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湯_普濟方卷一九九引_醫(yī)方集成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青皮湯_普濟方卷一九九引_醫(yī)方集成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青皮湯_普濟方卷一九九引_醫(yī)方集成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青皮湯_普濟方卷一九九引_醫(yī)方集成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青皮湯_普濟方卷一九九引_醫(yī)方集成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青皮湯_普濟方卷一九九引_醫(yī)方集成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青皮湯_普濟方卷一九九引_醫(yī)方集成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11.原方141.1.組成: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41.2.功效:癉瘧,脈來弦數(shù),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干,心煩渴飲,小便黃赤,大腸結燥。141.3.來源:普濟方卷一九九引醫(yī)方集成。141.4.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142.相似度89%:青皮飲142.1.組成:青皮、厚樸、白術、柴胡、草果仁、茯苓、黃芩、半夏、甘草。142.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

2、(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42.3.加:甘草142.4.減:炙甘草142.5.功效:秋時正瘧。142.6.來源:醫(yī)貫卷六。143.相似度89%:清脾湯143.1.組成: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143.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43.3.加:甘草153.4.減:炙甘草153.5.功效:癉瘧脈來弦數(shù),但熱不寒,

3、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干,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便不利。妊娠瘧疾。153.6.來源:濟生卷一。154.相似度78%:醒脾飲154.1.組成:青皮5分,厚樸(姜汁炒)5分,白術(蜜炙)5分,草果5分,柴胡5分,黃芩5分,茯苓5分,炙甘草5分。154.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54.3.加:草果154.4.減:草果仁、半夏154.5.功效:子瘧。妊娠患瘧,寒熱往來,或熱多寒少,及但熱不寒,口苦舌干,大便閉澀,脈弦而數(shù)。154.6.來源:葉氏女科卷二。155.相似度73%:清脾湯

4、155.1.組成:青皮、厚樸(去粗皮,姜汁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半夏(湯洗)、黃芩、甘草、人參各等分,常山1半。155.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55.3.加:甘草、人參、常山165.4.減:炙甘草165.5.功效:妊娠作瘧,熱多者。165.6.來源:得效卷十四。166.相似度67%:青皮安胎飲166.1.組成:柴胡8分,青皮8分,草果8分,白術8分,黃芩8分,茯苓8分,厚樸8分,甘草8分。166.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

5、(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66.3.加:草果、甘草166.4.減:草果仁、半夏、炙甘草166.5.功效:胎前瘧疾。166.6.來源:良朋匯集卷四。167.相似度64%:加減清脾飲167.1.組成:白術1錢,茯苓1錢,半夏1錢,柴胡1錢,知母7分,青皮7分,陳皮7分,黃芩7分,厚樸4分,草果4分,甘草。167.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67.3.加:知母、陳皮、草果、甘草167.4.減:草果仁、炙甘草167.5.功效:瘧疾先寒后熱

6、者。177.6.來源:方癥會要卷二。178.相似度56%:啟閉湯178.1.組成:白術3錢,茯苓5錢,白芍3錢,柴胡5分,豬苓1錢,厚樸1錢,澤瀉1錢,半夏1錢。178.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78.3.加:白芍、豬苓、澤瀉178.4.減:青皮、草果仁、黃芩、炙甘草178.5.功效:胃氣壅滯,有痰涎流溢于四肢,汗不出而身重,吐痰靡已。178.6.來源:辨證錄卷九。179.相似度56%:柴胡六君子湯179.1.組成:柴胡2錢,黃芩1錢5分,半夏1錢,茯苓1錢,甘草3分,人參8分,

7、白術1錢,陳皮1錢半,枳殼(炒)1錢。179.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79.3.加:甘草、人參、陳皮、枳殼179.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179.5.功效:傷寒熱解,平復后,或勞碌過食,復作大熱。179.6.來源:扶壽精方。1710.相似度56%:柴苓湯1810.1.組成:柴胡2錢,黃芩1錢(炒),豬苓8分,澤瀉8分,茯苓1錢半,白術1錢,官桂3分,半夏1錢,甘草2分。1810.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

8、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810.3.加:豬苓、澤瀉、官桂、甘草1810.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1810.5.功效:傷寒7-8日,發(fā)熱泄瀉,作渴引飲,煩躁不寧。1810.6.來源:扶壽精方。1811.相似度56%:洞當飲1811.1.組成:柴胡5分,黃芩5分,黃連5分,茯苓5分,半夏5分,生姜5分,青皮5分,甘草1分,芍藥1錢。1811.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811.3.加:黃連、生姜、甘草、芍藥1811.4.減:厚樸、白術、草果仁、炙甘

9、草1811.5.功效:吐血、衄血,或卒然胸痛。1811.6.來源:產論。1812.相似度56%:加減小柴胡湯1912.1.組成:柴胡(去苗)1兩,黃芩1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知母半兩,半夏(制)半兩,茯苓半兩,炙甘草3錢,白芍藥8錢。1912.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912.3.加:地骨皮、人參、知母、白芍藥1912.4.減:青皮、厚樸、白術、草果仁1912.5.功效:心中恍惚、多悸驚、血虛煩熱。1912.6.來源:云歧子脈訣卷三。1913.相似度56%:半夏散1913.1

10、.組成:半夏2兩(湯洗7遍去滑),葛根1兩(銼),白術1兩,人參1兩(去蘆頭),柴胡2兩(去苗),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1913.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913.3.加:葛根、人參、陳橘皮、甘草1913.4.減:青皮、草果仁、茯苓、炙甘草1913.5.功效:傷寒9日不解,往來寒熱,狀如溫瘧,胸膈滿悶,時有痰逆不止。1913.6.來源:圣惠卷九。1914.相似度56%:六君子湯2014.1.組成:人

11、參、白術、茯苓、半夏、陳皮、炙草、柴胡、黃芩。2014.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014.3.加:人參、陳皮、炙草2014.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014.5.功效:脾虛唇動。2014.6.來源:嵩崖尊生卷十五。2015.相似度56%:養(yǎng)血湯2015.1.組成:當歸(酒洗)1錢,白芍1錢,白術1錢(蜜炙),茯苓1錢,香附(制)1錢,青皮1錢,柴胡1錢,炙甘草5分。2015.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

12、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015.3.加:當歸、白芍、香附2015.4.減:厚樸、草果仁、半夏、黃芩2015.5.功效:怒人大怒后,經血暴下,此暴怒傷肝,肝不藏血而血妄行所致。2015.6.來源:竹林女科卷一。2016.相似度56%:清熱煎2016.1.組成:陳皮8分,半夏8分,枳實6分,蒼術6分,厚樸6分,青皮7分,檳榔7分,黃芩8分,柴胡8分。2116.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116.3.加:陳皮、枳實、蒼術、檳榔2116.4.減:白術、草果仁、茯苓、炙

13、甘草2116.5.功效:瘧疾熱多者。2116.6.來源:嵩崖尊生卷十五。2117.相似度56%:人參散2117.1.組成:人參2兩(去蘆頭),柴胡2兩(去苗),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白術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2117.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117.3.加:人參、甘草2117.4.減:青皮、草果仁、茯苓、炙甘草2117.5.功效:傷寒6日,嘔噦不定,頭痛體疼,時有虛汗。2117.6.來源:圣惠卷九。2118.相似度5

14、6%:旋覆花湯2118.1.組成:旋覆花1兩,厚樸3兩,白術3兩,黃芩3兩,茯苓3兩,枳實3兩,半夏2兩,芍藥2兩,生姜2兩。2218.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218.3.加:旋覆花、枳實、芍藥、生姜2218.4.減:青皮、草果仁、柴胡、炙甘草2218.5.功效:妊娠6-7月,胎不安。2218.6.來源:千金卷二。2219.相似度56%:三圣散2219.1.組成:白術1兩,茯苓1兩,黃耆1兩,柴胡1兩6錢,人參1兩6錢,黃芩7錢,半夏7錢,甘草7錢。2219.2.原方對照:青皮

15、(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219.3.加:黃耆、人參、甘草2219.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219.5.功效:產后日久虛勞。2219.6.來源:便覽卷四。2220.相似度56%:清脾飲2220.1.組成:白術1錢,茯苓1錢,知母1錢,青皮4分,厚樸8分,黃芩2錢,甘草5分。2320.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320.3.加:知母、甘草2320.4.減:草果仁、柴胡、半夏、

16、炙甘草2320.5.功效:妊娠瘧癥,熱多寒少。2320.6.來源:胎產秘書卷上。2321.相似度55%:柴苓梔子湯2321.1.組成:柴胡8分,黃芩8分,人參8分,半夏8分,陳皮1錢,炙甘草1錢,白術1錢,茯苓1錢,豬苓7分,澤瀉7分,山梔7分。2321.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321.3.加:人參、陳皮、豬苓、澤瀉、山梔2321.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2321.5.功效:黃疸。2321.6.來源:醫(yī)統(tǒng)卷十八。2322.相似度54%:加減清脾飲2322.1.組成:柴胡、黃芩

17、、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樸(姜制)、青皮(醋炒)、檳榔、茯苓、草果、人參、白術(土炒)、橘紅、南蒼術(炒)。2422.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422.3.加:甘草、檳榔、草果、人參、橘紅、南蒼術2422.4.減:草果仁、炙甘草2422.5.功效:小兒瘧疾,兼有痰飲,嘔逆,面黃目腫,胸膈膨脹。2422.6.來源:金鑒卷五十三。2423.相似度50%:加減補中益氣湯2423.1.組成:黃芩2錢,柴胡3分,陳皮8分,茯苓2錢,升麻3分,枸杞1錢,川芎8分,炙甘草5分,白術1錢,

18、歸身1錢。2423.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423.3.加:陳皮、升麻、枸杞、川芎、歸身2423.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半夏2423.5.功效:氣虛,眼胞下墜,視物不明,目無紅腫疼痛者。2423.6.來源:程松崖眼科。2424.相似度50%:柴苓扶元湯2424.1.組成:柴胡1錢5分,黃芩1錢5分,人參1錢5分,豬苓1錢,澤瀉1錢,白術1錢,青皮1錢,何首烏2錢,茯苓8分,肉桂8分,2524.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

19、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524.3.加:人參、豬苓、澤瀉、何首烏、肉桂2524.4.減:厚樸、草果仁、半夏、炙甘草2524.5.功效:瘧疾。陰陽不和,元氣虛弱,寒熱漸盛。2524.6.來源:玉案卷三。2525.相似度50%:小柴胡六君子湯2525.1.組成:柴胡2錢,黃芩1錢5分,陳皮1錢5分,半夏1錢,茯苓1錢,白術1錢,枳殼1錢,人參8分,甘草3分,姜3片。2525.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525.3.加:陳皮、枳殼、人參、甘草、姜25

20、25.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525.5.功效:傷寒發(fā)熱已解,平復后勞役食復作大熱。2525.6.來源:濟眾新編卷一引醫(yī)林撮要。2526.相似度50%:柴苓湯2526.1.組成:柴胡1錢6分,半夏(湯泡7次)7分,黃芩6分,人參6分,甘草6分,白術7分半,豬苓7分半,茯苓7分半,澤瀉1錢2分半,桂5分。2626.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626.3.加:人參、甘草、豬苓、澤瀉、桂2626.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626.5.功效:傷寒、溫熱病、傷暑、瘧疾、

21、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癥見發(fā)熱,或寒熱往來,或瀉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兒麻疹、痘瘡、疝氣見有上述癥狀者。2626.6.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一。2627.相似度50%:柴苓湯2627.1.組成:柴胡、白術、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樸、甘草、人參、香薷(暑瘧加)。2627.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627.3.加:豬苓、澤瀉、甘草、人參、香薷2627.4.減:青皮、草果仁、半夏、炙甘草2627.5.功效:瘧初發(fā)1-2日。2627.6.來源:慈幼新書卷九。2628.相似度50%:除瘧

22、湯2728.1.組成:柴胡1錢,茯苓1錢,白術1錢,陳皮5分,半夏(泡)5分,黃芩5分,甘草5分,干葛5分,蒼術(米泔浸,炒)5分,川芎5分。2728.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728.3.加:陳皮、甘草、干葛、蒼術、川芎2728.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728.5.功效:初瘧。2728.6.來源:濟陽綱目卷二十三。2729.相似度50%:平瘧第一方2729.1.組成:橘紅1錢,茯苓1錢,半夏(制)1錢,靈仙1錢,柴胡8分,蒼術(米泔浸,炒)8分,厚樸(姜汁炒)8分,

23、黃芩8分,青皮6分,檳榔6分,炙草3分,生姜3片。2729.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729.3.加:橘紅、靈仙、蒼術、檳榔、炙草、生姜2729.4.減:白術、草果仁、炙甘草2729.5.功效:瘧疾,間日瘧,三日瘧,疫瘧。2729.6.來源:衛(wèi)生鴻寶卷一。2730.相似度50%:和瘧湯2830.1.組成:柴胡3錢,當歸1兩,白術5錢,茯苓5錢,半夏1錢,甘草5分,生姜5錢,白芍5錢,山楂1錢,青皮1錢。2830.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

24、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830.3.加:當歸、甘草、生姜、白芍、山楂2830.4.減:厚樸、草果仁、黃芩、炙甘草2830.5.功效:少陽瘧病,初發(fā)之時,往來寒熱,口苦耳聾,胸脅脹悶作痛,或嘔或不嘔。2830.6.來源:辨證錄卷八。2831.相似度50%:十味人參散2831.1.組成: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術、黃芩、當歸、白芍藥、葛根各等分。2831.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831.3.加:甘草、人參、當歸、白芍藥、葛根

25、2831.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831.5.功效:虛熱,潮熱,身體倦怠。2831.6.來源:玉機微義卷九。2832.相似度50%:加味六君子湯2932.1.組成:人參、白術、炮姜、陳皮、半夏(制)、茯苓、炙甘草、升麻(蜜炙)、柴胡(醋炒)、肉桂。2932.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932.3.加:人參、炮姜、陳皮、升麻、肉桂2932.4.減:青皮、厚樸、草果仁、黃芩2932.5.功效:小兒陽氣不營四末,致成五硬,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手心、足心冰涼

26、而硬,見有肝木乘脾,食少氣弱者。2932.6.來源:金鑒卷五十五。2933.相似度50%:人參養(yǎng)胃湯2933.1.組成:人參(去蘆)1錢5分,白術(酒炒)1錢5分,厚樸(姜汁制)6分,陳皮(去白)1錢5分,蒼術(米泔浸,炒)2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湯泡7次)1錢,草果(去殼)1錢,藿香8分,甘草8分,黃芩(酒炒)6分,柴胡(去蘆)6分。2933.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933.3.加:人參、陳皮、蒼術、草果、藿香、甘草2933.4.減:青皮、草果仁、炙甘草2933.5.功

27、效:暑瘧、風瘧、痰瘧、食瘧、瘴瘧。3033.6.來源:攝生眾妙方卷四。3034.相似度50%:驅瘧湯3034.1.組成:草果仁半兩,青皮半兩,陳皮半兩,人參半兩,茯苓半兩,半夏(制)半兩,厚樸(制)半兩,蒼術(炒)半兩,雞心檳榔半兩,白術半兩,甘草(炙)半兩,良姜1分。3034.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3034.3.加:陳皮、人參、蒼術、雞心檳榔、甘草、良姜3034.4.減:柴胡、黃芩、炙甘草3034.5.功效:諸瘧、久瘧。3034.6.來源:直指卷十二。3035.相似度50%:

28、五苓平胃湯3035.1.組成:柴胡1錢半,黃芩1錢,蒼術1錢,半夏1錢,甘草3分,白術1錢半,陳皮8分,茯苓8分,厚樸8分,豬苓8分,澤瀉8分,桂枝5分。3035.2.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3035.3.加:蒼術、甘草、陳皮、豬苓、澤瀉、桂枝3035.4.減:青皮、草果仁、炙甘草3035.5.功效:瘧疾初起,熱多寒少。3135.6.來源:嵩崖尊生卷九。31291. 原方1.1. 組成: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

29、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2. 功效:癉瘧,脈來弦數(shù),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干,心煩渴飲,小便黃赤,大腸結燥。1.3. 來源:普濟方卷一九九引醫(yī)方集成。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2. 相似度89%:青皮飲2.1. 組成:青皮、厚樸、白術、柴胡、草果仁、茯苓、黃芩、半夏、甘草。2.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3. 加:甘草2.4. 減:炙甘草2.5. 功效:秋時正瘧。2.6. 來源:醫(yī)貫卷六。3. 相似度89%:清脾湯3.1. 組成:青

30、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3.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3.3. 加:甘草3.4. 減:炙甘草3.5. 功效:癉瘧脈來弦數(shù),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干,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便不利。妊娠瘧疾。3.6. 來源:濟生卷一。4. 相似度78%:醒脾飲4.1. 組成:青皮5分,厚樸(姜汁炒)5分,白術(蜜炙)5分,草果5分,柴胡5分,黃芩5分,茯苓5分,炙甘草5分。4.2. 原方對照:青

31、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4.3. 加:草果4.4. 減:草果仁、半夏4.5. 功效:子瘧。妊娠患瘧,寒熱往來,或熱多寒少,及但熱不寒,口苦舌干,大便閉澀,脈弦而數(shù)。4.6. 來源:葉氏女科卷二。5. 相似度73%:清脾湯5.1. 組成:青皮、厚樸(去粗皮,姜汁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半夏(湯洗)、黃芩、甘草、人參各等分,常山1半。5.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5.3

32、. 加:甘草、人參、常山5.4. 減:炙甘草5.5. 功效:妊娠作瘧,熱多者。5.6. 來源:得效卷十四。6. 相似度67%:青皮安胎飲6.1. 組成:柴胡8分,青皮8分,草果8分,白術8分,黃芩8分,茯苓8分,厚樸8分,甘草8分。6.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6.3. 加:草果、甘草6.4. 減:草果仁、半夏、炙甘草6.5. 功效:胎前瘧疾。6.6. 來源:良朋匯集卷四。7. 相似度64%:加減清脾飲7.1. 組成:白術1錢,茯苓1錢,半夏1錢,柴胡1錢,知母7分,青皮7分,陳

33、皮7分,黃芩7分,厚樸4分,草果4分,甘草。7.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7.3. 加:知母、陳皮、草果、甘草7.4. 減:草果仁、炙甘草7.5. 功效:瘧疾先寒后熱者。7.6. 來源:方癥會要卷二。8. 相似度56%:啟閉湯8.1. 組成:白術3錢,茯苓5錢,白芍3錢,柴胡5分,豬苓1錢,厚樸1錢,澤瀉1錢,半夏1錢。8.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8.3. 加:白

34、芍、豬苓、澤瀉8.4. 減:青皮、草果仁、黃芩、炙甘草8.5. 功效:胃氣壅滯,有痰涎流溢于四肢,汗不出而身重,吐痰靡已。8.6. 來源:辨證錄卷九。9. 相似度56%:柴胡六君子湯9.1. 組成:柴胡2錢,黃芩1錢5分,半夏1錢,茯苓1錢,甘草3分,人參8分,白術1錢,陳皮1錢半,枳殼(炒)1錢。9.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9.3. 加:甘草、人參、陳皮、枳殼9.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9.5. 功效:傷寒熱解,平復后,或勞碌過食,復作大熱。9.6. 來源:扶壽精

35、方。10. 相似度56%:柴苓湯10.1. 組成:柴胡2錢,黃芩1錢(炒),豬苓8分,澤瀉8分,茯苓1錢半,白術1錢,官桂3分,半夏1錢,甘草2分。10.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0.3. 加:豬苓、澤瀉、官桂、甘草10.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10.5. 功效:傷寒7-8日,發(fā)熱泄瀉,作渴引飲,煩躁不寧。10.6. 來源:扶壽精方。11. 相似度56%:洞當飲11.1. 組成:柴胡5分,黃芩5分,黃連5分,茯苓5分,半夏5分,生姜5分,青皮5分,甘草1分,芍藥1錢

36、。11.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1.3. 加:黃連、生姜、甘草、芍藥11.4. 減:厚樸、白術、草果仁、炙甘草11.5. 功效:吐血、衄血,或卒然胸痛。11.6. 來源:產論。12. 相似度56%:加減小柴胡湯12.1. 組成:柴胡(去苗)1兩,黃芩1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知母半兩,半夏(制)半兩,茯苓半兩,炙甘草3錢,白芍藥8錢。12.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

37、參)。12.3. 加:地骨皮、人參、知母、白芍藥12.4. 減:青皮、厚樸、白術、草果仁12.5. 功效:心中恍惚、多悸驚、血虛煩熱。12.6. 來源:云歧子脈訣卷三。13. 相似度56%:半夏散13.1. 組成:半夏2兩(湯洗7遍去滑),葛根1兩(銼),白術1兩,人參1兩(去蘆頭),柴胡2兩(去苗),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13.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3.3. 加:葛根、人參、陳橘皮、甘草13

38、.4. 減:青皮、草果仁、茯苓、炙甘草13.5. 功效:傷寒9日不解,往來寒熱,狀如溫瘧,胸膈滿悶,時有痰逆不止。13.6. 來源:圣惠卷九。14. 相似度56%:六君子湯14.1. 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半夏、陳皮、炙草、柴胡、黃芩。14.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4.3. 加:人參、陳皮、炙草14.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14.5. 功效:脾虛唇動。14.6. 來源:嵩崖尊生卷十五。15. 相似度56%:養(yǎng)血湯15.1. 組成:當歸(酒洗)1錢,白芍1錢,白術

39、1錢(蜜炙),茯苓1錢,香附(制)1錢,青皮1錢,柴胡1錢,炙甘草5分。15.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5.3. 加:當歸、白芍、香附15.4. 減:厚樸、草果仁、半夏、黃芩15.5. 功效:怒人大怒后,經血暴下,此暴怒傷肝,肝不藏血而血妄行所致。15.6. 來源:竹林女科卷一。16. 相似度56%:清熱煎16.1. 組成:陳皮8分,半夏8分,枳實6分,蒼術6分,厚樸6分,青皮7分,檳榔7分,黃芩8分,柴胡8分。16.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

40、、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6.3. 加:陳皮、枳實、蒼術、檳榔16.4. 減:白術、草果仁、茯苓、炙甘草16.5. 功效:瘧疾熱多者。16.6. 來源:嵩崖尊生卷十五。17. 相似度56%:人參散17.1. 組成:人參2兩(去蘆頭),柴胡2兩(去苗),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白術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7.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7.3. 加:人參、甘草17.

41、4. 減:青皮、草果仁、茯苓、炙甘草17.5. 功效:傷寒6日,嘔噦不定,頭痛體疼,時有虛汗。17.6. 來源:圣惠卷九。18. 相似度56%:旋覆花湯18.1. 組成:旋覆花1兩,厚樸3兩,白術3兩,黃芩3兩,茯苓3兩,枳實3兩,半夏2兩,芍藥2兩,生姜2兩。18.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8.3. 加:旋覆花、枳實、芍藥、生姜18.4. 減:青皮、草果仁、柴胡、炙甘草18.5. 功效:妊娠6-7月,胎不安。18.6. 來源:千金卷二。19. 相似度56%:三圣散19.1.

42、組成:白術1兩,茯苓1兩,黃耆1兩,柴胡1兩6錢,人參1兩6錢,黃芩7錢,半夏7錢,甘草7錢。19.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19.3. 加:黃耆、人參、甘草19.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19.5. 功效:產后日久虛勞。19.6. 來源:便覽卷四。20. 相似度56%:清脾飲20.1. 組成:白術1錢,茯苓1錢,知母1錢,青皮4分,厚樸8分,黃芩2錢,甘草5分。20.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

43、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0.3. 加:知母、甘草20.4. 減:草果仁、柴胡、半夏、炙甘草20.5. 功效:妊娠瘧癥,熱多寒少。20.6. 來源:胎產秘書卷上。21. 相似度55%:柴苓梔子湯21.1. 組成:柴胡8分,黃芩8分,人參8分,半夏8分,陳皮1錢,炙甘草1錢,白術1錢,茯苓1錢,豬苓7分,澤瀉7分,山梔7分。21.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1.3. 加:人參、陳皮、豬苓、澤瀉、山梔21.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21.5. 功效:黃疸。21.6.

44、 來源:醫(yī)統(tǒng)卷十八。22. 相似度54%:加減清脾飲22.1.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姜制)、甘草(炙)、厚樸(姜制)、青皮(醋炒)、檳榔、茯苓、草果、人參、白術(土炒)、橘紅、南蒼術(炒)。22.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2.3. 加:甘草、檳榔、草果、人參、橘紅、南蒼術22.4. 減:草果仁、炙甘草22.5. 功效:小兒瘧疾,兼有痰飲,嘔逆,面黃目腫,胸膈膨脹。22.6. 來源:金鑒卷五十三。23. 相似度50%:加減補中益氣湯23.1. 組成:黃芩2錢,柴胡3分,陳皮8

45、分,茯苓2錢,升麻3分,枸杞1錢,川芎8分,炙甘草5分,白術1錢,歸身1錢。23.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3.3. 加:陳皮、升麻、枸杞、川芎、歸身23.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半夏23.5. 功效:氣虛,眼胞下墜,視物不明,目無紅腫疼痛者。23.6. 來源:程松崖眼科。24. 相似度50%:柴苓扶元湯24.1. 組成:柴胡1錢5分,黃芩1錢5分,人參1錢5分,豬苓1錢,澤瀉1錢,白術1錢,青皮1錢,何首烏2錢,茯苓8分,肉桂8分,24.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

46、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4.3. 加:人參、豬苓、澤瀉、何首烏、肉桂24.4. 減:厚樸、草果仁、半夏、炙甘草24.5. 功效:瘧疾。陰陽不和,元氣虛弱,寒熱漸盛。24.6. 來源:玉案卷三。25. 相似度50%:小柴胡六君子湯25.1. 組成:柴胡2錢,黃芩1錢5分,陳皮1錢5分,半夏1錢,茯苓1錢,白術1錢,枳殼1錢,人參8分,甘草3分,姜3片。25.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5.3.

47、加:陳皮、枳殼、人參、甘草、姜25.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5.5. 功效:傷寒發(fā)熱已解,平復后勞役食復作大熱。25.6. 來源:濟眾新編卷一引醫(yī)林撮要。26. 相似度50%:柴苓湯26.1. 組成:柴胡1錢6分,半夏(湯泡7次)7分,黃芩6分,人參6分,甘草6分,白術7分半,豬苓7分半,茯苓7分半,澤瀉1錢2分半,桂5分。26.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6.3. 加:人參、甘草、豬苓、澤瀉、桂26.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6.5. 功效:傷寒、溫熱

48、病、傷暑、瘧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癥見發(fā)熱,或寒熱往來,或瀉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兒麻疹、痘瘡、疝氣見有上述癥狀者。26.6.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一。27. 相似度50%:柴苓湯27.1. 組成:柴胡、白術、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樸、甘草、人參、香薷(暑瘧加)。27.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7.3. 加:豬苓、澤瀉、甘草、人參、香薷27.4. 減:青皮、草果仁、半夏、炙甘草27.5. 功效:瘧初發(fā)1-2日。27.6. 來源:慈幼新書卷九。28. 相似度50%:除瘧湯

49、28.1. 組成:柴胡1錢,茯苓1錢,白術1錢,陳皮5分,半夏(泡)5分,黃芩5分,甘草5分,干葛5分,蒼術(米泔浸,炒)5分,川芎5分。28.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炙甘草各等分(一方加人參)。28.3. 加:陳皮、甘草、干葛、蒼術、川芎28.4. 減:青皮、厚樸、草果仁、炙甘草28.5. 功效:初瘧。28.6. 來源:濟陽綱目卷二十三。29. 相似度50%:平瘧第一方29.1. 組成:橘紅1錢,茯苓1錢,半夏(制)1錢,靈仙1錢,柴胡8分,蒼術(米泔浸,炒)8分,厚樸(姜汁炒)8分,黃芩8分,青皮6分,檳榔6分,炙草3分,生姜3片。29.2. 原方對照: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