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至牡丹江三級公路A標設計論文_第1頁
佳木斯至牡丹江三級公路A標設計論文_第2頁
佳木斯至牡丹江三級公路A標設計論文_第3頁
佳木斯至牡丹江三級公路A標設計論文_第4頁
佳木斯至牡丹江三級公路A標設計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摘 要本次畢業(yè)設計為至三級公路(A)標段,所經(jīng)地區(qū)全境地勢重丘,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中部為山嶺區(qū)。主要進行公路線形、路基和路面設計。其中,線形設計包括選線、方案比選、平面設計和縱斷面設計;路基設計包括橫斷面設計、路基邊坡設計等;路面設計包括路面結(jié)構(gòu)層設計、路面結(jié)構(gòu)層厚度設計和路面結(jié)構(gòu)層驗算。通過對當?shù)亟煌?、地形、氣候、水文、地質(zhì)等狀況的深入調(diào)查, 確定了道路的等級以與道路設計的各個技術指標,為公路路線方案的比選準備了原始材料,確定了線路的平面位置。并且本設計對方案進一步細化,對路線的平面和縱斷面進行了綜合分析,根據(jù)技術標準與當?shù)貙嶋H情況確定了路基寬度、高度與邊坡坡度并且對路面材料、橫斷面

2、布置、曲線超高與加寬的設置做了精心設計。關鍵詞: 線形;緩和曲線;豎曲線;路基;路面- 35 - / 30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R) segment of the second class road which starts from Xinxiang to Tongling.This second class road goesthroughmountain region.and mainly carrys on the road alignment, roadbed and pavement design. Then,alignmen

3、t design includes to choose the line, project to compare to choose, the flat surface design and vertical section design.The roadbed design includes the cross section design and the roadbed side slope design etc; The pavement design includes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design, pavenent structure layer t

4、hickness design and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to check to calculate.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ng the further state of the volume of traffic, local topography,climate,hydrology,geology,etc,thenconfirms the class of highwa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electing to prepare the firsthand material of scheme of

5、the highway, and fixing the level of the circuit. Furtherly i design the details and have analysis of the circuit and vertical section.Accord to the technical standard and local actual conditions confirme the width of road bed, cutbank, material, cross section assign, curve superelevation and establ

6、ishment that widen design meticulously to road surface highly.Keywords: alignment ; easement curve ; vertical curve ; road bed ; pavement目 錄摘要IAbstractII1緒論11.1課題背景11.2課題研究的目的11.3課題研究的意義12太倉市濱江濱江二級公路設計總說明32.1基礎資料32.2設計原始數(shù)據(jù)32.3設計依據(jù)32.4技術標準43 線形設計5選線步驟54 平面設計64.1 平面線形設計64.1.1 線形64.1.2帶緩和曲線的圓曲線計算85 縱斷面

7、設計185.1道路縱斷面設計185.2 道路縱斷面設計原則185.3 標高控制點的確定185.4 縱斷面線形方案的確定195.6 平縱組合設計226 橫斷面設計236.1 橫斷面設計236.1.1斷面設計原則236.1.2各項技術指標236.2平曲線加寬以其過度236.3超高計算246.4土石方計算和調(diào)配276.4.1土石方計算276.4.2土石方的調(diào)配277 方案比選308 結(jié)構(gòu)層設計30結(jié)論33參考文獻34致35千萬不要刪除行尾的分節(jié)符,此行不會被打印。在目錄上點右鍵“更新域”,然后“更新整個目錄”。打印前,不要忘記把上面“Abstract”這一行后加一空行1 緒 論1.1 課題背景針對至

8、三級公路(A標段)部分的路線沿線實際情況以與當?shù)氐刭|(zhì)、水文條件情況,闡述了道路線形設計方面的一些容,最后簡單說明了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對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等。并且結(jié)合現(xiàn)代道路發(fā)展概況,提出一些解決本二級路公路在線形設計與施工時的一些方法和對策。本三級公路的設計首先是在山嶺重丘地區(qū),它符合三級公路的要求,在通行能力上既滿足了人們的通行,而且還縮短了距離,在客觀上道路的修建能帶動經(jīng)濟的發(fā)展,道路的順通也使人們在通行過程中領略到周圍的景色,這樣在客觀的情形下修建了本二級公路。1.2 課題研究的目的1鞏固和加深學生的基本理論和專業(yè)知識。通過道路工程畢業(yè)設計,使學生能夠綜合的運用道路設計的基本理論進行道路的線

9、形設計。能夠掌握道路的平面線型、縱斷面、橫斷面的設計方法和步驟,掌握方案的比選方法能夠進行土石方量的計算和調(diào)配與路面結(jié)構(gòu)的設計容、方法、步驟等,從而達到較全面、系統(tǒng)地鞏固、充實、提高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2培養(yǎng)學生獨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設計任務和熟悉給定資料的基礎上,學會查找規(guī)、手冊、技術文獻等參考資料與前人的經(jīng)驗,結(jié)合工程實際,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工程設計。3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工程計算、編制或應用相關電算程序、文字表達能力和CAD繪圖等,圖紙所表示容規(guī)、符合行業(yè)標準;設計說明書符合學院的要求;外文參考資料翻譯準確。4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實事和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5能夠把相鄰城

10、市、縣、鎮(zhèn)等連接起來,促進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能盡快適應交通量迅速增長的需要。 滿足行車舒適的要求,要盡量達到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服務與百姓。1.3 課題研究的意義1該建設項目為水泥混凝土路面,通過課題設計能夠增加對水泥混凝土的認識,更全面的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構(gòu)造、設計方法、施工要求以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養(yǎng)護與管理等知識。2通過對本課題設計的深入了解,從而鍛煉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的道路交通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使我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更加系統(tǒng)全面,也可以提高我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查閱文獻的能力等來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zhì),為以后的工作生活做好鋪墊。3畢業(yè)設計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全面檢查,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基本知

11、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同時也是鞏固和深化所學到的基本理論和技能。使學生受到工程技術和科學技術的基本訓練與工程技術人員所必須的綜合訓練,并相應提高自身獨立思考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以后在工作崗位能很快地適應工作環(huán)境,縮短理論到實踐階段的過渡時間。4 通過設計力求將道路設計工程基本原理,道路的路線、路基路面有機地融為一體。對各方面知識有了全面、系統(tǒng)、深入了解,從而具備道路的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識,初步的研究開發(fā)能力,能夠正確地獨立思考與工作,全面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計算機繪畫能力。從而培養(yǎng)均衡、協(xié)調(diào)、優(yōu)化設計方案和提高計算能力,從而全面培養(yǎng)理解

12、力、設計能力,最終實現(xiàn)獨立工作能力和綜合應用。5 通過外文翻譯的訓練,能夠使學生提高專業(yè)外語水平,并且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和文獻檢索的能力。6 通過繪圖,靈活運用各種菜單利用圖框控制大樣圖的比例,進一步熟悉繪圖軟件從而熟悉和掌握CAD繪圖中字符高度、線寬大小、繪圖比例、圖層設置、顏色設置等基本繪圖命令和方法,爭取早日向?qū)I(yè)軟件過渡。2 至三級公路(A標段)設計總說明2.1 基礎資料(1)工程名稱:至三級公路(A標段)(2)工程位置:省(3)工程性質(zhì):新建工程2.2 設計原始數(shù)據(jù)本設計工程為至三級公路新建工程,地處境。全境地勢山嶺重丘,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中部為山嶺區(qū)。地形圖中多為旱田與村鎮(zhèn)。

13、(1)氣象與屬北嚴寒多年凍土地區(qū)。冬季較長,以暴雪寒冷天氣為主;夏季較短,天氣清爽;(2)地形地質(zhì)情況屬北方丘陵。全境地勢起伏,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東北山嶺。中部部為沿江平原,西北部為山嶺區(qū)。地面高程:東部35.1米105.1米,西部34.1米78.2米。設計線路沿線多為多年凍土2.3 設計依據(jù)設計規(guī)與主要參考資料:交通部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交通部JTJ 011-97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交通部JTG D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交通部JTJ 017-96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交通部JTJ 018-97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交通部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

14、路面設計規(guī)。交通部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交通部JTJD060-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交通部JTJ 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擬建公路的設計任務書。擬建公路的設計原始數(shù)據(jù)。擬建公路所在地區(qū)的地形圖。道路勘測設計永平主編 高等教育 2004年8月第一版。道路勘測設計畢業(yè)設計指導許金良 主編 人民交通 2004年第一版。2.4 技術標準本路線采用三級公路標準,主要指標如下:計算行車速度:30公里/小時 路基寬度:7.5米 其中:行車道寬度:3×2米 土路肩寬度:0.75×2米 車道數(shù):2 路面橫坡:1.5%路肩橫坡:2.5%路面

15、設計標準軸載:雙輪組單軸軸載100KN(BZZ100)極限最小半徑:30米 停車視距:30米 超車視距:150米 最大縱坡: 8% 最小坡長:100米 豎曲線最小長度:25米,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50 ,車輛荷載:計算荷載 汽車20級;驗算荷載 掛車100路面設計標準軸載:雙輪組單軸軸載100KN(BZZ100)3 線形設計選線步驟道路選線就是根據(jù)路線的基本走向和技術標準,結(jié)合當?shù)氐牡匦?、地質(zhì)、地物與其他沿線條件和施工條件等,選定一條技術上可行、經(jīng)濟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線的工作。一條路線的選定是一項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由輪廓到具體,逐步深入的工作。一般要經(jīng)過以下三個步驟:(1)

16、 全面布局(2) 逐段安排(3) 具體定線方案一: 結(jié)合地形情況,路線與附近的村莊、城鎮(zhèn)、農(nóng)田規(guī)劃、農(nóng)業(yè)灌溉之間的關系,我選擇了第一方案,此方案的橋位中線與洪水主流流向正交,線形采用S型,方案二:根據(jù)地形的實際情況以與路線與附近的村莊、城鎮(zhèn)、農(nóng)田規(guī)劃、農(nóng)業(yè)灌溉之間的關系,從水系、村莊地面高程、線形美觀和橋位的選擇等方面進行考慮,我選了第二方案,此條路線線形順直、美觀。4 平面設計4.1 平面線形設計4.1.1線形道路的平面線形基本要素是由直線、圓曲線和緩和曲線構(gòu)成。(1)直線直線的最大與最小長度應有所限制,一般直線路段的最大長度(以m計)應控制在設計速度(以km/h計)的20倍為宜,另外同向曲

17、線之間直線的最小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計)的6倍為宜,反向曲線之間的最小直線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計)的2倍為宜,設計速度小于等于40km/h的公路可參照上述作做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設計人員應根據(jù)地形地物自然景觀以與經(jīng)驗等來判斷決定。(2)圓曲線最小半徑選用曲線半徑時應注意前后線形的協(xié)調(diào)不應突然采用小半徑曲線長直線或線形較好路段不能采用最小圓曲線半徑從地形條件好的區(qū)段進入地形條件較差區(qū)段時線形技術指標應逐漸過渡防止突變,圓曲線半徑大于一定數(shù)值時可以不設置超高而允許設置等于直線路段路拱的反超高。規(guī)規(guī)定的道路圓曲線的半徑如下表所示:表4-1圓曲線最小半徑設計速

18、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值(m)10007004002001006530極限值(m)650400250125603015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m)路拱£2.0%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路拱>2.0%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3)緩和曲線緩和曲線是設置在直線與圓曲線之間或兩個圓曲線之間的曲率半徑逐漸變化的線形。標準規(guī)定,除四級公路可不設緩和曲線外,其余各級公路在其半徑小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時都應設置緩和曲線。而為了車輛在緩和曲線上平穩(wěn)地完成曲率的過渡與變化,保證線形順適美觀,同時為了在曲線上設置超高和加寬

19、緩和段,應規(guī)定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根據(jù)以上規(guī)規(guī)定,結(jié)合本設計的實際地形情況,線形的基本設計要素如下:方案一: Ls=40 :方案二:R=400 Ls =60 :4.1.2帶緩和曲線的圓曲線計算方案一:(1) 確定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1)按離心加速度的變化率計算2)按駕駛員的操作與反應時間計算3)按視覺條件計算到這綜合以上各項,取(2) 主點里程樁號計算1)曲線要素計算切線增長值: 移值: 切線長:曲線長: 外距: 切曲差: (3)主點樁號計算: 在地形圖上量得則 直緩點:緩圓點:圓緩緩直點:曲中點:交點:(校核): (1) 主點里程樁號計算1)曲線要素計算切線長:曲線長: 外 距: 切曲差: 2

20、)主點樁號計算: 在地形圖上量得則 直緩點:緩圓點:圓緩緩直點:曲中點:交點:(校核)由地形圖可得到終點樁號為:方案二:(1) 確定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1)按離心加速度的變化率計算2)按駕駛員的操作與反應時間計算3)按視覺條件計算綜合以上各項,結(jié)合地形條件取(2) 主點里程樁號計算1)曲線要素計算切線增長值: 移值: 切線長:曲線長: 外 距: 切曲差: (3)主點樁號計算: 在地形圖上量得則 直緩點:緩圓點:圓緩點:緩直點:曲中點:交點:(校核):(1) 確定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1)按離心加速度的變化率計算2)按駕駛員的操作與反應時間計算3)按視覺條件計算綜合以上各項,結(jié)合地形條件取(2) 主點

21、里程樁號計算1)曲線要素計算切線增長值: 移值: 切線長:曲線長: 外 距: 切曲差: (3)主點樁號計算: 在地形圖上量得則 直緩點:緩圓點:圓緩點:緩直點:曲中點:交點:(校核)由地形圖可得到終點樁號為:5 縱斷面設計5.1道路縱斷面設計在縱斷面設計中有兩條主要的線:一條是地面線,它是根據(jù)中在線各樁點的高程而繪制的一條不規(guī)則的線,反映了沿地面的起伏情況;另一條是設計線,它是經(jīng)過技術上、經(jīng)濟等多方面的比較后訂出的一條有規(guī)則形狀的幾何線,其反映了擬建道路的實際起伏變化情況。擬建道路的設計標高是指中央分隔帶外側(cè)邊緣的標高。5.2 道路縱斷面設計原則1 縱坡設計應滿足最大縱坡坡度、最小坡度、最小坡

22、長等相關要求;縱坡設計應有一定的平順性,起伏不宜過大也不宜過與頻繁;2 縱坡設計在一般情況下,應大致填挖平衡,減少運輸工具的數(shù)量,降低工程造價,但高速公路一般以填為主;3 平原微丘區(qū)地下埋深較淺,河流、池塘分布較廣,縱坡除應滿足最小縱坡要求外,還應滿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4 大、中橋無特殊請況橋上不設豎曲線,橋頭兩端豎曲線的起始點應設在橋頭10米外。5.3標高控制點的確定1 橋涵控制點橋涵和涵洞以與信道,根據(jù)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設置橋涵時,高速公路與三、四級公路相交時,橋梁凈高5.0m,與鄉(xiāng)村到路相交時,橋梁凈高3.2m;設置通道時,農(nóng)用通道凈高2.7m,人行通道凈高2.2m;橋下有通航要求時

23、,可查閱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水上過河建筑物通航凈空尺寸度。5.4縱斷面線形方案的確定縱斷面設計應滿足上述各種技術指標與構(gòu)造凈高要求,盡量降低填土高度,節(jié)約工程造價。豎曲線半徑一曲較大值,但不宜設置過多的豎曲線,使路線頻繁起伏。根據(jù)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車速為30km/h的平原微丘區(qū)三級公路的最大縱坡為8%,最小坡長為180m,兩豎曲線起始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不應小于3s的行程,根據(jù)本設計中設計行車速度30Km/h計算得兩豎曲線起始點之間的直線距離應不小于90m。另外,還應考慮平、縱線形的組合:1.平曲線與豎曲線應滿足“平包豎”的原則,即豎曲線的起終點分別設置在平曲線;若由于地形條件的限制而不能滿足時,當平

24、曲線的中點與豎曲線的頂(底)點位置錯開不得超過平曲線長度的1/4時,仍然可行。2.平曲線與豎曲線大小保持均衡,平曲線和豎曲線其中一方大而平緩,那么另一方就不應形成多而小。根據(jù)以上設計原則要求,現(xiàn)擬定其具體坡度與坡長如下: 表5-1豎曲線要素表 方案路段坡度(%)坡長(m)方案一K0+000.000K0+970.0000.1981544.84K0+970.000K2+9101.868864.840方案二K0+000.000K0+650.0001.2941032.273K0+650.000K2+430.000.5102059.992K2+430.000K2+860.000.664370.4945.

25、5豎曲線要素計算圖5-1 豎曲線示意圖1豎曲線計算公式豎曲線公式如下:或 (3-8) (3-9) (3-10) (3-11)式中:豎曲線長度;豎曲線半徑;變坡點相鄰兩縱坡坡度;變坡點相鄰兩縱坡的坡度差,當為“”時,表示凹形豎曲線,當為“”時,表示凸形豎曲線;豎曲線切線長;豎曲線外距;豎曲線上任意一點豎距;豎曲線上任意一點至豎曲線起點的距離。2 豎曲線要素計算:方案一:豎曲線變坡點在K1+970處,高程為341.76m,豎曲線半徑,則坡度差:坡長:切線長:外距:方案二:豎曲線變坡點在K0+720處,高程為31.0m,豎曲線半徑,則坡度差:坡長:切線長:外距:3豎曲線高程計算表5-2豎曲線高程表樁

26、號坡度(%)拉坡高程( m)x(m)豎距(m)設計高程(m)K1+900.000.198%34.9990.060.00135.00K1+950.000.198%33.7550.060.1033.85K2+000.000.198%32.50100.060.4232.92K2+050.000.198%31.25150.060.9432.19表5-3豎曲線高程表樁號坡度(%)拉坡高程(m)x(m)豎距(m)設計高程(m)K0+700.00-1.597%31.3243.210.1631.48+720-1.597%30.6763.210.3331.00+750.000.510%31.15-33.210.

27、0931.24注:當x為“”時,表示所計算點與豎曲線起點的距離;當x為“”時,表示所計算點與豎曲線終點的距離。5.6平縱組合設計1 應在視覺上能自然地引導駕駛員的視線,并保持視覺的連續(xù)性。在視覺上能否自然地誘導視線,是衡量平、縱線形組合的最基本的問題。2 注意保持平、縱線形的技術指標大小應均衡。它不僅影響線形的平順性,而且與工程費用相關。3 選擇組合得當?shù)暮铣善露?,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車安全? 注意與道路周圍環(huán)境的配合。6 橫斷面設計6.1 橫斷面設計6.1.1斷面設計原則1 設計應根據(jù)公路等級、行車要求和當?shù)刈匀粭l件,并綜合考慮施工、養(yǎng)護和使用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精心設計,既要堅實穩(wěn)定,又要經(jīng)

28、濟合理。2 路基設計除選擇合適的路基橫斷面形式和邊坡坡度外,還應設置完善的排水設施和必要的防護加固工程以與其他結(jié)構(gòu)物,采用經(jīng)濟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 還應結(jié)合路線和路面進行設計。選線時,應盡量繞避一些難以處理的地質(zhì)不良地段。4 沿河與受到水浸水淹的路段,應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沒或沖毀。5 當路基設計標高受限制,路基處于潮濕、過濕狀態(tài)和水溫狀況不良時,就應采用水穩(wěn)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進行壓實,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凍總厚度,設置隔離層與其他排水設施等。6 路基設計還應兼顧當?shù)剞r(nóng)田基本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等的需要。6.1.2各項技術指標由橫斷面設計部分可知,路基寬度為8.5m,其中路面跨度為7m,土路肩寬度為0

29、.75×2=1.5m;路面橫坡為1.5%,土路肩橫坡為2.5%??梢姍M斷面設計圖6.2平曲線加寬以其過度我國城規(guī)規(guī)定,圓曲線半徑小于或等于250m時,應在圓曲線側(cè)加寬。本次設計沒有平曲線需要加寬。 6.3超高計算為抵消車輛在曲線路段上行駛時所產(chǎn)生的離心力,在該路段橫斷面上設置的外側(cè)高于側(cè)的單向橫坡,稱為超高。當平曲線班線半徑小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時,應在曲線上設置超高。超高的橫坡度根據(jù)公路等級、計算行車速度、平曲線半徑大小,并結(jié)合路面類型和車輛組成等條件確定。本次設計的設計速度為40公里/小時,查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得,不設超高圓曲線最小半徑為600m。本次設計按

30、雙車道公路繞路面中線旋轉(zhuǎn)設超高值,則公式如下:表6-2超高值計算公式超高位置超高值計算公式路肩邊緣路中線路肩外邊緣超高過度段雙坡階段旋轉(zhuǎn)階段圓曲線全超高階段中間變量雙坡階段長度,當時,旋轉(zhuǎn)階段橫坡,當時,(同時適用于>0.003)加寬值過度比例過度:,高次拋物線過度:,其中注:公式變量意義如下:B,分別為路面、路肩的寬度;,分別為路拱坡度與路肩坡度;超高橫坡度;超高緩和段長度(或緩和曲線長度):路肩坡度有變?yōu)椋ㄌ峒纾┧璧木嚯x,一般可取1.0m;雙坡階段長度,即與路拱同坡度的單向超高點至超高緩和段起點的距離;超高緩和段中任一點至起點的距離;路面加寬值;距離處的路面加寬值;旋轉(zhuǎn)階段計算點的

31、橫坡度;雙坡階段超高漸變率。在本次設計中,方案一中的JD1和JD2的半徑均小于600,所以設置超高,采用全緩和段超高的方式。超高值計算結(jié)果見如下表:JD1:超高值為4%: 表6-3JD1超高值計算表樁號左側(cè)路肩外邊緣 m左側(cè)行車道外邊緣 m路中線m右側(cè)路肩外邊緣 m右側(cè)行車道外邊緣 mK0+870.2570.000.020.070.020.00K0+9000.010.020.070.020.01K0+950.0.000.010.070.130.14K1+000-0.04-0.010.150.270.30K1+050-0.04-0.010.160.300.33K1+100-0.04-0.010.

32、160.300.33K0+500-0.04-0.010.160.300.33JD2:超高值為2%表6-4JD2超高值計算表樁號左側(cè)路肩外邊緣 m左側(cè)行車道外邊緣 m路中線m右側(cè)路肩外邊緣 m右側(cè)行車道外邊緣 mK1+401.8380.010.020.070.020.01K1+4500.030.040.070.020.01K1+5000.110.100.070.020.01K1+5500.140.130.070.020.01K1+6000.200.190.100.020.01K1+6500.250.230.120.02-0.00橫斷面設計圖見橫斷面設計圖。6.4土石方計算和調(diào)配6.4.1土石方計

33、算首先是根據(jù)橫斷面圖計算橫斷面面積然后計算體積,即獲得土石方數(shù)量,填入土石方計算表,詳見附表2。6.4.2土石方的調(diào)配土石方調(diào)配的一般要求:1 盡可能的少挖多填以減少廢方和棄方。2 用合理的經(jīng)濟運距,達到運距最短。3 廢方要妥善處理。一般不占或少占耕地。4 路基填方如需借土,應結(jié)合地形、農(nóng)田排灌情況選擇借土地點。5 不同性質(zhì)的土石應分別調(diào)運,以做到分層填筑。6 土石方集中的路段,因開挖、運輸?shù)氖┕し桨概c一般路段不同,可單獨調(diào)配。針對本設計填土一部分為上游路段挖棄土,一部分為當?shù)厝⊥?。調(diào)配方法:填方=本樁利用+填缺挖方=本樁利用+挖余借方=填缺-遠運利用廢方=挖余-遠運利用全線總的調(diào)運量復核:挖

34、方+借方=填方+廢方具體土石方調(diào)配見“土石方調(diào)配表”。7 方案比選第一方案(1)建設長度 2912.966m(2)路基土方 15 532m3 (填方) 39 034m3 (挖方)736 m3(本樁利用 )11 200 m3(填缺) 28 298m3(挖余) 0m3 (借方) 24944m3 (廢方)第二方案(1)建設長度 2 779.992m(2)路基土方 23 325m3 (填方) 54 020m3 (挖方)625 m3 (本樁利用 )22 699m3 (填缺) 52 664 m3 (挖余) 0m3 (借方) 22 394m3 (廢方)表7-1 路線方案比選表方案利 弊方案一1 總體線形路線

35、流暢,填挖比較合理。2 路線線形與地形中的小橋涵斜交(夾角小于45º),且經(jīng)過沿線的新村、游家等村莊,改善了原有村莊的交通條件。 3 符合經(jīng)濟和環(huán)境的考慮,做的是比較合理的。方案二1 線形為S型,線形曲折,不利于通行。2 填挖方較大,不經(jīng)濟。經(jīng)過方案必選后,我采用了第一方案設計。8 結(jié)構(gòu)層設計8.1 交通分析二級公路的設計基準期為20年,其可靠度設計設計標準安全等級為三級臨界荷位處的車輛輪跡橫向分布系數(shù)取0.62,交通量年增長率為3%,換算100KN的單軸雙輪組荷載作用的標準荷載NS 為:=+=518輛/日設計基準期的設計車道標準荷載累計作用次數(shù)N:N=315屬于重交通。g:交通量年

36、平均增長率 t:設計基準期 :臨界荷位處的車輛軌跡橫向分布系數(shù)。8.2 初擬路面結(jié)構(gòu)相應于安全設為三級的變異水平等級為中級。根據(jù)二級公路重交通等級和中級變異水平,初擬普通混凝土面層厚度為0.22米,基層選用水泥穩(wěn)定粒料,厚0.25米,墊層選用石灰粉煤灰土,厚度為0.20米。普通混凝土的平面尺寸為寬3.5米,長4米,縱縫為設拉桿平縫,橫縫為設傳力桿的假縫。8.3路面材料參數(shù)確定取重交通等級的普通混凝土面層彎拉強度標準值為5.0Mpa,相應的彎拉彈性模量標準值為31Gpa。墊層選用石灰粉煤灰土,回彈模量為600Mpa,水泥穩(wěn)定粒料基層回彈模量1300Mpa。計算基層頂面當量回彈模量:E=1026.

37、83MpaD=+=+=6.53(MNm)a=6.22(1-1.51()=6.22(1-1.51()=4.304b=1-1.44=1-1.44=0.794E=ah=4.3040.42430=212(MPa)普通混凝土的剛度半徑,r=0.537h0.5370.220.622(m)8.4荷載疲勞應力標準軸載在臨界荷位處產(chǎn)生的荷載應力:=0.0770.6220.22=1.197(MPa)因縱縫為設拉桿平縫,接縫傳荷能力的應力折減系數(shù)k=0.87 ,考慮設計基準期荷載應力累計疲勞作用的疲勞應力系數(shù)k=N=(3.1510)=2.346,根據(jù)公路等級,綜合考慮偏載荷動載等因素對路面疲勞損壞影響的綜合系數(shù)荷載

38、疲勞應力k=1.20荷載疲勞應力:8.5溫度疲勞應力I區(qū)最大溫度梯度取88(/m),板長l=4m,l/r=4/0.622=6.43,查表取混凝土h=0.22m,B=0.71,最大溫度梯度時混凝土板的溫度翹曲應力=計算溫度疲勞應力系數(shù),自然區(qū)劃分為區(qū)a=0.828,b=0.041,c=1.323K=溫度疲勞應力0.532=1.13MPa二級公路的安全等級為三級,相應于三級安全等級的變異水平為中級,目標可靠度為85%,由目標可靠度和變異水平等級可確定可靠度系數(shù)1.113因此,所選普通混凝土面層結(jié)構(gòu)(0.22)可以承受設計基準期荷載應力和溫度應力的綜合作用。結(jié) 論通過對本設計的綜合論證分析,基本可以保證該道路在未來十幾年具有較高的通行能力,滿足當?shù)氐慕煌顩r,方便居民出行,并對于帶動沿線經(jīng)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通過本次設計使學生掌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