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級馬概原理( B 卷)試題_第1頁
12級馬概原理( B 卷)試題_第2頁
12級馬概原理( B 卷)試題_第3頁
12級馬概原理( B 卷)試題_第4頁
12級馬概原理( B 卷)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級原理課( B 卷)試題1. 單項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1、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是( )A、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B、實現(xiàn)人類永恒不變的普世價值C、建立一個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性王國2、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科學性 B、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tǒng)一C、階級性 D、科學性與階級性的統(tǒng)一3、哲學上對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區(qū)分出( )A、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 B、辯證法與形而上學C、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D、一元論與二元論4、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客觀世界,而且能創(chuàng)造客觀世界,這

2、一觀點是( )A、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C、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5、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客觀實在性”是指( )A、人類能夠實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和具體結構C、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看得見、摸得找的實物6、“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說明了( )A、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 B、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 C、一切事物都是有規(guī)律的 D、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7、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話體現(xiàn)了( )A、相對主義的觀點 B、辯證法的觀點 C、形而上學的觀點 D、詭辯論的觀點 8、“居安思?!边@個成語體現(xiàn)的

3、哲學道理是( )A、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C、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推動事物的發(fā)展 D、事物發(fā)展是質變和量變的統(tǒng)一9、人們常說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其哲理是講( )A、空間的三維性 B、時間的一維性C、時間空間的客觀性 D、時空和物質運動的不可分離性10、真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觀的,就其內容而言是客觀的,這是( ) A、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 C、唯心主義的觀點 D、相對主義的觀點 11、真理和謬誤之間的相互關系是( )          

4、;                               A、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對立的               B、沒有相互轉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條件下

5、可以相互轉化             D、兩者之間沒有原則區(qū)別12、“睹物思人”這種反映形式屬于( )A、概念 B、表象 C、知覺 D、感覺13、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這表明真理具有( )A、主觀性 B、階級性 C、相對性 D、絕對性14、“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階段”,這一觀點屬于認識論上的( )A、唯物論 B、可知論 C、形而上學 D、辯證法15、社會革命根源于( )      &#

6、160;                                A、人口太多  B、少數(shù)英雄人物組織暴動C、先進思想和革命理論的傳播 D、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16、階級是一個( )A、社會范疇 B、經濟范疇 C、政治范疇 D、文化范疇17、社會的經濟基礎指的是一定社會中(

7、 ) A、所有生產關系的總和 B、現(xiàn)存生產關系的總和C、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D、占非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18、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呈現(xiàn)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B、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 C、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周期性 D、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階段性19、資本主義再生產的源泉是( )A、資本家的個人積累 B、工人的工資 C、資本積累 D、利潤20、馬克思說:“一切商品對它們的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所有者是使用價值。”這句話表明( )A、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有價值 B、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對購買它的消費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時獲得使用價值和價值 D、商品是使用價值

8、和價值的統(tǒng)一21、資本循環(huán)的三種職能形式是( )A、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借貸資本 B、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生產資本C、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 D、不變資本、可變資本、流通資本2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 )A、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 B、生產不足的危機C、生產過剩的危機 D、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23、考察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 )A、如何增值         B、價值和剩余價值的形成 C、價值的實現(xiàn)       D、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24、資本主

9、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 )A、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B、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C、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D、生產過多超過勞動人民需要的矛盾25、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價值和價值 B、商品的生產和流通 C、商品交換和貨幣 D、社會價值和價格26、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從根本上說是( )A、國內市場競爭的結果         B、國際競爭的激化的結果C、壟斷統(tǒng)治加強的結果  D、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發(fā)展的結果27、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tǒng)治主要是通過( ) 實

10、現(xiàn)的 A、聯(lián)合制          B、參與制 C、股份制          D、價格制 28、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xiàn)( )A、生產、貿易、金融、企業(yè)經營的全球化 B、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全球化 C、跨國公司全球化 D、互聯(lián)網全球化29、“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屬于( )A、原始社會的分配方式          B、階級社會的分配方式C

11、、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方式      D、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方式 30、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和核心是( ) A、消滅資產階級         B、實現(xiàn)共產主義 C、共同富裕       D、人民當家作主二、多項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答案,多選、少選均不得分。)1、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A、德國古典哲學   &#

12、160;                   B、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C、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D、法國啟蒙思想2、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意指(     )A、改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動力    

13、60;    B、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C、改革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化 D、改革引起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化3、實踐的基本特征是( )A、直接現(xiàn)實性                   B、自覺能動性C、社會歷史性           D、形式多樣性4、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是( 

14、60;  )A、公平原則      B、價值原則 C、效率原則      D、真理原則5、認識中的非理性因素有( )A、欲望、意志 B、想象、靈感 C、信仰、習慣 D、歸納、演繹6、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辯證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在(     )A、認識的任務歸根結底在于解釋世界      B、認識的任務不僅在于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須正確地認識世界 

15、60;  D、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也是認識主觀世界的過程7、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形式有( )A、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 B、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 C、借貸資本的循環(huán) D、商品資本的循環(huán)8、剩余價值規(guī)律(    )A、揭示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達到目的的手段  B、反映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C、在資本主義社會起主導作用          D、決定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9、資本周轉的速度( )A、與資本周轉時間成反比 B、與資本周轉時間成正比C、與生產資本中固定

16、資本占的量成反比 D、與生產資本中流動資本占的量成正比10、資本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有(     ) A、私有財產不可侵犯 B、“主權在民” C、人權原則    D、分權制衡 三、簡答題(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1、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表現(xiàn)有哪些?2、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是什么?3、社會生活的實踐性的表現(xiàn)是什么?4、簡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5、從理論(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條件有哪些?四、材料分析題(3小題,第1、第3小題各6分,第2小題8分,共20分)材料1: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

17、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材料2:1978年5月,我國開展了一場館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這場討論對于沖破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創(chuàng)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起了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被稱為一場新的思想解放運動。根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1、如何理解材料1的觀點?2、為什么說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3、堅持實踐標準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有何現(xiàn)實意義?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1-5 ABCAC 6-10 ABABA 11-15 CBCDD 16-20 BCDCB 21-25 CADCA 26-3

18、0 DBACD二、多項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多選、少選、選錯均不得分。)1、ABC 2、ABCD 3、AC 4、BC 5、ABC 6、BCD 7、ABD 8、ABCD 9、ACD 10、ABCD三、簡答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1、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表現(xiàn)有哪些?第一、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2分)第二、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1分)第三、階級、階層的結構的變化(1分)第四、經濟調節(jié)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tài)的變化(1分)第五、政治制度的變化(1分)2、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第一、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1.5分)第二、否定是事物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它是舊事

19、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1.5分)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新事物孕育產生于舊事物,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起來的;(1.5分)第四、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1.5分)3、社會生活的實踐性的表現(xiàn)?第一、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2分)第二、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2分)第三、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2分)4、簡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第一、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資本主義生產資料在更大范圍內被支配,從而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2分)第二、經濟波動和經濟危機的深化,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2分)第三、緩和社會矛盾,協(xié)調利益關系,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2分)5、從理論(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條件有哪些?第一、必須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