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考淺談高中數(shù)學新課引入策略_第1頁
面對高考淺談高中數(shù)學新課引入策略_第2頁
面對高考淺談高中數(shù)學新課引入策略_第3頁
面對高考淺談高中數(shù)學新課引入策略_第4頁
面對高考淺談高中數(shù)學新課引入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淺談高中數(shù)學新課引入策略章江銖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只有學生積極參與了教學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由于數(shù)學課的特點是邏輯性強,趣味性少,學生聽課難引興趣。為此在新課的引入中,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引入的教學情境,及早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的非智力因素 - 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實踐中,我對高中數(shù)學課的引入做了以下的一些探索。 一、趣味式引入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源泉 ” ,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能使學生熱愛數(shù)學,而且使他們會學數(shù)學、好學數(shù)學、

2、學好數(shù)學。 例:在講授等比數(shù)列求和公式時,我對學生說: 同學們,我愿意在一個月(按 30 天算)內每天給你們 1000 元,但在這個月內,你們必須:第一天給我回扣 1 分錢,第二天給我回扣 2 分錢,第三天給我回扣 4 分錢 即后一天回扣的錢數(shù)是前天的 2 倍,你們愿不愿意? 此問題一出立即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這么 “ 誘人 ” 的條件到底有沒有陷阱?只有算出 “ 收支 ” 對比,才能回答愿與不愿。 “ 支 ” 就是一個等比數(shù)列求和的問題,如何求出這個等比數(shù)列的和呢?這就需要我們探索出等比數(shù)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通過這個例子不但使學生產生求知的熱情及濃厚的興趣,而且對引出等比數(shù)列的求和公式

3、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 在創(chuàng)設引入情境問題時,那些源于生活,貼近生活,理論了解實際的引人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求知欲,適合學生的胃口,我曾經在講授組合數(shù)公式時,采用了以下的一個例子作為新課的引入: 師: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車上見有人設下這樣一個局,賠率是 1 : 1 。有些人很想玩一玩、賭一賭,但又拿不準,請大家判斷一下,他們該不該賭?邊說邊拿出九張撲克牌,并投影圖 1 ,模仿公共汽車上那些設局者的動作表演起來。 圖一 問題是這樣的:從 1 , 2 , 39 這九張撲克牌中,任意抽取 3 張,放入圖中相應的位置,當 3 張撲克牌處于一條直線上時為勝,否則為輸。 由于相近的事例學生或聞或見,大多數(shù)學

4、生有親身的體會,因此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他們議論紛紛,踴躍參與討論,通過建立數(shù)學模型后,這個問題實際上劃規(guī)為組合數(shù)與百分比(概率)的問題,從而輕松地解決了概念、公式教學中常見的抽象無味的引入問題。 這種既有趣味又了解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引入,學生感到熟悉,容易引起注意,增強了學生自覺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從思想上教育了學生,十賭九輸,參賭必害已,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二、故事式引入 數(shù)學的發(fā)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數(shù)學家嘔心瀝血孜孜求索的故事;有閃耀廣大勞動人民聰明與智慧的故事;有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家為人類做出不朽貢獻的故事 這些故事既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拓寬他們的視野,又是很好

5、的引入素材。 例:在等差數(shù)列求和公式一節(jié)引入中,給學生講德國數(shù)學家高斯小時候解一道算術題的故事。 師:德國數(shù)學家高斯( 1777-1855 )是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高斯上學后不久,一次教師布置了一道數(shù)學題: “ 把從 1 到 100 的自然數(shù)加起來,和是多少? ” 小高斯略略思索就得到了答案 5050 ,這使老師非常吃驚。那么,高斯用了什么方法來巧妙地計算出來的呢? 通過這故事,激發(fā)了學生探尋等差數(shù)列求和的規(guī)律的強烈欲望。 又如在專題講授換元法時,用 “ 曹沖稱象 ” 中以石代象, “ 孔明草船借箭 ” 中以借箭代造箭的故事作為引入;在講授正難則反易的數(shù)學解題思想時,用 “ 司馬光砸缸 ” 救人

6、是通過變人離開水難而水離開人易的故事作比喻引入。這些故事耐人尋味,獨具匠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思想無時不在,博大精深之處。在講授立體幾何的祖口恒原理及二項式定理時,適當介紹一些我國的數(shù)學史作為引入,既使學生了解一些古典的數(shù)學史,同時也能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用這些古典的、現(xiàn)代的故事啟迪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育學生的目的。 利用演示或實驗,借助教具,可以揭示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正弦函數(shù)圖像等等的產生;學生通過動手及不斷觀察、思考、比較,從而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清楚、明白這些定義的產生過程

7、,就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有助記憶,并且來自于形象感知的概念,印象也比較深刻。 三、實驗式引入 有些課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容易通過或實驗的方法揭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重踏數(shù)學家探尋的足跡,了解其 “ 來龍去脈 ” 。 例:橢圓一課,我從演示 “ 釘線法 ” 畫圖開始,用一條長為 2a 的細線和圖釘在黑板上畫出一圓(圖 2 ),半徑是 a (細線長之半),讓學生觀察畫圖過程,并歸納出圓的軌跡的另一種說法:“圓是平面內到兩個重合點( O )的距離之和為定長( 2a )的動點( M )的軌跡?!?然后,我在黑板上釘上兩板圖釘, F1 和 F2 ,將原來的一條長為 2a 的細線兩端分別套在 F1 和 F2 上。

8、按上法分別畫出一個 “ 扁圓(圖 3 ) ” ,學生紛紛說: “ 這是橢圓 ” ,接著問: “ 橢圓上任意一點 M 有什么性質? ” 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 MF1+MF2=2a(a>0) 。 通過以上兩次作圖演示,為學生得出 “ 橢圓是平面內到兩定點( F1 和 F2 )的距離之和等于定值( 2a )的動點( M )的軌跡 ” 這一定義創(chuàng)設了情境。從演示中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只有當定值 2a>F1F2 時,動點( M )的軌跡才會是橢圓:相當于 MF1F2 兩邊 MF1 、 MF2 之和大于第三邊 F1F2 時才會是橢圓,而圓是橢圓在 F1F2=0 時的特例。此后,再起波瀾,問:當 MF1+MF

9、2=F1F2 時,動點( M )的軌跡是橢圓嗎?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更深的層次。使學生再次回到演示(實驗)中去尋找答案(圖 4 )。 創(chuàng)設這種直觀形式的引入,增強了直觀性,降低了難度,減輕了負擔,使學生聽得認真,看得親切。 四、了解實際式引入 很多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若能從學生所熟悉的淺顯易懂的、生動活潑的事實出發(fā)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正題,就可以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在講授充分條件一節(jié)時,我用命題 “ 我是清遠人,我是中國人 ” 引出命題的條件及結論,且通過判斷命題的條件與結論的關系,引出充分條件這一概念。又如什么是 “ 排列 ” ?用 “ 上課后人

10、們回到自己的座位就座;或者體育課中排隊都是排列 ” 。這些例子既新鮮又淺顯,既能達到了引入新課的目的,又引起學生的興趣。 我在教學中,廣泛、深入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緊密了解工農業(yè)生產和大自然種種現(xiàn)象的情境引入,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處處有,人類社會離不開數(shù)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在排列和組合應用中以學生參加競賽為背景,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A 、 B 、 C 、 D 、 E 五名學生參加勞技課比賽,決出了第一到第五名的名次。 A 、 B 兩名參賽者去詢問成績,回答者對 A 說: “ 很遺憾你和 B 都沒有拿到冠軍 ” ,對 B 說: “ 你當然不是最差的 ” 。從這回答分析, 5 人的名次排

11、列共可能有 _ (用數(shù)字作答)種不同情況。 創(chuàng)設這些生活實際的例子,既使學生好奇,又使他們感覺到數(shù)學知識的用處,往往起到理想的效果。通過這樣的例子說明數(shù)學不是抽象的,數(shù)學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 五、類比式引入 類比作為人們認識事物、理解規(guī)律的一種手段,在新課的引入中也有奇妙之處。 數(shù)學歸納法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方法,這種證法的產生或基本原理則使學生感到茫然,大多是依樣畫葫蘆。為此我在講授數(shù)學歸納法的第一節(jié)中,仿效 “ 多米諾骨牌 ” 之法設計出一種游戲 - 推磚作類比,立起一長串磚(想像是無窮多塊),距離適當,使得前一塊倒下恰好就能砸倒后一塊,那么推倒第一塊,就會知道所有按規(guī)則立的磚都會全

12、部倒下。再問:誰能舉出類似 “ 推倒 ” 一個而影響一串的例子?生:春節(jié)放鞭炮!通過恰如其分的比喻,數(shù)學歸納法的原理 “ 躍然而出 ” ,學生也自然進入學習的高潮。 作為新課的引入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多種多樣的,像上面提及的以需激趣、以用激趣、以奇激趣外還有以疑激趣、以型激趣等等。例:在復數(shù)引入時,先讓學生求解這樣的一個題目: 已知 a+1/a=1, 求 a2+1/a2 的值。 學生解: a 2 +1/a 2 =(a+1/a) 2 =-1 。 為什么兩個正數(shù)之和為 -1 呢? 這實際是 a+1/a=1 無實根造成的,大家學習了復數(shù)之后就可理解了?那么, “ 復數(shù) ” 到底是怎樣的數(shù)呢?

13、 就自然引入了正題。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更為教學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生動、活潑的動畫,配合視頻、音頻技術,使我們要表達的內容既直觀又生動,是傳統(tǒng)教法中難以達到的。 例如:在講授指數(shù)函數(shù) y=ax(a>0 且 a1) 一節(jié)中,引入設計為:做一個折紙與珠穆朗瑪峰高度對比的模擬趣味情景,先放一段簡短的有關展示世界高峰雄姿的風景片,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接著顯示用游標卡尺測量普通紙張的厚度情景,最后在屏幕上開設兩個窗口,其中一個借助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利用動畫顯示紙片累次折疊以至只需 20 次居然超過珠峰的高度;在另一個窗口顯示每次折疊后所得折紙的厚度數(shù)字,通過視頻技術,動畫模擬仿真,

14、文本信息及適當?shù)谋尘耙魳?,設計懸念,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從而達到引入函數(shù) y=ax 的目的。 另在教學中,注意選編一些具有探索性、應用性的內容,且選擇適當?shù)慕虒W手段和教學方法,利用數(shù)學學科特有的數(shù)與形的表象關系,知識結構上的內在邏輯關系等,都是很好的激趣方式。 “ 教學的藝術,是人類最偉大的藝術(列寧) ” ,教學最忌照本宣科,尤其是每節(jié)課的開頭,俗語說 “ 萬丈高樓平地起 ”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基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努力創(chuàng)設不同的激趣情境,使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歡聲笑語,再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將引入的興趣轉化為所講的主題,無疑為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教學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In the modern time,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shan steel industry is the speed d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