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普通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備課資料3老人與海323_第1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普通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備課資料3老人與海323_第2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普通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備課資料3老人與海323_第3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普通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備課資料3老人與海323_第4頁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普通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備課資料3老人與海323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3老人與海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海明威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也是當時“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一方面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一方面又在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方法上進行了革新, 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52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體現(xiàn)了 他的創(chuàng)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利策獎,兩年后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xù)84天沒捕著一條魚。后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 在海上經(jīng)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xù)圍了上來,盡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

2、 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課文節(jié)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高潮, 約占全書的六分之一。從書中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老人與鯊魚的搏斗共分五個回合。用 魚叉殺死一條灰鰭鯊,魚叉被帶走,大馬林魚被吃掉40磅;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大馬林魚被吃掉四分之一; 用刀子殺死一條犁頭鯊, 刀子折斷;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大馬林魚半 個身子都被咬爛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結隊的鯊魚,短棍丟掉又用舵把, 大馬林魚再也沒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殘骸五個回合的搏斗結果卻是一無所有,“他知道他終于給打敗了,而且一點補救的辦法也沒有”。這是一場人與自

3、然搏斗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最后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 屈服于命運,無論在怎么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 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wèi)了 “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 “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么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 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在20世紀30年代以后發(fā)表的一些短篇小說里,海明威描寫了一些拳擊師、斗牛士、獵人等形象,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種百折不撓、堅 強不屈、敢于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性

4、格,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的形象就是這種性格的發(fā)展與升華。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征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斗中, 表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并沒 有被打敗。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xiàn)了作者所說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 打不敗他”的思想。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聞記者的功底,形成了一種簡明、 清新、干凈的散文文 體,人稱“電報式風格”。在本文中,這種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 .結構上的單純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節(jié)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單一而鮮明。本 文中直接出場的人物只有老漁夫桑地亞哥一個,情節(jié)也主要是圍繞大馬林魚的捕獲以

5、及因此而引來的與鯊魚之間的搏斗,可謂單純而集中。海明威曾經(jīng)對老人與海的原稿進行了兩百多次的校閱,正如他自己所說,“老人與海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么長,小說里有村 莊中的每個人物,以及他們怎么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過程”然而他 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贅語,刪去了所有別人寫過的東西,刪去了解釋、討論,甚至議論的部分, 剪去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使小說單純而集中。2 .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避免過多地使用形容詞,特別是華麗的辭藻,盡量采用 直截了當?shù)臄⑹龊蜕鷦吁r明的對話,因此,句子簡短,語匯準確生動。在塑造桑地亞哥這一形象時,他的筆力主要集中在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老人

6、與鯊魚搏斗的場景上。鯊魚的來勢兇猛,老人的沉著迎戰(zhàn),機敏矯捷,都寫得生動逼真。如寫鯊魚出現(xiàn)的情形:“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開的時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竄上來。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沖出藍色的水面就浮現(xiàn)在太陽光下?!边@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的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復錘煉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對大海的描寫粗獷簡潔,猶如一幅水墨 山水畫,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3 .鮮明生動的動作描寫和簡潔的對話。海明威善于從感覺、視覺、觸覺著手去刻畫形 象,將作者、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而

7、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 他總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簡潔的對話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 如寫老人與鯊魚搏斗的場面:“老頭兒用魚叉攘到鯊魚頭上的時候,他聽得出那條大魚身上皮開 肉綻的聲音?!边@種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便會過電一般油然而生出同 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讓讀者去如實地吸取印象”,而“不擠到對象與讀者之間去礙事”,他要讓對象與讀者直接溝通,這也是這篇小說的場景 描寫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4 .著力追求一種含蓄、凝練的意境。海明威曾經(jīng)以冰山來比喻創(chuàng)作,說創(chuàng)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應

8、該隱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隱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鮮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闊大,他 還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蘊涵深意。二、問題探究1 .老人為什么說“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句話是桑地亞哥的內心獨白, 也是小說的核心精神,它生動地揭示了桑地亞哥的內心 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觀與價值觀的反映。這句話意味著,人生的使命是奮斗,是與命運做不懈的抗爭。 人生下來雖然面臨種種自然與社會的挑戰(zhàn),也許這些挑戰(zhàn)強大到足以把人的肉體消滅,但一個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艱難險阻面前不屈服的精 神,人就永

9、遠是勝利者。 小說中的老漁夫桑地亞哥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斗的過程中,他表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是精神上的勝利者。2 .文中的獨白有什么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斗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 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tài),通過自由聯(lián)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xiàn)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保哉Z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

10、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關于練習一 桑地亞哥是位怎樣的老人?在你看來,他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人生的成敗到底應該如何衡量?同學們之間討論一下。設題意圖:引導學生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參考答案:桑地亞哥是海明威筆下“硬漢子”的典型代表。他孤身一人出海捕魚,但運氣不佳,連 續(xù)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但他從不懈氣,而是繼續(xù)出海遠行,經(jīng)過三天兩夜的奮斗,終于 捕獲一條大馬林魚。 但在歸航途中,大馬林魚卻被鯊魚吃掉了。在世俗的眼光看來,他也許 是一個失敗者,但在海明威筆下,他卻是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英

11、雄,是一個無論在怎么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奮勇抗爭的勇士,是一個捍衛(wèi)了 “人的靈魂的尊嚴”的人。這個問題還可以擴大一點看,人生的道路是艱難的、充滿坎坷的,不要向困難和厄運屈服,需要的是勇敢、頑強戰(zhàn)斗的精神。小說熱情歌頌了人性中最寶貴的英雄 主義精神,這也是老人身上所蘊涵的能夠打動不同時代不同種族人們心靈的地方??梢宰寣W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允許有不同看法。二 海明威的小說往往采用直截了當?shù)臄⑹龊蜕鷦吁r明的對話,句子洗練,形成獨特的風格。試以下面兩段為例,細細體會他的語言特點(自己可以再找一些)。1 .鯊魚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當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開的時

12、 候,它就從下面水深的地方躥上來。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沖出藍色的水面就浮現(xiàn)在太陽光下。2 .兩條鯊魚一道兒來到跟前,他看見離得最近的一條張開大嘴插進死魚的銀白色的肚 皮時,他把短棍高高地舉起, 使勁捶下,朝鯊魚的寬大的頭頂狠狠地劈去。短棍落下的當兒,他覺得好像碰到了 一塊堅韌的橡皮,同時他也感覺到打在鐵硬的骨頭上。鯊魚從死魚身上滑下去的時候,他又朝它的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設題意圖:引導學生揣摩精彩語句,體會海明威小說的語言特點。參考答案:1 .這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來勢兇猛快捷,形勢的緊迫卻立刻展示 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復錘煉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

13、身臨其境之感。它鮮明地體現(xiàn)了海明威的文字特點,如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和形容詞,沒有華麗的辭藻,句子簡短,語匯準確生動等。2 .這里所寫的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多用動詞,鮮明生動。它將形象與讀者的距 離縮短到最低限度,這些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會不由自主地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懼,同緊張,同喜悅。這種感情作者并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顯示了海明威高超的語言表現(xiàn)力。三本文除了對事件的敘述,還有大量的人物內心獨白。找出來,分析一下,看看它們對 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說主題起什么作用。設題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內心獨白的意義,

14、加深對人物性格和思想的認識。參考答案:參見“問題探究”。教學建議一、學生對海明威可能比較陌生,教學時要盡可能多參考一些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以期能對他的作品和風格有個大致的了解。二、本文雖是節(jié)選,但篇幅依然很長,可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抓住主要梗概,如桑地 亞哥與鯊魚搏斗的五個回合, 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 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 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三、本文充滿哲理和象征意味,學生生活閱歷比較簡單,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梢?結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進行分析和揣摩,聯(lián)系生活中的例子來理解和把握。有關資料一、生平與創(chuàng)作厄納斯特海明威( 18991961)是美國當代

15、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芝加 哥郊區(qū)的一個醫(yī)生家庭。父親嗜好漁獵和各種運動,母親喜歡音樂和繪畫。海明威的性格、 愛好深受父母的影響。1917年中學畢業(yè)時,正值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他因眼睛有病 而未能入伍,進堪薩斯市星報擔任見習記者。報社要求“用短句”“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寫報道,這為他日后文體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次年,海明威懷著年輕人的正義感和好奇心投筆從戎,隨著紅十字會的車隊開赴意大利抗奧前線,由此揭開了他傳奇式一生的序幕。在戰(zhàn)場上他勇敢無畏,多處負傷,為此得到意大利政府的表彰。戰(zhàn)爭結束后,他帶著渾身傷痕和一顆迷惘的心回到祖國,重操舊業(yè),并開始寫作。兩年后,他以記者身份旅駐巴黎,

16、結識了僑居法國的美國名作家斯泰因、龐德和菲茲杰拉德等,在創(chuàng)作上頗得他們的提攜。1926年,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的問世,使海明威成了歐美文壇上的新秀。這部作品表現(xiàn)了第一次大戰(zhàn)后西方青年一代迷惘、頹唐的精神狀態(tài)。殘酷的戰(zhàn)爭摧毀了他們的人生理想,于是他們沉醉在放蕩不羈的生活中,消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女作家斯泰因讀了此書后, 稱海明威為“迷惘的一代”。從此,他便成了 “迷 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29年,海明威發(fā)表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舊譯戰(zhàn)地春夢),使他躍入名作家之列, 這是一部具有強烈反戰(zhàn)思想的作品。它通過一個美國青年亨利與英籍護士凱瑟琳的愛情悲劇,表現(xiàn)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欺騙性和殘酷性,從客觀

17、上揭露了帝國主義戰(zhàn)爭是摧毀青年一代的社會根源。亨利是又一個“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作品描寫了他志愿參戰(zhàn)厭戰(zhàn)反戰(zhàn)的思想變化過程,真實感人,但又流露出人類無法逃避這場災難的悲觀情緒。作品中電文式的對話, 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氣氛渲染, 已顯露出海明威風格的 特色。此后,海明威又寫了一系列短篇小說,其中以弗朗西斯麥康勃短促的快樂生活 和乞力馬扎羅的雪為最佳。前者以文筆的洗練、結構的緊湊而著稱;后者是一篇典范的 意識流小說,通過作家哈里清醒時和昏迷中兩股意識的交叉流動,表現(xiàn)了他臨終前對自己一生的反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海明威改變了他對生活的“迷惘”狀態(tài),始終活躍在反法西斯斗爭的戰(zhàn)場上,既是一名有正義感的記者

18、, 又是一個自覺的反法西斯戰(zhàn)士。在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法西斯的斗爭年代里,他數(shù)次赴西班牙,熱情支持他們的斗爭。1941年春,他曾來我國訪問,寫了 6篇有關我國抗日戰(zhàn)爭的報道。1944年他在歐洲采訪時,違反戰(zhàn)地記者不得參與戰(zhàn)斗的規(guī)定,親自投入了解放巴黎的戰(zhàn)斗。 在此期間他還發(fā)表了一部歌頌西班牙人民 反法西斯斗爭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舊譯戰(zhàn)地鐘聲,1940)。作品的主人公羅伯特喬丹是一個美國青年教師,他志愿到西班牙參加反佛朗哥的斗爭。作品通過他潛入敵后協(xié)助游擊隊炸毀一座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橋梁的戰(zhàn)斗活動,表現(xiàn)了他視死如歸的反法西斯斗爭精神。在生命垂危之際他還認為:“這個世界是個美好的地方,是值得為之戰(zhàn)

19、斗的?!眴痰な呛C魍P下“硬漢子”形象畫廊中思想境界最崇高的一個。作品雖然只講述了喬丹三天內的活動,但它運用意識流手法,通過主人公的大段內心獨白,把現(xiàn)實與往事交織在一起,回顧了他的主要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他對當前斗爭的看法和態(tài)度,使得敘事高度集中和緊湊。1945年海明威回國后,長期隱居在古巴哈瓦那郊區(qū)。他又恢復了30年代的冒險生活,經(jīng)常到深海去捕大魚,到非洲去獵猛獸。在旅游時,接連兩次飛機失事,他雖死里逃生,但 身上又增加了許多傷痕。他在創(chuàng)作上曾一度出現(xiàn)衰竭現(xiàn)象,但1952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挽回了他的聲譽,并獲 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晚年,海明威身患多種疾病, 兼之舊傷復發(fā),健康狀況日益

20、惡化,嚴重影響了他的寫作。從此,他精神抑郁,痛苦不堪, 終于于1961年7月2日,在美國愛荷達州的別墅里自殺身亡。海明威是個正直嚴肅的作家,但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比較復雜。一方面,他“始終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個健全的觀察家和理解者”,是個熱愛生活、積極干預生活的入世者;另一方面,又是 一個消極悲觀的宿命論者。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在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輸?shù)摹坝矟h子”形象的同時,又常常把描寫“死亡”作為自己作品的主要內容。在40多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 海明威探索了一條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在短篇小說死在午后中,他用“冰山”作比喻,闡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主張:“冰山在海里移動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彼?/p>

21、的文體風格以簡約含蓄著稱,“他以樸素的詞匯,簡約的語句和生動的日常用語純潔了美國語言,并使之充滿生氣與活力”。在散文文體上開了一代新風,“引起了一場文學革命”。(選自陳應祥主編外國文學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二、關于老人與海老人與海在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性作品。這篇作品敘述了 一個古巴老漁夫桑地亞哥的一次不平凡的捕魚經(jīng)歷。作品通過他同大自然的頑強拼搏及其失敗的遭遇,象征性地表達了在生活中人應當勇敢地面對失敗的主題,同時,又流露出人在斗爭中必然失敗的悲觀主義思想。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硬漢子”的典型桑地亞哥的形象。他是個飽經(jīng)風霜的老漁 夫,在

22、生活中雖屢遭厄運, 卻從不服輸,在精神上始終是個強者。 桑地亞哥的一生極為不幸, 在加勒比海上打了一輩子漁,只落得孤獨而貧苦的晚景:老伴早已去世,膝下無兒無女;過冬沒有御寒衣,連頓黃米飯拌魚這種漁家的家常飯也吃不上。但他是個樂天派。作品寫道, 在他那衰老的身體上,只有那雙眼睛“跟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畫龍點睛地突出了他主要的性格特征。后來,他連續(xù) 84天在海上打漁一無所獲,連他的小徒弟曼諾 林也因他“背運”而被家長強迫離開了他的船。然而,老人既不唉聲嘆氣,也不怨天尤人, 在第85天的黎明,又滿懷信心地獨自出海了。這回他好不容易捕到了一條比他的小船還大 的馬林魚,但在返航途中又被鯊

23、魚啃了個精光,只剩下一個魚頭和一付龐大的骨頭架子。老人回到家里,疲乏得沉睡不醒。但他剛一醒來,立即又跟小徒弟計劃出海捕魚之事了。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老人永不氣餒的精神。作品主要通過追捕馬林魚和搏擊鯊魚這兩件事,集中表現(xiàn)了老人的“硬漢子”性格。在深海上,上了鉤的大魚把小船拖得離海岸越來越遠,太陽落了星星出,星星落了太陽升,一直拖了兩天兩夜。這是一場雙方毅力和耐力的競賽。在追捕過程中,老人精疲力竭,頭昏眼 花,右手受了傷,左手直抽筋,又缺乏食品。為了保持體力,他不得不用難以下咽的生魚肉 充饑。本來,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要割斷釣絲,放棄捕獲物,便可擺脫困境。但他卻從未閃 現(xiàn)過退卻的念頭,而是以無比頑強的意

24、志,忍受了饑餓、疲勞和傷痛的考驗。 在他看來,“痛苦在男子漢不算一回事”。他充滿自豪感地說:“我也要讓它知道什么是一個人能夠辦得到的, 什么是一個人忍受得住的?!彼爸〈活嵏驳奈kU,始終對它窮追不舍;即使它跑到天 涯海角,也準備奉陪到底。結果,大魚沒把他拖垮,他卻把大魚拖垮了;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搏 斗,終于制服了這條大魚。 但這僅僅是對桑地亞哥的第一場考驗。他在返航途中同鯊魚的搏斗,比追捕馬林魚更驚險。當兇狠貪婪的鯊魚接二連三地襲來,甚至成群結隊地來吃大魚時,極度疲乏的老人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勞動成果,重新振作精神,奮不顧身地迎戰(zhàn)它們。他先用魚叉對付;魚叉被受傷的鯊魚帶走后, 就用船槳打;船槳折斷,

25、再用棍子打打得又準又狠, 鯊魚不是死亡,便是負傷逃竄。雖然最后他還是失敗了,但仍不愧是個英雄。“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鄙5貋喐绲倪@段自白,是對“硬漢子”精神的高度概括。這種“硬漢子”性格,貫穿于他的一生之中,體現(xiàn)在他的 一切方面。平時看報,他最關心的是壘球賽的消息,最佩服那個壘球名將;回憶往事時,他 常常想起年輕時跟黑人大力士進行扳手賽的場面;即使是做夢,也常常夢見海灘上的獅子。老人在與厄運搏斗的過程中,也時時流露出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在那遠離人煙的深海上, 老人非常想念那個小徒弟,一再自言自語:要是孩子在這兒多好啊!在他艱難的斗爭中,他 太需要一個得

26、力的助手了。不過,桑地亞哥還是幸運的,他得到了孩子的同情和照顧。曼諾林從五歲起就跟老人出海,不僅從他那兒學會了打漁的本領,而且也學到了師傅的“硬漢子”性格。作品結尾時,孩子不顧家長的反對,決心跟老人一起出海。老人與孩子這種真摯動人的情誼,給老人孤苦無依的生活帶來了溫暖,也給作品增添了令人快意的亮色。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漢子”形象,他們大都是斗牛士、拳擊 家、戰(zhàn)士、漁夫和獵人。這些人在面臨困難和絕境時,都表現(xiàn)得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不拼 搏到底決不罷休。他們這樣做的動機,固然是為了生存,但更主要的是為了維護人格與尊嚴,有的還為了正義的事業(yè)。桑地亞哥是作者對他筆下的“硬漢子”形

27、象所作的一個哲理性的總 結,提到了人類的永恒的本質特性的高度。同時,這些形象也是作者本人的寫照。有的評論家稱海明威是一頭“老獅子”,這正是“硬漢子”的美稱。海明威在桑地亞哥身上體現(xiàn)了人的自尊自強的巨大精神力量,這與他早期作品中“迷惘的一代”的形象是大相徑庭的,具有較大的積極意義。然而老人與海整部作品的調子比 較低沉。桑地亞哥盡管是個強者,由于他進行的是一場力量懸殊的孤獨的斗爭,失敗是必然的。作品的悲觀主義情調與作者的宿命論思想是分不開的。海明威說:“作品是一場悲劇這個事實并不使我感到不快,因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場悲劇,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個結果?!敝Z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在給海明威的頒獎詞中指出:“他精

28、通于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在這部小說中,海明威獨特的敘事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作品的成功得力于他那高度簡練的敘事技巧和那簡約、含蓄的語言風格。他憧憬如何以最簡單的詞句來表達最復雜的意思,盡量使語言樸素無華。作品起首就用一個并列復句交代了老 人的職業(yè)、年齡及眼下的困境:“這是一個自己駕駛著小艇在墨西哥灣流里打漁的老人,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海84天而沒有捕到一條魚了。 ”接著,緊扣題目,集中描寫老人在海上的一次捕 魚經(jīng)歷,對主人公的歷史以及他的生活的環(huán)境,寥寥幾筆就交代過去了, 對其他有關人物也只勾勒出一個大概輪廓。 這樣,就把文字壓縮到最大限度。作者在敘事狀物時沒有矯飾,很

29、少用比喻,只是純客觀地敘述,大筆的勾勒。貝茨指出:“海明威所孜孜以求的,是眼睛和對象之間、對象和讀者之間直接相通,產(chǎn)生光鮮如畫的感受?!痹嚳醋髌分械囊环嬅妫宏懙厣厦娴脑撇尸F(xiàn)在像是巍峨的山巒似的升到上空去,海岸只剩下長長的一條綠色的 線,背后是一叢淡青色的小山?,F(xiàn)在是深藍色的了,深得幾乎變成了紫色。他低下頭朝水里望去時,看見深藍色的水里紛紛篩出的紅色的游走的小動物,和太陽幻成的奇異的光輝。 作者僅用幾筆粗粗的線條便勾勒出了空、陸、海三界的變幻著的畫面, 層次清晰,色彩明麗,像一幅印象派的風景畫。 作品中那段著名的刻畫老人肖像的文字,簡直是一幅肖像畫,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海明威的文筆流暢,卻又含

30、蓄,因而作品的意蘊豐厚。作者擅長使用象征暗示的手法, 以增強文字表達的內容的深度。讀者能夠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透過那浮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即作者已寫出來的部分,去探測那隱藏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即作者省略的部分。表面上看,作品采用的是寫實手法,寫的是一個古巴老漁夫及其在海上的冒險經(jīng)歷; 實際上,作品中的形象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寓意性。馬林魚、鯊魚和獅子都是自然界中強者的化身,大海則是厄運的象征,桑地亞哥則是人類中的“硬漢子”代表,他那捕魚的不幸 遭遇就是人類總是失敗的一幅縮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采用了反襯法和內心獨白等藝術手段,使桑地亞哥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震動讀者的心弦。反襯

31、法借助于對立面之強來烘托主體性格之強。 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 來?!鄙5貋喐绲膭傄泐B強,是借助于馬林魚之頑強、鯊魚之兇狠來烘托的。作品用了不少 篇幅著力渲染鯊魚之兇猛和殘暴:那鰭鯊有著“又粗大又尖長的藍色的頭,兩只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的、伸得長長的、吞噬一切的兩頰";那貪婪的星鯊,在饑餓時會去咬槳或者船舵,咬水里游泳的人,趁海龜睡覺時把它的腿和前肢咬掉。這個年邁體衰的老人,正是在同這些自然界的強暴者的搏斗中才發(fā)出奪目光彩的。桑地亞哥是孤身一人在海上捕魚的, 作者主要通過內心獨白這一藝術手法來揭示人物的 心靈世界。作品描寫的內心

32、獨白分無聲的和有聲的兩種。如在同馬林魚決戰(zhàn)的時刻, 桑地亞哥在心里命令自己的各部分器官要密切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拽吧,手啊,我想。站穩(wěn)啦,腿。替我撐下去,頭啊。替我撐下去。決不要昏過去。這一次我會把它拽過來的?!边@段無聲的內心獨白,表現(xiàn)了老人堅韌不拔、斗爭到底的非凡決心。老漁夫還常常喜歡自言自語,時而對魚說話,時而對鳥說話,實在沒有說話對象時,就自己對自己大聲嚷嚷。這種有聲的內心獨白,更體現(xiàn)了老人的孤獨。(選自陳應祥主編外國文學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三、老人與海賞析(楊仁敬)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授予海明威諾貝爾文學獎時稱贊他“精通現(xiàn)代敘事藝術”。老人與海就是一個光輝的范例。它體現(xiàn)了海明

33、威獨特的藝術風格。老人與海的故事很簡單,人物只有老人桑地亞哥和小孩曼諾林兩人,情節(jié)也不算復雜。從表面看老人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并不屈服,誠如他所說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保ň幷咦ⅲ罕疚乃米g本與課文不同。)這部膾炙人口的中篇小說是一曲打不敗的失敗者的贊歌。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按照故事的發(fā)展來敘述老人桑地亞哥在海上的遭遇。小說開門見山地破題,一開始就用寥寥幾筆把整個故事點了出來:“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 84天,一條魚也沒逮住?!苯又徒榻B了老人的外貌和家境以及他和曼 諾林的情誼,然后把故事逐步鋪開。故事的敘述是多角度的。 在直敘中有插敘,在插敘中交

34、織著老人對往事的回憶和對眼前 事物的感慨。老人出海不久便夢見孩提時見過的非洲海灘、海峽和大山;第二天又想起曾與一個碼頭上大力士比手勁的勝利情景;后來在同鯊魚搏斗時記起壘球名將老狄馬吉奧勇戰(zhàn)對手的一幕,這些都增添了他必勝的信心。 他常夢見獅子,思念曼諾林,在茫茫大海上自言自 語,這也給他帶來了力量和勇氣。他有時也議論“殺魚是不是罪過”,對受傷的左右手感慨一番。這些心理刻畫和細節(jié)描寫往往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敘述者的人稱不斷改變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交替使用,使單調的捕魚過程顯得多姿多彩,引人入勝。作者把桑地亞哥的行動寫得絲絲入扣,分外逼真。如出海前他與曼諾林如何做好準備, 出海后怎樣觀察海面下餌,

35、魚上鉤后如何捕捉以及最后怎樣竭盡全力跟鯊魚搏斗,都作了十分精確細致的描寫。 作者善于捕捉敘述對象的動作,動中寫人,用白描的手法加以勾畫,將 老人的具體行動如放魚餌、殺魚吃和抓海豚等寫得層次分明、栩栩如生。作者有時平視取景,展現(xiàn)了水天一色、風平浪靜的廣闊畫面;有時側視取景,把鏡頭集中在小船的一側,攝取老人與馬林魚或鯊魚拼搏的特寫場面; 有時則仰視取景,從大魚受傷騰空而起到掉落水面不動, 使畫面具有立體感。這些多角度的描寫給故事的敘述增添了光彩,把作者豐富的捕魚知識和經(jīng)驗跟高超的藝術技巧熔于一爐。作者在描寫人物時特別注意傳神,以簡潔的字眼畫龍點睛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寫桑地亞哥老人,“他身上

36、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 不肯認輸?shù)摹?。盡管皺紋、疙瘩和傷疤象征著生活對老人的摧殘,但老人的眼睛卻反映了他 的樂觀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性格。在樸素的敘述中常常襯托著五光十色的景物描寫。老人在海上三天三夜,風云變幻莫測,小船由近而遠?!昂0吨皇O乱婚L條綠色的線,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深藍色,深得簡直發(fā)紫了。”用顏色的變化來顯示海水的深淺,告訴讀者老人與小船離港灣越來越遠 了。海上的日出,在水中映出斑斕的異彩,云塊的聚散預示氣候的變幻和鯊魚的逼近。這些優(yōu)美的抒情筆調使小說的敘述大為增色。此外,生動的比喻和精彩的對話也交相輝映,呈現(xiàn)出作者樸實無華、簡潔明快的語言風

37、格。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老人,卻展現(xiàn)了一個世界。小說內容十分豐富,涵義深刻,是 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杰作,讀后回味無窮。(選自外國文學名著賞析詞典,浙江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四、海明威的文體風格(赫歐貝茨趙少偉譯)海明威的第一個短篇在密執(zhí)安是1921年在巴黎寫的;就我所知,沒有什么記錄說明它當時引起過轟動。它和另外15個短篇一起收入題為在我們的時代里的集子;我也不知道有什么記錄說明它引起了一場文學革命。不過確實有過一場文學革命。這些短篇雖然不如沒有女人的男人一集收的短篇那么好,那么出名,從中卻可以看到海明威的寫法已 經(jīng)處于有意識的、高級的形成階段。這是個什么樣的寫法?它何以引起了一場文學革命?首先,

38、海明威是個拿著一把板斧的人。海明威所孜孜以求的, 是眼睛和對象之間、 對象和讀者之間直接相通,產(chǎn)生光鮮如畫的感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斬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贅詞,他還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 他刪去了解釋、探討、甚至于議論;砍掉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無生 氣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后,通過疏疏落落、經(jīng)受了錘煉的文字,眼前才豁然開朗,能有所見。但是海明威這樣凈化文風,還不限于寫景的范圍。 在他以前的一個世紀, 長篇小說的對話向來都給一大套精雕細鏤的老規(guī)矩壓得東搖西擺,邁不開步。長篇不知想了什么辦法,居然活了下來;短篇卻一直岌岌可危。按照這套老規(guī)矩,角色說的話要具備作家所強調的抑揚 頓挫

39、、風味、情緒、含意。于是:“他帶著明顯表示的憤怒又重復了一遍”;“她鼓起勇氣,用憂郁的音調說”;“他猶豫不決地宣稱";“他聲音驚恐、結結巴巴地講”;“他夾進來說”; “他低聲笑著插了句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文字填料一塊塊塞滿了上起狄更斯、下至四辨士平裝本的每部長篇小說中的人物交談。海明威把這套老規(guī)矩一掃而光。代替它的,只是他自己靠選詞適當來促人聯(lián)想的本領, 以及文字的先后順序不管角色心里所感覺的,談話中所吐露的是憤怒、遺憾、絕望還是柔情,說得是快還是慢,是意在嘲弄還是表示痛恨。一切語調和情緒都隱含在似乎偶然間倉 促作出的字句安排中(“我覺得挺好,”她說?!拔覜]有什么不舒服。覺

40、得挺好?!眱C魍?讀者唯一的請求,就是同他合作,把握住這些語調和情緒。也許沒有一個新教徒能冒充理解天主教徒的心靈;也許正是由于天主教的緣故,海明威始終專注于死亡的主題。他的短篇看起來好像寫了各色各樣的主題:拳擊、斗牛、違法手術、打獵、戰(zhàn)爭、捕魚;所有這些都是涉及體力的主題。而其實海明威只有一個主題死。它 潛伏在絕大多數(shù)他的短篇小說背后;它是午后之死的整個問題所在;它是永別了,武 器堅持不移地向之步步逼近的高潮。就海明威而言,肉體的活躍和肉體的絕滅這一對攣生觀念是吸引極強、永不消減的磁性所具有的兩股力量。正像他在午后之死中說的:“一切故事,講到相當長度, 都是以死結束的;誰要不讓你聽到那里,他就算不上一個真正講故事的人?!彼运劳鍪欠磸统霈F(xiàn)的主題;對于死的憂懼使海明威老想畏避,正如想到自己愛 動感情使他老想畏避一樣,直到最后他不得不寫這個主題:殺人者中暴徒們要行兇把人弄死,乞力馬扎羅的雪中那個漢子由于壞疽而漸漸死去,白象似的岡巒中寫人畏死,打不敗的人中寫斗牛士怎樣看待死,世界之都中寫西班牙男孩怎樣看待死。有一個時期,在一些短短的速寫里, 他避開了它,但是肉體生而復滅這個永恒矛盾的磁力遲早又把 他拉了回來。盡管由于誤會,他的散文作品招來了鐵石心腸、無可救藥的惡名,而在這層散文的硬甲下,卻以旋律的逐漸低沉透露了死的哀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