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邢臺一中2011-2012學年高一化學第一次月考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 1分,共30分)1、觀察下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guī)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長子 長子 次子 嫡子次子 A、B、周 王C、庶子D、2、下列能證明商朝存在的最有力的證據是 D史記C封神榜B兵馬俑A甲骨文3、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宮涅繼位,寵幸褒擬?!鞍龜M不好笑 幽王為烽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擬乃人笑?!边@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無道 B.分封制下,各諸侯王對周王承擔軍事義務 C.西周末年諸侯勢力強大 D.分封制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國必須服從周王室的政令 4、根據西周分封制,受封諸侯必須
2、定期向周天子朝覲述職 隨從周天子作戰(zhàn) 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A B C D5、新華社報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節(jié)納入中國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受到國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選項中與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情結形成有密切關系的是A郡縣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舉制度6、右圖中秦代磚文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踐此萬歲”。其中“海內皆臣”反映的歷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發(fā)達,水陸并用 B.疆土遼闊,臣民眾多C.國家一統(tǒng),皇帝集權 D.法律嚴苛,覆蓋全國7、秦朝郡縣制是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縣官吏必須由上一級任命并對上一級負責B郡縣是地方
3、行政管理機構 C郡縣官吏與皇帝是臣與君的關系D郡縣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襲8、右圖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組織模式。這種組織模式的本質特征是A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皇權至高無上 C全面推行郡縣制 D中央與地方相互分權9、我國歷代王朝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先后推行了各種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時序排列,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行省制 分封制 郡縣制 州郡縣制A B C D10、下列秦漢時期的政治制度與西周時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A.中央集權制 B.郡縣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襲制11、明史記載:“(明太祖)革中書省,歸其政于六部,置殿閣大學士,而其官不備,其人亦無所表見(表現)。燮理(治理)無聞,何
4、關政本,視前代宰執(zhí)(指宰相),迥乎異矣?!钡铋w大學士與宰相“迥乎異矣”主要表現在A殿閣大學士僅供顧問,而無實權 B殿閣大學士實際上并未設置C殿閣大學士地位實際上與六部等同 D擔任殿閣大學士的人沒有辦事能力12、明朝的內閣距離皇帝寢室1000米,清朝的軍機處距離皇帝寢室只有50米。政務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寢室的這一過程,從本質上體現了A、皇宮建筑布局不斷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斷提高C、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 D、中央集權不斷強化13、明太祖曾作詩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明太祖這樣辛苦主要是因為他A、廢除了丞相制度 B、設置了軍機處 C、擴
5、大了六部權限 D、推行了行省制14、學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專題后,探究小組的同學們寫了一些歷史小論文。其中論文標題出現史實錯誤的是 A略說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變化軌跡 B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利弊得失淺談 C試論清代皇權與相權的相互制約 D隋唐三省六部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15、清朝前期,中央機構發(fā)生過多次重大變化,最主要的變化是 A國初定制,設議政王大臣數員如坐朝儀B“率循祖制,咸復舊制”,廢內閣,恢復內三院C選調翰林等官員入南書房當值,“非崇班貴值,上所親信者不得入D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內閣而于軍機處16、我國古代丞相一職的設立和廢除體現了A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 B封建專制統(tǒng)治
6、的需要C權力相互制約的需要 D政令統(tǒng)一的需要17、孟德斯鳩說:“中國沒有世襲的官吏和貴族,皇帝通過科舉等途徑選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論出身如何,都有經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吏的機會”。這段言論揭示了A世襲制維護了特權等級的利益 B察舉制有利于選拔各種各類人才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門第的界限 D科舉制為知識分子提供參政機會18、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產生的影響不包括A有效地管轄遼闊的疆域 B加強了對邊疆地區(qū)的直接行政管理 C解決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區(qū)劃的基礎19、清朝君主專制權力的強化,基本上完成于A順治帝時 B康熙帝時 C雍正帝時 D乾隆帝時20、下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沒
7、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據的是A秦朝實行郡縣制 B漢朝實行郡國并行制 C北宋設文臣知州 D明朝實行三司分權21、在近代中國,有這樣一座城市: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有它的名字,它也是太平天國政權的所在地。這座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南京22、1840年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半殖民地的體現是 A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到破壞 B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D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23、辛丑條約作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tǒng)治秩序完全確立的標志,主要是因為該條約的簽訂導致 A清政府財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國主義 B清政府在軍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國主義 C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
8、的工具 D形成帝國主義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 24、從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的簽訂,反映出列強侵華的主要趨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A從經濟侵略到政治侵略B從開埠通商到割占領土C從單獨侵華到共同侵華D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25、中英南京條約規(guī)定,無論英國人在華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國領事按照英國法律審理;而中美望廈條約更進一步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的范圍,不僅美國人和中國人之間的刑事訴訟,而且美國人與其他外國人在中國的一切訴訟,均由美國領事審理,中國官員無權過問。 上述條約內容表明A、清政府熟諳近代的領事制度 B、列強已掌握中國司法大權C、中國司法主權遭到嚴重破壞 D、中西間法律思想相互滲透26、“門戶開放”政策的含義
9、是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強開放 B.清政府與各國之間相互開放C.西方列強在華勢力范圍互相開放 D.西方列強在華勢力向美國開放27、美國“門戶開放”政策被列強接受后,美國認為“外交上從來沒有比此更輝煌和更大的勝利?!薄八Wo了現在的利益,保護未來的利益,使美國立于一個牢不可破的地位?!边@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同盟,確立了美國盟主地位B、中國市場對于美國商品自由開放,美國憑借其精美商品擴展中國市場C、防止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獲得中國政府的感激D、是美國侵華政策進入新階段的標志28、北洋艦隊喪失黃海海
10、域制海權,以及后來全軍覆沒的主要原因是A.黃海海戰(zhàn)使主力被殲 B.實力對比敵強我弱 C.戰(zhàn)備不足,指揮失當 D.李鴻章的“避戰(zhàn)保船”方針29、義和團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反映了 A.清政府安撫
11、政策的結果 B.義和團對中外反動派的正確認識 C.當時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矛盾尖銳 D.當時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矛盾尖銳30、辛丑條約規(guī)定拆毀大沽炮臺,并允許帝國主義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軍。這一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A.對清政府實行“武裝”監(jiān)督 B.保護列強對中國的商品輸出C.保護外國鐵路公司的利益 D.解除中國的武裝第卷(非選擇題共10分)二、非選擇題(共10分)31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結束國家分裂,實現國家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華民族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y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1) 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誰?(1
12、分)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歷史功績?(1分) 材料二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統(tǒng)一的大國,在世界歷史中,特別是與其他古國相比, 是一個十分罕見的現象。這其中有地理的、經濟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也是這個多民族的千年古國得以始終維持統(tǒng)一的重要原因。 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2)請分別寫出秦朝、元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3)“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迸_灣同胞懷著悲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聲達于四野”。 “倭人”“割臺灣”是哪一不平等條約的規(guī)定?(1分)舉出當時臺灣軍民在反割臺斗爭中的一支主要力量。(1分)材料三 以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統(tǒng)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tǒng)一。國家和平統(tǒng)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國家法(4)材料三體現了為實現祖國統(tǒng)一,中共制定了怎樣的基本方針?(2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