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散_圣濟總錄卷一○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菊花散_圣濟總錄卷一○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菊花散_圣濟總錄卷一○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菊花散_圣濟總錄卷一○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菊花散_圣濟總錄卷一○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菊花散_圣濟總錄卷一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菊花散_圣濟總錄卷一二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11.原方101.1.組成: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01.2.功效:肝虛,風(fēng)毒氣眼目昏,多淚澀痛。101.3.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101.4.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102.相似度67%:消毒散102.1.組成:牛蒡子(爁)6兩,荊芥穗1兩,甘草(炙)2兩。102.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02.3.加:荊芥穗102.4.減:菊花102.5.功效:瘡診壯熱出而不快;上膈壅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小兒瘡疹已出,末能勻透及毒氣壅遏,雖

2、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胸膈不利。小兒急驚風(fēng)毒,赤紫丹瘤,九道有血妄行及遍身瘡疥。牙根臭爛。102.6.來源:局方卷十。103.相似度67%:惡實散103.1.組成:牛蒡子(微炒)1兩,荊芥穗1兩,甘草(炙)半兩。103.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03.3.加:荊芥穗103.4.減:菊花113.5.功效:咽膈不利。113.6.來源:方出本草衍義卷十,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三。114.相似度67%:牛蒡子散114.1.組成:牛蒡子1兩(微炒),甘草1分。114.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14.3

3、.減:菊花114.4.來源:圣惠卷三十六。115.相似度67%:千里光散115.1.組成:菊花、千里光、甘草各等分。115.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15.3.加:千里光115.4.減:牛蒡子115.5.功效:能近視不能遠視。115.6.來源:銀海精微卷下。116.相似度67%:牛蒡甘草湯116.1.組成:牛蒡子(麩炒)1兩,甘草(炙)1錢。116.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16.3.減:菊花126.4.功效:麻痘初作。126.5.來源:痘治理辨卷下。127.相似度67%:大黃散127.1.組成:川大黃半兩(銼

4、碎,微炒),牛蒡子1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27.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27.3.加:川大黃127.4.減:菊花127.5.功效:風(fēng)熱積于咽喉之間,咽喉中如有物妨悶,或在左,或在右,名曰蠱。127.6.來源:圣惠卷三十五。128.相似度67%:菊花散128.1.組成:菊花1兩(焙),排風(fēng)子1兩(焙),甘草(炮)1兩。128.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28.3.加:排風(fēng)子128.4.減:牛蒡子128.5.功效:熱毒風(fēng)上攻,目赤頭眩,眼花面腫。128.6.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129.相似度60%

5、:散風(fēng)散129.1.組成:牛蒡子(半生)2錢,牛蒡子(半炒)2錢,陳皮3錢,檳榔1錢,甘草1錢。139.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39.3.加:陳皮、檳榔139.4.減:菊花139.5.功效:痘疹黑陷里實之證。139.6.來源:痘疹會通卷四。1310.相似度60%:金華散1310.1.組成:黃連1兩,菊花1兩,枸杞子1兩,甘草3分,牛蒡子半兩。1310.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310.3.加:黃連、枸杞子1310.4.功效:痘瘡入眼,昏暗,翳膜遮障。1310.5.來源:普濟方卷四四。1311.相似度60%:菊

6、花散1311.1.組成:菊花4兩(炒),防風(fēng)2兩(去蘆頭),白蒺藜1兩(炒過,搗去角),牛蒡子1兩(炒熟),甘草1分(炙)。1311.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311.3.加:防風(fēng)、白蒺藜1311.4.功效:肝腎風(fēng)毒氣沖目,腫痛昏暗。1311.5.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1412.相似度50%:菊葉湯1412.1.組成:菊花(去梗)、羌活、獨活、旋覆花、牛蒡子、甘草各等分。1412.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412.3.加:羌活、獨活、旋覆花1412.4.功效:一切風(fēng),頭目昏眩,嘔吐,面目浮腫者。1412.5.來

7、源:宣明論卷三。1413.相似度50%:菊花湯1413.1.組成:菊花1兩,石膏1兩(碎),芎半兩,甘草(炙)1兩。1413.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413.3.加:石膏、芎1413.4.減:牛蒡子1413.5.功效:風(fēng)頭疼。1413.6.來源:圣濟總錄卷十六。1414.相似度50%:桔梗荊芥湯1414.1.組成:甘草(生用)2錢,桔梗1錢,牛蒡子1錢,荊芥1錢。1414.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414.3.加:桔梗、荊芥1414.4.減:菊花1514.5.功效:痘疹初發(fā)熱而聲音遂廢,熱壅肺而金不清者。15

8、14.6.來源:醫(yī)林纂要卷九。1515.相似度50%:荊芥湯1515.1.組成:薄荷葉1兩,荊芥穗1兩,牛蒡子1兩,甘草1兩。1515.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515.3.加:薄荷葉、荊芥穗1515.4.減:菊花1515.5.功效:小兒瘙癢成癮疹者。1515.6.來源:雞峰卷二十四。1516.相似度50%:荊芥桔梗湯1516.1.組成:荊芥穗、桔梗(去蘆)、甘草(生)、牛蒡子(炒)各等分。1516.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516.3.加:荊芥穗、桔梗1516.4.減:菊花1516.5.功效:小兒喉中生瘡。1

9、516.6.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九。1517.相似度50%:防風(fēng)散1517.1.組成:菊花3分,防風(fēng)3分,甘草3分,威靈仙3分,黃連3分,牛蒡子3分。1617.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617.3.加:防風(fēng)、威靈仙、黃連1617.4.功效:風(fēng)毒眼,暴赤眼。1617.5.來源:博濟卷三。1618.相似度50%:大如圣湯1618.1.組成:桔梗1兩,甘草(生)1兩,牛蒡子(炒)1兩,麥門冬(去心)半兩。1618.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618.3.加:桔梗、麥門冬1618.4.減:菊花1618.5.功效:瘡疹毒攻咽

10、喉,腫痛。1618.6.來源:得效卷十一。1619.相似度50%:菊甘散1619.1.組成:菊花4兩,甘草5錢,生地黃4兩,白蒺藜(去刺,炒)2兩。1619.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619.3.加:生地黃、白蒺藜1619.4.減:牛蒡子1619.5.功效:能近視,不能遠視者。1619.6.來源:銀海精微卷下。1720.相似度50%:利膈散1720.1.組成:黑牽牛(炒)4兩,甘草(炒)4兩,防風(fēng)1兩,牛蒡子(炒)8兩。1720.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720.3.加:黑牽牛、防風(fēng)1720.4.減:菊花172

11、0.5.功效:咽喉諸疾,腫痛失瘡。1720.6.來源:御藥院方卷九。1721.相似度50%:牛蒡散1721.1.組成:防風(fēng)、荊芥、甘草、牛蒡子(炒)各等分。1721.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721.3.加:防風(fēng)、荊芥1721.4.減:菊花1721.5.功效:小兒變蒸生瘡。1721.6.來源:普濟方卷三六一。1722.相似度50%:消毒飲1722.1.組成:人參2錢,甘草2錢,黃連2錢,牛蒡子2錢。1722.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722.3.加:人參、黃連1822.4.減:菊花1822.5.功效:痘熱盛,毒

12、氣壅遏。1822.6.來源: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一。1823.相似度50%:千里光湯1823.1.組成:千里光(即石決明)、海金沙、甘草、菊花各等分。1823.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823.3.加:千里光、海金沙1823.4.減:牛蒡子1823.5.功效:怕日羞明。1823.6.來源: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1824.相似度50%:清毒散1824.1.組成:大黃、荊芥、牛蒡子、甘草。1824.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824.3.加:大黃、荊芥1824.4.減:菊花1824.5.功效:風(fēng)濕眼痛。1824.6.來源:異授眼

13、科。1825.相似度50%:如圣湯1925.1.組成:桔梗1兩,甘草(生)1兩,牛蒡子(炒)1兩,麥門冬半兩。1925.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925.3.加:桔梗、麥門冬1925.4.減:菊花1925.5.功效:咽中有瘡,咽物不下,及咳嗽咯血,肺痿痰唾氣促,并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1925.6.來源:普濟方卷六十引旅舍。1926.相似度50%:蛇蛻皮散1926.1.組成:蛇蛻皮1分,白梅肉1分(微炒),牛蒡子半兩,甘草1分(生用)。1926.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926.3.加:蛇蛻皮、白梅肉1926

14、.4.減:菊花1926.5.功效:咽喉閉不通。1926.6.來源:圣惠卷三十五。1927.相似度50%:射干鼠粘子湯1927.1.組成:射干、牛蒡子、桔梗、甘草。1927.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927.3.加:射干、桔梗1927.4.減:菊花2027.5.功效:小兒疹見形,咽喉腫痛者。2027.6.來源:片玉痘疹卷十三。2028.相似度50%:兔屎丸2028.1.組成:菊花(家種黃色者)2兩,白蒺藜1兩,甘草1兩,兔屎4兩。2028.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028.3.加:白蒺藜、兔屎2028.4.減:牛

15、蒡子2028.5.功效:痘后翳膜。2028.6.來源:萬氏家抄方卷六2029.相似度50%:犀角散2029.1.組成:犀角屑、甘草、牛蒡子、荊芥各等分。2029.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029.3.加:犀角屑、荊芥2029.4.減:菊花2029.5.功效:小兒心經(jīng)熱,天行夜發(fā)壯熱,夜啼,及傷寒諸病。2029.6.來源:普濟方卷三六九。2030.相似度50%:洗肝散2030.1.組成:黃芩半兩,甘草半兩,菊花1兩,人參1兩。2130.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130.3.加:黃芩、人參2130.4.減:牛蒡子2

16、130.5.功效:風(fēng)痛眼。2130.6.來源:續(xù)本事卷四。2131.相似度50%:消毒散2131.1.組成:牛蒡子2兩(炒,紙襯),甘草半兩(銼,炒),荊芥穗1兩,防風(fēng)1兩。2131.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131.3.加:荊芥穗、防風(fēng)2131.4.減:菊花2131.5.功效:外犯風(fēng)寒,痘疹、麻疹出而不暢,咽喉腫痛。大便不通。瘡發(fā)身痛。麻疹既出,1日而又沒者,為風(fēng)寒所沖,麻毒內(nèi)攻。痘后將發(fā)癰毒。2131.6.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八引千金。2132.相似度50%:消毒飲2132.1.組成:大黃半兩(煨),牛蒡子1分(炒),甘草1分,荊芥半兩。2132.2.

17、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132.3.加:大黃、荊芥2132.4.減:菊花2232.5.功效:肝壅瘀血,兩瞼上下初生如粟米大,漸漸大如米粒,或赤或白,不甚疼痛,堅硬者。2232.6.來源:得效卷十六。2233.相似度50%:麥門冬散2233.1.組成:桔梗(去蘆)2兩,牛蒡子2兩(微炒),麥門冬(去心)半兩,甘草(生用)半兩。2233.2.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233.3.加:桔梗、麥門冬2233.4.減:菊花2233.5.功效:小兒瘡疹,毒氣上攻,咽嗌不下,口舌生瘡,不能吮乳。2233.6.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六五

18、引經(jīng)驗良方。22211. 原方1.1. 組成: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2. 功效:肝虛,風(fēng)毒氣眼目昏,多淚澀痛。1.3.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2. 相似度67%:消毒散2.1. 組成:牛蒡子(爁)6兩,荊芥穗1兩,甘草(炙)2兩。2.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3. 加:荊芥穗2.4. 減:菊花2.5. 功效:瘡診壯熱出而不快;上膈壅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小兒瘡疹已出,末能勻透及毒氣壅遏,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胸膈不利。小兒急驚風(fēng)毒,赤紫丹瘤,

19、九道有血妄行及遍身瘡疥。牙根臭爛。2.6. 來源:局方卷十。3. 相似度67%:惡實散3.1. 組成:牛蒡子(微炒)1兩,荊芥穗1兩,甘草(炙)半兩。3.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3.3. 加:荊芥穗3.4. 減:菊花3.5. 功效:咽膈不利。3.6. 來源:方出本草衍義卷十,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三。4. 相似度67%:牛蒡子散4.1. 組成:牛蒡子1兩(微炒),甘草1分。4.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4.3. 減:菊花4.4. 來源:圣惠卷三十六。5. 相似度67%:千里光散5.1. 組成:菊花、千里光、甘草各

20、等分。5.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5.3. 加:千里光5.4. 減:牛蒡子5.5. 功效:能近視不能遠視。5.6. 來源:銀海精微卷下。6. 相似度67%:牛蒡甘草湯6.1. 組成:牛蒡子(麩炒)1兩,甘草(炙)1錢。6.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6.3. 減:菊花6.4. 功效:麻痘初作。6.5. 來源:痘治理辨卷下。7. 相似度67%:大黃散7.1. 組成: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牛蒡子1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7.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7.3.

21、 加:川大黃7.4. 減:菊花7.5. 功效:風(fēng)熱積于咽喉之間,咽喉中如有物妨悶,或在左,或在右,名曰蠱。7.6. 來源:圣惠卷三十五。8. 相似度67%:菊花散8.1. 組成:菊花1兩(焙),排風(fēng)子1兩(焙),甘草(炮)1兩。8.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8.3. 加:排風(fēng)子8.4. 減:牛蒡子8.5. 功效:熱毒風(fēng)上攻,目赤頭眩,眼花面腫。8.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9. 相似度60%:散風(fēng)散9.1. 組成:牛蒡子(半生)2錢,牛蒡子(半炒)2錢,陳皮3錢,檳榔1錢,甘草1錢。9.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2、)。9.3. 加:陳皮、檳榔9.4. 減:菊花9.5. 功效:痘疹黑陷里實之證。9.6. 來源:痘疹會通卷四。10. 相似度60%:金華散10.1. 組成:黃連1兩,菊花1兩,枸杞子1兩,甘草3分,牛蒡子半兩。10.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0.3. 加:黃連、枸杞子10.4. 功效:痘瘡入眼,昏暗,翳膜遮障。10.5. 來源:普濟方卷四四。11. 相似度60%:菊花散11.1. 組成:菊花4兩(炒),防風(fēng)2兩(去蘆頭),白蒺藜1兩(炒過,搗去角),牛蒡子1兩(炒熟),甘草1分(炙)。11.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

23、,銼)。11.3. 加:防風(fēng)、白蒺藜11.4. 功效:肝腎風(fēng)毒氣沖目,腫痛昏暗。11.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12. 相似度50%:菊葉湯12.1. 組成:菊花(去梗)、羌活、獨活、旋覆花、牛蒡子、甘草各等分。12.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2.3. 加:羌活、獨活、旋覆花12.4. 功效:一切風(fēng),頭目昏眩,嘔吐,面目浮腫者。12.5. 來源:宣明論卷三。13. 相似度50%:菊花湯13.1. 組成:菊花1兩,石膏1兩(碎),芎半兩,甘草(炙)1兩。13.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3.3. 加:石膏、芎

24、13.4. 減:牛蒡子13.5. 功效:風(fēng)頭疼。13.6. 來源:圣濟總錄卷十六。14. 相似度50%:桔梗荊芥湯14.1. 組成:甘草(生用)2錢,桔梗1錢,牛蒡子1錢,荊芥1錢。14.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4.3. 加:桔梗、荊芥14.4. 減:菊花14.5. 功效:痘疹初發(fā)熱而聲音遂廢,熱壅肺而金不清者。14.6. 來源:醫(yī)林纂要卷九。15. 相似度50%:荊芥湯15.1. 組成:薄荷葉1兩,荊芥穗1兩,牛蒡子1兩,甘草1兩。15.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5.3. 加:薄荷葉、荊芥穗15.4.

25、減:菊花15.5. 功效:小兒瘙癢成癮疹者。15.6. 來源:雞峰卷二十四。16. 相似度50%:荊芥桔梗湯16.1. 組成:荊芥穗、桔梗(去蘆)、甘草(生)、牛蒡子(炒)各等分。16.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6.3. 加:荊芥穗、桔梗16.4. 減:菊花16.5. 功效:小兒喉中生瘡。16.6. 來源:衛(wèi)生總微卷十九。17. 相似度50%:防風(fēng)散17.1. 組成:菊花3分,防風(fēng)3分,甘草3分,威靈仙3分,黃連3分,牛蒡子3分。17.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7.3. 加:防風(fēng)、威靈仙、黃連17.4. 功

26、效:風(fēng)毒眼,暴赤眼。17.5. 來源:博濟卷三。18. 相似度50%:大如圣湯18.1. 組成:桔梗1兩,甘草(生)1兩,牛蒡子(炒)1兩,麥門冬(去心)半兩。18.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8.3. 加:桔梗、麥門冬18.4. 減:菊花18.5. 功效:瘡疹毒攻咽喉,腫痛。18.6. 來源:得效卷十一。19. 相似度50%:菊甘散19.1. 組成:菊花4兩,甘草5錢,生地黃4兩,白蒺藜(去刺,炒)2兩。19.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19.3. 加:生地黃、白蒺藜19.4. 減:牛蒡子19.5. 功效:能近

27、視,不能遠視者。19.6. 來源:銀海精微卷下。20. 相似度50%:利膈散20.1. 組成:黑牽牛(炒)4兩,甘草(炒)4兩,防風(fēng)1兩,牛蒡子(炒)8兩。20.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0.3. 加:黑牽牛、防風(fēng)20.4. 減:菊花20.5. 功效:咽喉諸疾,腫痛失瘡。20.6. 來源:御藥院方卷九。21. 相似度50%:牛蒡散21.1. 組成:防風(fēng)、荊芥、甘草、牛蒡子(炒)各等分。21.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1.3. 加:防風(fēng)、荊芥21.4. 減:菊花21.5. 功效:小兒變蒸生瘡。21.6. 來源

28、:普濟方卷三六一。22. 相似度50%:消毒飲22.1. 組成:人參2錢,甘草2錢,黃連2錢,牛蒡子2錢。22.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2.3. 加:人參、黃連22.4. 減:菊花22.5. 功效:痘熱盛,毒氣壅遏。22.6. 來源: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一。23. 相似度50%:千里光湯23.1. 組成:千里光(即石決明)、海金沙、甘草、菊花各等分。23.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3.3. 加:千里光、海金沙23.4. 減:牛蒡子23.5. 功效:怕日羞明。23.6. 來源:葆光道人眼科龍木集。24. 相似度50%

29、:清毒散24.1. 組成:大黃、荊芥、牛蒡子、甘草。24.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4.3. 加:大黃、荊芥24.4. 減:菊花24.5. 功效:風(fēng)濕眼痛。24.6. 來源:異授眼科。25. 相似度50%:如圣湯25.1. 組成:桔梗1兩,甘草(生)1兩,牛蒡子(炒)1兩,麥門冬半兩。25.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5.3. 加:桔梗、麥門冬25.4. 減:菊花25.5. 功效:咽中有瘡,咽物不下,及咳嗽咯血,肺痿痰唾氣促,并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25.6. 來源:普濟方卷六十引旅舍。26. 相似度50%:蛇蛻皮散26.1. 組成:蛇蛻皮1分,白梅肉1分(微炒),牛蒡子半兩,甘草1分(生用)。26.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6.3. 加:蛇蛻皮、白梅肉26.4. 減:菊花26.5. 功效:咽喉閉不通。26.6. 來源:圣惠卷三十五。27. 相似度50%:射干鼠粘子湯27.1. 組成:射干、牛蒡子、桔梗、甘草。27.2. 原方對照:菊花半兩,牛蒡子半兩(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27.3. 加:射干、桔梗27.4. 減:菊花27.5. 功效:小兒疹見形,咽喉腫痛者。2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