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診斷學復習題必考題_第1頁
實驗診斷學復習題必考題_第2頁
實驗診斷學復習題必考題_第3頁
實驗診斷學復習題必考題_第4頁
實驗診斷學復習題必考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診斷學1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增多的臨床意義有哪些?答:1.相對性增多 見于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慢性腎上線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癥,甲狀腺功能抗進危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2,絕對性增多 按發(fā)病元嬰可分為繼發(fā)性和原發(fā)性兩類,后者稱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是血中紅細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紅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加和紅細胞 生成素非償性增加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紅細胞增多癥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2簡述紅細胞染色反應的異常表現及臨床意義。答: ,低色素性:紅細胞染色過淺,中央蒼白區(qū)擴大,提示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減少.常見于缺鐵性貧血. .高色素性:紅細胞著色深,中央淡

2、染區(qū)消失,其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增高.常見于巨幼細胞貧血. .嗜多色性:紅細胞呈淡灰藍或紫灰色,是一種剛脫核的紅細胞,體積較正常紅細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躍,紅細胞系增生旺盛.見于慢性貧血.3簡述紅細胞中常見的異常結構及其臨床意義。 答: .嗜堿性點彩:紅細胞內含有細小嗜堿性點狀物質,是核糖體聚集而成. .染色質小體:是核的殘余物,此小體多見于溶血性貧血. 卡-波環(huán):成熟紅細胞內出現一條很細的淡紫色線狀體呈環(huán)形或”8”字形,曾認為是核膜的殘余物.有核紅細胞:正常成人有核紅細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兒科見到有核紅細胞外,成人如出現有何紅細胞,均屬病理現象.

3、4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常見原因是什么?答:1.急性感染2.嚴重的組織損傷及大量紅細胞破壞.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惡性腫瘤.5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統(tǒng)疾病.3.物理,化學因素損傷.4.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功能亢進.5.自身免疫性疾病.6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答:1.過敏性疾病2.寄生蟲病3.皮膚病4血液病5某些惡性腫瘤 6 某些傳染病7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的常見原因有哪些?答:1,過敏性疾病2.血液病3.惡性腫瘤4.其他如糖尿病,8病理性淋巴細胞增多的常見原因有哪些?答:感染性疾病,腫瘤性疾病,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移植排斥

4、反應9.血小板減少的常見原因有哪些?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礙,血小板破壞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異常.10MPV的臨床意義是什么?答:代表單個血小板的平均容積.增加多見于血小板破壞增加而骨髓代償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時造血功能恢復的主要表現.減低多見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減少.有半數白血病患者MPV減低,MPV隨血小板數而持續(xù)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標志之一.11.中性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鑒別診斷.類白血病反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明確的病因有原發(fā)疾病無臨床表現原發(fā)病癥狀明顯消瘦.乏力.低熱.盜汗.脾明顯腫大白細胞數及分類計數中度增高,大多數100109

5、,以分葉核及桿狀粒細胞為主原粒細胞少見顯著增高典型病例常100109可見各發(fā)育階段粒系細胞與骨髓象相似嗜堿及嗜酸性粒細胞不增多常增多粒細胞中毒性改變常明顯不明顯紅細胞及血小板無明顯變化早期病例輕至中度貧血.血小板數可增高,晚期均減少骨髓象一般無明顯改變極度增生,粒系細胞常占0.90以上,以晚幼及中幼粒為主,早幼粒+原粒不超過0.10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顯著增高積分顯著減低甚至為0PH染色體無可見于90以上病例12.影響紅細胞沉降率的原因?答:1.血漿中的各種蛋白的比率改變2紅細胞數量和形狀:紅細胞減少時血沉加快.球形紅細胞增多.血沉減慢.13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MCV(80100Fi)MCH

6、(2734pg)MCHC(32%36%)病因正常細胞性貧血8010027343236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多數溶血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100323236巨幼細胞貧血及惡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802732缺鐵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單純小細胞性貧血80273236慢性感染.炎癥.肝病.尿毒癥.惡性腫瘤.風濕性疾病14.病理性血沉增快的臨床意義是什么? 答: 1.各種炎癥性疾病:風濕熱,結核病時,因纖維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顯加快.2.組織損傷及壞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時血沉增快,而心絞痛時則無改變.3.惡性腫瘤:增長迅速的惡性腫瘤血沉增快,可能與

7、腫瘤細胞分泌糖蛋白,腫瘤組織壞死,繼發(fā)性感染或貧血等因素有關.4.各種原因導致血漿球蛋白相對或絕對增高時,血沉均可增快.15.試述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檢測的臨床意義。答:1.:見于新生兒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SLE.類風濕關節(jié)炎,惡性淋巴瘤,甲基多巴及青霉素型等藥物性溶血反應. 2. AIHA大多屬于溫抗體型,但也有小部分屬冷抗體型.故必要時應用于4攝氏度條件下進行試驗,排除假陰性反應.3.AIHA大多為IgG型抗體,故應使用廣譜的抗人球蛋白血清進行試驗,必要時加用上述各種單價抗血清,以提高檢出陽性率.4.間接Coombs試驗,主要用于Rh或ABO人參免疫性新生兒溶血病母

8、體血清中不完全抗體的檢測.16.蛋白定型試驗的臨床意義(與蛋白定量一樣)?答:以腰椎穿刺腦脊液中蛋白定量計算,蛋白含量見于: .腦神經系統(tǒng)病變,使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腦脊液循環(huán)增高 .鞘內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但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17.簡述血細胞發(fā)育過程中形態(tài)學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答:骨髓中血細胞發(fā)育規(guī)律為: 1)細胞體積:隨著血細胞發(fā)育成熟,胞體由大變小; 2)細胞質:量:由少量逐漸增多;顏色:由深藍變淺染;顆粒:從無顆粒到有顆粒,顆粒從非特異性到特異性。 3)細胞核:大?。河纱笞冃?,由規(guī)則變?yōu)椴灰?guī)則;染色質:由細致疏松逐漸變?yōu)榇植?,致密;核仁:由有到無;核膜:由不明顯變?yōu)槊黠@。 4)細胞核/細胞

9、質比值:由大變小18.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的臨床意義是什么? 答:1.感染性疾病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顯減低,積分值常為0. 3.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 4.再生障礙性貧血時NAP活性增高.5.其他血液病6.腺垂體或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NAP積分值增高.19.糖原染色的臨床意義是什么?答:1.紅血病或紅白血病時幼紅細胞呈強陽性反應,積分值明顯增高,有助于與其他紅細胞系統(tǒng)疾病的鑒別.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原粒細胞呈陰性反應或弱陽性反應,陽性反應物質呈細顆粒狀20.骨髓鐵染色的臨床意義是什么?答:1.鐵染色是目前診斷缺鐵性貧血及指導鐵劑治療的一項可

10、靠和臨床使用的檢驗方法.2.飛缺鐵性貧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等.3.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時,因血紅素合成障礙,貼貧血的分類:紅細胞生成減少 紅細胞破壞增多,紅細胞丟失過多21病理情況下尿中常見的管型及其臨床意義? 答:(1)紅細胞管型,尿中見到紅細胞管型,提示腎單位內有出血,可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血紅蛋白管型也可見于血型不合輸血后溶血后應時及急性腎小管壞死、腎出血、腎移植術后產生排異反應時。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及其它膠析性能疾病、腎梗死、腎靜脈血栓形成等情況時紅細胞管型也可能是唯一的表現。(2)白細胞管型管型內含有白細胞,由退化變性壞死的白細胞聚集而成,可單獨存在

11、,或與上皮細胞管型、紅細胞管型并存。此種管型表示腎實質有細菌感染性病變??山Y合臨床患者有無感染癥狀給予診斷,常見于急性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等,有紅斑狼瘡腎炎患者亦可見到。22病理性尿液顏色改變及其臨床意義?答: 血尿,紅色,因尿內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可見于泌尿系統(tǒng)炎癥、結石、腫瘤、結核、外傷等;也可見于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血紅蛋白尿及肌紅蛋白尿,紅色或暗紅色,離心沉淀后鏡檢時不見紅細胞,但隱血試驗陽性。 膽紅素尿,深黃或褐色尿,呈豆油樣改變,震蕩后出現黃色泡抹且不易消失,常見于阻塞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 膿尿和菌尿:黃白色或云霧狀,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如腎盂腎炎或膀胱炎等

12、。 乳糜尿和脂肪尿:乳白色,由于寄生蟲或結核、腫瘤、創(chuàng)傷、手術等原因引起淋巴回流受阻,而脂肪尿可見于脂肪擠壓損傷、骨折和腎病綜合征等。23病理性蛋白尿產生的機制?答:1. 當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斷裂或電荷屏障改變,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漏出,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現于終尿中。2.原尿中的蛋白主要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當腎小管功能受損時,近端小管對蛋白質的重吸收障礙而出現蛋白尿.3.血漿中小分子量蛋白質異常增多.經過腎小球慮過,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出現在尿中.4.腎髓袢升支及遠曲腎小管起始部分分泌的T-H糖蛋白增加.24尿液有形成分的特征及臨床意義?答:1.紅細胞 :典型形狀為淺黃色雙凹盤

13、狀2.白細胞:外形完整,無明顯的退行性改變,漿內顆粒清晰可見,胞核清楚.3.上皮細胞尿液中的上皮細胞來自腎至尿道的整個泌尿系統(tǒng). 4.管型是蛋白質,細胞或碎片在腎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圓柱狀蛋白聚體. 5.結晶:經常出現于新鮮尿中并伴有較多紅細胞應懷疑患有腎結石的可能.25尿糖升高的原因有哪些?答:1.血糖升高性糖尿:血糖超過腎糖閾為主要原因.2.血糖正常性糖尿3.暫時性糖尿4.假性糖尿26簡述尿管型形成的條件?答: 尿中清蛋白、腎小管上皮細胞產生的T-H糖蛋白是構成管型的基質。 腎小管仍有濃縮和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濃縮,后者則促使蛋白變性聚集。 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腎

14、單位,處于休息狀態(tài)的腎單位尿液淤滯,有足夠的時間生成管型。當該腎單位重新排尿時,已形成的腎管型隨尿排出。27簡述糞便隱血試驗的臨床意義。答: 糞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有重要診斷價值: (1)陽性反應,可見于: 消化道潰瘍,陽性率40-70%,呈間歇陽性十; 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胃癌、結腸癌,陽性率可達95%,呈持續(xù)陽性,因此糞便隱血試驗常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篩選指標; 其他,如急性胃黏膜病變、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鉤蟲病及流行性出血熱等,糞便隱血試驗常為陽性; (2)假陽性反應,進食動物血、肉類及進食大量蔬菜均可出現假陽性反應。28簡述糞便檢查標本采集注意事項。答: 用干燥潔凈盛皿留取新鮮標

15、本; 糞便標本有膿血時,應當挑取膿血及粘液部分涂片檢查; 對寄生蟲卵的初篩檢測,應采取三送三檢; 檢測阿米巴滋養(yǎng)體等寄生原蟲,應在收集標本后30min內送檢,注意保留; 糞便隱血檢測,病人應素食三天。29病理情況下糞便顏色與性狀有哪些改變?(舉四種)答: 鮮血便、柏油樣便、白陶土樣便、膿性及膿血便、米泔樣便、粘液便、 稀糊狀或水樣便、細條樣便、乳凝塊30梗阻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患者的糞便有何變化?答: 梗阻性黃疸:糞便為白陶土色,糞膽原定性試驗陰性 溶血性黃疸:糞便深黃色,糞膽原定性試驗陽性31.三種黃疸的鑒別.血清膽紅素尿內膽色素CBUCBCB/STB尿膽紅素尿膽原梗阻性黃疸明顯增加輕度增加0

16、.5強陽性減少或缺少溶血性黃疸輕度增加明顯增加0.2陰性明顯增加肝細胞性黃疸中度增加中度增加0.20.5陽性正?;蜉p度增加正常人06.81.710.20.20.4陰性0.844.232簡述常見腦、腦膜疾病的腦脊液的特點。答: 化膿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 外觀 乳白色、混濁 毛玻璃樣混濁 透明 凝固 凝塊 形成薄膜 () 細胞數(106/L) 200 200 輕度增加 主要細胞中性粒細胞早期為中性粒細胞,中晚期為淋巴細胞早期為中性粒細胞,晚期以淋巴細胞為主 蛋白質 明顯增高 中度增高 輕度增高 糖 明顯降低 中度降低 正常 氯化物 中度降低 明顯降低 正常33.滲出液與漏出液鑒別要

17、點有哪些?答:(1)滲出液:蛋白含量高;細胞成分多;渾濁,易凝固;密度高;見于炎癥。 (2)漏出液:蛋白含量低;細胞成分少;清亮透明,不易凝固;密度低;見于血液循環(huán)障礙34試述血尿素氮升高的臨床意義?答:1.器質性腎功能損害 2.腎前性少尿 3.蛋白質分解或攝入過多. .4血BUN作為腎衰竭透析充分性指標.35常見的遠端腎功能試驗有哪些?答:1.晝夜尿比密試驗 2.3h尿比密試驗 3.尿滲量測定36測定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試驗有哪些?答:(1)菊粉(一種植物糖)。能完全通過腎小球,可用于腎小球的濾過率的測定,但需靜脈輸入,應用較少。(2)肌酐清除率(ccr)??捎靡怨烙嬆I小球的濾過率,其數值和血漿

18、肌酐呈反比關系,肌酐清除率參考值:男 90150毫升/分;女70120毫升/分。 由于尿中肌酐有10%來自腎小管排泄,上述計算可能高估腎小球的濾過率,高估的程度隨腎功惡化的程度而增加。3)尿素(Urea)(或尿素氮)。氨基酸經脫氨作用生成氨,氨對人體有毒性,肝細胞具有使氨生成尿素的作用;尿素的生成是肝臟的解毒功能之一,尿素是體內氨基酸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尿素隨血液從腎小球濾過由尿液排出體外。血液尿素含量的測定常做為腎小球濾過功能的篩選試驗,但敏感性低,當濾過功能低于40%時才升高。(4)肌酐(CR)。肌酐是肌酸代謝的最終產物,在體內是一種廢物,經腎小球濾過由腎臟排出,不被腎小管重吸收。是評價腎

19、小球濾過率的良好指標,和濾過率成反比;但不敏感,當其濾過功能損傷約50%時才明顯升高。(5)尿蛋白的測定。尿蛋白的漏出是腎小球損傷的首發(fā)癥狀,早于腎小球的濾過率下降數日到數年。正常尿液總蛋白不超過150毫克/24小時,白蛋白不超過40毫克/24小時。37請簡述醫(yī)院感染的常見類型及感染途徑。答: 1.下呼吸道感染2.尿路感染 3.手術切除感染 4.胃腸道感染 5.血液感染 6.皮膚和軟組織感染.1.外源性感染2.內源性感染38醫(yī)院感染病原體檢查標本采集和送檢基本原則是什么?答: 發(fā)現醫(yī)院感染應及時采集微生物標本作病原學檢查。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減少或避免正 常菌群和其他雜菌污染。 標本采集后立即送

20、至實驗室, 床旁接種可提高病原菌檢出率。 盡量在抗菌藥物使用前采集標本。 以棉拭子采集的標本如咽拭、肛拭或傷口拭,立即送檢。盛標本容器須經滅菌處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劑。送檢標本應注明來源和檢驗目的8.對混有正常菌群的污染應作定量培養(yǎng) 9. 對分離到的病原菌應作藥敏試驗39. 網織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答:1臨床意義:網織紅細胞增多,見于:(1)骨髓紅細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 (2)判斷療效:缺鐵性貧血及巨幼細胞性貧血病人,在補充鐵劑及維生素B12、葉酸之后,網織紅細胞應迅速增多。網織紅細胞減少,見于:紅細胞生成減低。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05%。40簡述血清M蛋白檢

21、測的臨床意義。答:檢測到M蛋白,提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見于:1.多發(fā)于骨髓瘤2.巨球蛋白血癥 3.重鏈病.4.輕鏈病5.半分子病 6.惡性淋巴瘤 7.良性M蛋白血癥41口服糖耐量試驗的適應證有哪些?答:1.無糖尿病癥狀,隨機血糖或FBG異常,以及有一過性或持續(xù)性糖尿者.2.無糖尿病癥狀,但有明顯的糖尿病家族史3.有糖尿病癥狀,但FBG未達到診斷標準者.4.妊娠期,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肝臟疾病時出現糖尿病5.分娩巨大胎兒,或有巨大胎兒史的婦女.6.原因不明的腎臟疾病或視網膜病變.42簡述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答:1.評價糖尿病控制程度:GHb增高提示近23個月的糖尿病控制不良.2.篩檢

22、糖尿病 3.預測血管并發(fā)癥.4.鑒別高血糖:糖尿病高血糖的GHb的水平增高,而應激性高血糖的GHb則正常.43簡述cTnT的臨床意義。答:1.診斷AMI:是診斷AMI的確定性標志物.2.判斷微小心肌損傷3.預測血液透析病人心血管事件4.其他.也可作為判斷AMI后溶栓治療是否出現冠狀動脈再灌注,以及評價心肌受損程度的較好指標44. OGTT診斷糖尿病的標準是什么?答:DM (mmol/l) 空腹 靜脈血漿7.0 靜脈全血6.1 毛細血管全血 6.1 服糖2h 靜脈血漿11.1 靜脈全血10.0 毛細血管全血11.1 45. 簡述血漿脂蛋白分離方法和種類。 答:分離方法: 超速離心法和電泳法種類:

23、 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46簡述血清電解質檢測主要項目的參考值。答:血鉀:3.55.5mmol/l 血鈉:135145mmol/l 血鈣:總鈣:2.252.58mmol/l. 離子鈣:1.101.34mmol/l 血氯:95105mmol/l 血磷:0.971.61mmol/l47臨床常用的心肌酶有哪些?心肌蛋白有哪些?有何臨床意義?答:心肌酶: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異型 乳酸脫氫酶 乳酸脫氫酶同工酶 心肌蛋白:心肌肌鈣蛋白T 心肌肌鈣蛋白I 肌紅蛋白 脂肪酸結合蛋白48 簡述酸性磷酸酶和淀粉酶臨床意義。答:酸性磷酸酶:主要用于診斷前列腺癌 1.前列

24、腺疾病 2.骨骼疾病 3.肝臟疾病4.血液病 以上ACP都增高 淀粉酶:AMS活性增高1.胰腺炎 2.胰腺癌3.非胰腺疾病 AMS活性降低1.慢性胰腺炎 2.胰腺癌49. 甲狀腺功能檢測指標有哪些?首選指標是什么? 答:1甲狀腺素和游離甲狀腺素 (首選)2.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 3.反三碘甲腺原氨酸 4.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 5.三碘甲腺原氨酸攝取.50. 肝臟疾病常用的實驗室檢測項目有那些?答:1.蛋白質代謝功能檢測2.脂類代謝功能檢測3.膽紅素代謝檢測4.膽汁酸代謝檢測5.攝取和排泄功能檢測6.血清酶及同工酶檢測51簡述總補體溶血活性檢測(CH50實驗)的基本原理及臨床意義。答

25、: 補體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細胞作用。特異性抗體與紅細胞結合后可激活補體,導致紅細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滲入,引起紅細胞腫脹而發(fā)生溶血1.CH50升高常見于各種急性期反應,如急性炎癥組織損傷、惡性腫瘤特別是肝癌等可較正常高23倍。 2.CH50降低補體消耗增加見于血清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移植排斥反應等;補體大量喪失見于腎病綜合征、大面積燒傷、外傷、手術和失血過多;補體合成不足見于肝硬化、慢活肝、急性肝炎重癥患者等。 3判斷補體檢測結果時應注意動態(tài)觀察,最好數種補體成分同時檢測,以便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分析。52簡述T細胞分化抗原測定的臨床意義。答:1.CD3+降低: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2.CD

26、3+/CD4+降低:見于惡性腫瘤3.CD3+/CD8+降低: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4.CD4+/CD8+比值增高: 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等.CD4+/CD8+比值降低:見于艾滋病,惡性腫瘤進行期和復發(fā)時.5.檢測器官移植排斥反應時CD4+/CD8+比值增高于是可能發(fā)生排斥反應.53簡述TORCH試驗包括的項目和臨床意義。答: 臨床意義:本檢查常作為婦女懷孕期生殖道感染的常規(guī)檢查項目。1弓形蟲感染 弓形蟲感染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貓與其他動物是傳染源。后天感染輕型者常無癥狀,但血清中可查到抗體;重型者可引起各種癥狀,如高熱、肌肉或關節(jié)疼痛、淋巴結腫大等;通過胎盤宮內感染

27、者可引起死胎、早產,出生后可表現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以及眼、內臟的先天損害。2風疹病毒 孕婦感染風疹多在懷孕l(wèi)6周時,除可致流產、死亡外,所生嬰兒還可發(fā)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lgM抗體陽性提示有近期感染,必要時應終止妊娠。3巨細胞病毒lgM抗體陽性提示病人近期有巨細胞病毒感染,但應結合臨床情況進行具體分析。4單純皰疹病毒 主要引起皰疹性口腔炎、濕疹性皰疹、皰疹性角膜結膜炎、新生兒皰疹、皰疹性外陰陰道炎等。生殖器官以外的感染多由單純皰疹病毒-型引起,而生殖器官的感染多由單純疤疹病毒-型引起。本試驗不能區(qū)分單純皰疹病毒-型或單純皰疹病毒-型。lgM抗體陽性提示近期有單純皰疹病毒感染。54簡述冷球蛋

28、白的分型及其各型的臨床意義。答: 冷球蛋白分為3 型:I 型為單克隆冷球蛋白,由IgM、IgG、IgA 或本周蛋白組成,占25;型,混合冷球蛋白,由單克隆Ig與自身IgG組成,分為Ig MIgG、IgGIgG 、IgAIgG,占25;型,混合多克隆冷球蛋白,Ig MIgG、IgMIgGIgA ,占501.同工酶: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結構、理化性質及免疫學反應等不相同的一組酶,又稱同工異構酶。2.實驗診斷:是指醫(yī)生的遺囑通過臨床實驗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為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和預后評價所用的醫(yī)學臨床活動3.葡萄糖耐量試驗:是檢測葡萄糖代謝功能的試驗了主要用于診斷癥狀不明顯或血糖身高不明顯的可疑糖尿病.4.診斷靈敏度:是指某檢驗項目的某種疾病具有鑒別,確認的能力,診斷靈敏度的數學式為所有病人中獲得真陽性結果的百分數.5.診斷特異性:是指某檢驗項目確認無某種疾病的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