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uhan University實驗實驗4-1 4-1 薄透鏡焦距的測定薄透鏡焦距的測定制作:林偉華制作:林偉華一.物距-像距法測定凸透鏡焦距二.貝塞爾法(兩次成像法)測定凸透鏡焦距三.物距-像距法測定凹透鏡焦距四.元件共軸調節(jié)五.實驗儀器六.實驗常見問題及處理一一. .物距物距- -像距法測定凸透鏡焦距像距法測定凸透鏡焦距111fss式中式中s、s、f 分別為物距、像距、像方焦距。公式中的各物理分別為物距、像距、像方焦距。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符號,我們規(guī)定:光線自左向右傳播,以薄透鏡中心為原量的符號,我們規(guī)定:光線自左向右傳播,以薄透鏡中心為原點量起,若其方向與光的傳播方向一致者為正,反之為負
2、。運點量起,若其方向與光的傳播方向一致者為正,反之為負。運算時,已知量須添加符號,未知量則根據(jù)求得結果中的符號判算時,已知量須添加符號,未知量則根據(jù)求得結果中的符號判斷其物理意義。斷其物理意義。二二. .貝塞爾法測定凸透鏡焦距貝塞爾法測定凸透鏡焦距(兩次成像法)(兩次成像法)DDf422式中式中D D、f f 分別為物像間距、分別為物像間距、凸透鏡兩次移動間距、焦距凸透鏡兩次移動間距、焦距 三三. .物距物距- -像距法測定凹透鏡焦距像距法測定凹透鏡焦距 “ “共軸共軸”調節(jié)分兩步完成:調節(jié)分兩步完成: (1 1)目測粗調:將光源、物屏、透鏡和像屏靠攏,使各)目測粗調:將光源、物屏、透鏡和像屏
3、靠攏,使各元件中心大致等高在一條直線上,并使物屏、透鏡、像元件中心大致等高在一條直線上,并使物屏、透鏡、像屏平面平行。屏平面平行。 (2 2)細調:利用共軛法調整,固定物屏和像屏的位置,)細調:利用共軛法調整,固定物屏和像屏的位置,使使D D 4 4f f,在物屏與像屏間移動凸透鏡,可得一大一小,在物屏與像屏間移動凸透鏡,可得一大一小兩次成像。若兩個像的中心重合,即表示已經共軸;若兩次成像。若兩個像的中心重合,即表示已經共軸;若不重合,可先在小像中心作一記號,調節(jié)透鏡的高度使不重合,可先在小像中心作一記號,調節(jié)透鏡的高度使大像的中心與小像的中心重合。如此反復調節(jié)透鏡高度,大像的中心與小像的中心
4、重合。如此反復調節(jié)透鏡高度,使大像的中心趨向小像中心(大像追小像),直至完全使大像的中心趨向小像中心(大像追小像),直至完全重合。重合。四.元件共軸調節(jié)五.實驗儀器光具架光具座接收屏十字物屏六六. .實驗常見問題及處理實驗常見問題及處理1.1.實驗中用兩種方法測量凸透鏡,測量時要準確地對成像進實驗中用兩種方法測量凸透鏡,測量時要準確地對成像進 行判斷,計算時注意物距像距的符號。行判斷,計算時注意物距像距的符號。2.2.在用物距像距法測量凹透鏡焦距時,往往會出現(xiàn)多次測量在用物距像距法測量凹透鏡焦距時,往往會出現(xiàn)多次測量 結果相差很大的情況,為了減少測量誤差,做實驗時應注結果相差很大的情況,為了減少測量誤差,做實驗時應注 意以下三點:意以下三點: 1.)1.)首先讓凸透鏡成一個縮小首先讓凸透鏡成一個縮小( (或等大或等大) )實像,則像的位置容實像,則像的位置容易確定,對凹透鏡,則物的位置變化小,即物距誤差小。易確定,對凹透鏡,則物的位置變化小,即物距誤差小。 2.)2.)凹透鏡離凸透鏡成像的位置要盡量近一些,這樣最終所凹透鏡離凸透鏡成像的位置要盡量近一些,這樣最終所成的像的位置也就近一些,并且成像也相對的清晰。成的像的位置也就近一些,并且成像也相對的清晰。 3.)3.)通過對公式的分析得知: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因此在通過對公式的分析得知:物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二級VB考試攥寫試題答案
- 法學概論的研究前沿動態(tài)與試題及答案探討
- 計算機考試高頻考點試題及答案
- 經濟轉型中的企業(yè)角色與政策支持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市場適應能力與公司戰(zhàn)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資源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VB考試的復習計劃及試題與答案
- 責權轉讓協(xié)議書
- 信息處理技術員例題解析及答案
- 行政管理復習的時間技巧使用:試題及答案
- 期權開戶考試題及答案
- DBJT45-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績效評價標準
- 2025年奉化農商集團考題
- 血透患者的血壓管理
- 2024年陪診師考試普及試題及答案
-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嚴重缺陷清單(試行)
- 濕地生態(tài)修復與保護設計方案
- 二元一次方程組講義
- 2025江蘇蘇州獅山商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及下屬板塊公司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輸出軸”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及其鉆端面φ20孔工藝裝備說明書
- 《小型智能滅火機器人的設計》110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