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八上第五單元復(fù)習資料桃花源記閱讀(一 閱讀桃花源記回答7l0題(10分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1阡陌:(2向:8.(2分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填序號 (其中往來種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見漁人,乃大驚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既出,得其船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設(shè)酒殺雞作食衣食所安,弗敢專也9.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初極狹,才通人。(2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10.南陽劉子驥"聞之,欣然規(guī)往"說明了什么? (2分答案(一閱讀桃花源記。回答7-10題(10分7.(2分(1阡陌:田間小路(2向:從前的、舊的8.(2分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
2、個人通過。(2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10.(2分說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一、閱讀桃花源記第三小節(jié),回答問題: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奇山異水,天下獨絕B.遂與外人間隔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D.停數(shù)日,辭去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話后,雖“嘆惋”但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話是。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問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二、閱讀桃花源記第二、三小節(jié),回答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的含義。(
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悉.如外人(3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2.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4.“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表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答:。三、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10分(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
4、,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乙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逼渥孕蛉绱?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節(jié)選自晉書注適:滿足。融然:和
5、悅快樂的樣子。畜:同“蓄”。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志。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2分漁人甚異.之(阡陌交通.(穎脫不羈.(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2.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xiàn)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1分答:3. 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弦,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jié)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3分答:4.翻譯下列句子。(4分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四、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問題:(17分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6、遂與外人間隔。(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分答:3.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4.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3分答: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答:五、(甲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問題。(10分1.本文作者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是他的著名詩作之一。(1分2.解釋下列
7、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2便要還家( 3.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哪句話與其表達的意思相近?(2分答:4.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zhàn)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了他什么樣的愿望?(2分答:5.本文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簡練的文字寫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將桃花林的美景描繪出來。(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乙閱讀下文,回答問題。(5分江天一傳(節(jié)選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鼻懊鞒绲濋g,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
8、三十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6.文中“嘗語人曰”中“語”的意思是:。(1分7.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本文是如何表現(xiàn)江天一酷愛讀書的。(2分答:8.請結(jié)合陶淵明其人和你讀過的他的詩文,談?wù)剬Α笆坎涣⑵氛?必無文章”這兩句話的理解。(2分答:六、閱讀文言文。(13分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乙房玄齡奏:“閱府庫甲兵
9、,遠勝隋世?!鄙显?“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選自資治通鑒注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閱:查看。上:指唐太宗。煬帝:指隋煬帝。乂(yì:安定。1.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2分2.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還家(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3誠.不可缺(4卒.亡天下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4.甲乙兩文都傳達著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愿望。如何實現(xiàn)這一愿望呢?選
10、一個角度具體說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3分幫幫你可回憶治水必躬親、捕蛇者說、岳陽樓記、鄒忌諷齊王納諫、陳涉世家等文章內(nèi)容。答: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繌?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隔絕。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負者歌于途,行者休
11、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fā),頹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3分(1悉.如外人(2無論.魏晉(3臨溪而漁.2.翻譯下面句子。(4分(1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2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3.根據(jù)選段內(nèi)容,在下面的空格處填入適當?shù)某烧Z。(4分欲脫塵網(wǎng),陶淵明志寄;,歐陽修情醉滁西瑯琊。4.【甲】【乙】兩段文字都描寫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請說說它們所表現(xiàn)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處。(4分答:
12、八、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問題。(10分1.桃花源記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詩人。(1分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 便扶.向路( 尋.病終( 3.成語皆言簡意賅,許多成語都語出有典,如成語,就是濃縮本文的故事而來,意思是。(2分4.留白,是繪畫藝術(shù)的一種手法,文學創(chuàng)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你認為本文何處運用了這種手法,試簡要分析。(2分答:5.漁人偶遇桃源,“處處志之”,最終卻“不復(fù)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3分答:九、(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譯文:十、閱讀桃花源記中的二、三段文字。1.哪兩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4分(和(A.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
13、然開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更若役,復(fù)若賦(捕蛇者說D.不足為外人道也。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E.遂與外人間隔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2.下面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項不正確?(2分A.此人一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漁人皆嘆惋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馬也。(馬說C.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D.旦日,客從外來,(鄒忌與(客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2分答:4.“黃發(fā)垂髫”分別指代什么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展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景?
14、答:5.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其實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詩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十一、閱讀桃花源記第二、三小節(jié),回答問題:(13分1.從選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在括號處填入短語。(2分發(fā)現(xiàn)桃花源(2.在選段中找出與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詞。(2分悉.如外人(便要.還家(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4.第一段中表現(xiàn)桃花源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句子是,;表現(xiàn)村中人快樂生活的句子是。(4分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十二、閱讀桃花源記第二、三小節(jié),回答問題:1.解釋下列句
15、中加點的實詞。(4分(1屋舍儼然.: .:(2雞犬相聞.:(4皆嘆惋.:(3咸來問訊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奇山異水,天下獨絕B.問今是何世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C.不復(fù)出焉出則無敵國外患者D.設(shè)酒殺雞作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4分(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不足為外人道也。4.下列詩(文名句所表達的人生追求與本文明顯不同的一項是(2分(A.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B.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李白行路難C.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
16、山西村D.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十三、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問題:1.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武陵人/捕魚為業(yè)B.問/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后遂無問/津者2.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B.阡陌交通(互相通達C.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D.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3.下面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本文第一段著眼于“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節(jié),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C.
17、文中真實地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人人勞作、生活安定、風氣淳樸的現(xiàn)實社會。D.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楚,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一氣呵成,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1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5.作者在本文中描寫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十四.、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問題: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2.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恰當選用文中的四字短語填空。(2分武陵漁人“忘路之遠近”,發(fā)現(xiàn)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進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離開桃花源時,他“”,但再來尋找時還是“”。3
18、.從第段對桃花源的描寫可以看出,桃花源讓作者向往的是:(3分(1;(2;(3。十五、文言文閱讀(15分【甲】閱讀桃花源記第二、三小節(jié),回答問題:(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倍?“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狈蜃訂?“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 【注釋】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壹:真是,實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阡陌交通.:便要.還家
19、:子.之哭也:苛政猛.于虎也: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今吾子又死焉3.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填2字;從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每格限填1字(3分4.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答: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參考答案】一.1、D 2、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二.1.(3分(1類(2全,都(3邀請(每詞1分2.(2分A(古義;B交錯相通:c 與世隔絕的地方;D 不用
20、說,更不用說.今義略3.(4分. (1分老人和孩干們個個都安閑快樂,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黃發(fā)垂髻”1分,“怡然自樂”1分(2 漁人把自已聽到的事-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這個人為(他們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具言”與“所聞”各1分,其中“所聞”譯成“知道的”或“見聞的”都得14.(2 分熱情好客;他們害怕世人來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的生活(意合即可5.(4分表達了作者對和平(沒有戰(zhàn)亂的向往,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和平”與“平等和諧自足”兩點每點各2分三.1.對感到驚異交錯相通束縛,約束停止(2分2.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
21、瓢屢空(1分3.不是,他只是作出撫琴的樣子。(1分這反映了他無拘無束,本性率真,面對窮困的生活,自得其樂的性格。(意對即可(2分4.老人和小孩,都和悅幸福,自得其樂。只要能領(lǐng)會琴中的樂趣,就不用在意音準不準啊!四.1.(1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2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2.第一問:漁人的行蹤。第二問: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3.(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3避秦時亂4.第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第二問:(1源中生活安寧,(2能安居
22、樂業(yè),(3和睦相處。5.表達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huán)境。五.(甲(10分1.飲酒(歸園田居(1分,只要是陶淵明著名詩作即可2.(1交錯相通(互相通達(2通“邀”,邀請(共2分,每小題1分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分,抄寫全句也可4.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5.圍繞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語句,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即可。(共3分,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1分,修辭手法1分,語言生動形象1分(乙(5分6.告訴(1分7.圍繞“屋漏,日曬雨淋,讀書自若”或“家人埋怨環(huán)境艱苦,讀書自若”回答皆
23、可。(2分8.結(jié)合陶淵明品行高潔、安貧樂道和他的詩文流傳千古、影響深遠,圍繞“讀書人若無高潔品格,一定不會寫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結(jié)合陶淵明其人及作品1分2.(1同“邀”,邀請(2與外界隔絕的地方(3確實(4終于3.(1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4.示例1:我認為關(guān)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捕蛇者說中蔣氏等人的悲慘遭遇說明了“苛政猛于虎”。減輕賦稅,關(guān)注民生,這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關(guān)鍵。示例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治水必躬親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xiàn)場,風雨無阻,
24、不苛扣百姓錢糧,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七.1.(3分(1“全”或“都”(2“不要說”或“更不必說”(3釣魚(每小題1分2.(4分(1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2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每小題2分3.(4分世外桃源與民同樂(各2分4.(4分共同之處:人民生活安逸。民風淳樸。人與人和樂相處。(答出兩點就得滿分,意思對即可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蚶硐胫械拿撾x現(xiàn)實的美好場所或境地?;颦h(huán)境幽美的地方。4.只要所選之句為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并能對此句作簡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薄熬哐浴钡膬?nèi)容和“嘆惋”的內(nèi)容文中都沒
25、有具體體現(xiàn),但讀者結(jié)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嘆惋”的是桃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5.此題只要能圍繞作者的矛盾思想來答,語言表述清晰流暢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矛盾思想?!疤以础奔创砹怂哪恐械睦硐肷鐣?文中的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終“不復(fù)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這樣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九.(他們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2.A(“漁人”應(yīng)為“桃花源中人”3.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在那里就看見一座山。4.“黃發(fā)垂髫”分別指代老人和小孩。“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展現(xiàn)出一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
26、5.陶淵明描繪桃花源這樣一種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自給自足的社會,與當時社會現(xiàn)實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郭沫若寫牛朗織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當時黑暗現(xiàn)實的憎惡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一方面兩者是相同的。3.(他們問起現(xiàn)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5.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平社會的向往之情。十二.1.(4分,每處一分,意思對即可得分(1整齊的樣子(2聽到(3都(4驚訝,驚奇2.(2分答案:D3.(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知道魏、
27、晉兩個朝代了。(2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4.(2分答案:B3.C(桃花源的生活場景是虛構(gòu)的,展現(xiàn)的是理想社會而不是現(xiàn)實社會(2分4.(1漁人覺得非常奇怪(1分,又繼續(xù)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1分。(2這個人一一給(他們說了自己知道的(1分,(聽的人都長嘆表示惋惜(1分。5.表達了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1分,同時也含蓄地表達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1分。3.提示:要從四個角度來考慮:一、環(huán)境方面(優(yōu)美;二、物質(zhì)方面(富足三、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和樂;四、能避亂,無戰(zhàn)亂(沒有壓迫、剝削。答三點即可。這道題是分點的,不要簡單地答:幸福。十五.1.(4分交錯相通通“邀”,邀請你繁重,使人難以忍受(各1分2
28、.(4分(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2分如今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3.(3分記敘(描寫虛構(gòu)(想象反襯(對比(各1分4.(4分桃花源與世隔絕,遠離戰(zhàn)亂,沒有繁重的賦稅和無盡的徭役;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淳樸。人們安居樂業(yè),祥和幸福。(2分雖然一家祖孫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婦人深知山下世間苛政帶來的災(zāi)難遠比山中的虎患更為慘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對即可陋室銘練習題1、本文主旨句(點題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點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4、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
29、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6、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7、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結(jié)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9、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10、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wù)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六、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高節(jié)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七、問答題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樣的手法?這樣寫的目的何在?答:類比的寫法;
30、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zhì)2、本文對陋室從哪幾方面進行描寫的?這幾方面突出陋室怎樣的特征?答:從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進行描寫的。陋室特征:雅。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上”和“入”用在這里有何好處,這句寫出了環(huán)境怎樣的特點?答:對偶;“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環(huán)境的特點是恬靜,雅致。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寫室中事?寫出了室主人怎樣的情感?答:運用類比的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
31、古名賢的志趣和抱負。5、作者既說“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又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否矛盾,為什么?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說沒有俚語擾耳俗務(wù)纏身。(意思對即可6、對于陋室描寫,在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上下文聯(lián)系答:對陋室的描寫緊扣“惟吾德馨”一句來寫,既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證,又為本文結(jié)語“何陋之有”張本。7、劉禹錫自比諸葛亮和揚雄,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貧樂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風,高雅脫俗而才華橫溢。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句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為什么要這樣寫?答:運用類比的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況,表明
32、自己也有古名賢的志趣和抱負。作者為何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這南陽的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舊居來對比自已的陋室,有引諸葛亮與揚雄為自已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這二人為自已的楷模,希望自已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于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于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后世的典范。劉禹錫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jié)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jié)合劉禹錫官場的起起落
33、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9、文章以孔子的話結(jié)尾,用意何在?答: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這筆,引用孔子的論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10、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jié)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答:從建筑和室內(nèi)布置看是簡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這小屋就不顯得簡陋了11、歷史上或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答:床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凈潔無塵,以木板方磚做書架的錢鐘書的書齋。八、拓展題:1、請寫出你的居室(無論你是有自己獨居的小天地,還是和家人或親戚、同學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驕傲的地方,并說明理由。答:開放題,不設(shè)答案。2、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
34、,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答: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設(shè)取得成效的典型。這種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個社會都應(yīng)重視并學習的,這樣我們才能在物質(zhì)上,在精神上統(tǒng)一的提高,完善的發(fā)展。3、作者持有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你是否贊賞這種生活態(tài)度?答: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贊同。(再談一些理由。3、文中描寫的陋室環(huán)境清靜淡雅,你喜歡這樣的居室環(huán)境嗎,為什么?答:(提示:喜歡,可從此環(huán)境對人思想品質(zhì)身心健康有利來談。4、本文作者所結(jié)交的朋友都是“鴻儒”,你喜歡交什么樣的朋友,為什么?答:(提示:正直、善良、上進等,對自己的成長有利。5、生活中側(cè)重追求精神,還是物質(zhì),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來,都被人們
35、所爭議,你認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與他的觀點一致?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用愛蓮說原文語句回答問題描寫蓮花高潔質(zhì)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與“近朱者赤
36、,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zhì),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甚愛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同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微斯人,吾誰與歸”
37、意境相同一句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魯迅青年時期在蓮蓬人中寫道: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它的立意和語言受益于愛蓮說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隱寓趨炎附勢之風極盛的語句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專題練習文言詞語常規(guī)詞語【蕃(fá
38、;n】多?!惊殹績H?!臼ⅰ看笠?guī)模?!居琛课??!救尽空慈??!惧肯礈?。【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狙棵利惗欢饲f?!局病苛?。【褻(xiâ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局^】認為。【隱逸】隱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觉r】少?!疽恕繎?yīng)當。【眾】多。【頤】yí【淤】y【濯】zhuó【漣】lián 【蔓】màn 【噫】y【鮮】xin基礎(chǔ)知識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霸笔侵芏仡U的謚號。世稱濂溪先生。句式修辭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shè)問、比喻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本文運用了襯托
39、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shè)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朗讀節(jié)奏(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4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結(jié)構(gòu)線索愛蓮說的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閱讀探究1.2.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zhì)?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文中對蓮花的描寫
40、有什么作用?明確:生長環(huán)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體態(tài)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正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風度氣質(zhì):“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體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作用: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zhì),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3.文中的蓮花的象征意義是什么?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yīng)具備怎樣的品格?明確:不追求名利,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jié)的高尚品德的君子。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4.“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
41、生活態(tài)度?明確:表現(xiàn)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5.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追求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tài)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6.“陶后鮮有聞”中的“陶”指誰?文中的“鮮”與哪個詞語構(gòu)成反義詞?明確:指陶淵明。文中與“鮮”構(gòu)
42、成反義詞的是:眾(蕃。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慨嘆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人太多。8.怎樣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嘆?文章結(jié)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明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yīng)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表明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想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運用排比修辭,反問句式。9.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fā)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采用了
43、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2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3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10、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明確: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
44、世態(tài)。而對愛蓮?fù)瑲庀嗲?。作者托物言?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11.第二段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和上一段關(guān)系怎樣?明確:議論、抒情。第一段描寫“蓮”的形象,第二段點明“蓮”的含義,揭示中心。12.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明確: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社會現(xiàn)象。遷移拓展1.細細考慮,“菊之愛”可以有兩重含義:做一個避世的隱士;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wù)効捶ā?自圓其說既可。如:贊成兩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塵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魯迅有詩:“掃除膩粉呈風
45、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問濂溪稱凈植,英隨殘葉墜寒塘。”這首詩稱頌的是哪一種花?蓮花。3.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現(xiàn)。你喜愛哪一種花?說明喜愛的原因(包含駢句。梅花。它頂風冒雪,“凌寒獨自開”。(傲雪盛開人皆頌,迎寒綻放世堪揚。蒲公英花?;ǘ潆m小,卻遍布各地,有極強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葉瘦能醫(yī)疾。菊花。在萬花紛謝之時獨自開放,決不隨波逐流,且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百花凋謝始露面,孑身盛開也吐香。4.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wù)勀愕目捶?。答法?同意孟子的觀點。人的思想受環(huán)境的影響,“孟母擇鄰”說的即是這個道理。
46、答法二:同意周敦頤的觀點。只要人保持堅貞的操守,潔身自好,即使處于污濁的環(huán)境中也能不受其影響。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5.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zhì),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fā),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略(提示:針對某一種觀點或?qū)烧呓Y(jié)合起來談均可,但必須扣住“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6、作者認為,菊是“花之隱逸者”,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么?同意與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撐觀點。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常用來比喻什么社會現(xiàn)象?請你結(jié)合社會實際就“染”與“不染”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舉例,談?wù)劯邢?。?比喻人在混濁不
47、良的環(huán)境中能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的現(xiàn)象。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脹像成克杰那樣沾染社會不良習氣而墮落腐敗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貧不占像汪洋湖那樣清正廉潔,成為對人民有用的人。8.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來鞭策自己,談?wù)勛鋈说牡览?。?提示,做人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正直積極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9.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認為君子應(yīng)該是怎么樣的人?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體答出君子的品格。10.作者在文中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蓮”來自比,又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聯(lián)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話,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來概括它的
48、特點。答:提示,本文是開放性試題。但要求是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聯(lián)系起來,不要單純答喜歡的花。第二小問需有哲理性。11.作者借本文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志趣?你認為這種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答: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F(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面對是否隨波逐流的選擇,學習作者的君子之風,高潔而莊重,可讓我們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舉。鞏固練習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益”字與“香遠益清”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A.獲益匪淺B.延年益壽C.日益發(fā)達D.良師益友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愛蓮說的作者是宋代文學家周敦頤。B.“說”是一種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fā)感情。
49、C.愛蓮說是一篇借物詠志的諷世散文。D.愛蓮說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3.4.對下列句子理解正確的一句是( D A.“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一句是說愛蓮的人特別多。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是說難道獨獨只我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嗎?C.“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一句是說只有富貴的人家才養(yǎng)得起牡丹。D.“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一句是說像我這樣喜愛蓮花的人還有誰呢?5.對本文中心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C A.通過贊美“獨愛”的精神,表現(xiàn)不同流合污的精神。B.通過對蓮的描寫,說明自己喜愛蓮花的理由。C.通過贊美,說明愛蓮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D.通過說明“獨愛”
50、的情況,慨嘆難以找到知音。6.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不是( D A.文中,作者先舉菊花來襯托下文的蓮花,并以愛菊聞名的陶淵明來襯托自己對蓮的喜愛。B.文中,作者舉出牡丹來襯托下文的蓮花,并舉出“世人”一面和上文的“獨”字對照,一面來襯托自己。C.文中“予獨愛蓮之”中“獨”既和上文的“獨”“世人”呼應(yīng)對照,又和下文的“同予者何人”“眾”等詞語呼應(yīng)。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和“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相呼應(yīng)。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文中的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第二個“獨”字又表現(xiàn)作者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B.文中除了寫蓮,還寫了菊和牡丹,寫這些花的
51、作用是映襯。C.文中的三個“而”都是表遞進的連詞。D.“中通外直”的“通”是“沒有阻礙”,可譯為“空”。8.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B A.陶淵明獨愛菊/無獨有偶B.香遠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鮮有聞/屢見不鮮D.宜乎眾矣/因地制宜9.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和寫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選文以愛蓮之情來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B.在文中作者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形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zhì)等方面描寫了蓮花的超凡脫俗。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來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因而美名遠揚。D.“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表達了作者對雍容
52、華貴的牡丹的贊美之情杜甫詩三首練習一、望岳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高大雄偉_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2分全詩緊扣“望”字來寫,“望”的角度是( B A.由近望到遠望B.由遠望到近望C.由俯視到仰視D.由仰視到俯視寫出本詩的韻腳字:_了_,_曉_,_鳥_,_小_。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瓣庩柛罨钑浴币痪鋵懗隽颂┥轿《?高大的特點。請從“鐘”字入手,對“造化鐘神秀”這句詩作簡要賞析。“鐘”字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營造得神奇秀麗,從而表現(xiàn)泰山的神奇秀麗的景象?!霸旎娚裥?陰陽割昏曉”一聯(lián)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樣的形象?高大巍峨詩中
53、加點的“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偉”的形象。(2分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對“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D A.這兩句詩對仗工整。B.表達了作者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C.作者睜大眼睛望著歸巢的鳥兒隱入山中。D.層云圍繞在我的身旁,鳥兒從山中飛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最能體現(xiàn)詩人希望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 D 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C.當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D.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名句恒久遠,千古永流傳。請談?wù)勀銓ηЧ艂髡b的名句
5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理解。(2分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這里卻有深刻的含義: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或“這句富有哲理的話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或“這句話抒發(fā)了詩人的壯志情懷: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勇于攀登、俯視一切”若從詩句字面含義去理解也可。2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站得高,看得遠。只有登上絕頂才能俯視一切。只有努力戰(zhàn)勝困難,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與喜悅。(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從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畫線句寫出泰山什么樣的特點?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3分畫線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泰山雄偉高峻的特點(1分,表現(xiàn)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2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頂峰、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的雄心壯志。這首詩最后一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不畏艱難,勇于攀高的豪氣壯志?!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體現(xiàn)了青年杜甫英姿勃發(fā)的情懷,讀了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選擇題下面對詩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D (2分A.這首詩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氣。B.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學教師招聘-事業(yè)單位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新游戲產(chǎn)品營銷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5年四季香酒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4-2025學年高中生物第1單元第1章第2節(jié)植物體內(nèi)的其他激素教案中圖版必修3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3單元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第8課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第2框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課堂訓練新人教版必修4
- 2025年中國定象輪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6萬噸亞氨基二乙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報告
- 2025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yè)全景評估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玩具包裝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2025年超高壓液壓控制閥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新版統(tǒng)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全冊教案(完整版)教學設(shè)計含教學反思
- 城市開放空間-課件
- 2025年春季學期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安排表(完整版)
- 湖南2024年湖南省水利廳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57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調(diào)頻儲能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教案-單元4 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
- 電氣化基本知識-崗培教材編寫86課件講解
- 2024年廣東省公務(wù)員錄用考試《行測》試題及答案解析
- 二手人防車位使用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
- 人工智能需求文檔6篇
- 外國人商務(wù)訪問邀請函中英文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