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語文考點難點突破Word版_第1頁
2014年高考語文考點難點突破Word版_第2頁
2014年高考語文考點難點突破Word版_第3頁
2014年高考語文考點難點突破Word版_第4頁
2014年高考語文考點難點突破Word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4年高考語文考點難點突破: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第一講文言實詞所謂“常見文言實詞”,從詞的出現(xiàn)頻率來講,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詞和次常用詞;從詞義上來看,考查的常用實詞應當是古今詞義既有了解又有區(qū)別的那一部分?!霸谖闹械暮x”,就是指在具體語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義??疾榈膬?nèi)容包括多義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其中多義詞和古今異義詞是重點??疾榻嵌纫唬憾嗔x詞多義詞的情況很普遍,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義,這些都取決于具體語境,如“去”在“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賣油翁)里,是“離開”之意,在“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孔雀東南飛)里,是“前往”之意,在“我從去年辭帝

2、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行)里是形容詞,“過去的”意思??傊嫖龆嗔x詞的詞義,要注意結(jié)合前后文內(nèi)容,兼顧詞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中所處的語法位置,對詞性與詞義作出準確判斷。 典題探究【典題】(2012·大綱全國高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題。郭浩字充道,德順軍隴干人?;兆跁r,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夏人以千騎追之,浩手斬二騎,以首還。從種師道進筑葺平砦,敵據(jù)塞水源,以渴我?guī)?,浩率精騎數(shù)百奪之。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流矢中左脅,怒不拔,奮力大呼,得賊乃已;諸軍從之,敵遁去,由是知名。累遷中州刺史。欽宗即位,以種師道薦,召對,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歸。乞給輕兵間道馳滑臺,時其半

3、度,可擊也。”會和戰(zhàn)異議,不能用。帝問西事,浩曰:“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已而果攻涇原路,取西安州、懷德軍。紹圣開拓之地,復盡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長安,涇州守臣夏大節(jié)棄城遁,郡人亦降。浩適夜半至郡,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還,曰:“為語汝將曰,我郭浩也,欲戰(zhàn)即來決戰(zhàn)?!苯鹑怂煲?。紹興元年,金人破饒風嶺,盜梁、洋,入鳳州,攻和尚原。浩與吳璘往援,斬獲萬計。遷邠州觀察使,徙知興元府。饑民相聚米倉山為亂,浩討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騎十余萬破和尚原,進窺川口,抵殺金平,浩與吳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點刑獄宋萬年陰與敵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與浩意不協(xié),朝廷乃徙浩

4、知金州兼永興軍路經(jīng)略使。金州殘弊特甚,戶口無幾,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guī)置頒示諸路。他軍以匱急仰給朝廷,浩獨積贏錢十萬緡以助戶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請,得以直達。九年,改金、洋、房州節(jié)制。十四年,召見,拜檢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

5、160;                                   (節(jié)選自宋史·郭浩傳)1(考點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冒:貿(mào)然。B奮力大呼,得賊乃已 已:停止。C乞給輕兵間道馳滑臺

6、60; 乞:請求。D時其半度,可擊也 時:等候。解題思路:“冒”為多義詞,常見義項有:頂著,迎著,如“冒死、冒雨”;貿(mào)然,魯莽,如“冒失、冒進”;向上升,向外透,如“冒汗、冒尖”;覆蓋,如“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等。A項“冒陣而前”,結(jié)合語境,應為“頂著箭陣前沖”。冒,解為“頂著、迎著”。答案:A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浩奮勇抗擊金人的一組是()浩手斬二騎,以首還流矢中左脅,怒不拔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浩與吳璘往援,斬獲萬計相聚米倉山為亂,浩討平之浩與吳玠大破之ABCD解題思路:郭浩斬殺的是夏人,是與夏人打仗時的事,為亂的是老百姓。答案:D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

7、項是()A郭浩有膽有勇,屢立戰(zhàn)功?;兆跁r,他抗擊夏人曾以少敵多;跟隨種師道征戰(zhàn),他率領(lǐng)數(shù)百精騎奪回被敵軍占據(jù)的水源;幾次升官后擔任中州刺史。B郭浩卓有識見,可惜建議未被采納。欽宗即位后曾召他詢問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戰(zhàn)事,他堅決主戰(zhàn),提出應對之策,而朝廷舉措失當,國土蒙受損失。C郭浩、吳玠共同破敵,后感情產(chǎn)生隔閡。紹興年間,金兵屢屢犯宋,二人聯(lián)手大敗金兵;吳舉劾宋萬年暗中通敵,郭不同意這一做法,被調(diào)往金州。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狀況好轉(zhuǎn)。他初到任時,金州極度破敗,百姓流亡,經(jīng)治理后積有余錢資助戶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給予奏請可以直達的優(yōu)遇。解題思路:文中說吳玠、郭浩審問得到不同的口供,產(chǎn)生了意見分歧,并

8、沒有說“吳舉劾宋萬年暗中通敵,郭不同意這一做法”。答案:C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解題思路:“慮”是擔憂的意思;“盜”意為搶劫,引申為進犯;“設備”,設是動詞,設立、建造,備是名詞,防備措施。參考答案:我在任時就聽說警事,擔憂夏人一定會乘機侵犯邊境,希望挑選將領(lǐng)設防。(2)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guī)置頒示諸路。解題思路:“招輯”,招撫集聚;“規(guī)置”,規(guī)劃安排。參考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開辟耕地,將自己的規(guī)劃安排發(fā)布各地。參考譯文:郭浩字充道,是德順軍隴干人。宋徽宗時,曾經(jīng)率領(lǐng)百余名騎兵到達靈州城下,夏人用千余名

9、騎兵追擊他,郭浩親手斬殺夏二名騎兵,帶首級而還。后來跟隨種師道進軍并修筑葺平砦,敵軍占據(jù)并堵塞葺平砦水源,使我軍無水飲用,郭浩率領(lǐng)數(shù)百名騎兵奪回被侵占的水源。敵人攻打石尖山,郭浩頂著箭陣前沖,被亂箭射中左脅,郭浩大怒沒有拔出,用力吶喊,擒獲敵人后才停止;各路軍跟從他追擊,敵人逃跑而去,他因此戰(zhàn)而聞名。郭浩幾次升官后擔任中州刺史。欽宗即位后,經(jīng)過種師道的舉薦,被欽宗召見并議論有關(guān)政事的問題,郭浩上奏說道:“金人連年征戰(zhàn)在外,時間久了,就會產(chǎn)生思鄉(xiāng)的念頭。我請求帶領(lǐng)輕兵從小路趕往滑臺,等到敵軍渡過一半時,可以趁機攻擊他們。”適逢朝廷在是和是戰(zhàn)的問題上產(chǎn)生了異議,他的建議沒有被采納。皇帝又問西邊的戰(zhàn)

10、事,郭浩說:“我在任時就聽說警事,擔憂夏人一定會乘機侵犯邊境,希望挑選將領(lǐng)設防?!辈痪孟娜斯贿M攻涇原路,并攻取西安州、懷德軍等地。紹圣年間開拓的土地,又全部丟失。建炎元年,郭浩任原州知州。建炎二年,金人攻取長安,守衛(wèi)涇州的大臣夏大節(jié)棄城而逃,郡中的人也投降了。郭浩到達涇州郡的時候是半夜時分,帶領(lǐng)的士兵只有二百人,抓住一名金軍俘虜,放他回軍中時對他說:“替我對你的將領(lǐng)說,我是郭浩,想打的話就來決一死戰(zhàn)?!苯鸨谑峭吮ァ=B興元年,金軍攻破饒風嶺,侵犯梁州、洋州,侵入鳳州,進攻和尚原。郭浩與吳璘前往增援,殺傷、俘獲敵人達萬人。郭浩升遷為邠州觀察使,又調(diào)任興元知府。難民在米倉山聚集作亂,郭浩討伐

11、平定了他們。又調(diào)任為利州知州。金人用步兵、騎兵十余萬人攻破和尚原,進軍并窺伺川口,殺到金平,郭浩與吳玠大破敵軍。吳玠追查本路提點刑獄宋萬年暗中與敵國勾通的事,與利州審訊的情況不一致,因此與郭浩的意見相左,朝廷于是調(diào)郭浩任金州知州并兼任永興軍路經(jīng)略使。金州十分殘破凋敝,人口所剩無幾,郭浩召集逃亡流落的人,開辟耕地,將自己的規(guī)劃安排發(fā)布各地。其他地方因為窮困依靠朝廷供給,只有郭浩積攢余錢十萬緡來資助戶部,朝廷嘉勉了他,凡是有所奏請,都可以直接上報。紹興九年,又改任金州、洋州、房州的節(jié)制。紹興十四年,受到皇帝的召見,任命為檢校少保。十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方法歸納對多義詞的理解,要緊

12、緊圍繞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以前后文的意思為依據(jù),認真推敲,仔細辨別。1語境分析法。詞義是不確定的,但上下文的語境是相對穩(wěn)定的,我們可以結(jié)合上下文來判斷文言實詞的含義。如“視其沼,則淺混而污;視其舟,則離敗而膠;庭除甚蕪,堂廡甚殘”中的“膠”,可以從“膠”出現(xiàn)的語句的前后環(huán)境去分析。上文的“視其沼,則淺混而污”意思是說這個地方的水位很淺并且很臟;下文“庭除甚蕪,堂廡甚殘”則寫庭院荒蕪、房子殘破。由上下文的理解可以看出,中間一句是說舟船破并擱淺在河邊。由此可推斷出“膠”是“擱淺”的意思。2結(jié)構(gòu)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句等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

13、相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如“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中的“諫”和“追”,從結(jié)構(gòu)上對舉分析,可推知是“挽回、補救”的意思。3語法分析法。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如“六王畢,四海一”中的“一”所處的語法位置是在名詞的后面,應該是謂語,所以它不是數(shù)詞,而是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是“統(tǒng)一”的意思。4聯(lián)想推斷法。有些文言實詞,雖然我們沒有見過,但是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所學過的知

14、識來解決試卷中的問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每獨處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嘗傾邪”中的“容止”一詞,結(jié)合我們平時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言行舉止”,即可理解其義為“容貌舉止”。5成語對應法。在現(xiàn)代漢語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在理解成語的基礎上,便可推知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如“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中的“從”字,由成語“言聽計從”可知其義為“聽從”。6代入檢驗法。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答案。如“孔子如審先知,當早易道”中的“審”字,其義項有“自知”“詳細”“審察”“確實”等,分別代入檢

15、驗后,可知其應為“確實”之意。 對點訓練一、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喜愛。B既來之,則安之 安:使安。C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被:通“披”。D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倍:增加一倍。二、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根:草木的根。B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鄙陋,見識淺,庸俗。C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荷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兵器,軍械。三、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大禮不辭小讓辭:推辭。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乘:趁著,憑借。C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誠:實在,的確。D一夫

16、當關(guān),萬夫莫開  當:占據(jù),把守。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題。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舉:_(2)目:_(3)清真:_(4)移:_2翻譯這一段文字。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陀羞^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xiāng)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7、語。(1)過:_(2)傍:_(3)不者:_(4)嘿然:_(5)息:_(6)錄:_(7)鄉(xiāng)使:_(8)寤:_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題。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遍T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佳,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臂疲骸罢撕茫 痹L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書:_(2)語:_(3)信:_(4)白:_(5)佳:_(6)咸:_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2)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考查角度二:通假字通假字指文言文中音同或音

18、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現(xiàn)象。如:“昂其直,居為奇貨”(促織)中,“直”通“值”,為同音通假;“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中,“蚤”通“早”,為同音通假;“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中,“被”通“披”,為音近通假。在考試中,遇到某實詞意義理解不通的時候,可以考慮有沒有通假。通假字往往約定俗成,不能亂套,考生特別要注重平時積累。 典題探究【典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題。狀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狀童。圣人取童智而遺童狀,眾人近童狀而疏童智。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發(fā)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而人未必無獸心。雖有獸心,以狀而見親

19、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飛伏走,謂之禽獸;而禽獸未必無人心。雖有人心,以狀而見疏矣。庖犧氏、女媧氏、神農(nóng)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狀,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紂、魯桓、楚穆,狀貌七竅,皆同于人,而有禽獸之心。而眾人守一狀以求至智,未可幾也。1(考點題)下列句子中,對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狀不必童而智童狀:外形。B智不必童而狀童  童:兒童。C戴發(fā)含齒 戴:頂著,(頭上)長著。D未可幾也  幾:通“冀”,希望。解題思路:B項,童:通“同”,相同。答案:B2下列句子中,對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近:親近。B狀與我異者,疏

20、而畏之  疏:疏遠。C雖有獸心,以狀而見親矣  親:受人親近,被人親近。D而眾人守一狀以求至智  至智:達到才智。解題思路:D項,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答案:D參考譯文: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卻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卻相同。品格高尚的圣人選取才智相同的,而丟開外形相同的;常人卻親近外形相同的,而疏遠才智相同的。外形和我相同的,就親近并且喜愛他;外形和我不一樣的,就疏遠并且畏懼他。長著七尺高的身軀,有手腳之分,頭上生有毛發(fā),嘴里長著牙齒,能憑借車馬奔馳的,這叫作人;可是,人未必沒有獸心。盡管他們有獸心,卻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親近。長著翅膀,頂著頭角,長著獠牙

21、和爪子,能在天上飛翔或在地面奔跑的,這叫作禽獸;可是,禽獸未必沒有人心。盡管它們有人心,卻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遠。庖犧氏、女媧氏、神農(nóng)氏、夏后氏,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頭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狀,卻有大圣人的美德。夏桀、殷紂王、魯桓公、楚穆王,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樣,卻有禽獸之心。一般人總是拘泥于同一外形來求得最大的才智,這是不能夠指望的。 方法歸納通假字的辨析方法1增加偏旁辨析法。根據(jù)形聲字的聲旁本身與形聲字通假的情況,我們可以用給聲旁增加偏旁的方式找出本字。如“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這句話中用聲旁字“具”代替本字“俱”。這樣的字還有很多,如“系向牛頭充炭直”中的

22、“直”(“直”通“值”),“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中的“共”(“共”通“供”),“失其所與,不知”中的“知”(“知”通“智”),“將免者以告,公令醫(yī)守之”中的“免”(“免”通“娩”),“令壯者無取老婦”中的“取”(“取”通“娶”),“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中的“孰”(“孰”通“熟”),“奉厚而無勞”中的“奉”(“奉”通“俸”),“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中的“內(nèi)”(“內(nèi)”通“納”)等。2更換偏旁辨析法。根據(jù)聲旁相同的形聲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的情況,我們可以給通假字更換偏旁,從而找出本字?!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說”,按字面講不通,可確定為通假字,可把這個字的形旁“讠”換成“忄”。這樣的字也有

23、很多,如“被明月兮佩寶璐”中的“被”(“被”通“披”),“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中的“帖”(“帖”通“貼”),“此小大之辯也”中的“辯”(“辯”通“辨”),“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中的“距”(“距”通“拒”),“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中的“政”(“政”通“征”)等。3取消偏旁辨析法。根據(jù)形聲字代替聲旁字為本字構(gòu)成通假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從而找出本字。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中的“弊”字,去掉“廾”就找到了本字。這樣的字也有不少,如“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中的“庭”(“庭”通“廷”),“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中的“指”(“指”通“旨”)等。綜上所述,我們根據(jù)字形特點用增加、更換和取消偏旁

24、的方式掌握通假字是切實可行的。 對點訓練一、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A桑之落矣,其黃而隕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二、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C則知明而行無過矣D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三、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蒙故業(yè),因遺策B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C合從締交,相與為一D張良出,要項伯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題?;啬甓?,發(fā)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濒敯Ч珕枺骸暗茏邮霝楹脤W?”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

25、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保ü?jié)選自史記)注:魯哀公:魯國國君。貳過:犯同樣的錯誤。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發(fā)盡白,蚤死“_”通“_”。今也則亡  “_”通“_”。2翻譯這一段文字。 考查角度三:古今異義詞所謂古今異義詞,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已經(jīng)不同的詞,尤其是差別細微、容易被忽略的詞。這種情況大致有: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感情色彩變化,名稱說法改變。 典題探究【典題】(2012·湖北高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 題。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渾之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

26、后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仍與語,轉(zhuǎn)造精微。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懔然,心形俱肅。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雖俊爽,自視缺然,乃喟然嘆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去,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少能騎者。濟聊問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睗质跪T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距圁訒x紀曰:“王湛字處沖,太原人。隱德,人莫之知,雖兄弟宗族亦以為癡,唯父昶異焉。昶喪,居墓次,兄子濟往省湛,見床頭有周易,謂湛曰:叔父用此何為?頗曾看不?湛笑曰:體中不佳時,脫復看耳。今日當與汝言。因共談易,剖析入微,濟所未聞,嘆不能測。

27、濟性好馬,而所乘馬駿駛,意甚愛之。湛曰:此雖小駛,然力薄不堪苦。近見督郵馬,當勝此,但養(yǎng)不至耳。濟取督郵馬,谷食十數(shù)日,與湛試之。湛未嘗乘馬,卒然便馳騁,步驟不異于濟,而馬不相勝。湛曰:今直行車路,何以別馬勝不?唯當就蟻封耳。于是就蟻封盤馬,果倒踣,其俊識天才乃爾?!薄考冗€,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濟曰:“始得一叔?!睖唵柶涔剩瑵邍@述如此。渾曰:“何如我?”濟曰:“濟以上人。”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diào)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問如前,濟曰:“臣叔不癡?!狈Q其實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晉陽秋曰:“濟有人倫鑒識,見湛,嘆服其德宇。時人謂湛上

28、方山濤不足,下比魏舒有馀?!薄孔ⅲ赫倪x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內(nèi)的文字是南朝劉孝標的注解。有刪改。1(考點題)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覺懔然,心形俱肅肅:恭敬。B絕難乘,少能騎者  絕:非常。C唯當就蟻封耳  就:留下。D時人謂湛上方山濤不足  謂:評價。解題思路:“就”,常見的文言詞義為“靠近、接近”,如“金就礪則利”。C項“唯當就蟻封耳”可譯為“只有靠近蟻封小道才行”。答案:C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組是()濟先略無子侄之敬濟益嘆其難測,非復一事雖兄弟宗族亦以為癡唯父昶異焉渾曰:“何如我?”卿家癡叔死未ABC

29、D解題思路:是王湛的父親王昶認為王湛有奇異的才能,是很了解他;是武帝對王湛的不理解。排除有的選項。答案:A3下列對正文及注解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湛不被人了解,連侄兒王濟也曾以為叔父癡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從不看望叔父,見面不過寒暄而已。B王濟看到王湛床頭放著周易,感到奇怪,問叔父要此書何用,是否看過此書,流露出對叔父的輕視。C王湛看不上王濟的那匹馬,王濟于是牽來督郵馬喂養(yǎng),十幾天后給叔父試騎,方知叔父騎技極為高超。D王濟告訴父親,說叔父遠比自己強,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后來見到武帝時,又說叔父王湛超過了魏舒。解題思路:A項,“從不看望叔父”有誤,原文“略不過叔”,意思是大多

30、不去看望叔父。答案:A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因共談易,剖析入微,濟所未聞,嘆不能測。(2)渾問其故,濟具嘆述如此。(3)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diào)之。解題思路:(1)有兩處省略,“(王湛)剖析入微”,“嘆(其)不能測”。關(guān)鍵詞有“因”“共”。(2)關(guān)鍵詞有“具”“如此”。(3)關(guān)鍵詞有“輒”“以”“調(diào)”。參考答案:(1)王湛于是和王濟一起談論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濟從來沒聽說過,感嘆(叔父)深不可測。(2)王渾問他這樣說的緣故,王濟感慨地把此事如此這般詳盡地敘述(一遍)。(3)武帝每次見到王濟,總是拿王湛來調(diào)侃他。參考譯文:王湛脫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結(jié)廬居住。他哥

31、哥王渾的兒子王濟每次來掃墓,大多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等候他來。王濟有時偶爾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幾句罷了。后來姑且試著問問近來的事,回答起來言語辭令很不錯,出乎王濟意料,王濟非常驚愕,繼續(xù)和他談論,愈談愈進入了精深的境界。王濟原先對叔父幾乎沒有一點晚輩的敬意,聽了叔父的談論后,不覺肅然起敬,神情舉止都變得嚴肅恭謹。王濟便留下來和叔父談論,一連多日,沒日沒夜地談。王濟雖然才華出眾,性情豪爽,卻也覺得自己缺少點什么,于是感慨地嘆息說:“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來一直不知道!”王濟要走了,叔父送他到門口。王濟的隨從中有一匹烈馬,非常難駕馭,很少有人能騎它。王濟姑且問叔父:“喜歡騎馬嗎?”他叔父說:“

32、也喜歡呀。”王濟又讓叔父騎那匹難駕馭的烈馬,叔父不但騎馬的姿勢美妙,而且甩動起鞭子來就像條帶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騎手也沒法超過他。王濟更加贊嘆叔父難以估量,他的長處絕不只一種?!距圁釉跁x紀中說:“王湛字處沖,是太原人。他隱藏自己的美德,沒有人了解他,即使是兄弟和宗族里的人,也認為他癡呆,只有他的父親王昶認為他有奇異的才能。父親王昶去世后,他在墳墓旁邊結(jié)廬居住,他哥哥的兒子王濟前往看望他,看見床頭放著周易,他對王湛說:叔父用這干什么?曾經(jīng)看過沒有?王湛笑著說:身體不好的時候,或許會看看罷了。今日應當跟你談談。王湛于是同王濟一起談論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濟從來沒有聽說過,感嘆(叔父)深不

33、可測。王濟生性喜歡馬,并且他所乘馬是良馬,他內(nèi)心很喜歡它。王湛說:此馬即使走一小段路,它的力量也不能承受。近日看見督郵的馬,一定勝過此馬,只是它沒有養(yǎng)好罷了。王濟要來督郵的馬,用谷喂了十幾天,與王湛比試。王湛未曾乘馬,倉促間上馬便馳騁,步驟與王濟沒有不同,但馬沒有決出高下。王湛說:現(xiàn)在在車路直行,怎么能區(qū)別馬的高下?只有靠近蟻封小道才行。于是靠近蟻封小道讓馬盤旋,王濟的馬果然倒了,王湛賞識人才也是這樣?!薄客鯘丶液?,他父親王渾問他:“為什么短時間外出竟去了好幾天?”王濟說:“我剛剛找到一個叔父。”王渾問他這樣說的緣故,王濟感慨地把此事如此這般詳盡地敘述(一遍)。王渾問:“和我相比怎么樣?”王

34、濟說:“是在我之上的人?!蔽涞勖看我姷酵鯘?,總是拿王湛來調(diào)侃他,說道:“你家的傻子叔父死了沒有?”王濟常常沒話回答。自從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叔父,后來武帝又像以前那樣問他,王濟就說:“我叔父不傻?!狈Q贊叔叔實際上有良好的素質(zhì)。武帝問道:“可以和誰相比?”王濟說:“在山濤之下,魏舒之上?!薄緯x陽秋中說:“王濟有鑒別人才的能力,他看見王湛,感嘆佩服他的才能。當時人評價王湛向上與山濤相比顯得有些不足,向下與魏舒相比就綽綽有余。”】 方法歸納古今異義詞是文言文閱讀中較難理解的一類詞語。詞的古義不能與今義混為一談??忌诶斫夤沤癞惲x詞的含義時要注意了解上下文,把古今異義詞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理解。識記古今

35、異義詞的主要方法是勤于積累,加深理解記憶,尤其要明確古今異義詞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及特定含義。如“無論”,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起關(guān)聯(lián)作用的連詞,而在文言文中卻是兩個詞,考生須區(qū)別記憶。 類型示例詞義的擴大“河”,原來專指黃河,后來由專名變成通名,泛指一切河流。詞義的縮小“谷”,原來是谷類的總稱,現(xiàn)在北方的“谷”專指小米,南方的“谷”專指稻子。詞義的轉(zhuǎn)移“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中“從容”古義指文采華麗的言辭,今義指不慌不忙,十分鎮(zhèn)靜。古今義已經(jīng)沒有了必然了解。詞義的強化“恨”,古代多表示遺憾、不滿意,現(xiàn)在則表示仇恨、懷恨;“誅”最初只是“責備”義,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義。感情色彩

36、的變化“卑鄙”,古時表示地位低下,見識淺陋,并無貶義,現(xiàn)在則指品質(zhì)惡劣,變?yōu)橘H義詞;“鍛煉”古代除有“冶煉”之意外,還有玩弄法律對人進行誣陷之意,屬貶義詞,現(xiàn)在則是褒義詞。名稱說法的改變“目”改稱“眼睛”,“寡”改稱“少”等。 對點訓練一、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A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二、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B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C暮去朝來顏色故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三、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37、也B眾人匹之,不亦悲乎C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D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四、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古今相同的一項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qū)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漸近,噴沫冰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后先。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凑弑?/p>

38、易,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shù)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張岱注:三江:在浙江紹興北,曹娥江之西。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有什么不同。(1)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古義:_今義:_(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古義:_今義:_(3)龜山一擋,轟怒非常古義:_今義: _ 考查角度四:詞類活用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他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作詞類活用。近幾年課標全國卷雖然沒

39、有為詞類活用單獨設考點,但是文言文試題幾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它,實詞詞義推斷及文言文翻譯其實都對詞類活用做隱性考查,因此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應該作為文言文復習的一個重點。 典題探究【典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題。樂毅為燕破齊,或讒之昭王曰:“齊不下者兩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齊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斬言者,遣使立毅為齊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節(jié)選自洪邁容齋隨筆)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樂毅為燕破齊B或讒之昭王曰C欲久仗兵威以服齊人D遣使立毅為齊王解題思路:C項,“服”是使動用法,其他為一般動詞。答案:C2下列句中加點詞與“南面而王耳”的“

40、王”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韓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B今楚(指項羽)強以威王此三人(三個秦降將,章邯等),秦民莫愛也。C漢方不利,寧能禁信(韓信)之王乎?D王者富民,霸者富士。解題思路:B項使動用法,A、C、D三項和例句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答案:B參考譯文:樂毅替燕國打敗了齊國,有人向燕昭王進讒言:“在齊國還沒有攻下的有兩座城,不是因為樂毅的力量攻不下來,(而是)因為他想長久地依仗軍兵的威力來使齊人折服,從而達到自己面南稱王的目的罷了。”燕昭王把進讒言的人斬了,派遣使者立樂毅為齊王。樂毅惶恐不敢接受,發(fā)誓以死效力。 方法歸納1名詞作狀語、名詞作動詞

41、、形容詞作動詞類型及規(guī)律例句譯法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記)其一犬坐于前(狼)像一樣表示動作行為的態(tài)度、方式吾得兄事之(鴻門宴)用對待的方式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jù)予分當引決(指南錄后序)其勢必不敢留君(廉頗藺相如列傳)依據(jù),按照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趨向卒廷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沛公已去,間至軍中(鴻門宴)在,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頻率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在(當),每名詞作動詞后面有賓語或補語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沛公軍霸上(鴻門宴)(1)譯作“

42、動名”:服,穿(衣)戴(帽);軍,駐軍。(2)換成動詞:德,感激;面,面對著。(3)譯作“介名動”:東,向東突圍;食,有食物吃;衣,有衣服穿。前面有副詞或能愿動詞三歲貫汝,莫我肯德(碩鼠)兩個名詞連用,第一個?;钣妹嫔蕉樱ㄓ薰粕剑┯谩岸边B接,一端是動詞,另一端的名詞常活用項王復引兵而東(項羽本紀)男耕而食,女織而衣(商君書)形容詞作動詞后面有賓語親賢臣,遠小人(出師表)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記)換成動詞或動詞短語:親,親近;遠,疏遠;多,有很多;少,有很少;窮,到盡頭;高,推崇;軒邈,爭高爭遠。前面有能愿動詞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前面有助詞“所”世之所高,莫若黃帝(莊子)其他表動

43、態(tài)的負勢競上,互相軒邈(與朱元思書)2使動用法、意動用法類型例句譯法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動賓使賓動(有時也可譯成一個動補式詞語。如:活,救活)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形賓使賓形名詞的使動用法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名賓使賓為名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形賓以賓為形名詞的意動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名賓以賓為名 對點訓練一、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追亡逐北,伏尸百萬亡:逃跑的人。B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44、160; 萬千:千變?nèi)f化。C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達。D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堅:堅固的鎧甲。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女幸而偶我偶:婚配,匹配。B吾從而師之                  師:學習。C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

45、160; 響:像回聲。D足以榮汝身                  榮:使榮耀。三、下列加點詞,與“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四、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D世之奇?zhèn)シ浅V^,常在于險遠五

4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昔者,齊王使淳于髡獻鵠于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造詐成辭,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于水上,不忍鵠之渴,出而飲之,去我飛亡。吾欲刺腹絞頸而死,恐人之議吾王以鳥獸之故令士自傷殺也。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賜之,財倍鵠在也。(史記·滑稽列傳)對下面加點詞的活用解釋不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道飛其鵠(名詞用作動詞)B造詐成辭(形容詞用作名詞)C出而飲之(使動用法)D財倍鵠在也(名詞用作動詞)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題。桓彥范,字

47、士則,潤州丹陽人。少以門蔭調(diào)右翊衛(wèi),遷司衛(wèi)主簿,尋擢監(jiān)察御史,累遷中丞。張昌宗引妖人迎占,計不軌。彥范諫曰:“昌宗謬橫恩,苞禍心,億測天命,皇神降怒,自擿其咎。逆而不誅,社稷懼亡。請付三司考治?!辈患{。張柬之將誅易之等,引與定策。于是,以彥范、敬暉為左、右羽林將軍,屬以禁兵。神龍元年正月,彥范、暉率羽林兵與將軍李湛等千騎五百人討賊。令湛就東宮迎中宗至玄武門,彥范等斬關(guān)入,士皆鼓噪,時武后處集仙殿,斬易之等廡下。后聞變而起。彥范進曰:“天意人事歸李氏。臣等謹奉天意,惟陛下傳位,萬世不絕,天下之幸?!焙竽伺P,不復言。明日,中宗復位,以彥范為侍中,封譙郡公,賜實封五百戶。上書戒帝曰:“伏愿上以社稷為

48、重,令皇后無居正殿,干外朝。深居宮掖,修陰教以輔佐天子?!钡坼罨?,狃左右,不能有所省納。時武三思以遷太后銜恚,慮不利諸武,而韋后雅為帝寵畏,且三思與蒸亂,因為帝畫策。未幾,罷彥范等政事。五月,加特進,封扶陽郡王,令朝朔望。尋出為洺州刺史,改濠州。王同皎謀誅三思,事泄,三思陰令鄭愔告變,誣彥范等同逆,乃貶彥范瀧州司馬。三思又疏韋后隱穢,榜于道,請廢之。帝震怒,三思曰:“此殆彥范輩為。”詔有司議罪。大理卿裴談請即誅斬,家籍沒。帝業(yè)嘗許以不死,遂流瀼州,禁錮終身。三思又請夷彥范等三族,帝不從。三思乃遣周利貞矯制殺之,利貞至貴州,逢彥范,即縛曳竹槎上,肉盡,杖殺之,年五十四。睿宗即位,彥范等并追復官爵

49、,賜實封二百戶,還其子孫,謚曰忠烈。(節(jié)選自新唐書·桓彥范傳,有刪改)注:三司: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主刑獄。1(考點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請付三司考治考:審查,拷問。B修陰教以輔佐天子      修:講習。C而韋后雅為帝寵畏      雅:嫻雅。D封扶陽郡王,令朝朔望  朝:上朝,朝見。2下列語句,能體現(xiàn)桓彥范以國事為重的一組是()以門蔭調(diào)右翊衛(wèi)逆而不誅,社稷懼亡惟陛下傳位,萬世不絕,天下之幸令皇后無居正殿,干外朝榜于道,請廢之遂流瀼州,禁錮終身

50、ABC        D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桓彥范向武則天彈劾張昌宗的不軌行徑,但是他的上疏,如同泥牛入海。B桓彥范等率御林禁兵斬關(guān)而入,殺死易之等,逼武則天歸還帝位給中宗。C桓彥范被加官特進封扶陽郡王,這是中宗對他作為匡復唐室功臣的一種嘉賞。D桓彥范被貶為濠州刺史,又遭武三思陷害,被終身流放到瀼州,途中被武三思假托君命派人杖殺。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因為帝畫策。未幾,罷彥范等政事。(2)三思陰令鄭愔告變,誣彥范等同逆。  第二講文言虛詞文言虛詞的“意

51、義和用法”,指的是一個文言虛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或者作用。近年高考對虛詞的考查呈逐漸淡化的趨勢,課標全國卷已經(jīng)取消了專門的虛詞考查題,但虛詞在文言文閱讀理解以及翻譯句子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有必要進行分類歸納、比較鑒別。 典題探究【典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題。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也。岐少明經(jīng),有才藝。仕州郡,以廉直疾惡見憚。永興二年,辟司空掾,議二千石得去官為親行服,朝廷從之。會河東太守劉祐去郡,而中常侍左悺兄勝代之,岐恥疾宦官,即日西歸。京兆尹延篤復以為功曹。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進不由德,皆輕侮之。岐及從兄襲又數(shù)為貶議,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為京兆

52、尹,岐懼禍及,乃與從子戩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屬宗親,陷以重法,盡殺之。岐遂逃難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歷。自匿姓名,賣餅北海市中。時安丘孫嵩年二十余,游市見岐,察非常人,停車呼與共載。岐懼失色,嵩乃下帷,令騎屏行人。密問岐曰:“視子非賣餅者,又相問而色動,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孫賓石,闔門百口,勢能相濟?!贬芈勧悦?,即以實告之,遂以俱歸。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饗之極歡。藏岐復壁中數(shù)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后諸唐死滅,因赦乃出。三府聞之,同時并辟。九年,乃應司徒胡廣之命。會南匈奴、烏桓、鮮卑反叛,公卿舉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邊之策,未及上,會坐黨事免,因撰次以為

53、御寇論。靈帝初,復遭黨錮十余歲。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詔選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議郎。車騎將軍張溫西征關(guān)中,請補長史,別屯安定。大將軍何進舉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與新除諸郡太守數(shù)人俱為賊邊章等所執(zhí)。賊欲脅以為帥,岐詭辭得免,展轉(zhuǎn)還長安。及獻帝西都,復拜議郎,稍遷太仆。及李傕專政,使太傅馬日磾撫慰天下,以岐為副。日磾行至洛陽,表別遣岐宣揚國命,所到郡縣,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復見使者車騎。”曹操時為司空,舉以自代。光祿勛桓典、少府孔融上書薦之,于是就拜岐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為床,布簟白衣,散發(fā)其上,覆以單被,即日便下,下訖便掩?!贬嗨鲎鳎?/p>

54、子章句三輔決錄傳于時。(節(jié)選自后漢書·趙岐傳,有刪改)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永興二年,辟司空掾辟:被征召。B闔門百口,勢能相濟        濟:成功。C迎入上堂,饗之極歡        饗:款待。D即日便下,下訖便掩        訖:完畢。解題思路:文言實詞絕大部分是一詞多義,采用逐詞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題雖然可行,但費時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

55、基礎上,結(jié)合上下文推斷其義,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皾?,接濟,幫助。答案:B2(考點題)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解題思路:近幾年來,文言虛詞題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選段中包含某文言虛詞的句子,與課文中含有同樣文言虛詞的句子進行比較,辨析異同。這其實是典型的考查知識遷移能力的題目。考生解題時,應準確回憶所學課文中的文言虛詞詞義,并聯(lián)想這個文言虛詞在其他課文中的詞義,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虛詞與之進行比較,分析異同,從而作出準確判斷。A項,都是副詞,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相當于“竟然”“卻”。B項,第一個“乎”表揣度、推測語氣,第二個“乎”表反問語氣。C

56、項,第一個“為”與后面的 “所”連用表被動,第二個“為”是介詞,相當于“向”“替”“給”。D項,迷惑性較大,表面上均是“于是”,但第一個“于”與“是”組成固定結(jié)構(gòu),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相當于“因此”;第二個“于”是介詞,相當于“對”“對于”。答案:A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趙岐年輕時就通曉經(jīng)書,富有才華,曾經(jīng)建議俸祿為兩千石的官員應該辭去官職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擔任太守職位而感到羞恥,于是憤而辭職回到家中。B延熹元年,趙岐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難,孫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復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邊疆發(fā)生戰(zhàn)事被提拔任命為并州刺史。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趙岐

57、為議郎,車騎將軍張溫請求任命他為長史,大將軍何進推舉他擔任敦煌太守。等漢獻帝定都長安,他又被任命為議郎,逐漸升為太仆。D在曹操擔任司空的時候,趙岐曾經(jīng)推舉他擔任自己的官職,而他自己也被推舉擔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時候,他吩咐兒子喪事從簡,態(tài)度極為豁達。解題思路:命題者編制試題時,故意把甲人當乙人,把甲做的事加在乙身上或把對甲做的事說成對乙所做,從而造成干擾,引起錯解。這類題如果考生稍加細心很容易辨別。D項,“趙岐曾經(jīng)推舉他擔任自己的官職”錯誤,原文為“曹操時為司空,舉以自代”,應是曹操舉薦趙岐。答案:D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仕州郡,以廉直疾惡見憚。(2)岐欲奏守邊之策,未及上,會坐黨事免,因撰次以為御寇論。(3)賊欲脅以為帥,岐詭辭得免,展轉(zhuǎn)還長安。解題思路:一般來說,高考要求我們翻譯的句子,并非每一個詞語都難度大,都難以理解,往往是只有兩三個詞語難度較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句子其實就是對關(guān)鍵詞語的確切認知。這些關(guān)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