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七上第五單元導學案分享_第1頁
語文七上第五單元導學案分享_第2頁
語文七上第五單元導學案分享_第3頁
語文七上第五單元導學案分享_第4頁
語文七上第五單元導學案分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導學案21 化石吟 張鋒教師寄語:沒有不可認識的東西,我們只能說還有尚未被認識的東西。高爾基【學習目標】1.積累識記本課的生字、生詞。(第一課時)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調(diào)動自己的想象力和從小積累的生物知識,理解詩詞內(nèi)容。(第一課時)3.通過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品味詩歌語言。(第二課時)4.通過了解化石,激發(fā)愛科學、愛文學的精神?!緦W習重點】1.朗讀,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感情。2. 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品味詩歌語言?!緦W習課時】:2課時【知識鏈接】1.整理簡介 張鋒,當代詩人、科普工整理,代表作有本草綱目,其詩作被稱為第三代詩歌。張鋒在生物研究上有很高的地位,對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展起到了

2、推波助瀾的作用。2.化石 是動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殘體經(jīng)過長時間而沒有腐爛,數(shù)年后成為地殼的一部分,有機體自身完好保存,或是在沉積巖中的印模,或是生存時留下的痕跡。化石,通常是動、植物死亡后被含水沉淀物迅速掩埋,產(chǎn)生化學反應,然后礦物質(zhì)加入或有機體被排出。如果這一程序沒有發(fā)生,有機體暫時被保留下來,但不會成為化石。預習案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一、 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積累以下詞語。1讀準字音給加點的字注意。?。?)骨 潛( )行 蔥( )蘢( ) 卓( )越 軀殼( ) 檔( )案 悄( )然 裹( )藏 2解釋詞語。骸骨: 烏有: 蔥蘢: 幽雅: ??菔癄€: 日轉(zhuǎn)星移: 【我的疑惑】探究案自

3、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一)整體感知 采用各種朗讀形式朗讀課文,注意讀音、節(jié)奏、輕重緩急。并思考以下問題。1. 主旨概括本文是一首贊美 的抒情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 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和 。(概括文章的主旨,需要整體把握文章的題目和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情感,抓住關鍵語句,進行分析)2. 詩歌可分為幾個部分,請分別概括大意。(二)深層探究朗讀與感悟1. 詩人為什么將這首詩題為“化石吟”?化石向人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2. 朗讀第二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說說這兩節(jié)有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賞讀與品味3如何理解“你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提示:平凡的真理

4、指什么)4.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一句?拓展與延伸 1學了這首詩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你還知道哪些恐龍的種類?它們各有什么樣的生活習性?【課后反思】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說說你的最大收獲是什么?或從上節(jié)課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二、 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一) 語言品析詩人在本詩中采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使本詩有強烈的韻律美,給人給想象的空間,美的享受。請認真品析下列詩句。品味亮點1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2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感悟精彩句子3最早的魚兒怎么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最早的樹兒怎么不開花

5、?4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重現(xiàn)的遠古林木多么蔥蘢、幽雅,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ɡ斫庾衷~的含義,感受精彩的句子,要了解文章具體的語境,從語言、修辭性、表達方式等方面品析感悟。)(二)摘錄優(yōu)美詞、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同樣,知識在于積累。讓我們采擷詩中的美,裝在行囊里吧?。ㄈ┩卣寡由烀跃浞e累1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2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孫中山3人群之進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約翰-穆勒我的感悟:【課后反思】22 看云識天氣教師寄語: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宋帆【學習目標】1默讀課文,

6、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2了解云和天氣的關系?!緦W習重點】了解云和天氣的關系?!緦W習課時】2課時【知識鏈接】1. 走進整理朱泳燚,1940年生于上海,1960年畢業(yè)于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當代科普作家、教師,先后在教師進修學院、中等師范院校等多所學校任教,現(xiàn)為特級教師,發(fā)表了語文教學和語言研究方面的論文、文章200多篇;專著葉圣陶的語言修改藝術于1988年獲得全國首屆優(yōu)秀教育圖書評比一等獎。2. 文體知識(1)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蚪榻B事物狀態(tài)、性質(zhì)、功能;或闡明事理,目的是給人知識。(2) 說明文按類型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按語言特征分:平實說明文和生物

7、說明文。(3)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作詮釋、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shù)字。(4) 常見的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預習案1. 給加字的字注音。峰巒( ) 點綴( ) 預兆( ) 綾( )紗 頃( )刻 冰雹( ) 圓?。?) 朦( )朧( )諺( )語 絲絲縷縷( )勻稱( )2. 翻譯詞語。(1)峰巒: (2)一霎間: (3)預兆: (4)輕盈: (5)彌漫: (6)征兆: (7)千姿萬態(tài): (8)變化無常: 【我的疑惑】探究案(一)整體感知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2劃分文章結構,并概括大意。(二)深層探究1云和天氣到底有什么關系?(從文中找到概括性的句子)2本

8、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和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概括內(nèi)容完成下表。表1(第三段)晴天云簡表云名云的形態(tài)特征天氣征兆表2(第四、五段)陰雨風雪云簡表云名形狀特征天氣征兆表3(第六段)云的光彩簡表光名產(chǎn)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天氣征兆3. 綜合上述表格思考,本文發(fā)球事物說明文還是整理說明文? (三) 拓展延伸課文講的是“看云識天氣”,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能通過“看云”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xiàn)象”或一些感覺等幫我們識別天氣,你能說出一條來嗎?仿照課文寫法,以“看 識天氣”為題,寫一段文字。 我的感悟: 【課后反思】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品味本文準確

9、而生動的說明語言。2分析本文中說明方法的運用【學習重點】1. 品味語言2. 分析說明方法探究案(一) 語言品析文章的語言非常生動,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還引用了一些諺語,可稱為生動說明,請品析下列句子并加以分析。1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2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3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大雄獅,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4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

10、云,叫卷云。5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6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7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二)說明方法說說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作簡要分析。1說明方法: 如: 作用: 2 3 (二) 拓展延伸積累與天氣有關的諺語。 我的感悟: 【課后反思】23 綠色蟈蟈教師寄語:對微小事物的仔細觀察,就是事業(yè)、藝術、科學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訣。史邁爾【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了解綠色蟈蟈的形態(tài)、習性,并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主要內(nèi)容。2能體會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3培養(yǎng)熱愛動物的情感,學會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小動物?!緦W習重點】1.了解綠色蟈蟈的

11、形態(tài)、習性。2.體會文中的美詞佳句及分析其作用?!緦W習課時】1課時【知識鏈接】1. 走近整理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從小生活比較貧困,靠業(yè)余自學,花12年時間,先后取得雙學士和博士學位,在中學教書20多年兢兢業(yè)業(yè),同時業(yè)余時間對昆蟲及植物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察和研究,發(fā)表過非常出色的論文,并將大量親身觀察所得寫成了昆蟲記,得到達爾文的肯定和帝國教育部的獎勵。2. 解讀背景整理寫昆蟲記并不局限于真實記錄昆蟲的生活,而是以人生觀照昆蟲性來反映社會人生觀,更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而這部書成為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

12、思想的逃往鴻篇巨制。3. 了解文體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學小品文,同時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綠色蟈蟈的一些習性,學會概括文章要點,理清說明順序,并學會觀察,用流暢的語言描寫觀察所得。預習案一、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蹬( ) 吮( ) 喧囂( ) 窸( )窣( )喑( )啞( ) 靜謐( ) 篡( )奪 吱( ) 劫( )掠( ) 逃竄( ) 俘虜( ) 貪婪( ) 和睦( ) 妒( )忌 更勝一籌( ) 驚慌失措( ) 二、 翻譯詞語喑?。?靜謐: 喧囂: 妒忌: 酷愛: 貪婪: 驚慌失措: 龐然大物: 弱肉強食: 三、 摘抄你喜歡的段落【我的疑惑】探究案 (一)整

13、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1. 理清課文結構2. 文中介紹了“綠色蟈蟈”哪些方面的特征?重點寫了哪個方面?3. 整理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整理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稱呼,這樣寫有什么效果?(二) 語言品析認真賞析下列句子,試作簡要分析。1. 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兒,那你就是比蟬更勝一籌的歌手了。2. 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3. 蟈蟈在竊竊自語。那像是滑輪的響聲,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窸窣作響。在這喑啞而連續(xù)不斷的低音中,時不時發(fā)出一陣非常尖銳而急促、近乎金屬碰撞般的清

14、脆響聲,這便是蟈蟈的歌聲和樂段,其余的則是伴唱。(三) 寫法探究1. 本文在說明蟈蟈時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有什么表達作用?2. 文章的開頭并沒有寫蟈蟈,它是如何引出來的?這樣開關好在哪里?(四) 拓展延伸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貓、狗、雞、鳥等動物,結合自己平時對它們的了解,看看它們有哪些特點,并試著用擬人和對比手法口頭介紹它們的某個特點。 我的感悟: 【課后反思】24 月亮上的足跡教師寄語:世界是屬于勇者的。哥倫布【學習目標】 1. 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2. 把握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寫作方法。3. 培養(yǎng)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p>

15、學習重點】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學習記敘事物的方法。【學習課時】1課時【知識鏈接】 解讀背景 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組織實施了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這一工程的目的是實施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的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于1961年5月,至1972 年12 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果,歷時11年,耗資225億美元。預習案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橢( )圓 測( )定 暢( )談 著( )落 海域( )2解釋詞語暢談: 神往: 里程碑: 昂首挺立: 遙遙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3.摘抄優(yōu)美詞句【我的疑惑】探究案整體感知快速閱讀

16、課文,并思考下列問題。1.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 在文中勾畫出表示登月全過程的時間詞語,并解說整個事件是如何發(fā)展的?3. 根據(jù)以上的解說,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請你概括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要點。4.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5. 在這篇文章中,整理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卻表達了整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深層探究1. 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說:“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蹦闶窃趺蠢斫獾??2. 聯(lián)想和想象,讓學生看文中的插圖,引導想象。(1) 想象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2) 想象一下在登月的高

17、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拓展延伸 選擇下列一種情景,展開想象,寫一篇小作文。(課后練習三)我的感悟: 【課后反思】25河中石獸教師寄語: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周恩來【學習目標】1、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2、 積累文言詞匯,并能背誦課文。3、 理解“實踐出真知”的生活道理。【學習重點】1、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2、 理解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學習課時】2課時【知識鏈接】走進整理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乾隆進士,官至社部尚書(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于今日的人事部長)、協(xié)辦大學士。死后謚文達。 紀昀學問

18、淵博,長于考證訓詁。乾隆間輯修四庫全書,他任總纂官,并主持寫定四庫全書總目200卷,論述各書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為代表清代目錄學成就的巨著。 紀昀在創(chuàng)作上的主要成就,表現(xiàn)于筆記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這部書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 如是我聞四卷, 槐西雜志四卷,姑妄聽之四卷, 灤陽續(xù)錄六卷,共24卷。第一課時預習案一、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圮 ) 驀( ) 棹( ) 曳( ) 杮( ) 湮( ) 嚙( ) 溯( ) 歟( ) 臆( ) 二、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音和朗讀節(jié)奏。三、理解下列詞義。1一寺臨河干 2.山門圮于河 3.二石獸并沉焉 4.閱十余歲 5.求石獸于水中 6.竟不可得 7.以

19、為順流下 8.棹數(shù)小舟 9.尋十余里 10.一講學家設帳寺中 11.爾輩不能究物理 12.是非木杮 13.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14.乃石性堅重 15.湮于沙上 16.漸沉漸深耳 17.不亦顛乎 18.眾服為確論 19.一老河兵聞之 20.蓋石性堅重 21.如是再嚙 22.坎穴 23.轉(zhuǎn)轉(zhuǎn)不已 24. 遂反溯流逆上矣 25.果得于數(shù)里外 26. 但知其一 27.可據(jù)理臆斷歟 文言字詞歸類整理1.通假字 曳鐵鈀 不更顛乎 2.古今異義一寺臨河干 臨:古義( ) 今義:( )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義( ) 今義:( )蓋石性堅重 蓋:古義( ) 今義:( )3.一詞多義之 聞之笑曰( ) 豈能為暴漲

20、攜之去( ) 一老河兵聞之( ) 其反激之力( ) 為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 眾服為確論( )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不坎空穴 ( ) 如 如是嚙( ) 如其言( ) 四、重點句子翻譯。1.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2.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3.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4.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五、背誦課文六、拓展延伸1.課外閱讀紀昀閱微草堂筆記,進一步了解紀昀其人其文。2.閱讀以下小故事,領略紀昀的過人智慧。 紀曉嵐年僅30多歲,只是個編修。主人家請他為高壽老母寫賀詞,已是特別看得起他。當紀曉嵐寫完第一句時,四座皆驚。至四句書畢,眾人皆呼“高人

21、”!詩云: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生個兒子去做賊,偷得蟠桃獻母親。第二課時(一) 整體感知朗讀與感悟1 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2 故事中幾位人物各自提出的尋找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是什么?為什么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3 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么錯誤?4 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文中的哪句話揭示了這個道理?賞讀品味5 文中兩次寫“笑”,分別是什么人“笑”,有何意味?拓展延伸6 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我的感悟: 【課后反思】寫作 條理清楚精彩開篇詞 古人寫文章,很講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指導文章要有條理。條理清楚是寫好文章的一個基本要求。前面一個單元我們學習了行文如何“突出中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使文章有章法,條理清楚?!緦W習目標】1、根據(jù)課文示例,了解一般文章的行文順序。2、學會根據(jù)中心選擇材,對所具有的材料根據(jù)中心進行取舍。3. 學習列提綱,學會布局謀篇,并體驗撰寫提綱的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