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單元教案_第1頁
必修1第二單元教案_第2頁
必修1第二單元教案_第3頁
必修1第二單元教案_第4頁
必修1第二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必修第二單元教案燭之武退秦師【教學目標】1、 理解“以、而、焉”3個詞語。歸納本文的文言知識。2、在掌握字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3、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言文的能力。4、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精神?!窘虒W重難點】1、積累相關(guān)文言知識。2、本文詳略得當、波瀾起伏、善于運用伏筆和照應的寫作技巧?!窘虒W方法】 1、朗讀法2、問答法【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積累學習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一:導入課文

2、,?。?995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边@個故事可謂是“一夫敵百萬之師”的現(xiàn)代版。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shù)這樣的人物:張儀、蘇秦、諸葛亮。今天我們將去拜訪他們的“祖師”,請同學們翻到燭之武退秦師。2)論語 子路篇中說 “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古代有很多有名的謀士如魏征勸諫唐太宗、鄒忌諷齊王、觸龍說趙太后,這些人都是國家的名臣,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另一位為國努力的謀士燭之武。二作者及背景簡介。1、請學生讀注釋1,左傳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

3、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左傳的別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春秋三傳        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2 秦晉圍鄭背景(適時補充給學生)。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鄭有兩事得罪了晉國:其一,晉文公重耳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其二,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出兵幫的是楚國,而此役楚國失敗。  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

4、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quán),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zhàn),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三、讓學生自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縋(zhuì)而出共(gng)其乏困秦伯說(yuè) 四、題解退:使

5、動用法,使-撤退師:軍隊 五、             講解課文(一)   講解第一段    1、誦讀指導:“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是本段關(guān)鍵一句,語速要較慢,尤其是“且”處應稍作停頓,“也”字要拖長聲音。此句讀完,稍作停頓,再起后句“晉/軍函陵,秦/軍汜南”?!皶x”“秦”之后要略作停頓。因為“軍”在此名詞活用為動詞,當“駐扎”講。(領(lǐng)讀,齊讀)2、提問:本段僅25字,卻道出很多內(nèi)容,有哪些?明確:秦晉圍鄭,來勢

6、兇猛;弱小鄭國,危如累卵?!耙云錈o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晉圍鄭的原因,又暗示鄭國有機可乘,為“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嘗試背誦)(二)講解第二自然段1、誦讀指導:“國危矣”要讀出心情沉重之感?!叭羰範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要讀得堅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俺贾畨岩?,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是燭之武對只能虛度人生的無可奈何慨嘆,要讀出傷感的基調(diào),而鄭伯,面對燭之武的牢騷,并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不滿,而是從諫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鄭伯之言一定要讀得心平氣和。(領(lǐng)讀,齊讀)2、重點講清以下詞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之:助詞,無能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無能:不能。

7、已:同“矣”。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是:這。(判斷句)3、提問:面對為難,鄭國君臣的表現(xiàn)如何?明確:佚之狐出謀劃策,力薦燭之武。鄭伯從諫如流,情真意切,感動了燭之武。燭之武面對鄭伯的誠意,深明大義,承擔了赴秦說秦師的重任。(齊讀)(三)串講第三段。1、一生范讀本段。2、學生借助注釋細細梳理本段。(因為本段集中刻畫了燭的形象、表現(xiàn)出其高超的游說技巧,所以讓學生細細品味)3、生接龍串析本段。(師點撥)“夜秦伯”:說明形勢危急,燭不畏危險。燭說秦伯運用了高超的攻心術(shù):  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坦言知亡,避其銳氣:鄭既知亡矣。)  第二步,闡明利害,

8、動搖秦君。(亡鄭只對晉有利:鄰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著想,以利相誘。(舍鄭會對秦有益:君亦無所害。)   第四步,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秦乃還:秦權(quán)衡利害,決定退兵,但卻派人留守要塞,體現(xiàn)其老奸巨猾的一面。4、探究“三巧”游說藝術(shù)1)以“利”巧攻心理。 2)以“害”巧析形勢。 3)以“史”巧施離間。 5、學生同桌討論歸納,師引導學生歸納本段知識點:亡:動詞的使動用法;   利:形容詞

9、的使動用法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   封:名詞的意動用法;    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東:名詞活用做狀語;陪:通假字,通“倍 ”;    共:通假字,通“供”;厭:通假字,通“饜”;     說:通假字,通“悅”;闕:通假字,通“缺”或“掘”;5、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燭的游說步驟即興背誦本段。(四)串講第四自然段1、誦讀指導:&

10、#160;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微”后果作停頓,因“微”是連詞,表假設,為“假如沒有”之意,“夫人”的“夫”是指示代詞,為“那”。“因人之力/而取蔽之”句“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頓。(齊讀,然后指名學生讀)2、提問:本文是如何結(jié)尾的?明確:以晉文公再風云突變中,頭腦前行,毅然撤軍作結(jié)。而這也正是燭之武所想達到的目的。六、嘗試背誦全文七、布置作業(yè)1、背誦全文2、分析燭之武形象板書秦晉圍鄭  臨危受命  智退秦師          第一步、欲揚先抑&

11、#160; 以退為進           第二步、闡明利害  動搖秦君           第三步、替秦著想  以利相誘           第四步、引史為例  挑撥秦晉     

12、      第五步、推測未來  勸秦謹慎 晉師撤離第二課時一、檢查復習1、集體背誦全文。2、對文中的文言字詞提問。二、亮點探究1文章寫燭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探究學習:這段文字看似閑筆,卻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燭之武的境況,是一個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評鄭伯不能用人,但在關(guān)鍵時刻,作為國君尚能接受規(guī)諫,誠懇負責。三是點明燭之武深明大義,以解國難為重。這一內(nèi)容粗線條地勾勒出燭之武的形象,為下文寫他奔赴國難的義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鋪墊。2晉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條理由退兵,你怎樣

13、看待晉文公的退兵理由?探究學習:其實,“不仁”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講“仁義”,當初就不會發(fā)兵攻鄭?!安恢辈攀菍嵸|(zhì)。“知”通“智”,這個“智”,是理智,就是對現(xiàn)實情況的客觀分析,對動武后果的冷靜判斷?!耙詠y易整,不武”,勝負之數(shù),難以意料。晉的退兵,說到底,也是一個“利”字起作用。5課文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請舉例分析這一寫法特點。   探究學習:文章注意伏筆與照應的地方較多,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說退秦師埋下了伏筆?!耙箍P而出”,照應了開頭的“秦晉圍鄭

14、”,“國危矣”的有關(guān)內(nèi)容。“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應了上文秦、晉雖是聯(lián)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lián)盟提供了條件。文章預后瞻前,巧施伏筆,簡練而不失謹嚴,自然而耐人玩味。三、燭之武形象探討:提問:燭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請用簡練的語言加以評價。燭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確把握天下形勢,并且熟知歷史,洞察秦晉之隙,然后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生活是一塊磨刀石,只有不斷砥礪自己,才能保持永遠銳利的鋒芒。燭之武到了七十多歲的高齡,仍有滿腹牢騷,可見他的銳氣未減;仍能建功立業(yè),可見他的才華依舊。此前,三朝為官,滿腹經(jīng)綸,卻一直不得

15、重用,其間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燭之武在這種懷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沒有自暴自棄,更沒有妄自菲薄,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圖強,飽讀經(jīng)書,關(guān)心時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終于在人生的最后時刻,也是最為關(guān)鍵的時刻,“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擊,為自己一生劃上一個完美的感嘆號。 時代鑄就英雄。燭之武的時代早已過去,但燭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還啟示著今天的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應該愛崗敬業(yè);即使暫處逆境,也應該不斷磨礪自己,以至終成大器!同時昭示我們應該學習古人那種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四、歸納文言詞語的用法1、詞

16、類活用、A.名詞做狀語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邊;在西邊)夜縋而出(在晚上)                                 B.動詞活用為名詞   君亦無所害(害處)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C.形容詞活用

17、為名詞臣之壯也(壯年)越國以鄙遠(遠方,邊遠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2特殊句式A省略句(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    晉惠公)許君焦、瑕(主語)夜縋(燭之武)而出(賓語)    敢以(之)煩執(zhí)事(賓語)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介詞)B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介賓短語后置)且貳于楚也(于楚從屬 同上)佚之狐言于鄭伯(于鄭伯言 同上)何厭之有(有何厭 賓語前置)C判斷句3通假字無能為也已(矣)共其乏困(供)秦伯說,與鄭人盟(悅)失其所與,不知(智)4。古今異義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

18、包裹)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亦去之(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5完成課后練習,一詞多意以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而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zhuǎn)折,連詞)焉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么能)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里)以俟夫觀人風

19、者得焉  (代詞,之)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于此)五、課堂小結(jié)六、布置作業(yè)嘗試把這篇文章改編成課本劇。荊軻刺秦王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實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培養(yǎng)文言理解和翻譯的能力。  2、學習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神態(tài),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3、學習荊軻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通過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學習習慣?!窘虒W重、難點】1、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從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2、學習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教學方

20、法】1、閱讀法  2、講授法   3、討論法【課時安排】 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步驟】                       一、布置預習:1.誦讀課文,注音注釋。2.創(chuàng)新設計,自主學習。 二、導入新課在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畫卷上,有一位人物,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北宋蘇詢稱其“始速禍焉”,朱熹認為他“匹夫之勇,其事無

21、足言。”但司馬遷卻為他立傳,并在史記結(jié)尾評價其“名垂后世”。還有其他人,如陶潛,稱其“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他是誰?為什么前人對他會做出各種評價?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荊軻刺秦王,去一感荊軻的俠士形象。在正式進入課文之前,先讓我們了解下這篇文章的出處。1、簡介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后經(jīng)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wèi)合一篇,中山一篇。其時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國,約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戰(zhàn)國策的內(nèi)容,主

22、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暴、勇于斗爭的行為。戰(zhàn)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了解背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6年。當時,秦已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秦滅趙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喜為了結(jié)好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為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了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了報“見陵”之仇,太

23、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嬴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三、整體感知及字詞解析:(一)、解題并梳理文章脈絡1.荊軻刺秦王這個標題是編者加上去的,你們覺得關(guān)鍵詞是哪一個?(“刺”)2 本文圍繞著一個“刺”字,展開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jié),閱讀時抓住“刺”,即可把握文章的脈絡。(一) 刺之由: (“秦將王翦破趙愿足下更慮之”) 故事開端。(二) 刺之備: (“荊軻知太子不忍終已不顧”) 故事發(fā)展。(三) 刺之時:(“既至秦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故事高潮。(四)刺之果:(末段)故事結(jié)局。(二)、刺之由

24、1.字詞解析進兵北略地:向北則雖欲長侍足下:則,那么。雖,即使。足下,您,指荊軻,表對說話對象的尊稱。又如:陳涉世家中“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微太子言:如果沒有。又如:岳陽樓記中“微斯人,吾誰與歸?”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這不僅是個省略句,還是個倒裝句,經(jīng)過調(diào)整后的語序是“秦王(以)千斤金,萬家邑購之”誠能得樊將軍首:果真。又如陳涉世家中:“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也表示假設關(guān)系。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窮:走投無路;困,處境困窘。今義,貧窮。古今異義。(三)、刺之備1.為行刺做了哪些準備?“準備信物”、“準備利刃”、“配備助手”、“怒斥太子”和“易水送

25、別”五個場面。2.字詞解析皆為戮沒:讀wèi,被。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而燕見陵之恥除矣: 被將軍豈有意乎:是否既已,無可奈何:事已至此太子遲之:以為遲仆所以留者:的原因 第二課時一、整體感知及字詞解析(一)、易水送別1.朗讀文章第9段要求讀準字音,學生常常將“太子和而歌”中的“和”讀成hé,應讀hè,解釋應和。2.字詞解析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者”,定語后置的標志皆白衣冠以送之:來,表目的既祖:已經(jīng)又前而為歌曰:前,上前。為,wéi,作。發(fā)盡上指冠:向上于是荊軻就車而去:接近,登上終已不顧:回頭3.概括這段文字所寫的

26、內(nèi)容。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易水送別4.朗讀時應讀出怎樣的感情?并中文中找到依據(jù)。學生自由討論。明確:悲、壯“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意味著荊軻此去兇多吉少,可謂是生人做死別。形成一種凄驚悲愴的氛圍,使人預感到事有不測。我們的習作中常見的外貌描寫是“他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十分漂亮,也不十分丑陋”,外貌描寫是為中心服務的,不是為了寫外貌而寫外貌?!盀樽冡缰暋薄皬蜑榭犊鹇暋薄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其中音樂由悲涼變?yōu)楸瘔眩统磷優(yōu)楦甙?,渲染悲壯氣氛?!笆拷源箿I涕泣”“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生離死別變?yōu)橥饠硱?。這慷慨悲歌的場面,千百年來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湯蹈火、義無

27、反顧!所要表現(xiàn)的是荊軻,為什么要寫送行的賓客?正如口技中的“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薄坝谑琴e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寫觀眾的表情是為了突出口技人技藝高超。“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只用一個動作就突出表現(xiàn)荊軻義無反顧的剛毅性格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5.有感情地誦讀第9段(二)、厚遺蒙嘉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第11-13段內(nèi)容。厚遺蒙嘉2.字詞解析持千金之資幣物:幣,(古義)禮品,泛指用作禮物的玉帛等物;(今義)貨幣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確實燕王拜送于庭:“拜送于庭”,狀語后置,即“于庭拜送”。使使以聞大王:使,派。使,使者。乃朝服:穿上上朝的禮服。(三)、

28、廷刺秦王1.字詞解析以次進:按照秦武陽色變振恐:臉色群臣怪之:感到奇怪前為謝曰:為,wèi,為之,替(秦武陽)。謝,謝罪。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圖窮而匕首見:窮,盡、完。見,通“現(xiàn)”,露。又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鼻赝踹€柱而走:跑箕踞以罵:箕,兩腳張開,如同簸箕。踞,蹲或坐?;?,以示輕蔑對方。又如醉翁亭記中的:“有亭翼然臨于泉上”。“翼”解釋為像鳥張開翅膀一樣。2.第13段哪些字音重讀?并簡析原因。學生稍作思考,點名回答。明確:“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中的加點字重讀,獻圖時年十二就殺人的秦武陽竟“色變振恐”,引起了眾人的猜疑,眼看事情就

29、要敗露,形勢非常危急?!扒G軻顧笑武陽”中的加點字重讀,在這猝然生變的節(jié)骨眼兒上,荊軻面不改色心不跳,幾句話,既遮掩了秦武陽失常的表情,又頌揚了秦王的威風,使秦君臣上下疑竇消除。再加上一“笑”一“顧”一“前”,沉著機智、鎮(zhèn)定自若,表明他的確具有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氣質(zhì),可謂神勇之人。 3.第14-16段要用什么樣的語速讀?學生討論思考。明確:14、15段讀荊軻的動作語速快,“取奉發(fā)把持揕”,雙方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搏斗。讀毫無精神準備的秦王語速也要快,“驚起絕拔操急”,慌得連劍也“不可立拔”。讀群臣語速慢,個個呆若木雞。霎時間,莊嚴的秦廷上,荊軻“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

30、盡失其度”,最后竟出現(xiàn)“乃以手共搏之”的戲劇性場面。16段眼看著秦王要成為荊軻的劍下之鬼,由于侍醫(yī)夏無且以藥囊投軻,荊軻反被秦王“斷其左股”,轉(zhuǎn)瞬之間由優(yōu)勢轉(zhuǎn)為劣勢,最后反“被八創(chuàng)”,完全失去戰(zhàn)斗力。這一部分語速急促,突出地渲染了千鈞一發(fā)的緊張形勢。 4.第17段哪些字音重讀?并簡析原因。學生稍作思考,點名回答。明確:“笑”、“罵”,繪形傳神,突出了荊軻的視死如歸和英雄虎膽。 (四)課后作業(yè):試總結(jié)荊軻這一人物形象。 第三課時一、引導學生進行評價性閱讀訓練。討論: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荊軻的形象。對荊軻其人,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認為荊軻是怎樣一個人?速讀課文,

31、根據(jù)課文談談你的看法。提示:可從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明確:思想:為國分憂,雪恥報仇,報效太子。他對樊於期說,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除“燕國見陵之恥”。行刺失敗,他仍宣稱欲生劫秦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毙愿瘢荷畛?,剛毅,慷慨。準備信物,深謀遠慮。遲發(fā)見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才能:工于心計,善于言辭。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劃,義激樊於期。臨危從容不迫,遮掩搪塞,機智過人。精神:不畏強暴、不避艱險,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復還”,仍然一往無前,“終已不顧”,行刺不就,身受重傷,仍拼死一搏,英雄氣概,值得稱道。2.我們應該怎樣認識荊

32、軻刺秦王的行為?學生分組討論,各組派代表回答。教師總結(jié)明確: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動。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愿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就與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作斗爭來講,這場斗爭具有合理性;就整個歷史進程來講,它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二、人物分析小結(jié)荊軻刺秦王是戰(zhàn)國策的名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首先戰(zhàn)國策通過語言、神態(tài)、動作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人物形象。荊軻“顧笑武陽”、“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讀之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其次,善于用側(cè)面描寫,烘托荊軻的形象,使之更加鮮明。易水邊送行者的“垂淚涕泣”、“嗔目,發(fā)盡上指冠”

33、,秦武陽的臨場驚恐,秦王的“目眩良久”,都起了反襯作用,使荊軻的機智、剛毅、鎮(zhèn)靜、勇敢和自我犧牲的性格特征更加凸現(xiàn)出來。所以我們寫人物首先要抓住能表現(xiàn)人物個性的細節(jié),還要善于描繪個性化的語言、動作、肖像、心理等,才能塑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三、人物性格及形象塑造的方法1、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  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危在旦夕。荊軻“奉命于危難之際”,此其一。行刺秦王,須以樊將軍首為信物,而太子丹“不忍”,此其二。荊軻為等助手,“頃之未發(fā)”,太子丹因而“遲之”,荊軻憤然出發(fā),此其三。“朝見”秦王時,秦武陽怯陣,以致秦群臣“怪之”,氣氛驟緊,此其四。而最后的“廷刺秦王”

34、,矛盾沖突達到白刃相見的地步。就在這一系列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荊軻這一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全文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 2、精煉傳神的人物語言  太子丹婉責荊軻時,荊軻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笨烊丝煺Z,表現(xiàn)出他勇而多謀、慮事周密的性格特點。“激樊獻首”時,荊軻推心置腹,以誠感人,先動之以情,后曉之以理,再告知以謀,使得梵於期甘心自刎獻頭。太子疑其改悔時,荊軻怒斥太子的幾句話,則表現(xiàn)了他不畏權(quán)勢、耿直剛烈的性格。在秦廷上,當秦武陽“色變振恐”時,荊軻的幾句“謝曰”,使秦廷上下疑竇冰釋,使劍拔弩張的氣氛得到緩解,真正時化腐朽為神奇,令人不由得拍案叫

35、絕!“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是荊軻的最后一句話,也是他自明心跡的一句話。盡管太子丹對他產(chǎn)生過懷疑,但荊軻還是堅守信義,對太子丹忠心耿耿,赤誠之心,蒼天可鑒! 3、悲壯感人的場面描寫  一是“易水訣別”。秋風蕭瑟,筑聲悲涼。在這悲壯而又凄愴的氣氛之中,荊軻先是以歌聲抒懷,最后則毅然“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大義凜然,勇往直前。而送行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聽到荊軻的歌聲后,起初“皆垂淚涕泣”,繼而“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比齻€“皆”字,寫出了全體送行者的強烈反應,烘托了送行場面的壯烈氣氛。整個送行場面的描寫,有主,有次;有景,有情;有呼,有應

36、。不足百字,卻寫得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二是“廷刺秦王”。一個人,一把匕首,把偌大秦廷攪得上下驚惶,亂成一團。作者即從正面描寫了荊軻的語言、行動和神態(tài),也從側(cè)面描述了秦王及其群臣的不同表現(xiàn);既描繪了人物,也渲染了環(huán)境,從而突現(xiàn)了荊軻履險不驚、臨難不懼的氣度和品格。 鴻門宴【教學目標】1、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語言規(guī)律,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詞。2、了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事生涯眾所起的重要作用。3、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37、60;【教學重、難點】   1、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窘虒W方法】   講授法、比較分析法、討論法【教具準備】投影儀【課時安排】 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引導學生了解秦末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放錄音,范讀課文,以求準確認讀。熟讀課文,理解文意。教學步驟一、導入請學生欣賞兩首詩投影(一) 垓下歌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ò紊?,形容力大無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來。蓋世,氣勢高昂,可以壓倒世上的一切?!笆拧保捡Y。)學生默讀理解。這首楚辭體的詩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認眼前的

38、現(xiàn)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過錯。而失敗的關(guān)鍵是在歷次戰(zhàn)斗中一往無前的烏騅今天競不肯率先沖出重圍。他認為烏騅暗示著一切;過去的榮耀、現(xiàn)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最后,他走投無路,只有對勇敢跟隨在身邊的虞姬哭訴:“我可怎么安排你呀?”投影(二) 大風歌劉邦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學生默讀理解;這首歌是劉邦打敗項羽,統(tǒng)一天下后在平定鯨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zhuǎn)道故鄉(xiāng)沛縣時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后國防的憂心。第一句指包括劉邦在內(nèi)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同為交戰(zhàn)雙

39、方,為何勝敗迥異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那段歷史,走近劉邦和項羽。二、介紹和課文有關(guān)的內(nèi)容1、司馬遷(約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司馬談之子。少時隨父在長安研習經(jīng)史,二十歲后,游蹤幾遍全國,考察風俗,探訪古跡,采集傳說。初任郎中,后繼父任太史令,博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承繼其父遺志,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受腐刑下獄。出獄后任中書令,發(fā)憤著述,完成史記。2、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包括12篇本

40、紀,30篇世家,70篇列傳,10篇表,8篇書。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表是大事紀,書記禮、樂、音律等。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史書的體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通史)。書中記述了歷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的情況及帝王、公侯、將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跡,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史傳文學作品匯編。書中對國家統(tǒng)治者敢于批判、諷刺,同情農(nóng)民起義,歌頌了我國人民的革命傳統(tǒng)、群眾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殊異才能。作者有極高的寫作技巧,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了人物的重要特征,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該書被魯迅贊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背景簡介投影(

41、三)一幅“陳涉起義”的教學圖片一幅“楚漢相爭”的教學圖片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guān)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zhàn)。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三、學生預習課文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diào)一些字的讀音。投影(四)破音異讀:沛公欲王關(guān)中(wàng)道芷欲間行(jiàn)通假異讀: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同“拒”“

42、納”)要項伯(通“邀”)令將軍與臣有郤(通“隙”)          愿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及熟知的文言知識理解文意。五、布置作業(yè)1、反復誦讀全文,熟悉文意。2、掌握本課的生字、異讀字。                   

43、60;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由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完成對項羽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說明領(lǐng)袖人物性格事業(yè)成敗的影響。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教學步驟一、全班齊讀課文,抽查正音情況。二、概述課文情節(jié)。(學生先復述故事,后概述情節(jié),再劃分層次。)明確:一、(1-2)交代鴻門宴的由來      二、(3-4)寫鴻門宴上的斗爭      三、(5-7)述宴后余事三、嘗試用精煉的語言給主要情節(jié)你小標題。明確:曹范項張劉劉項范項樊項沛張項沛無增伯良項邦羽增莊噲王公良王公傷說訪獻約謝設示舞闖賜

44、出入受除告項張計婚罪宴意劍帳酒逃謝璧奸密羽良策姻座四、分組討論主要人物項羽。1、提問:項羽的性格特點如何,依據(jù)是什么?明確:沽名釣譽,缺乏政治遠見:曹無傷告密,立即決定進攻;項伯游說,便放棄進攻。剛愎自用:謀士范增獻計,先納計后食言。宴會上范增舉玦,項王不應。胸無城府,有不忍之心:脫口出賣曹無傷,經(jīng)劉邦一番貌似心誠的話語吹捧,便放棄進攻,對武士樊噲的態(tài)度更是如此。寡謀輕信,輕敵自大:對項伯不辨親疏,對范增置若罔聞。(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據(jù)即可。)2、提問:項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學生討論。教師點撥:作者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文章在“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

45、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開情節(jié)。對比烘托也是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對劉邦的刻畫,突出其善于用人(與項羽約為婚姻,對張良言聽計從)、能言善變、狡詐多端、當機立斷(誅殺曹無傷)的性格特征,這些都是為突出主要人物項羽服務的。 五、鴻門宴上劉、項性格的較量,不過是“楚漢相爭”的縮影,要充分認識項羽的性格,不妨選以下三個片段:投影(五)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绷貉谄淇?,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明確:項羽直率粗獷與劉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項羽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單純的政治理想,和劉邦入關(guān)稱王、野心勃勃形成鮮明對比。投影(六)秦末,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guān)。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愿與沛公西入關(guān)。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遣類,皆坑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剽悍,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弊洳辉S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明確:在滅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