體塵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4云、霧、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發(fā)生在 A對流層 B平流層 C臭氧層 D高層大氣5以下說法真確的是 A大氣是由干潔空氣、水氣和固體雜質(zhì)組成B水氣和固體塵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條件 CCO2是植物進展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對地面不具有保溫作用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6有關大氣環(huán)流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A大氣高空氣壓的上下狀況與地面一樣B高空氣壓高,近地面氣壓低的地方空氣就會做垂直下沉運動C近地面熱的地方形成低壓,冷的地方形成高壓D氣流在程度方向上總是有高壓指向低壓7.主要由大氣反射作用產(chǎn)生的自然現(xiàn)象是 A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氣溫不會太高B

13、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溫暖C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藍色D日落后的黃昏,天空仍是亮堂的8.晚秋或寒冬,霜凍多出如今晴朗的夜晚是因為:A、晴天地面輻射強          B、晴天大氣輻射強C、晴天大氣逆輻射強         D、晴天大氣逆輻射弱9讀圖,根據(jù)大氣熱力作用知識之間的聯(lián)絡完成以下問題: 1地面的主要熱源是 填字母,名稱是 。2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是 填字母,名稱是 。3大氣產(chǎn)生保溫作用的直接因素是 填字

14、母,名稱是 。4根據(jù)大氣熱力作用中能量轉換的過程,將圖中字母ABC所示現(xiàn)象按先后順序排列: 10讀某區(qū)域等壓面垂直剖面圖,完成以下問題:1近地面A、B兩處氣溫較低的是 。2A、B、A、B四處中,氣壓最高的是 ,氣壓最低的是 。3a、b、c、d四個等壓面中,氣壓最高的是 。4假設此環(huán)流為夏季風環(huán)流,那么A、B兩處中 處為海洋, 處為大陸。第三課時 大氣的程度運動學案1、學習目的1知識與技能掌握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理和形成過程,并且可以解釋自然界中常見的熱力環(huán)流現(xiàn)象;理解高空和近地面風受力的情況以及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演示和觀察,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學習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

15、并提出探究方案和解決問題的對策。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樹立“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開展有用的地理的思想。2、學習重難點重點: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難點:大氣程度運動3、學法要求:實驗法、合作探究學習法、自主學習法等一、大氣的程度運動風1、假設A、B、C受熱不均勻,在以下圖中畫出熱力環(huán)流:B冷A熱C冷2、總結歸納原理,完成以下框圖。近地面_不均大氣的_運動同一水平面的_差異大氣的_運動引起導致促使熱力環(huán)流風3、由此可以總結:大氣運動分為 和 ,其中大氣的 運動是風。4、形成風的原因是: 形成導致程度氣壓梯度同一程度面的_差異大氣的_運動近地面_不均風形成程度氣壓梯

16、度力由此可知:形成風的直接動力是 ,根據(jù)以上分析并且結合課本p49頁:答復以下問題:、什么是程度氣壓梯度?、什么是程度氣壓梯度力? 、程度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程度氣壓梯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程度氣壓梯度力對風速、風向有何影響?等壓線的疏密與程度氣壓梯度力、風速是什么關系?在以下圖畫出程度氣壓梯度力:900pa1000pa1100pa1200pa1300pa1400pa8001000600600由此可知:大氣只受程度氣壓梯度力作用:風向垂直 ,由 指向 5、閱讀課文p49包括閱讀材料,分析圖2-31以北半球為例,考慮:1高層大氣風向與等壓線有什么關系?結論:_。2高層大氣的風受哪些力的作

17、用?這些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結論:高層大氣受到_力、_力的作用。其中,_力,方向_,;_力,方向_,只改變_不改變_,大小_。3、在以下圖畫出南半球高空風向形成過程:900pa1000pa1100pa1200pa1300pa1400pa 南半球3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有什么關系?結論:_。4近地面大氣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這些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結論:近地面大氣受到_力、_力、_力的作用。其中,_力,方向_;_力,方向_;_力,方向_。1100pa1200pa1300pa1400pa5在以下圖畫出近地面風向: 北半球900pa1000pa1100pa1200pa1300pa1400pa 南半球由此可以

18、總結:如何畫出近地面風向?先畫出程度氣壓梯度力,北半球向_偏,南半球向_偏大約300400穩(wěn)固練習:畫出近地面風向:1000 800800 1000BC90010001100A6程度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對風分別有什么影響風向、風速?結論:等壓線稀疏,程度氣壓梯度力_,等壓線密集,程度氣壓梯度力_,_風速,_風向;地轉偏向力_風向,_風速;摩擦力_風向,_風速。6、小結:、影響大氣程度運動的三種力:程度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定義方向對風速和風向的影響、受力作用與風向以北半球為例風受力分析風向高空風向近地面風向二、課堂小結:三、課堂練習:等壓面一選擇題 讀圖,答復14題:1、圖中四地

19、,氣壓最高的是 A、地 B、地 C、地 D、地 2、導致、地兩地的氣壓差異的根本原因是A、大氣的程度運動 B、大氣的垂直運動 C、地面受熱不均 D、大氣狀況不同3、與M地相比,N地 A、氣溫高,氣壓低 B、氣溫低,氣壓高 C、氣溫高,氣壓高 D、氣溫低,氣壓低 4、M、N兩地空氣的運動方向是 A、兩地空氣都下沉 B、兩地空氣都上升 C、M地空氣上升 D、N地空氣上升1000讀右面等壓線程度分布圖,分析答復5-7題:10055、圖中四個箭頭,表示程度氣壓梯度力的是 1010A、 B、 C、 D、10156、圖中所示的情況在 單位:hPaA、北半球的高空 B、北半球的近地面 C、南半球的高空 D、

20、南半球的近地面7、此時,該地的風向為 A、東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8、以下四種情況中,正確的選項是 冷熱城市郊區(qū) A 、圖示的是、暖高壓、冷高壓、暖低壓、冷高壓等溫面等溫面10、下面關于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判斷,正確的選項是冷熱不均 大氣的垂直運動 大氣的程度運動氣壓的程度差異、 、 、 、 11、大氣程度運動的原動力是 A程度氣壓梯度力 B地轉偏向力 C摩擦力 D三力合力12、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 A垂直 B平行 C斜交 D無關13、分析高空大氣的風向,哪個力可以忽略不計 A程度氣壓梯度力 B地轉偏向力 C摩擦力 1004100610081010(hPa)14讀風向形成示意圖

21、,答復:1圖中是_壓,是_壓。2圖中是_力,是_力,是_。3該風向形成圖是 A北半球的風向形成圖 B南半球的風向形成圖 C圖中的風向右偏 D圖中的風向左偏4在_的作用下,大氣由_氣壓區(qū)向_氣壓區(qū)作程度運動,這就形成了風。5當風一旦形成,馬上就受到_力的作用,使風向逐漸偏離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偏,南半球向_偏。_力只改變風的方向,不能改變風的速度。6近地面的風,除受_力的影響外,還受_力的影響,該力的作用是減小風速。7在三種力的作用下,風向不與等壓線垂直,而是成一_。15、以下圖是實際大氣中的風向圖,讀圖答復以下問題:1圖中箭頭表示的含義是:2與等壓線的關系是 ,其方向是 。3假設無,只

22、受影響,那么與等壓線的關系是 。此時與的關系是 。4實際大氣中的與等壓線的關系是 。此圖表示的地區(qū)在 半球,理由是 。15、判斷:北半球虛線處的風向?5圖中M、N兩地相比,風力較大的是 地,原因是 16、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上任意一點正確判斷其風向和風力大小。BA1甲地為 氣壓中心,乙地為 氣壓中心;AB地 表2判斷A、B兩地的風向,畫在圖中;3判斷A、B兩地的風力大小:A B,原因是 。17、讀圖答復1讀圖答復以下問題、假設左圖是熱力環(huán)流圖,那么A地的氣溫 B地,A地的氣壓 B地。、假設左圖是夜晚的海陸環(huán)流圖,那么A地代表 ,判斷理由是 。、假設該圖是城郊環(huán)流示意圖,那么A、B代表城區(qū)的是

23、,判斷理由是 。2讀圖答復以下問題 1、該地為于 半球,判斷根據(jù) 。2、兩地中,風力較大的是 地,原因是 。3、地氣壓比地 。大氣環(huán)境-三圈環(huán)流第四課時學案課程標準: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挪動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教學目的:知識與才能:1理解大氣環(huán)流的含義及大氣環(huán)流的根本特性;2理解三圈環(huán)流與氣壓帶和風帶形成的關系,理解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挪動規(guī)律;3理解北半球冬夏海陸氣壓中心的形成和東亞季風形成的根本原理;4理解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過程與方法:1通過繪制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才能;2通過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影響的圖示分析,讓學生學會讀圖分析地

24、理規(guī)律和地理成因;3通過成因分析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機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絡實際的才能。教學重、難點: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和分布及其運動規(guī)律;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形成及其影響;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知識回憶:1. 同桌之間互相表達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 2. 近地面和高空氣壓_3. 同一程度面大氣怎樣運動?4、A、B兩地受熱不均,A地得到更多熱量,B地溫度相對較低,A、B兩地上空的大氣將如何運動?畫出熱力環(huán)流 A 熱 B冷 一、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 一.單圈環(huán)流假設: 地球外表性質(zhì)均一 地球不自轉,即不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1、請考慮以下內(nèi)容:討論一

25、:1、地球氣溫的緯度分布有什么特點?2、赤道近地面空氣在垂直方向 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 氣壓;極地垂直方向 ,近地面形成 氣壓。注:熱力作用形成的熱低壓和冷高壓。3運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大氣在赤道與極地之間程度方向的近地面和高空作 運動。4極地和赤道近地面氣壓差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5綜上所述,赤道和極地間形成了“單圈環(huán)流 2、在圖中左側面畫出極地和赤道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以下圖為北半球側視圖,考慮:圖中地面是指?高空是指?上升如何表示?下沉如何表示?二三圈環(huán)流1、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假設地球外表性質(zhì)均一;地球自轉,有地轉偏向力,那么會形成三圈環(huán)流讀課本50頁圖2-32以上的文字部分,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6、部分: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氣在 的影響下,最終的運動方向是在 N附近高空偏轉為 風。2赤道高空的空氣不斷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積,導致北緯30°N附近高空的空氣在垂直方向上 ,從而使近地面形成 高氣壓。注:動力原因形成的高壓。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氣將向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氣流偏轉后形成了 信風。通過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間形成了一個低緯環(huán)流。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氣和自北極地區(qū)南流的空氣相比較,熱力性質(zhì)如 何? 在60°N附近副極地相遇后它們的運動狀況有何不同?因此在60°N附近近地

27、面形成 低氣壓。注:動力原因形成的低壓。5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30°N和60°N之間形成 風;在90°N和60°N之間形成極地 風。6在副極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氣將分別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通過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間、90°N和60°N之間分別形成了中緯環(huán)流和高緯環(huán)流。7綜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環(huán)流,南半球同樣也有。2. 在圖中畫出南半球地面氣壓帶風帶及三圈環(huán)流形式。3. 作圖之后,看圖得出:1全球形成_個氣壓帶,_個風帶,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有和規(guī)律?2因熱力因素形成的氣壓帶有_因動力因素形成的氣壓帶有

28、_3極鋒是哪兩個風帶的氣流交匯而形成的?在哪一個緯度帶上?考慮:4哪幾個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多形成何種天氣?5哪幾個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形成何種天氣?小結:氣壓帶分布成因氣流運動對氣候的影響風帶分布北半球風向 南半球風向對氣候的影響綜上所述,形成三圈環(huán)流的因素是什么?1上下緯度之間的熱量差異2地轉偏向力的作用4. 變式圖:在以下變式圖中指出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變式圖1:變式圖2變式圖3二、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挪動在以上假設的條件下形成的大氣環(huán)流與實際還是有差異的。我們都知道,地球不斷的自轉和公轉。假設考慮公轉這一因素,三圈環(huán)流所造成的氣壓帶和風帶將會有何變化呢?試閱讀課本51-52頁部分,結合圖

29、2-33,進展歸納1、當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挪動時,是什么節(jié)氣?此時太陽直射點在什么位置? 2、什么季節(jié)北半球的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此時太陽直射點在什么位置?3、什么季節(jié)北半球的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此時太陽直射點在什么位置?4、通過以上分析氣壓帶、風帶挪動規(guī)律同_挪動規(guī)律一致5、氣壓帶和風帶季節(jié)挪動規(guī)律為: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_移,冬季_移;南半球那么相反。6、原因是:地球公轉_。7、假設各氣壓帶的寬度大致為10個緯度,嘗試畫一幅以北極為中心的俯視圖,并將夏至日時的氣壓帶、風帶在地球上的緯度分布情況,畫在圖中相應位置。讀圖并考慮答復:1該圖表示北半球季時的大氣環(huán)流狀況

30、,試說明你的判斷理由。2說出圖中字母表示的氣壓帶或風帶的名稱。A. B. C. D. 。三、海陸分布與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三圈環(huán)流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是在假設地表性質(zhì)均一的情況下,假如考慮海陸分布,氣壓帶風帶分布有何變化?1、同緯度的大陸與海洋相比,陸地熱容量小,海洋熱容量大,一樣的太陽輻射使陸地氣溫變化,海洋變化,相比較冬季陸地降溫,氣溫比海洋;夏季陸地升溫,氣溫比海洋。那么,冬季和夏季,大陸會形成何種類型的氣壓?夏季冬季氣溫氣壓氣溫氣壓陸地海洋2、讀世界7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考慮7月份北半球氣壓帶的分布有什么特點?、7月份,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哪個氣壓中心所切斷呢?為什么?

31、3、讀1月份世界海平面等壓線、風帶分布圖: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有何特點?、1月份,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哪個氣壓中心所切斷?為什么?總結:亞洲大陸太平洋大西洋7月1月4、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分布與北半球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四、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挪動與季風環(huán)流:何為季風?甲乙兩幅哪幅是1月?哪幅為7月?為什么東亞地區(qū)的季風最典型?為什么東亞形成的是東南季風而南亞形成的是西南季風?課堂小結:課堂練習:、形成三圈環(huán)流的因素是: A、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 B、太陽輻射時上下緯的加熱不均 C、地球自轉編向力 D、地勢的上下起伏2、副熱帶高氣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副熱帶高氣壓帶氣溫高 B、副熱帶高壓帶

32、氣溫低 C、動力原因形成的高氣壓帶 D、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3.關于氣壓帶表達錯誤的選項是       A.全球7個氣壓帶,3個低壓帶,4個高壓帶 B. 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緯30°左右C.氣壓帶分布具有上下相間的規(guī)律 D.低壓帶氣流上升,多晴天;高壓帶氣流下沉,多云雨4關于地球上風帶的表達  A極地東風只分布在北半球   B信風是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的C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變?yōu)闁|南季風D北半球的西風帶風向為西北5氣壓帶風帶開場向南挪動,是在以下哪個節(jié)氣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6南極洲由大陸中心吹向邊緣地帶的盛行風為  A反時針方向的極地東風      B順時針方向的極地東風C反時針方向的極地西風      D順時針方向的極地西風7形成季風的重要原因是A不同緯度間的熱力差異   B海陸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