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magic v學習形位公差培訓(xùn)_第1頁
geomagic v學習形位公差培訓(xùn)_第2頁
geomagic v學習形位公差培訓(xùn)_第3頁
geomagic v學習形位公差培訓(xùn)_第4頁
geomagic v學習形位公差培訓(xù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形狀和位置公差一、概述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三、形位公差帶四、公差原則五、形位公差的選擇一、概述目前我國推薦執(zhí)行的標準:GB/T1182-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通則、定義、符號和圖樣表示法GB/T1184-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及未注公差值GB/TGB/T4249-1996公差原則16671-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一、概述形位公差的研究對象:幾何要素1. 幾何要素定義:面統(tǒng)稱幾何要素。2. 幾何要素分類: 按結(jié)構(gòu)特征分為: 按存在狀態(tài)分為:按所處地位分為:按功能關(guān)系分為:零件幾何特征的點、線、輪廓要素、中心要素實際要素、理想要素被測要素、基準要素單一要素、關(guān)

2、聯(lián)要素一、概述四種要間的關(guān)系為:單一要素被測要素輪廓要素中心要素關(guān)聯(lián)要素要素基準要素實際要素理想要素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f50h7形位公差是零件所提出的要求,應(yīng)表達簡潔、要求明確。在圖樣上標注時,盡量采用代號標注。A0.01f0.01A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公差框格形位公差值項目符號f50h7基準字母指引線Af0.01A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f50h7被測要素的標注:指引線項目符號形位公差值基準字母A0.01公差框格f0.01A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f50h7被測要素的標注:公差框格A項目符號形位公差值基準字母0.01指引線f0.01A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f50h7被測要素的標注:公差框格

3、指引線A形位公差值基準字母0.01項目符號f0.01A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被測要素的標注:公差框格指引線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線輪廓度面輪廓度形位公差值基準字母項目符號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被測要素的標注:公差框格指引線位置公差(定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形位公差值基準字母傾斜度項目符號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被測要素的標注:公差框格指引線位置公差(公差)同軸度對稱度形位公差值基準字母位置度項目符號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被測要素的標注:公差框格指引線位置公差(跳動公差)圓跳動形位公差值基準字母全跳動項目符號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形位公差值標注在公差框格第二格中,以mm為,指被測要素的被測要

4、素的標注:公差框格指引線項目符號變動量。GB/T1184-1996規(guī)定,圓度、圓柱度分為0、1、12級,其余(位置度需經(jīng)計算得出) 分為1、12級,12級精度最低,常用69級,一般可與公差同級?;鶞首帜?.01形位公差值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被測要素的基準在圖被測要素的標注:樣上用英文大寫字母表示,為了避免和誤公差框格指引線項目符號形位公差值解,不得采用E、F、I、J、L、M、O、P、R等9個字 母,也不能與向視圖字母重合。多基準時,將最重要的基準放在公差框格第三格中作為第一基準,依次排列。f0.01CAB基準字母基準代號的組成:圓圈基準字母A連線基準符號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f50h7基準要

5、素的標注:ABf50h71. 基準字母大寫、水平書寫。2. 基準要素為中心要素時,準代號的連線與基準要素的線對齊。否則,明顯錯開。f0.01Bf0.01A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形位公差的簡化標注為了減少圖樣上公差框格或指引線的數(shù)量,簡化繪圖,在保證讀圖方便和不引起誤解的前提下,可以簡化形位公差的標注。B1. 同一被測要素有多項形位公差要求時,可將這些公差框格重疊繪出,只用一條指引線引向被測要素。f50h7f0.01Bf0.005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形位公差的簡化標注2. 不同要素有同一形位公差要求且公差值相同時, 可用一個公差框格表示。由該框格的一端引出一條指引線,在這條指引線上分出多條帶箭

6、頭的連線分別引向不同的被測要素。BB0.01二、形位公差的標注方法形位公差的簡化標注4-f10H7 EQS3.素有同一形位公差要求且公差值相同時,可用一個公差框格表示。在該框格的上面標明“幾處”。f70H7f80Bf0.01B三、形位公差帶形位公差的定義:形位公差是指實際被測要素相對于圖樣上給定的理想形狀、理想位置的形位公差帶的特性:變動量。形位公差帶是用來限制實際被測要素變動的區(qū)域。形位公差帶具有形狀、大小和方位等特性。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1.在給定平面內(nèi)對直線提出要求的公差帶:距離為公差值t的一對平行直線之間的區(qū)域,只要被測直線不超出該區(qū)域即為。t0.01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1.在給定平面

7、內(nèi)對直線提出要求的公差帶:距離為公差值t的一對平行直線之間的區(qū)域,只要被測直線不超出該區(qū)域即為。t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1.在給定平面內(nèi)對直線提出要求的公差帶:!距離為公差值t的一對平行直線之間的區(qū)域,只要被測直線不超出該區(qū)域即為。t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說明:實際直線在公差帶內(nèi)即為,被測要素與基準無關(guān),公差帶可以隨被測要素浮動。t直線度測量0直線度測量0直線度測量0直線度測量0直線度測量0f t條件:f直線度測量0條件:f tf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2.在給定方向上對實際直線提出要求的公差帶:是一對距離為公差值t的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該對平面與測量方向垂直。t0.01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2.

8、在給定方向上對實際直線提出要求的公差帶:是一對距離為公差值t的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該對平面與測量方向垂直。t0.01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說明:實際直線在公差帶內(nèi)即為,被測要素與基準無關(guān),公差帶可以隨被測要素浮動。0.01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3.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對實際直線提出要求,即在這兩個方向分別標注公差框格,公差帶是一個t1xt2的四棱柱面圍成的區(qū)域,只要被測直線不超出該區(qū)域即為。t xt120.010.01三、形位公差帶直線度!ftf50h74.在任意方向上對實際直線提出要 求,公差帶是一個直徑為公差值 t 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只要被測直線不超出該區(qū)域即為。f0.01三、形位公差帶

9、平面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只要被測平面不超出該區(qū)域即為。被測要素與基準無關(guān),公差帶可以隨被測要素浮動。t0.01三、形位公差帶平面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只要被測平面不超出該區(qū)域即為。被測要素與基準無關(guān),公差帶可以隨被測要素浮動。t0.01三、形位公差帶平面度!t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只要被測平面不超出該區(qū)域即為。被測要素與基準無關(guān),公差帶可以隨被測要素浮動。0.01平面度的測量,公差值為30mm0平面度的測量,公差值為30mm0+8平面度的測量,公差值為30mm0+8-7平面度的測量,公差值為30mm0

10、+8-7-5平面度的測量,公差值為30mm0+8-7-5-2平面度的測量,公差值為30mm0+8-7-7+18-5+15-7-2平面度的測量,公差值為30mm0+8-7-7+18-5+15-7-2平面度的測量,公差值為30mm!0+8-7-7+18-5+15-7-2三、形位公差帶圓度f50h7公差帶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公差值 t 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t0.005三、形位公差帶被測圓柱面任一正截面上的圓周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圓度值t的兩同心圓之間即為。此時,可以認為被測圓周圓度誤差值(圓度誤差帶的半徑差)f小于等于公差值t。!t三、形位公差帶圓度圓度誤差值 f由包容區(qū)確定,包容區(qū)的不同,得到

11、的圓度誤差值f也不同。tf1三、形位公差帶圓度圓度誤差值 f由包容區(qū)確定,包容區(qū)的不同,得到的圓度誤差值f也不同。tf2三、形位公差帶ft!圓度用最小包容區(qū)的值與公差值比較tf三、形位公差帶圓柱度f50h7t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 t 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只要被測圓柱面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值 t 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即為。0.01三、形位公差帶圓柱度圓柱度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tt的兩個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與半徑無關(guān)。t三、形位公差帶圓柱度圓柱度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t值t的兩個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與半徑無關(guān)。!t三、形位公差帶線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兩包絡(luò)線之間的區(qū)

12、域,諸圓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線上。被測輪廓線應(yīng)位于該區(qū)域內(nèi)。AR0.04A三、形位公差帶線輪廓度在平行于圖樣所示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被測輪廓線必須位于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圓且圓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線上的兩包絡(luò)線之間。!AR三、形位公差帶線輪廓度在平行于圖樣所示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被測輪廓線必須位于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圓且圓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線上的兩包絡(luò)線之間。!AR三、形位公差帶線輪廓度在平行于圖樣所示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被測輪廓線必須位于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圓且圓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線上的兩包絡(luò)線之間。!AR三、形位公差

13、帶面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球的兩包絡(luò)面之間的區(qū)域,諸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面上。被測輪廓面應(yīng)位于該區(qū)域內(nèi)。SRA0.04A三、形位公差帶面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球的兩包絡(luò)面之間的區(qū)域,諸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面上。被測輪廓面應(yīng)位于該區(qū)域內(nèi)。ASR三、形位公差帶面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球的兩包絡(luò)面之間的區(qū)域,諸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面上。被測輪廓面應(yīng)位于該區(qū)域內(nèi)。ASR三、形位公差帶面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球的兩包絡(luò)面之間的區(qū)域,諸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面上。被測輪廓面

14、應(yīng)位于該區(qū)域內(nèi)。ASR三、形位公差帶面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球的兩包絡(luò)面之間的區(qū)域,諸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面上。被測輪廓面應(yīng)位于該區(qū)域內(nèi)。ASR三、形位公差帶面輪廓度公差帶是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球的兩包絡(luò)面之間的區(qū)域,諸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面上。被測輪廓面應(yīng)位于該區(qū)域內(nèi)。ASR三、形位公差帶公差帶是包絡(luò)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 t 的球的兩包絡(luò)面之間的區(qū)域,諸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曲面上。被測輪廓面應(yīng)位于該區(qū)域內(nèi)。面輪廓度!ASR三、形位公差帶平行度!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0.01A三、

15、形位公差帶平行度!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0.01A三、形位公差帶平行度不!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0.01A三、形位公差帶平行度f30H7!/0.01A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三、形位公差帶平行度f30H7!/0.01A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三、形位公差帶平行度f30H7不!/0.01A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16、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0.01A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0.01A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不!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0.01A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f50h7f30h6t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直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0.01A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f50h7f30h6t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直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0.01A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f50h7f30h6t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直線的兩平行平

17、面之間的區(qū)域。0.01A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不!f30h6tf50h7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直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0.01A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ftf3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f0.01A0h6三、形位公差帶!垂直度ftf3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f0.01A0h6三、形位公差帶f30h6不!垂直度ft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垂直于基準平面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f0.01A三、形位公差帶!傾斜度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平面成一給定理論正確角度的兩平行平面內(nèi)的區(qū)域。45450.06

18、A三、形位公差帶!傾斜度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平面成一給定理論正確角度的兩平行平面內(nèi)的區(qū)域。45450.06A三、形位公差帶不!傾斜度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平面成一給定理論正確角度的兩平行平面內(nèi)的區(qū)域。45450.06A三、形位公差帶同軸度!f30h6f50h7A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 t 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該圓柱面的軸線與基準軸線同軸。f tf0.04A三、形位公差帶同軸度不!f30h6f50h7A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 t 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該圓柱面的軸線與基準軸線同軸。f tf0.04A三、形位公差帶對稱度b!f50h7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相對于基準軸線

19、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0.04A三、形位公差帶對稱度b不!f50h7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相對于基準軸線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t0.04A三、形位公差帶fD位置度!f0.04ABCCAABC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 t 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軸線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公差帶軸線的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確定。三、形位公差帶fD位置度不!f0.04ABCCAABC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 t 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軸線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公差帶軸線的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確定。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意測量平面內(nèi),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圓心在基準軸

20、線上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意測量平面內(nèi),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意測量平面內(nèi),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意測量平面內(nèi),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意測量平面內(nèi),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圓心

21、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垂直于基準軸線的任意測量平面內(nèi),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t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qū)挾葹楣钪?t 的兩個圓之間的圓柱面。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qū)挾葹楣钪?t 的兩個圓之間的圓柱面。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

22、線方向?qū)挾葹楣钪?t 的兩個圓之間的圓柱面。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qū)挾葹楣钪?t 的兩個圓之間的圓柱面。0.1A三、形位公差帶圓跳動t!f30h6f50h7A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qū)挾葹楣钪?t 的兩個圓之間的圓柱面。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

23、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t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

24、30h6f50h7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f50h7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0.1A三、形位公差帶全跳動!f30h6tf50h7A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與基準軸線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0.1A改錯0.01 A-P0.020.80.80.8兩處A0.02P3850 52k6E56r6E 52k6E0.03A-P0.02A-P0.03A-P改錯后兩處C0.010.80.80.8A0.02 CB3850 52k6E56r6E 52k6E0.030.05A-B0.0

25、2A-B0.03A-B四、公差原則公差原則是正確處理位公差之間關(guān)系的規(guī)定。公差與形公差與形位公差相互有關(guān)稱為相關(guān)要求。公差與形位公差彼此無關(guān)稱為原則。設(shè)計時根據(jù)功能要求,合理地選用。四、公差原則術(shù)語及定義1.體外作用軸的體外作用是指在結(jié)合面的全長上,用dm 表與實際軸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示??椎捏w外作用是指在結(jié)合面的全長上,用Dm 表與實際孔外接的最大理想軸的示。四、公差原則1.體外作用d=d +fmaDm=Da fLLdfadmDfmDa四、公差原則術(shù)語及定義2.最大實體狀態(tài)和最大實體最大實體狀態(tài)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位于公差帶內(nèi)并具有實體最大(材料量最多)的狀態(tài)。實際要素在最大實體狀態(tài)

26、下的極限的最大實體為Dmin 。稱為最大實體。軸為dmax ,孔的最大實體四、公差原則最大實體Dmindmax少少多多四、公差原則術(shù)語及定義3.最小實體狀態(tài)和最小實體最小實體狀態(tài)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位于公差帶內(nèi)并具有實體最小(材料量最少)的狀態(tài)。實際要素在最小實體狀態(tài)下的極限稱為最小實體。軸的最小實體為Dmax 。為dmin ,孔的最小實體四、公差原則最小實體Dmaxdmin少少多多四、公差原則術(shù)語及定義4.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于最大實體狀態(tài)(具有最大實體)且其對應(yīng)中心要素的形位誤差等于圖樣上標注的形位公差時的綜合極限狀態(tài)(圖樣上該形位公差數(shù)值后面

27、標注符號)。M四、公差原則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f50h7dtmaxdvsf0.01M四、公差原則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DtvsDminf50H7f0.01M四、公差原則術(shù)語及定義5.最大實體實效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下的體外作用稱為最大實體實效。軸的最大實體實效尺寸為dvs ,孔的最大實體實效為Dvs 。dm=da +fDm=Da fdvs = dmax +tDvs= Dmin tMM四、公差原則術(shù)語及定義6.邊界邊界是由設(shè)計給定的具形狀的極限包容面。設(shè)計時,為被測要素實際和的極形位誤差的綜合結(jié)果,需要對其規(guī)定限即邊界。被測要素實際輪廓不得超出該邊界。單一要素的邊界沒有方位約束,關(guān)聯(lián)要素的邊界應(yīng)與基準保持圖樣

28、上給定的幾何關(guān)系。邊界的直徑或?qū)挾确Q為邊界。四、公差原則術(shù)語及定義6.邊界dmax最大實體邊界Dmin四、公差原則術(shù)語及定義6.邊界dvs = dmax + t最大實體實效邊界Dvs= Dmin t公差原則原則相關(guān)要求包容要求最大實體要求可逆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可逆最小實體要求用于保證配合性質(zhì)不變用于保證自由裝配用于保證自由裝配用于保證最小壁厚用于保證最小壁厚原則是指圖樣上對某要素注出或未注的公差與形位公差各自,彼此無關(guān),分別滿足各自要求的公差原則。此時,圖樣上要素的公差與形位公差沒有特定的關(guān)系符號或文字說明它們有。就表示它們遵守原則。原則是基本原則。原則的標注f30h7f30h7f30h

29、70.0050.01原則的特點及應(yīng)用優(yōu)點:基本原則。簡單明了。不足:公差、形位公差值固定,有時不能充分利用給出的應(yīng)用:公差??蓱?yīng)用于各種功能要求。也可用于象印刷機、印染機滾筒等要求相差較大的要素。誤差與形位誤差的包容要求容要求適用于單一要素,是指設(shè)計時應(yīng)用最大實體邊界來單一要素的實際尺寸和形狀誤差的綜合結(jié)果,要求該要素的實際輪廓不得超出最大實體邊界,并且實際尺公差時,需要在公差帶代號或極限偏差后面標注符號。E包容要求的標注軸f50h7f50h7EE0.0050.01包容要求的標注孔f50H7Ef50H7E0.0050.01包容要求的涵義及f50 (最大實體邊界dmax)條件f50 (最大實體邊

30、界Dmin)(50) da dmin (49.975)(50.025) Da Dmin (50)dmaxDmaxdm = da +f dmax(50)Dm = Da f Dmin(50)f Da Dminf dmaxda 可有條件的補償可有條件的補償最大實體邊界Dmin包容要求的應(yīng)用最大實體邊界dmaxXmax =Dmax dminXmin = Dmin dmax Xa= Da daXmax=DmaxdminXa = Dm(Daf1) dm (da+f2) Xa XmaxXmin=XminDmindmax 保證孔軸配合性質(zhì)不變最大實體要求最大實體要求適用于中心要素,是指設(shè)計時應(yīng)用最大實體實效邊

31、界來被測要素的實際和形狀誤差的綜合結(jié)果,要求該要素的實際輪廓不得超出最大實體實效邊界,并且實際不得超出極限。關(guān)聯(lián)要素時,該邊界與基準保持正確位置。對某要素按最大實體要求時,需要在該要素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面標注符號。考慮M基準要素對被測要素相關(guān)時,須在被測要素位置公差框格中該基準字母后標注符號。M最大實體要求f30h6Ef50H7Af50h7Af0.01MAMf0.01MA最大實體要求應(yīng)用于被測要素(單一要素)時的涵義最大實體實效邊界Dvs最大實體實效邊界dvsdmax da dmindm = da +f dvs = dmax +tDmax Da DminDm = Da -f Dvs= Dmin t最大實體要求應(yīng)用于被測要素(單一要素)時的標注及條件f50h7f50H7(50) da dmin (49.975)(50.025) Da Dmin (50)dmaxDmaxdm = da +f dvs(50+0.01)Dm = Da f Dvs(50 0.01)f F(da)f F(Da)可有條件的補償可有條件的補償f0.01Mf0.01M最大實體要求應(yīng)用于被測要素(關(guān)聯(lián)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