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分解(文字教學版)_第1頁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分解(文字教學版)_第2頁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分解(文字教學版)_第3頁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分解(文字教學版)_第4頁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分解(文字教學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動作分解(文字教學)老架一路動作分解 第一勢 預備勢 口令預備(圖3-1) 立身中正,兩目平視,唇輕閉,齒輕合(面南背北)。 口令1(圖32) 身體緩緩下沉。 口令2(圖33) 左腳跟抬起。 口令3(圖34) 左腳橫開與肩同寬。 口令4(圖35) 左腳跟落下,重心移于兩腿之間,氣沉丹田。 要點:要求立而不挺,頂勁領起,唇輕閉,齒輕合,下頜微內收,松肩含胸塌腰,屈膝松髖,使心氣下降。 第二勢 金剛搗碓 口令1(圖36) 雙手緩緩抬起,與肩同高同寬。 口令2(圖37) 雙手隨身體下沉,落于腹前。 口令3(圖38、9) 雙手隨身體微左轉向身體左前上方劃弧,

2、與肩平(左手外旋,右手內旋)。 口令4(圖310、11) 身體先微向左轉隨即向右轉,雙手向右運至身體右側與肩同高。 口令5(圖312、13) 重心右移,左腳先抬起向左前方45度開一步,腳跟先著地。 口令6(圖314、15、16) 重心左移,身體先向右微轉再左轉,同時左手外旋右手內旋,左手隨身體向左前方運出,右手至右后方。 口令7 (圖317、18、19) 左腳尖外擺,右腳提起向右前方上步,腳尖點地,左手先上抬后向內下落,右手由后向前與左手相合,左手于小右小臂中部。 口令8(圖320) 左手內旋下至腹前,掌心向上,同時右手變拳落于左掌心內。 口令9(圖321) 右腳、右拳同時向上提起,左掌略下沉

3、。 口令10(圖322) 右腳落地震腳,同時右拳落于左掌心內。 要點:練習時以身領手,達到上下相隨、節(jié)節(jié)貫串。注意手法的同時,還要注意身法。左足向左前伸出,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輕而不浮。右拳落于左掌心內,與震腳要協(xié)調一致,勁整、氣下沉。 第三勢 懶扎衣 口令1(圖323、24、25) 重心右移,雙手分開,左手向下劃弧于左側外,右手向上劃弧至右側。 口令2(圖326、27) 重心左移,左手由下向上,右手由上向下,雙手合于胸前。 口令3(圖328、29) 身體略左轉,提右腳向右側開步,腳跟著地,兩眼目視右側。 口令4(圖330、31) 重心由左移至右腿,同時身體右轉,左手稍內旋,右手向右上劃弧至

4、肩平。 口令5(圖332、33) 左手下至左肋旁,五指叉腰,右手略下沉,掌心朝右前方。 要點:右手展開指肚用力,左手叉腰,虛虛攏住,不可用力。在即將形成定勢時弓右腿,右掌逆纏旋臂向右展開的同時,左腿用力,膝關節(jié)與髖關節(jié)不可蹬直。定勢時,放松左髖,氣沉丹田。 第四勢 六封四閉 口令1(圖334、35) 左手向右上劃弧,右手微收與左手相合于胸前。 口令2(圖336、37) 重心左移,雙手向下劃弧于腹前。 口令3(圖338、39) 雙手向左上方劃弧,略高于肩。 口令4(圖340) 重心移至右腿,雙手收于左耳旁。 口令5(圖341) 收左腳于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兩腳與肩同寬,兩手向右前方推出與肩同寬(

5、面向西南)。 要點:兩手由捋轉按,要以腰為軸。在左右轉動時上體仍須正直,不要前俯后仰。兩掌向右按時,以右掌為主,左掌為輔,氣要貼脊背,襠口要圓。 第五勢 單鞭 口令1(圖342、43) 身體微右轉,兩手內旋左手略前伸右手微內收,雙手掌心向上。 口令2(圖344) 右手變勾經左掌向右上方運出,略高于肩,左手收于左腹前。 口令3(圖345) 提左腳向左側開步,腳跟著地。 口令4(圖346、47、48) 重心移至左腿,左手由下向上劃弧置于左側,掌心向外。 口令5(圖349) 沉肩墜肘,氣沉丹田。 要點:左手捏攏向上提時,肘易架起來,因此要注意隨著身體轉正時沉肩、墜肘。成勢時,頂勁要領起,襠要開圓,髖

6、要松,身要正,胸要虛虛含住,方能心氣下降,氣沉丹田。 第六勢 金剛搗碓 口令1(圖350) 身體左轉,左手向外旋,右手向下劃弧至左胸前與左手相合。 口令2(圖351、52、53) 重心右移,雙手向右上運至身體右側,兩掌心向外。 口令3(圖354、55) 重心左移,雙手向下劃弧至左上方。 口令4(圖356、57、58、59) 重心右移,雙手向右上運至身體右側,兩掌心向外。 口令5(圖360) 身體左轉90度,左手向下運至左膝上,右手外旋向下。 口令6(圖361、62) 左腳尖外擺,右腳提起向右前方上步,腳尖點地,左手先抬后向內下落,右手由后向前,雙手合于右胸前,左手位于右小臂中部(面向東)。 口

7、令7(圖363) 左手內旋至腹前,同時右手變拳放于左掌心內。 口令8(圖364) 右腳、右拳同時提起,左掌略下沉。 口令9(圖365) 右腳落地震腳,同時右拳落于左掌心內。 要點:雙手捋向右略快,左手向前擠要慢;右腳上步時,左腿要控制好重心,以腰帶腿;震腳前,右拳上提重心須下沉,震腳時將周身之勁發(fā)于右腳;身體要有意下沉,但不能左右傾斜。 第七勢 白鶴亮翅 口令1(圖366、67、68) 身體微左轉再向右轉,同時左手外旋置于左腹前,右手由拳變掌外旋向上劃于身體右側上方。 口令2(圖369、70、71) 重心左移,提右足向右后方撤步,同時,左手由下向上,右手由上向下內旋合于胸前。 口令3(圖372

8、、73、74) 重心右移,左腳收于右腳內側,與肩同寬,足尖點地,同時左手向下經左腹前至右胯前,右手向上經右胸前至頭右側上方,掌心朝側前方。 要點:此勢是明顯的大開大合,兩腿虛實要分清,手合足開,手開足收,上下相隨。右肘兩次抬高并且高于肩,不能有架肘之意,肘尖下垂。 第八勢 斜形 口令1(圖375、76、77) 身體左轉再向右轉,同時,左手由下經后向左上至左胸前,略高于肩,右手向下向后至右胯側。 口令2(圖378) 提左腳向左前方30度開一大步,腳跟著地。 口令3(圖379、80) 重心移至左腿,左手收于左肩前,右手由下經外向上劃于耳側。 口令4(圖381、82) 身體左轉,同時左掌向下向左劃弧

9、于體側變勾手上提。 口令5(圖383、84、85) 右手向前向右劃弧于身體右側外旋下沉,松肩沉肘(面向東南)。 要點:右手向右劃弧時,以腰帶動肩、肘、手,但幅度較小,同時左手不要跟著向右轉。由于身體向左側的幅度較大,必須將兩髖松開,雙膝微內合,膝合勿挺直。 第九勢 摟膝 口令1(圖386、87) 身體稍向前,雙手向下合于左膝前。 口令2(圖388、89) 重心右移,左腳提起收于右腳前,腳尖點地。同時雙手上合后坐腕于胸前,兩掌心斜相對(面向東)。 要點:雙掌從膝蓋下掤起,由開轉為合,必須身體先動,而后身體先回,以身領手,虛實分清;摟膝成勢時要含胸、塌腰、坐腕、屈肘、屈膝、圓襠,周身相合。右腳要穩(wěn)

10、,左腳虛點,人欲進之勢。 第十勢 上三步 口令1(圖390、91) 身體略向右轉,同時雙手向下劃弧至右側后方。 口令2(圖392、93) 左腳提起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著地,同時左掌外旋向前推出,右手內旋屈肘收于右肩上方。 口令3(圖394) 重心移至左腿,同時身體左轉,左手向下劃于左髖外側,右手向前推出。 口令4(圖395、96) 右腳提起向右前方上一步,腳跟著地,同時左掌內旋,屈肘收于左肩上方,右掌外旋向前推出。 口令5(圖397) 重心移至右腿,身體右轉,右手向下劃于右髖外側,左手向前推出。 要點:連續(xù)上步動作,身法、步法、手法,必須協(xié)調一致。 第十一勢 斜行(圖398至于100) 口令、

11、動作與第八勢“斜行”相同。 第十二勢 摟膝(圖3107至于110) 口令、動作與第九勢“摟膝”相同。 第十三勢 上三步(圖3111至于118) 口令、動作與第十勢“上三步”相同。 第十四勢 掩手肱拳 口令1(圖3119、120) 提左腿向左前方邁開一大步,腳跟著地,同時雙手內旋,向上合于胸前。 口令2(圖3121、122、123) 重心左移,雙手向下向外分開再向上,抬與肩平。 口令3(圖3124) 重心右移,同時左手略后收,右掌變拳內旋收于右肋前。 口令4(圖3125) 身體迅速向左轉,重心速移至左腿,同時左肘向左后用力擊出,右拳內旋向右前方用力發(fā)出,面向東南。 要點:上三步在邁第三步時,左手

12、就開始向里與右手相合。右拳前擊與左手后擊要協(xié)調一致。發(fā)勁時要求:“勁起腳跟,行于腿,主宰于腰,發(fā)于梢節(jié)?!?第十五勢 金剛搗碓 口令1(圖3126至于129) 身體微向右轉再微左轉,同時左手由外向上向內,右拳變掌由外向下向內與左手合于胸前。 口令2(圖3130至于133) 身體右轉,重心右移,同時左手外旋劃至左下方,右手外旋劃至右上方,略高于肩。 口令3(圖3134、135、136) 重心左移,同時右腳劃弧向后經左腳內側于右前方,腳尖點地,左手向上再向下劃弧內收,右手由后向前與左手合于胸前(面向南)。 口令4(圖3137) 左手內旋至腹前,同時右手變拳放于左掌心內。 口令5(圖3138) 右腳

13、、右拳同時提起,左掌略下沉。 口令6(圖3139) 右腳落地震腳,同時右拳落于左掌心內。 要點:與第二勢金剛搗碓相同。 第十六勢 撇身捶 口令1(圖3140、141) 身體微下蹲,同時右拳變掌,雙手由下向外分。 口令2(圖3142、143) 雙手向上于頜前交叉,左手在前。 口令3(圖3144、145、146) 身體微左轉,雙手左外右內旋向左側運出,隨即提右腳向右橫開一大步。 口令4(圖3147、148、149) 重心右移下沉,身體右轉,同時左手內旋于左肩前,右手外旋于右膝前上方。 口令5(圖3150、151、152) 重心左移,身體左轉,同時兩手隨身體左轉向左運出。左手劃于左膝外側,右手劃于左

14、膝上方。 口令6(圖3153、154、155) 重心右移,身體右轉,同時左掌變拳外旋向下貼于左腰前,右掌變拳向右外旋運至右太陽穴上方。(目視左下方) 要點:在動作將要形成撇身捶時,重心仍須向右偏后移并下沉,不根過低(兩腿合住勁為宜)。形成撇身捶時,右拳、左肘尖與左足尖要成一線。 第十七勢 青龍出水 口令1(圖3156、157、158) 重心左移,身體右轉,隨轉體,左拳變掌外旋后內旋,向左向上向右,置于右胸前,右拳向下向里收于胸前。 口令2(圖3159、160) 重心迅速移至右腿,身體微左轉,左肘內旋向左側發(fā)出,屈肘貼于左肋,右拳外旋經腹前向右側迅速發(fā)出(左右發(fā)力要同時完成,面向南)。 要點:此

15、拳要求下勢較低,襠口要寬而圓,并以腰脊為軸,左右旋轉,纏繞屈蓄,迅速抖發(fā)。重心來回移動,使腿步的纏絲勁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 第十八勢 雙推手 口令1(圖3161) 重心右移,身體微向右轉,左手經胸前向上劃于右手下,右拳變掌,外旋略高于肩。 口令2(圖3162、163、164) 重心微右移身體左轉達180度,左腳尖外擺,雙手向下向左運至左上方。 口令3(圖3165、166)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腳向右前方開步,腳跟著地。 口令4(圖3167、168、169) 重心右移,雙手繼續(xù)經左向上運出,收于左肩前上方。 口令5(圖3170) 身體右轉,左腳收于右腳旁,腳尖點地,雙手向右前方推出(面向東)。 要點:

16、左掌經胸前引右掌,身體略右轉,是欲左先右的過程。一引即可左轉身。即將形成定勢時,要松髖、松肩、沉肘,使氣貫指尖。 第十九勢 肘底看拳 口令1(圖3171、172) 身體微右轉再左轉,左手向下劃于左髖旁,右掌外旋向上劃于右前方,高于肩。 口令2(圖3173)身體繼續(xù)左轉,左掌外旋再內旋劃弧向上抬起,高于頭,右掌向下劃弧至右髖下。 口令3(圖3174、175) 身體右轉下沉,左手向前屈肘下沉于左胸前,右掌變拳向里經腹前向上與左肘相合,拳心向里(面向東) 要點:在身體由左轉變?yōu)橛肄D的同時,兩手由逆纏變順纏,由分變合。練習時要注意,腰要塌,氣沉丹田,不僅左肘尖與右拳相合,周身上下都要相合。 第二十勢

17、倒卷肱 口令1(圖3176、177) 左手外旋向左前方劃出,右拳變掌由后向上劃出,與肩同高。 口令2(圖3178、179) 提左腳向左后方撤一大步,腳尖著地,右手收于右耳旁。 口令3(圖3180、181) 重心左移,同時左手向下,后劃于左髖外,右手向右前方推出,與肩同高。 口令4(圖3182、183) 左手由后向上收于左肩上,掌心朝左前方,右手內旋微內收。 口令5(圖3184、185) 提右腳向右后方退一大步,腳尖著地,左手收于耳旁。 口令6(圖3186、187) 重心右移,同時右手向下后劃于右髖外,左手向左前方推出,與肩同高。 口令7(圖3188、189) 左手內旋微內收,右手由后向上收于右

18、肩上。 以下三步同前兩步動作口令。(圖3190至205) 要點:退步時,腿先收后伸,雙掌一合一開(收足時雙掌合勁,后退時雙掌形成開勁),要求上下肢體協(xié)調配合,腰勁下沉,虛實分明,圓轉自如;每當向后撤步時,重心要移向前腿,轉體時,將中心移于后腿,雙掌由逆纏變?yōu)轫樌p。 第二十一勢 白鶴亮翅 口令1(圖3206) 重心右移,身體微右轉,同時左手由下向上與右手合于右上方。 口令2(圖3207、208、209) 重心左移,雙手向下運至腹前。 口令3(圖3210、211) 提右腳向右后開步,同時雙手內旋合于左前方。 口令4(圖3212、213、214) 重心右移,身體右轉,左腳收于在腳旁,腳尖點地,左手向

19、下劃至左髖前,右手劃弧經右胸到頭右側,略高于頭。 要點:與第七勢“白鶴亮翅”相同。 第二十二勢 斜行(圖3215至224) 口令、動作與第八勢“斜行”相同。 第二十三勢 閃通背 口令1(圖3225、226) 身體微左轉,同時左勾手變掌內旋,右手向左與左手合于左胸前。 口令2(圖3227、228) 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腳收于右腳旁,腳尖點地,身體右轉下蹲,同時左手外旋,再內旋向右下方劃弧于右膝內側,右手經胸前向右上劃弧至右上方。 口令3(圖3229、230、231) 身體左轉,同時左手外旋經胸前向上至肩平后繼續(xù)向后下方劃弧至體后。右手內旋向左下方于左膝內側。 口令4(圖3232、233) 提左腳向

20、左前方上一大步,腳跟著地,身體微右轉,同時右手收于胸前。 口令5(圖3234) 身體左轉,重心移至左腿,右掌向左前方穿出,指尖朝前。 口令6(圖3235、236) 重心右移,身體右轉,同時左手由后向前劃出至左腿外側。右手向上外旋劃出,與頭同高。 口令7(圖3237、238、239) 重心移至左腿,隨即提右腿轉體180度,同時左手向上劃弧于胸前,右手由外向下再抬起,與左手合于胸前(面向西)。 要點:身體左右旋轉,動作要快,注意扭腰、松髖,穩(wěn)定重心,要特別注意重心的轉換與腰脊的配合,以身領手,周身相隨。 第二十四勢 掩手肱拳 口令1(圖3240、241) 震右腳,提左腳向左前方開一大步,腳跟著地。

21、 口令2(圖3242、243) 重心移至左腿,雙手從上往下向外劃出,至身體兩側(面向西)。 口令3(圖3244、245) 重心右移,身體右轉,同時左手內旋收于左胸前,右手變掌內旋收于右肋前,拳心向上。 口令4(圖3246) 重心移至左腿,身體速向左轉,同時右拳外旋向前方發(fā)出,左肘向后發(fā)力收于左肋。 要點:與第十四勢“掩手肱拳”相同。 第二十五勢 六封四閉 口令1(圖3247) 身體微左轉,左掌內旋向前劃弧至胸前,右拳變掌外旋與左手合于胸前。 口令2(圖3248、249) 重心右移,左腳尖翹起,同時兩手經胸前運至右側方,略低于肩。 口令3(圖3250、251) 重心左移,提右腳隨轉體向右前方上步

22、,腳跟著地,左手外旋右手內旋,同時向左劃于身體兩側,掌略高于肩。 口令4(圖3252、253) 雙手繼續(xù)向左運至身體左側。 口令5(圖3254、255) 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腳收于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雙手經左肩向右斜下推出(面向南)。 要點:與第四勢“六封四閉”相同。 第二十六勢 單鞭(圖3256至上262) 口令、動作與第五勢“單鞭”相同。 第二十七勢 運手 口令1 (圖3263) 重心右移,同時左手向右上方劃出與頭同高,右手內旋與左手相合。 口令2(圖3264) 重心微向左移,同時雙手向左運至胸前。 口令3(圖3265) 重心右移,雙手向右運出,左手與頭同高,右手略低于肩。 口令4(圖3

23、266) 重心左移,雙手向左上方運出。 口令5(圖3267、268) 重心移向右腿,左腳收于右腳旁,腳尖點地,同時兩手向右運出。 口令6(圖3269) 提左腳向左橫開一大步,雙手繼續(xù)向右劃弧。 口令7(圖3270、271、272) 重心左移,提右腳并步,左手外旋置于前方,右手內旋右腹前。 以下三步同前。(圖3273至上293) 要點:要以腰為軸,以身領手,上下相隨,形成合勁,同時注意屈膝松髖,保持圓襠。 第二十八勢 高探馬 口令1(圖3294、295) 重心左移,左手由下經胸前向左劃出,與肩同高。 口令2(圖3296、297) 提右腳向右前方上步,腳跟著地,雙手向下內旋劃弧合于胸前。 口令3(

24、圖3298、299、300) 重心右移,身體先左再右轉,左手外旋,拉開至左上方略高于肩,右手外旋向下置于右髖外側。 口令4(圖3301) 重心左移,左手微內旋,右手經外向上劃弧與肩平。 口令5(圖3302、303、304) 身體左轉,重心移至右腿,左足收于右足旁,腳尖點地,左手內旋收于腹前(掌心向上),右手向上,由后向前,右肘于左掌上。 口令6(圖3305) 左手向下收于腹前,右手向右側推出,掌心向下(面向北)。 要點:在右掌轉臂屈肘附于右頜下時,以腰脊旋轉,并于左掌配合,先卷后放,注意塌腰松髖。形成卷勁時左足要里扣,要與腰髖協(xié)調配合,做到圓滿順隨。 第二十九勢 右擦腳 口令1(圖3306)

25、身體微向右轉,左手向右上方劃出與右手相合。 口令2(圖3307、308) 身體微左轉,雙手向下運至左腹前。 口令3(圖3309、310、311) 左腳提起,經前向右跨與右腳成交叉步,外側著地;左手由上向右下劃弧與右手交叉于胸前(擦、蹬左腳時,雙手交叉左手在外,擦、蹬右腳時,雙手交叉,右手在外)。 口令4(圖3312) 身體下蹲,雙手向上經胸前抬至頭頂上。 口令5(圖3313、314) 重心移至左腿,身體上起,同時右腳向右側上踢,雙手從上向兩側打下,右掌擊打右腳面,隨即右腳下落。 第三十勢 左擦腳 口令1(圖3315) 身體右轉90度,右腳跟著地,腳尖外擺,雙手內旋交叉于胸前。 口令2(圖331

26、6) 身體繼續(xù)右轉折90度下蹲,雙手經胸前向上抬起于頭頂上。 口令3(圖3317、318) 重心移至右腿,身體上起,同時左腳向左側上踢,雙手從上向兩側打下,左掌擊打左腳下面,隨即左腳下落(面向南)。 要點:左右插足,以肢發(fā)勁為主,雙掌逆纏上掤時注意:以塌腰為主,雙掌上掤為輔。做到有上有下,雙掌下?lián)?,足往上踢時,以身領手,由內而發(fā)。 第三十一勢 左蹬一跟 口令1(圖3319、320、321) 右腳內扣,身體左轉180度,同時,左腳落于右腳內側,腳尖點地,雙手由兩側下落合于腹前。 口令2(圖3322、323、324) 提左腳向左側快速蹬出,同時雙手用力向兩側推出。左腳隨即放松下落,雙手內旋微收(面

27、向北)。 要點:當雙掌相合時,肘窩要有雙開之意,兩膝微合,髖要松開,提足掤臂則為蓄。氣沉丹田,須周身相合,支撐腿控制重心,足指抓地,足心要空。 第三十二勢 上三步(圖3325至此331) 口令、動作與第十勢“上三步”相同(面向西) 第三十三勢 擊地捶 口令1(圖3332) 身體微向右轉,重心移向左腿。雙手內旋握拳。 口令2(圖3333、334、335) 身體左轉,右腳尖內扣,同時左拳由下向上外旋于身體左上方,略高于頭,右拳由后經肩上向下栽拳,用力下?lián)簦嫦蛭鳎?要點:側身順膀,雖身體前俯,但尾閭正中,松腰、落髖、氣沉丹田,步法要穩(wěn)固。 第三十四勢 踢二起 口令1(圖3336、337) 重心右

28、移,同時左拳向下外旋于左膝旁,右臂屈肘向上外旋提于胸前。 口令2(圖3338、341) 重心移至左腿,身體右轉180度,右腳收于左腳一側,腳尖點地,同時左拳經身后劃弧向前于左肩前上方,右拳下落至身體右側。 口令3(圖3342、343) 身體微右轉,右拳變掌經身后側向上于右肩上,左拳外旋變掌微下落于左肩前。 口令4(圖3344至347) 右腳踏實,左腿向上抬起隨即下落。在未落地之前,右腳迅速蹬地,伸平腳面用力上踢,同時右掌用力向前與右腳面相擊,左掌由前向后劃弧至左側,右腳下落至左腳內側(面向東)。 要點:此勢腰部先橫轉,繼而上下折疊,左右上下?lián)Q勁,練習時要注意腰腿轉換,協(xié)調一致。 第三十五勢 護

29、心拳 口令1(圖3348、349、350) 重心移向右腿,提左腳向左開步,身體先左轉再右轉;左掌經胸前向右側劃弧,右掌外旋與左手合于右胸前。 口令2(圖3351、352、353) 重心移向左腿,身體先右轉再左轉,右腳收回半步,腳尖點地,同時雙手經胸前向左劃,左掌略高于肩,右手于右胸前。 口令3(圖3354、355、356) 提右腳向右前方開出,腳跟著地,身體微左轉,雙手向左運出至左上方。 口令4(圖3357、358) 重心移至右腿,左手微內旋向上,右手經胸前向下劃弧于右膝前。 口令5(圖3359、360) 身體先右后左轉,略下沉,同時左手變掌向下內旋至胸前,拳心向里,右手變掌向上抬起,屈肘與左

30、拳相合于胸前(面向東北)。 要點:在右拳上舉、左拳外旋向下沉時,要以重心向右移為主,雙拳的動作為輔。雙拳一上一下,自然形成護胸的動作。重心移于右足時,雙拳同時向里合。練習時要求襠口略低,兩腿虛實變換要分清,尾閭中下正。 第三十六勢 旋風腳 口令1(圖3361至364) 身體右轉,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腳收于左足旁,足尖點地,同時雙拳變掌微向右劃弧經腹前至胸前。 口令2(圖3365、366、367) 身體左轉再右轉,右腳向前半步,足跟著地,腳尖外擺,雙手左上右下內旋于胸前交叉。 口令3(圖3368至371) 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由左向右上做扇形里合,同時雙手向兩側分開,左掌于左腳內側迎擊,身體向右旋轉

31、180度,左腳順勢下落于右腳旁,腳尖點地,雙手內旋合于腹前。 要點:右足外擺時,身體要保持中正,將左髖松下,雙手莫失掤勁,給旋轉身體提供條件。此勢在身體左右旋轉中完成,要快、要整。 第三十七勢 右蹬一跟 口令1(圖3372、373、374) 提左腳向左橫開步,雙手經胸前向兩側分開。 口令2(圖3375、376、377)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上抬,同時雙手下落向內交叉于胸前。 口令3(圖3378、379) 右腳向右側蹬出,雙手用力向兩側推出,然后兩臂隨右腿順勢下落,至身體兩側(面向北)。 要點:與第三十一勢“左蹬一跟”相同。 第三十八勢 掩手肱拳 口令1(圖3380、381、382) 身體右轉90

32、度,兩掌變拳,右拳從下經胸前向上略高于肩,左拳于左髖旁,雙拳左上右下同時發(fā)力。 (圖3383至389) 口令、動作與第十四勢“掩手肱拳”相同。第三十九勢 小擒打 口令1(圖3390、391) 重心右移,身體右轉,左手向左下方伸出,右拳變掌向右斜上方運出,與頭同高。 口令2(圖3392、393、394)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前方上步,同時左手上抬收回,右手向下再向上與左手交叉于胸前,左手在右小臂中部。 口令3(圖3395、396、397) 重心移至右腿,身體右轉90度;提左腳橫開一大步,腳跟著地,雙手同時向兩側分開,左手于左膝上方,右手與頭同高。 口令4(圖3398、399) 重心移至左腿,

33、左手向左側劃出,與肩同高,右手向下、向左劃弧至腹前。 口令5(圖3400、401) 重心右移,雙手由左向右運出,略高于肩。 口令6(圖3402、403、404) 身體微向右轉再左轉,重心移至左腿,同時,左手橫臂,右手立掌,向左前方推出(面向東)。 要點:向前上步時,檔要開,虛實分明,屈膝松髖,重心下沉為主,身法調整合適,開步自然輕靈。兩腿虛實變化必須以身領手,上下相隨。 第四十勢 抱頭推山 口令1(圖3405) 雙手相合微收交叉胸前。 口令2(圖3406) 重心右移,身體微右轉。 口令3(圖3407、408) 重心移至左腿,身體右轉,提右腳收于左腳旁,腳尖點地,隨后雙手經胸前分于身體兩側,略低

34、于肩。 口令4(圖3409、410、411) 身體左轉,提右腳向右前方開一大步,同時雙手經兩側置于兩耳旁。 口令5(圖3412) 重心移至右腿,身體右轉90度,雙手向前推出(面向西南)。 要點:此勢大開大合,要注意上下配合,在雙掌平分時兩膝相合,雙掌經兩耳旁,同時上一大步推出,勁足而長,勢如推山。 第四十一勢 六封四閉 口令1(圖3413、414) 重心左移,身體左移,同時雙手向下,劃弧于腹前。 口令2(圖3415、416) 重心移至右腿,雙手經左向上運至左肩上。 口令3(圖3417) 提左腳至右腳內側,與肩同寬,雙手向右側方推出。 要點:與第四勢“六封四閉”相同。 第四十二勢 單鞭 (圖34

35、18至422) 口令、動作與第五勢“單鞭”相同。 第四十三勢 前招 口令1(圖3423) 重心右移,左手向右方劃出與頭同高,與右勾手相合。 口令2(圖3424、425) 重心左移,同時雙手向左運至體前。 口令3(圖3426、427、428) 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腳收于右腳內側,腳下尖點地,同時左手由左上方經體前劃至腹前,右手劃弧于右側前,略高于肩。 口令4(圖3429) 提左腳向左前方開步,腳跟著地。 口令5(圖3430、431、432)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同時雙手由右向左前運出,左手至左肩前,右手至右腹前。 第四十四勢 后招 口令1(圖3433、434、435) 身體右轉

36、,左手由左上向下劃弧至腹前,右手由下經左向右前方劃至右肩前。 要點:練習時要以旋腰轉脊為主,身體向左轉(前招),向右轉(后招),襠要開,兩膝需合。在前招變后招時,用勁方向改變,雙掌是順纏變逆纏,逆纏變順纏,而兩足不動,此時下肢的順逆變化較明顯。 第四十五勢 野馬分鬃 口令1(圖3436、437、438) 提右腳向右開一大步,腳跟著地,兩手向右運出,左手運至頭部左上方,右手運至右膝上方。 口令2(圖3439、440、441) 重心右移,左手由上向下劃弧運至左膝上,右手由下向上經腹前劃弧運至頭部右上方。 口令3(圖3442、443、444) 重心移至左腿,身體右轉180度,提左腳上一大步,腳跟著地

37、,同時雙手由左經上運至左側方。 口令4(圖3445) 重心移至左腿,雙手向左側方運至身體左側。 要點:左右手輪流向左右兩側自上而下屈肘旋臂外撥,頂勁領住,襠勁要虛、圓。兩足隨兩手交錯向前上步,要注意上下相隨和身手的配合。 第四十六勢 六封四閉 口令1(圖3446、447) 重心右移,雙手經體前向右運至右腹前。 口令2(圖3448、449) 身體向右轉再左轉,同時雙手由下向上運至面部前方。 口令3(圖3450、451) 重心左移,身體左轉180度,同時提右腳橫開一大步。 口令4(圖3452、453) 重心移至右腿,雙手向右側方運出。 口令5(圖3454) 重心移至左腿,雙手向下運至腹前。 口令6

38、(圖3455、456) 雙手向左上方劃弧,略高于肩。 口令7(圖3457) 重心右移,雙手收于左耳旁。 口令8(圖3458) 重心移至右腿,左腳收回,腳尖點地,兩腳與肩同寬,同時雙手向右前方推出與肩同寬。 要點:與第四勢“六封四閉”相同。 第四十七勢 單鞭 (圖3459至463) 口令、動作與第五勢“單鞭”相同。 第四十八勢 玉女穿梭 口令1(圖3464) 重心微右移,右勾手向內收于右胸前。 口令2(圖3465) 重心右移,左手下沉,同時右勾手變掌。 口令3(圖3466、467、468) 重心移至左腿,身體右轉,提右腳收于左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左手經左上劃弧、右手由右下劃弧相合于腹前。 口令

39、4(圖3469、470) 雙手隨身體微向上領起后,隨即下蹲。 口令5(圖3471、472) 雙手向上與抬右腳同時進行,隨即左腳微跳,隨即雙足下震,雙手下按。 口令6(圖3473) 右手前推,左臂后收。 口令7(圖3474) 提左腳同時左手前推,右臂后收。 口令8(圖3475、476、477) 左腳落地,提右腳,轉體180度,向右開一大步(面向南)。 要點:雙掌交叉,雙足下震,左足先震,右足后震,周身相合,左足跳得越遠越好,此勢為平縱法。左掌前推時,越快越好。在左足向前落地時,重心迅速跟上,腿要彎屈,緊接著向右轉體,重心下沉,身體放松,兩手自然與身體配合保持平衡。 第四十九勢 懶扎衣 (圖347

40、8至484) 口令、動作與第三勢“懶扎衣”相同。 第五十勢 六封四閉 (圖3485至489) 口令、動作與第四勢“六封四閉”相同。 第五十一勢 單鞭 (圖3490至493) 口令、動作與第五勢“單鞭”相同。 第五十二勢 運手 (圖3494至505)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七勢“運手”相同。 第五十三勢 雙擺蓮 口令1(圖3506、507) 重心移至左腿,雙手向右上方劃弧,再下落至身體右側。 口令2(圖3508至511) 提右腿向左前做扇形外擺,雙手向左前劃弧與腳側面迎擊,隨后右腿收回(面向南)。 要點:右足提起時,左髖要松,用腰勁使右足上提,身法屈蓄,身體不要起伏;擺足時不要單純以雙掌擊拍足面,而

41、是以腰為軸帶動右足向外擺,雙掌以反方向迎擊。 第五十四勢 跌岔 口令1(圖3512、513) 右腳下震,隨即提左腳,同時左手向下,右手向上合于胸前。 口令2(圖3514) 身體下蹲,左腳向左側方蹬出,左手向前劃弧于左小腿內側,右手向外劃弧于右斜前方。 要點:此時身體向下,兩腿叉開下跌,為跌岔。跌岔可以將左腿伸直與右膝全部著地,也可將兩腿一齊展開,為雙岔。練習時可根據(jù)身體條件來選擇,初練可以高些,熟練后可逐漸降低,以免將腿部拉傷。 第五十五勢 金雞獨立 口令1(圖3515、516) 身體左轉,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向前穿于左膝上,右手劃弧下落于身體右側。 口令2(圖3517) 右腳提起

42、向前落于左腳內側,腳尖點地,右手向前至腹前。 口令3(圖3518、519、520) 提右腿,腳尖自然下垂。右手由下經左臂內向上托起,同時左手下按至左腿外側。 口令4(圖3521、522)右手隨右腳下震按于腹前。 口令5(圖3523、524、525)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腳向右橫開一步,腳跟著地,同時雙手由下經右上方運至左側。 口令6(圖3526、527、528) 重心移至右腿,身體先左轉再右轉,隨即提左腳收于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雙手由左向下經右劃弧運至體前。 口令7(圖3529、530、531) 提左腿,腳尖自然下垂,左手由下經左身前向上托起,同時右手下按于右腿外側(面向東)。 要點:跌岔下

43、去,變金雞獨立時,身體不能硬向上起,須用腰襠之勁向前沖起。金雞獨立,必須一條腿站穩(wěn),一只手下按,另一只手上推,兩者上下對稱,不可一味用力向上。 第五十六勢 倒卷肱 (圖3532至543)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勢“倒卷肱”相同。 第五十七勢 白鶴亮翅 (圖3544至552)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一勢“白鶴亮翅”相同。 第五十八勢 斜行 (圖3553至561)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二勢“斜行”相同。 第五十九勢 閃通背 (圖3562至576)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三勢“閃通背”相同。 第六十勢 掩手肱拳 (圖3577至581)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四勢“掩手肱拳”相同。 第六十一勢 六封四閉 (圖3582至

44、589)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五勢“六封四閉”相同。 第六十二勢 單鞭 (圖3590至593)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六勢“單鞭”相同。 第六十三勢 運手 (圖3594至601)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七勢“運手”相同。 第六十四勢 高探馬 (圖3602至611) 口令、動作與第二十八勢“高探馬”相同。 第六十五勢 十字腳 口令1(圖3612、613) 身體微向右轉,同時左手向右上方劃出與右手相合,隨即左手外旋右手微內旋于右側前方。 口令2(圖3614、615) 身體微左轉,左手向左劃弧至左上方,右手劃弧下落于腹前。 口令3(圖3616、617、618) 重心右移,左腳提起上半步,腳尖點地,身體右轉,同

45、時雙手左上、右下劃弧,交叉于胸前。 口令4(圖3619) 提左腳向左前方開步,腳跟著地,同時雙手左下、右上劃弧分開。 口令5(圖3620、621、622) 重心移向左腿,身體左轉再右轉,左手向上、向內收于左胸前,右手由上向下、向內劃弧至左肘下。 口令6(圖3623、624、625) 右腳向左前方踢出,向右做扇形外擺,同時左手向左與右腳面迎擊,隨即右腳下落(面向東北)。 要點:左足向前方開步,而重心自右向左移,左髖坐下,使右足在身體不上長的情況下,用腰勁將右腿提起外擺,做到虛實分清,上下相合。 第六十六勢 指襠捶 口令1(圖3626) 身體右轉180度,雙手變拳同時左拳外旋下落外側,右拳置于胸前

46、(面向西南)。 口令2(圖3627、628) 左拳內旋上沖高于頭,右拳內旋向下發(fā)于右膝外側。 口令3(圖3629、630、631) 右腳下震,左腳提起向左前方開一大步,腳跟著地,兩拳變掌向內合于胸前(面向西南)。 口令4(圖3632、633) 重心移至左腿,同時雙手由胸前向兩側分開。 口令5(圖3634) 重心右移,左手向內劃弧收于左胸前,右手變拳向內收于右肋前。 口令6(圖3635) 重心迅速移至左腿,同時左手后收左肋旁,右拳向右前下方發(fā)出。 要點:與第十四勢“掩手肱拳”相同。 第六十七勢 猿猴獻果 口令1(圖3636、637、638) 重心右移,身體右轉再左轉,左掌外旋再內旋變拳收于左肋旁

47、,右拳外旋運至右胸前。 口令2(圖3639) 重心移至左腿,身體左轉45度,右腿抬起,同時右拳內旋向上劃弧至右前方。 口令3(圖460、641) 右腿向右側開步著地,同時兩拳變掌向上至兩耳旁。 口令4(圖3642) 重心移至右腿,左腳收回,腳尖點地,身體略右轉,同時兩手向右前方按出(面向南)。 要點:身體略向右轉再向左轉,左掌變拳微逆纏,隨即抬右腿,右拳內旋向上置于右前方。拳心朝里,左拳置于左肋前,拳心向里。 第六十八勢 單鞭 (圖3643至646) 口令、動作與第五勢“單鞭”相同。 第六十九勢 雀地龍 口令1(圖3647至650) 重心右移,同時兩手變拳,隨即右拳內旋,再向外劃弧抬至右肩前。 口令2(圖3651至653) 重心左移,身體左轉,同時兩拳左上、右下劃弧合于胸前。 口令3(圖3654、655) 重心右移,身體下蹲。同時兩拳左下、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