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的仿真實驗報告_第1頁
基于matlab的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的仿真實驗報告_第2頁
基于matlab的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的仿真實驗報告_第3頁
基于matlab的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的仿真實驗報告_第4頁
基于matlab的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的仿真實驗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文檔基于matlab的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的仿真試驗報告一、小組成員 指導(dǎo)老師 二、試驗?zāi)康?.深化理解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的工作原理。2.使用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工具箱搭建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的仿真框圖。3.觀看在PWM把握方式下電路輸出線電壓和負載相電壓的波形。4.分別轉(zhuǎn)變?nèi)遣ǖ念l率和正弦波的幅值,觀看電路的頻譜圖并進行諧波分析。 三、 試驗平臺Matlab / simulink / simpowersystem五、試驗?zāi)K介紹1. 正弦波,電路常用到的正弦信號模塊,雙擊圖標,在彈出的窗口中調(diào)整相關(guān)參數(shù)。其信號生成方式有兩種:Time based和Sa

2、mple based。2. 鋸齒波發(fā)生器,產(chǎn)生一個時基和高度可調(diào)的鋸齒波序列。3. 示波器,其模塊可以接受多個輸入信號,每個端口的輸入信號都將在一個坐標軸中顯示。4. 關(guān)系運算符,<、>、=等運算。5. 直流電壓源,供應(yīng)一個直流電源。6. 三相RLC串聯(lián)電路,電阻、電感、電容串聯(lián)的三相電路,單位歐姆、亨利、法拉。7. 電壓測量,用于檢測電壓,使用時并聯(lián)在被測電路中,相當于電壓表的檢測棒,其輸出端“v”則輸出電壓信號。8. 多路測量儀,可以接收該需要測模塊的電壓、電流或電壓電流信號并輸出。9. IGBT/二極管,帶續(xù)流二極管的IGBT模型.10 為了執(zhí)行仿真其可以允許修改初始狀態(tài)、進

3、行電網(wǎng)穩(wěn)定性分析、傅里葉分解等功能.六、 試驗原理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圖1-1如下:圖1-1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圖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波形七、 仿真試驗內(nèi)容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仿真框如圖1-2所示:圖1-2 三相橋式PWM逆變電路仿真框圖仿真參數(shù)設(shè)置如下:三角波參數(shù)如圖1-3所示:載波頻率f=1kHz,周期T=1e-3s,幅值Ur=1V.圖1-3三角波參數(shù)圖正弦波參數(shù),正弦信號A/B/C相位差為120,分別為0、 2*pi/3、-2*pi/3,幅值都為1,如圖1-4、1-5、1-6所示。圖1-4正弦波參數(shù)圖圖1-5正弦波參數(shù)圖圖1-6正弦波參數(shù)圖示波器參數(shù)設(shè)置如圖1-7、1-8所示:采

4、樣時間Sample time為1e-6s,端口number of axes為4。圖1-7示波器參數(shù)設(shè)置圖1-8示波器參數(shù)設(shè)置直流電源參數(shù)設(shè)置,U=50V,如圖1-9所示:圖1-9直流電源參數(shù)設(shè)置阻感參數(shù)設(shè)置,R=10,L=如圖1-10所示:圖1-11阻感參數(shù)設(shè)置IGBT/Diode參數(shù)設(shè)置(按默認值),如圖1-12所示:圖1-12 IGBT/Diode參數(shù)設(shè)置仿真算法設(shè)置,如圖1-13所示:圖1-13仿真算法設(shè)置八、 仿真試驗分析當正弦波幅值1、三角波頻率1kHz時,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1所示:圖1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2所示:圖2 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

5、圖負載相電壓波形圖3所示:圖3負載相電壓波形圖小結(jié):由圖形可得:1.逆變器的輸出線電壓PWM波由+Ud,-Ud,0三種電平構(gòu)成。2.負載相電壓PWM波由+,-,+,-和0共五種電平組成。3.uUN(實測)-66.65V-33.32V0V33.31V66.64VuUN(理論)-66.67V-33.33V0V33.33V66.67V由上表格,可得出uUN的實測值與理論值相吻合。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4所示:圖4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三角波的頻率1kHz不變,轉(zhuǎn)變正弦波的幅值分別為0.8、0.5、0.3觀看波形的變化。當正弦波的幅值為0.8時,波形變化如下: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5所示:圖5 三角波、正弦

6、波的波形圖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6所示:圖6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負載相電壓波形圖7所示:圖7 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8所示:圖8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正弦波的幅值為0.5時,波形變化如下: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9所示:圖9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10所示:圖10 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負載相電壓波形圖11所示:圖11負載相電壓波形圖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12所示:圖12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正弦波的幅值為0.3時,波形變化如下: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13所示:圖13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14所

7、示:圖14 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負載相電壓波形圖15所示:圖15負載相電壓波形圖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16所示:圖16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小結(jié):1.諧波的幅值越小,諧波的次數(shù)越高。 2.諧波的幅值越小,基諧波越小。 3.由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可得正弦波幅值基波重量THD(%)149.9668.580.839.9691.640.524.98139.520.314.96198.11當正弦波的幅值不變恒為1,轉(zhuǎn)變?nèi)遣ǖ念l率分別為0.5kHz、2kHz、10kHz,波形變化如下:當三角波的頻率為0.5kHz時,波形如下: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17所示:圖17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PWM波形和線電壓

8、uUV波形圖18所示:圖18 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負載相電壓波形圖19所示:圖19負載相電壓波形圖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20所示:圖20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三角波的頻率為2kHz時,波形如下: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21所示:圖21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22所示:圖22 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負載相電壓波形圖23所示:圖23負載相電壓波形圖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24所示:圖24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三角波的頻率為10kHz時,波形如下: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25所示:圖25三角波、正弦波的波形圖PWM波形和線電壓uUV波形圖26所示:圖26PWM波形和線電壓

9、uUV波形圖負載相電壓波形圖27所示:圖27負載相電壓波形圖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28所示:圖28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小結(jié):1.隨著三角波的頻率增大,諧波次數(shù)不太穩(wěn)定。2. 隨著三角波的頻率增大,基諧波基本穩(wěn)定。3. 由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可得載波頻率(kHz)基波重量THD(%)0.549.9468.66149.9668.58249.9568.541048.1875.86轉(zhuǎn)變FFT settings 中 Max Frequency,分別為2000Hz 、4000Hz、6000Hz、8000Hz、10000 Hz,負載輸出頻譜圖如下所示:當2000Hz時,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如圖1-1所示:圖1-1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4000Hz時,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如圖1-2所示:圖1-2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6000Hz時,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如圖1-3所示:圖1-3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8000Hz時,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如圖1-4所示:圖1-4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當10000Hz時,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如圖1-5所示:圖1-5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小結(jié):1. 隨著Max Frequency的增大,負載輸出電壓頻譜圖越清楚。2. 隨著Max Fre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