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簡易中醫(yī)療法第一節(jié) 概述 傳統(tǒng)中醫(yī)的醫(yī)療手段,在古書中的記載分為砭(bian)、針、灸、藥四種方法?!绊尽敝腹勿鸷桶茨Φ奈锢碇委煼椒?,是四種方法之首,可見是各種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藥為四種方法之末,主要可能是這種方法需要各種不同的藥材,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具備的,因此最早被列為治療方法中的下策。 一、調(diào)養(yǎng)血氣的一式三招1.敲打膽經(jīng)本經(jīng)穴瞳子髎、聽會、上關(guān)、頷厭、懸顱、懸厘、曲鬢、率谷、天沖、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fēng)池、肩井、淵腋、輒筋、日月(膽募)、京門、帶脈、五樞、維道、居髎、環(huán)跳、風(fēng)市、中瀆、膝陽關(guān)、陽陵泉(合)、陽交、外丘(郄)、光明(絡(luò))、
2、陽輔(經(jīng))、懸鐘、丘墟(原)、足臨泣(輸)、地五會、俠溪(滎)、足竅陰。(44個)2.早睡早起 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人體造血的最佳時段,是從下午六點到午夜一點四十分左右,而且人體必需達到深度睡眠的狀態(tài)。 要點: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點以前累計有八個小時睡眠。 目的:敲膽經(jīng)的功課使人體可以生產(chǎn)足夠的造血材料,充足正確的睡眠則提供人體足夠的造血時間,兩者具全人體的造血機能就能夠正常工作,血液總量就會逐漸增加,氣血能量也就逐漸提高了。 3. 按摩心包經(jīng)說明:如圖,在心包經(jīng)的穴位進行按摩,在圖中所標(biāo)示的位置附近尋找穴位,找到了穴位,稍用力壓就會感到明顯的痛感就對了。每天在每個穴位按摩2-3分鐘。 手厥陰心包
3、經(jīng)預(yù)防和主治的疾病心血管系統(tǒng):心慌、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心絞痛、心肌缺血、胸悶。其他:惡心、嘔吐、抑郁癥、中署、休克、小兒驚風(fēng)、胃痛胃脹,經(jīng)脈所過的關(guān)節(jié)肌肉痛。 除了心包經(jīng)之外,應(yīng)再按摩任脈的膻中穴(兩乳之間)和膀胱經(jīng)的昆侖穴(外側(cè)腳踝后方腱前凹陷處),其中昆侖穴的按摩應(yīng)在按摩心包經(jīng)之前實施,這樣比較容易將心包積液排出。 按摩膻中穴作用:心情郁悶,胸中有悶氣無法發(fā)泄,本穴具寧心神,開胸除悶,降氣平胃等作用,此外,對呼吸系統(tǒng)及神經(jīng)衰弱具特殊效果。 二、疾病診斷治療原則 陰陽是診斷的總綱。 疾病雖然很多,但其屬性不外陰陽兩類,從疾病發(fā)展部位來看,不在表(陽),就在里(陰)。從疾病性質(zhì)來看:熱證(陽
4、),寒證(陰),從疾病發(fā)展趨勢來自看:實證(陽)虛證(陰)??傊庩柨梢愿爬膊〉膶傩?。 治療上總原則是“調(diào)整陰陽,以平為期”。針對陰陽盛衰,中醫(yī)常用“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的治療原則,采取補其不足,瀉其有余,使陰陽偏盛偏衰的異常現(xiàn)象得到糾正,恢復(fù)其相對平衡狀態(tài)。 中藥種類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陰陽兩類,從藥性來看:寒、熱、溫、涼、溫?zé)釋訇?,寒涼屬陰。臨床上借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陰陽之偏,使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臨床具體用法:陽虛和陰勝則寒,治法:寒者熱之(用熱藥)陰虛和陽勝則熱,治法:熱者寒之(用寒藥)正氣不足,治法:虛者補之 邪氣偏勝,治法:實者瀉之陰不足、陽偏亢,
5、治法:滋陰潛陽陰陽兩者均不足,治法:滋陰助陽(陰陽雙補) 第二節(jié) 常見病癥的診治 感 冒 癥狀:感冒是感受外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頭痛、咳嗽、惡寒、發(fā)熱等為主證的外感疾病。如病情較重,廣泛流行者,稱作時行感冒。病因總由正氣不足,六淫侵襲所致。病理在于營衛(wèi)不和,肺失宣肅。 中藥治療:治療采取解表祛邪的原則。體虛者,又當(dāng)扶正祛邪。 一、風(fēng)寒證 主證: 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肢體疼痛,鼻塞聲重,時流青涕,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 辛溫解表。 方藥 荊防敗毒散加減:荊芥9克,防風(fēng)9克,羌活12克,前胡12克,川芎12克,柴胡9克,白芷9克,細辛3克。如表寒重者,可加麻黃9克,桂
6、枝10克;如咳嗽多者,再加杏仁12克,白前9克;外塞里熱者,加石膏30克。 二、風(fēng)熱證 主證 身熱重,微惡風(fēng),頭脹痛,咳痰黃粘,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流黃濁涕,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 辛涼解表。 方藥 銀翹散加減:銀花18克,連翹15克,竹葉15克,荊芥9克,牛子12克,薄荷5克,桔梗12克,桑葉18克,菊花15克,甘草9克。如咳痰黃稠量多者,加川貝12克,瓜菱皮20克,桑白皮18克;時行熱毒癥狀明顯者,加大青葉18克,薄公英15克,知母18克;如秋令感受風(fēng)溫燥邪致病,伴咳嗆痰少,口鼻干燥,去荊芥,加南沙參18克,花粉18克。 三、暑濕證 主證 身熱,微惡風(fēng),肢體痰重或疼痛,頭昏重脹
7、痛,咳嗽痰粘,心煩,口渴,或口中粘膩,胸悶,泛惡,苔薄黃膩,脈濡數(shù)。 治法 清暑祛濕解表。 方藥 新加香薷飲加減:香薷10克,厚樸9克,銀花18克,連翹15克,菊花15克,羌活9克,桅子15克,川貝12克。藿香10克。如暑熱偏重者,加鮮荷葉40克,黃連15克;里濕偏重者,加蒼術(shù)12克,半夏10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8克,木通10克。 四、體虛證 (一)氣虛感冒 主證 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舌淡苔白,脈浮無力。 治法 益氣解表。 方藥 參蘇飲加減:黨參30克,黃芪25克,蘇葉9克,葛根10克,橘紅10克,前胡9克。如氣虛較甚者,黃芪用35克,再加白術(shù)25克;若表虛自汗
8、,易感風(fēng)邪者,可常服補中益氣丸。 (二)陽虛感冒 主證 惡寒重,身熱輕,頭痛身痛,語聲低微,四肢不濕,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治法 助陽解表。 方藥 參附再造丸加減:黨參30克,黃芪25克,制附子12克,桂枝9克,防風(fēng)6克,白芷9克,甘草9克。 (三)陰虛感冒 主證 身熱頭痛,微惡風(fēng)寒,干咳少痰,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shù)。 治法 滋陰解表。 方藥 加減葳蕤(weirui)湯化裁:玉竹12克,麥冬15克,白薇9克,桑葉15克,薄荷9克,枇杷葉12克,桔梗10克,豆豉25克。如表證較重者,可加荊芥9克;若另干咳痰不爽者,加牛蒡子12克,瓜萎18克。 (四)血虛感冒 主證 頭痛身熱,微惡風(fēng)寒,
9、面色不華,唇甲色淡,心悸頭暈,舌淡苔白,脈細或浮而無力。 治法 養(yǎng)血解表。 方藥 蔥白七味飲加減:生地18克,當(dāng)歸20克,柏子仁15克,葛根10克,豆豉18克,蔥白2棵,生姜5片。如惡寒重者,可加荊芥、蘇葉各9克;身熱重者,加銀花18克,黃芩12克。 【單方驗方】 一、蔥白(帶須根)8棵,生姜5片,橘皮6克,水煎后加紅糖30克,熱服,每日1劑。用于風(fēng)寒感冒輕證。 二、銀花15克,薄荷3克,鮮蘆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劑。用于風(fēng)熱感冒輕證。 三、 薷香10克、金銀花15克、扁豆花10克、川樸6克,水煎服,適用于署濕感冒者???嗽 咳嗽是獨立的病癥,又是肺系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是秋冬季常見病癥。中
10、醫(yī)認為其病因病機較為復(fù)雜,臨床必須詳審病機分型辨治,才能盡快地治愈。用中成藥時,必須證、藥相符才能功效顯著,否則無效甚或加重病情。我們現(xiàn)在說說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疾病,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中急性或慢性支氣管炎、部分支氣管擴張癥、慢性咽炎等。 一、一般中醫(yī)通常將咳嗽分為外感咳嗽(風(fēng)寒襲肺、風(fēng)熱犯肺、風(fēng)燥傷肺)和內(nèi)傷咳嗽(痰濕蘊肺、痰熱郁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分七個證型。1.風(fēng)寒襲肺??人?,痰稀薄白,咽癢,常伴鼻塞、流清涕、噴嚏、惡寒頭痛、肢節(jié)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等。治宜疏風(fēng)散寒、宣肺止咳。 可選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黃、蘇葉、前胡、杏仁、桔梗、陳皮、半夏、茯苓、枳殼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
11、用淡姜湯或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麻黃止嗽丸、解肌寧嗽丸、小青龍合劑(沖劑)等,也可參考選用。忌吃生冷油膩食物。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風(fēng)熱犯肺??人?,咳聲粗亢,痰稠色黃,咯痰不爽,伴有發(fā)熱惡風(fēng)、頭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黃涕,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等。治宜疏風(fēng)清熱、宣肺止咳。 可選用羚羊清肺丸(由羚羊角粉、浙貝母、大青葉、桑白皮、金銀花、杏仁、枇杷葉、黃芩、前胡等中藥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桑菊感冒片、川貝止咳露、蛇膽川貝液(散)等,也可參考選用。寒咳、胃寒嘔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風(fēng)燥傷肺。秋冬氣候干燥傷肺,主要表現(xiàn)為干咳無痰,或痰黏
12、稠難出、痰中帶血絲、鼻燥咽干、身熱口渴,舌尖紅、苔薄黃而干,脈細數(shù)等。治宜清熱潤燥、生津止咳。 可選用秋梨膏(由秋梨、浙貝母、麥冬、青蘿卜、鮮藕、蜂蜜等制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溫開水調(diào)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羊膽丸、萊陽梨膏等,也可參考選用。忌食辛辣香燥、肥膩及過于寒涼之品,宜戒煙。 4.痰熱郁肺??榷鴼獯?,痰多色黃黏稠,不易咯出,口鼻氣熱、口苦咽干、咽痛喉腫、胸痛胸悶,舌苔黃,脈弦數(shù)等。治宜清肺瀉火、化痰止咳。 可選用二母寧嗽丸(由浙貝母、知母、石膏、黃芩、梔子、栝樓皮、桑白皮、五味子、陳皮、茯苓、甘草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有清氣化痰丸、羚羊清肺丸等
13、,可參考選用。 5.痰濕蘊肺??人远嗵怠⑻蛋锥?,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脹悶、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飲食減少、惡心嘔吐、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等。治宜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可選用千金化痰丸(由法半夏、茯苓、陳皮、白附子、白術(shù)、枳實、膽南星、海浮石、當(dāng)歸、知母、天花粉等組成),每次服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二陳丸、橘紅丸等,也可參考選用。6.肝火犯肺??葧r面赤、咽干口苦、痰滯咽喉,只咳不出、量少質(zhì)黏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引痛、癥狀隨情緒波動,舌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shù)。治宜清肺瀉肝、順氣降火。 可選用黛蛤散、瀉白散加減(桑白皮、地骨皮、黃芩、山梔子、丹皮、青黛、海蛤殼、粳米
14、、甘草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 7.肺陰虧耗。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伴有形體消瘦、口燥咽干、聲音嘶啞、潮熱盜汗、胸部隱痛,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治宜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 可選用養(yǎng)陰清肺丸(由生地、玄參、麥冬、川貝母、白芍、丹皮、薄荷、甘草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百合固金丸、蛤蚧養(yǎng)肺丸等,也可參考選用。 如果咳嗽日久不愈,痰少色白清稀,伴有氣喘、聲低無力、疲倦畏風(fēng),自汗心悸、面色蒼白、手足欠溫,易患感冒,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等,出現(xiàn)肺氣虛的,治宜補肺益氣、化痰止咳??蛇x用人參保肺丸(由人參、五味子、杏仁、玄參、枳實、砂仁、罌粟殼、麻黃、甘草等組成)
15、,每次服1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還有補肺丸、利肺片等,也可參考選用。 二、在選方用藥時要特別注意以下要點:1.注意分清外感與內(nèi)傷。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在天氣變化受涼后突然發(fā)生,實證居多。內(nèi)傷咳嗽多為久病,起病緩慢,常反復(fù)發(fā)作,病程長,邪實正虛居多。2.注意辨別咳嗽聲音及發(fā)作時間??嚷暩邠P者屬實癥,低弱者屬虛癥??嚷曀粏?、病勢急而病程短者,為外感咳嗽;病勢緩而病程長者則屬虛癥。早晨咳嗽陣發(fā)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濕或痰熱咳嗽;午后咳嗽加重或夜間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者,多屬肺燥陰虛;夜臥咳嗽加劇,少氣或伴氣喘者,為久咳致喘的虛寒癥。 3.注意辨痰
16、的顏色、性質(zhì)及數(shù)量。痰少或干咳無痰者,多屬燥熱、陰虛癥;痰多者,常屬痰濕、痰熱或虛寒癥。痰白而稀薄者屬風(fēng)、屬寒。痰白而稠厚者屬濕;痰黃而黏稠者屬熱。三、預(yù)防的重點在于提高機體衛(wèi)外功能,增強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若有感冒及時診治。若有久咳自汗者,可酌選玉屏風(fēng)散(黃芪、白術(shù)、防風(fēng))、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服用。 對于咳嗽的預(yù)防,首先應(yīng)注意氣候變化,防寒保暖,飲食不宜甘肥、辛辣及過咸,嗜酒吸煙等不良習(xí)慣尤當(dāng)戒除,避免刺激性氣體傷肺。適當(dāng)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抗病能力。平素易于感冒者,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間足三里艾熏。 外感咳嗽,如發(fā)熱等全身癥狀明顯,應(yīng)適當(dāng)休息。內(nèi)傷咳嗽
17、多呈慢性反復(fù)性發(fā)作,尤其應(yīng)當(dāng)注意起居飲食的調(diào)護,可根據(jù)病情適當(dāng)選食梨、萊菔、百合、荸薺、枇杷等。注意勞逸結(jié)合。緩解期應(yīng)堅持“緩則治本”的原則,補虛固本以圖根治。 咽 炎 咽炎 ,屬中醫(yī)“喉痹”范疇。它是一種常見的喉科疾病 ,咽部疼痛為其主要癥狀。因本病常常累及氣管 ,故咳嗽也是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采用中醫(yī)分型辨治 ,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風(fēng)熱 :癥見咽部紅、腫、痛 ,吞咽不利 ,咳嗽 ,痰黃稠 ,伴有發(fā)熱 ,惡寒、舌紅 ,苔薄黃 ,脈浮數(shù)。咽后壁淋巴濾泡紅腫 ,腫脹的淋巴濾泡中央出現(xiàn)黃白色點狀滲出物。治以疏風(fēng)清熱 ,利咽止咳。 處方 :桑葉、菊花、金銀花各 15克 ,枇杷葉、牛蒡子各 12克 ,
18、板藍根、貓爪草各 30克 ,黃芩、浙貝母各 20克 ,百部、桔梗各 19克 ,甘草 5克。 風(fēng)寒 :癥見咽喉微痛 ,吞咽不暢 ,咳嗽痰白 ,并見惡寒頭痛 ,舌淡紅、苔薄白 ,脈浮緊。咽后壁淋巴濾泡腫脹微紅。治以疏風(fēng)散寒 ,利咽止咳。 處方 :防風(fēng)、荊芥、百部、桔梗各 10克 ,僵蠶、紫蘇葉、薄荷、甘草、細辛各 6克 ,生姜 3片。 痰濕 :患者體型多肥胖或長期嗜食肥甘厚味食物 ,常自覺咽部吞咽不利 ,如有痰狀 ,咳嗽痰白粘稠 ,舌淡紅、舌體胖、苔白厚膩 ,脈滑。咽后壁濾泡增生 ,粘膜肥厚。治以化濕祛痰 ,利咽止咳。 處方 :半夏、桔梗、百部、昆布、海藻各 10克 ,黃芩、浙貝母各 20克 ,陳
19、皮、甘草各 6克 ,牡蠣、貓爪草、茯苓各 30克 ,丹參 20克。 肝郁 :患者平素情緒容易激動 ,易怒 ,常覺咽中不適 ,如有異物 ,咳嗽咯痰難。用力咳時甚至可引起嘔吐 ,舌邊暗紅、苔薄白 ,脈弦。咽部粘膜層慢性充血 ,后壁濾泡增生 ,粘液腺肥大 ,分泌亢進。治以疏肝理氣 ,利咽止咳。 處方 :柴胡、甘草、薄荷各 6克 ,白芍、浙貝母、丹參各 20克 ,枳殼、郁金、木蝴蝶、瓜蔞、昆布、海藻、桔梗各 12克 ,玄參、牡蠣各 30克。 陰虛 :患者年齡偏大常自覺咽中不適、微痛干癢并有灼熱感 ,常因咽癢而引起咳嗽 ,易受刺激引起惡心、干嘔 ,多在入夜加重 ,舌紅苔少 ,脈細數(shù)。檢查時咽部敏感 ,易
20、引起惡心 ,咽后壁粘膜干燥或萎縮?;颊卟〕梯^長。治以滋陰降火 ,利咽止咳。 處方 :生地黃、玄參、丹參各 20克 ,麥冬、桔梗各 10克 ,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牛膝、瓜蔞各 12克 ,薄荷、甘草各 6克 ,牡蠣 30克。若見肺陰虛加五味子斂陰止咳 ;若見肝腎陰虛加金櫻子、桑椹子、女貞子、旱蓮草滋養(yǎng)肝腎之陰濡養(yǎng)咽喉 ,達到止咳的目的。 貧 血 貧血是缺鐵性貧血,巨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總稱,屬中醫(yī)學(xué)“虛勞”、“血虛”的范圍。臨床以形體消瘦,頭暈氣短,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唇甲色淡等為特征。 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由素體虛弱,飲食失調(diào),營養(yǎng)乏源;或勞倦傷脾,運化失常,不能生血,心失所養(yǎng)
21、,而致心脾兩虧;或久病體弱,老年體衰,精氣內(nèi)損;或失血過多。脾失統(tǒng)血,以致腎精虧損,肝失濡養(yǎng),虛火偏亢,而迫血妄行。陰血精髓,虧損日久,可以導(dǎo)致脾腎陽衰,髓海乏源,而遷延難愈。 辨證治療1.氣血兩虛。 證見頭暈?zāi)垦#Z言低微,心悸氣短,四肢無力,飲食無味,面色蒼白,唇色淡白,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氣養(yǎng)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黨參12克、黃芪15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當(dāng)歸10克、白芍10克、熟地黃12克、雞血藤15克、清阿膠10克(烊化)、陳皮6克。 2.脾腎陽虛。 證見面色蒼白,神疲體倦,畏寒肢冷,自汗浮腫,心悸不寧,少氣懶言,食少納差,腰膝酸軟,陽痿遺精,月經(jīng)不調(diào),大便溏
22、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 熟地黃12克、當(dāng)歸10克、白芍10克、黨參12克、黃芪15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五味子6克、遠志10克、鹿角膠12克(烊化)、仙靈脾l0克、肉桂3克、杜仲10克。 3.肝腎陰虛。 證見頭暈?zāi)垦#砍喽Q,五心煩熱,兩頰潮紅,腰膝酸軟,遺精盜汗,月經(jīng)過多,崩漏不止,舌質(zhì)紅,苔少,脈弦細數(shù)。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 熟地黃12克、山萸肉10克、淮山藥12克、茯苓l0克、丹皮9克、白芍10克、當(dāng)歸10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5克、懷牛膝10克。 單驗方選 1.當(dāng)歸10克、黃芪3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貧血
23、,氣血兩虛者。 2黃芪15克、當(dāng)歸9克、鹿角片9克、菟絲子10克、仙靈脾1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貧血,脾腎兩虛者。3生地黃30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貧血,肝腎陰虛者。調(diào)理事項1貧血病人應(yīng)適當(dāng)休息,避免感受風(fēng)邪,以防感冒。2注意飲食營養(yǎng),給予富有蛋白質(zhì),維生素、鐵質(zhì)豐富的食3生活要有規(guī)律,避免過度勞累,并節(jié)制房事和生育。4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質(zhì)。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屬中醫(yī)學(xué)“發(fā)斑”、“血證”的范圍。臨床以皮膚紫癜,口鼻出血,潮熱神疲等為特征。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由外感邪熱,熱毒內(nèi)伏;或飲食不節(jié),嗜酒過度,或七情失調(diào),內(nèi)傷正氣,致使陰虛內(nèi)熱
24、,內(nèi)熱郁結(jié),灼傷脈絡(luò),迫血妄行,而致出血;血溢脈外,瘀積皮膚而成紫癜。陰陽氣血,相互依存,若脾氣虧損,不能統(tǒng)血,則陰血失守,溢于脈絡(luò)之間,郁而發(fā)斑。辨證治療1.熱毒郁營。 證見皮膚出現(xiàn)紫斑,或有鼻衄,牙齦出血、尿血、便血,月經(jīng)過多,煩躁不安,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薄黃。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黃12克、赤芍藥12克、丹皮9克、元參12克、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紫草10克。 2.陰虛內(nèi)熱。 證見皮膚紫癜,顏色紫紅,鼻齒衄血,頭暈?zāi)垦?,心煩不安,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渴喜飲,腰膝無力,月經(jīng)過多,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清熱。 方藥:茜草散加減。
25、 茜草15克,黃芩10克,阿膠12克(烊化),側(cè)柏葉10克,炙龜板15克(先煎),生地黃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3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18克(先煎),生甘草45克。3脾虛氣弱。 證見皮膚斑塊,顏色淡紅,時隱時現(xiàn),反復(fù)發(fā)作,經(jīng)久難愈,頭暈乏力,四肢困重,精神疲憊,食欲減退,月經(jīng)過多,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濡緩。 治法:益氣健脾。 方藥:歸脾湯加減。 黨參12克、黃芪15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當(dāng)歸10克、龍眼肉l0克、白芍10克、旱蓮草12克、炙甘草45克、大棗5枚。 單驗方選 1升麻12克、鱉甲30克、當(dāng)歸15克、甘草12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熱毒郁營者。 2生地黃30克
26、、側(cè)柏葉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陰虛內(nèi)熱者。 3黃芪30克、黨參12克、龍眼肉15克、大棗5枚,水煎服用,適用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虛氣弱者。 調(diào)理事項 1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人應(yīng)適當(dāng)休息,避免情緒激動。以防出血。 2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yǎng)的食品,忌煙酒,辛辣、油膩等食品。 3加強身體鍛煉,并節(jié)制性欲,以增強體質(zhì)。 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屬中醫(yī)學(xué)“痢疾”的范圍。臨床以發(fā)熱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膿血為特征。本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相當(dāng)于中醫(yī)學(xué)的“濕熱痢”和“疫毒痢”;慢性相當(dāng)于中醫(yī)學(xué)的“休息痢”和“虛寒痢”,是夏、秋季節(jié)常見的腸道傳染病。 病因病理
27、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是外感疫毒,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或誤食不潔之物,損傷脾胃,以致濕熱郁蒸,氣血阻滯,化為膿血,痢下赤白。腸胃密切相連,外感疫毒,上攻于胃,則胃不納食,而成噤口痢。若痢疾遷延,邪戀下衰,脾胃虛弱,則成久痢,或休息痢。痢久不愈,積年累月,耗傷下氣,損及于腎,導(dǎo)致脾腎兩虛,而成虛寒痢。 辨證治療(一)急性細菌性痢疾 1濕熱蘊結(jié)。證見下痢膿血,腹部陣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口不思飲,胸悶口粘,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白頭翁湯加減。 白頭翁15克、黃連4.5克、秦皮10克、黃芩10克、馬齒莧30克、白芍10克、木香9克、甘草4.5克。 2疫毒內(nèi)陷。證見發(fā)病急驟
28、,痢下膿血,高熱口渴,頭痛煩躁,甚至昏迷痙厥,腹部劇痛,里急后重,舌質(zhì)紅降,苔黃膩,脈細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黃連解毒湯加減。 黃連6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大黃6克、連翹12克泰皮10克、丹皮6克、赤芍10克、木香6克、地錦草30克、生甘草4.5克 (二)慢性細菌性痢疾 1脾胃氣虛。證見下痢時發(fā)時止,日久難愈,腹脹腸鳴,食欲減退,大便溏薄,有少量粘液,面色萎黃,精神疲倦,舌質(zhì)淡,苔薄臼,脈細弱。 治法:健脾和胃。 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黨參12克、白術(shù)10克、淮山藥12克、茯苓10克、白扁豆l0克、熟苡仁12克、縮砂仁3克、木香6克、陳皮6克、神曲10克。 2脾腎虛寒。證見久痢
29、反復(fù),時輕時重,下痢清稀,有粘白胨,甚至滑脫不禁,腹部隱痛,腰酸神疲,畏寒肢冷,面色少華,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溫補脾腎。方藥:養(yǎng)臟湯加減。黨參112克、白術(shù)10克、肉桂45克、炮姜45克、肉豆蔻6克、石榴皮10克、訶子6克、補骨脂10克、甘草3克。單驗方選1.白頭翁15克、馬齒莧30克、黃連6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急性菌痢,濕熱蘊結(jié)者。2.黃連6克、地榆30克、金銀花3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急性菌痢,疫毒內(nèi)陷者。3.黃連30克、烏梅15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痢疾,脾胃氣虛者。 4.干姜15克、赤石脂15克、粳米一把,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痢疾,脾胃虛寒者。 調(diào)理事項 1急性菌痢病人,應(yīng)
30、適當(dāng)休息,注意隔離消毒。2飲食宜消淡,容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的食品;禁食生冷酢滑、油膩厚味的食物。3.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變質(zhì)、不潔的食物;養(yǎng)成飲前便后洗手的習(xí)慣。 4加強體育鍛煉,節(jié)制房事,避免抑郁、惱怒情緒。 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屬中醫(yī)學(xué)“咳嗽”、“氣喘”的范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但以冬、春季節(jié)為多見,年老體弱者最易得病。支氣管炎按病長短,病變性質(zhì)和程度,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位雖表現(xiàn)在呼吸道,但其病變的實質(zhì)卻在肺、脾、腎三臟。急性期發(fā)作,大多由外邪侵襲,或從口鼻而入,或從皮毛而入,肺衛(wèi)受侵,以致肺氣失宣,肅降失調(diào),痰液滋生,而致咳嗽??人跃醚?,邪傷肺氣
31、,易招外邪,致使咳嗽屢作,肺氣益?zhèn)?,進而損及脾腎成痼疾。 辨證治療(一)急性氣管炎 1風(fēng)寒束肺。證見咳嗽痰稀,喉癢聲啞,鼻塞流涕,發(fā)熱惡風(fēng),頭、身酸痛,無汗出,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疏風(fēng)散寒。 方藥:杏蘇散加減。 杏仁10克、蘇葉12克、前胡10克、桔梗6克、法半夏10克、陳皮6克、生姜6克、甘草3克。 2風(fēng)熱襲肺。證見咳嗽痰稠,咳而不爽,口渴咽干,頭痛惡風(fēng),身熱汗出,鼻流濁涕,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疏風(fēng)清熱。 方藥:桑菊飲加減。 桑葉10克、菊花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杏仁10克、象貝母10克、桔梗9克、薄荷45克(后下)、牛蒡子10克、鮮蘆根30克。 3燥熱傷肺。證見干咳
32、無痰,或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帶血,鼻燥咽于,咳甚胸痛,大便干燥,小便黃少,舌尖紅,苔薄黃,脈數(shù)大。 治法:潤燥清肺。 方藥:桑杏湯加減。 桑葉12克、杏仁9克、北沙參12克、象貝母12克、瓜蔞皮12克、梔子6克,黃芩l0克、淡豆豉12克、甘草45克 (二)慢性氣管炎 1 痰熱犯肺。證見咳嗽頻繁,咯痰稠黃,胸悶脅痛,口苦咽干,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化痰。 方藥:清金化痰湯加減。 桑白皮12克、黃芩10克、魚腥草20克、知母6克、象貝母12克、杏仁10克、射干9克、瓜蔞仁15克、法半夏10克、陳皮6克、生甘草45克。 2寒痰伏肺。證見咳嗽喘促,喉中痰鳴,痰稀色白,胸悶氣
33、短,畏寒背冷,口淡無味,不思飲食,舌苔白膩,舌沉弦。 治法:溫里化飲。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 炙麻黃6克、桂枝6克、五味子45克、白芍10克、法半夏10克、細辛3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 3肺脾兩虛。證見咳嗽低弱,略痰清稀,自汗氣短,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神疲懶言,面色少華,舌質(zhì)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肺健脾。 方藥:六君子湯加減。 黨參12克、黃芪15克、淮山藥10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陳皮6克、百部15克、炙紫苑9克、炙蘇子9克、炙甘草6克。4。脾腎陽虛。證見咳喘日久,呼多吸少,痰多清稀,動則咳喘加重,畏寒肢冷,倦怠無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溫腎健脾。
34、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 制附片9克、肉桂6克、熟地黃12克、淮山藥15克、山萸肉9克、黨參12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補骨脂10克、坎羆(臍帶)1條。單驗方選 1紫蘇9克、桔梗3克、陳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急性氣管炎,風(fēng)寒束肺者。 2菊花30克、麥冬3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急性氣管炎,風(fēng)熱襲肺者。 3沙參15克、川貝母3克、百合15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急性氣管炎,燥熱傷肺者。 4全瓜蔞15克、貝母6克、杏仁9克、桔梗6克、桑白皮9克、枳殼9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氣管炎,痰熱犯肺者。 5五味子6克、蘇梗6克、人參6克、冰糖10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氣管炎,肺脾兩虛者。 6人
35、參6克、胡桃肉10克、補骨脂9克研末開水沖服,早晚各1次,適用于慢性氣管炎,脾腎陽虛者。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以秋、冬季節(jié)尤為多見,屬中醫(yī)學(xué)“哮喘”的范圍。本病有虛、實之分,臨床以咳嗽喘促,喉中痰鳴,不能平臥等為特征。 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為素體虛弱,七情失調(diào),勞欲過度,飲食不慎,復(fù)感外邪。以斂邪氣阻肺。氣不布市津,聚液生痰,痰濁內(nèi)阻,氣失宣降,閉塞氣道氣上喘逆,而為哮喘。哮喘纏綿,反復(fù)發(fā)作,耗傷肺氣,累及于腎,致使正氣潰散,精氣內(nèi)虛,肺腎出納失常,腎氣不固,肺氣無根,氣逆而喘息。而成頑疾。 辨證治療 1寒痰漬肺。證見喘息頻作,喉中痰鳴,咳痰清稀,胸膈滿悶,口不渴,
36、或喜熱飲。形寒肢冷,面色晦滯,舌苔白滑,脈浮數(shù)。 治法:溫肺散寒。 方藥:射干麻黃湯加減。 射干9克、炙麻黃6克、細辛2克、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炙蘇子10克、法半夏10克、五味子6克、生姜9克、大棗5枚。 2痰熱犯肺。證見呼吸氣促,胸高氣粗,喉中痰鳴,咳喘陣作,痰黃稠粘,口渴喜飲,胸中煩熱,身熱有汗,溲黃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化痰。 方藥:定喘湯加減。 炙麻黃9克、黃芩10克、魚腥草30克、桑白皮12克、射干9克、杏仁10克、炙蘇子10克、全瓜蔞15克、法半夏10克、生甘草45克。 3肺氣虛弱。證見喘促氣短,語言無力,咳聲貧低弱,自汗畏風(fēng),咽喉不利,痰少不爽,甚則心悸肢冷,
37、舌質(zhì)淡紅,脈細弱。 治法:補肺定喘。 方藥:生脈飲加減。 黃芪15克、黨參12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川貝母6克、紫苑10克、甘草6克。 4腎陽虛衰。證見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動則更甚,痰白清稀,形瘦神疲,自汗尿頻,肢冷面青,舌質(zhì)淡,脈沉細。 治法:溫腎納氣。 方藥:七味都氣丸加減。 熟地黃12克、山萸肉9克、淮山藥12克、五味子6克、茯苓10克、胡桃肉12克、仙靈脾10克、補骨脂10克、紫河車9克、臍帶1條。 單驗方選 1桂枝6克、法半夏10克、厚樸6克、杏仁9克、射干9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支氣管哮喘,寒痰漬肺者。 2白果12克、炙麻黃6克、杏仁9克、桑白皮10克、竹瀝9克、法半
38、夏9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支氣管哮喘,痰熱犯肺者。 3黨參12克、麥冬l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支氣管哮喘,肺氣虛弱者。 4核桃肉60克、補骨脂1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支氣管哮喘,腎陽虛衰者。 肺炎 肺炎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有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屬中醫(yī)學(xué)“風(fēng)溫”、“咳嗽的范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春季節(jié)為多見,臨床以寒戰(zhàn)高熱,咳嗽胸痛,咯鐵銹色淡,呼吸困難為特征。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由風(fēng)溫病邪,侵犯肺衛(wèi),衛(wèi)氣被遏,肺失宣 降,以致風(fēng)溫閉肺,肺氣閉阻,郁而化熱,灼津成痰,痰盛氣滯,而成 痰熱壅肺;痰熱久郁,蘊而成毒,熱毒熾盛,內(nèi)傳營血,影響心神;熱 毒傷
39、陰,肝失濡養(yǎng),導(dǎo)致肝風(fēng)內(nèi)動??傊?,本病轉(zhuǎn)變迅速,變化多端, 應(yīng)積極防治。 辨證治療 1邪犯肺衛(wèi)。證見發(fā)病急驟,發(fā)熱惡寒,咳嗽氣急,痰白或微黃,胸悶隱痛,口干而渴,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銀翹散加減。 金銀花18克、連翹12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魚腥草15克、杏仁l0克、象貝母10克、薄荷45克(后下)、鮮蘆根30克。 2痰熱壅肺。證見高熱不退,煩躁口渴,咳嗽氣粗,痰鳴氣喘,痰色鐵銹,或帶血絲,胸悶而痛,甚則口唇青紫,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 治法:清熱宣肺。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 麻黃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金銀花18克、魚腥草18克冬瓜仁12克、黃
40、芩10克、鮮蘆根30克,生甘草45克。3熱入心營。證見咽干口渴,煩躁不安,午后熱甚,時有譫語,甚至神志模糊,喉間痰鳴,或時有項強,四肢抽搐,舌質(zhì)紅降,苔黃燥,脈細數(shù)。 治法:清熱開竅。 方藥:清營湯加減。 生地黃12克、元參10克、麥冬10克、連翹15克、金銀花18克、丹皮9克、地骨皮12克、石菖蒲6克、郁金6克,鮮蘆根30克。單驗方選 1魚腥草30克、黃芩10克、桔梗9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肺炎,邪犯肺衛(wèi)者。 2石膏60克(先煎)、魚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肺炎,痰熱壅肺者。 肺結(jié)核 肺結(jié)核是常見的慢性傳染病,屬中醫(yī)學(xué)“肺癆”、“癆瘵”的范圍。本病為慢性消耗性疾病,具有較強的傳
41、染性,應(yīng)積極防治。臨床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形體消瘦為特征。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是體質(zhì)虛弱,起居不慎,憂思惱怒,酒色勞倦,耗傷氣血。以致正氣內(nèi)虛,抗病力弱,癆蟲乘虛而入,侵蝕肺葉,肺陰被耗,失其滋潤,發(fā)為肺癆。肺癆日久損傷脾氣,窮必及腎,而致腎陰虧損,虛火上擾,肺津灼傷,則肺腎同病,兼及心肝;或氣陰兩虛,肺脾同病,終至陰耗傷陽,無氣耗損,陰陽俱虧,而成危候。 辨證治療 1肺陰虧損。證見干咳少痰,聲音發(fā)嘶,痰吐粘白,咳血時作,痰中帶血,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胸部隱痛,口燥咽干,食欲減少,舌邊尖紅,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潤肺。 方藥:月華丸加減。 生地黃12克、北沙參12克、天麥冬各12克、淮
42、山藥12克、茯苓10克、川貝母9克、百部12克、清阿膠10克(烊化),白芨12克。 2陰虛火旺。證見咳嗆氣急,痰少質(zhì)粘,咳血反復(fù),量多色鮮,混有泡沫,胸肋掣痛,顴紅盜汗,骨蒸潮熱,心煩失眠,煩躁易怒,形體消瘦,男子可見遺精,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質(zhì)紅降,詠細數(shù)。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百合固金湯加減。 生地黃15克、麥冬10克、百合l2克、白芍、l0克、川貝母9克、元參10克、地骨皮10克、百部15克、白芨12克、清阿膠10克(烊化),生甘草45克。 3氣陰兩虛。證見咳嗽咯血,勞熱骨蒸,聲嘶失音,形體消瘦,畏風(fēng)自汗,盜汗遺精,面浮肢腫,飲食少進,面色蒼白,大便溏薄,舌質(zhì)光淡,苔剝少津,脈細數(shù)無力。
43、 治法:益氣滋陰。 方藥:補肺湯加減。 黃芪12克、黨參10克、白術(shù)10克、淮山藥12克、五味子6克、冬蟲夏草4.5克、玉竹l0克、麥冬10克、清阿膠10克(烊化)、白芨l0克、百部15克、甘草3克。單驗方選 1北沙參15克、百部12克、大薊15克、小薊15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肺結(jié)核,肺陰虧損者。 2百合12克、白芨30克、桃仁9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肺結(jié)核,陰虛火旺者。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屬中醫(yī)學(xué)“胃脘痛”的范圍。本病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臨床以胃脘疼痛,痞悶不適,噯氣惡心,食欲減退等為特征。 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是情志不舒,憂慮郁怒傷肝,肝氣
44、失于疏泄,氣機阻滯,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或肝氣失疏,氣機郁滯,久郁化火,火甚則傷陰;或素體脾胃虛弱,嗜食生冷,饑飽失常,損傷脾胃,氣機失暢;或牌陽素弱,寒邪內(nèi)生,復(fù)感外寒,以致脾不運化,中陽不振,胃氣失和,而導(dǎo)致本病。 辨證治療 1肝郁氣滯。證見胃脘脹痛,攻撐作痛,脘痛連及兩脅每因怒時加重,伴有惡心嘔吐,泛吐酸水,食欲減退,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 方藥:柴胡疏肝飲加減。 柴胡6克,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枳殼10克,法半夏10克,蘇梗10克,陳皮6克,川楝子10克,元胡索10克,炒谷芽、炒麥芽各10克。 2肝胃郁熱。證見胃脘灼痛,渴喜冷飲,泛吐酸水,噯氣穢臭,口苦咽干,食欲減退,
45、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法:泄熱和胃。 方藥:左金丸、化肝煎加減。 川連4克、吳茱萸2克、蒲公英18克、丹皮6克、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枳殼10克、川楝子10克、陳皮6克、生甘草3克。 3睥胃虛寒。證見胃脘隱痛,喜按喜暖,呃逆泛酸,或時吐清水,食欲減退,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滑潤,脈細弱。 治法:溫中健脾。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15克、川桂枝6克、高良姜6克、白芍10克、瓦楞子10克、制香附10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 4胃陰虧虛。證見胃痛隱隱,煩渴思飲,口燥咽干,嘈雜納少,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弦。 治法:滋陰養(yǎng)胃。方藥:麥冬湯加減。北沙參12克、麥門冬10克、川石斛12克、制竹
46、茹10克、法半夏10克、粳米一把、紅棗5枚。 單驗方選 1黑香附12克、砂仁3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胃炎,肝郁氣滯者。2蒲公英15克、釀酒一食匙,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胃炎,肝胃郁熱者。3高良姜9克、吳茱萸6克、黨參9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虛寒者。4石斛15克、瓜蔞皮15克、黃芩6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胃炎、胃陰不足者。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屬中醫(yī)學(xué)“胃脘痛”的范圍。本病可分為胃潰瘍、十二指腸球潰瘍。臨床以脘腹疼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特征。 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是素體虛弱,情志不暢,憂思惱怒,耗傷肝氣,肝失疏泄,氣機阻滯,橫逆犯胃
47、,或氣郁化熱,熱灼胃陰;或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或嗜食辛辣,飲酒過度,損傷脾胃,運化失司,以致濕邪凝滯,濕邪郁久,腐蝕胃體而導(dǎo)致潰瘍。辨證治療 1肝氣郁滯。證見胃脘脹滿,疼痛連及兩脅,按之痛減,暖氣泛酸,呃逆嘔惡,每因氣怒時,疼痛加重,食欲減退,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藥:四逆散加減。 柴胡6克、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枳殼10克、旋復(fù)花6克(布包)、代赭石15克(先煎)、川楝子10克、左金丸9克(包)、陳皮6克、甘草45克。 2脾胃虛寒。證見胃脘隱痛,喜按喜溫,得食痛減,時吐清水,畏寒怕冷,神疲納少,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緩。 治法:溫中散寒。 方藥:理中湯加減。 黨參
48、12克、干姜6克、白術(shù)10克、高良姜45克、紅蔻6克、制香附10克、木香6克、炙甘草4.5克。 3瘀血阻滯。證見胃脘刺痛,痛處固定,食后尤甚,痛則拒按,甚至吐血便血,舌質(zhì)紫暗,苔薄白,脈弦澀。 治法:活血止痛。 方藥:失笑散加味。 五靈脂10克、蒲黃10克、當(dāng)歸l0克、赤芍10克、制香附10克、烏藥9克、木香6克、陳皮6克、甘草4.5克。 單驗方選 1。木香6克、荔枝核30克、香附1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潰瘍病,肝氣郁滯者。 2高良姜9克、蓽撥9克、黨參9克、紅蔻9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潰瘍病,脾胃虛寒者。 3五靈脂6克、蒲黃3克、延胡索3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潰瘍病,瘀血阻滯者。 調(diào)理事項 1消
49、化性潰瘍病人,應(yīng)注意休息,防止情緒激動。 2飲食要有規(guī)律,避免過飽過饑,應(yīng)少食多餐,禁食生冷、辛辣刺激和堅硬不消化的食物。 3。忌煙酒,少飲濃茶、咖啡,以減少對胃的刺激。 4。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屬中醫(yī)學(xué)“肝胃痛”、“脅痛”的范圍。本病可分為慢性活動性和靜止性兩類。臨床以肝區(qū)疼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為特征。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是素體虛弱,情志不暢,飲食不節(jié),嗜酒過度,或肝炎失治,濕熱內(nèi)蘊,損傷肝脾,以致肝氣郁結(jié),橫逆犯脾,脾失健運;氣滯經(jīng)久,則氣滯血瘀,瘀血阻絡(luò),而致氣血受阻,脾失健運,水濕內(nèi)停。肝病日久,肝陰暗
50、耗,勢必及腎,致使肝腎陰虛,虛火內(nèi)熾,而耗血、動血??傊静∶慷嘤蓪嵽D(zhuǎn)虛,而致虛實互見。辨證治療 1肝郁脾虛。證見胸腹悶脹,脅肋隱痛,噯氣不暢,食欲減退,身困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滑,脈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藥:逍遙散加減。 醋柴胡9克、當(dāng)歸10克、白芍l0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克、郁金10克、紫丹參12克、制香附10克、佛手片10克、陳皮6克、甘草45克。 2肝腎陰虛。證見右脅脹痛,脘腹悶脹,頭暈?zāi)垦?,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口干唇燥,形體消瘦,腰膝酸軟,面色暗滯,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少,舌紅苔少,脈細弦。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參麥地黃丸加減。 生地黃12克、山萸肉9克、淮山藥12克、丹
51、皮6克、北沙參12克、麥冬10克、川石斛12克、紫丹參12克、茯苓10克、白茅根30克。 3氣滯血瘀。證見兩脅作痛,痛有定處,肝脾腫大,腹脹納呆,面色晦暗,唇色青紫,舌質(zhì)暗紅,或有瘀斑,苔白,脈弦滑。 治法:理氣活血。 方藥:化瘀湯加減。 當(dāng)歸10克、紫丹參10克、郁金10克、桃仁10克、紅花6克、炙甲片9克、赤芍10克、枳殼9克、青陳皮各6克。 單驗方選 1柴胡6克、白芍10克、白術(shù)10克、枳殼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肝炎,肝郁脾虛者。 2生地黃30克、丹參15克、川楝子1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肝炎,肝腎陰虛者。 3紫丹參30克、當(dāng)歸6克、炙山甲1
52、2克,陳皮6克,水煎服用,適用于慢性肝炎,氣滯血瘀者。 膽囊炎 膽囊炎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屬中醫(yī)學(xué)“脅痛”、“黃疸”的范圍。本病好發(fā)于女性,尤以40歲以上肥胖婦女為多見。臨床以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惡寒發(fā)熱,身目發(fā)黃為特征。 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為情志不暢,寒暖失常,飲食不節(jié),過食油膩,外邪內(nèi)侵,或蛔蟲干擾等,導(dǎo)致肝膽氣滯,疏泄失常,通降失調(diào),故見脅痛。肝膽氣郁,日久化熱,濕熱蘊結(jié),侵漬膽府,膽汁外溢,浸淫肌膚,而發(fā)為黃疸。 辨證治療 1肝郁氣滯。證見右脅脹痛,痛引肩背,噯氣則舒,腹脹納呆,口苦咽干,大便失調(diào),舌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舒肝理氣。 方藥:柴胡疏肝飲加減。 柴胡10克、白
53、芍10克、蒲公英15克、金錢草30克、制香附10克、郁金10克、木香10克、枳殼10克、川楝子10克、青皮6克、陳皮6克。 2肝膽濕熱。證見右脅劇烈疼痛,向右肩放射,惡寒發(fā)熱,惡心嘔吐,不思飲食,身目發(fā)黃,尿少色黃,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大柴胡湯加減。 柴胡10克、黃芩10克、金錢草30克、茵陳30克、法半夏30克、郁金10克、木香10克、枳殼10克、川楝子l0克、大黃9克(后下)、青皮6克、陳皮6克。 單驗方選 1金錢草30克,制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青、陳皮各6克,水煎服用,適用于膽囊炎,肝郁氣滯者。 2柴胡12克、黃芩12克、大黃9克,水煎服用,
54、適用于膽囊炎,肝膽濕熱者。 調(diào)理事項 1膽囊炎病人應(yīng)適當(dāng)休息,不能過度疲勞,保持樂觀情緒。 2飲食宜清淡,食容易消化的食品,可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3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暴飲暴食,不宜過食肥甘厚味、辛辣的食品。 神經(jīng)衰弱 神經(jīng)衰弱是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屬中醫(yī)學(xué)“不寐”、“健忘”的范圍,臨床以頭暈健忘,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等為特征。 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為情志內(nèi)傷,勞逸過度,病后體弱,飲食不節(jié),以致心肝火旺,心脾兩虧,氣虛血少,心神失養(yǎng)而致??;也有因縱欲不節(jié),腎陰虧損,虛火上炎,腎水不能上潮,心火不能下濟,而致心腎失交。 辨癥治療 1心肝火旺。證見心悸而煩,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頭暈耳鳴,面部
55、潮紅,小便黃赤,舌紅苔少,脈弦數(shù)。 治法:清肝養(yǎng)心。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6克、炒黃芩6克、炒梔子6克、生地12克、桑葉10克、當(dāng)歸10克、麥門冬9克、白芍10克、生龍齒18克(先煎)。 2陰虛火炎。證見心悸不寧,虛煩失眠,多夢驚恐,夜間盜汗,健忘脫發(fā),腰膝酸軟,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黃連阿膠湯加減。 黃連6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柏子仁10克、五味子6克、雞子黃1枚、清阿膠10克(烊化)、夜交藤30克。 3心脾兩虛。證見心悸失眠,多夢易醒,膽怯不安,頭暈健忘,食欲減退,形體消瘦,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脾養(yǎng)心。 方藥:養(yǎng)心
56、湯加減。 黃芪15克、黨參12克、自術(shù)10克、茯苓10克、當(dāng)歸10克、酸棗仁10克、柏子仁10克、遠志10克、五味子6克、夜交藤30克。 單驗方選 1百合10克、麥冬15克、生地黃30克、黃柏6克、燈蕊15克,水煎服用,適用于神經(jīng)衰弱,陰虛火炎者。 2酸棗仁15克、桂園肉15克、紫丹參1 5克,水煎服用,適用于神經(jīng)衰弱,心睥兩虛者。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是常見的風(fēng)濕性疾病,屬中醫(yī)學(xué)“痹證”、“歷節(jié)風(fēng)”的范圍。臨床以關(guān)節(jié)疼痛,局部紅腫,屈伸不利,活動困難為特征。 病因病理 本病發(fā)生的原因,多由素體虛弱,陽氣不足,腠理空虛,外邪不固,以致風(fēng)、寒、濕邪乘虛而入,流注經(jīng)絡(luò),關(guān)節(jié)、肌肉之間,氣血運
57、行不暢,而發(fā)生本病。但因人體有偏寒、偏熱的不同。偏寒者,則發(fā)為風(fēng)寒濕痹;偏熱者,每因風(fēng)、寒、濕邪留滯經(jīng)絡(luò),蘊而化熱,而轉(zhuǎn)為熱痹。痹證日久,肝腎虧損,筋骨失養(yǎng),痰濕凝結(jié),以致關(guān)節(jié)畸形僵硬,而成頑痹。 辨證治療 1風(fēng)濕熱痹。證見起病急驟,關(guān)節(jié)疼痛,局部紅腫,發(fā)熱口渴, 煩躁不安,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化濕。 方藥:石膏知母桂枝湯加減。 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9克、赤芍10克、黃柏9克、川桂枝 9克、桑枝30克、忍冬藤30克、生甘草6克。 2風(fēng)寒濕痹。證見關(guān)節(jié)疼痛,痛無定處,甚則歷節(jié)俱痛,肢體沉重,活動不便,遇寒則劇,得熱則舒,舌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散寒利濕。 方藥:
58、薏苡仁湯加減。 薏苡仁15克、蒼術(shù)10克、防風(fēng)9克、川獨活10克、威靈仙12克、當(dāng)歸10克、制川草烏各10克、川桂枝9克、細辛3克、懷牛膝 10克。 3痰瘀痹阻。證見痹證日久,疼痛時輕時重,關(guān)節(jié)腫大,甚則 強直畸形,屈伸不利,形體消瘦,神疲乏力,舌質(zhì)紫,或有瘀斑,苔白 膩,脈細澀。 治法:祛瘀化痰。 方藥:桃紅飲加減。 制膽星6克、白芥子45克、當(dāng)歸10克、桃仁10克、紅花6 克、威靈仙12克、川芎9克、干地龍12克、蜈蚣4.5克、全蟲4.5克、蘄蛇9克、路路通l0克。 單驗方選 1桂枝4.5克、赤芍10克、知母15克、蒼術(shù)10克,水煎服用,適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濕熱痹者。 2制川烏9克、白芍
59、9克、麻黃6克、黃芪15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適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風(fēng)寒濕痹者。 中醫(yī)治療失眠的方法 用中醫(yī)針灸耳穴的帖服治療,可選用王不留行子貼于耳穴神闕,心,肝,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等處,每天用手進行加強按壓.即可,3日一換,一月為一療程。采用綜合療法治療失眠有一定的療效,現(xiàn)介紹幾種如下: 1. 保健療法:每天按摩太陽穴,百會穴數(shù)次,用保健木梳梳頭5分鐘,從而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 2. 飲食療法:取大棗,小麥,冰糖,先取大棗、小麥水煎去渣取汁,納入冰糖烊化頓服,每晚1次。 3. 藥粥療法:取大棗,元肉,大米,砂糖適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時加入大棗、元肉,煮至粥熟時,調(diào)入冰糖,再
60、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4. 填臍療法:取酸棗仁,研為細末,置肚臍中,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1日1換。 5. 敷足療法:取朱砂,加漿糊適量調(diào)勻,置于傷濕止痛膏上,貼敷于腳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6. 足浴療法:磁石,菊花、黃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熱浸洗雙足1530分鐘,每晚1次。 實證1.肝郁化火癥狀: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脈弦而數(shù)。方藥:龍膽瀉肝湯加味。龍膽草 黃芩 梔子 澤瀉 木通 車前子 當(dāng)歸 生地 柴胡 甘草 2.痰熱內(nèi)擾癥狀:不寐頭重,痰多胸悶,惡食噯氣,吞酸惡心,心煩口苦,目眩,苔膩而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員工個人思想工作總結(jié)
- 買房收樓流程以及留意事項
- 愛國心·報國情·國慶節(jié)特別活動
- 停薪創(chuàng)業(yè)合同范例
- 小資房合同模板
- 京東勞務(wù)合同范例
- 安裝合同與土建合同范例
- 應(yīng)急除雪合同范例
- 公司物料采購合同范例
- 公寓租房定金合同范例
- 供電企業(yè)輿情的預(yù)防及處置
- (高清版)WST 433-2023 靜脈治療護理技術(shù)操作標(biāo)準(zhǔn)
- 醫(yī)院科研合作與成果轉(zhuǎn)化協(xié)議書
- 銷售配合與帶動(課件)
- 4、《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
- 生產(chǎn)建設(shè)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
- 班會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主題班會課件
- 高考英語復(fù)習(xí)讀后續(xù)寫人與自然(4)講義
- 稀土礦石的浮選與提煉過程
- 2023版道德與法治教案教學(xué)設(shè)計專題5第1講 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 南京市鼓樓區(qū)2023-2024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